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柴静的博客,她说,当今世界,摄影作品中一些形象是被过度使用的——披着面纱的穆斯林妇女,亲吻的同性恋者。
我想,在过度使用的影像中,还包括贫困地区孩子脏而纯真的小脸,西藏地区磕长头的老人,如此种种。
然后,她说了一句特别好的话:不怕过度,只怕单一。
这让我想起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
在“喜羊羊”成功之初,我就有一种预感,对动画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这会变成一个灾难。
就像《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引起了蜂拥而上的低成本喜剧电影,老板们都寄希望于五百万赚回一个两千万。
但是大多数的电影工作者,只看到了“疯狂”,没有看到“石头”。
疯狂只是表皮,核心是石头。
《疯狂的石头》是一个坚固的作品,内核是冷冷的现实,外壳是无懈可击的故事。
但是那些低廉粗糙的仿作,连皮毛都仿制不了,更不要说内里的灵魂了。
这些仿作一起呈现出一股疯狂的无耻和低智。
很像我们这个时代。
每一个成功的类型作品,都有一个铁打不动的剧情模式。
而类型片的快感,就是在模式内不断的变化。
观众既有一个预定的结局,感到安心,又看到层出不穷的小创意,感到惊喜。
在同样的剧情模式里,《肖恩小羊》和《猫和老鼠》做得很出色。
《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优点在于形象清新,易于辨识,人物设定可爱,制作得也精致。
缺点呢?
我觉得如今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实在是太过度了。
不但过度,而且单一。
各种各样的木偶剧,舞台剧,歌舞剧,全部都是对动画片内容的简单粗暴的拷贝,毫无创新。
对一个好资源,过度开发,掠夺型开采,表现出一种“吃定你”的气概,就像挖掘露天煤矿一样,咱们还呈现出一种前工业时代的豪情。
日本人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资源。
HELLO KITTY每年都在出新,简简单单的一个形象,其实有三五代设计师,不断的给这个人物注入新鲜血液。
虽然就是那么一只猫,其实每个设计师都给了她性格,哪怕只是微妙的不同。
绝不滥用,长远发展。
这里头有一股底气。
《喜羊羊和灰太狼》快成为我们的国民动画了。
日本的国民动画是《海贼王》。
我不粉《海贼王》,但是我知道它讲的是征服海洋,实现梦想。
一部国民动画,应该有一股气魄,一种气势,应该有梦想。
《喜羊羊和灰太狼》没有梦想,只有生存。
为了生存,有很多机巧。
《猫和老鼠》不是机巧,是机智。
我不怕我们的孩子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但我担心他们只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
是的,他们喜欢看,但是他们没有看过其他的,他们没有选择。
不怕过度,只怕单一。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电影对我影响特别大,在我的记忆里喜羊羊是特别聪明的羊,每次遇到困难,都要靠喜羊羊的智慧,没有喜羊羊的智慧是逃不了狼堡的,美羊羊是特别爱漂亮的羊,喜欢照镜子,喜欢做甜品,喜欢穿小裙子,但也特别爱哭,懒羊羊特别爱睡觉,爱吃蛋糕,各种零食,同时也特别容易上当,沸羊羊特别喜欢健身,力气也特别大,只要是力气活都给他干,慢羊羊是科学家,发明了很多东西。
去年第一次听说喜洋洋与灰太狼,还以为是日本动画片呢。
后来知道是中国动画片,再后来在颐和园都看到了很多喜洋洋的小玩具,再再后来连核桃爸爸也在看,还夸好。
一个大老爷们在家看狼抓小羊的故事,那是一部什么动画片呢?
终于,最近在卡酷频道看到了传说中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一群不招调的小羊、老羊,一对聪明但倒霉的狼夫妻,一连串不用你动脑、轻松幽默、没有生硬说教的小故事 … 对,这才是动画片嘛!
(这种感觉,让我联想到了《武林外传》。
)喜洋洋与灰太狼而且,最近有句流行语:“嫁人就嫁灰太狼”。
灰太狼是一只时刻想着吃羊的狼(但从没得逞,我就纳闷了,他平时都吃什么呢?
),他更是一个爱家、敬业、老婆为上的狼。
老实说,灰太狼同学,一点也不可恶,反倒有点可怜,可爱,可敬。
本来么,从羊的角度,灰太狼是坏蛋,但从狼(尤其是母狼)的角度,灰太狼就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好男狼,不嫁他嫁谁?
