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离高考还有一小段时间,A是那时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每天在一起厮混,听最新的欧美音乐,他热衷于艾薇儿的朋克况味,我迷恋于霉霉的乡村情事。
时间在那座西南小城里似乎是漫长的,可以无限分化下去,用整个下午闯荡进『越狱』里Michael J Scofield的人生际遇,掏出几个夜晚跌入『QQ华夏』的游戏天地,绵密的少时歌声在房间里上下浮游,最终都被包裹进当下的秘密与善意里。
我很早就感觉到了A对男生的喜欢,那种喜欢并不是身体上歪斜的突兀,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我想关心你,我想对你好,只是因为这能使我快乐』的自白。
A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纯粹,他也根本不用向我藏匿真实的自我或撕扯身份的认同,而你很庆幸可以去明白那些坦然地理解才是一个人未来可以前进的广阔,而不是高考。
一年前,我正第一次游荡于硕大的北京,在南锣鼓巷拥挤的人潮里突然收到了B的微信消息,他告诉我前段时间他曾想过自杀,因为他怀疑自己患上了HIV(由于同性关系)。
那时B刚刚确定即将前往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正满心期待着一个全新的生活。
从聊天中能够去试图想象B的处境与感受,他弥漫的恐惧以及担忧一切都将灰暗下来。
我对他说我始终没觉得病本身会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只是你就此毁灭自己那才是可怕的。
你是一个能够掌握自我的人,对待爱也是,不管你爱的是谁,如何去爱。
最终B身上什么都没发生,开始在HK去认识和探寻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我知道他一直在做的是勇敢去爱,也会让更多人去理解这份爱。
几周前,在银行工作的C在聊天群里告诉大家要去三沙市外派工作两个月。
那是中国最南的城市,位于南沙群岛之中。
在前往目的地的航船上,他喜欢上了一位男生。
C的喜欢是亮烈的,像海岛上美好的天气,那么笃定,真切,真切到我们开始想象旅程的所有可能的故事:那位男生只会在三沙停留两个星期,而短暂的爱会在这国境以南的星空下旋转;他也许根本不喜欢男生,而是对这些裹挟着海风的情愫嗤之以鼻,;他会拉黑他,他们甚至没能再多只是多单纯的了解下彼此。
C是一个果敢的人,从不畏缩,在那些所有如海如梦的爱里,他就是他自己,时时刻刻,往下一个岛屿,下一个灯塔去。
在看完《爱你,西蒙》后,我忽然想起了这些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也许没有出柜,也许依然还道阻且长,小步徐行,但这其实并不重要,就像西蒙会温情的想到为何只有同性才要特意去表明自己喜欢谁,而异性恋就不需要。
而更重要的在于他们每一次去喜欢去爱的姿态,如西楼尘所评价电影的话『我爱上一个人,他可能是教室斜前方的黑男孩,是华夫饼店里穿制服的店员,是剧团里金发的钢琴少年。
我爱的也可能不是任何人,是打转向灯的安全,是穿着帽衫的习惯,是摩天轮顶端的自由,是奥利奥夹心的沁甜』 我在远处的草坪上看着摩天轮上下起伏,一个个具像的西蒙在我心里流淌开来,在那一刻,你不用再去惶惑,犹疑,只用去明白许多人在『爱你,我的西蒙们』。
看完了真是觉得好无聊啊,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尬吹一波好片。
男主莫名其妙的交换几封邮件之后就至死不渝的爱上对方了吗?
这么几封邮件我觉得是可以和任何同在gay圈的人都能进行的正常交流呀,这样一来男主仿佛可以爱上任何一个gay。
况且跟爸爸的交流里也提到有gay间的facebook,Simon已经4年是gay了难道以前没有试图过跟别的gay交流吗?
非要好朋友告诉他一篇gay写的帖子然后他就跟发件人天雷勾地火了?
收写邮件的时候他也是表现的莫名在意,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就神魂颠倒?
美国这么开放的大环境下,大家对gay有这么恐惧吗?
男主怕被Martin告密做的是什么智障事啊?
他凭什么可以把朋友的生活弄的一团糟?
喜欢了他多年的异性好友也是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宽容……要是我爱了整个少年时代的异性是个gay …… 头秃头秃 不是因为他是gay,而是这么多年错付的心意,那么快就可以轻易放下吗……为了大团圆的结局剧情也是完全不讲道理啊……不过话说回来,整个剧情发展都不讲道理……后来男主勇敢的出了个柜上个摩天轮kiss大家就为他鼓掌了吗?
观众这么捧场的吗?
整个剧情的发展我都觉得好智障啊,能打零星的话我就这么做了另外让我感觉恶心的还有Martin,Walf House里让Abby喊的那几嗓子鸡汤真是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Abby还觉得interesting ? Excuse me ? 总之,一切发展或是转变都很突兀反转也丝毫没什么逻辑,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Brandon是个gay不清醒的时候还能和女人kiss,看来也没有那么坚定是gay吧?
