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是我近五年来看过的最好的香港电影。
我肯定会看第二遍,或是第三遍。
今年一直苦闷没有看到一部像是《荒野生存》或是《暹罗之恋》那样的电影,终于在《永》出现后让我等到了。
并不仅仅是Gay的情节,更重要是一个人怎样去剖析自己活着的这些年。
也许有人苦苦的等待着永生,但有些人却认为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永生也是没有意义的。
男主角用他的眼睛和他的故事展开了一段磨灭不了的“爱”,有爱情,亲情,友情。
就像香港的变迁,不用历史去见证,不过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事罢了。
也许男主角一生都在等待着自己的最爱,但是“幸福总会到来”完全是一句屁话,最后还是得不到想要得到的。
肯定很多人会觉得他傻,但是生命的意义就是用“聪明”来衡量的嘛?
至少还有人傻过,比起那些没有故事的人来说,已经很幸运了。
我很喜欢在以色列的一段戏,无论是哭墙还是死海,都是我们彻底解脱的道具“死海里没有任何生命”,却吸引着那么多的生命。
电影静静的结束,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生命的结束不过是换了个方式开始,从出生那一天,每个人都已经为自己打造好了棺材,不过是什么时候睡进去罢了。
與永久居留同期又同類的電影有三套,包括洪榮傑的<<無聲風鈴>>和鍾德勝的<<愛到盡>>,之前看過雲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無野之城>>,只感到是一眾賣弄裸露的電影。
看電影之前也看過有關拍攝時的一些新聞,也知道雲翔的電影三部曲是有男子的裸露的,我對裸露沒有大的興趣,但我對同志片卻有很大的興趣。
在同期的電影裡頭,若然要比較的話,我依然會選洪榮傑的<<無聲風鈴>>,那一種不賣弄肉體與慾望,只是有跨空間,跨生死的愛。
我個人會比較喜歡少情色的片,永久居留有些地方做得不錯,也是值得讚賞的。
包括的是講到直男與攣男之間的欲即欲離的關係,攣男與攣男之間微妙的友誼與肉體關係。
也有發人心省的地方就是講到過去,現在與未來,生死之間與我們的關係。
一直都不太明白男同志之間的友誼之上,戀人之下的關係,在女孩子的眼中是一個俗也是一種濫。
認識的男同志會覺得是一件沒有問題的事,或者就像女孩子會說的就是「男性總是用下身想東西的人」。
不過無論如何也好,這是一個圈子的生活,也不是代表一個堆人的。
世事很多事都不是絕對的,直男明知攣男有意卻界乎在接受與不接受之間,直男離開了,攣男卻對他念念不忘,等了6年也沒有開花結果。
這樣我們可以想的是這樣的愛情,我們又可以怎樣去面對呢?愛一個人又不可以永久居留在他人的心中,拉拉扯扯著似幻似真似夢的複雜情感。
相對導演的前作<<無野之城>>,這部電影看得出是有點制作的,找來了邱禮濤作拍攝的指導。
劇本也讓人看到了一個人命運的轉移,從國內到香港,香港到澳洲,一個一個城市漂流,一個城市的一份情。
一個朋友開解了自己的內心,一個沒有開花結果的直男與攣男的拉鋸戰。
看過這部電影我還是期待導演的<<安非他命>>和<<藝海浮生>>,同志,愛與生命,的結合,盼望不會成為賣弄肉體的偽藝術片。
再不希望出現有恐同症的演員。
早几天就承诺了的观后感难产至今,看了三四遍才敢提笔写来。
每看一遍总会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现在已经很少看这类Gay情的电影,怕自己入戏太深沉迷于主角的悲欢离合。
但是这部片子是近年来少有的,里面有些东西是要观众自己去体会。
