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平庸形象固化无新意——《疾速营救》
今天聊聊电影《疾速营救》。
片名 Retribution (2023),别名急速营救 / 炸掉银行经理 / 爆复(台)。
2008年的动作惊悚电影《飓风营救》(Taken)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狂潮,不仅让观众们陷入了深深的热潮中,更意外地将主演姆·尼森重新打造成了一个极具魅力的动作硬汉形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形象开始变得陈旧而缺乏新意。
当一个演员反复扮演同一类型的角色时,无可避免地会让观众们感到索然无味。
很抱歉地说,《疾速营救》就是这样一部缺乏刺激和新意的电影。
它进入影院后,仿佛带来了一阵死寂,激不起一丝波澜。
尽管姆·尼森的表演依然充满了他标志性的坚毅和冷酷,但片中的情节和剧情却似乎变得模式化和平庸。
连姆·尼森又回到了一部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新电影中。
在这部新作中,他化身为柏林的投资银行家马特·特纳。
这位工作狂,因过度投入工作而与家人渐行渐远,尤其是与妻子希瑟以及孩子扎克和艾米丽的关系愈发紧张。
某日,马特终于答应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但就在途中,老板的电话如影随形,一个紧张的投资者让他分心,唯恐一时的疏忽导致巨额损失。
就在他即将完成送孩子上学的任务时,一个神秘电话打来,告知他座位下藏有一枚压力控制炸弹。
更糟糕的是,他的孩子们被困在车后座,而那个神秘的声音威胁说,若他稍有动静或向外界求助,炸弹将即刻引爆。
马特无奈之下,被迫驾车四处执行神秘人的命令,同时努力探寻背后的真相。
与此同时,警察也紧随其后,误认为他是炸弹袭击者。
马特·特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家庭、事业与生命安全均遭受严重威胁。
就像连姆·尼森近期的一系列动作片一样,《疾速营救》也是一部翻拍作品,它源于西班牙电影《炸掉银行经理》(El desconocido,2015)。
这部电影的翻拍历程可谓丰富,它已经经历了三次改编,分别是德国的《急速逃脱》(Steig. Nicht. Aus!,2018)、韩国的《限制来电》(발신제한,2021),而《疾速营救》则是首次采用原版英文标题《Retribution》的翻拍作品。
此外印度版也在拍摄中。
你能想象一部动作电影居然能让人看睡着了吗?
《疾速营救》的剧本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昏昏欲睡的例子。
这部电影缺乏任何可能赋予它一些新意的东西,从头到尾都让人觉得乏味。
没有一个角色特别有趣或讨人喜欢。
马特·特纳这个角色总是可以在车里为所欲为,不用产生任何后果,只要他不下车。
这种设定让人觉得非常不真实,也缺乏必要的紧张感。
另外识别电影中的坏蛋变得轻而易举。
实际上,答案很简单,故事中只有这么多人,这部电影是那个陈词滥调的一个典型例子,即看似不必要的角色具有隐藏的功能,缺乏惊喜和创意。
导演以一种非常无刺激的方式处理动作戏,即使是最后场景中的大转折也非常明显,几乎每个观众在发生之前很久就已经弄清楚了。
这种处理方式让整部电影的节奏变得拖沓,缺乏必要的紧张感和悬念。
《疾速营救》的剧情发展遵循着一种可预测的模式,观众似乎总能提前猜到下一步的情节走向。
角色的选择也让人觉得不太切合实际,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匿名来电者的出现时机非常准确,但这种巧合让人觉得有些刻意为之。
尽管马特·特纳的座位下藏有炸弹,但他的孩子们却表现得非常冷静,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惊恐和不安。
同样地,他的妻子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其中,但问的问题却出奇地少,保持了一种异常冷静的态度,这让人觉得不太合乎常理。
剧本似乎有些笨拙,情节的转折和结局都显得突兀而不合逻辑。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地产生疑问,对故事的发展感到困惑和不解。
尤其是结局的处理,更是让人打上问号,无法理解编剧的意图和用意。
影片中几乎没有给观众带来太多激动人心的场景。
