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说谁对了谁错了,因为都是人类的感情。
对于故事的发展导演就说了以上一句,看明白就行。
可大家还是忍不住责怪女主角的反复,同情起纯情的男主角。
所以,电影就给大家放了好听的音乐,和一些自然的声响;还有,好看的完整的画面:有天空有路有车有灯有男有女,看不清五官,只看得到笑脸;笑脸一直都在。
就是那么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完整的,不加结论的。
特别难得。
他坚信爱情应从一而终,她不相信爱情会永恒不变。
爱情自然的来了,爱情又悄悄地走了,就像春天的逝去一样,令人无限伤感,却又无可奈何。
爱情让他成长了,最后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复杂微笑,笑容中包含着解脱,包含着领悟,包含着丝丝的伤感......对于爱,人的感觉总是变化的,那时就是那么爱她,现在却又那么爱她。
人生就像一条路,在这条漫长道路上,会遇见很多很多人,大部分都是过客,可能只是擦肩而过,可能只是一面之缘,有的会陪你走一段路,他也许给你快乐,给你悲伤,也许给你力量,让你不再孤独,在你心里他是那么重要。
但他终究会离开你,因为他不是那个陪你走完一生的人。
这部电影我看过4遍,每次感情上遇到挫折时都会去温习这部经典之作。
相信每个失恋过的人都可以从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在失恋的看完会让你心里好受些的。
我真的很佩服韩国导演许秦豪,拍电影不急功近利,目前唯一的两部作品分别是1998年的《八月照相馆》和2000年的此片,那种淡淡的却又深刻的真实的东西让人难忘,值得慢慢回味。
录音师李尚优和电台DJ韩恩素在冬天走遍郊区,四处记录大自然的声音。
两人感情发展迅速,春去夏至,李尚优和韩恩素跑到海边捕捉浪潮声。
李尚优仍然爱得炽热,韩恩素的激情却开始冷下来。
曾经历失败婚姻的韩恩素,始终相信爱情像声音一样,稍纵即逝。
李尚优一直想不通,爱情怎么会无声无息地溜走?
李尚优开始羡慕患了老人痴呆症的祖母,她只会记得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他害怕像父亲一样,永远不能忘记年轻的亡妻…… 《阿里郎》纵有荆棘难留朝阳青春流逝渐见白发西山夕阳难免日没远道情人难免道别阿里郎,阿里郎,阿拉里哎追着情人上阿里郎岭尽我的生命热烈爱你尽我的纯真相信又相信
看完后对导演佩服的五体投地,角色的安排,人物情感的微妙转变,都是极其的好。
这片让我猜想是不是根据导演自身的经历来改编的,因为如不是亲身体验过,里面的细节可能就不会这么的真切。
影片始于冬终于春 ,上半场让我怀念自己恋爱过程,下半场让我思考我的以后。
影片中间,男主问了句:“爱情为什么走的那么快?
”其实我想说,女主可能对你的未必是爱。
一个刚离异,生活紊乱,没人心疼的女人,可能需要的是一段新的恋情来走出伤痛,只是你恰到好处的出现了,没想到的是你爱的太过于单纯,以致想把这恋爱转化成婚姻。
男主:男主的单纯和傻,总是让我觉得恋爱是这般美好,以致我在写这的时候,都要找段让我有恋爱的感觉的歌曲来衬托着写。
从第一次接到女主电话同去录音,就高兴的捂着被子偷笑。
熬着夜给女主捕捉这难得寺庙下雪的声音,到被邀请到去女主家,竟然让一个女生睡在了地板上。
这些不经让我在笑着他的不懂人心。
到后来和女主恋爱,总是煲着电话粥,一遍遍的问着,你想我吗?
想我吗?
半夜喝醉了,也是幸福的赶着去见女主。
这些也不经让我想起了我曾恋爱做的事。
可是美好的东西总是流逝的很快。
他无法理解女主为什么离开他?
