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静下心来看的话,这不是一部沉闷的电影。
电影画面荒凉,展现了单身汉的独居生活:做一顿饭吃几天,衣服破了也没人缝补,爱动物胜过爱人,平时听听音乐,玩玩拼图游戏,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电影虽然情节平淡但层层递进,影片名字叫《公羊》,公羊是人们孤独生活里的唯一寄托,可他们如此爱羊只是因为不能把满腔热爱倾注在彼此身上。
围绕着公羊,兄弟俩嫉妒,愤怒,自私到团结一致,公羊不见了,他们爱却慢慢复苏了。
在那种寒冷、闭塞的地方,兄弟俩如此排斥又互相需要,眼角余光都带着对方的影子,格维兹常常透过窗子窥伺克里家,看到他过得不好久放心了,看不到他还担心得慌。
每个人周围的一切便是他的整个世界。
和家人吵架,以为所有的亲情都是这样;在社会上被坑,以为人心就是这么险恶;内心的热情渐渐冷却,以为人生不过如此。
眼前的迷雾越来越厚,心里的盔甲越来越硬,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结尾处看到克里抱着格维兹,有些感动,毕竟血浓于水,兄弟之间有不愿解的结,没有解不开的结。
电影是在土豆视频的电影栏目里随便翻到的,标签是文艺片,主要是片名吸引了我,正如其他影评人说的那样,出奇制胜,没有哗众取宠的片名,也没有华丽的封面设计,因为别人都是眼花缭乱的,因此平平无奇反倒夺人眼球了。
《公羊》这名字在现实生活中很平凡,在影视里和羊有关的知名度又高的就是《沉默的羔羊》了,可是这部电影一个年过半百,白发苍乱又胡子拉碴的形象和一只羊对望,我能想到的就是他们的“爱情故事”,文艺片不就一直都颠覆你的思维,不走寻常路吗?
点开电影,看一下简介,开始看了,看了一半没看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剧情缓慢台词太少,我按了暂停,又看了一遍电影简介,我怕跟不上剧情,因为不想浪费时间再看一遍。
几乎一样的背景,台词过少,衣着也差不多,使得每个对话场景看起来也差不多,令人乏味的背景加上简单又委婉的对话,很难直接看出来电影直接说明的意思,不过没关系,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及看的简介,也能捋顺前因后果,好吧,这电影看的太敷衍了,影评该来点干货了。
影片简而言之,就是在一个荒僻又寒冷的村庄,人们以养羊赖以生存,其中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围绕羊发生了一段温情的故事。
电影一般都是褒此贬彼,对比鲜明,突出表达高潮。
哥哥温和善良,弟弟暴躁刁钻。
两人因为莫名的原因有40年未沟通,而且还是相隔不到10米的邻居。
虽说从未沟通,但并非完全无交集,否则故事何来。
弟弟爱好酗酒,更爱醉酒给哥哥生事,砸破哥哥的玻璃窗,醉倒在冰天雪地的门外过夜,而哥哥对于弟弟的无理行为却能躲则躲,尽量不正面冲突,还会怕弟弟感冒而把他送去医院。
这些都是前情交代。
因为一场羊的比赛,将两者的对比性格暴露无遗,弟弟小心眼,记仇,因为输了比赛屈居第二,而且是以微弱的劣势输的,当然会不服,往往以极小差距输掉比赛的人心里没法平衡。
所以弟弟找茬,还真查出了一些毛病,哥哥的那头羊有痒病,但为了保障全村的安全,整个村子的羊都要面临血光之灾,而且要等两年以后才引进新的羊种,这对于全村人,包括弟弟,都是极其难以接收的,这就是所谓的 no zuo no die.放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这么一个举报的人,我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按理说,发现并举报害群之马是值得褒奖的事情,如果处理问题的后果没那么严重,我们还会怪罪他吗?
如果,后果确实有那么严重,那要不要举报?