除了一个短暂的追逐戏份之外,整部电影的节奏显得平淡无奇,缺乏必要的紧张感和刺激感。
动作戏份的处理方式不够出色,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连姆·尼森的演技和魅力。
连姆·尼森在过去的十年里似乎陷入了制作简单惊悚片的固定模式,因此对于他来说,演技的挑战似乎越来越少。
他的角色仿佛只是迷失在廉价动作的狂热中,缺乏深度和变化。
《疾速营救》可谓乏善可陈,注定会在时间的洪流中被遗忘。
一旦影片下映,除了连姆·尼森的忠实粉丝,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再提及这部作品。
它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或情感共鸣,剧情平庸、角色单薄,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我建议大家节省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毫不犹豫地跳过这部电影。
乏味动作片模式,缺乏新意和挑战。
有些条件反射是刻进人们DNA的。
比如他说,锄禾日当午,你立刻接:汗滴禾下土。
他说,宫廷玉液酒,你想也不想:一百八一杯。
再比如他说,连姆·尼森,你脑中只有大大的两个字:营救。
自从十几年前转型为动作专业户,尼森老爷子主演的中文片名带营救两字的电影之多,足可写成一副相声贯口。
只是随着年事渐高,营救强度也逐渐缩水。
从最早的格斗开枪奔跑飙车样样全能一路下滑,到了今年这一部《疾速营救》,创出了体力划水新高度:90%以上的时间坐在车里,最多的动作就是按键盘和摘拔耳机,唯一算得上动作场面的只有一头栽进河里又游上岸。
电影翻拍自西班牙的《炸掉银行经理》,讲一个银行家被炸弹客威胁诬陷,上一次翻拍的《急速逃脱》国内还引进公映过。
对比前两版,这次翻拍也亦步亦趋,没有什么新点子。
动作不激烈,故事不新鲜,悬念几乎没有,还有什么可写的呢。
大家知道我是台词控,至少可以举几个例子,看打不动跑不动的老头子,嘴上功夫里有没有可取的智慧。
第一个例子是电影开头不久,客户打来电话,说股票大跌,对主角失去信任,想要撤出投资。
追涨杀跌的老毛病怎么又犯了?
主角立刻安抚:18年前你说不想再稳扎稳打了,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我相信你还是那个你,直面风险的勇敢的人。
客户表示当年是这样没错,可如今我已经老了啊。
主角借力打力:没错,你拼了这么多年才有这番地位,成了家人眼中的顶梁柱,就算现在退出,你也回不去当年了,还是跟我一起战斗吧。
这场戏的功能类似007电影字幕前的小引子,用来介绍主角的核心能力,强大的沟通说服。
他熟练地用了一个说服和辩论中常用的技巧:一个事实,两种诠释。
同样是“老了”这个事实,在客户眼里是退出的理由,在主角口中却是坚持留在游戏里的必要性,显然主角的诠释更有说服力。
客户沉默半响:好吧,我继续投资。
第二个例子在电影过半,女警官非但不相信主角是被威胁的,还把他当成炸弹客来谈判。
主角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意识到各执一词没什么用后,立刻转换思路:你们能屏蔽手机信号吗?
我检查了车上的炸弹,装有压力板和手机触发装置,我们必须阻止他引爆……要让别人相信,不能只说主张,一定要有细节支撑。
后面主角被包围,警察第一时间就派出拆弹专家来查他的车。
女警官现身告诉他,附近几个街区的信号已经被屏蔽。
他们相信了他的话。
第三个例子是临近结尾,见炸弹拆不掉,儿子不愿下车,一定要跟老爹同生共死。
青春期男孩很容易热血上头,中二的固执一旦爆发起来牛也拉不住,但主角只说了一句就让他冷静下来:走吧,告诉你女朋友,我很愿意见见她。
电影开头主角得知儿子不务学业还交女朋友,勃然大怒,关系闹僵。
因此这时他说这话就有两层意思。
一是提醒儿子,想想你还有其他重要的人和自己的生活,不要跟着我冒无谓的风险。
二是向他保证你老爹会没事的,我还等着案子结束了看看,是谁家的姑娘被我儿子看中了呢。
这种强大的自信和保护感一下子抚平了少年的冲动。
电影把主角塑造成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应变、精于沟通的角色。
但当炸弹客露出真面目后,他却没有继续使用语言智慧,而是一踩油门,把车子冲翻天,拼着同归于尽也要送凶手归西。
因为他深深明白,归根到底,用说服能争取到的支持,只会来自遵守社会规则、愿意讲道理、对你有感情、跟你有共同利益的人。
而面对财迷心窍、狡诈冷血、滥杀无辜的疯子,不用跟他废话,干就完了!
