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世界都不在乎你,你是不是Gay又有什么关系。
————谨以此文祭Dominik之所以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偶然发现一个个人恶趣味的小片段,惊艳于男主妖媚剧照一张。
迅速把电影搞下来看。
冲着BL主题去的腐女必定是要失望的。
但是不得不承认,导演把零零碎碎少之又少的暧昧片段拍的太好了,如同一个极其简单却设计的精妙无比的集成电路,美感与现实并存。
电影的开篇就引入了BL情节,不过是高中毕业误会之后放纵的酒会。
男主角Dominik和炮灰攻Alex的玩闹,打K的视频挂到网上。
两人的镜头着实是太过香艳,甚至有女生在下面留言:如果我也是男生就好了!
柔道课,ALex又一口咬定Dominik有反应。
又一次多亏了叽叽喳喳的网络讨论,Dominik失控。
我猜Dominik一定想拿着家里那把枪把Alex崩了。
回过头来看看Dominik这个人,不爱说话,似笑非笑,走路习惯驼着背,目光永远定在地上。
他想了很多,全部都不会说出来。
甚至自己面对无法接受的事实,也只是把发泄锁在房间里面。
他有优越的家庭,专职司机送他上下学。
可是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忙碌的父亲母亲,充足的物质生活,空虚的精神世界。
我们还是说说电影里有趣的部分吧....因为某人实在对情节没什么兴趣。
父亲的政治宴会,父亲上司的女儿喜欢Dominik,两对父母,一对年轻人,父亲的用意昭然若揭。
他说,我是Gay,然后转身亲吻了雕像。
整部电影都是冷色调,像是法国人的风格,用情节一点一点压迫你的神经。
他开始尝试自残,我一直认为这不过是被错误的引导。
整部电影最讽刺的地方,唯一一个温暖的镜头,是他搞定了用来自杀的药。
Alex不过是一个故意和Dominik的渣。
从最开始的校长问答,到后来酒会之后上课故意搞暧昧,柔道课不怀好意的笑,并在网上讽刺他,再到后来手影的视频。
这是导致dominik自闭,偏激,神经质的一个直接原因。
女主,引导Dominik思想走进死角的人。
他们宣扬的死亡不过是说说而已,她没有勇气真正的面对死亡。
再说他的父母,dominik死后,两个人离婚了,新欢是各自的同事。
也就是说,dominik最初10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的时候,只有那个乌克兰女仆在家。
这个两个人10天都没有回去,工作兼搞婚外恋。
我只是觉得很悲哀,反过来想,两人的关系也是一条暗线,不再赘述。
故事最后,我一直搞错了。
Dominik从来都没有想死,他拿着药瓶去酒吧是为了给她。
而她呢?
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是一个必然的情节、反过来推到前面,她所说的死亡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残但是不会自杀。
他失望了,把药倒进马桶。
开始尝试吃一颗,一颗,越来越多,第二瓶整个都吞掉了。
幻觉让他疯狂,死亡。
最后的醒悟已经来不及。
女主,dominik在他们的自杀空间消失太久。
她说想要解散这里,其实已经是在思想上有了解脱。
dominik的母亲告诉他们,dominik死了。
玩家开始一个一个消失,女主冲出房间,向天空嘶吼。
所有人得到了解脱,唯一一个不曾想过自杀的dominik却死掉了。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最后一句废话】第N次挑出《自杀空间》里面 自己喜欢的情节来看突然觉得Dominik只是太敏感 Alex的玩笑应是这个年龄段男生之间会出现的戏谑.