闹玩(我不是和你闹着玩):http://www.naowan.com/
不要拿你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一部面向小孩子的作品,这显不出你的智商。
就好像你崇拜周杰伦,崇拜那些所谓的明星,你爹妈一样会说你幼稚一样。
年龄阶段不同罢了。
喜洋洋与灰太狼是 一部非常好的动画片,是不是3D无所谓,并不是只有3D才叫优秀,动画片并不是比拼技术水平。
老版西游记跟新版比,比技术的话,根本没的比,不过我想,还是有绝大多数人认为老版才是经典。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面向小孩子的,可以让小孩子学到很多知识点,也具备符合小孩子接受能力的斗智斗勇,这些都是值得赞扬的。
其实我倒认为好莱坞那些3D大型动画片才比较差,除了技术,几乎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小孩子毕竟还是接受一些有用的知识才比较重要。
国内的啥玩意铠甲勇士,卡片,陀螺,国外的奥特曼这些才是真正的垃圾。
转自豆游网--5douyou.com
自从北京台动画频道由小神龙俱乐部变成卡酷后就慢慢丧失了看动画片的兴趣。
其实也是,那会儿国外动画在ZF的保护措施下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等等一系列禁忌,国产动画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最爱看中央六。
《没头脑和不高兴》、《怪老头儿》是至今仍念念不忘的经典。
当然就更不必说其它诸如《舒克贝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还有美术动画那等等影响了不知几代人的国产动画了。
对国产动画的失望情绪是慢慢累积的,当《蓝猫淘气三千问》出现时,这种失望情绪伴随着恨其不争的感觉升到了顶点。
间或因为《福娃奥运漫游记》而起伏不定。
我仍然清楚的记得当年自己在第一眼看到《蓝猫》时的狗血表情,当时好像也没有什么囧、雷、ORZ之类的词语能形容我的心情。
总之就是一句话,国产动画完了。
尤其在之后的无数年得知《蓝猫》荣获了无数奖的时候,一道道黑线久久在心头徘徊。
为什么如此多的成年人(文中成年人均指年满18岁)也喜欢动画,是因为我们能在动画中找到难得的、失去已久的童心。
我的童心,在看不到辽艺配音版《阿拉蕾》后失去了许久许久,终于在《喜羊羊与灰太狼》出现时回归了。
何谓“萌”?
于我,这就是“萌”的感觉吧…… 从高中起,《喜》每天一播到现在已有几年的时间了,盗版压缩DVD都出了不少张。
很钦佩编剧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把这部动画片设计的仍然逗人发笑。
这正如我佩服《蓝猫》能把如此之狗血的情节和问题问个十年。
《喜》电影版《牛气冲天》,09年春节前上映。
如果不是之前KFC出了一款如此之可爱的喜羊羊系列玩具,如果不是今年贺岁剧档期上映了如此之多的好片,恐怕我也不会及时的知道这个消息。
本来16号就在西单的,有事儿没去成首映,听说那天的票一抢而空,心里异常欣慰。
不知道KFC那款玩具和电影的市场推广有没有关系,反正在国产电影动画里,是属于很成功的。
至少电影周边受欢迎程度大大高于其它电影,今天去中关村看电影时那套玩具就已经卖完了。
在网上,KFC那套玩具最高也已经卖到150元一套了,仍然有些有价无市。
尽管有些人,并且是很大一部分成年人都觉得《喜》无论是剧集还是电影的剧情都太过幼稚,但仍抵挡不住造型可爱为这部动画带来的源源人气。
并且,论及情节,个人认为电影版《喜》也是高于一般水平的。
下午去看的电影,用一句喜感一点的话讲,《喜之牛气冲天》是一部很和谐的、“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并行的动画(我只是开个玩笑:)。
看来也的确不只是设计者给儿童的童话。
下面随便写几句: 澎恰恰:“啥是升级?
”灰太狼:“升级啊,这个我也说不清楚。
反正就是一升级就黑屏,最近很流行的。
” 还是澎恰恰:“现在黑牛和白牛的奶都不能喝了,还是喝我们黄牛的奶吧,绝对没有添加剂。
” 还有那个“和谐”,哎哎,真是把“和谐”思想从娃娃抓起啊。
顺便说一句,阿牛的那个配音真是够逗的,好像是给白牛国国王的配音吧,开始就一直觉得带着一股港台腔,一看果然是。
最后,支持国产精品动画,崛起从《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始!