最后突然跳出来说我就是Bleu OK fine,导演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整部剧仿佛就是男主自己不知道为啥莫名4年才出轨,出柜的契机是莫名一个Blue 男主对Blue莫名的爱,男主的朋友莫名的宽容,男主的家人超级无敌好。
所以整个片子就是外界对我没什么压力是我自己不愿意出柜,出柜了之后一切都没有改变,世界都是如此美好。
Ok fine Très bien.....最后,感谢陪我看的室友,陪我看的时候是第二遍看了,这种片子还能陪我看一遍,着实室友情深了
西蒙第一个出柜对象并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于是后来被朋友反问“如果我是你最好的朋友,为什么你没有最先告诉我?
”西蒙说因为告诉另外那个朋友是“更容易”,他说自己认识另外那个朋友六个月,而和这个最好的朋友认识了十三年,他不知道对一个长达十三年的朋友出柜会对他们的友情带来什么改变。
他显然不愿意承受这样的改变发生在自己最好的朋友身上。
之所以有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在自己陆陆续续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出柜的过程中,我大学时代三个最好的兄弟,也正是我迟迟没有出柜的对象。
我甚至最终都没敢直接告诉他们,而是选择了让其他朋友代为转告。
《爱你,西蒙》中,搞恶作剧的马丁把西蒙和另外一个同性恋的往来邮件公布在网上,于是西蒙被动地向所有人出柜了。
后来马丁试图向西蒙道歉,但西蒙愤怒地对他说:“你没有权利这样做!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向谁出柜、用什么方式,这一切本来都应该由我来决定,但你把这些都从我这里抢走了!
”再次回忆自己的经历,不禁感慨,没有人把这个“权利”从我这里抢走,但我自己没有用好这个“权利”,我很后悔,没有亲口告诉大学时代三个最好的兄弟,我是同性恋。
谢谢你,西蒙,你让我认识到出柜是一项权利。
我虽然没能用好这项权利,但我还有一次机会。
如果你以后生的孩子是GAY,你会接受吗?
小猩曾经和自己的好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是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会接受这个事实。
可是回答之后往深想一想,再考虑了一下周遭的眼神,又发现:虽然接受,但打从心底里还是会有一些疙瘩,有一些在意,甚至有一些难过。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普及,我们渐渐接受这个团体的存在。
但如果这个团体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却总是碍于外界的看法,无法切切实实,毫无保留的接受。
然而,小猩的这一点“顾虑”,如今因为这部电影,得到了彻底改变——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在各种层面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电影。
因为它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主流片商制作发行、在全美2402家剧院同时上映、分级为PG13的主流同志片(此前只要是同志片均为R级)。
《爱你,西蒙》宣传广告它是为数不多用青春爱情喜剧做外壳,不需要再遮遮掩掩披上文艺片衣服的同志片。
但小猩却想说,它对于普通观众(不是LGBT团体,身边也没有出柜的人)来说,最大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它让观众意识到:同性恋者承认同性恋=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己这句话听着有些文艺,但别嫌弃,因为可能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展示真实的自己。
影片主角西蒙是一名平凡的高中生。
有着平凡幸福的家庭,平凡和谐的朋友,平凡有趣的校园生活。
一切一切都平凡且美好。
除了,他从未告诉过任何人的:他其实是个GAY。
直到有一天,学校的论坛里有个叫小蓝(Blue)的同学匿名出柜。
西蒙并不知道小蓝是谁。
但他却感觉到了归属,也终于鼓起勇气。
他注册了一个新邮箱,取名雅克(Jacques),鬼使神差般和小蓝建立了联系。
并且,向他出柜了。
两个有着一样内心的人在虚拟的世界里相互依靠,相互理解,最终暗生情愫。
洗澡时,上课时,睡觉时,西蒙无时无刻不在看手机,只是害怕晚一秒收到对方的回复。
这和热恋时的我们是不是很像?
西蒙和小蓝在邮件里聊得热火朝天,现实中,西蒙也没闲住,悄悄开始了“找老公”的游戏。
是化妆派对里那个模仿奥巴马的黑人小哥?
是华夫饼屋里记得他名字的打工仔?
还是剧团里优雅的弹着钢琴的美男子?
没等他找到对方,一个对于西蒙来说最可怕的事发生了:他们的聊天记录被泄露了出去。
西蒙被迫,跟全世界出柜了。
他第一反应是发邮件给小蓝,希望对方不要害怕,不要退缩。
但当他终于可以用“Love,Simon"的结尾时,邮件却再也发不出去。
第一次,西蒙趴在桌子上大哭。
被公开的邮件地址不停收到匿名嘲笑的信息。
他用尽所有力气把手机扔向床角。
回到学校,却成了全部学生的议论目标。
甚至还有大胆的,直接开骂,当着所有人的面恶意讽刺。
但,为什么他要承受这一切?
为什么只有同性恋需要出柜?
影片里西蒙曾经假想了一段“异性恋出柜”的情节。
所有人看到这一段时都会觉得很好笑、很不可思议,那回到现实呢?
为何又会觉得很沉重,很理所当然?
