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在电影结尾唤醒了处在迷雾中的富人们,他们早已肌肉萎缩,无法行动,本来在休眠仓内毫无痛哭地度过短暂的余生,却被唤醒,谁为他们负责?
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个思想实验:“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
《太空运输》,2009年瑞士的科幻电影。
欧洲的科幻电影,你总是会觉得它在思想上想要挖掘一些比较有档次的东西,但是在剧情上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让人犯瞌睡。
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这种。
影片开头的太空城相当令人震撼,不过中期以后基本上就是在一个密闭的太空船上发生的故事。
所谓的木卫五只是一个类似黑客帝国的地方,由于有黑客帝国珠玉在前,这样的设定虽然让人小小意外,但远称不上震撼。
吐槽一句男女主角的感情实在发展地莫名其妙,最后男主角的自我牺牲似乎也没有多大的信服力。
本片的科幻理念 就是这个虚拟的木卫五 如果让你选择 虚拟的木卫五 和 盗梦空间的强效药剂 你会选择什么?
现在的人们在苦逼的现实面前,不知有多少人选择了“虚拟”。
强迫给你“虚拟”是阴谋,主动寻找“虚拟”是堕落。
如果真有《盗梦空间》里的强效药剂,你会去用吗?
如果人性本善,你还残留了哪些?
如果人性本恶,你想释放哪些?
然而现实一直是那么苦逼。
整部电影逻辑漏洞太严重。
首先一个能够摔死人的太空船设计本身就属于缺德;一个人行道竟然只有半米宽还没有护栏?
就算是货柜箱,装个自动收缩的护栏可以吧?
装个简易电梯可以吧?
一个有道德的设计怎么能在没有护栏的情况下人行过道只有0.5米的宽度?
其次,女主角在自拍的时候,能看到时间是2270年代,但她手上的数码摄像机,那个拍摄质量就今天的角度来看,图像不清晰,分辨率才1440*900,声音爆音严重,那质量可是差得惊人,比国产山寨机还糟糕。
然后,大家会觉得2270年的人们还会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
里面的操作系统还没win7漂亮。
第四,以那时候的审美观来说,太空船内部首先看起来要让人感到舒适,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浅色系为基调,柔和灯光为主,让人心理压抑的黑暗不能太明显,棱角不能过多,漂亮的白色烤漆作为保护。
但电影里的太空船真是垃圾场不如,湿气过重。
看了让人感到恶心,我想说太空船设计者严重不负责任。
一艘星际太空船怎么能造得还像1968年《2001年太空漫游》的水平。
最后男主角舍命救爱人的做法虽然感人,但也算老套了。
也不能说电影拍得不好,只能说生不逢时,如果该片拍摄于15年前,是一部十分出色的电影。
可惜今天人们的审美口味越来越重了。
整个电影我打4.3分。
在此笔者不想讨论电影中太空活动与现有科学理论的相悖之处,毕竟这是一部讲述未来的电影,我们用现有科学知识来证明编剧或者导演的无知没有意义,因为也许现有科学知识本身在未来某一天看来会是很荒谬的。
同时,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一部披着太空科幻外衣探讨关于人生、关于环保的现实题材电影。
人人都会做白日梦,如果南柯一梦不醒,不正如土卫五一样吗?
只是,你愿意一梦不醒,还是面对现实呢?
只是,如果所有人都在做梦,而你醒着,与你一个人在做梦又有什么区别?