所以才会说出每个人恋爱要走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我可以做的更好。
”他不明白爱情里没有你做的更好就能挽留住一个女人的心。
就像他不明白奶奶的爱情史一样,不明白已经痴呆的奶奶为什么只记得曾出过轨的爷爷,或者是还那么深爱。
或许人终究是要一段成长的爱恋,于是,爱情从自然的声音开始,也自然的声音中结束。
女主: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性格以及人物的背景。
原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不大可能爱上这么单纯的男生。
自始至终她对于他俩感情的体悟就是:“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真好!
”她只是在贪恋男生的好,她很理性,理性到需要的时候就哄哄他,不需要的时候就是冷漠的相对。
或者换个“自私及自大”可能更合适。
她侍着男主对他的爱,刚想分手的时候,觉得寂寞就哄哄男主,于是哄回来了。
最后,她又想以同样地方式,感觉让这件事没有发生过,又想和以前一样哄哄男主回到以前,只是他没发现男主已经成长了,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了。
影片中两个男人的安排甚是巧妙。
用同样的人,同样地经历,来表明两个男人的天壤之别同样是灭火器的对话,一个沉默的不知道接下文,另一个则一语中的的说:“我知道让你怎样更开心。
”同样是开车加速的戏,一个说“小心点,小心点”一个则是满足女主飙车的心,让她享受刺激。
女主的理性告诉自己,我想选择的是后者,成熟知趣且和自己是一个世界的男人。
我一直好奇导演为什么安排女主在听自己广播的时候带着墨镜,当时是想因为觉得听到自己曾经声音有点羞愧?
知道这个男人的出现我才更明白一点墨镜的含义。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偶然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
可是第二次呢?
他们仍不能幸免地感冒了。
”导演许秦豪面对记者提问时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叙述,这是关于他那部作品——《春逝》——的。
其实,知道许秦豪这么一位韩国导演,更早是通过他的另一部电影《八月照相馆》(又译《八月圣诞节》)。
《八月照相馆》是一部关于夏天发生的事情,而《春逝》则是有关于春天里的故事,只是导演很固执地给了他的先后两部作品以秋冬般的凄凉收尾,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夏天的热情奔放在电影中显得过于恬淡而不免使观众产生苍凉的同情感。
镜头语言•生活《春逝》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它过于安静的长镜头:一同采集声音的男女,青蛙的叫声,雨滴淅沥嘀嗒的声音,大海浪潮的声音,他们的低声哼唱,篝火静静燃烧的声音,雪夜的声音,以及DVD封面的那场戏——在竹林里听沙沙的竹子声,……录音师通过录音尝试捕捉来去无踪的爱情,这大概与《八月照相馆》的摄影师用影像保存生命即将终结前的美好时光手法一样。
在镜头下,我们看到的是风光如画的韩国江原的景色,导演将两个爱情开始的地方选定在如此美妙的地方,以捕捉大自然最美丽的光影和最能表达剧中人物的曼妙情感气氛。
在亚洲影史上,能够代表极尽平和的东方风格的,最著名的恐怕要数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了。
比如他的电影《早安》,讲述日本一个很普通的社区里几个平凡家庭的生活故事。
没有好莱坞式的跌宕情节,亦找不到激烈的情感冲突,故事发生的过程都是极富含义的、舒缓的表现出来,人与人真诚相待,见面嘘寒问暖,互道“早安”。
在小津的电影里摄影机好像永远都在人的腰部以下,而且最令人惊诧的是基本找不到运动镜头,他喜欢摄影机永远以一个仰角来观察他所拍摄的人物,当然是竟可能的微微上仰。
在《春逝》里,我们同样能够找到这些源自亚洲的文化内涵,那种温和的意味。
《春逝》的映像风格,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了小津为代表的东方风格,就如台湾的侯孝贤一样,这种映像风格其实在内在意义上正契合了东方文化的重传统、重生活的心理状态。
所以当有人因为《春逝》表面的故事情节薄弱而对导演提问时,他纠正说,他注重的只是偏重韩国人的日常生活,实际上,他最关注的元素是演员自然心意的流露。
许秦豪的故事永远只符合大纲,而且仅仅是符合大纲,而在剧情细节上则经常是在拍摄过程中变化的。
比如《春逝》最后一场戏,男主角站在田野里的那场就是导演灵感地加上去的一场戏。
男主角第一次来到她的公寓里,他为她煮方便面吃。
后来,当他们的爱如同春天一样一起消失不见的时候,男主角的初恋小男生情结在这里竟然质问她:“恩素,你说,我就是你的方便面吗?
