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На млијечном путу,送奶路上,牛奶配送员的魔幻人生(台),牛奶佬魔幻恋曲(港),银河漫漫路(误译),送牛奶的路上,牛奶之路,牛奶漫漫路,爱与战争,On the

主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察,莫妮卡·贝鲁奇,斯洛博达·米恰洛维奇,谢尔盖·特里富诺维奇,米基·马诺伊洛维奇,佐兰·茨维亚诺维奇,玛丽亚·达金娜,达沃·扬吉奇

类型:电影地区:塞尔维亚,英国,美国语言:塞尔维亚语,意大利语年份:2016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剧照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2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3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4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5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6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3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4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5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6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7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8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19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 剧照 NO.20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长篇影评

 1 )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讲了啥

只看了一遍,有些背景没经过考察就开始猜测,这里更新纠正一下!

Sorry!

故事背景是在波黑战争,女主就是一个落难新娘,作为污点证人正被一个英国将军追杀中,没有什么传奇的背景,不过据说三段剧情都是基于真实故事和一些传奇改编。

割-割-看之前还以为是六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去的时候已经迟到十分钟了,不过似乎没错过多少。

从机械大笨钟开始就发现这是个诙谐幽默的电影,还加入了各种有意思的动物互动,实打实的民风淳朴,全篇也没什么累赘。

主角则是为前线配送牛奶,牛奶提供方是一个挤奶工 Milena (女二)的农场,女二很开朗,再加上她照顾的老奶奶。

女一则是在某一天从一个难民营被救回来的,女二哥哥(是个光荣的军人,我估计等级不低)的未来媳妇。

但这个为平凡的生活埋下一颗地雷!

精彩的故事往往就这么开始了。

首先就是男主和女一的一见钟情。

Oh, NO!

男主是谁?

学音乐毕业的好学生,一搞艺术的,却很不幸碰上了战争年代,干的是冒着生命危险送牛奶的活。

也是动物的好朋友,喜欢拿着望远镜观察周围,蛇喝牛奶奇观就是这么被发现的,好奇心驱使他开始用牛奶喂蛇(这种细腻的性格怎么归类?

哪位专业的解惑一下)。

女一作为一个落难新娘一直在逃亡中,被救回来后过上了做挤奶工的桃园生活。

不仅能帮助男主缝上掉落的耳朵。。。

还能在屠村清剿下独自躲过一劫,也算非常幸运了。

当然剧情发展不会那么迅速,主要还是靠女二这个催化剂。

这里要提一下开头的那个能伤人的机械大笨钟,维护修理这个大笨钟是必备工作之一,女二因为这个手背受了伤,这是背景。

女二哥哥是个军人,所以在当地地位也不低,和当地人很是其乐融融,晚上就着音乐和酒玩的非常开心,其中,有两个手下来要求赶走女一,女二则站在哥哥这边坚决反对,两个手下还准备和女二谈判,呵呵了,居然想和女人谈判。

喝到深夜,下起大雨,女二雨中醉酒起舞,然后就倒下了,手背肿成了一座山,并得到了男主的关心。

女二本来就喜欢男主,这下正好,主动提出和男主结婚,趁着和哥哥一起,两对儿啊!

女一这个时候突然也受伤了。。。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奇幻不久战争签订了和平协议,大家都非常高兴,哥哥 Zaga 也回家了,正是办喜事的时候。

但是女一已经不对劲了,主动拉男主进入小房间,可惜还是被女二发现。

此时将军还在大喜的气氛之中处于蒙蔽状态,看着二女撕逼估计还想着以后怎么协调家庭关系。

男主碍于身份则配合着女二,虽然对女二完全没兴趣。

和平协议是签了,但是英国将军是不会放过污点证人的,该来的迟早会来。

然后特种部队趁着男主送牛奶回家结婚之前屠村了。

最重要的是将军和女二居然都挂了!

女一则躲在井底,真正的奇幻正式开始!

剧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二人逃亡过程,逃亡历程没有表现的那么艰辛,尾随的三个特种兵表现则有点二,毕竟喜剧片嘛,而且也不是办什么正事儿。

爱情也是在这个时候升华到了最高峰,堪称魔幻。

飘过长河,跳过瀑布,翻过高山,途中也见识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不过女主的命运似乎是注定的,最后也开启了男主的第三阶段。

电影描述的很奇幻,借用了很多动物的互动,也有不少隐喻。

我也查到有介绍说,影片就是来源于真实故事。

但也有不少疑问,里面男主演员就是导演,所以是不是对角色的把握可以非常到位?