记忆的片断与结尾呼应的开头便是男主云海(Ivan)记了几十年的日记,从2047年开始往前翻页:一直放在身边的合影,澳洲短暂重逢后的永别,与Josh在圣地讨论着生死,林风收到云海寄来的回忆,在异国幻想脱衣舞男是林风,云海奶奶与林风母亲的相继离世,两人日本公干时路过的隧道,带依华假装女友去见奶奶,偷拍熟睡中的林风,林风在云海飞机时装睡,两人唯一一段温馨的时光,以及一些记忆的片断……接着回到了最初,做恶梦惊醒。
这个恶梦是小云海在荒野,接着就是一个人影在一栋两层的房子闪过,接着房子就亮了。
(对比视角以及人影的体型,应该不是小云海)这也与结尾处,老者盖棺后的发生的情节一样。
故事概括被算命的说只能活到三十岁的云海,从小就跟奶奶亲近,与父母移居到香港后便开始格外的努力好在大限之前有所成就。
他遇到了电视节目上问他”Are you gay”的以色列人Josh,遇到了拿他当掩护的les同事依华,遇到了他这辈子最爱的男人林风。
他与林风,可以做到情侣都未必能做到的事,当始终做不到情侣必然会做的事。
他们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后,林风在云海奶奶去世后,提出了要结婚。
那天正好是云海三十岁的生日,在他准备跳楼轻生时,Josh电话救了他一命,并相约在以色列。
与Josh在死海、耶路撒冷讨论生死,经历林风母亲的病逝与弟弟结婚生子,云海与林风在澳洲重逢。
原来林风并没有结婚,并称云海是他已经离婚的老婆。
云海提议不如结婚,林风又搬出“你弯我直”的说辞。
云海扑在林风大腿上说“信我,你是我一生最爱的男人”。
林风把他们的合照塞到熟睡的云海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若干年后,云海在取得澳洲永久居留权后又回到了香港,居所中衣架下放着一副棺木,床边放着跟林风的合影。
造化弄人,原来那晚林风不告而别开着机车一直冲进了海里。
云海一直思念自己挚爱直到老死。
Josh收到云海死前寄来的信以及一块“nobody will be alone”的木牌后,在死海的United Funeral边怀念着云海以及他的故事。
生与死的探讨从最开始二胡婆婆的死、依华家人遇难、云海奶奶病逝、林风父母离逝、林风坠海生亡以及最后老者爬入棺木,另外还有云海写日记希望可以通过这些记忆重组来复生、云海自杀未果、云海与奶奶讨论死后重聚、云海与Josh讨论死而复生等。
这些让云海体会到了生与死,让云海从小时候怕黑到后来不怕爱不怕寂寞什么都不怕,然而他遇上了一生最爱的男人。
命运的安排让他体会到了比生死更痛苦的情爱,甚至一度想借由自杀来解脱。
林风坠海生亡是自杀还是意外,影片并没有给我们过多的解释,其实无论如何对于云海都是一样的。
后来他在居所安放着棺木,必然会时常躺在棺木里,想到自己挚爱的死亡,所承受的悲痛应该超乎我们的想象。
他并没有选择殉情,而是通过自己拍摄的影片,希望可以影响世人,希望有很多的林风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超越性别甚至生死。
除去以上逝去的人,也有云海弟弟儿子的出生,作为全片唯一的新来的生命,象征着希望。
时代在进步,从1991香港同性恋非刑事化,到2001有国家开始认可同性婚姻,到未来可能会逐渐变成主流。
这个新生命也可以当作是云海的生命的延续,希望他可以在更加开明的未来成长。
不变的是成长一般有深度的电影都离不开主人公成长的主题,本片也不例外。
作为第一主角的云海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安然接受自己的性向。