连姆大叔是缺退休金了吗?
这么烂的剧本都接?
这么高智商而且给以充分反应时间的角色,接到电话后第一个想法应该是让孩子们下车,至于孩子们是否安全,可以先看一下副驾驶的座位底下,如果没有装置,就更别谈后排了。
仇杀的话,早就直奔你家了,现在的安排肯定是有其他目的的,男主是关键人,主谋不会对他轻易下手。
在早期就挂断电话让孩子们逃掉是多数人的第一选择,可剧情硬安排他们三粘一起!
后面还有机会,进了隧道,没有信号,这是一个大大的安全地带,可编剧就像国产电视剧那样,简单问题复杂化,几句话能说个大概的事情偏不说,不就是个压发装置嘛,这是最好处理的爆炸物了,先保自己的命行不行!
偏要冲关,还能躲狙击手,还能躲开所有的警车!
主谋上车“面对面”时,大叔其实就安全了,主谋肯定不想死,却把命交给了大叔,这么聪明的主谋简直是个弱智,要么就是编剧拿观众当弱智,主谋还想拿钱过花花日子呢,大叔完全可以“you jump, i jump”,担心伤及无辜的话就先跟主谋磨时间呗,反正主谋意图很明确,不会提前主动杀掉大叔,这个区域也很快会由警察来清理……最后还开车到桥上硬生生来了个侧翻,侧翻后座位已经不吃重了,却还要等解开安全带来个彻底不接触才能爆炸……这垃圾剧情!
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即使主谋把事情搞得像连姆大叔策划的,但没有任何实际证据能指向大叔,安排一个非大叔的第三人假想主谋不更容易一些吗?
而且根本用不着大动干戈杀同事,用炸弹威胁大叔的老婆就行,按照剧情设计,也同样可以包装成大叔自己搞的!
厚礼蟹!
后面还有六七部“营救”片,连姆大叔是在走凯奇大叔的老路啊!
麦特在纳尼特资本担任财务专家,跟着他的挚友兼首席执行官安德斯工作。
他和他的老婆希瑟以及他们的两个小孩埃米莉和扎克住在柏林。
在载孩子去学校的路上,麦特接到一通来自不明来源的电话,里头的声音经过扭曲地告诉他,他的座位下已经装了一个启动的炸弹。
炸弹会因为座位的压力板和无线电频率被引爆。
对方还警告麦特,如果他敢求救,炸弹就会立刻爆炸。
麦特发现了那个装置,现在他必须听从炸弹犯的指令,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炸弹客逼麦特看着席维凡,这位也受到炸弹威胁的客户。
当席维凡的女友吓得想逃走时,席维凡因为爆炸悲剧地丧命。
炸弹客让麦特叫希瑟从银行的保险箱里头拿出五万欧元。
但是,当希瑟已经取出钱后,炸弹客却换了招,叫希瑟把钱交给一名穿蓝色西装的男生。
希瑟照做之后,警察立刻到场,把那名男生给逮了,然后也将希瑟带去了局里。
看到新闻指麦特是爆炸案的主谋,欧洲刑警组织探员安吉拉打给麦特。
麦特赶紧解释自己是清白的,并要求切断通讯。
炸弹客透露,麦特跟安德斯有两亿欧元的秘密资金,这笔钱存在迪拜的一家银行,账号是麦特的紧急担保账户。
他让麦特到发电厂跟安德斯碰面。
到了那,炸弹客逼麦特叫安德斯清空那个账户。
尽管安德斯勉强答应,但炸弹客还是逼麦特用左轮枪干掉安德斯,说只有这样才能救他和他孩子的命。
