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最近对动画电影的CG和OST感兴趣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子,当然,我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好,相反,电影的画面和音乐我完全可以给出满分。
它得三分的原因完全是它的剧情。
对于动画电影来说,想单纯靠画面取胜几乎是不可能事情。
即使是新海诚的巅峰之作,秒五也是更多的胜在爱情无法战胜时间的悲凉感上。
精美的画面是一部作品优秀的关键因素,但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建立于电影的灵魂之上。
银发的失败更是证明了:无论是多么精良的画面与配乐,都不可能掩盖苍白的剧情。
即然提到了新海诚,那就正好一起说说一部最近看的他的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
作为秒五之后新海诚的作品,自然是获得了超高的期待,但是很可惜,在看完了片子以后,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一如星之声,云彼,秒五被打动感觉。
繁星的画面与音乐完全不输秒五,新海诚的画面作为他的招牌自然是没话说。
但是它还是无法超越秒五,我不会否认这是一部充满着诚意的作品,但它失败的原因与银发非常相似。
繁星中的世界观之大,背景设定之复杂使它难以在短短2个小时之内交代清楚,影片中很多伏笔都没有交代清楚,当然为许多人所诟病的地方就在于女主的动机问题,因为影片中给出的答案确实十分雷人。
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繁星成为好片的潜力还是非常之大的,当然前提是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叙述清楚整件事情。
银发也是如此,我非常欣赏影片的主题以及表现主题的方式,其中的一些设定如废弃都市,树木反噬等也非常出彩,他的片头更是几乎到了史诗级的水准。
但是还是那句话,作者没有没有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清楚故事,繁星的问题是在于世界观背景之复杂,银发的问题则在于人物感情的转换太过于突兀,而且最令我无法忍受的一点就在于最后主角的复活,说实话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桥段,虽然我不喜欢看悲剧,但我不等不承认,我更讨厌这种将悲剧强行转变为喜剧的方式。
总之如果不是因为繁星我不会去看这部片子,作为eva的粉,虽然是gainax旧将们创立的gonzo的作品,我还是想说,这也就是部在水准线徘徊的作品。
最后再赞一下,kokia的调和之音太尼玛好听了。
顺便给gonzo上柱香
如果你是冲着科幻动画的字样看的,如果你已已经看过了攻壳机动队、看过了苹果核战记,可千万别以为这部会和它们接近,我就是这样大失所望的。
说实话,没啥科幻的,世界的崩坏交待的潦潦草草,森林中的人也搞不明白到底是不是人,还是人类机械文明和自然的抗争这样的故事,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比它强多了。
画风很精致,但节奏太慢,毫无新意,结尾阿基多从果实中复活,与十几年前的漫画《統梦》一模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开场的音乐很激昂大气,努力找原声中
今晚终于好好地把它看完了,了了自己一个心愿。
两年前刚上映时传说能在大陆上映,雀跃了好一阵子,结果却是迎来失望。
片子的主题有点类似《幽灵公主》,虽然无法与宫崎骏的那部神作相媲美,但依旧很喜欢。
勇敢的少男遇上美丽的少女,然后拯救了世界。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很“老”吧,只是自己却没有在意,就像常见的一道好菜,INO依旧尝得津津有味。
有时候单纯一点,才能得到如此纯粹的感动吧,也没什么不好的其他方面,画面很漂亮,主题曲就更不用说了,KOKIA小姐唱的——我的最爱!
愿今晚发一个好梦,安。
其实,这部动画电影绝对算不上日本动画中的代表之作,有了宫崎峻与大友克洋的光芒,日本的许多动画片都被低估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本片讲述的故事比较奇特,令我再一次不得不思索日本人思维方式的怪异。
其它的不说,关于人类受困于森林,后来强加了一个森林与人类相同也是生物生命等的概念显然有些难以接受。
这并不是说我的环保意识差,只是作为一个人类,多少有些自大的感觉,于是一时很难接受其它生物的强势,虽然我可以意识到生物界的平衡,意识到地球绝不是人类的地球等诸多因素。
看动画片,许多人更关注的是画风,所以我们可以从画风的角度入手。
本片的片头冲击力还是可以的,但让我却徘徊在大友克洋的冷峻与宫崎峻的热烈中,仿佛是两种画风的结合,这不禁让我产生疑问,这样的结果会如何呢?
