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影帝与一大影后飙戏,一新人“坐享其成”。
又一部香港黑帮片,却又不是一味的黑社会调调,帮会和四大型男 都只是“陪衬”,本片希望传达一个中心点:女主人翁菲比(刘心悠 饰)的单纯,善良在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珍贵。
本片国语版片尾曲与剧情搭配的足够让人心碎满地,虽然有很多影迷评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但是整部片给人感觉虽然故事交待些有缺失,但是影片给人带来了足够的感动,我想这就足够了。
上小学时看了一边,过了好多年再看,带来的感动是成倍的!
朋友说在看《阿嫂传奇》。
这样烂的名字我才不会留意。
但是好奇是什么吸引他,就看了一下。
原来是港片,老套的黑帮仇杀,剧情没有一点新意。
我要是方中信才不会演这个人,又不需要混个脸熟。
什么都没有做就死了。
刘烨也死了。
但是毕竟还爱过,也说了一句象样的话。
——一句四大皆空就什么都不管啦。
永远都是你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看不到你。
你比我更逃避。
我不觉得你是佛。
你要还是人的话就站出来解决问题。
我一开始就在猜谁是幕后黑手。
先锁定了和尚。
不是有“谁说佛门清净吗”。
然后就武断地说小红帽是他的杀手。
D说我瞎猜。
是啊。
结果完全错误。
我总是先将最不可能的最珍视的给否定了,就像小红帽。
可能是内心里还是缺乏对人的信任吧。
很戒备。
只有真正喜欢的才会不记后果不怕受伤地勇往直前。
一意孤行。
女孩子死了。
影片最后字幕纯属蛇足:世界未必因她而改变。
但她尽了最大努力改变身边的人……我们应该还有一点纯真。
黑帮片总是少不了玩温情。
比如《杀破狼》。
想耍酷。
还是要唤起人们潜藏的良知。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实在是一句很无聊的话。
人的本性是不一样的。
善恶早已生定。
不是日后学坏的。
恶始终是恶。
只是小时候比较不会使出来而已。
要不然怎么相同的境遇不同的人反应不同呢。
有的人,经历磨难打击和损害,变得温和坚强知人疾苦,将爱带给别人,希望从此没有人遭受那样的坎坷。
有的人,则变得狂暴肆虐看什么恨什么,报复一切。
这世界,千奇百怪才精彩。
谁的心里都有一个天使。
但并不是谁的心里都锁着一个魔鬼。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很快就结束了,阿嫂的故事,有头有尾,故事简单,意义深重.一个十八岁的少女确实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她尽力了.确实是这样,感动了组织里的其他成员,齐力把她从车底救出,可以已经来不及了.她的那句先救叔叔唤醒了花哥的心.她不止拯救了一个死去的人还有很多活着的人.镜头多变,色彩运用恰当,整个故事,剧中所有人物都有其自身的代表意义,没有累赘,简洁明快,发人深思.看了一下,好像评论不太高,阿嫂的力量还是存在的,我给四颗星. 毕竟现实社会需要阿嫂,需要一个纯真的世界.每时每刻呼吸清新的空气,每天生活的简单快乐.这酒是阿嫂的精神.其实开心很简单.
一直想看这部片,吸引我的是这部片的阵容还有这种极具创意的海报,最后的晚餐之香港黑道版。
但是周末看完以后,发现自己期待过高了,这部片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期望中,我以为这部片可以达到无间道的高度呢,结果,这部片让我失望。
情节过于简单并且不够真实,后面的结局也过于人道主义的不知所然,一部我不推荐的电影,但我推荐这张海报。
倒觉得没有评论所说那么不堪。
当然缺点是非常明显的,剧本很单薄,我本来期待那么有吸引力的故事大纲会以更有张力的剧本为依托的。
所有的人物都不丰满,那么一大票好演员的确是浪费掉了。
嘉欣收起以往甜蜜的小微笑耍酷斗狠倒是别有一番味道。
我宁愿看她接这样的戏而不是什么后备甜心。
刘心悠同学是真的不会演戏啊。
虽然是第一部戏有可原谅的余地,我也的确相信她会有所进步,但是她不会成为那种一流的演员。
演戏这个东西还是需要灵气的。
想想人家张柏芝的第一部戏。
想想人家林嘉欣的第一部戏。
想想人家娜塔莉波曼的第一部戏。
差距啊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东西留下印象。
刘烨饰演的保镖临死前抓着的手机,振动的屏幕上的“她”,是最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从优秀到卓越,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是真正的天堑鸿沟。
迈不过去的始终就是迈不过去。
如果一部电影可以分割来看的话,其实《阿嫂》已经具备太多的因素来保证它的成功。
一个还算不错的故事结构,一个特别的切入角度,一大群实力超群的演员,一个敢于颠覆的新生代导演。