女一曾经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主,是不是也算角色也非常适合?

最大问题是他们年龄太大了,难道是年轻演员不能达到要求,演不出效果么?

看过其他影评,想说明一下:我看全片后关注点根本就没在什么战争与和平上,因为剧情也没有特别的去描述战争,反而特意去淡化战争的伤害了,连耳朵掉了都玩一样。

那影片是歌颂爱情吗?

我倒是感觉仅仅就是男主馋女主,女主则期待平凡和爱情,看到可爱的男主最开始就想调戏一下吧。

后来逃亡时,女主反正就是逃亡,男主完全就是处在痴迷状态。

没有躲到其他人家里捣乱,倒是有点赞赏两位主角的良心了。

今天算头一回写影评吧,我这个外行居然能闲下来写影评了!

写的不对的,做了一些修正。

如果都能看到这里了,那辛苦点个赞呗!

 2 ) 在配送牛奶的路上配送爱

悠扬的音乐声中,异域风情,奇幻的想象力,历史,战争,爱情,拯救,坚守,狂放,悲哀。

她背着摔断腿的他逃亡,他说,放下我来吧,这没有意义,她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用尽全力去爱一个人。

他要寻死,他说,你怎么能这么傻,你死了,由谁来怀念你和那位小姐的爱情?

于是他十五年来,每一天都背一袋石头来铺满她去世的雷区。

永远难以完成的婚礼,逃亡中遇见的爱情,破碎的家乡和记忆,轻易就死去的大醉的人们,狂欢中的结束,青翠的山野,活力无限的小动物,用纯真拯救着互相残杀的人类。

只有爱,才是唯一不会破碎和被击败的,在狂欢的癫狂背后永远认真的。

如果逃离能守护爱情,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从现实的破碎的南斯拉夫逃到了电影所营造的虚幻又真实的世界里,用音乐和故事来书写历史赐予的伤痛,把苦难写成了永久的诗篇,把对爱的追寻写成了美酒,让观众在酩酊中看到爱的真相。

爱他的电影,爱他的世界,爱所有因为爱而执着不休的故事,爱所有因为爱而逃亡的勇气,爱所有因为爱而伟大的平凡。

 3 ) 库斯图里卡和他的马戏团美学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又名《送奶路上》(On the Milky Road)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斯拉夫内战时期的爱情故事。

改编自三个真实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南斯拉夫内战时期,这一部分是真实。

库斯图里卡还加入了许多梦幻的内容,比如那条顺河水飘走的白裙,突然被披着彩色羽毛的鸟叼着,送到女主角Nevesta面前。

Nevesta和Kosta被敌军追赶,藏到了一棵树上。

Kosta抓着Nevesta轻松一跃,飘向空中。

真实与梦幻相结合,构成了这部电影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一部分人觉得它晦涩难懂,另一部分人觉得它妙趣横生。

《送奶路上》鲜明地体现着库斯图里卡的个人风格和美学观念,最典型的自然是他独创的“马戏团美学”。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动物在电影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或是象征、或是隐喻、或是构成情节,或是营造出一种气氛。

这些形象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人与动物间的交往更表现出一种“万物有灵”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动物的“有灵”,或者说“拟人化”,也是库斯图里卡电影里魔幻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看来,有关动物的戏份是《送奶路上》这部影片中最有意思和最吸引人的镜头。

游隼在Kosta的梦里,一只游隼撞毁了敌军的直升飞机,拯救了这里的人民。

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果真有一只游隼飞进了家里。

之后,他无论去哪儿都带着这只游隼,对它抱有期待。

直到最后,这只游隼都没有撞向任何飞机,但它救了Kosta的命,帮他啄烂了敌人的眼睛。

鹅我对这场戏的印象尤为深刻!