最开始冲着男主的颜去看的,本以为是类似于莉莉周什么的青春残酷系列,可是结尾多米尼克临死前试图扣喉呕出那些药物,无助地乞求别人通知他的父母,歇斯底里地叫着妈妈,最后不过成为了别人发到网上的一个视频。
这点彻底把我搞纠结了。
因为他是男主角,我们把他的自杀与否看得很重。
如果放开视野,他也不过和之前无数在网络直播死亡的人一样是个笑谈。
我只能说这个结尾处理得太他妈好了,完全推翻了我在前面看时觉得这是个不懂事小屁孩无病呻吟哗众取宠花瓶片的想法。
所有的纠结都在结尾爆发出来。
EMO系的男猪的颜很容易让人把对这个电影的注意力放歪在欣赏帅哥身上,但是这个电影仔细看其实对现代很多人的网络成瘾症什么的解析得挺到位的。
虽然前戏少了点儿直奔高潮看着有点唐突但是总归是把大环境交代好了的。
在现实生活中被嘲笑和误解,父母不负责任的关系,面对这些只能把感情投射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面,以至于在精神极度脆弱的时候被一群消极的向往自杀的“同类”蛊惑。
而这个时候父母以他们蛮横的关心为借口,找来的心理医生,前一个其实挺负责人地告诉他们需要时间,然后他们只关心的是效率和考试。
这些都足以使多米尼克对于死亡的惧怕一点点的崩坏。
电影开始的时候多米尼克打开别人留在他电脑里的自残的视频观看,在SUICIDE ROOM里面他们也在津津有味地看别人自杀时候录制的视频。
最后结尾的时候回放多米尼克吞了药临死前苦苦挣扎的样子然后屏幕一缩,那也不过成为了别人上传到网上供人观赏的视频而已时,突然觉得他特别的悲哀。
像是一个段子,一个跳楼自杀的姑娘在下落的时候看到了平时貌似幸福的各人在家里的各种不幸,她突然觉得自己的不幸不算什么,可是已经晚了。
多米尼克其实不想死,他只是太过于娇宠和不经打击想把这些痛苦加于别人,他以为他这么做能伤害到任何人。
最后他才发现。
自己的死不过是个P。
但是已经晚了
十几分钟前,刚看完《自杀空间》,洗了个澡,现在坐在电脑前写影评。
洗澡的时候,我并未想过要写影评,只是在绞尽脑汁的想一句话,一句很短的话,附在豆瓣的“简短评论”里,最终这句话我把它写成了这样:自爱始,至爱终。
想必这部新电影之所以能引起你的注意,大部分源于网上那5分钟的“暧昧片段”吧,其实主体和那个无关,至少不是电影想要表达的。
“自爱始”的爱,是主人公在同学鼓动下的一段男男恋,这段“爱”很朦胧,很本性,很原始。
“至爱终”的爱,是主任公在外部环境压力下的一段虚拟恋,这段“爱”很梦幻,很自性,很孤单。
自杀空间,最终的结局很戏剧:一直想(或者说是声称)做到的人没做到,而不想完成的人最终却完成了。
如果我没理解过的话,”自杀空间“自建成以来他是唯一一个完成自杀使命的。
在我看来,自杀空间里所有的人,包括创建者,都不是真正想要自杀的人。
他们全都是一些:先是外界的影响、然后自身孤独、继而有些厌世、最终为了表达,而走在一起的青少年。
其实这一切都很正常,起码并不特殊,尤其对于即将入世的青少年。
试问有多少人从未有过厌世的想法,又有多少人从未有过自杀的念头。
那么为什么会说他们都不是真正想要自杀的人呢,因为他们还有需求。
我以为,如果一个人对世界,对本身还存在需求,那他的自杀都不是真正的自杀。
为什么会说他们还存在需求呢?
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的需求应该是从低到高的。
而他们的需求恰恰不是最低层的,即生理需求(生存需求),因为生存需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他们最需要的是自我表达需求。
自我表达需求可以放在第三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也可以放在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求”,总之不是第一层需求。
粉红头发女孩儿创建自杀空间,是为了表达;其他人加入空间,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进入空间,更是为了表达。
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很特别、很虚拟,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他们都无法表达。
如果以上我的认识是对的,那么我想,基于过去现状和人性分析上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能已经不完全适合了,起码对于某一部分人来说,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现代社会。
此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爱。
什么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电影中主人公的父母对孩子有爱吗?