影片开始,还是那种冷色调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基本上符合日本人一贯的未世情结,总体来说还是大友风格的延续。
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未世的描绘,即使在这部并不算特别出色的动画片中,日本人还是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地面景物破败的局面暂时不说,那分裂的太阳仿佛是一艘破船一样挂在天空,令人感到一种绝望。
但这种末世的描绘却不是仅靠着大全景的横移镜头所给与的,更重要的是,末世的人们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在这点上,导演的水平便体显了出来。
阿基多与凯一场奔跑的比赛可以说是影片最为出彩的一笔。
经过两个人的奔跑,末世的生存场景一一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水,森林之水是如此难得,一切地生存似乎只为了这水,人们在一种可怕的状态下生活。
这个桥段不但将末世状况描述了出来,还有关于阿基多的性格,以及人类与森林的关系都有交代,更主要的是,这比赛的段落直接引发了女孩的复生。
所以,影片的入戏不但简练,而且的确是精彩异常。
女孩复生之后,一切归于安静,很少再有精彩的桥段了,只是阿基多父亲的样子颇让人惊艳,便引出了一个超能体银发的概念。
当女孩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义无返顾地前往军事基地时,阿基多无奈之下接受了森林的力量,也成为一个银发的超能体。
这段森林中的画风十分优美,仿佛脱离了那种冷峻的金属色调,但精灵的出现则显出一种诡异来,与宫崎峻作品中的可爱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而军事基地中寒冷坚硬的环境立即与森林中的美丽形成显明对比。
是否要回归当初的世界,人类主宰森林还是森林主宰人类?
于是,女孩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至少在影片的描述中是这样的。
但女孩的觉醒是由于古老计划一旦产生,将会杀死许多无辜的人们,这与她是否意识到摧毁森林的可怕后果毫无关系,疑问在一种善良前似乎给出了答案,在这个时候,我们还很难说女孩的觉醒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种善良都不可能替代正确的科学观,即便因此而产生若干的牺牲。
成为超能体的阿基多终于阻止了古老计划的实施,他也变成了森林的一份子。
在这种时候,一个问题产生了,在我们保护森林的时候是否会意识到森林对人类的侵害,但这种侵害是不是正常的?
影片演到这里,我对那个野心家还是抱有同情的,虽然他所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但颇有一种生存还是毁灭的勇敢与超然。
于是,影片开始通过阿基多在森林世界中的觉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即人类的本源是森林,只有森林的存在才有人类。
在这个强大的无可辩驳的理论下,人们的受制,人类的力量都被否定了,我们似乎回归到原始的生存状态。
生命变得是如此简单而没有智慧。
当阿基多从果实中复生,这一画面显然是强化了导演的理论。
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雨,此时,我们不知道这是森林的怜悯还是森林的觉悟,但我们只能感到野心家的冲动似乎并不是一无是处。
生存,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最根本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要求人类放弃自大,放弃自我的智慧,放弃所有无谓的努力,向自然妥协,向一切有可能阻碍生存的事件宣战。
虽然带着人类的自大观看此片多少有些不舒服的感觉,但当仅仅的生存的概念提到了眼前的时候,我还是不得不认同的,虽然颇有些远古的意识,颇有些图腾的信仰,但这却是最本原的东西,是最不能改变的问题。
天空下雨,人类继续生存,虽然森林是变异的,但毕竟它还是能提供人类所需的东西,虽然森林在主宰着人类,但它还是我们的必须。
颇有中庸,但极为现实。
也许导演要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人类实际上的自大与无能渺小,表明自然的伟大力量与不可侵犯。
于是,我把片中的森林当成人,这样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我生存着,却不是惯例中的自我!