从一开始Josh问“Are you gay”时名人般的标准回答,到会错林风的意思开始出动出击,到与女同依华假恋爱,到与Josh邂逅在G吧并毫无先兆的发生了性,到再次接到林风电话在超市当众亲吻了Josh。
如果这时再有人问“Are you gay”,我想云海肯定可以很自豪的说yes。
可能有的人对于自己的性向在青春期就已经清楚并认可,但是很多的人都是很迷茫的,需要这么一段时间来成长吧。
到最好仍然坚持着自己是直男的林风,也是有成长的。
从一开始直到云海喜欢他的不知所措,到可以与云海裸泳、打拳,到可以与云海相拥而眠,到最后说云海是他离婚的老婆。
我想能够做到以上这些的,应该已经不算是直男了。
直与弯只是世人的看法,从来没有绝对的直跟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或多或少罢了。
况且还有很多境遇性的情况出现。
无论林风是直是弯,他都是深爱着云海,只是无法面对这一切,他也压制着自己的感情。。。。。
我是一个奇懒无比的人,比方说昨天看的电影,今天才来写影评。
再比方说,在《永久居留》的开头,我已经被IVAN那诡异的国语雷到,却因为窝在被子里太舒服而不想起身去关电脑。
如果不是因为奇懒无比,我就因为一段诡异的国语,错失了这部电影。
于是我想,上帝给了每个人的缺点,也许对每个人而言,在某个时刻,总是必要的。
每一个人不同的爱的方式,对于每个人而言,也是必要的。
IVAN的深情,Windson的暧昧,只是世间林林总总的爱的两种范本。
假使是阳光明媚下的爱情,可为世俗所祝福,双方都可以爱得直白。
然而,若是如IVAN所说“小众”的爱情,似乎难逃这样的模式,一人付出过多深情,另一人却总是暧昧应承。
例如WINDSON说“我们的名字正好是风云呢,那你就是步惊云”,IVAN答“那么你是聂风吗?
”WINDSON却说“我不是你想的那样”,一句“对不住”,便拒绝了IVAN的告白,转头又说“我不想因为一个误会,失去一个朋友”,IVAN就能放下一切飞奔到他身边。
又例如WINDSON明明有女友,却如IVAN所说“有意无意迁就”,不知道这样的温柔,可能致人于死命。
这样的关系,其实比任何畸恋或者禁忌更危险。
因为深情的一方总会因为无可依靠而飘零,而暧昧的一方总有一天,会因为无力承受而崩溃。
所以当两人在袋鼠国再会时,IVEN跪在WINDSON怀里哽咽,说“我一辈子只爱你一个,你信我啊,不然我死不瞑目!
”WINDSON能回应的,只有沉入无尽海底的身影。
IVAN说自己活不过三十岁,最后结束了生命的却是WINDSON。
深情的人说,失去了我一生的挚爱,这是我罪孽深重的报应。
暧昧的人说,我可以为你死,却无法回应你的爱。
殊不知无论是死者还是是生者,都已经伤痕累累。
影片中间,IVAN曾经预言,同性恋将会是进化的胜者。
等到影片结尾能说出“没有谁是孤独的”,已经到了也许连我也看不到的未来。
我是悲观的,也算不上同性恋合法化的一个有力支持者。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想小众的还将会是小众,禁忌依然是禁忌,畸恋依然是畸恋。
我依旧要看深情者与暧昧者像不允许同时存在的两只火鸟,在互相靠近的同时,互相焚烧。
最终一并灰飞烟灭。
有蛮多人说《永久居留》不过是卖肉,然而毕竟对有同感的人而言,卖不卖肉真的无所谓。
不过说起云翔的三部曲,首先看的是《安非他命》,于是对于《永久居留》,倒没有抱太大希望。
也正因为如此,《永久居留》给了我一点意外的惊艳。
假如三部曲是呈下降态势,那么《艺海浮生》大概没有看的必要了。
于是,是否只有死亡,才能在对方心里永久居留?最让我觉得动容的地方,是云海的一句"let's get marry!"然后就在同一晚,他永远失去生命中最爱的男人.你给得太多太多,他越发无力承担.单方面的付出,注定没法得到回报,就像那条深夜堤坝,风的电单车再也不能回头.