”观众可以很轻松地看清影片故事的来龙去脉,一对年轻男女的由偶然相爱到自然而然的分手。
导演许秦豪很聪明地学习了他的同行前辈们的经验,他的电影所需要的显然不是好莱坞大片的一波三折,他所需要的,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对于一段和这个春天的流逝同在的看似静静流淌的旅程。
当春天在花谢雨歇中慢慢不见了的时候,当男女主角的关于录音的旅程结束的时候,爱情也就自然而然地终结了。
自然而然。
在这里我没有用“故事”这个字眼,强调了影片的生活化。
因为影片本身都是取材于生活极其平常的一面。
比如影片以奶奶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第一段,导演对自己的这一构思兴味盎然地说,“人老了,往往就会返老还童,表现出纯真的更接近自然的一面。
”还有比如手划伤那场戏,男主角叫女主角把手举国头顶,轻轻晃动就可以快些止血,非常生活化的细节,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我们的祖父辈们也会和我们娓娓道来的小常识。
坦然离开•爱情《春逝》是一部有关爱情的电影,确切的说是有关流逝的爱情。
“凡是美好的,肯定不会长久。
爱情也是这样,两个人的感情开始一定很浓烈,慢慢就随着时间而变化。
”导演在这里并没说明这个“变化”究竟是逝去,还是成为我们通常理解的爱情化作亲情的永恒,而《春逝》是爱情的一个负解——如果结婚是正解的话。
男主角在与恩素的恋爱中让人觉得无微不至,却又极为被动——从开始恋爱到恩素几次离开他。
关于爱情,这当然是个偶然,也不能说导演在《春逝》里有点无耻地延续了《八月照相馆》的情调,爱情有偶然,那为何一定过去就一定比现在幸福呢?
这是一个观众理解欣赏的误区,我们通常理解的有关导演的风格,可能只是导演对真实作了某种恰到好处的妥协,仅此而已。
而在这部电影里,说白了,还是因为对爱情已经失去信心的恩素导致的必然,虽然我这样说可能有点偏袒男主角。
二人在竹林里,男主角将耳机小心翼翼地给她戴上,所有的观众都会因为这样一个温馨的开始而对他们的爱情充满期待。
那么,在恩素貌似毫无理由地离开他的时候,男主角走到她公寓下面,突兀地用钥匙将她的汽车刮花呢?
与其说男主角幼稚,倒不如说他依然决定了对自己残酷一点,疯狂一点,这也是对他们爱情结束的无可奈何之举。
所以他竟然也坦然地,离开了她。
在这一段,我想首先就男主角的职业叉开一下话题。
最近因为《不能说的秘密》而人气正旺的桂纶镁有一部《最遥远的距离》和广大影迷见面,如果有人让我推荐去看桂纶镁的电影,我依然会推荐拿不令我爱不释手的《蓝色大门》(或称《蓝色夏恋》),总的说来《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部会让因为《不能说的秘密》而喜欢上桂纶镁的影迷一点失望,但是如果看过《蓝色大门》的人倒是会有另一种感觉——桂纶镁的成熟。
《最遥远的距离》的男主角,同样是一个录音师,失业了的录音师。
而他与女主角的认识,只是因为那些貌似寄错了地址的录音带。
而在这部电影里,录音师更多的被导演解构成了一种符号意义上的人物,女主角也是,那个奇怪的心理医生也是,三个人物,四个故事,只有一个故事属于他们三个人。
防风林的声音,海潮的声音,和土著(台湾地区的高山族)一起篝火舞会的声音,女主角成了处在追寻男主角踪迹的人物。
和《春逝》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与导演强化了人物的象征意味,还有那个属于泰戈尔的极度诗意的影片名,当然个人觉得这样安排也极为危险。
其实想到在这个季节重看《春逝》,也是因为《最遥远的距离》的出现,事实上看过两部片子的人都回不约而同地把这两部电影联想到一起,或者的确有后者摹仿前者的可能。
许秦豪认为他的电影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单线,而是复线的。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总是会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明明是关于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怎么会让人由衷觉得电影传达的不仅仅是爱情呢?