2006-10-26于通州韩兮
看过了《银发的阿吉多》好几遍。
歌曲非常的好听,画面质感美轮美奂。
有人说剧情淡薄,可是我反而觉得剧情明线暗线都有,令人心肺都无法承受呢!
银发的阿吉多/银发的阿基多/銀色の髪のアギト/Gin-iro no kami no Agito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讲述当初绿化研究试验在月球上,一名科技人员为了达到成果的快速进展私自用了一些非常手段以至于森林急剧智能化毁灭月球来到地球生根并且给地球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紧急时刻,博士的女儿和科研人员逃到了休眠区,躲过了灾难。
(其实这有点不合理,难道他们早就预见了在月球试验能给地球带来灾难?
)女孩子苏醒以后地球已过50多年,新一代的人类在废墟中长大,已经习惯了智能森林与人类共存的生活。
新一代人类阿吉多爱上了这个博士的女儿图拉,在图拉企图启动博士的Italk毁灭智能森林这个试验产品时,阻止了图拉。
图拉放弃了毁灭智能森林的决定。
跟阿吉多一起生活。
其实我这样说,非常的泛泛。
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比如“森林吞噬人类,人类孕育森林” 其深意还要看了影片才能感受到。
至于,图拉没有毁灭人类错误的实验品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还是爱情盲目的冲动也值得思考。
想了想,觉得森林能让人类的精神永存,也可以在关键的时刻让人复生这点其实很可贵。
可是,人类的自我孕育能力等等总是与其相冲突的,所以觉得这种智能树似乎又有着过于霸道的怪异,如果一开始就把图拉交给大树,图拉可能就被吞噬了呢!
所以,智能树也让人觉得很恐怖呢!
想来想去,又觉得当时人类已经那么少了,智能树总算保住了人类文明,其实也是不错的。
鉴于当时的那种状况,似乎将错就错反而是一种好的选择。
我觉得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加珍惜和热爱现在的生活了!
至于是应该归于尘土,还是应该归于森林呢?
值得去思考…… 最后……我鄙视那些说这部电影剧情单薄的人!
这部影片以前知道是因为Kokia的那首《调和之音》,这首歌确实好听。
但是,这是部电影,歌归歌,电影是电影。
看过之后,其实你不必太认真了。
这部电影仅仅是告诉你一个小小的故事。
剧情实在经不起推敲。
人物间的感情以及行动找不到行为学的解释(或者解释为故事世界里面的文化与我们不同)。
而关于少女图拉的选择其实也没什么明显的理由。
这部电影可能做成连续的剧情会丰满些。
毕竟很多地方需要铺垫。
这片子很多地方让人感觉转折的太生硬。
私以为可以增加一些描写来让剧情变得合理。
比如增加男女主角在城镇里暗生情愫的故事。
可以是在夜晚单独共处聊天,也可以是一起参与一项工作互相帮忙。
现在的描写似乎只局限于女主对男主的友情。
增加女主和青梅竹马女相处不愉快被针对的情节。
这样也可以让青梅竹马女变成不是一个只会无脑惹祸的蠢材角色,哪怕是稍微有点坏心眼故意透露女主信息给帝国也没关系,后面增加她后悔道歉的情节就能给角色增加立体感。
增加男主父亲第一次见到女主时候的对话内容,让男主父亲自揭开女主拥有毁灭世界之力的权力者的身份。
让女主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自然的残酷进行一定思考。