麦特不肯此时火车经过挡住了视线,炸弹客就把安德斯的车炸了,飞溅的碎片还伤到埃米莉的腿。
经过一场警察追逐后,麦特终于被警察包围,安吉拉和希瑟也赶到了现场。
炸弹专家发现压力板只设置在麦特的座位上,所以他们安全地把扎克和埃米莉救出,且让受伤的埃米莉接受治疗。
安吉拉质问麦特,怀疑这次的爆炸事件可能跟抢劫有关。
跟希瑟说了最后一次话后,麦特开车逃走,成功躲避警察,决定自己去找那个炸弹客。
麦特要求,如果炸弹客想要他的钱,就必须亲自见面。
惊人的是,那个炸弹客其实就是安德斯。
安德斯揭露,他一直都想让麦特当这一系列爆炸事件的替罪羊,这样安德斯就能毫无痕迹地拿走那两亿欧元。
为了结束这一切,麦特故意撞车,导致车子挂在桥的边缘。
麦特解开安全带,跌入河中,这让炸弹启动,杀死了安德斯。
安吉拉和警察赶到现场,安吉拉对麦特点了点头,然后放他自由离去。
片尾字幕滚动时,新闻报导指出,这些爆炸事件其实是安德斯策划的抢劫的一部分,而麦特则与欧洲警察局合作,回应这起事件。
整部电影我觉得拍的还可以,看的时候也很能代入其中,就是最后的大boss确实没有想到。
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拆车门和警察聊天的一段,但是就站在警察的角度来说也是很正常的。
主角从接到电话开始,到孩子被救,我们也能很明显的看到主角的态度变化,演的很好。
小制作,大角度。
电影剧情其实简单,背景就是全球经济停滞。
作为最赚钱的投资行业,也面临亏钱的现实。
在此情况下许多老板都像许家印一样走投无路,有苦难言,很可能鸡飞蛋打。
最终手脚无力、面目可亲、人畜无害的老板铤而走险,想诈一笔,嫁祸于连姆·尼森,然后远走高飞。
这种事真实存在,演透了经济社会现状。
跟车里女疯子说话不听,在那大吼大叫,,女警也不听男主说话,说就孩子没一个人应,啥j玩意看完气晕了。
还有男主儿子,要手机不给,,看影评说什么反转震惊,,这反转完全不如国产电影 ,,,,,被电影里面各种各样人反应晕。。。。。。。。。。。。。。。。。。。。。。。
,,,,男主啥也不告诉孩子们,问在干嘛啥也不说不回答从头到尾看完才知道男主咋了焯
8月底在北美院线上映的片子,这两天终于有空去影院看了!
该说不说,这种动作、悬疑片还得是在影院的大银幕上看才够爽!
连姆尼森的营救系列我基本都看过了,所以作为一个“营救迷”,我认为今年的《疾速营救》和之前上映的《黑金营救》、《冰路营救》等相比,在悬疑元素方面更加出彩了,这值得多给1星!
虽然标榜了动作片,但其实在这部片子里连姆大叔基本没有什么打斗戏份,纯是智力和嘴炮的输出哈哈哈,不过毕竟也是老大爷级别的好莱坞影星了,还能演戏就得了!
要啥自行车啊…除了动作戏少这个槽点以外,影片的故事情节还算完整、人物角色也很立体、爆炸视效比较震撼并且还有卡司加持,整体上来说是一部还不错的商业片!
如果国内能引入院线的话,我个人建议朋友们还是去影院观看才能有那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与沉浸感!