这部片子我一定要在收精装D9之余买个正版的,支持一下吧
09年我写了一篇关于此片的影评,引来几位几乎没参加过小组的网友围着咬——没有逻辑的乱咬,没有坚持的散咬。
无论作为拥趸还是托儿,都显得有点不够劲。
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可以被操纵,网络上也是一样。
拿来贿赂喉舌的钱也可以买来若干网棍。
喜羊羊一剧的成功大半来源于成功的市场运作,另外一小半来自于国家对外来影视作品的封杀。
公正地说此片在国内动画长片中还算稍稍精神健康些的,其他的更是让人胆寒。
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水准甚至比20年前更差——真的是很奇怪。
因为我见过不少优秀的国内漫画人的作品,却都没有被动画化,这个机制出了什么问题,不明白。
我心中的童心未死,也看过无数美好的为儿童拍摄的动画片,此片不好,就这样。
网络打手们继续来咬吧,就这样。
可能是我在看这部动画时掉以轻心,忽略了还有澎恰恰这一点的存在,以致黄牛菌的出现把我震了一下子,让我感到还蛮有看头的么。。。
其实我是被骗进去的,之前不知道有这么一系列。
因为影院节目单上是“喜洋洋与灰太郎”还让我以为是什么正太片儿呢。
坐下之后才发现全场观众平均年龄5岁以下,那个汗。。。
中间看着看着有两位大叔从我们跟前低头步履蹒跚的拎着衣服出去了,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进来的。。。
其实片子蛮好
和谐和谐,我们都要很和谐赤壁一直由于上集的未完待遇让我有到电影院的冲动,而票房极高无比的灰太狼与喜羊羊却也让我有了去电影院一睹其壮观场面的意向……到底怎么办呢?
当然了,鉴于朋友慷慨报告还是决定去看赤壁啦,可是到了龙之梦才发现,居然网上说的19:30的那场,已经没有了,而最早的还未售罄的居然是20:40的场次。
无奈,能买的只有20:30的灰太狼了。
本来时间差的倒是不多,但是2个多小时的电影,让第二天还要上班个哥几个望而却步。
只好选择看灰太狼了,这一看,原来这八点半最后一场次的灰太狼,剩下的,也只是第一排的寥寥几个座位了啊。
时间还早,又赶到KFC进食。。。。。。
回来发现,金融危机貌似还真没给咱带来多大威胁,虽然说周二半价是个诱惑,但也不至于8点半不到,所有场次的票都卖光了吧?
哦我的神,这那是金融危机啊,看来,这媒体报纸上的数据,还真不是吹的。
话说回来这样子,电影院线是不是会有些起色了啊?
好,坐定座位,从满眼望去的小孩子眼前溜达到第一排。
发现其实也还好,情侣啊,大人啊也很多。
等到SMG的几个大字出来的时候,还真是有点不太适应。
这也注定着这场山寨版的和谐,会始终伴随着我们的这一个半小时的时光的。
话说,故事是从一个叫武大狼的狼崽子说起的……然后便是如此这般诸如此类的故事发展了。
然后便是此起彼伏的笑声……当然,这才发现,这电影,还真是老少咸宜……孩子有孩子的笑点,我们更是有我们成人的幽默……所以两代人的世界,还真是难以理解,这就叫做代购。
不过说到底,要一个小孩子明白什么叫做很傻很天真,也的确需要点难度……而“野杂种”下面的字幕打出来的是“Son of Bitch”的时候,我更是眼睛跌了一地,开始怀疑这么和谐的动画片是怎么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核的?
恩,不过这个点还真没多少人看出来……罢了罢了然后就是紧跟着出来的……很傻很天真啦,很山寨啦,你是盗版啦,一菌做事一菌当啦……总之,我很佩服这个创作团队……很好真的很好……顿时,我便有了想下载灰太狼全集的冲动了。。。。。。
另外,那小灰灰太可爱了……哈哈雷啊雷……说实话,看到最后,我还真差点忘记了他们居然是在蜗牛的肚子里……然后居然是个闪电蜗牛……wow好快的速度呢虽然软绵绵没电的很离谱,不过这个很火影的造型也着实让我雷了一下。。。。。
不错,国产动画经历了十几年的噩梦,终于算是有点起色了。
哈哈可喜可贺也就是在最后那闪电蜗牛闪现的时候,才终于转了回来。
原来,牛气冲天,居然是这个蜗牛呀说到底,不就是白细胞的争夺战么啊编剧是不是有个医学生?