在和小蓝的一次交流中,西蒙说过:长久以来 我不惜一切去掩饰这个真相但实际上 我只是害怕了起初我以为只是害怕自己是同性恋这事但后来我意识到了 无论如何给世界展示真实的自己 本身就是件可怕的事万一世界不喜欢你本来的样子呢
这短话是整个影片中最重要的内核。
因为它第一次把同性恋与每个人的成长命题相提并论:月入2万的白领承认自己的志向是做个摇滚乐手重本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不想当公务员只想去卖猪穿着帅气西装的大高个承认自己其实喜欢粉红色被安排去教书的女生承认自己更想当电竞选手这些和同性恋者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是一样的。
一样和大众背道而驰,一样真实。
我们不敢说,不过是因为害怕——“万一世界不喜欢你本来的样子”世界就是周遭,再近一些,就是亲朋好友。
影片里的西蒙是幸运的,他的世界没有那么艰难,是因为他有理解他的父母,也有爱护他的朋友。
然而,你遇到的现实是,他们不断告诉你,他们一直认为:摇滚乐手哪有白领靠谱,公务员肯定比卖猪好啊,男生怎么能喜欢粉色,女孩子当什么电竞选手。
同性恋,怎么能说自己是同性恋。
你屈服了,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是他们觉得不好,所以隐藏自己。
那么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如果你以后生的孩子是GAY,你会接受吗?
你会依旧遵从你曾受到的压迫,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为了你而活,隐藏真实,苟且偷生?
还是让他得到像西蒙那样的人生?
至少此刻,我会坚定的选择后者。
而这,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最大的改变。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说这部电影太过理想化,结局太美好,无法反映如今同性恋群体的黑暗与痛苦。
但我想说。
你是希望这部电影拍出来给同性恋团体看,以寻求慰藉。
还是希望能让更多普通群众喜欢,进而改变对这个团体的误解?
改变总是一步步的,观众的接纳也需要循序渐进。
如果所有的同志片都和以往一样,背着压抑的包袱,在隐喻和文艺中不断徘徊。
那么受众群体将永远局限,偏见将永远无法打破。
而《爱你,西蒙》的爆米花商业气质,彻底的改变了这样的同志片现状。
上映首周末,美国本土票房1100万。
全球总票房,5750万美元。
位列80年代起上映的青春片票房中第14位。
同时口碑也不赖。
IMDb8.1,豆瓣8.2,烂番茄92%。
你说,这样的电影难道不是很棒吗?
- E N D -撰文:倪小猩出品:影视猩球(微信公众号)
我知道我上年纪了,该现实一点,可是当我看到小清新的爱情片时,还是会有脸红心跳的感觉,有些戏码呢还能引起我的姨母笑。
我就是这么不争气,或许,我还年轻,哈哈...... 今天想说的电影是2018年上映的美国喜剧片《爱你,西蒙》,满屏的青春气息,学院风式的故事,海外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信仰,却也碰撞出了令人为之动容的感动,勇气,以及包容。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
但是对于一个17岁的高中生(尼克.罗宾森饰)来说这一切却是件超复杂的事:第一,没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恋;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爱上的跟他一样有同样困扰的不具名网友到底是何方神圣。
为了解决这两个大麻烦,西蒙展开一段爆笑又吓人的解答过程,但他没料到的是,最后得到的答案却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这部电影的魅力该是在于两点。
一、其实任何群体的爱情都是一样,没有区别的!
自从人类进化以来,男人喜欢女人,女人喜欢男人,这是被普罗大众灌输到骨子里的默认意识。
好像人生来就该是这样!
但是偏偏有人从出生以来,就跟大家不一样,他们喜欢的是同性的人。
这一类人被称为性少数群体的一个类别,也就是比较流行的简称为LGBT的一员。
在中国,这一类人是比较少的。
其实在我看来,应该是每个国家的这一类人占比应该不会有太大区别,但是在中国反而比较少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观念比较强的国家,很多人会选择压抑自己,一如既往的去过上结婚生子的日子,选择淹没在人海,只是不想受到异样的对待。
而在国外,这种群体却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好现象。
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崇尚自由,乐观勇敢的人来说,如果有一个机会,去做真实的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我是喜欢男生的,尤其是帅到不能再帅的那种,哈哈......)
回到电影《爱你,西蒙》,上文中有提到,这部电影写尽了青春期的悸动、紧张、忧虑。
即使他是LGBT,但是当西蒙与神秘笔友Blue展开邮件交流时,他一睁眼会去看看有没有回信,就连上课,都会走神,迫不及待的去洗手间看看有没有心上人的回信。
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全程走神,深怕错过任何一封回信。
在他一次次的去确认Blue的身份时,宛如一场紧张又刺激的冒险。
他是贪心的,他不想只是停留在网络阶段,他想在现实生活当中发展出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再说说电影让我喜欢的第二个原因吧!
西蒙真的太酷了,他还只有17岁啊,但是他的勇敢已经吊打很多人了。
即使文化开放如美国,面对LGBT,人们还是会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
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承认,去追求,这一切的一切比正常的恋爱多了更多甜蜜的负担。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它应该也给了很多人去追求做自己,去自信满满的追求爱情的勇气吧!