想过成搭档又没有搭档默契的中年夫妻,调皮的女儿和叛逆的儿子,送娃上学途中的波折,偏偏又响起一个陌生来电,果然来者不善,一周的工作后窝在家里看电影太喜欢这种故事线了。
Matt的工作和之前系列的工作比危险系数小一些,但是难免还是会结仇。
电话那头处理过的声音略有模糊,“我说我喜欢你的真皮座椅,但我现在真的不想坐在那个座位上”真的让人一开始就起一身鸡皮疙瘩。
我会思考这样的情节对于这部电影和系列之前的对比,年轻时候的连叔演退役特工,跨洲营救受困欧洲游艇上的女儿,而这部的Matt没有如此宏大的背景,“冲动”“热血”没在这部展开,连叔也就是男主Matt在一部车子里开始“营救”两个孩子还有自己,真的更适合中年甚至开始步入老年的男演员的状态。
对陌生来电和突发的生命危险没来得及思考多久,就要做一个迅速的求生方案,会让人迅速推测,然后验证或者推翻猜测,从第一次接电话的侥幸心理再次问孩子们是不是妈妈的电话,可能还在以为是场恶作剧,到反复瞟向手机错过路口进行第二次通话,再到紧张地试探摸向座椅底下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戴着婚戒的手开始颤抖,碧蓝的双眸开始失了神。
和大部分温情电影不同的是,你并没有刻意带入自我去思考,但是真的在大汗淋漓里又进行一场自我的人性推敲。
我的连姆大叔救援专业户又又又上线了,年纪大了还这么能抗。
虽然相比较其他营救系列在画面精彩程度上没有那么刺激,但是一部公路营救能拍出紧张的氛围,几场爆炸戏带来的冲击,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影片的诚意,尤其开头就爆炸的感觉就一下子被带入影片了,哈哈全程屁屁不敢起身,我怕把大叔一家送上去。
而且全程也有在分析幕后黑手,在那句知道的人只剩下大叔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有猜到了哈哈,还是要认真看和分析。
结局的逃脱方式还是很有新意的,没有猜到。
全片挺刺激,很喜欢,大屏幕看的感觉好爽。
又一次在屏幕上看到连姆尼森的电影,52年生的他饰演两个未成年孩子的父亲,真的又些老了,但瑕不掩瑜,老戏骨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故事情节不复杂,略有小反转,生死攸关的营救,通过自我营救,反省了自己忙于工作对爱人和孩子的疏忽,拯救了自己也挽救了即将破裂的家庭。
电影场面火爆,喜欢营救系列,值得一看。
连姆尼森老了打不动了,以前救女儿是靠身手,现在只能靠嘴皮子。
给奔驰拍完广告剩下的边角料补几个镜头凑一凑攒出来个电影卖点钱…
假如只看片名《疾速营救》,你会觉得主演是连姆·尼森,还是基努·里维斯?此处体现出好莱坞电影中文译名的博大精深!本片虽然只是低成本小制作的B级片。但惊险和悬念程度尚可,编导演还是相对认真对待的。看来尼叔虽然近年来接戏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了,但底线还是有的。而且男主的新款奔驰SUV质量真不错!
一气呵成,结局是我没预料到的,太久没看电影了,觉得还好啊,怎么分这么低,大爷那个窝囊样演的挺真实的
金融大佬灾难记!
又一场老爷子的营救,这一次汽车装炸弹。前半段节奏和悬疑性拉满,从隧道开始拉胯,反转无力,结局典型的虎头蛇尾。
特斯拉第一个镜头就被炸了,奔驰全程坚持下来了。
不明白为啥这么低的分,连姆尼深的电影每一部好看,就是节奏好让人停不下来,必须给满分!套路老怎么了?没见国产新片有什么更好的路数,经典用的好重复也没什么,大米饭天天吃谁吃腻了?
整部剧围绕大叔开车送孩子上学,但很不幸,难得做一次好爸爸居然就碰上了车上被别人装上炸弹的倒霉事情,经过一系列事件,原来幕后黑手居然就是他的合作伙伴加领导!最后把车开到河边 车子引爆了!
仿佛在看一部20年前的俗套片子,这营救了个寂寞,还疾速,连姆尼森连讲台词都中气不足,真替他捏把汗,当爷爷的人了,娃还辣么小,父子像爷孙,各种假。以后就别救别人了,救救自己吧,养老吧
连姆大叔又来营救了,这次是翻拍了韩国的片子,没有韩国版那么紧张,且反派理由很美式:要钱!韩版的则是讽刺。
大叔营救的子女越来越小,自己越来越老,年纪大打不动了,全程在车里营救,坐着把钱挣了
一人一车一部电影
别救了,烦死了
质量稳定,剧情稳定,反派稳定... 之前载具还能有点花样,现在就全是一辆车是吧...这电影是benz的广告片吧, 不然我不信老大爷破不了局
没亲手剐了他减一星
这算哪门子营救,怎么会有那么笨的罪犯,哈哈哈哈~尼姆爸爸这部看起来老些了,但开头打拳状态好好。
友情提示:凡是名字里带「XX营救」且由连姆·尼森主演的电影,不能讲不好看,但你只需要看其中一部就行!千万别看系列!(这就好像许多部你叫不上名字,但情节很熟的电影缝合。70高龄的营救专家连姆·尼森第N次告诉你:老子玩的依旧是心跳!)
最后的反转是有点精彩的,反派算准男主不敢开枪,所以假装爆炸假死。
连姆·尼森老爷子的电影我不挑,能看就行,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