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
Corpo Celeste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主演:Yile Yara Vianello,萨尔瓦托雷·坎塔卢波,帕斯夸丽纳·斯昆恰,安妮塔·卡皮奥尼,雷纳托·卡朋特理,Maria Trunfio,葆拉·拉维妮,Giovanni Federico,玛丽亚·克里斯切佐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瑞士,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1
简介:2011年意大利最新剧情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埃松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以近乎记录片的手法记录了一位小女孩内心的挣扎 13岁的玛塔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深处,她在瑞士呆了10年,现在正在努力适应着回到意大利的生活。长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她时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着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这个城市——她看、她听、她感..详细 >
3.5 看来导演从处女作开始,就擅长以可联系的个体,体现更为宏大的主题。但多个主题散漫并行,视角有些凌乱。在宗教与人性、社会的碰撞框架下,唯一受神蒙召的少女初长成。后半篇灵性片段满溢,灰调画面和神性主题总是很搭调。对场景音的捕捉,也贯穿三部。
3.5成长的烦恼
Alice Rohrwacher的处女作,此后更是拍出了《奇迹》和《幸福的拉扎罗》,作为女导演,其立场和学识带来的眼界、展示角度和思维深度确实不可小觑。费尔巴哈批判宗教问题并且已经看得足够透彻,他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只是相去甚久,即使是与德国毗邻的意大利,如今大家可能都忘记了。而Rohrwacher的处女作品就是关于宗教与人性对立的思考,然后与费氏的结论不谋而合:告别繁冗复杂和形式至上的宗教,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探索和思考,就像女主成长中的身体和意识已经和宗教有了矛盾,圣体仪式再重要也没有了解直面这个世界的body有意义。镜头语言需要锻炼,摄影和情绪倒有细腻处,只是这沉闷青春少女视角的世界也太黯淡了点,步步深入,最后依旧轻盈,更深入的做不到。
简直和《奇迹》的开头一模一样(显然是后者继承处女作),叙事弱化,小格局家庭背景变为陪衬,坚振礼的排练与上演,荒芜的山中村与垃圾遍布的小城,跌落大海的基督受难像与女孩心事都随同被割断的尾巴跳动、模糊起来。“上帝啊上帝,为何要遗弃我。”
太厉害了,作为处女作!!
在所有即将受坚信礼的孩子中,只有Marta试图去弄明白那句口号"Eli, Eli, lema sabachthani" 的意义,而大人的世界又是那么复杂,在并不纯粹的环境中,明白和坚持信仰根本不是件易事。耶稣圣像没有了,Don Mario神父在仪式上泣不成声,Martha在海边再次发现了生命的奇迹。ps牧师喜欢听莫扎特的艺术歌曲
非常好的Coming-of-Age drama,它意图重新叙述Coming into aging 是一个测试、敲打、猜疑、毁坏信仰的过程,然后再意识到重塑的无望。
意大利南部小镇,13岁女孩,坚振礼,宗教,信仰,成长,女导演,记录片,拍得很美,很细腻……女导演的处女作,和女孩都在同时成长。
7.5/
罗尔瓦赫尔的两种宗教:一种是真正的、本体论上的、神的宗教,第二种是体制化的、属于人类的宗教,后者总是试图去理解与诠释前者。然而,体制异化下的人们自己都陷于现实的苦闷之中。双线的两个故事都很有意思,可惜的是教堂的故事完全没有深入,女孩的故事情感到了却还是少了点什么(P.S. 对《撒旦探戈》的模仿几乎完全失败,过近的景别和彩色的影像都没有复制出塔尔镜头下的破败与孤独)
在她成为女人并被安排受洗的那天,她看见神职人员将未睁眼的小猫摔死并丢下高架桥,她看见牧师为了迁升而偷偷搜集投票,她看见为了争来一个新的十字架而毁掉另一个牧师仅存的希望。所以她穿着借来的美丽裙子,坚持去做她认定的事情。结尾男孩的那句话让人回味无穷。
网红导演大概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过誉期
有些情节画面安排的很生硬,但是导演镜头下的女孩既反叛又圣洁。
导演的手段稍显不足。剧情五星级,既有小女孩的成长问题,还有环境的不兼容,又加上神仙的巧妙掺和,应该可以拍出更上一个档次的片子
信仰是洗腦的純真
害这意象用得,那叫一个标准。受难像如弃猫,少女在下水道受洗,老生重谈信仰何为。就挺好,新人导演正常那种好。
啊,觉得比马特尔好!
散掉的视角让片子有类纪录片的风格,摄影特别漂亮。导演塞了很多意象进去,从剪发冲突开始变成单纯的批判宗教。“他很愤怒…相反的,他生气,愤怒,他独自一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处,哪里有人寻求他的治愈和奇迹,他就奔向哪里。到处都有无知的信徒。”在这部片里,甚至拉扎罗里,导演的态度从一而终——无知=伪善。
和 后来的《奇迹》挺像,有些片段很有意思,但有些部分的寓意实在是没太看懂。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