这是人的私心和既定规则的矛盾。
弟弟确实做了一件他自己都后悔的事情,不然怎么会偷偷藏了几只羊,事情的篓子是你捅的,惹了麻烦害了大伙,然后自己还藏着私心,大众当然不服,看到了自然会举报。
其实并不怀疑有其他村民藏羊的可能性,毕竟他们对羊群都是有感情的。
可笑,有感情还举报,有感情还把羊拿去卖,吃羊肉,只能说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是他们的摇钱树,所以他们对羊有感情。
这不是信仰,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保住仅剩的羊群,唯一能找的人就是哥哥了,哥哥一如既往的帮助弟弟,甚至比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走了最为极端的路,把羊群送到山顶,在夜黑风高又寒风呼啸的情况下,就这样上路了,然而羊群走散了,弟弟昏迷了。
结局那个画面让人看的挺认真的,够基情,然而当人们开始打起精神的时候,电影却戛然而止了。
是的,末尾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这种留有悬是为了拍续集的套路。
(很讨厌这样)我觉得续集可能会颠覆人们的观点,开始数落哥哥的不是,和弟弟刁蛮哥哥的原因。
看完以后,觉得电影就是要跟我们传达亲情的爱,你不是我弟弟,我能一直容忍你吗?
即使因为某些隔阂的原因四十多年不说话,但是一直在宽容着对方,唯独亲情能做到感情如此的无私。
或许有人会觉得如国有这样的弟弟,还不如六亲不认。
但其实换个角度来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是一种互补,性格的互补,内心想要接近的异样方式,弟弟潜意识里也是想要接近哥哥,并且知道哥哥也会包容他的无事生非,所以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惹事生非。
正如名言所说,真正的无情是冷漠。
性格互补的人往往走的更远。
这也就能理解,弟弟喝酒给哥哥挑事,还举报哥哥的羊,殃及全村的羊遭到“诛灭九族”的处罚。
这样的事放在现实生活中早就兄弟六亲不认了,可是弟弟在私藏羊群被发现,走投无路的时候,低声下气的去找了哥哥,因为只有哥哥或许能帮他,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面对自己前后的态度反差,这很明显就是一个被父母惯坏的孩子,也被自己的哥哥宠溺坏了。
但是弟弟就是任性,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原谅我,哥哥如他所料的帮助了他,他的心里一定五味陈杂,至于结尾的那些镜头,将亲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只是表达方式过于基情。
世界上有一种无声的爱就是包容,相比直截了当的当面指正,美其名曰,为了你好,不在乎你怎么会骂你、指正你?
但有一种在乎更无私,就是用爱去感化心灵,一般这样的感悟体会更有效也更深远。
能够被感化的人,本身就是个好人,只是世俗让他迷失了最初的自己,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都渴望美好,如果世界上多一些像哥哥那样包容的人,他们的宽广胸怀一定会让许多误入歧途的人迷途知返。
「本国,羊的作用最大在冰与火的世界里存活下来无论发生何事,都坚韧不拔1000年来都是人类的救星与挚友一年到头,无论欣喜还是分歧羊都与农夫的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羊群优良则前路坦荡羊群退减则前景黯淡」这是影片刚开始,兄弟二人都带着羊去参加比赛时主办方的「祝酒词」,讲得是羊对这群人来说的重要意义。
全片所有情节、冲突都在这里打下伏笔。
就像国内的《秋菊打官司》或《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片子里的主人公也做出了对自己来说天经地义但对他人来说难以理解的举动和选择。
世界和生活的荒诞性就诞生于此。
主人公有个电话里说,「生活就是这样」。
记得之前看过有描写冰岛人的书,这句话好像是冰岛人的口头禅。
但这句看似接受一切的口头禅之后,其实是对命运的反抗,哪怕代价巨大。
时间一定是要被耗费的。
这部电影就是人把时间用在永远的,漫长如人生的养羊和陪伴上。
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高浓度,非常单一的浓度。
单一的轴,始终上下搅动着两个老头儿的悲欢离合。