题目抄袭自我喜欢的李碧华一直喜欢香港人的直接不拐弯抹角,就像这部电影,无论是表演风格或是表现手法,包括频繁的裸露镜头,都自然而毫不做作。
除了题目的小小古滑:名为永久居留permanent residence,但从始至终讲的都是游走、失去和分离。
*关于最爱*我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爱的人,就像云海心中的林风。
可惜,通常这样的最爱,最后往往是要失去的。
或者是根本就不曾得到,或者更可悲的,是得到后发现所谓深爱,并不足以像想象中那样能够克服一切,最终,还是只有失去。
或者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告诉我们: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关于无奈*从广州到香港,到日本,到以色列,到澳大利亚,再回到香港,是一场场的游走。
从父亲,奶奶,林风的父母,林风,再到自己,是一幕幕的分离。
各个城市各片海的风景,美的让人屏息;而各种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死亡和失去,却是那样的平淡。
但也就是这种太过生活化的自然,让我们的心更痛:面对死亡,面对分离,面对失去,我们竟是毫无办法。
就像Siam里面Mew所说的,我们必须接受,无论我们在哪里,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了,这样吧。
Because, this is life.*关于生命*就像云海很小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一样,我从很久前就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但每每都想不出结果。
于是在一段十分低谷的时期,这样问一个好朋友,他告诉我,你想得太多了,其实我们活着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活着,可能这句话用英文来说更为明了:we live because we are alive.如此归结下来,影片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一条定律:无论是怎样的最爱,在生命的面前,我们终将学会淡然处之。
爱的越深,伤的越痛。
所以,在一次次的深爱,一次次的伤痛之后,我们必将麻木,或者更华丽的称之为豁达。
但是,即使是生命的本性令我们不知不觉中遵从了这样的定律,但是,那些最初最深爱最伤痛的经历,恐怕却恰恰是我们最念念不忘的。
所以,麻木了以后再去回想,恐怕,还是情愿痛吧……
偶然翻到这部电影。
这种感觉我很喜欢。
这种不期而遇的偶然。
像有的电影,一直在找,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
看完后却迅速地忘记。
这样的,开始不会有期待,看完后,如果很惊喜,这样,反而印象会更加深刻。
看看停停。
中间偶然打开了L的空间。
空间里有许多L的新照片。
他的女友,他的朋友,以及他新开的公司。
人都还是那些人,不一样的,只有我自己。
突然眼睛就湿润了,在嘈杂的网吧里面,突然觉得周围安静了下来。
18岁的我,拖着大包小包,到办公室里报道,接待我的是L。
从他的眼睛中,我读到了一些东西,我想,他也从我的眼睛读到了同样的东西。
他黝黑但细致的皮肤,宽阔的肩膀,粗壮的大腿,干燥而温暖的手掌。
我这是才知道什么叫原始的致命吸引力。
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夏天。
或者,我们其实从未开始过。
只是在那个夏天,试探过来试探过去。
就想个犯人一样,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
我们小心翼翼地在浴室里洗澡,我的动作很僵硬,不知道他怎么样,我一直没敢朝他的方向望过去。
我们小心翼翼地躺在一起聊天,中间始终隔着一线天那么窄的距离。
我怕碰到他的皮肤,他一直都那么滚烫而灼热。
我怕首先失去理智。
我们小心翼翼地在一起睡觉,他身上的味道,有时候能让我安然入睡,有时候却让我辗转难眠。
我们小心翼翼地一起散步,裸露的皮肤有意无意地摩擦着,一路上都寂静无声,突然,在无声之中,他拉起了我的手。
可是,这些无话不说,一起做梦,都最终成为我一个人所怀念的。
有时会想,我什么地方吸引他了。
他一个从头到尾直的那么彻底的人。
唯一的答案就是命,我们注定在我18岁那个炎热的夏末相遇,注定在我19岁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分离。
在我20岁那个炎热的夏天,想到你,陪伴我的,只有孙燕姿的那首《我怀念的》。
都没有什么征兆,我们的联系,就这样彻彻底底地断了。
还是有次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我们现在就这样了?