有,肯定有。
只是他们的爱已经变质了,已经不纯粹了,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已然深受物欲所毒害。
但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们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一句“他让我们丢尽了脸”...把这种参杂了物质的爱,变了质的爱表露无遗。
什么是男女之间的爱,包括时下流行的男男?
主人公在同学教唆下的男男感觉是爱么?
主人公在现实中无法表达继而进入自杀空间的虚拟世界与粉红头发女孩互相吐露心声所产生的心灵相通的感觉是爱么?
很遗憾,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
什么是爱?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爱是一种需求...有好多答案;带有目的性的爱是爱么、一瞬间的感觉是爱么、不能保证长久的爱是爱么...也没有答案。
想起了一句歌词:如果这都不算爱,我有什么好悲哀。
好饿,该吃饭了。
电影里的一切是完全完全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的。
成长阶段的痛苦与无助,敏感与脆弱,只有正在经历的人才能真正感受。
所有一帆风顺未曾经历或破茧而出回头笑看风云的,都不应有任何的质疑、嘲笑与怜悯。
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在最关键的思想与人格形成期。
多米尼克最后后悔了,不后悔而欣然迎接死亡的也并非没有.....................................
社交网络到底让我们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是让我们更加孤独了。
当我们一遍遍刷着微博、朋友圈、QQ空间、人人、facebook等一切社交网络的时候,我们是否成了它们的奴隶,被牵引着,迷失于这个虚拟世界。
网络世界呆久了,往往会产生社交恐惧症。
不愿甚至害怕与人交流,这就是网络带给我们的副作用。
这时候,重新拥抱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打开门,呼吸外面新鲜空气,享受阳光普照,用心感受生命的律动!
这部电影的动态图在网上倒是很得许多腐女腐男的喜爱的,电影本身讲述一个网瘾少年,生活中孤独,脆弱,在网上有一个懂自己的女人,于是成日将自己锁在网络世界,事情的最后当然是被女友抛弃接受不了现实然后自杀。
整个片子的基调比较黑暗,少儿不宜,有点压抑,有点刻意的压抑,无甚营养的片子,
生命作為自然界本身微弱的壹部分是毫不起眼的,妳本屬於大自然,隨時可能被它分化,隨風飄散。
妳本身不屬於自己。
對於壹直認為生活就是被別人強奸的看法,我認為不值壹提,沒有人能夠對妳的生命造成影響,因為妳都不屬於妳自己,別人能夠對妳做什麽?
我們只是永遠不斷地為自己建造壹堵迷墻。
自殺本身,是生命地選擇,但並不是註定必然地。
電影中多米尼克的自殺,也是他自己的選擇,不是因為外界。
他富足的生活,他家庭的社會地位,他自身的優秀,並不能給他的生命帶來什麽,甚至根本不會對他的內心造成影響。
生命是自由的,自由到隨時都可能離去。
多米尼克的內心和所有常人壹樣,分裂著,帶著疑惑,帶著焦慮和不滿。
“我為什麽會對男人產生反應?
”“我明明不喜歡電子樂,請妳關掉!
”“我其實是害怕的,為什麽那壹瞬間我鎮定自若?
”“我喜歡的那位紅頭發姑娘,難道是我虛構的自我?