故事始终没有明说他们当年为何决裂,只通过一点点蛛丝马迹,带出那些脆弱又偏执的情感过往。
影片的设计者,不认为这种解释很重要,而是始终保持北欧系克制的叙事,将一切旁枝简至最低。
今天即是今天,此刻含着一切凝望,人与自然环境的孤寂与人的倔强,在高寒的风中奇妙地共振。
对冰岛这样的国家,充满了想象。
印象中似乎总是冬季,一整片荒芜的冰天雪地。
人烟稀少,无际的天空下是广袤的土地,起伏着高高低低的丘陵,还有肥沃的牧草。
山谷里隐藏着一些小村落,人们散居,教堂或者社区将人聚集。
他们需要有邻居、有社交、烤着火,喝着还御寒、驱散孤独的酒。
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徐徐展开,镜头缓慢、情绪克制,甚至前面三分之一都令人昏昏欲睡。
在那些山凹处的谷底,有零星的白色房屋和咩咩叫的羊群。
在一年一度的公羊比赛中,兄弟俩古米和基蒂的羊分列一二名,基蒂的羊以微弱的优势力克古米,夺得冠军。
这种比赛可以看出当地人与羊之间亲密的关系,羊不仅仅是牲畜,与人是一种亲人似的关系。
他们俩兄弟的关系也怪,住得很近,却不说话,平常靠一条叫做索米的狗传信息,一方写纸条,狗衔着纸条送到另外一人手里。
古米看到兄弟的羊得了冠军,心生妒忌。
古米向当局举报基蒂的羊得了一种传染病——羊瘙痒症。
因他在比赛之前的一次放牧中发现了基蒂死了一只羊,他们两家的牧场相邻。
当局重视起来,一查发现整个山谷还有好几处都有羊死于这种传染病。
为了彻底根除此疫,勒令要将所有的羊群屠宰,并对羊圈、草料进行消毒。
这时,基蒂愤怒了,夜里喝醉了,操着手枪击破了古米的玻璃。
古米躲到地下室。
基蒂不配合当局的屠宰命令。
而古米将子弹上膛,流着眼泪击毙自家的一百四十七头羊。
兽医带着消毒人员来到羊圈时,一堆白色的羊的尸体,古米坐在栅栏上一言不发。
其实呢,古米悄悄留下了八头羊,其中一只是参加比赛的公羊——伽普尔,这是一只种羊。
冬天来了,大雪封路。
古米将它们偷偷地养在地下室,喂草料。
伽普尔与母羊交配。
圣诞夜,一名消毒员上门,基蒂喝醉了,躺在水沟睡着。
古米帮他脱去衣服,泡在浴缸里,身体温暖过来。
过了几天,这名消毒员再次上门,虽然基蒂家的羊被强力执行了,固执的他不肯清除羊圈,消毒员请古米帮忙。
原来,基蒂的房子所有权是古米,他们的母亲临死前希望基蒂可以一直住在那里。
基蒂对古米恨之入骨,他觉得是他灭绝了山羊的种。
基蒂拎着酒瓶,醉醺醺冲上门对古米大骂。
凌晨,倒在雪地里的基蒂被古米用铲车刬起,送往医院。
古米去基蒂家清除羊圈。
基蒂发现了古米在地下室养羊的秘密。
两兄弟的关系有了一些变化。
故事陡峭起来。
一次消毒员去古米家借用厕所。
那只叫伽普尔的公羊发情,撞坏了栅栏,动静很大,咩咩咩的叫声传到了消毒员耳朵里。
故事到了这里开始充足马力往高潮冲。
古米将羊赶到基蒂家,他请他帮忙。
闻讯而来的兽医带着消毒员要将剩余的羊清除干净,这样这个地区才能接受外地的羊。
两兄弟开着四轮的敞篷小卡车,驱赶着羊群往高原走,基蒂说只要躲过了这个冬天,它们便能活过来。
那只叫做索米的狗追在卡车后面,飞驰般地跑着。
雪越来越大,天色越来越暗,风卷起雪尘,飞沙走石般。
羊群散了。
古米和基蒂戴着头灯,顶着风雪大喊:“伽普尔,伽普尔。
”古米倒在雪地。
雪依然很大。
基蒂声音哽咽着喊古米,希望他苏醒过来,不要冻僵。
基蒂铲雪,挖出一个雪窟窿,将兄弟的衣服脱掉,自己也半裸,他用身体温暖着他的身体。
窗外冰天雪地,莽莽雪原。
《公羊》这部电影单纯得让我只想静静地将它回溯一遍。
北欧人骨子里的冷与气候息息相关。
这种冷近乎冷酷、不近人情。
然而一旦有了一点点情感的交融,坚冰缓慢融化,即便没有化作水声,依然有温情在流淌。
情绪转化、表情变化、人物的动作从缓慢转为峻急,连面目都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是令人动容的。
那团白色的脑组织,像锡克教徒头上的缠绕,一圈一圈,有许多的褶裥。
要养活它,可不那么容易。
吃的,喝的。
这些公认的公共产品,由指定的部门,按时按量地分发。
它的上级,一天三餐,源源不断的供应能量。
借由这些,转化而成的副产品,也可以这么说,是它的劳动所得。
就变得不那么开诚布公了,它实际上对那些,也就是整天那么一直运转的,想着的一个问题——活着。
毫不保留地用某种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某些人喜欢画画、读书、写作、养小动物、跟人说说话、拍照等等,却从来都是自私的。
我知道,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掣肘。
受约束。
男人喜欢谈女人,谈她们的身材、样貌,谈最隐私的部位是什么样的。
那种刺激感,是天性。
便说不上分享。
立规矩吗?