认真地看这部电影,会发现黄精甫真的在里面投入了许多的心血。
这部电影里有太多精心设计的场面,多得都没有办法列举。
无论结果怎样,还是很感动于这个新锐导演的投入和仔细,起码这真是一部用心完成的作品,只是这一点,就已经很难得。
然而这些过于刻意过于精致的镜头,这些因为青春和不成熟而过于支离破碎的镜头,也是这部电影最终没有跨过那一步鸿沟的原因之一。
一个导演如果有很好的摄影和构图的能力,那么他就有潜力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
但是前提是他要能讲好一个故事,这条标准不是用来衡量大师的,这是一条区分好导演和不那么好的导演的一条基本的分界线。
《阿嫂》这个不错的故事结构没有能变成一个不错的故事,是因为黄精甫还没有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
给人的感觉是他已经开始关心更高层面上的东西,在完整地表达出他的故事以前。
他精心地设计了故事的开头和发展,但是结尾却草率得让人不可思议;他认真地作了每一个人物设定,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这些人不但过于理想化脸谱化而且缺乏交代;他在自己的海报上都写出了这部电影的重点,但最后大家都没有能看到这个重点。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表达很多,所以往往忽略了自己叙述的能力。
还是青春的代价。
另一个付出青春代价的人当然是刘心悠。
其实作为一个新人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令人欣慰了,虽然她的表演是青涩木讷了一点,但是跟这个角色原本设定的气质上还算是比较相近的,而且这跟黄精甫把故事砍得支离破碎有很大关系,不能全怪刘心悠。
至于其他的演员,曾志伟,黄秋生,任达华和方中信表现都有相当出彩的地方,但是考虑到他们本身的演技和对于这种类型角色的熟悉程度,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让人喜出望外的感觉。
相反刘烨和林嘉欣都让我比较失望,不是他们演的不努力,而是给他们的角色实在不适合他们。
我一直觉得刘烨是已经定型的演员,至于林嘉欣,我个人非常喜欢她,但是她实在太过斯文甜美,导致她的戏路也不宽。
气质对一个演员来说真的是致命的,跟演技没有关系。
用文艺片的方式来拍黑帮片,是一个很大胆也很值得期待的主意。
我们都太习惯银河映像镜头下那种黑色的,张力十足的黑帮,有一些新的尝试总是好事。
虽然大家的审美习惯导致一时之间很难接受,但是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多样的,也是包容多样的。
(P.S:这部电影的海报很有意思,是模仿《最后的晚餐》设计出来的,想想剧情这个设计也真是够别出心裁的。
《全职杀手》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再烂的电影剪出来的宣传片也会很好看的。
这个定理应用在海报上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
这部黑帮片带给我们的不是黑帮本身,是人性的魅力,这是本片的精华,是与其他香港黑帮片不同的地方。
为了它的新意,我给出三颗星的评价。
这是青年导演黄精甫《江湖》之后第二部作品,有着与《江湖》一样对于帮派分子背后底层人性的判断和讨论。
通过这两部电影,黄精甫似乎认为黑帮中的利益争夺并不是表面的枪战或者人为战术所发动或者解决得了的。
因此,关注他们背后独特的人性的扭曲或许是他的着眼点。
在这个意义上,《阿嫂》的用意比《江湖》更加明显。
我很喜欢电影的色彩上的语言。
比如阿嫂的一成不变的红色的衣服,还有她永远清纯的表情,无论在父亲面前还是仇家面前。
这其实是最后改变帮派中所有权谋利益的钥匙。
影片中最多的场景出现在寺院,而且总以巨大的金佛像为背景。
我们由此可以想到,阿嫂其实就是佛的化身。
她的红色的衣服就是佛光。
她总是在追逐幸福和快乐,以至于除了对于失去父亲(或者说是丈夫?
)的痛苦,根本不知道身处何种出境。
在这种对比下,帮派间的陷阱、仇杀与她显得毫不相干,直至她不知不觉地用生命换来理解和尊重。
在这独特的、反衬的、平行的双线结构中,电影的内容得到发展,主题也得到了发挥。
阿嫂死了,却感化了他人,正如片尾出现的字幕:她改变不了命运,但她却以最大的可能改变了别人。
这便是佛的精神。
林嘉欣演这个阿嫂就好象瘦子吃了大力丸一样。
还是回家拍广告好了,顺便说说她新的护书宝广告做的不错啊。
刘心悠象日本人,难道象日本人的长相就一定代表故事开头提到的“小白兔”?
刘晔暗恋她,我喜欢看到这一段。
最后死的时候才看出来,来电显示是“她.......”
除了爛,還可以說些甚麼?
關於這套電影,其實只消寫一個「爛」字就可以收筆。
選角爛、劇本爛、剪接爛、拍攝爛,完全是為了令人割櫈而拍攝的作品。
選角方面,女主角劉心悠真的肩不了整套戲,強行擠出來的表情、生硬的肢體的動作、完全沒有感情的說白,令看的人感到難受。
用新人不是不行,只是至少也要選一個合格的來用吧?