他说什么具体内容我也差不多忘了。
大概意思是他不好,不能给我个未来。
我还是相信这个是他的真心话,而不是托辞。
至少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内心单纯善良的大个子。
笨拙,但不会撒谎。
他我不能拥有,但至少,我能拥有对他的记忆,这个是我的东西,他抢不走。
电影的两个男主人公在分开后的6年,又在澳洲炎热的海滩上偶遇。
其实,我常常有时候会幻想,几年以后我们会不会在某个地方偶遇。
就像某天我经过某家酒楼,看到喜喜字牌上写的“新郎 L XX” 。
我要不要进去祝贺他,诸如此类的傻问题一个人可以想好久,好像真的要发生一样。
看着他这些照片,移动鼠标的小箭头,在他的照片上点来点点去。
突然就明白,我们的生活已经彻彻底底往不同方向越离越远。
我已经从他的生活中,彻彻底底退出。
18岁到22岁,花了4年,等待一个人。
或许,我也没有刻意等他,只是懒得去恋爱。
值不值得已经不重要,因为是我心甘情愿的。
因为他的那句话,在我把水龙头放的哗哗响的时候,他突然冒了一句,K,我真的好喜欢你。
他倒是划算,这么一句话,让他在我心中永远有了一个位置。
可是他呢?
他心中的我会不会已经日益模糊,再过4年,他还会不会偶然偶然地想起我,想起了我,他的脸上会浮现什么表情?
对他,终究是没有怨言的,毕竟,在18岁那个夏天,他让我知道了原来我喜欢的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男人。
这不是一部最感动我的同志电影,但这绝对是一部最触动我的同志电影。
如果说大家在这部电影感受到的是云海求而不得的爱的心酸和痛苦的话,那么,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林风无处可诉的痛苦。
这部电影一直以来的宣传就是:这是一个gay爱上一个直男的故事。
所以这个故事注定是悲剧的。
因此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林风是个直男,或者林风是个伪直男。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林风爱云海吗?
在我看来那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云海对林风的感情从一开始的放弃到后来的一辈子的执着,没有他从林风身上感受到的爱的回应,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在见佐斯的时候,他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哪一种拒绝最痛苦?
一个不爱你的gay,还是一个爱你的直男?
所以,真正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介乎同性恋与直人之间,它的名字叫做双性恋。
绝大部分的双性恋都不知道自己是,直到他遇到了一个让他意识到的人,云海对于林风就是这一个人。
林风依恋这云海,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就算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可以彼此分享。
对于林风而言,云海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他对于朋友的定义。
没有一个纯粹的直男,可以跟一个同性恋赤裸相对,十指交缠,更加不会有一个朋友允许自己的同性恋友人和自己赤裸沐浴让这个友人在自己身上发泄欲望。
林风对云海,无疑是有着他自己的珍惜与呵护的。
而这一种感情远远高于林风自己口口声声的友情。
所以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同性恋与双性恋之间最大的不同:情与欲。
云海是一个真正的gay,他渴望男人的肉体,渴望同性之间的激情,所以片中也不断出现云海在外面寻求身体上的慰藉的情节,甚至是SM。
他渴望一种肉欲上的放纵与融合。
这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爱情从来就是情与欲的高度统一。
林风又何尝不明白,所以他坚称自己是个直的,因为他做不到林风所需要的。
他离不开林风,可是又给不出身体,所以他知道林风睡在他身边自慰,也只能侧身咬牙忍耐。
他可以和云海双手紧握在观望台看星星,他可以和云海赤裸相对畅谈对饮,但是他做不到真正的make love。
就在那一晚,云海终于无法自控在海滩的栏栅边和林风热吻,脱下林风的裤子,林风如果没有想着真正在一起,他不会回拥云海,只是到了最后,也只能够给云海一句:对不起。
他努力了,只是做不到。
如果说林风和云海还有什么最大的差别,那就是在于彼此的社会背景。
云海无时无刻都在流露出他的潇洒脱俗,那是因为他有着他骄傲的资本。
他与家庭的关系不算亲密,所以他没有了家庭的压力。
除了佐斯,他没有过任何的感情关系,所以他没有情感上的负担。
他能力卓越,身家丰厚,所以他没有经济上的窘迫。
这一点是与林风截然相反的。
患有肺癌的母亲,工作的不如意,委屈跟了自己多年的女友,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经济上也是道德上的枷锁。
更何况他一直以直男的身份来看待自己,所以他才会做出结婚这样的决定。
这一晚无疑是最让人心酸的。
如果说林风和云海曾经怎样明确地表示出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伤害,那么就是这一晚。
云海刚刚失去最爱的祖母,林风又要结婚。
结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明白。
林风不想结婚,碍于种种却不能不结婚。
他知道云海不会明白,因为彼此的处境相差太远,更何况他坚持自己是一个纯直男。
云海彻底崩溃:你可以和别人做你不愿意的事情,只有和我不可以。
这一句话也是刺中了林风的心,林风不是不愿意,他只是做不到,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他为什么做不到,所以他说出来的那一句话其实是多么的心酸:你知道我对你怎么样的,除了那件事情,我为你死都可以!
