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
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
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
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
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
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我是非常喜欢这场戏的。
玩具们不断向熔炉的深渊下陷,巴斯光年终于放弃挣扎,向女牛仔伸出他的手,火光映在他脸上,满是无奈和绝望却还有清晰可见的坚定和勇气。
我的确有被绝望吞噬的感觉,但让我差点落泪的不是对悲剧的恐惧却是玩具们手拉手共同面对死亡的悲壮,原来电影前半段反复出现的那句台词,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我们一起面对,其中的情感在这一瞬间被无限放大并如熔浆一样从荧幕中喷薄而出,完全击溃我的心脏。
让我想起的是斯蒂芬金在《尸体》中以第一人称形容主人公和他朋友的一段话,大意是就算是要落入深渊,他也要与另一个他紧紧相拥。
虽然这场戏以圆满结局收场,但手牵手的瞬间已经成为今年我最喜欢的电影段落之一。
几个月前,我很爽快地答应了阿姨把我的玩具送给几岁的表弟,可当我打开储藏着玩具的箱子时,我犹豫了。
眼前的玩具,刹那间勾起了我一段段的回忆。
我默默地看着其中的几张制作精良的游戏卡片,他们依然鲜亮如初,那是我在初中时买的,我还记得,为了这几张卡片,我还特意收集了不少配套产品……他们带给了我一个童年,而我却把他们遗忘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如今要与他们告别,我却又是如此地依依不舍。
我实在无法下定决心和曾经的回忆一刀两断,尽管我早已不玩这些玩具了。
表弟期待的眼神,让我不得收回前言,于是我慎重地将每一件玩具装进袋子里,小心翼翼地包装好,然后递给了表弟,他高兴地走了。
表弟并不知道,我偷偷地留下了那几张我曾经最心爱的卡片,尽管只是“曾经”。
我并非真的很小气,只是,我害怕他们得不到珍爱和呵护。
我并非不信任表弟,但他不知道我当年收集这些玩具时的“艰辛”,对他而言,这只是我送给他的礼物,而在小时候,我也曾并无恶意地玩坏过别人的东西。
高中时的某一天家里来了朋友,他看见我放置在玻璃柜里的玩具,于是笑着对我说:“都这年纪了,还玩这幼稚的玩意?
”他的嘲笑让我一阵脸红,于是我虚荣地回答:“现在不玩了,只是放在那儿。
”如今那些玩具,大多已经离开我了。
倘若他们还在,遇到这种问题时,现在的我一定会理直气壮地回答:“那当然了。
”
他们其实坐的离我并不近。
三个墨西哥小男孩儿,应该是一家的,最大的不过八九岁的样子,最小的还要坐在哥哥腿上。
从一进场就折腾个没完,爬高上低,把椅背翻的咚咚响。
捏着鼻子怪腔怪调的学每一条预告片里的旁白,又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把3D眼镜架在鼻梁上,挤成一团用手机自拍,然后大笑着骂粗话,删了又拍,拍了又删。
我羡慕他们大清早就这样好精力,但又有些不满他们家长的不作为。
电影院每天最早一场的票价要便宜一些,一般有时间有心思早起捡这三五块钱便宜的要么是没课的留学生,要么就是这样的南美新移民家庭。
多半是一个看不出年龄的大号墨西哥女人,牵扯着三五个小孩,几个影厅来回蹿,很合算就能消磨了一上午,也打发了小人儿们淤出来的能量。
此刻他们的母亲正埋头对付一桶肯德基炸鸡腿,像是罩了一个巴斯光年的太空头罩,她是那么的专心致志,对儿子和电影都显得无动于衷。
我记得第一次看玩具总动员的那天,我妈也给我买了肯德基,儿童套餐,里面送小玩具的那种。
我简直是开心的要疯了,那个时候我完全无法承受同一天内既看了动画片又吃到肯德基,难道以后日子都不过了?
那个时候绿豆沙才一毛五,三色冰淇淋也就两块,公车上的售票员阿姨都有一个神气的票夹,用皮筋磕着硬币,那个时候还没有其他的“总动员”。
久违了,已婚的马铃薯夫妇,被拉的略长的弹簧狗,小粉猪存钱罐,绿壳硬塑料恐龙,久违了,伍迪和巴斯,久违了,各位。
电影的尾声,和我们一起长大成人的安迪临去大学报到前,不得不和自己心爱的玩具告别,他从箱子里把玩具们一个接一个拿出来,介绍给小女孩邦妮听,安迪问她:“这些玩具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如果我把他们都交给你,你能照顾好他们吗?