该片具备青春气息,除了宣示少数社群的平等权利,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困难,不畏他人的闲言闲语,亦毋须回避他人的歧视目光。
只要以真诚待人,便能跨越各式范畴的规限。
原来,甜甜的恋爱,不只是属于男生和女生的。
看了这部电影,感觉自己的世界观瞬间又包容了些。
《爱你,西蒙》讲述了高中生西蒙与同样被性取向这个秘密困扰的匿名同学Blue在网上互发邮件来倾诉心事、鼓励对方,西蒙渐渐爱上了这个灵魂依靠Blue。
一天他们的邮件截图意外被曝光,西蒙的秘密公布于众,这件事加速了西蒙出柜的进程,此外家人、朋友的包容与真诚让西蒙如释重负,开始勇敢地做自己。
在故事的最后,Blue也在西蒙的勇敢鼓舞下当众接受了西蒙的爱意。
电影的色调似乎正如电影海报那般以红色为主,大多场景都能找到红色的影子,西蒙的外套、车,Abby的大多数衣服(当然,或许这正是Abby的特征之一,尽管她有悲伤的故事,但是她给周围人的表现一直是较为热情、阳光的)、学校排练室的椅子、电影结尾的背景等等。
红色总是能烘托出西蒙激动澎湃的内心,尤其是作为一个正在犹豫是否出柜的少年。
其实,与其说是红色,不如说是彩色,大多数场景的色调偏暖,却也有明丽的冷色调场景,但色彩大多是五彩缤纷的,特别是在校园里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律动的青春,一切都是那样的有活力。
这点不同于均为蓝色调的《阿黛尔的生活》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影片的拍摄手法以西蒙的内心场景设置悬念,便于展现人物情感变化,增强真实感。
比如,由于西蒙与Blue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现实身份,西蒙通过谈话内容猜想对方是谁,第一次,西蒙通过万圣节橙子味限量奥利奥,将Bram猜想成Blue,之后电影在读Blue的邮件内容时都将画面变成Bram在打字的场景,但随即在party上因为西蒙撞见Bram与女同学激情的场面,于是否定了这个猜想。
第二次、第三次猜想,电影均是这种手法。
这种巧妙的设计无疑将西蒙的内心世界直接却又不直白地呈现了出来,同时让观众身临其境,观众的心可以很好地被电影情节牵引。
Mratin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不过他的出场并不令人喜欢,他利用西蒙怕出柜的心理,将西蒙和Blue的邮件截图作为把柄要挟西蒙帮助他接近Abby。
在向Abby当众表白失败后,他为了转移热度将截图公开发表在社交网站上,让西蒙被动出柜,不过在结尾也正是Martin让西蒙多坐了几圈摩天轮,才让西蒙等到了Blue,开始了这段美好的恋爱,给西蒙和Blue的出柜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西蒙受Martin要挟而欺骗喜欢Abby的好友Nick并设计撮合Martin与Abby、Leah与Nick来看,这显然是一个无比错误且自私的决定,也正因此,随着西蒙被曝是gay而一切败露后,西蒙同时遭遇了好友们的冷落。
但可以看出,出柜是一件极其困扰并让西蒙恐惧的事。
正如西蒙深思的那个问题: Why is straight the default?Maybe it's because it doesn't seem fair that only gay people have to come out.为什么异性恋才是默认属性?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正因此,才让西蒙无比痛苦,“只有同性恋才需要出柜,这似乎很不公平”,西蒙怕gay这一身份一旦坦露,似乎在别人眼里,自己便不再是自己,他怕一切不再“照旧”,但是这个“照旧”仅仅只是一个小心翼翼的、不真实的自己。
幸运的是,“你就是你”这句妈妈与西蒙的敞开心扉之语和父亲未能早点察觉而让西蒙独自承受的自责感以及朋友们的包容谅解为西蒙勇敢做自己铺垫了一层坚定而厚实的勇气。
最终,西蒙公开发帖 亲自公布了自己的取向以及对Blue的爱意,Blue也大胆地接受了这份爱意。
《爱你,西蒙》这个翻译可以说是电影 Love, Simon 原名的直译,相比于“西蒙和他的出柜日记”“亲爱的初恋”等翻译虽没有那么直白,却如英文原名那般更加深刻。
影片中,双方匿名互发邮件时,西蒙的署名是Love, Jacques,而在最后的公开帖中,西蒙公开信的署名变成了Love, Simon。
这是大胆、自信承认自己身份的开始,也是正式表白,总而言之,西蒙最后真正学会了如何战胜这份世俗社会给予的恐惧,当然,这份恐惧也源于他的内心。
这不仅是西蒙,更是gay群体中大多人的真实经历。
如果说《爱你,西蒙》体现的是gay群体如何公开身份,而Call Me By Your Name 所强调的并不是世俗的眼光与束缚,而是接纳自己,也并没有简单地用异性恋、同性恋来划分情感。
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从相识到相恋。
这仅仅不过是两个男孩儿产生情愫的夏日往事。
尽管以分别而告终,Elio在结尾那个悲伤的长镜头至今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抹去,正如Elio的父亲所说:“不要因为痛苦便扼杀掉一切,与痛苦随之而来的,是切实经历过的快乐。
”父亲也表达过“我曾有过和你类似的感触,却从没体会过像你们这样的情感,总有些事让我犹豫或是阻碍着我”,或许我们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让我们“分清了”什么是异性恋,什么是同性恋,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基于此,我们逃避了太多,甚至精疲力尽,感情枯竭。
“为什么异性恋是默认属性?