农夫宰杀了一头猪,把猪血倒进一个巨大的浴缸里,放在室外无人看管。

成群结队的家鹅排着队从高处一只只跳入浴缸,雪白的鹅毛顿时浸的通红。

家鹅浴血的场景出现了两次,明显是在隐喻什么。

我觉得这个场景是一种预示,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杀戮,在这场杀戮中,人与动物都不能幸免。

蛇Kosta在送奶路上,会在某个特定的地点倒些牛奶出来,喂一条蟒蛇。

这条蟒蛇后来报了两次恩,一次缠住了Kosta,让他免于偷袭,一次缠住了Nevesta,帮她避开地雷的线。

鸡Milena家的鸡喜欢对着镜子上蹿下跳。

羊群羊群在影片的后半段起到了重要作用,Kosta和Nevesta利用羊群躲避敌军的追赶。

Kosta的腿受了伤,没有办法跑动,而且敌军已经到了附近。

他和Nevesta只能钻进羊群里隐蔽起来。

敌军知道他们躲在羊群里,开始深入羊群。

Kosta偷偷把羊往地雷区里引,瞬间就引爆了地雷,羊群受惊,四散奔逃。

不少羊朝地雷区跑去。

一瞬间,绵羊像火球一样不断地飞向空中。

落到地上时,已经被烤的焦黑,往外散发着浓浓的黑烟。

毛驴驴是Kosta送奶的重要工具,它对主人忠心耿耿,看到蛇缠住了Kosta,他没有逃跑,反而还用蹄子帮他驱赶那条大蛇。

在敌军屠城的时候,毛驴不幸中弹身亡。

熊熊出现在第三个阶段的故事里。

Kosta失去了Nevesta,他背着石头往当初炸死了爱人的地雷阵走去。

路上遇到了这只熊,他们应是见过很多次了,彼此都不觉得惊讶,像老朋友似的分享一只橘子。

人与动物在内战的枪林弹雨中勉强维持着正常的生活。

安稳的田园生活与紧张的战争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导演对战争的反思。

有人说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必有一场婚礼,《地下》、《流浪者之歌》中都至少有一次婚礼仪式,对仪式活动的展现似乎成了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一个定式。

婚礼在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有多种作用。

首先,这种仪式活动最能展现一个地区、民族的风俗文化。

其次,婚礼的狂欢场面能把影片推向一个高潮。

狂欢下的失序又是库斯图里卡很喜欢的内容,与他的“马戏团美学”不谋而合。

虽然《送奶路上》没有婚礼的场面,但依然举行了两次狂欢活动。

喧闹的音乐,开心地跳着舞、唱着歌的人群构成了狂欢的场面。

Milena冲进酒吧,含着酒杯往嘴里一杯接一杯地灌酒,她偷走酒吧里的枪,和着音乐的节拍射击。

人们穿着民族服装,围成圆圈跳舞。

这两次狂欢活动都有事情发生,第一次,Milena打伤了两个劝她别把Nevesta嫁给她哥哥的男人。

第二次,Milena发现未婚夫Kosta和Nevesta有私情,她把Nevesta带到了哥哥的单身狂欢派对上,在狂欢的人群周围,打的不可开交。

《送奶路上》本应有一场婚礼的,但最终变成了一场血色婚礼,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婚礼现场,整栋楼房被烧毁,Milena和哥哥被烧成黑炭。

兄妹俩的牺牲意外成全了他们的另一半,蛇在半路救了Kosta,Nevesta跳进井里躲过一劫。

Kosta发现Nevesta还活着,就和她私奔了。

“我们要带着理想拍电影,我们必须相信电影,所需要的只是从主导潮流中脱身而出。

”——库斯图里卡

他便是通过这种失序的狂欢场面把他的电影从主导潮流中抽身出来,用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风格。

推荐给喜欢文艺剧情类电影的小可爱们

戏剧、电影、书籍分享区

 4 ) 据说是名导

先是两个女人倒贴。

玲多温驯美丽,莹好可爱,隐约觉得不安却说不出来。

好吧,为了不让自己为难,突然怂兵天降,屠了个村,自己和活下来的那个女人——是谁都行吧——亡命天涯。

来追我啊来追我,反正我杀不死啊杀不死。

想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是主演啊,我还是导演,我还是编剧呢,你说我怎么会死。

你看,女主都死了我还没死是不是很腻害。

莫妮卡·贝鲁奇真是长了一张让人想犯罪的脸。

这边人熊和谐相处,那边小李子被大熊爆菊了才拿回小金人。

人生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神神叨叨的故事想到贾木许。

 5 ) 私奔到天堂

还是很喜欢库斯图里卡,当然这一部的奇幻风格都不如<地下>。

爱唱歌的南斯拉夫人民一如既往,兄妹婚礼前的疯狂单身派对几乎在我看过的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都有,感觉音乐都差不多。

疯狂的聚会,疯狂的恨嫁女配角和新娘落跑男配角。

穿过火车隧道的戏份之前的电影也有。

水下的婚纱随着水流飘动也是其他电影有的元素,仍然很奇幻很美。

逃亡的戏份的户外风光真是太美了。

长满水草芦苇的水荡,尤其是芦苇荡的追逐和之前水边小屋嬉戏,水下戏都太美了,色彩明媚,摄影很棒。

不过女主角为啥不听男主角的话,非要滚过来被炸死,害死好心的蛇?