电影里一次次呈现了李尚优的家庭,他的父亲,他的祖母,还有他的朋友。
每当电影叙述至此,影迷们会因为爱情而天然的看淡导演的用意,这里是一种更为开放的而不是狭隘幼稚甚或激烈的情感。
对于我们中每一个真诚相爱的人而言,需要以爱待之的不仅仅是心仪的那个“你”,更是默默支持着自己的“你们”。
简单而言,每个人都应该充满对周遭世界的真诚的爱——这才是导演希望电影给予人的另外一个启示,除了爱情易逝以外。
“如果我喝醉了,还会以为她,还在等我。
”“如果我想象她变成老太婆,变老变丑,那会让我更可怜她,因此而更想念她……”也许男主角的这些话给人太过矫揉造作抑或幼稚可怜的意味,很明显,导演在处理男人对待爱的失去的时候摒弃了那种故作艺术式的大男子主义。
既然《春逝》是一部关于男性成长的电影,演员本身也从角色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刘智太在开拍的时候还是个大男孩,而等到几个月后影片杀青时已经非常具有男子风范了。
《春逝》里的爱情,貌似是韩恩素爱情受挫后急于疗伤的替代品,但导演更想强调这是另一个男人的初恋,所以影片才显得难能可贵的允许尚优幼稚。
所幸的是,放不开的人也终于放开了,假如说爱情是一场游戏,认真地的人一定是玩不起的。
剧中祖母给男主角的影响巨大,因为她一直在等待那个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的丈夫,等最后祖母撑着伞出去以后,男主角释然地拒绝了女人的又一次邀请,他默默递上一盆可爱的绿色植物。
没有我们无法释怀的事情,只要坦然,哪怕只是一出戏,一个偶然的相遇。
春天曾有爱情经过,这便足够了。
这部片子最让我欣慰的是,它既不是圆满的结局,也不是悲剧式的结局,而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
是啊,这才更像现实的生活嘛,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没有那么至死不渝,也曾爱过也曾痛过,有过美好的时光,也有过买醉的没落,简单清新。
而时光是抹平一切伤口的良药,以至于数年后的相遇,男女主角都能够微微一笑,看云淡风轻。
多扯一句,其实如果女主不这么多变不这么拉拉扯扯,也许他们之间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吧,也许就是这种“今天一脸怒容闹分手,明天又欢欢喜喜秀恩爱”的过山车式的感情,在男主的心中留下一道伤,越来越深刻的一道伤,以至于最终走向分道扬镳吧。
“一段感情的结束,有时就像春天的逝去。
你所能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它,而无法作出任何改变。
”其实往往根本不需要改变。
回忆这个电影我首先的感觉是愉快的。
一般而言,一段恋情被结束总是阴郁的。
因为发生的时候似乎看见了一朵花开,花开无意,但这个无意足以使同时发现的人渲染出整整一个春天。
当春乃发生的不是爱情,而是对各种天籁的捕捉,而正是男主角对捕捉的专注,女孩子认为也许可以试一次,也许在他的身上可以开出一整个春天。
当然,结局不出意外,女孩飘然远走,她并没有抛弃什么,因为其实从未给予。
然后男主角是悲伤吗?