”或许,情感本没有任何默认值,默认值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假想出来的“规则”,当然,制造并履行这些规则的人也包括很多压抑自己天性的人。
《爱你,西蒙》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高中阶段,这必然是一个至关重要,也是青少年认识自己的阶段,我想这样一部电影也必然会给大多青少年带来一些有意义的指导思想。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爱你,西蒙 (2018)8.32018 / 美国 / 喜剧 爱情 同性 / 格里格·伯兰蒂 / 尼克·罗宾森 詹妮弗·加纳
晚上看了一部很早以前 好友推荐的 2018年的电影。
爱你,西蒙 (2018)8.32018 / 美国 / 喜剧 爱情 同性 / 格里格·伯兰蒂 / 尼克·罗宾森 詹妮弗·加纳一部好电影,真的能让人高兴很久。
看看这部电影的标签,同性,高中,爱情爱情。
很不错的评分,加上非常鲜亮的海报,足以看出这个时代对于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在越来越宽容。
这部电影,总让我想起蓝是最温暖的颜色 (又名 阿黛尔的生活)。
两部电影都很明显得让我看到,所谓得爱只是人与人间的感情,和性别没有任何关系。
同性中,也有出轨,也有感情中的那些一地鸡毛,已有我要苹果,你给我梨的情况,也有我想要你更多的时间,你却觉得我在胡闹。
我爱你,而你恰好和我同性。
虽然这个理论,不太能套用在今天的这部男同电影中。
这一部里的爱情是一部多么纯粹,(毕竟在高中),主要要突出的应该更多的是出轨这件事(看来在美国有点普遍,也是个问题)。
这个电影在我心中可以留下的标记是哪些呢?
1-父母总会责怪自己做的不够好。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是我快30 的时候,和我妈有一次吵架,她说的话。
那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相关问题,豁然开朗的感觉。
虽然破灭了他们在我心中那种无敌的,什么都办得到的形象,但是并没有打碎什么。
只是更看出父母的了不起。
都说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恩。
上帝还没给我这个机会,只能依靠观察符合条件的朋友的生活,来感受为人父母的不易,来折射着体会父母恩。
越长大,越有体会。
男主角Simon,出轨以后,第一次放松一点和他父母谈这个问题。
他妈妈说,她一直觉得他有个秘密,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她现在想想,她是不是做错了,应该早点和她儿子谈,这样她就不会看他现在难过,他也许就不用被这个秘密折磨这么多年喘不过气。
Simon 说,不不,妈妈,不是你的错。
的确,不是她的错,是他还没有准备好。
而作为母亲,第一反应就是自责得觉得,是不是我错了,我是不是能做的更好。
后来,Simon 在后院遇到他父亲,他父亲是个运动员,按理说根深蒂固的思想应该会更加严重,虽然看这个电影的基调,我并没有往父子关系冲突的情节上想,但是刚看到他爸欲言又止的表情的时候,我还是内心悬了一下。
编剧没让我太难过,他爸只是自责,这四年他们朝夕相处,他都没看出来,还后悔自己有时候开的那些现在想想不合时宜的玩笑。
I am sorry. he said. 2- love, Simon or Love SimonLove, Simon是他写信给blue的时候后期的落款,电影的标题也有个逗号。
而他出柜以后,虽然历经一些波折,但是他的朋友们,家人,依旧 love Simon.有时候想想,有点替(电视剧)想见你里面的 陈韵如 可惜,她到底要怎么做,才可以让她世界的大部分人喜欢她。
超越自己,需要时间和引领。
(这就是题外话了)3- 小巧合Simon 的发小Leah,喜欢 他好几年了,估计。
男主却以为她喜欢 Nick。
而Simon 的扮演者,本名就叫 Nick -Nick Robinson。
哈哈,虽然是根据书改编的,没有篡改名字,但是这个巧合也着实有趣。
4- ending朋友推荐的时候就让我准备好纸巾,我以为没有happy ending。
看到最后,大喜,露出姨母笑。
不仅happy ending, 而且揭秘了还是, 人帅,心好还聪明的Bram。
虽然个人不喜欢最在摩天轮上Kiss的那一幕,觉得更温馨的画面会更加符合我的想象。
可惜这个Kiss也很符合美国文化。
毕竟也不是个文艺片。
5- 大哭个人哭得最厉害得片段,除了他和她妈妈聊天那一段。
就是Simon回邮件给Blue,但是因为这个事情被曝光得原因,Blue单方面切断了联系。
I am sorry. good bye当看 Simon 收到退回得邮件,他开始奔溃,落泪,镜头锁在 permanently 的字样上,那种永远失去你的悲伤,来得排山倒海。
deleted Permanently6-其他女主 Katherine Langford 是电视剧 13 Reason Why 的女主,大爱她的颜。
虽然不太推荐那部剧。
主要是剧本的锅。
Nick Robinson 拍这部电影前后,他亲哥哥出轨。
也算是有趣的巧合。
听说: “ You can email Simon and Blue and get a response. Try it: [email protected] and [email protected]. ”
“It doesn't seem fair that only gay people have to come out.”看完电影有人的感受是“我的父母和朋友决对不可能这么开明”,或者是另一个极端“都什么年代了,出个柜还扭扭捏捏”。
的确,出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看了别人无数的故事,轮到自己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男主无疑是比较幸运的那几个。
除了那两个欺负他的男同学,全世界都站在他这边。
爸爸那一段特别戳我,知道儿子是Gay后他最大的感触竟然是“为什么四年多了我都没发现,我真是个失败的父亲”。
现实往往不太可能这么美好,但这部电影提醒着我21世纪已经是个崭新的时代。
改变虽然缓慢,但从来没有停止。
这部电影的分级是PG-13,影厅里坐的一半多是放春假的高中生。
看到他们从大笑到流泪再i到欢呼鼓掌,我觉得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应该达到了吧。
我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里长大,LGBTQ是一个不在我认知里的话题。
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我的高中有个人出了柜,我会怎么看TA呢?