哈哈好可爱好可爱,刚开始还想说呢,那杂交的小杂种,倆红眼,一个蓝眼,还是白色的,难道,是嗜酸粒细胞?
哎哟哎哟,又不是被染色的切片……哪有那么离谱……算了,我还是窝在第一排的座位里,好好看电影吧新年的时候,这个“蜗牛气冲天”还真算是应景啊走出影院,看到了已经下线的梅兰芳的海报布景还在那摆着,于是和同伴感慨,真的,灰太狼比梅兰芳好看多了……
当动画真正的受众开始掌握话语权的时候,曾经部分优秀的作品才能得到正名。
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的最新一部作品——《筐出胜利》算是在新年给这个国民级的动漫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开始打破了许多人对于其“低幼”的印象,成为屠版虎扑的存在。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胜利 (2021)8.22021 / 中国大陆 / 动画 / 黄俊铭 / 祖晴 邓玉婷我也重温了一下 12 年前喜羊羊的贺岁电影《牛气冲天》。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所以为了避免你对我的行为感到迷惑,还是先来单纯聊聊喜羊羊)喜羊羊如何被诬为“脑残羊”?
《牛气冲天》是喜羊羊系列的第一部剧场版,在 2009 年牛春节期间上映,上映的当天就拿下了 800 万票房,首周末票房 3000 万,最终累计票房 8000 万,在 12 年前的国产动画市场这已经是一个可以成为奇迹的成绩。
并且凭借出色的剧情和人物设计,在国内拿到了许多动画奖项。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喜羊羊系列当时这么厉害的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人对于喜羊羊系列都是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嘲讽态度,“吸氧羊”“脑残羊”之类的恶称也被扣到了这部正冉冉升起的国漫新星头上。
更有甚者,还仰仗年龄优势,宣扬着“还好我的童年是 XXX,而不是喜羊羊”。
导致喜羊羊的口碑急转而下就是那次震惊全国的“烤羊事件”。
具体时间可以概括为,几个熊孩子“声称”自己模仿喜羊羊剧情将同伴棒子树上烤导致几个人严重烧伤(但上千集的喜羊羊中并没有出现过烤羊的行为),家长将喜羊羊制作公司原创动力告上法庭,但法庭以“把未成年人的成长责任推给动画片是不正确的”为由两次判父母败诉,但最终原创动力出于人道主义赔偿了家长 85 万元。
如果此新闻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爆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留下四个字“大快人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失职家长的碰瓷,按照此逻辑,近期屡次上新闻的熊孩子炸井盖致伤事件,家长们完全可以将市政管理井盖的部门和鞭炮公司告上法庭,更进一步还可以状告 XX 区域市民的屁股,要不是你们拉的,怎么会有沼气。
这么这么拉了?
而不幸的是,“烤羊事件”发生在 2013 年,孩子重度烧伤的惨状触动了许多人,制作公司处于人道主义的赔偿被歪曲成败诉赔款。
一时间喜羊羊成为众矢之的,口碑一跌再跌,乌合之众们就此打上“喜羊羊是毒瘤”的思想钢印,开始极力抹黑这部年轻的动漫作品。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琢磨很多对于喜羊羊的负面批判,会发现大多都是无理取闹。
批评喜羊羊宣扬暴力的是他们,吐槽抓住羊就应该先杀再煮的也是它们,国外那个小耗子多少年没被吃,汤姆猫抓住杰瑞要想用的时候杀了吗?
嘲笑喜羊羊情节低幼的是他们,制止孩子接触非低幼文化产品的是他们,怎么好赖话都给这些人说了呢?
这些有着思想钢印的人可以成为“国漫河殇派”了,在他们的童年,赶上了国内动漫的辉煌时期,也看过许多国外优秀的动漫作品,当他们脱离童年后,国漫整体发展不佳,他们就此认定外国的动漫和早期的国漫永远最强,并且极力打击抹黑国产动漫,并向自己心爱的作品行跪拜礼。
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的人会用事实和逻辑帮助他们站起来,并且打倒那些无法站起来的人。
打破思想钢印,这是一部好电影再说回到《牛气冲天》,为什么这是一部值得高分的动画电影?
