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
Коктебель,Roads to Koktebel
导演: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阿列克谢·普斯科帕里斯基
主演:Gleb Puskepalis,Igor Csernyevics,Yevgeni Syty,Vera Sandrykina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乌克兰语年份:2003
简介:Koktebel是一个黑海边上的小镇,是影片中一对父子将要前往的地方。父亲是个丧妻又失业的工程师,对他而言,这次旅途包含着重拾生命的自尊、愈合破碎生活并赢回儿子信任的企望;而对于11岁的儿子来说,想象中的海边小镇仿佛是一扇通往新生活和解放道路的大门,他急切地梦想着在海边仰望海鸥翱翔风中。然而,父亲难逃成年人的软弱..详细 >
远方的人才会去看风景,近处的人或许已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偏爱这样的公路片,秋日萧瑟湿冷的大地上,父与子。父亲被酒精、女人与安逸绊住了脚,渴望见到大海和自由飞翔的信天翁的儿子独自前行。总有路是要自己一个人在暗夜里哭着走完,小男孩的选角太成功了,表面木讷却内心倔强。配乐也是妙妙的。大量暖光的使用,木阁楼里的暖光,卧室床头窗外的暖光,胶片里尤为动人,与冰冷的现实形成对比。
在同济对面音像店买的碟之一~
父子的旅程,确实会让人想到回归。镜头很别致~小男孩太忧郁了~
因为片名,以为是哈萨克斯坦的koktobe..
мотив "дорога" ,关于路途,关于远方,关于成长,关于爱...
还没有到年末,但这肯定是我的年度最佳片无疑了。好的电影就应该是这样子,能达到文学的效果。导演好会用镜头讲故事,每一桢都意味深长,心思细密得让我以为是女导演呢。总之这片满足了我儿时的所有幻想,很多场景都在梦里出现过。小男孩极有意思。两个人一起看的,不过更适合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55
很是适合一个人静静看的电影。
好喜欢这种父子公路片!
世界的尽头是孤独,梦想的隔岸是空无,寻找的脚步即便不曾停留,偕行的承诺却化作空有。远海的浪声透着忧愁,空荡的荒野一片消瘦,那些关于伊甸的渴求,那些前往的踌躇,其实我们都是到最后才发现,没有人在前方守候,只是辽阔到无垠的落寞和失落,被拍碎的空中阁楼。抵达之谜,虚无之游,生命之囚。
配乐总让人想起菊次郎的夏天,一个坚持的孩子,却没有给人带来太多感触。取景特别棒,很美。结尾小朋友一个人在海边傻坐着,直到父亲的出现,可见一个人的坚持也还是太过无助,一定要有衬托才凸显得出来在场的意义。
大多被困在当下 却轻言永远
7/10。从莫斯科到克里米亚,是俄国曾经辉煌如今分裂的版图。细节突显家国寓言的格局:父亲给苹果中吃出的虫取名巴浦洛夫,嘲笑着前苏联的科学成就,坦娅收录机里的摇滚乐,在空地和儿子抽起美国烟(给父亲买了苏联烟),隐喻文化入侵,提供修屋顶工作的退休军官象征独裁(没收护照、吃饭时只给父子各半根香肠),女医生家中苏联制造的脸盆、壁纸和旧钟表,令意志不坚的父亲留恋过去,儿子从相机取景器看到背叛母亲的父亲与女医生亲密,独自前行,与过去决裂。飞翔之梦出现在儿子蒙住眼睛,幻想飞鸟视角,接着在沙地上画高空图,地图的准确性被坦娅否定,到残破的飞翔机滑行员纪念碑下放飞的纸张一次次落下,曾经梦想的海鸟啄食儿子手中的面包而被掐住脖子,家国破裂否定了飞翔愿景。结尾追上儿子的父亲在码头并排着遥望大海,更像是聊以自慰的温情想象。
父子二人一路流浪,目的地是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只是酒精,女人,欲望,迤逦一路改变了父亲的方向,而十一岁的男孩对海的向往却始终像海鸥在飞翔。彷徨的父亲,执拗的男孩,遥远的旅程,清冷的黑海……
闷了点,深夜一个人看还是可以的
俄罗斯缺少父爱
不太受得了这种刻意的缓慢了。
solo noi solo noi .........
三星半。。上半年看了了都,没标注,害的重下了一遍。。
长镜头的确能令影片表达细腻,但没有戏剧冲突的电影让我们这些吃香港方便面和美国汉堡包长大的一代偶尔会觉得沉闷,坚持看到最后,看着父子静静的坐在港口,看着天旋地转,看着镜头拉近,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