增加女主的成长和转变,女主因为过于完美反而好像没什么记忆点。
把女主设定成有点冷漠,自以为是城市人的性格,然后在剧情中逐渐理解落后世界的魅力,并且改变性格也好。
(其实就是类似于变形计那种城里孩子去乡下体会人间疾苦的模式套路)增加女镇长被森林威胁交出女主之后的苦恼,并且因为看到女主在城镇中逐渐成长融入打消了交出女主的念头的情节。
在女主跟着将军走的时候增加一些更深刻的理由。
比如害怕小镇的人受到帝国威胁。
并且让这份离别的感情更深刻的影响到男主,总之离别的时候一定要两人都眼含泪水恋恋不舍才够刺激。
增加男主觉醒时心灵受到森林影响了解了世界真理和历史的情节。
以增强男主执意夺还女主的合理性。
增加一些过去城镇的三个强化人如何与森林契约的回忆。
增加男主过去和将军在城镇里共同生活的时候的互动,让他们的对决变得更有铺垫。
让他从男主敬仰的人变成一个男主讨厌的人。
增加男主父亲过去滥用力量而难以恢复的描写,并且让男主因为父亲过去的壮举而下定决心变成强化人。
增加将军参与实验时急功近利的画面,并且让他在后期用做噩梦的方式回忆起来,使得他强行启动毁灭武器的理由更合理。
增加将军如何成为强化人的过程,比如他被强化后欺骗、重创森林,并且在森林双子面前自曝创造者身份之类的细节。
增加男主觉醒后经常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描写,毕竟变身以后他时时刻刻都想耍帅,和之前性格也变化太大了。
增加描述变成强化人的失败风险,比如设定为强化失败就会变成森林居民那样的没有自我意志的人。
增加女主和她父亲的互动,让人对父女之间的关系更加了解。
女主父亲让女主在何种情况下进入永久休眠仓,并且为何会拥有最终武器的位置信息和启动权利等等都解释清楚。
增加最终武器必须在更久远的未来才能启动的理由。
(不然很难理解为何不在过去就找人决定是否使用,而是要刻意交给休眠到不知什么时候的女主来用)增加帝国方面生活的描写。
让帝国的行动理由变得明晰。
增加女将军对男将军的爱慕戏份,并且因为最后被他欺骗背叛而痛苦不堪。
不然她真的有点太花瓶了。
最终战斗的时候让男主身负重伤大出血。
并且让将军准备杀死没利用价值还要反抗的女主,这样他牺牲自己变成树木的理由变得更合理。
增加阿基多的成长戏份,让他从什么也不懂的愣头青变得更加有责任心,并且让他的复活变成他自己主动和树木双子要求的结果。
这样也显示出了主角的威能,毕竟嘴炮说服大boss回心转意才是主角该做的事情。
增加树木双子的洗白,在剧情后期讲述暴走植物从月球袭击地球之后渐渐产生愧疚之情,并决定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情节。
另外这片子最好把声优也换一下,男主还有村里面的眼镜大叔配的都很出戏。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更有意义的是这是日本和中国第一部合作的影片,这是值得纪念的。
大家不要因为《幽灵公主》先行出于它就说它是盗窃,各有各的风格和哲理含义在。
就像是写作文给你一个题目一样,叫你写一篇关于这种题目的文章,难免会有一些人的观点是相同的,写的文章取材也一样这种情况,但还是有更多人继续写这样的题目,有更优秀更具体的作文不断出现……尽管再老土,同样也是我们只能看而无法实现的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世界不是吗?
