利莫诺夫:埃迪的歌谣
Limonov: The Ballad,搅局者,莱蒙诺夫,Limonov,Limonov: The Ballad of Eddie,手榴弹·革命·还有爱与诗(台),流亡作家的摇滚诗篇(港)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主演:本·卫肖,托马斯·阿拉纳,玛莉亚·马斯高娃,桑德里娜·博内尔,路易多·德·朗克桑,维多利亚·米罗什尼琴科,科拉多·因韦尔尼齐,Ivan Ivashkin,Daria Zueva,奥丁·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语言: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由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彼得罗夫的流感》《盛夏》)执导,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修女艾达》《冷战》)编剧,根据法国作家埃马努埃莱·卡雷尔撰写,描绘俄罗斯激进诗人、持不同政见者爱德华·利莫诺夫的传记小说改编。小说有着这样一段描述,“激进苏联诗人的骇人冒险:一个纽 约的流浪汉、一个引起法兰西轰动的人、一个俄..详细 >
虽然本老师...但是好无聊的电影..
那个精彩热闹光怪陆离的年代
摇滚、漫画、长镜头、剧场、永远用力过猛,还是那个熟悉谢列布连尼科夫。其实ks的政治表达并没有他的画风来得强劲,这次也完全没提杜金和普京,只是借Limonov早期之口轻轻讽刺了意识形态的虚妄,某种程度也是跳出phantasm的过程。Palestine mentioned
小本好可爱😍 看的是意大利语配音版 不知道这个电影有木有英语版的
剪辑和运镜一如既往的谢列式炫目,但作为一部传记片实在是很流水账。最后一个段落不仅丝毫不提杜金国师的参与,甚至直接把民布党给忽略掉而一并以另俄党代替,也是非常鸡贼的做法。同样是拍一个荷尔蒙过剩、一辈子愤青的作家,真还不如把《三岛由纪夫传》拿出来再看一遍
很难评,视听上的炫目更加衬托出人物塑造上的平庸
一部比一部拉
除了带有导演强烈风格的酷炫转场和拍摄运镜,故事上并不吸引人
@Cannes2024
【2.2】每次感想都是:好酷的长镜头。这个长镜头可以轻松以拼贴和媒介的方式走过时空,但也限定了重点是旅程,人变成了一个启动视角的点,传记所需的实或者人物的侧重显得不够奏效。
风格上完全继承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一贯的操作,以华丽到完全艳压剧情本身的视听设计讲述了自己早已远离的那个国家的事情,不同的是本片的叙述视角又有些传记片化的呈现,而且加入了对于世界局势的更为宏大的详尽记录,因此在一方面将那种怅惘无奈的历史虚空感拔高到了登峰造极的、让观众都会默默流泪的地步,但另一方面似乎又会有种将一切变成流水账、从而变成刻意为之而缺乏更多真心的错误导向。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一部极具野心而在饱和度上无限拉满的“巨作”,而本·卫肖脱胎换骨式的、呕心沥血式的、无与伦比式的奇迹表演让这一切都变得虽不确定,但绝有可能。
#HKIFF# 好网文的悬浮感,但是一款本老师变装小游戏
还蛮喜欢 本卫肖好好看…
非常失望,虽然说传主太过传奇注定电影只能流水账,但没想到能拍的这么糟糕。首先利莫诺夫最重要的故事(创立民族布尔什维克,参与南斯拉夫内战,14年在布丁出兵克里米亚之后从布丁的反对者变为支持者)要不草草带过,要不根本没拍。完全关注利莫诺夫作为作者的生涯以及全片弥漫着的一种伪善的西方青年左翼文化把利莫诺夫这样一个严肃的民族主义战士降格约翰列侬这样六十年代随处可见的无聊人物,过着一种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肤浅生活。但实际上,利莫诺夫并不是一个有点儿民族主义的约翰列侬,而是一个有点朋克的普京。世界报还说“必看”,嗯嗯,不愧是鱼子酱左派哈,贫瘠的想象力只能创造出小资文青的自我陶醉。
本喵个人两小时高光时刻秀,视听真的值得
Grand lumiere
釜山电影节 3.5
5.23 Cannes - 目前是戛纳最喜欢的片子。小本演得好棒,有很真实的toxic masculinity,也有很真实的vulnerability,subtle and complex。有几个转场妙极,片子有点长,但非常凌厉且有创意的剪辑补上了。最好的是其中的复杂和多面性,不作简单的判断,limonov之为一个天才、疯子、骗子、自大狂、revolutionary,以及对苏联和美国的take,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断。
看完还挺喜欢这部的,依旧是谢列特有的熟悉的狂躁的迷幻的浪漫的味道,电影无意于堆砌传记人物的高光事件,而是着力于传达一种愤怒的、但又充满生命力的情绪,也确实让我回味到高中时初读垮掉派时热血沸腾的心情——cancel cultural审查下的电影要么四平八稳无功无过、要么闭门造车曲高和寡,像这样具有活人感、将生命力透过影像感染给观众的电影实在罕见,即便缺少《彼得罗夫的流感》亦幻亦真的怅然,更不及《盛夏》的轻巧灵动,但这股子嘶吼着进行自我表达的创作激情值得细细回味…(倘若本片有幸进入主流观众视野,恐怕也逃不过“x登电影”“剥削女演员”的批判吧)
顶级配乐和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