”只是那位處於虛擬世界的姑娘,隨時想要自殺。
她實際上是不存在的,而多米尼克卻愛上了她,把她安放在迷墻之內。
而正因為她的不存在,所以她占據了多米尼克的心。
她能控制多米尼克的壹部分,甚至使他克服了壹些困難。
只是,這位處於他內心深處的姑娘並不是真實的,而且她也隨時會自殘甚至自殺,會消失。
是幻影讓多米尼克暫時有了好轉。
這並不能使他離開自己的空間,和內心的那位姑娘對話,除此以外,他排斥壹切。
他的朋友,包括那位基友,給他的是壹些虛無的幻象,家庭給他的是空洞的愛。
電影中壹個鏡頭顯示了他和他母親的關系。
壹家人在出席社交活動之前在家更衣準備,他母親只穿著內衣和絲襪出現在多米尼克的房間,催促他。
雖然這是大多數母親都會給兒子的啟蒙教育,可是當多米尼克已經成人了,這種教育還在持續。
這就是多米尼克的內心,和我們壹樣,被各種幻影包圍著,不得不為自己建立壹道迷墻。
多米尼克自己在墻內,與同樣虛幻的事物交流,直到墻內的事物也消滅殆盡。
就這樣,理所當然的,他情不自禁的吞下了藥。
所有的事件純屬偶然,其中的邏輯亦是偶然形成的。
生命不依靠人來做出選擇,生命是自覺的,壹旦時機成熟,它會自由做出抉擇,比如說離開。
同樣,它會再回來,再離開。
自殺房間內沒有秘密。
这是我今年看过印象最深的电影。
看了一些影评跟短评,不得不说,看来不同年龄段的人真的是有不一样的视角。
站在已成熟的人的视角看来,这部电影肯能就是无病呻吟、身在福中不知福,云云。
而对于我一个深陷二次元 甚至跟主角一样网恋到无法自拔的孩子来说 这部电影可谓是深深地刺痛了我。
标签有一个是“同性”,而且貌似很多人都认为前20分钟很美好。
我不腐,我要赞的不是前二十分钟,是对多米尼克一步一步的堕落的刻画。
Alex第一步毁了他,把他逼成了不敢与人们正常交流的少年。
而他真正走向毁灭是由认识Sylwia开始,换句话说,有网络开始。
一个毫无真实可言的世界,一个摄像头,成了害死人的毒药。
看完这部片,我坐在电脑前很长时间甚至是不知所措,想我的爱情太过于虚拟,一步一步地让我堕落,让我不再理智。
已经失去了太多,虽说影片中多米尼克最终失去了生命这点对于沉迷网络的我们而言有些夸张,但若是不加以自制,结局一定是很可怕的。
如梦方醒:为了这虚拟的二次元 我们究竟还要牺牲多少
Dominik太敏感,看着Alex制作的视频,他的世界在那一刹那被撕裂了,他也还是个孩子一个被宠惯着的孩子。
他开始害怕 害怕面对那些嘲讽的面孔,同样他是骄傲的 他不愿意自尊被人践踏 所以他开始逃避,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把Sylwia当做是唯一的支柱。
因为只有Sylwia明白他的绝望和痛苦,也许对那个时候的他来说自残才是一种解脱,就像Sylwia说的只有刀片才是她的朋友。
刚开始当他的父母知道孩子在屋子里十天没有出来 想到的只有期末考怎么办,参加不了期末考会让他们觉得丢人。
Dominik只能冷笑着看这一切,现实中所谓的亲情却比不上sala_samobojcow里的温暖。
他把自己锁的更封闭,他像一个困兽只能急躁的在房间发疯却走不出那个牢笼。
他是善良的所以他不希望Sylwia死去,可他更害怕孤独 在这个诺大的世界没有一个让他觉得安全的地方 只有Sylwia是他的依靠。
所以他去了酒吧,在噪杂的酒吧里他始终没找到Sylwia,那一刻他是绝望的 看着手中的药品他像受蛊惑一般,把剩下的倒出来吃了。
在吞完药片那一刻他幻想着其实Sylwia是坐在对面的,然后他们一起跳舞接吻。
最后他后悔了却已经太晚。
当知道Dominik自杀的消息时sala_samobojcow里的人们一个个退出房间了,一直叫喊着要自杀的他们却坐在电脑前,而一直不同意自杀的Dominik却死了。
Sylwia明白自己的退缩杀死了那个少年,可在怎样的大喊也唤不回了。。。