TA会被霸凌吗?
TA会被父母抓去电疗吗?
我不知道。
但要是高中时候的我看了这部电影,应该会过去给这个勇敢的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结局有点狗血套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甜就行了!
好想谈恋爱啊(//▽//)
不散超可爱作者 | 判官赵千呼万唤始出来,Simon终于有支援!
国内羡慕嫉妒香港台湾早就上映的观众可以稍作歇息了。
这大概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一部“酷儿电影”之一,未来还有《喜欢、亲吻、快跑》、《涂样人生》、《被抹去的男孩》以及泽维尔·多兰导演新作《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等着观众。
认真的多兰导演帅气值满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国内一部都不会上映。
鉴于不散已经承包了LGBT电影,这次不聊酷儿理论,我们来说点别的。
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开始,广大群体对于酷儿电影一定非要放大同性情节的疑问此起彼伏。
《同船爱歌》开篇,就是长达20多分钟的激情戏,群p露点无所不用其极,尽管它本质上是个糖水甜爱剧。
回顾更久以前的《湖畔的陌生人》(就很黄),简称遛鸟大观,尺度之大仿佛在看某种V,令人瞋目结舌甚至生理不适。
另一边,以唯美著称的女同片知名如《阿黛尔的生活》、《小姐》也都有大段大段的情爱场景。
古早同性电影,多的是你我皆知的激情戏码。
就算是被认为具有创新意义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有几段嗯啊哼哈。
久而久之,很多观众似乎把酷儿电影与某种V挂钩。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啊喂!
要知道《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刚出熟肉观看人数增多分数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人嫌弃它过于纯爱,尽管导演用骚气十足的插桃子和碰脚丫子代替,但并不能满足冲着甜茶和奥利弗美妙肉体激烈碰撞场景而去的观众。
唉,你们这些人。。。
但更大概率上,人们似乎也十分钟意这种隐晦而纯情的表达,也正如赞同那段时间希望将酷儿电影的同性标签去除化的主张。
尽管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但世界不久因为差异而美好么?
世界大同所倡导的同也是指这种和而不同的容纳一切,其实不管异性or同性or双性,都是一样的存在。
大家猜这几个cospaly代表什么呢?
《爱你,西蒙》就做了很可爱的尝试。
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季期间,青春电影《伯德小姐》大放异彩,lady bird感情坎坷,第一任深柜,第二任早泄,伯德小姐于卫生间撞见男友和男性友人接吻的那一刻,相信很多观众心里不约而同发出一声“fuck”。
这个fuck也许不是针对于男友的性向,而是他的欺骗和隐瞒,但是,作为第一观感的我们从伯德小姐的视角出发,是否会有那么一刻产生对同性恋的埋怨呢?
这是十分微妙的刻画。
那么事情必须要从另外一个维度和视角说起了。
《伯德小姐》变成《伯德先生》,这就是《爱你,西蒙》要讲述的故事。
高中生西蒙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爸钢铁直男本男,老妈临床医学家,两人无时不刻不秀恩爱,妹妹是一个钟情于黑暗料理的萝莉,很典型的“美国梦”中产家庭结构。
西蒙人缘好,有若干好友,青梅莉雅,好哥们马克,六个月前加入三人组的校花级人物艾比。
整部电影的主线围绕深柜boy西蒙网恋同校不知名boy布鲁在一堆乍看之下很直男仔细一看很gay反正不知道到底是不是gay猜不出来好着急啊的围绕下还要被几个破坏男主寻找真爱勇敢出轨做自己的配角干扰。
十分美式青春电影的配置。
对比《成长边缘》、《伯德小姐》、《壁花少年》等美国青春电影,其实本质都是有关青春成长、友谊、家庭等元素的展现。
《爱你,西蒙》也是如此。
就算老妈说“我知道你有一个秘密。
”但是大家真的在乎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同性恋?