我在很长的时期里都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看着他重新采集着那些声音,那些声音意味着什么呢?
是一段工作的素材又或是打发注意力的一个方法?
前者是把自己丢会浑噩的日常生活习惯,后者则是试图告诉自己有多大的改变,而两者都是 我曾拥有她,她已经离去,她和我,……然后,其实突然我觉得男主角该会忘记为什么重新举起采集的设备,为什么重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这个陌生来自自己没有去看过,没有去听过的浮世流年。
男主角没有解脱,他无需解脱;他没有豁然开朗,因为其实本来也没有什么可以淤塞的地方,他的根蔓延在自己的土地里,他将曾经和他那么接近的世界,,那么陌生的世界突然联系在了一起:没有她的世界,还是世界。
两个相爱的人如果都是需要爱,这个爱就很危险,因为需要爱不一定爱的只能是对方。
而一旦这一点被意识到,多少缠绵,多少芬芳,只能逝去而甚至没有痕迹。
只有静静地找到那个真的属于自己的世界,知道对方为何会进入这个世界,这个爱失去得到才会是别样的景色。
这便是我说的没有忧伤只有愉快的意思:其实一个人能够找到没有她便快乐的世界,是个好的开始。
写出这个意思,关于这个电影的回忆也便终结了。
我看到最后还是没有明白恩素究竟到底为什么要和尚优分手,我想妈的不会又出来一段绝症吧,我又想难道是恩素有婚姻恐惧症?
影片结束,许秦豪再次放起让人心潮澎湃的钢琴曲,我好像渐渐有点明白了,又不明白。
于是我把电影倒带,想去寻找那个爱情流逝的瞬间。
我本来以为是尚优提出要把恩素带回家的那一瞬间。
结果不是,结果还是被我找到了那个瞬间。
是恩素在电台门口等尚优,尚优把车开过来,把一卷纸给恩素,爱抚地摸摸她的头。
恩素却敷衍着躲避着闪开了。
然后同事问,前辈,那是谁啊,恩素说,是我学弟。
我发现了我做了一件无聊的事。
这件事写出来就是这么无聊。
况且,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幕,说不定爱情开始流逝还要更早,只是我们都看不到而已。
我又前进到了吃泡面泡菜的那一幕。
尚优说,我爸要我带女朋友回家。
恩素一下被震住。
从那一刻起她要被逼面对自己的内心了。
我清楚地理解这种感受。
我想如果我的生活也可以像电影这样倒带前进,那么或许我也能找到爱情流逝的那一瞬间了。
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捉摸的事。
你永远不能知道,你永远不能把握,爱情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流逝。
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
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
你所能做的,只是从绝望到平静,从狂躁到释然。
推荐《春逝》给朋友看,她很严肃地说,这个女人很过分,简直是在玩弄那个男生的感情。
如此义正词严的反应反而让我觉得意外。
她说,如果你是他,你能原谅吗?