这是一个被宠坏的男孩子,他拥有一切,唯一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工作繁忙,为孩子创造了一切他们可以达到的物质条件,但是却失去的陪伴的时间。
高中毕业前舞会,大家玩接吻游戏,女孩儿和女孩儿热吻,我们帅气的男孩儿也跟男孩儿热吻。
大家虽然也开他们玩笑,但真的是玩笑,没有人多想。
但是有一天柔道课,在跟一个男孩对练中,在不断的撕扯和挤压中,男孩儿射了。
同学们开始向他投去异样的眼神,同学们开始在网上嘲笑他,开始背着他窃窃私语。
他跟父母说他病了,他不想去学校,其实是在逃避。
就在这个时候,他想起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自残视频,他跟自残的女孩儿取得了联系,他开始跟女孩儿及她的朋友们一起玩一个叫《自杀房间》的线上游戏,女孩儿是游戏中的女王。
视频中,女孩儿阴郁颓废,不断的说自己想自杀,自己要自杀,每一天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还没有死掉。
她甚至已经把自己关在房中三年了。
她跟男孩子说,一定好好好教训一下背地奚落他的男孩儿。
男孩儿带着枪去了学校,课堂上,他甚至发现他最好的朋友(其实他并搞不清他对于男孩子是爱情还是友情)也在嘲笑他,他哭了。
放学,同学们在他身后簇拥、嘲笑。
他几近要掏出口袋里的手枪,但是他还是放弃了,他甚至为了避免自己有任何冲动,他快速的跑向出租,上车逃离学校。
他开始不再去学校,他把自己关在房间中,他让自己沉浸在自杀房间中。
一次自杀未遂后,父母终于真的害怕了,他们找来最好的心理医生,这是一位负责人的医生,他不能保证能治愈他,但是他说出了关键的一点,你们需要多花些时间陪伴你们的孩子。
父母是认为钱能解决一切的人,他们换了心理医生,这位女心理医生跟他们一样繁忙,她甚至都没有任何问诊就打算给孩子开药。
在游戏中,自杀女孩儿已经跟男孩儿相爱,她想让男孩儿帮他弄到一些处方药好无痛苦的死去。
男孩儿拒绝,说这样不对,不应该这样,女孩儿用消失威胁,男孩儿无奈答应,心理医生留下两瓶药。
孩子的父母当然不像一般电影里演的那么白痴,他们非常怀疑怎么能这么快速的就给孩子开药呢?
母亲问心理医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这个女医生停顿了一下,却说如果你又什么问题可以来我的诊所咨询。
真是好一个唯利是图的医生阿。
父亲暴怒了,他拔了网线,而这个时候男孩儿正在跟女孩儿确定见面给药的地点。
男孩在房间里喊叫,他喊妈妈,母亲心软了,她想把网线弄回去,夫妻俩扭作一团。
孩子担心父亲对母亲动粗,他冲出了房间,父母俩都惊愕了。
接下来是平静的交谈,孩子说因为自己被同学嘲笑所以不愿意去学校,还说自闭这段时间自己在玩一个自杀游戏,多亏了游戏里的朋友,他才没有自杀。
他恳求父亲把网线插回去好跟朋友们报个平安,但是男孩儿却用家人来形容网上的朋友。
母亲有些动摇,父亲坚决的拒绝了。
我想没有父母可以理解孩子这种不把亲人当亲人,却把外人当亲人的心理。
万般无奈,晚上,男孩儿趁着父母睡觉带着药去了之前说的夜店等待女孩儿。
但是他什么都没有等到,他来到卫生间,打算倒掉药片,但是总有那么一两颗残留在手上,他开吃吃下一颗、两颗,最后索性把剩下的全吃了。
飘飘然的他又碰到了同学,他癫狂的舞蹈了一阵,又返回夜店。
他在吧台看到了女孩儿,他们像游戏中那样一起相拥在舞池内跳舞。
画面切回到游戏中,女孩儿的朋友们说男孩儿这次在游戏中真是消失了好久,就在这时,男孩儿的角色出现了,但是开口说话的声音却是男孩儿的母亲,母亲说儿子已经自杀了,她来这里是想感谢他们在儿子最低潮时期的陪伴。
游戏中的人物开始快速消失,女孩儿最终也切出了游戏,返回到现实的房间中,这是女孩儿现实的第一次表现,她奔出房间,奔出家,扑倒在草地上嚎啕大哭。