”邦妮还没回答,我就在黑暗中听到前面那三个墨西哥小男孩齐声说 :“I do! I do!”那种语气里的坚定和慎重,比我听过所有成年男人的更像是一个不变的承诺。
有关玩伴或者朋友,有关童年,有关告别,有关传承。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整天都腻在一起的小伙伴,你们无话不说,你们恨不能整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一起玩闹,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喊你们回家的时候都是最不舍的时候。
即使每天玩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就像影片里安迪和他的玩具们一样,但是,伙伴们都是在心里十分重要,且特别的存在。
可是啊,时间总是在不动声色的流逝,我们总是在长大,周遭的一切都不可改变的变化,变化有的大,有的小,有人甚至身边的一切都变了,甚至自己,都变了。
有人对这种改变叹息,似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人陪伴,但也只能陪伴某一个阶段,过了之后似乎总会有不太对的感觉,于是便疏远了,甚至好像是遗忘了曾经的伙伴,可是啊,其实大家都没变啊,只要大家再见面,你还是那个你,我也还是曾经的那个我,我们的回忆都还在,只是我们都各自有了新生活,不能再时时刻刻在一起,但我们都会在各自的新生活里笑着继续各自的精彩,而我们的回忆都被珍藏在心中的角落,以后也一定会有某个时刻会被再次想起。
十分喜欢影片的结尾,不是安迪和伍迪去了大学其他玩具就被束之高阁,而是玩具们全都在一起,重放光芒,而安迪也在又一次的玩耍之后踏上新征程。
看到安迪那么珍惜认真的和小女孩介绍他的玩伴们,并叮嘱她好好对待他们,眼泪真是控制不住,我想,我们的小伙伴心中的彼此也一定是互相这样珍惜的吧。
最后,朋友,再见,没有忘记,我们各安天涯。
15年,弹指一挥间,在皮克斯这部充满诚意的续集之作里,我们又发现了许多惊喜,许多感动。
开头的录像播放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前两部的玩具故事,原来童年的时光是这样地美妙。
草莓熊的悲伤往事,从一开始的阳光明媚、温馨灿烂瞬间转到雷电交加、风雨冰凉,再加上小提琴曲的泣血伴奏,真的是让人黯然泪下。
当大伙即将被熔炉中的熊熊烈焰吞没时,那种手拉着手微笑着等待死神来临时的不离不弃的生死相依的精神更是让人感动地一塌胡涂。
最后当安迪与玩具们深情告别时,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生命中曾经美好的那些时刻,有些事,有些物,曾经美好,曾经留恋,无可替代,却不得不挥泪告别。
对于《玩具3》只是因为他的好评才多了几分期待,对于之前的两部看过,但实话没什么特别的印象。
在怀着期待的同时,也害怕失落,最近太多的电影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期待太高,最终失望而归。
《盗梦空间》、《岁月神偷》,应该说还是不错,但的确离期望的水平还是有差距。
就怀着这样忐忑,或者说有了失望心里准备的前提下,开始了《玩具3》。
安迪长大了,准备上大学,他对玩具的冷漠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在玩具们看了,失去自我价值发挥空间的日子是不好受的。
看到成箱的玩具被打包存放、看到长大后对玩具的冷漠、看到玩具们的失落,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玩具,我把童年丢了。
原来自己现在一个童年的玩具都没有了。
印象很深的是逼父母花二十元钱买的神龙斗士。
小学时九几年的二十元钱还是相当值钱的,在一次逼迫无果后,忘了父母怎么就给买了。
一段时间简直是天天把玩,还借给邻居小朋友都不舍得,最后好像是被妈妈送给了别人,过了热情期的我也没那么在乎了。
小时候的飞机,小车,变形金刚,等等,能回忆起来的也不多了,模样已经是想到模糊了。
看了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自己还是相当的感触,不能不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陪着自己长大的玩具,但却一个都没有保留下来,有点可惜。
小时候常常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是一分钱的玩具都没有玩过,所以要让我有的玩。
听妈妈回忆当时爸爸一个月60元的工资,我要一个飞机,就花了30,当时还小拿回去还拿脚踹。
似乎自己也有过电影当中拿玩具自娱自乐的时候,但没有美国孩子那么天马行空,没有那么思维开阔。
我现在也只能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那样。