那叫生存,不叫生活。
这团脑浆,它的周围遍布着毛细血管。
和头皮上那些柔软稀疏的卷毛却是有几分相似。
几片柠檬,薄荷叶,朗姆酒,外加一些苏打水。
它就可以制造出一种莫希托的鸡尾酒。
这算不上无意发现。
这是它琢磨的,耐以生存的继续。
刚最初,也许,它得谦虚地让位于各器官组织。
但,慢慢的,就会做几次尝试。
搞过几次破坏,只要不是毁天灭地的局面,它总有意志提出新的方案,让你重新做出审慎。
并且非常奇妙的,似乎次次都能博得同意,它用什么怪招了。
让你有如此至幻的吸引。
如果你是一只绵羊或许就不会了,只要管住嘴巴就行。
可我说,你不是,你是饲养员了。
养着一大群的绵羊已经成为了一种每天必须的习惯,而且里头可有学问了。
掰开羊嘴,摸摸羊角,好几次也检查它的眼球,还有羊身上的臊味。
你得全部熟悉了,为它们做出规划。
久而久之,你就是那团白色的脑组织。
当然,你离不开吃喝拉撒。
可那不是最重要的了。
只有这些羊是,你就是犯贱,每天拍拍它们的脑门,和它们说说话。
称呼它们为小伙子,小姑娘。
并时不时地说上一句,“真不错。。。
好样的!
”如此这般的安慰自己。
会愈加让你勤快,其他的,当然能省则省。
也因此,你愈加无法接受离开这种固定模式的生活。
要我说,这也绝不能称之为勤快,总体而言,你还是倦怠的,没有追求,安然于果腹之外,可以说得上是秉赋的技能。
在此之前,我是见到太多了,那些还迷茫在最初阶段,摇摆不定的人。
他们常常表现出来,是羞愧的,额头上冒许多冷汗,很有钱却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我敢打赌,如果有人说他有上厕所的天赋。
他必定也立马上一次厕所,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技能了。
并且已经做好给它打分的决议了。
过于写实因而平淡到令人仰视和感动的真实的牧羊人的故事。
北欧式极简的故事情节,冷淡而辽阔的自然环境,孤独到永远的生活状态,引发了一段关于永恒的联想和敬畏。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真的还有很多远方的叙事诗。
正如片名副标题所言,真的就是两兄弟跟八只羊的故事,大巧不工,无招胜有招,就像很多现代派的画作,只有感觉和意境,并无言可对
故事梗概: 一个在寒冷牧区牧羊的男人谷米在一次公羊选秀中败给了与自己素来疏远的哥哥,怀恨在心的他决定报复,他放出哥哥的羊患病的消息令全村轰动,调查组闻讯奉命带来将羊群全部消灭的消息,悲伤的谷米先有关人员一步自行消灭了自家的羊群,但在家里偷留了几只。
当全村只有哥哥的羊群还没被消灭时,出于个人利益谷米决定前去提醒,但收到的只有哥哥爆裂的愤怒,谷米隔日推开房门,发现冻僵的哥哥躺在雪地上时,他只愿意将他放在拖拉机的运斗里,待来到医院直接将它倾倒下便离开。
偶然的一次意外,谷米私藏羊只的消息泄漏,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向哥哥寻求庇护,当调查组来到谷米家发现羊群消失的时候,把他带走调查。
谷米被带到调查的木屋,哥哥使计放倒了调查人员,二人自知在村里拯救羊只无望,只好选择把羊群赶往高山之上,不料突遇暴风雪,暴风雪之中,羊群走散,哥哥发现弟弟晕倒在了雪地之上,最后决定在雪地上挖出穴孔,将弟弟放入,并脱下二人衣服,哥哥紧紧依偎弟弟,渴望用体温去温暖对方...... 兄弟关系的弥合,二人从形同陌路、互不搭理到仇恨彻底爆发再到以一种貌似疏离的方式去帮助对方,而后以羊族为牵系寻求到对方可见的帮助再到最后的哥哥一方的温暖给予,形成了一个圆环式的结构。
在寒冷的高原牧区本就人烟稀少,男女比例失调,兄弟关系的脆弱使得彼此的生活都愈发显得孤独寂寥,甚至不愿提一个字,平日里的通信工具只是一只小狗。