《牛气冲天》的剧情设计很成熟,从蜗牛瘟疫危机、主角双方卷入白牛国黑牛国战争、新的危机(黄牛国)出现、兄弟相认、到最后正义演讲,情节紧凑不拖沓,在斗争的漩涡中成功地塑造了性格对立的两个悲剧的兄弟形象。
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古龙《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和花无缺,但与之不同的是,《牛气冲天》中将兄弟对立的诱因提升到了国家和种族层面,两兄弟的父母是本应相互对立的两个民族中的“叛徒”,他们的结合生出了两个“怪物”,一个懦弱地沦为军队中任人欺负的逃兵,一个则野蛮地成长最终成为可以和两个国家相抗衡的第三势力。
如果将《牛气冲天》的基本情节和发展脉络抽丝剥茧,完全可以改编出一部关于家庭与国家恩怨情仇的好莱坞式影片,而作为一个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电影,他们也可以从简单化处理的剧情中感悟和平的可贵,战争给人的带来的痛苦。
所以说《牛气冲天》的剧情完全是合格甚至出色的,按照主要受众儿童对故事进行加工,就要被人吐槽剧情硬伤,这是很冤枉人的,诚然这部动漫确实不如被他们捧上神坛的作品,但请务必批评到点子上。
回到 12 年前,广大少年儿童朋友们对于动画电影的诉求主要可以概括为:爷要看得开心。
情节的成熟设计,《牛气冲天》中的幽默设计也是很出色的且贴合当时时事的。
比方说现在看还能笑出来的小灰灰那句“老爸,你把我老公抓哪去了?
”。
在台词中也多次出现了“无间道”“盗版”“山寨”(2008 年山寨成为热词并引发大讨论),而且还直接说出了“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因为里面有化学添加剂”这样的台词(2008 年三鹿集团爆出三聚氰胺添加),这些台词和小情节,少年儿童朋友们可能不会留心,但却是给年轻的青年观众埋下的一点小彩蛋。
CCTV10 节目《第十放映室》曾这样在《牛气冲天》上映后评价喜羊羊:一部《喜羊羊和灰太狼》让中国动漫行业切身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动漫产业”。
《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也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很可惜,喜羊羊和灰太狼并没有成为我们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正视这部动画,《筐出胜利》引发的现象级观看,也在重塑喜羊羊的形象,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所有在童年看过喜羊羊的人,能够自信地说出一句:我的童年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在《上海星期三》上看到的这句名言。
这个会搞搞小发明的新好男人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不是深谙IKEA组装家具DIY的那一型,那就是家里电灯热水器电脑坏了都能找他的理工男,跟着他生活应该很有情趣或很能依靠;这个想着老婆孩子还辛苦在外扒分的老实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争当草原霸主,在家被平底锅敲得头破血流没有半句怨言。
这个无时无刻不想着美食的小朋友有一种时下最流行的钝感,或者说冷,或者说有着“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甜瓜薯片棒棒糖”的豪迈。
他很会装,总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关键时刻最让人不用担心的就是他。
是不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卷入复杂的现实,喜欢那种游离世外的自在,但贪心地要求自己的价值被世人肯定,就好像懒羊羊始终是草原三剑客一样。
看在眼里,心知肚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好美妙的人生啊还要提提小灰灰,“老爸 你把我老公抓哪里去了?
”
很幼稚的动画片,其实就是给小孩看的,看的时候我自己都在鄙视自己
纯贺岁儿童剧
我说白牛的配音怎么这么奇怪。。看到最后才知道是阿牛配的。。汗~~不错不错~
老了。。。
话说 剧情很弱智....但我侄女看得很高兴了三星原因是 国产电影终于也有吐槽了
挺有意思
其实还是挺搞笑的 有些桥段连接得有些生硬 台词有些俗 但角色还是挺有个性的 市场表现也异常抢眼 懒羊羊和灰太狼还是挺有意思的
国产动画片已经算不错的了
支持国产嘛
。。。。太他nnd复杂了,没看懂。。。。
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
蜗牛上的搞~
毕竟是小朋友看的,只能用来消遣消遣,呵~
黄宗泽配灰太狼萌死了~~徐子珊版美羊羊略man呢~~
这么SB的电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好?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还是豆瓣上真的有很多影托
还蛮搞笑的。
我类个牛的,咋能是蜗牛呢。哪个傻逼说有FBB的。
这是给哪个年龄段看的
山寨 猫和老鼠...
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