聽著劉小姐的說白,真的有種打爆營幕的衝動。
口齒不清,還可說因為角色是竹昇妹之故,但毫無感情的把對白抖出來,每一隻字也像說得很辛苦似的,聽得人比說的人更加辛苦。
至於林嘉欣其實也是選角錯誤吧?
要林嘉欣扮演比劉心悠年長這麼多年的洛華完全不能說服人。
縱然林嘉欣已經二十七歲,但天生一副甜美的baby face,即使扮演中學生還是能令人信服,如果是由她演菲比的話,相信會好得多。
當劉心悠的樣子看上去像廿多歲,而林嘉欣看上去也像廿多歲,二人看上去其實差不了多少,當已然嫁人的洛華失去丈夫時菲比還是個小孩子,兩個人並排起來,洛華未免保養得太好,而菲比也未免過於未老先衰吧?
電影的男角不乏好戲之人,然而真的有這個需要嗎?
刻畫不足的角色其實只是對演員的一種浪費吧?
故事其實還可以,然而,劇本卻爛得緊。
沒有個性的對白,千人一面。
如果不加上演員的演繹,單純地拆開來看,根本分不到是誰的對白。
菲比理應是個天真純潔的女孩,然而在劇本的描述,加上劉心悠的演繹,令人不禁懷疑菲比的智商是不是比一般人低。
天真的過了度,就成了白痴。
而且不曉得是玩弄影像過了頭,令可以刻畫的地方減少,還是為了掩飾劇情的薄弱而玩弄影像,情節的刻劃過於點到即止,甚至是未到就止,平面得緊。
最後是拍攝及剪接的問題。
廢鏡很多,拖慢了節奏,應快不快,應慢不慢。
鏡與鏡的接合位也做得不好,過於跳脫,以致有點不連貫的感覺。
如果要重剪的話,大抵影片只會剩下一半。
影像其實是說故事的手法,故事始終還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影像而傷害了故事,未免有點本末倒置吧?
http://chinakolau.net/wordpress/?p=336
阿嫂?
林嘉欣?
刘心悠?
林嘉欣只是形式上的大姐大,而刘心悠凭着自己的纯真成了众大佬一并拥护的精神阿嫂!
这部电影在影像方面的调度很到位,但在剧情的控制上却趋于崩盘,有太多解释不了的死结,我想这应该连导演自己都说不清,因为他自己根本就没操作这项工程的能力。
黄精浦前一个产成品《江湖》,若不是有刘德华和张学友两位天王气场在那撑着,恐怕也连上台面的机会都没!
整个观影过程如坐针毡,现在香港电影的市场环境,有人肯给他投资,就该把握好机会,用心地做好作业,而不是一味地玩风格,先学会走路再奔跑。
曾志伟恐怕以后也不敢再给他投资了吧,那么多实力派的大牌演员就整出这么一出绚烂的礼花,太奢侈了!
林嘉欣,我最欣赏的女演员,可她的角色根本就看不出存在的必要,“我悄悄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最不可理喻的是,最终的结局居然是林嘉欣因涉嫌帮派殴斗被捕,那仅存的一丁点江湖气息也就随着风吹云散掉…..请问,有没有人能给我个合理的解释?
写于2007年3月19日
f*ck!! 看完以后只有火气。这导演能不那么装屄吗?
剧本一颗星,想把一个简单的黑帮片拍文艺,掌控太差,和江湖差了太远,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导演拍的,分全都是给老戏骨的,
1
林嘉欣摆脱邻家少女的角色突破
1.豪华阵容、情节弱智、烂片之王
为刘心悠的美貌
2006.4.30
除了让人感动的父爱 其他的看不懂
看到菲比擦着日记本上爸爸的涂改液时,忍不住,还是哭了……曾志伟這樣的父亲真是绝杀。
我很真心的喜欢这部电影……它的色调,它的节奏……
我真搞不懂,百德既然想让菲比当自己的接班人,这18年来干嘛不培养她?结果是留下一个白痴女给兄弟们,演了场“扶不起的菲比”
女性为主的黑帮片
除了《洪兴十三妹》之后鲜有以女性视角为主的黑帮佳片,林嘉欣那糟糕的普通话听着真吃力,黄精普棋走险招敢用这么多大牌来衬托一个新人,可惜了题材,故事没讲好,还一味地耍人性,烂尾了。
香港旺角百老汇
这台词、表演、剧情……怎么说呢,匪夷所思了
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到底还是不记得了
刘心悠担这个角色,对于第一次演的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离实际的要求还是有点差距。特别是一堆老戏骨围绕在周围的对比下。
整部影片不知所云,结尾牵强无趣,竟然还打上字幕说什么用纯真感动、改变别人,我反正没从影片中看出来。不知怎么回事,林嘉欣怎么会老演那种阴暗甚至变态的角色,虽然我蛮喜欢她,但这样的角色演多了就有些恶心了。
撒烂片子,哈搞不理起额
服了!看过差的,没看过这么差的,导演,麻烦您干活儿的时候稍微上点心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