当母亲的遗嘱说出口,一种隐秘的保护关系便悄然建立,弟弟以土地为依托,承载着哥哥的生活。
即使这层内里关系包裹的外壳是一触即破的暴戾敌对与妒恨在心的可笑伎俩。
看似脆弱的关系能在这片极寒的地区维护稳定,需要的温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弟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导致了整个地区的羊群灭绝时,除去自保的意识,还有可视的无奈与歉疚,而即使是这种自保,也植根于这片父母馈赠的土地之上,来源于对母亲的承诺。
最后哥哥的爱之拥颇有《断背山》结尾的意味,既然能够相见时无法给予你渴求温暖,或许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我可以给予缺席的守护。
人与羊,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极具特点。
在这里,简单的人与牲畜的关系并说不通,如果说只源于单纯的利益,弟弟也不会自甘充当刽子手。
弟弟谷米对羊群亲呢的吻、哥哥对本地羊群即将灭绝的恐慌,在敬重生灵之上也代入了兄弟之间的情感,微渺到行将就木,才更想用力抓住。
在空灵寂静的雪山冰河,一望无际的绝望的白里,任何生命都应当被崇高的珍视。
因羊之交配而生的喜悦,又是因羊之交配而起的纷争,当繁衍生息都成为了矛盾,希望的火苗还未燃起便被冰封,旁观的沉默人类该如何自处呢?
弟弟谷米貌似嫌弃地驾驶着拖拉机运载着昏迷的哥哥向医院行进,左侧的孤独驾驶,右侧单调的黑色汽车一辆接一辆疾驰路过。
有种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孤绝之感,当原始文明立在漠然行进的工业化进程投射出的阴影之下,只有以一种无言的滑稽低头走过。
当一个个镜框进入了画面,一盏盏热烈的灯点燃了谷米的居室,温暖的颜色独独献给了家,窗口也唯独向着兄弟打开。
广博寂落的自然生息着自己的活力,内容中的人类也以自己的方式体察着自身与土地,个人与他人的微妙关系,即使相距遥远、看似疏离。
2015冰岛剧情片《公羊》,全球累计票房182万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7.2。
“血浓于水”的电影版释义。
“患难见真情”的电影版释义。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冰岛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牧羊为主业的小镇上,一次意外的羊病事件给四十年不说话的兄弟情带来了转机。
这是一部故事极致简单的文艺片,平和,平缓,平实,台词很少,配乐很少,直到最后,兄弟俩患难见真情,打破了芥蒂,印证了“血浓于水”。
全片的高潮戏体现在最后一幕——冰洞取暖,就在这一刻,之前一个半小时平实平缓的剧情,情感线瞬间升华。
血浓于水的兄弟深情令人潸然泪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需要一些震撼性事件才能显露出本来面目,很多情感是掩藏于表象之下的。
本片是R限制级,因为片中有老头正面全裸镜头。
本片于2020年被澳大利亚同名翻拍。
去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恰巧跟前年的获奖作品《白色上帝》如出一辙,都是跟动物有关,当然这部《公羊》好看得多。
这并不是从动物眼光去看待人类世界的那类环保题材,导演讲述的是一个简单质朴的亲情故事,羊是两位老死不相往来的兄弟之间的纽带。