和自己的爸爸一样,把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享受过的,让下一代可以体会一次。
说回电影,其中幼儿园的情节,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又重回好莱坞的模式。
但结尾还是让我相当感动,伍迪选择了和大家在一起,安迪在赠送玩具时表现出的不舍,还有花絮中那一段西班牙热舞,从此爱上西班牙歌曲。
电影还让我思考的一点的是,作为一个玩具,一个人,他的使命,或者说是价值是什么。
作为玩具,我认为他如果只是追求主人的宠爱,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就像《金枝欲孽》中争宠的妃子一样,机关算尽只是想得到一个被称为“皇帝”的人的宠爱,可能宠幸这个词更合适,实在是可悲的,但处在那个位置的她们,那就是他们的责任。
我们总在标榜理想,通过奋斗去实习它,但是不是我们通过的途径也和那些玩具一样,并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我们都只是一个个玩具,在被利用完使用价值后照样丢在一边,或者我们的价值足够利用在退休,这么一想,自己也是可悲的。
“在其位,谋其政”处在什么位置就应该做什么事,或许那不是自我价值的真真体现,那不是自己所认可的努力范畴,那是卑微,那是下贱,那也没得办法。
可能工作只是个实现自己想法的载体,而工作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获得实现自己梦想的金钱、地位等等。
我们都只是一个个玩具。
这一部迎来了残酷的现实,安迪长大了,他不再需要玩具了,玩具们很寂寞,千方百计地想要主人来玩自己一次,却失败了。
这一部中的胡迪一直很清醒,最开始在大家都要留在幼儿园的时候,他选择去陪伴主人,他的驴子想要和他一起,他拒绝了,因为他虽然爱自己的主人,但是也深刻地知道玩具的处境,并不想大家被从此遗弃,因此他选择自己完成使命,这也体现了他的领导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中间被人捡走,又体验了被玩的乐趣时他还是坚定地要回到主人身边。
知道大家有危险,毅然决然地回到幼儿园营救大家,并没有丝毫责怪大家放弃安迪,所以胡迪是个好统领,是个好玩具。
最后大家的获救是因为娃娃,娃娃并没有因为主人换了其他玩具而怨恨,只要主人没有放弃自己,它永远是主人的好玩具。
最后,安迪把玩具交给小女孩时我哭了,他熟练地说出每个玩具扮演的角色,说明他对玩具是有感情,玩具陪伴了他一整个童年,最后一次和小女孩一起玩玩具,作为告别,也看出他是真心爱玩具的好主人。
人会有很多玩具,也会有一天不需要玩具,但是请记住玩具曾经陪伴自己岁月,善待每一个玩具
皮克斯动画确实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玩具总动员3》距离第一部已经15年了,距离第二部也已经超过了10年,作为一部动画片来说,这样的时间跨度意味着最早通过第一部爱上伍迪和巴斯光年的那批小观众现在已经步入成年,其实这对一部儿童片的续集来说是很不利的局面。
但好在皮克斯所最擅长的就是老少通吃,看《玩具3》,前一个小时是款待新朋友的,后半小时是回馈老朋友的。
安迪从懵懂的小男孩成长到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追风少年,这其中的沧海桑田是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也正因为如此,整部影片在轻松谐趣的气氛下却始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悲悯和哀伤,我们一直在被提醒着,这其实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其实像影片前三分之二内容中那种绚丽铿锵的趣味对抗并不是皮克斯的长项,但让我惊喜的是这一次他们居然做得很成功。
一个线条清晰动机明确的主线故事,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和巧妙化解始终牵引着我融入这个虽然看似整体设定有点牵强的但情趣盎然的过程中。
到了第三部,创作者对人物的诠释也更加大胆,每个人物都有亮点而且个性突出,包括像大熊、大头娃娃等反面人物的性格层次也很丰富,“越狱”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的设计创意十足,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恶搞情节,恐怕所有观众都不会忘记巴斯光年被重置为西班牙籍太空游侠之后令人捧腹的表现的,另外还有土豆头夫妇的插科打诨也很精彩。
在情义无价的外衣下,扯起了以暴抗暴的反独裁大旗,美国人在输出民主和博爱的价值观方面总是不遗余力的。