可是面对感情这种飘忽的存在,谁也没有确切答案。
第一次看到《春逝》,大二的悠长夏天,时间是在电影的序列中消磨。
遇到这一部不过是电视上的偶然。
雪中的南韩小城,车站里,是冬意,红色围巾与昏昏欲睡的女主角;两人一起聆听竹林风声,潺潺溪水,山寺铁马的响动;感情的不经意的开始,忘记了是在喝酒的时刻,煮方便面的瞬间,还是其他。
于是,在一起,春去秋来,温情不再。
落花漫天的季节,重逢,女主角想重续前缘,笑着走开。
结束时候,男主角一个人置身在芦苇的浪中,不变的微笑。
音乐中,一切结束。
中国历来的爱情故事,弱势的永远是女人,崔莺莺被抛弃了,霍小玉抑郁而终了,彪悍如潘金莲,在西门庆面前也是千依百顺,哪怕情人的热度还残存鬓发之间。
可是情场如战场,对垒的双方,输的概率大概是一样。
所以看到男主角失恋之后的泪,哀歌,似乎触摸到生活的质地。
最哀痛的时候,就是为了那些缥缈的东西,直到淡淡化解,只有记忆变作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他的祖母说道:女人就像公车,一旦错过,就再也追不上。
最后的拒绝,在他不是无法原谅。
我一直这样固执的以为。
在某一种状态下,也无所谓恨。
恨她不过是恨自己。
时光一如电影,故事的细节已经难以记清,昨日无法重现,只有声音鲜活,只有感觉依然。
记得春风沉醉的夜晚,与人一起重温《春逝》,她说,这种文艺片,太慢了,太慢了。
慢的滋味,大概不是人人都懂得。
有些人,不会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不会沉思前事,似梦里。
这世上,有些人必定是为了伤害另一些人而存在的,必赐予他春之甜美,又抛给他最寒冷的冬天。
春是一个怎样缱绻的词语,春风,春雨,春水,春雪,春色……即便是春愁,也如丝丝柳絮淡淡风,轻成了闲愁。
这个季节,除了恋爱,还能做些什么呢?
扁扁脸的大男孩,一看就是好心,好欺负。
也许是巨蟹座的吧,这个星座的男人多半温柔如春水。
而她呢,是冬夜的星空,料峭,明亮,而又寂寥。
你有没有发现,一条红围巾在她脖子上并无暖意,鲜艳得像是一种冷。
他们一起去大自然中捕捉声音。
风过疏竹的沙沙声,老树下阅尽人生的清唱,溪水永不疲倦的欢歌。
你有没有在深夜因落雪的声音惊醒,你有没有蹑足而出,坐在台阶上倾听。
寺庙飞檐下的铃铎被微风摇动,叮,叮,叮,宛如天籁。
你有没有觉得,心静成了一面湖水,又有莲花轻轻打开。
你一定听过雨。
神在天上弹奏雨水为弦的琵琶,就有透明的音符纷扬洒落。
哆,来,咪;哆,来,咪。
单调却从不让人厌倦的雨声,你一定坐在窗前听过,在想,他那里是否也有雨水的琵琶声。
你一定也曾在一个春夜奔向远方的爱人。
那样的夜,空气里飘扬着花粉、灰尘,以及一种叫作爱情的微小颗粒,你觉得你甚至能用肉眼看见,伸出手就能触摸。
只有相爱的人才会看见,只有相爱的人才会伸手,只有相爱的人才会在春夜去远方。
街灯亮起,像恭候多时的卫兵。
佻兮鞑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拥抱,只有真实的拥抱才能感觉彼此的存在,感觉到你是属于我的。
穿着绿色毛衣的她,看起来多像一颗春天的树,柔美多情。
爱情有着神奇的力量,将寒气驱散,将积雪融成暖流。
高高大大傻傻的男孩呀。
可是,树已浓绿,春天正一点一点地远离枝头。
生活是多么折磨人的东西,微小颗粒难以避免在空气中的互相摩擦,两个人难以避免的争吵。
爱和春天一样使草木复苏,也和春天一样悄然逝去。
你永远掌握不了它的轨迹。
“你知道消防栓还能用来做什么吗?
”似曾相识的对白,如今她说给另一个人听。
离过一次婚的女人,出于经历或者出于天性,内心毕竟要漠然些。
爱情于她,也不过是一场迅疾的春雨,可以说走就走。
而高高大大傻傻的男孩,该用多少的勇气去遗忘一个漫长的春天?