 6 ) 魔幻的爱情

第一感觉是送牛奶的男主,一张不算英俊的胡茬脸,一只黑隼立在肩头,一只手打着大遮阳伞,无事人一样骑着馿穿过枪林弹雨去送奶的路上,觉着他就是缄默版的唐吉诃德。

影片里面太多隐喻,配乐意外的诙谐,死生一线的大灾难也没有太多的难过,其实中间男女逃亡的时候,还不如双双被枪打死的好,但是后面女主被地雷炸死,倒成全了男主结尾埋藏了十五年的痴情。

之所以没有当场选择和心爱的人一起消失,为了纪念这一场爱恋,纪念那个她。

女主的脸部轮廓性感的换了我我也会疯狂的爱上她。

只是不懂,为什么在女主香消玉殒的地雷草场上铺满一块块石头,而不是铺其他的,比如气球,蜡烛,南瓜,等等,大概这就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7 ) 那样的爱情,没有碑文只有过往

影片最开始出现了这样一句话:“based on three true stories and some fantasies.”电影的真实让人幻想,共感和神秘引领我们去幻想究竟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而幻想让人迷醉。

能将童话改编得亦假亦真,又能将真实幻化成梦境,埃米尔.库里图斯卡就是这样一个导演。

影片大量运用欧洲电影典型的荒诞场景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但是库里图斯卡作为一个机智幽默的玩笑大师,一如既往地运用动物,音乐以及他自己的表现力将一个本来残酷哀伤的故事讲得毫不压抑。

白鹅浴血并借此捕食,鲜明的颜色有一种诡异的效果,就像战争本来的荒唐狡猾;母鸡像一个疯掉的老太婆对着镜子不停地啄,生下的蛋跌破在地上,就像被战火或者自己的过去困住的所有人,因为人们照镜子也认不出自己的模样了;游隼象征着自由和力量,它在战火中飞过,随着寇斯塔的音乐声摇晃,也是主人公的向往,所以寇斯塔喃喃地说;“昨天我梦到你了。

”;喝牛奶的蛇和咬人的钟用惊心的缠绕和齿轮的嚣张推动着情节。

情节主线很简单,一对苦命的恋人,冲破重重阻挠渴望逃到伊甸园。

但是“过去”一直作为一段隐藏的故事。

寇斯塔的流亡是什么样的?

连名字都嫌少提及的新娘,我们尽管知道了她不同寻常的往事,那她的忧伤又是什么呢?

和村民们一样,我们都只知道“他的过去非常悲惨,非常的悲惨”。

战火中的艺术家和忧郁沉默的流亡难民,两个人都被过去追捕通缉,极力想要忘掉过去,逃离过去。

库里图斯卡属于东欧,东欧的艺术家和作家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流离失所的忧伤。

战争,迷失,失落,他们被自己的土地所困,又失去了它,失去的家园迫使他们踏上征程,去寻找失乐园。

“去路非此即彼,所以我们应当伫立家园,只是家在何方。

”所以主人公也是库里图斯卡自身的写照。

“过去”被穿插到简单的情节里,三个简单的故事,因为两个在过去的罪孽里挣扎的天涯逃亡的恋人变得诗意地浪漫与丰盈。

作为导演,库里图斯卡用喧嚣和热闹快乐将美好的场面和毫不严肃的玩笑呈现给观众,呆头呆脑吵吵闹闹的平民,悠扬动人的塞尔维亚舞曲,庆祝的狂欢,活泼跳操的米莱娜,夸张热情过头的扎加,两个女人的争风吃醋,在此处欢快的真实和玩笑便模糊不清。

但是作为演员和对导演耳语的那个人,冦斯卡选择躲藏起来,藏在他的黑色雨伞下,藏在柔软金黄的芦苇草间,藏在他自己的窥视和沉默里。

那个神秘忧郁的意大利女人,和他,流亡和苦难使他们变得沉默,但是在藏身之处,两个企图忘掉过去的人相拥相爱。

影片在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讽刺着战争,讽刺着投机者,讽刺着无知的快乐者,这一切就像英国将军为了自己与繆斯女神间的背叛恩怨而杀掉所有刚刚在战火中幸存的人一样,村民们熬过了敌军的战火,却没能躲过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的杀戮,其荒唐可见一斑。