这其实是对云海的告白。
既然可以为对方死,那又怎么不是爱?
精神上已经没有办法承受再大伤害的云海只对林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原来和我在一起,比死还难受。
如果说本片唯一的比较强烈地表现出两者之间隐藏着的矛盾的话,那么就是这一晚。
很多人都说,观望台看星星,以及澳洲海滩的重逢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和亮点,那么对于我来说就是这一个争执的晚上。
这是林风第一次表示出他对这份爱情的重视和痛苦,感情上而言,云海对于他已经是一个高于生命的意义。
可是他却不能够去捉住这一分爱情,因为他知道他不能够给予。
没有人可以清楚地体会那一种痛苦,明明可以为对方舍弃生命,却不能够实现对方的期待,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更可悲的是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能够,连自己都不明白。
这是双性恋最深刻的一种痛楚,爱情的依赖不能伴着身体的迎合,是双性恋最无奈的悲哀。
六年后澳洲的重逢,很明显林风是特意去找云海的。
那是本片的高潮。
“你老婆呢?
没陪你来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有老婆?
”“别玩啦,到底跟谁呢?
可以讲吧?
”“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你和他很熟呢,不过我们离婚了。
”“谁啊?
”吃惊。
“你啊!
”愤慨。
这短短的几句对白,是林风的表白,也打破了云海伪装的潇洒。
对于林风而言,六年前的一段是不可抹去的,也是意义非凡的。
云海对于他,从来就是一个爱人。
如果说他结婚了,那对象也是云海,他从心底里承认了云海。
也是这一句告白,让云海借酒壮胆求婚,然后又到回了那一个怪圈。
云海是个纯gay,林风却是个双。
他不能够给予身体,而仅仅只是爱对于云海而言却是不够的。
他只能够宣称:你是弯,我是直,我们所走的路不一样。
我不想再伤害你。
云海最后也只能够哭着表白: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男人。
如果你不相信,我死也不会瞑目!
林风在云海熟睡的时候把云海六年前寄给他的照片放在他的手中。
那是他们两人年轻时赤身裸体比手腕的照片,背后曾经有着云海的留言:那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从这里我看出来林风无奈的爱情,如果不爱,怎么会把这样的一张照片在身边珍而重之保管这么多年。
又怎么会在这种时候给回云海。
最后林风死了。
任谁看了都以为是自杀,但是导演却说是意外。
那就真的意外到了观众了。
那样的设计和镜头,无论怎么看来都是自杀。
我也以为是自杀,那样痛苦的活着,也许死亡才可以留住最美好的一刻。
或许是因为这是导演半自传性的电影,所以有了这样的设计,真正的林风还在世界上活着。
或许有人会奇怪,我为什么会得出林风是双性恋的结论,其实大家都明白,真正的纯gay不会爱上异性,就跟真正的纯直人不会爱上同性一样的道理。
无论身边有多么感动或者美好的同性或异性,那也绝对只能够发展成朋友,不会产生爱情。
只有双性恋才会有这样一个基础。
林风就是一个典型的后天型的双性恋。
而这一种双性恋比任何同性恋或者异性恋都痛苦,因为他们的爱情与他们的身体没有办法达到统一,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答案。
我有时候也很想弄明白,既然可以这么深爱,为什么就是不可以跨越身体的那一条界限?