春天离去了,但一样会有单调而永远不让人厌烦的雨,一样会情不自禁地到远方寻找已经不是爱人的爱人,却看见她开着嫩绿色的车投奔另一段爱情。
嫩绿色,多像一个新鲜的开始。
他必须做点什么才能让她感觉到他的痛。
那是她永远不能再体会的痛,因为热血,年轻,全心全意的爱而带来的痛。
他像个孩子一样用钥匙在她象征着新鲜开始的车子上划出了深深的印痕……只有这时才理解了白发苍苍的祖母。
祖母用故意遗忘的方式逃避伤害,她沉浸在自己的谎言里,一次次地去车站等待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他在祖母的怀中哭成了孩子。
季节轮换,有一些成长注定要用伤害完成。
影片最后,是男孩站在麦浪中发自内心地笑了。
你一定理解了这样的笑,因为你说过——我所能做到的不是将你遗忘,而是如何使你不再锋利。
我将站在时间的流里,等待岁月之河将你冲刷成一颗温润的鹅卵石。
我终于明白,《春逝》末尾,男孩站在麦浪中,为何发自内心地微笑了。
06.9.10
不喜欢什么都不说的就分手
你永远不能知道,你永远不能把握,爱情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流逝逝。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你所能做的,只是从绝望到平静,从狂躁到释然。很喜欢本片的静。
我愿意相信,爱情真的发生过,在彼此的心都属于彼此的时刻,但是爱情不是永恒之物,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我们在春天相遇,当春天逝去的时候,一切都不复存在,都留心底一丝想念,眼角一滴眼泪。
对生活观察细微,含蓄唯美,但也让人心疼。话说年轻的李英爱真是美翻了!!
纵有荆棘难留阳光,西山夕阳终将日没,远路情人难免道别
这片当年不知道忽悠多少少男少女去学录音了
关于爱情的逝去,确切地讲是一段男女关系的终结,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每一个用心感受过的观众,应该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的答案里,女主人公的选择是合理的。她退缩、迟疑、反复,不是自私、善变、无情,只是不想让爱情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另外一种她曾领教过的不那么美好的东西。尽管如此,还是意难平啊。啊啊啊,太难过了。
真的吐了。这导演不配拍爱情。
24.10.09忘了当时的看法了,应该是那种慢节奏朦胧感的但是不戳我的吧。原来一起吃拉面吗出自这里,那么是吃日式还是韩式拉面呢?有机会再看一次。为什么主题曲,色调,节奏都有一种淡淡的又深刻的忧伤,就像我一样
这才是爱情真正应该有的样子。哪有什么海枯石烂至死不渝永不变心,爱情迟早都会消亡。能够相濡以沫到老的也只不过是爱情死掉之后再经年逐月生长出来的亲情。不爱就是不爱了,就是不再心动了,不再盼望了,不再想厮守缠绵了。春天逝去,但不代表春天没有来过。题外话,李英爱真的是美,难得的纯天然韩国大美女。
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干的第一件事——给我挠挠后背。
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韩国爱情电影有时候无法打动人,这个片就是想细腻但没做好,就变烂片。套路啊,不喜欢。
逝去了就回不来了
或许能打动高中生的心吧,2.5⭐。附注:不承认这是文艺片,这是赤裸裸的商业庸俗作品。
许秦豪这种小格局的大男子主义最讨厌了,跟李沧东永远没有可比性。两人分手之后的李英爱所表现的那个讨厌的形象,说好听点儿叫您顾影自怜的欲望投射,说难听点儿那不就是意淫么?
泣不成声。我总是记着谁跟我说:你太死心塌地。我也不知道爱情怎么变成了这样。我不会技巧,不会计谋。我学不会你们的全身而退。我迎接你们的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卑微的跟泥土般,如化雪般。不过,最后,我就算哭着,也会忍住,不再接受。
又名: One Fine Spring Day.导演: 许秦豪 (Jin-ho Hur)主演: 李英爱 / 刘智泰上映年度: 2001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日本 / 韩国imdb链接: tt0295192
莫名其妙,白瞎了摄像和女主
听不到爱情是在哪个时间的节点流逝,就像春天到夏天的季节变换。
爱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