真相和美貌这两样奢侈品让人们着迷,却带来了无尽的厄运。

命运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生活,很多时候却解释不清。

沉重与痛苦,伴随着过去改变人,就像影片《我在伊朗长大》:“我尝试着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可是我经历的事情一直压在我心上让我喘不过气。

”可是寇斯塔是那样的人,“苦难伤害不了我”。

他在自己的藏身之处,不冷漠,也不惊慌,他有他的音乐,他的爱人,他的狡黠快乐和他永恒的伤痛。

智慧的蠢人说:“看啊,他恋爱了,从他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

”当莫妮卡说:“你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看到被苦难改变前的模样就找到了向往。

白色的蝴蝶绕着水井中的新娘,橡树和暴雨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情,火车轨道上的花束,茫茫旷野上散架的木屋,宗教圣歌般东欧气息浓郁的女音,魔幻风格让人想起插画里亮着一盏昏黄油灯的渔船,使影片弥漫着童话气息和梦的色彩。

这是一部像诗一样的影片,却没有壮阔的歌颂和辛辣的批判讽刺,时而忧郁,时而喜悦温和,又时而残酷。

每一个镜头都像一个诗中的意象,讲述着那些有着过往却没有碑文的爱情,生命,以及仍在流亡的灵魂。

 8 ) 魔幻现实公路片和无人怀念的爱情

第一次看老库的电影,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一见如故”最为合适。

如果要找一个全片的文眼,我会选择这句台词。

对着鹰鹫称兄道弟,首次提起梦这个字眼,各种意义上都预示全片主题:荒唐一梦。

从战争开始,老库饰演一个幸运的配送员,他穿梭战火之中却总安全无虞,“幸运”一词,也成了男主角的人物弧光。

全片很容易就能讲完:男主被两个女子所倾心,其中就包括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新娘。

幸运的男主,就这么在她们之间周旋,可本该举办的婚礼,被战火打断,角色们一个一个死去,只剩下男主和新娘用尽办法躲避士兵的追捕,最后新娘也死于枪口,而幸运的男主,再次幸运的活下来,出家为僧。

就像做梦一样离谱。

幸运一词在男主身上尽显,可到最后,周围的人一个个地死去,才发现这或许是最大的不幸,最后渴望自杀的男主选择活下来,正是为了纪念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

为什么说公路片呢,因为男主走的实在太久了。

片名叫做On the milky road,而全片也紧紧契合着这个主题,男主的一生,似乎一直进行着一场路上的追逐,年轻时在硝烟中送货,为了躲避追杀,一次次的巧妙逃亡,后来出家为僧,更是进行着一场灵魂的修行。

除此之外也逃不开荒诞。

饮奶的蛇,边跳边下蛋的鸡,还有屡次出现的鹰和驴,都让我想起了少年派里动物喻人的手法,诡谲而又神秘,之所以我觉得“一见如故”,这就是其中一个原因。

而这些“神奇动物”的出现,塑造了整个电影背景的荒诞感,魔幻现实的主题也就这么被刻印了下来。

我对这电影本没兴趣,最吸引我的或许就是莫妮卡贝鲁奇,但看完后观感太过特别,细细想起颇有姜文风范,可再一想,或许说姜文有老库风范更合适8⃣️,相比姜文拍的不少艺术商业两头不讨好的片子,倒觉得这样一本正经扯淡的荒诞戏更合胃口一点。

对了,这片子配乐也很不错,节奏感很好,据说导演之前玩过几年乐队来着。

愿我们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milky road上,正如永远幸运的男主,和那场永不停息的追逐。

 9 ) 头一次看这么奇特的片子

🎥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非常奇特的反战片。

结尾应该是让大家一起鼓掌的原因吧。

很困惑男主为什么要背着两袋石头走,特别是他装石头的时候,周围人看他觉得是神经病的眼神,让我以为他是上山去盖自己的墓地。

毕竟在爬山累倒拽着两袋石头的时候,还在幻觉中看到了死去的女主。

结果,最后镜头盘旋着往上升,景象越来越明晰:15年,一个人把地雷区用各地扒房子不用的石块慢慢填满。

“你不要死,你死了就没人能记得她了。

”以为是俗套爱情,结尾让人忍不住惊呼。

反战的意味不声不响,升华了。

电影到处都很奇特。

里面的配乐好奇特。

里面的动物更奇特。

跳进血里洗澡的大鹅、死的冤枉的驴、火力加成的游隼、炸上天的羊群、喝牛奶报恩的蛇、照镜子下蛋的鸡……后半程电影演男女主这对亡命鸳鸯的时候,看得有点疲惫,特别是从树上飞天、跳瀑布没事,让我才缓缓记起这部电影确实挺奇幻。