人人都渴望阳光、碧水、森林、田野,然而现实中,人人都是破坏自然的凶手,如果只能在虚拟世界拥有美好的自然,为什么不现在开始就为环保尽一分力?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物质上是,精神上也是。
对地球的放弃,本质上是对我们生存基础的放弃,就如无根之树,定难长存。
……关于影片,从影片本身的逻辑上有一些bug1、飞船实际是去土卫五,不是去42号太空站,二者距离很远,可结尾却显示土卫五就是42号太空站2、要把自己植入土卫五的虚拟仿真世界,必须在大脑等神经中枢植入芯片,而结尾那两个船员直接躺到货柜里就能进入——或许他们两个最终只能像那个太空警察(说他二人傻瓜)一样飘在太空而进入不了,影片没有交代。
3、老男船长死在货仓里,而货仓的门需要用他身上的卡片插入才能打开,但死后卡片却还挂在他身上。
4、男、女船长到底谁才是一把手,知道飞船的真正目的。
其实单论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是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点。
不过因此而想起曾经看过的美剧,探索当地球毁灭不能居住时,会发生的一些状况。
想到《地球百子》想到《末日孤舰》。
也想到别的一些电影,比如《第九区》。
其实都不算是一种类型。
只是因此延伸想到一些别的,来聊聊。
科幻类的题材,美剧探索了很多,以各种形式:在地球外别的行星里,具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和别的生物,人类和外星人是互相侵袭还是可以交流和睦相处,同时当地球成为垃圾场,疾病肆虐,那飞往外星的船舱又是怎样的条件才能登陆,同时船舱里面的偷渡客又有什么新发现,如此类型,抓不同的点,被制作被翻新。
有些是内容上的翻新和出其不意,有些是形式上技术上的改变和呈现。
不过倒也一直没有总结过。
所以当看完这部电影,唯有不同的点就是地球人要逃亡的行星——木卫五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空间。
而所有飞往木卫五的地球人不过都在集装箱的催眠箱里。
当然电影没有去探索是谁控制着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要这么去做。
此电影不拷问这些,而只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医生和创立这个谎言的人,要还真相于民。
较之美剧在此类题材上的节奏冲突还有阴谋或者正义,此电影太过平叙。
不过气氛在最初倒是营造得很让人忐忑。。。。。。。。。。。。。。。。。。。。。。。。。。。。。。。。。。。。。。。。。。。
再回来,如果地球不能居住了,如果我们发现了别的可以居住的行星,我们会不会义无反顾得就奔赴而去?
想想,应该是,也许中间会有留念和反复,但只要别的行星足够便捷足够供应人类所需,人类对地球不会反复眷念,人类会去殖民别的行星。
感觉大部分的我们,不是说习惯迁徙,是一种本能愿望就想着奔向最好的中心。
从农村到城市,到北上广,到香港,到移民美国新加坡等等,到各处探索和旅游。
人类在地球上寻找最合意自己居住和最大化自己福利的地方。
小到我们要居住江景房和别墅,要有五星级的物业,大到我们会选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居民福利和各种个人权利保障。
所以,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再如别的行星适合居住,人类一定会飞奔而去。
而留下的还不能去的都是自身实力和条件不够。
并不是因为太多的情怀。
真的会因为爱国爱家而留守一方?
如果具备足够的实力,依然还是爱国爱家,但肯定不会让自己身陷困境和困局。
所以不要相信那些用情怀去鼓励你留下来的人。
有选择,才是自由的基础。
迫不得已和没得选,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图穷匕见,孤舟一掷,很多时候也会扭转乾坤。
但当然,还是要掌握很多技能,事情也许都不是成败,只是柳暗花明。
当置身于宇宙尺度的空间与时间环境下,渺小短暂的人类生命显得无比的孤独。
冰冷空旷的飞船,屈指可数的同类,无声的世界,飞船外深邃无底的黑暗。
这电影把人类在太空中的孤独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怀揣着阳光、温暖、缤纷绚丽的土卫五之梦,穿越数光年,到头却是一个阴谋与镜花水月。
好电影首先是题材,其次剧本,再后才是演员,而科幻电影首要在于创意!
全是凭空想象的东西,要有全新的创意太难了!
欧洲科幻电影往往创意新奇,现实感强烈,富有哲理,感情戏显平淡而实浓烈,心理过程交待充分而细致,没有一句费话,动作也不夸张,场景也不如美片(可能和制作费用较低有关),但是我十分喜欢,这个片子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都看了两次,感觉值得嚼咬,故向同好鼎力推荐!
Science fiction is a genre of fiction dealing with imaginative content such as futuristic settings, futuri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ace travel, time travel, parallel universes, and extraterrestrial life. It often explores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scientific and other innovations, and has been called a "literature of ideas".——以上内容是英文版wikipedia对科学幻想的解释。
wikipedia引自:http://www.writing-world.com/sf/sf.shtml。
翻译:科幻是虚构小说的一种。
科幻的虚构内容包括未来的设定,未来科技,太空旅行,时间旅行,平行宇宙和太空生命。
科幻探讨的是现代科学的未来(潜在结果)和其他创新,被称为"点子文学" (literature of ideas——不知道如何翻译)。
所以,科幻并非是完全脱离科学,而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幻想。
我看了一些对这部电影科学和理性上的吐槽,我就来针对他人的观点,结合我自身的判断,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些我不赞同的吐槽:1. 有同学说,空间站是环形自传体,直接爆露在真空中,不合理。
个人不以为然。
环形自传体用于产生重力,挺合理。
直接暴露在真空中这个是自然的,空间站不都是直接暴露在真空中的么?