云翔的《永久居留》,可能是本年度最后一部我完整看的片子。
Made in Hongkong,是云翔的第二部导演作品。
看片子之前,演职人员名单看下来,一个名字都不认得。
Mtime评分8.3,豆瓣7.5。
算是挺好看的评价。
中肯的说,豆瓣的这次难得比Mtime靠谱。
我认为这片子还OK,但不怎么推荐腐女以外的群体看。
怎么讲,这片子的男主角,被导演云翔拍成了自己——而且生怕别人看不出来这是拍的自己。
取了相近的名字,用了相同的身世,甚至还有精细的电影经历,都一一被提及。
他以为这是他自己。
如果是这样,如果云翔真的以近似于写实的方式描述了关于自己的一段故事,我想说的只是——你太天真了!
一个Gay爱上直男的故事,片子中规中矩的描述了这个耽美小说中也可见的过程。
不同在于(按官方说法)云海始终没有把林风掰弯。
对于云海来说,林风是他最爱的男人,同时在时间流逝,他所爱的与爱他的人们相继离去以后,林风几乎是他的唯一依靠。
我开玩笑的时候,说起小Gay有车有房,小直男一无所有,当然容易被骗跑。
但是按片子的描述,当然不是。
林风有极其可贵的赤诚。
腐女们要怎么设想Gay们的生活是一回事,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男性导演的作品,多少他自己更有发言权。
他爱那个男人几乎是一见钟情的事,但这一眼就是一生。
何况他们后来在生命中绵延的并不只是一眼而已。
云海可以怨林风。
他本来就是怨林风的,否则他不会自怨自艾甚至一度想要求死。
但是,他从来就没有认真设想过,林风的想法。
林风纵容他。
明知道他对自己的感情但一直保持着暧昧的密友关系,同居同游,除了最后的底线以上的事情都可以容许他做。
包容他,安慰他,并将这在物质上不对等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在精神上转化为完全对等的存在。
总结,在云翔充满他的爱(-_-)的镜头下,林风童鞋真是个绝世好攻啊——除了他不是个Gay,从来不是。
他在最后履行了他的诺言。
我可以为你死。
他可以把云海上升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事,却只是不能报答他以爱情。
最后一别的时候他曾经俯身看着对方,却终究不能留一个安慰彼此的亲吻。
我一直不明白爱情的定义。
按我们常说的按下半身思考的男性思维,是不是要有明白的性幻想性冲动,才是爱情的基准。
否则为什么,你是我最重要的人,你是我最亲密的人,你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我可以为你死,只是不是我的爱情。
爱情是不是真的比死亡还难?
我不能理解。
以及,林风是被云海逼死的。
这是我最直接的定义。
从片尾的字母看来,就可以发现云翔的天真。
最后,片名《永久居留》。
只得应该是什么复制DNA永生的意思,还隐含了点男男生子的雷点。
但总的说来没觉得和片子有太大关系。
我知道云翔想说的其实是那位小攻炮友说过的那些话,他觉得那个放浪不羁却魅力十足的男人才是看通透的人。
然而其实片子里的他,确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片子有把我看伤感。
片子还OK。
只是看基片看到现在,为什么没有出现过几个让人真正喜欢而不是只拿来伤感的小攻小受?!!
套用电影的一句话就是,人生与电影还是差太多。
不过,显然电影的更加理想化,而现实生活肯定不及电影演绎得翻天覆地。
或者从更普及的层面来讲,绝大部分人是庸庸碌碌。
生活波澜不惊,一种极度沮丧的模式。
而电影是电影,电影里叙述即使是个小人物,还是会发生点不同寻常的情节。
电影里的人生没有一个是普通的。
永久居留这部影片,导演是不同寻常的一个人。
电影里主人公,好吧!