很稀奇?
并不。
西蒙影片后半段所遭遇的挫折也并非来自他被广而告之的同性恋身份,而是少年不成熟的一些决定造就的,这与他是否为同性恋并无多大关联。
实诚来说,导演将弱化同性恋标签的决心摆在台面上讲。
这是一出典型的美式青春片,又糅合了《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甜美纯爱,和同性也无多大关联,讲述的都是爱情本真的模样。
此处必须手动点赞港台译名。
《爱你,西蒙》表面上是一个“寻找blue”的大型彩蛋,导演隐藏的彩蛋亦显而易见。
学校剧团排烟的节目也就是不散之前推过的gay片系列之《歌厅》
戳上期文章链接查看:同志电影里,不只有爱情
西蒙房间的墙上也贴了《歌厅》的海报但《爱你西蒙》显然没有《歌厅》那么复杂的含义,由于是曾经的六大制片厂之一福克斯出品,其商业性质显露无疑,这也是好莱坞希望将同性电影化大众的决心。
正如蔡康永说过的“我们不是妖怪”,酷儿电影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类型,和其他歌舞、爱情、恐怖、喜剧一样,赋予观众独特的美感和快感。
少年们关于友情爱情的故事,那些对同性群体诚挚的关怀和可爱俏皮的笑料,试问谁不喜欢呢?
有关圣诞的最后时刻,或许让每个人的圣诞必看片单又加入新成员。
当看到西蒙收获真爱的那一刻,相信你的脸上也会出现以下同款表情。
而这,都是因为爱呀。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641 期 文章,太甜了啊啊!
我总和同事说,如果我要拍一部片的话,我只想要拍一个简单的、关于同性的青春爱情故事。
ex曾经上过一门东亚LGBT电影的研讨课,她的教授也说,如果你们将来要拍电影,请别再拍悲情故事了。
我们看太多了。
《蓝宇》、《蝴蝶》、《东宫西宫》、《春光乍泄》……给我的印象都是太多的摇镜头,太强的压抑逼仄,太重的无可宣泄的柜子感。
很文艺很迷离,但离普罗大众太远了。
而之前喜欢的《Yes or No》几乎是我确认自己性向时唯一拿来反复看、给自己希望的电影。
18岁第一次谈女朋友,因为太喜欢她了,所以完全无法放弃自己对这份喜欢的坚持,只能面向茫茫网络,去寻找证明自己“正常”的证据。
虽然长大后也发现,《Yes or No》和很多偶像剧一样,非常架空,美好的不真实。
但是,两个女生fall in love,然后勇敢地公布于众在一起的故事,是多么稀少又珍贵啊。
It was the only thing I could hold onto.作为一个应试教育下成长的、除了课本知识,对性别/性向/性都毫无了解的孩子;作为一个作文模版背多了的、从来不知道去跳出框架思考的三好学生;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喜欢上女生后的两年内,我都不敢说“同性恋”三个字,以为全世界只有我和当时的女友被流放在一座“同性恋”孤岛上。
那堵隐形的墙,永远横亘在我和同学之间,和家人朋友之间,和这个世界。
所以,从去年看到
资本市场在拥抱LGBT,20th Century Fox砸重金广告营销,LGBT电影打入了主流电影市场——这真的太让人激动了。
WeHo是洛杉矶的gay街区 每次看到这块广告牌都会心一笑 而且不止这一种
作为一部青春轻喜剧,今天电影院里来看的很多都是组团来的中学生。
他们在Simon最终亲吻了他喜欢的男生后大声的鼓掌,而我也因此知道,他们十有八九都是直人。
因为我早就默默地哭的无法自拔。
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是从他“被出柜”后被好朋友和全校排挤时候的孤独感吗?
是他爸爸得知自己的儿子独自隐藏了4年自己是gay的秘密时候的心酸吗?
是他向那个out了他的男生大吼“何时何地向谁出柜由我自己说了算你凭什么来指手画脚gtfo”时候的愤怒吗?
也许都是。
因为我相信,每个同性恋都像Simon一样,经历过所有这一切过山车般的心情转变。
也许有的人幸运一些,或者像Simon一样超级幸运——妈妈是个非常拥护自由、支持女权的人;爸爸虽然很macho但也很快接受他;Simon的小妹妹一直喜欢哥哥;对新的朋友出柜,她一点也不惊讶,而他的挚友虽然喜欢他被他伤了心,但也很快和好如初;甚至还有带上彩虹旗别针表示支持的搞笑教导主任,惩罚bully的戏剧社指导老师,以及在Simon发出勇敢的出柜宣言后支持他的同学们——为了喜剧happy ending,这些确实太过美好。
可就像Simon那个早就出柜了的gay同学说,你别以为我出柜那么久就没问题了,我妈妈每次去我奶奶那,还要编一大堆关于我女朋友的事情。
哦,也许是这个点我泪崩了。
我想到了我妈妈在国内,需要一次次向外公外婆撒谎。
从18岁向爸妈出柜,到离开家出国留学工作,到他们根本无力对我感情生活作出干涉和要求,到他们虽然只能直呼我女朋友的姓名,但在家里的墙上默默贴了一张我们的合照……爸爸妈妈,你们在柜子里已经待了7年,辛苦了。
我知道,生活在美国洛杉矶,我和我的LGBTQ朋友们有太多太多的privilege,可每次和朋友们见面聊天,总会somehow话题转到:是否和国内的父母出柜,有没有和同事出柜。
真的是永恒的话题。
有朋友在这里结婚多年,房子买好,养小孩都提上议程,但是爸爸妈妈过来还是以为他们只是室友。
或者像我女朋友,向自己的华人同事出柜后,对方说,你没事吧?