没有叙事技巧和悬念,平铺直叙的故事也可以很吸引人,尤其影片贯穿着北欧人特有的幽默感,以及镜头下展示冰岛的自然景观。
没有呼天抢地的哭诉,也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统统在娓娓道来的情节里展现出亲和的感染力,即使在冰天雪地的生存环境里,亲情也能如炽热的火焰将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心结融化掉,正如影片最后的感人一幕。
6/10。北欧温情小品。没有触动到我,公羊只是个抒情道具。
冰岛山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与人及人与羊关系的紧凑,在这一背景之下是省略交代原因的兄弟之间的间隙。以“选羊”为契机,羊疾,杀羊,藏羊逐渐展开,促使一墙之隔的两人被迫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两人的矛盾让位于与灭羊者的矛盾,继而展开了末尾的这场赶羊逃亡以及无从逃脱的已知结局。
从冰封到冰释。能将已经分离的人联合起来的,只能是强而有力的共同敌人。
现在B站购买电影版权的方向和结果已经变得很迷了,而弹幕也早已刷不出多少感觉。北欧乡村风情画里总有对斗气的兄弟俩,就如公羊不只是个生殖观念也是力量上的观念,生活和风俗是烙印在岁月雕刻的筋骨里而逐渐固执起来,得而用之的自然观和现实不堪一击的挑战,其实还是那么简单质朴的一句:亲情无价。
他们是偷走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兄弟。缺乏异性伴侣又互不通信,来来回回的几次相互活命,最终还是在暴风雪里赤诚相见,彼此命运也紧紧搂在了一起。信仰真是个好东西。有人千方百计想夺走它,就有人不惜一切把它留住。
部分人不懂结尾户外失温急救方法。电影冷、平淡,有人觉得无趣,但对于喜欢孤独冷漠(中性词),对冷色调的北欧有向往,应该能冷静地看完。如果喜欢热闹的北欧风光,推荐《白日梦想家》。片子实在没什么需要评论,人和物一切都很单调(中性词),初看幽默的铲车运人到医院,过后想来也是极纯粹的一幕。
3.5吧
6.5 强烈冲突中的两兄弟重新建立联系的题材竟然拍的这样乏善可陈
一直分不清两个主角谁是谁。
北欧极简风格,外面冰天雪地,内心尚存温暖。格局小,节奏慢,兄弟俩的和解却显温情。三星半。
看了很多冰岛片,真都是一个调,感觉都像一个导演拍的
关于老兄弟的恩恩怨怨与和解。
天哪,这老哥俩,希望能熬过这最后一幕……
挺有意思的
山谷里牧羊为生的一对兄弟四十年互不言语,因为公羊大赛的冠军所属和之后的羊瘟疫而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矛盾。北欧一贯的冷峻网络,简洁的画面,宽广寂冷的风景,故事却太简单,有点小清新爱上层楼故做愁的刻意。
这个开放式结局结束太早,早得有点突兀,否则四星。不愧是兄弟,藏羊被揭破后,弟弟六神无主更胜哥哥,原来之前的镇定只不过是他未真失去羊。只有故事发生的舞台有新意;电影语言(我不知是否用对了术语)平实流畅;简单的故事不沉闷,靠的却不是填充大量细节。
前有《公羊》,后有《羊崽》,冰岛人对羊的感情真是深厚,影片借片中人物之口讲出了冰岛人与羊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两兄弟也像两只倔强的老羊,沉默寡言又有点温暖
除了雪,都不好看
画面美丽忧伤,节奏缓慢如羊。冷冽的天空,贫瘠的大地,牧歌式的冰岛电影。
简单、高冷、孤独、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