视线切回到那晚夜店的卫生间,男孩儿的同学在拍摄视频,男孩儿在小便池用手指抠嗓子眼,他不想死。
最后他对着镜头说快报警,给我妈妈打电话,他哭喊着说妈妈我不想死。。。。。
在看片子的过程中,我没哭,只是奇怪的是看完了,每每回味的时候,眼眶却总是湿润的。
男孩儿虽然已经十八,但是从片子中的表现看,他其实是很依赖母亲的孩子,比如当他和爸爸在车内的时候,他可以吊儿郎当的用不屑的语气让他爸关掉音乐,但是当车内妈妈在的时候,只要他妈一吼他,他就乖乖的不敢吭声了。
他其实并没有长大,他虽然任性、娇生惯养、有些害羞、有些自闭,但是绝不到会自杀的程度。
片中要自杀的女孩儿,以及游戏中追随女孩也要自杀的人一个都没有死,反而是不想死也不该死的人死了。
我真心不喜欢女孩儿这样的人,我虽然不能理解,但是我明白他们内心肯定也是有痛苦的,但是看起来他们并没有想要化解这些痛苦,他们只是想要散播这种痛苦,男孩儿的死完全是因为他们,我也相信,他们其实永远都不会自杀,他们就是觉得这个世界上他们最苦,这真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家伙,我真心讨厌他们。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955975/好,唠叨完毕。
非主流杀马特
年龄果然过了那个阶段
这个是关于青少年心理的纪录片
玻璃心男主角搞基未遂的跟踪报道。
都TM赖男猪脚的基友!!!!!!!!!
就看过两部波兰电影,却稳稳的占据我烂片榜前三名。完全搞不清重点,这么美好的小感情,非得搅和完蛋了才高兴,也许我年轻个5岁会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成熟之后只看到了一帮青春期的杂乱电波阻断大脑回路的2B。PS,男主是本片唯一的价值。
@2019-06-20 00:07:32
Jakub Gierszal好帅啊啊啊啊啊!!!!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爱的缺失,以及压力无法宣泄,寄托于网络而又误入歧途。这部片子还是反映了很多问题的。
真浪费这么可爱的男孩
为了男主角很媚的一个gif看了一部电影。orz
关于最后喊妈妈的设定,表现的不仅仅是多米尼克的可笑……
回忆录,这个电影的价值在于它让我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回想当年的我。
自带哥特风的叛逆少年,男主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帅了,颜值演技都那么在线!!穿什么都好看,不穿更好看嘻嘻。这部电影好非主流,符合当年我们脑残的90后哈哈,葬爱家族
男主你真是太勾人了太勾人了,花痴喷鼻血ing。。。
基友暧昧很好看+ 男主角身材很好看+ 烟熏妆造型很好看+ 与石膏像接吻很好看+ 笑着流泪很好看 ﹁ ﹁✿
配乐很好
对于世界太过敏感,太在意最容易被伤害了。西尔维娅有句话说对了,weak,多米尼克十足的weak.事实是,如果因为有人承受不起这样的讽刺伤害玩笑恶意,世界就会对他们温柔相待吗?不会,因为人人都在某一个方面很好,而其他方面很贱,这贱就足以伤人了。影片概念落伍,不如本x也不如大象。男主演的好
一群人关在网络里自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别人的生命,但是其实无能的家伙不管到了哪儿还是无能。如果他们能自杀的话,反而我会说他们是勇士。而一个本来只是遇到一些挫折的孩子在他们的影响下把自己的伤口放大到了无限,变成了牺牲品。
男主帅啊 ! ! ! ! 就是肥猪流女主太恶了 ! 扣一颗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