不过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前段时间的冬奥会,美国自由滑选手Gus Kenworthy再次参赛,之前在索契得了银牌后,他才敢公布自己是同性恋。
他说,总觉得自己要表现的非常好,让人家无可指摘,才敢公布自己的性向。
国内更是这样的情况。
似乎只有头戴精英光环,才有资格做个同性恋。
But why?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过Simon的故事,没有看过他和喜欢的男生在摩天轮上接吻。
因为我们没有见过Modern Family里一对gay虽然整天吵吵闹闹,但仍然恩恩爱爱,还领养了一个越南小孩。
因为我们没有看过两个男人做爱时用对方的名字称呼对方,而那个男孩的父亲,还鼓励他去充分体验这份爱情的美丽与疼痛。
因为我们没见过一群法国年轻人在艾滋病肆虐时,让心脏一分钟用力去跳120下。
因为我们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进行日常对话,都是那么那么艰难。
……Simon说 I am gay. I want my love story to start.而我们,也只想要一个简单美好的同性爱情故事。
Representation matters. Representation means better art.
“开始”到底有多难?耗尽九十分钟才知晓《爱你,西蒙》这两个词如何书写的男主恐怕最有发言权。然而在他套路满满有限的人生中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特殊的困惑,让他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的原因并不是身份,而是像那位大胆作出“表白”的同学一样害怕被这个世界拒绝。好在家庭教育于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他们的生活吧,但必定不是我们的。那种痛苦、纠结、担心太不足为奇,轻描淡写。而且就是主流商业片的套路:主角遇到一个困难——克服——大团圆,只不过此处困难=出柜,让它多了一点点新意。要拍青少年性别/性取向认知的彷徨,但一点都不深入、不细腻,当个糖水片就看看得了。
我不喜欢拷问感这么重的片子,但是【猜测谁是你的同类】这个梗我爱了。
某网友评论的直男硬演gay说的也是非常精准了
沉浸于轻快可爱的青春氛围,又能被某些情节戳得哭泣。无论是主角在情感上的寻觅与认同,还是身边群体的关爱与包容,或是赋予了你心动与勇气的那位Blue,一切都太纯真美好。同志不像以往那样被写成“异类”,而是强调出柜后“你依旧是那个自己”。Nick Robinson太可爱啦!
不如把Dear Evan Hansen看一百遍。不过感人的是,散场的时候,看见有家长是带着家里小朋友们来看的
结尾也太俗烂了吧。。。。。整部片子就是一颗低幼的糖果
父母那段太梦幻了吧 = = 很多呈现心理状态的台词 or 自白 or 贴文非常精准……戳心
果然帅的男孩子都喜欢男孩子,以及,神秘blue最后有点烂尾。
看完的第一反应是好假。学妹说这是一部拍给LGBT身边人看并教会家人朋友与学校如何正确面对出柜的教学片,想看更多男主内心的纠葛,却用被出柜一笔带过@regalunionsquare
怎么那么老套,结局减分,也太青春少女梦幻了。
感觉不咋地,分不应该这么高
Blue不是开头那个修草小哥就可以再见了。Buster Bluth都救不了的无聊。
第一位公开出柜的前美国足球国手Robbie Rogers的老公把腐女写的同人小说拍得如此接地气。赞!
出柜的主题这样拍其实已经过时了吧 敢把内核改成关爱HIV拍就给多一颗星 男主灵性还是少了些 比如和华夫男在店里的眼神对视那一段 很明显被比下去了 感觉全程还不够入戏啊
很商业很套路,可去政治化其实也是件好事?同性恋男孩也可以在大荧幕上潇洒对世界大喊I deserve a great love story. 我觉得朋友们在Si出柜之后可以别纠结那么多。最后结尾有点逼迫着某人出柜一样,换我肯定不这么做。Nick Robinson是宝。
啊?美国人又在写什么童话故事?受不了,,好虚浮。。男主真的情商爆低啊,blue还不如最后是那个四分卫呢。。
重色轻友的逻辑竟然能让朋友们理解主角操弄他们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我无法理解。
如果最后blue是那个四分卫就圆满了
写信和几个小细节好看的 整体确实假甜 不过看起来挺开心的 最后小黑的解释……e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