做好防辐射就好啊。
2. 有同学说,飞船到处都有重力这不合理。
个人觉得,这个可以有。
编剧假设飞船拥有某种未来科技的重力产生装置,并非不合理。
3. 有同学说,高处摔落做人工呼吸有什么用。
我想说,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是基本的复苏手段,不是只有窒息才需要这些……所以这个也是合理的。
4. 有同学说,女主角进入模拟系统之后,出生点在树林里,能顺利找到姐姐家。
我想说,这个也不是不合理。
女主角是通过非正常方式进入的,所以也许男主给他设定了一下……5. 他们还有一些观点是对剧情的误解(或者翻译的问题吧)导致的理解偏差。
比如:a. ”冬眠系统想起来就起来“不合理,估计是在吐槽大副被强制冻住了之后自行起来了。
这是因为你没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个船员伸手去取大副的狗牌的时候,冷却液被污染了(有一个镜头,睡眠舱监控面板显示冷却液”contamiated“)。
然后估计是因为睡眠舱的自动保护系统,大副就醒了。
b. "主角过程中有句自言自语:我们现在离地球4光年.如果不是翻译错误,那就是暗示那个破烂货船可以以光速航行.然后主角还告诉她姐姐8年后她将会去跟她姐姐相会....."。
这位同学前半句理解对了,后半句理解错了。
飞船的确以光速航行着,但是主角本以为要去一个4光年远的地方,所以是4光年去,4光年回,加起来8年。
这是主角一开始在录像的时候说的。
---我赞同的吐槽和我的吐槽:1. 飞船为毛一直在喷射加速?
虽然片子总共就三个场景提到了飞船的喷射器:一个是在飞船加速离港驶向目的地的时候(喷射开始),一个是飞船靠近轨道器准备接口的时候(喷射在飞船靠近时关闭),一个是飞船在加速离开轨道器的时候(喷射开始),但是前两个镜头就足够能解释飞船的确是一直在喷射加速的。
你总不会觉得飞船会在靠近轨道器的时候突然开启喷射加速吧?
唯一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飞船靠近轨道器时的喷射不是加速而是用于减速……呃??
2. 飞船以光速飞行,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非常BUG的……a. 首先解释下为什么说飞船是光速飞行的:女主姐姐从木卫上发来视频留言说讯息需要4年才能传输到女主那儿,也就是说木卫距离女主4光年,而飞船……用了4年……就飞到了木卫……也就是说,飞船是以光速在飞行。
b. 如果说,飞船是以光速飞往木卫,而信息传输的速度也是光速的话,那么在飞船上发送往木卫的信息,将会和飞船同时到达木卫,这还必须假设信息不用通过任何中转而能直达对方。
c. 如果说,飞船是光速飞行的话,全程喷射加速就更加解释不通了……这是要加速到光速以上么?
还是说加速度不高,在漫长的时间内缓缓加速直到光速后继续加速,以致全程平均速度还是光速,4光年的距离飞4年……d. 如果说,飞船是光速飞行的话,并且靠近轨道器的时候才停止加速的话,那个减速度是怎么来的,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减速到轨道器的速度的?
还是说这颗土卫的结构非常牛逼能高速自转而不会因为离心力瓦解?
而人类还妄想在这样的星球上殖民?
e. 影片中自始至终没有看到一点光速飞行的特效。
所以我认为,编剧没想到这样的时间距离设定会导致飞船以光速飞行……f. 光速飞回来的飞船呢?
电视里都播出新闻了,一段话已经剪辑为新闻了,飞船还没飞到么?
好吧,也许新闻编辑手速比较快,而飞船有些慢。
或者,女主已经被政府控制了?
3. 未来飞船上没有任何监视设备…………WTF???
4. 到处流着水是怎么回事,是为了什么?
为了冷却?
不怕短路么?
还是说飞船防水牛逼,稳定性牛逼?
好吧,也许飞船比较牛逼,或者也许是导演为了营造一种肃杀恐怖的气氛无脑加了这么个流着水的通道……5. 也许飞船为了节能不开暖气,但是货仓永远在飘雪是怎么回事?
编剧知道雪是怎么形成的么?
如果货仓的温度在冰点以上,是不是就要变成货仓常年下雨了?
6. 那块神奇的金属板在千钧一发之际凸起了,把货仓的安全门给夹住了……商业片,或者文艺片动作片神马的就算了,这是科幻片!
那么薄一块金属板竟然能把那么厚重的安全门给挡住,安全门还花了好一段时间才把金属板给瞬间压裂……用于做航天飞船的金属板那么嘎嘣脆?
好吧,也许是某种未来科技的金属板吧,刚度比较差同时抗压还比较牛逼……那么,金属板到底是怎么凸起的……7. 放着那么多活人”棺材“的地方,竟然没人看守,没有一点防卫?