我只能说,虽然是同志片,但云海,主人公,他帅气,强壮,挺拔,事业成功,谈吐潇洒。
导演首先就塑造了一个在同志界就是极品的货色。
而在圈内混了几年。
其实绝大部分同志是是屌丝,丑矮娘挫,比比皆是。
在不懂事的年纪,常常被音像作品忽悠。
直到真正接触,才知道金字塔顶端的,不可涉及。
那样小的比例。
说说影片吧!
影片是用种复古的拍摄技巧。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20世纪拍的影片。
查了资料才知道09年上映。
整体音乐风格,色调,主任公造型。
影片设计,实在年代味好足。
影片穿梭死亡的概念,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影片之中,情感比重很小。
虽然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很浓重的笔墨涉及。
但看完影片,我倒不是很在乎这个他很强调的“细节”,当然这是我的理解。
还有就是主人公喜欢男生的转变,我真是看不懂。
以及在健身房的邂逅,就一眼就爱上了?
而且之前影片并没有交代主人公喜欢男生。
我是说,第一眼爱上这个情节很假。
第一眼爱上的只能是外表气质。
充其量喜欢。
而会第一眼就喜欢上一个男人的外表的男人,已经是很成熟的同志了。
就是说,他已经承认并接受这个身份,影片完全没有交代。
像其他的同志片,主人公都是和另一名主人公关系很好,依赖他,有着长期的转变。
但此部影片,实在太脱离实际。
那么姑且就当一部幻想片吧!
影片的幻想元素本来就很丰富。
从这个角度上看,影片是感人的,是会在人的心里存留一段时间的影片。
一个gay想把一个直男掰弯,却不小心将其掰断的悲惨故事。
不着边际和没有相互有机联系的情节生硬的结合在一起,客观看,而不是因为自己同志,所以一定挺同志电影
因为结尾 我给五星 云翔唯一一部有意思的电影
云翔,你妈喊你去拍a片
ivan在超市吻josh时很有爱;我想我们始终惧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不被记得,孤独终老;你若不信,我死都不会瞑目,即使有这样的诺言,又要如何相信会被一生挚爱;最后,兄弟之上,仅此而已。
电影可以说是三部里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男主角用普通话说的那些对白。这即使一场有爱无性的爱情,也是一场爱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悲剧。
虽然是大尺度,但是却深刻在尺度之外的地方
首尾呼应果然很优秀,942个猪脚长的太不给力了..老想起高中同学来.. 不过比安非他命的好
这片子有点蛋疼,但是还是正常的
看完电影之后,果然如预料中一样,最初是多么的美好。那时候的云海真的很儒雅,短短的头发,白净的脸庞,林风就像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一般。本来想给两星的,但是看见他们之间如此纯挚的感情,深情轻浅的初吻,突然觉得鼻子好酸,就糊涂的给多一星吧
纯gay片,几乎都没有女演员😂直男完全看不下去的
结尾有点恐怖
他的三部曲都一般。
没明白直男坚持不肯在一起到死的意义(人老了没办法理解力下降看不懂)。云海越老越作,年轻的时候还比较可爱。导演关于未来的想象蛮……“想象力的”。主题曲最美。
人生岂非就是一场场的离别,我们投入的越多,所爱的人离开时就越痛,但是,还是情愿痛吧
伪宿命 伪人生 伪情感 伪哲学浪费了老子两个钟头。一部彻头彻尾无病呻吟且做作的片子。毫不犹豫地两星伺候,其中的一星,还是因为对剧中俩男主角毫不吝啬裸身甩屌肉搏的嘉奖。
裸了的也不一定就是藝術,可能連情色都不是。
此生必去以色列\如果没有恐怖情节就更好了
他的作品只有第一部像电影。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