里面的台词也很有趣。

几个百姓在签署了和平协议后啃着面包聊天,A:总觉得不太真实,竟然真的不打仗了。

B:强国某某某、某某某、英国都签字了,不会说话不算数吧。

来抓女主的就是刚刚出狱的英国将军派的人。

这个被买来的女人,从一开始就是因为战争,从这个战俘营逃到那个战俘营。

被买回来做新娘,新郎也是去阿富汗打仗的人。

女主对男主说过:看到你,我想到了自己以前。

美貌只给我带来了不幸。

如果没有战争,在意大利,我能有一档自己的节目吧。

如果,没有战争。

🔎 搜“游隼”时候,网页提醒要爱护野生动物。

也算是有趣的发现。

 10 ) 库斯图里卡:“我拍的所有电影都是爱情故事。”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是一位具备丰富想象力和强烈黑色幽默感的导演,本片也不例外地表现出他的特色风格。

笔者以为,想象力和黑色幽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本质上都是创造力的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痛苦是创作的土壤”,命途多舛的巴尔干半岛正是一片痛苦的土地,南斯拉夫人民需要发挥想象力,用黑色幽默去解构生活的不幸,才能勉强熬过艰难苦厄的时期,生活在阴沟反而更应仰望星空,这种苦中作乐的本领在本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民歌颂鸟、天空还有婚礼,是在赞颂爱情,赞颂动荡时期的美好事物,库导在他的小说中声称“我拍的所有电影都是爱情故事”,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他的“三板斧”电影更应被称作是战争片;在笔者看来这种观点实为谬误,如果说创作者一生中必将有一个主题,现在隶属塞尔维亚的库导的主题就是“历史上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记住他的出身,记住他的民族,“我身在历史何处”的困惑盘旋在他的土地上太久太久,人民的身份认同在历史中消弭,下面笔者将从“意象”的运用角度切入,来窥见这种困惑,分析库导这封时隔多年寄给南斯拉夫的情书:

这帧有《流浪者之歌》结尾的感觉一、运转混乱的旧钟——时间停摆 影片伊始就展示了这个奇妙的老物件,它的运转十分混乱,指针动不动还会脱落,“时钟”作为关乎“时间”的意象是老生常谈的了,而“旧钟”的意义在于这是一段已经过去多年的历史,奥匈帝国时期的旧钟仿佛讲述着过去在塞尔维亚“咬人”的故事,库导也在“基于三个真实事件和一堆奇思妙想”把“南斯拉夫存在过”娓娓道来。

就像婚礼前舞会上演奏的歌曲唱到“我们成了没有身份的人”,南斯拉夫人民经历过时间的伤害,自己的手掌被留下血痕,到头来却迷失了一切认同感,哪里都是异乡。

斯拉夫民族是一个“被网住的民族”,在影片临近尾声时,两人被网在水中静止,意即斯拉夫民族被网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是一个逗号,而是一个顿号,短促而惶然,他们被吊悬在半空中,属于他们的时间仿佛就此停摆。

会咬人的钟

Original Soundtrack of on the Milky暂无评分Stribor Kusturica / 2017 ( 本片的原声带很好听,适合作为闹铃。

)二、不合逻辑的动物——理性出走 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中,观众可以看到包括且不限于的动物奇观有:猪血泡澡的鸭子、喝牛奶的蛇、吃橘子的熊、照镜子生蛋的鸡、扇翅成风的隼…… 精神错乱的动物背后是精神错乱的人民,这个民族的理性已经在战争中走失,更值得反思的是人与动物尚能称兄道弟(隼),一人一口酥(熊),为何巴尔干半岛上的外来者与原住民同为人类,却没有一句交流,代以夺去生命的枪火?