一个反政府的人竟然能轻易打开”墓门“看到里面的”棺材“?
随手一个小炸弹就炸了天线?
好吧,科幻也许不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8. 但是,为毛飞船简陋到令人发指??
没有像样的住宿就算了,但是连像样的舰桥都没有?
这光速飞行的飞船外观看起来像模像样,内部整个就一下水道……---作为一个科幻迷,对于一部科幻片出现如此多的BUG,感到非常不适。
再加上演技不太成熟的演员,毫无亮点的镜头,死气沉沉的飞船内部,幼稚生硬的剧情细节(看到男女主角第一次亲嘴那边,我只想掀桌),毫无章法的背景音乐,这部片子只能是一星……可是,电影的故事很精彩,这也许是一部分观影者对电影评价比较高的原因;电影在一些主要细节上,如姐妹之间的视频对话,女主角的心里表现等等,对于故事线的铺垫也很到位。
所以,不至于是烂片,两星挽尊。
中规中矩的科幻电影~~没有感到什么意外,本以为是一部探讨孤独的片子,结果却转向了阴谋,很多设定不严谨,就好比最后向地球发出最后信息后,又会怎样呢?
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也许没找到宜居的星球前,我们就毁灭于自己的炮火之下。
我比较赞同政府的做法,站在群体利益下思考的结果~~~也是人性的悲哀~~想起片中两个即便得知真相还有去土卫五世界的人,“再也不想面对这堆破铜烂铁了”,人们宁愿要一个完美世界,不管它究竟是真是假~
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虚拟
有一位伟人史密斯说“经过我的研究,人类按照分类学来说应该算病毒。”有点刻意制造悬疑气氛了。算是星际旅行版的Matrix。要不是因为背景NB真有心给2星。。。
吓人脑怪的
硬科幻就該拍成這樣。呃...那些漢字出現得有違和感
想法是好的 将人类接入元宇宙 休眠状态下就可以让人过的开心。 影片展现的细节还是有一些毛病 比如为什么是一个人值班 比如那些落后的cargo 比如结尾强行要煽情。
没什么看头,但场面的确令人很心寒、、、
如果这是现在出品的水平最多4星,毕竟可借鉴的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当年这种设想的完成度还是难度大一些的,对于欧洲小国的影业来说更是比想象中成熟的自制样板,拔高4.5
非好莱坞片来说视觉效果真不错 就是一群人默默唧唧把半小时的戏拉长到一百分钟 前半段又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是人格分裂变态杀人狂还是丧失怪兽异形原来又是一小撮不怀好意地球人的阴谋
嘈点太多了,一个欺骗全世界人类的世外桃源移民计划居然就被一个没有任何警戒的破运输船上两个恐怖分子给戳穿了,船员的死亡到尾都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搞了个烂俗且毫无必要的太空生离死别,正在加速发射的飞船你特马用一个太空服喷射器就追上去了你家太空服核动力么。
不管是哪里的政府都是欺骗百姓的区别在于轻重而已可是有时善意的谎言又是那么必须的有一丝希望才能带给更多的求生欲原来德语真的不好听
这片我居然忘了是看过的,莫名其妙看了二遍……话说都能够制造如此真实的虚拟实境了,还要现实世界作甚?还有你把人家小女孩从虚拟世界活生生拉出来,你问人愿意不没?(女主可以,开始看一般,后面越看越美……)3星半
没意思啊,看得我昏昏欲睡、
希望,人类还有希望。
说是吕克·贝松的,但没看到他名字,不过风格还挺像的。虽然剧情已经比较老套,还是喜欢这种太空悬念片。画面是截然的两种风格:浓厚粘稠黑暗的太空、飞船,和明艳纯净的土卫五风光,对比非常强烈。法国片的大段静止、空白、缓慢的节奏,和这片子的紧张感又是一次对比。就是编导未尽力、女主角不够美~
设定很棒电影很烂,花样早已不新鲜。
女主做的想的就一定对吗?人们有知情权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她也要帮人做决定?她和地球上的管理者有什么区别呢?
说“她的回复咋这么快”的时候就知道咋回事了,节奏太慢了,怎么突然就爱上了,最后怎么就不能两个一起飞回去呢?
封闭空间,我喜欢...中文翻译的很悲剧...
太烂了啦......
以科教片的眼光去看这部瑞士科幻片的话,硬伤实在太多了,就科幻片来说,空间站设计足够新意足够气派,当然此片影评才是精彩,卖弄物理知识没逻辑的傻逼理科男伤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