连做到都不能,又有什么理由去评判它呢。
而且,我认为这样很好啊,至少证明有一大部分人同样赞同了人类与森林应该共存的观点,多一部这样题材的优秀影片没什么不好,我们应该学习才是。
这同样是一部很有意义很积极的一部影片,请用单纯的目的去观看它、欣赏它,研读它所表达的内在含义。
很符合当下zf宣传的观点。
河蟹社会的又一生动教材。。。
片子画面,镜头,音乐一如既往的好,毕竟人家日本搞动画多少年了。
就是剧本较差。
看了……还不如不看。
我完全无法接受对这部电影的6.几分的评价。
虽然电影在情节安排和剧情展开方面确实还需火候,但我觉得这很可能是预算问题,毕竟这么宏大的主题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去讲真的很难。
抛开这点,我觉得这部电影真的是带着极大的诚意的,无论画面配乐还是在电影意义上。
我要不是看评论,其实我觉得剧情也还是很顺理成章的,就像我在看宫崎骏和今敏的电影一样,别人总能挑出一些别扭,但我在看的时候都觉得很合理。
我觉得很多人看动画电影的时候,缺少看动画的某种条件,我暂且说是童心。
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我觉得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算了,越说越乱,咱没什么文采,不知道把意思表达出来了没。
过了一年,我重新来补充这段评论。
对于这种每个人褒贬不一的东西,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导致的。
之后看过一些介绍人的思维的资料,我觉得算是在理论上对我之前的评论有了支持。
看动画片,其实与欣赏绘画一样,我们可能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就是右脑和左脑了。
当你在欣赏时开启的是左脑模式,你就会加入很多逻辑判断。
比如,你会觉得火山不应该会动之类的。
你完全是在把看到的东西和你知道的东西对号入座,当你如此的时候,你甚至在分解画面配音配乐等各个元素,事实上,与其说你在欣赏,不如说你只是想看懂。
而右脑模式,是不加任何逻辑和价值判断的。
这只是我大概的简述。
思维的东西,它就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过程。
我无法说明白它是什么,只能描述一下它是怎么样的感觉。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看一些关于左右脑的东西,其实这个很重要,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思维的改变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高度的。
如果有同学看完了上面的叙述,肯定会觉得我说话逻辑不行的。
(笑)确实,我确实在表达逻辑上很差,因为用右脑思维的时候,你会直接想到事情的整个面貌,没有什么第一第二,它们就像一堆乱麻,很整体,无法分解。
最后提一句,我是左撇子。
因为国语版牛奶咖啡的歌,我愿意给满分
两星全给岩崎琢的音乐;其实我如果不会讲故事,就不挣扎了,拍拍风景也挺好的。。。
充满宫崎骏的味道,技术上很过硬,但是人设嘛不怎么突出
KOKIA啊。。。。。。。。。。
在电视上看的,唯一留下的印象就是牛奶@咖啡唱的片尾曲。
大学时入门日本动漫电影的片子~~之前没什么见识,对这部片子印象不错,但是重看了一遍发现太破坏它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了。剧情很烂,十年前看画面不错,现在看画面也有点过时了。
糟糕的节奏和剧情像一对痴男怨女一样,为了一点你情我愿,恶心周围的人。
hum...剧情前重后轻,典型画面形式感强内容不饱满,有点耐性的人还会看到最后。人设挺好的,爆裂的月球很喜欢,只不过总爱拿这类型的动画对比亲爱的宫爷爷,相比拙劣立马就出来了。
像翻版的天空之城
人设实在是有够烂
这制作满分,男主棒读有点出戏。2019.08.21
只有环保的基调,却没有环保的内核
剧情1星 画面1星 音乐2星...
KOKIA两首歌给一星,人与自然的主题给一星,特效给一星这么宏大的主题,本来以为会是幽灵公主一样的史诗作品,结果莫名其妙地打斗,莫名其妙地解除,莫名其妙地爆炸。女二号的设定也是蜜汁尴尬。可惜做了这么漂亮的CG
完全冲着音乐给了4星,剧情真的很无聊
折衷主义的失败,将所有优秀的设定“混搭”在一起,刻意迎合观众的观影心理。殊不知,这种“混搭”迫害了作品原有的美感,何况“混搭”不是乱搭,能“混搭”出美感,那才算是折衷主义者的胜利!--短评《银发的阿基多》『Tab』
KOKIA的歌曲很好听
烂剧本啊……
很喜欢kokia的两首歌。
还行吧,我看到四分之三时字幕没了……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