被战争异化的人所见的世界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动物们个个身怀绝技,心底与他者和谐共处的欲念甚至能投射到“蛇”这一往往以凶狠暴戾的形象之上,投之以奶报之以命,前来屠杀的士兵毁钟焚屋,偏偏放过了洗血浴的鸭子,动物得到比人更像人的对待,这是可悲。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牧人,人类是羊群,因人招致的灾祸注定也要由人承受,所以一反常态成了救人之蛇的最终没有救下送奶工的爱人,人的理性出走,自然对人展开反击。

喝牛奶的蛇

同吃一个橘子的熊

照镜子跳着下蛋的鸡三、失而复得的耳朵——记忆缝补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送奶工的耳朵被一枪射下,在《悲情城市》之中,梁朝伟所饰的聋哑人是在历史洪流中失语的象征,库斯图里卡所饰的原为音乐家的送奶工,并没有失语,耳朵的脱落与修复实则代表着库导本人对“讲述往事”的坚持,同时这里可以和影片尾声出家搭石的情节形成配合。

通过搬石来缝补记忆创伤 历史的车轮碾过去,人的一生显得多么短暂,有一种考古的方式是测取化石上的C14含量来推测年代,石头比人活得更接近永恒,因此出家后的送奶工想以这种形式填满雷区,记住那段过去。

在他决意自杀前,失去羊群的牧人拉住了他,“如果你死了,那有谁会记得她呢?

谁又记得你们的爱情呢?

”这当然还是一部爱情片,不止关于一个送奶工和两个女人,更关于库斯图里卡和生他养他的土地,我觉得这也是他本人出演的原因。

缝补耳朵就是缝补记忆,填满雷区就是填满心结,战后重建工作需要聆听幸存者的声音,若连亲历者都不站出来讲述,试问,有谁还会记得?

缝耳朵的画面看着巨痛就不放了 电影先驱谢尔盖·爱森斯坦认为最有魅力的是有机体中的“生命灌注”,用基督教的说法叫“灵魂”,黑格尔叫其“理念”,爱森斯坦则称之为“主题”。

纵观库斯图里卡的影像,他也用独树一帜的方式贯彻了他的“主题”,提出“我身在历史何处”的轰然之问,他爱塞尔维亚,爱南斯拉夫,爱巴尔干半岛爱得深沉,他不愿让他所热爱的事物变成没有身份的事物,这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徐徐分享给全世界的爱情故事。

我身在历史何处8.6[塞尔维亚]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2017 /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笔者有幸在《流浪者之歌》映后交流现场提问过库导一个和“意象”有关的问题,在此分享出来,希望对各位理解他的电影有所帮助。

笔者:库导您好,根据您的电影和小说来看,好像你十分钟情于“婚礼”这一意象,请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另外,为何您声称自己拍的所有电影都是爱情故事?

库:我认为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婚礼又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用这种婚礼这个意象是想提醒大家,在令人沮丧痛苦的日子里,还是有美好事物存在。

库导没有直接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但我想其实透过他的眼睛我们所有人都看见了答案,他所有电影的确都是爱情故事。

谢谢你看到这里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短评

真的会被一些幻想笑到,什么瀑布拥吻和美美地炸上天都没忍住笑出来。可能是看过库斯图里卡的巅峰作品,看这部感觉有点失望。特别是第二个故事简直就是老头在满足自己的一些白日梦(两个大美女爱上我,浪漫私奔,再以为我而死成为“冰箱里的女人”被想象和追悼)。一个半小时后真是受不了,明明前面动物隐喻啊,癫狂派对啊,莫名其妙的笑点啊,吉普赛音乐啊,已经玩的很溜的都很不错。唉可能是太早就把想法都拍完了,现在美美地住在拍摄建的村子隐退真是不错的选择。

7分钟前
  • 不分北南
  • 还行

只有最天真的人,才能见证最残酷的战争。哪怕是重复自我,库斯图里卡的疯狂,也仍像迷人的烈焰般,撩拨着每个观众的视线。开头已然令我目不转睛,剪辑节奏非常凌厉和饱满,把动物世界与人类暴行做了丰富的并置,纯影像化地传达出一种矛盾的张力。而熟悉的歌舞段落之中,更有纯粹的生命力的盛放,倘若我只能用语言去撷取他所奉献的元素,我就只好放弃无力的语言。只是在送奶的第一段过后,冗长的逃亡戏码猝不及防地开始了,自恋的意味愈发明显,特效的运用也流于泛滥而缺乏精准。“美貌只能给我带来不幸”,当贝鲁奇说出这句西西里式的判词,导演的用意也就昭然若揭:一次与女神在大银幕谈情说爱的圆梦之旅。

8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小动物们……

11分钟前
  • 烟挞听敏
  • 还行

库爷这部竟然忘了标……这片最牛逼一点就是这个坑了中国影评圈快十年的片名吧哈哈哈哈,“漫漫银河路”(误)也是没谁了。导演们到一定岁数就遏制不住在新片里开个人作品回顾展的冲动是咩……第一幕库爷的水准在线,不过第二幕什么鬼哟,感觉就是为了公款跟莫妮卡·贝鲁奇谈恋爱才拍了这部片子……第三幕还找回一点意思。福茂在日记里写库爷主动跟他友尽,不过片子拍成这样被戛纳拒了也正常,16年那么强的局面去了也就是替多兰和西恩潘分些口水吧,目测如果去戛纳场刊评分不会超过2.0……

15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依然是满满的库斯图里卡,荒诞,黑色幽默,奇幻,乡下动物城,炮火,狂欢,末世,音乐会,这部是库斯图里卡唯一担任自己电影的男主角,也是最后一部,和女神莫妮卡亡命,也太浪漫了吧,抱着女神不要停,电影不要停,好不容易等到看库斯图里卡最近的一部长片,不舍得电影结束,更何况和女神至死的浪漫,战火逃亡过程都不忘抱着女神呵护,最后砌石葬爱,成为永恒。

16分钟前
  • 安托万的黑眼睛
  • 力荐

70min—&amp;gt;FF

19分钟前
  • 淡定
  • 还行

把人放在自然界里,像动物世界一样表现。贝鲁奇让我想起红姑,同样五十岁的娇媚性感,但国人已经不想拍不想看了么

22分钟前
  • 方舒逸
  • 推荐

老卡老了……

25分钟前
  • heima624
  • 还行

第一部分最好,不喜欢结尾。想来我喜欢的是痛饮狂歌的爱情,对黄昏恋神雕侠侣不感兴趣。10年,库斯图里卡已然是个老人了。我太直白直接对PR说“not a masterpiece”,PR一脸“wtf这可是库斯图里卡你敢这么对我说?”

26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前面是各种库斯图里卡元素大拼盘,前面苦心经营的四角恋人物关系在中段就没了,后面就是又臭又长的冒险了。库斯图里卡老师找到了贝鲁奇做女主角,干脆自己当男主角吧。

3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假如没有战争,是不是我们就能在一起。我骑着小毛驴肩上负着鹰隼每天去送牛奶,你着碎花裙子在家缝补剪裁。节庆日子里与村民舞蹈狂欢,养一只对着镜子下蛋的母鸡,还有一群我们的崽。假如没有战争,我又怕遇不见你。看不到你穿上彩鸟衔来的婚纱,与我奔逃峭壁山崖,不能用十五年垒出巨石阵来向你求爱。

3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库斯图里卡依旧那么地真情实感,奇怪的是,我貌似真的吃他这套。。。最大的扣分点大概是“浪漫”的逃亡段落,感官上其中几个片段有些过了~

36分钟前
  • Woodring
  • 推荐

自我意淫

41分钟前
  • oiuplhgvt
  • 较差

開場的動物調度和鏡頭設計頗令人驚豔,覺得庫斯托力卡仍然保有電影創作能量,中段之後追殺的戲則拖得太久了點,感覺導演玩調度和特效有點控制不住。對放映的畫質存疑。

45分钟前
  • alfredo
  • 还行

第一幕还不错,后边总有一种“怎么还没完”的感觉

49分钟前
  • 核蛋Klakt
  • 还行

@HKIFF. 還是熟悉的配樂熟悉的馬戲團熟悉的味道w 第一段故事非常鬧騰非常歡樂,到了逃亡戲因為沒什麼對話情節就有點無力。不過。不過最後的石頭地完美扳回一局!同志們,這才叫愛情電影啊!但老庫自己演技有待提升,主要是爆發力不夠啊!需要喊的那幾句台詞就體會不到感情啊!

51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3.5 有好多很喜欢的魔力时刻,但串得突兀。

52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就是这么任性!爱情戏太多太俗了,不然可以五星。

57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不是库斯图里卡最好的片子,但大银幕上他的影像魅力实在无法抗拒啊,魔幻现实的狂欢想象依然扑面而来,最后地雷场上铺满石块的镜头很震撼。

1小时前
  • 摩西不夜奔
  • 力荐

那些动物真的很有灵性了。

1小时前
  • 腐花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