不过如果只做到了如上这些,这也就是一部质素中等偏上的行货而已,在我以为的情节高潮过后,《玩具3》最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看似是情感的余波,却像一颗流弹击中了我的胸膛,让我猝不及防又回味无穷。
作为《玩具总动员》三部曲的终结篇,《玩具3》为安迪和玩具们安排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结局。
玩具对儿童来说,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生活乐趣和精神依赖,更成为漫漫人生路中不可磨灭的生命坐标,也许我们不能像安迪一样经历与玩具之间那么戏剧化的聚散依依,但至少影片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寂寞童年的玩具们,对大多数人来讲,恐怕也没有机会像安迪一样为这些昔日的灵魂伴侣安排一个至少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归宿的,它们不知所踪的命运是否会在《玩具3》的感召下撩拨你的心弦,是考验你的童心和情怀的试金石。
安迪和小女孩邦妮的对话实际寓意着童心的传递和延续,当安迪满怀激情地向邦妮一一介绍这些伴他度过难忘童年的玩具时,这里产生的震撼和怅惘是可以与《飞屋环游记》开场的10分钟相媲美的,而且在表述上更加返璞归真,水到渠成。
仅凭《玩具3》这最后20分钟,就足以让这部影片不朽,这也是皮克斯动画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为皮克斯第二部采用3D技术拍摄的动画片,《玩具3》和《飞屋环游记》表现出了在3D技术运用上相似的薄弱,其实这部电影几乎也是可以摘下眼镜看的。
当然并不是说这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和《诸神之战》那样的伪3D,影片3D制作的意图和诚意还是能看出来的,但比起前不久梦工厂的《驯龙高手》来,《玩具3》在技术上可以用相形见绌来形容,只能靠简单的层次感来制造3D感受,动态视觉效果严重不足。
其实以皮克斯动画独到的风格和韵味,以损失画面亮度为代价的3D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是可以抛弃的鸡肋的,滥用反而会给他们减分。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的续集,往往是不讨好的,通常都被冠以“狗尾续貂”抢钱之嫌,所以当皮克斯决定重拾十年前落下的“玩具系列”,估计这块金字招牌也让不少人捏了把汗。
而当我看完这部影片,心里剩下的,只有满满的感动和惊喜。
本片相距上一部也十年有余,于是皮克斯索性让安迪长大,离家上大学之际,作出处置玩具们的决定。
剧情发展的前一个多小时高潮迭起,其实剧情发展的方向,依旧看得到前两部的影子——胡迪与众玩具的矛盾激发到解决,然后同心协力一致达成目的。
在这里,你可能会挑剔皮克斯在重复原来的老路子,没错,这一部分充分照顾到了小朋友们的口味,新人物的不断出现,也让本片精彩依旧趣味纷呈,但不足以让本片位属精品之列。
不过后半个小时的出现,让本片的主题,相比前两部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玩具们在垃圾场的逃亡过程中遭遇暗算,掉入巨大的熔炉中,无力但是坚定地手拉着手,相互微笑着等待死神的降临时,熔炉中橘黄色的光线正打在玩具们的身上,温馨而又悲怆,像足了夕阳西下前的光芒。
虽然我明知道皮克斯不会就这样结局,但是还是“不慎”被打动了,毕竟,玩具系列与我相伴的这么多年里,印象中永远没有胡迪和巴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当玩具们一切努力白费,英雄终归末路,看着系列长大的观众们不胜唏嘘:会长大的安迪,会被抛弃的玩具,一切都是会变的,这个定律在电影里也同样适用。
而时间不只是带给玩具们被冷落的命运,更带走了太多我们儿时的情怀,电影至此,已然于诙谐幽默的基调中,不自觉引申出一丝丝怅惘的怀旧情绪。
皮克斯小试“熔炉冒险”牛刀之后,玩具们有惊无险回到了安迪身旁,一般的故事,大抵会就此打住,也绝不失观赏度。
可接下来安迪的选择,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在牛仔胡迪的引导下,原本打算将玩具藏之阁楼的安迪抱着一大箱玩具,下定决心把玩具们送给同样喜欢玩具的小女孩邦妮。
当安迪拿出玩具依次介绍玩具时,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安迪对玩具们深层的喜爱,而这种喜爱表现的越明显,我们也越是不舍。
到最后很意外地拿出箱底的胡迪时,我和安迪同时叹了口气,虽然不舍,但是这可能也是玩具们最好的结局,安迪说"They mean a lot to me, i hope you can treat them well"(大概是这么说的),眼中饱含的是叹息和一点释然。
安迪拿出玩具们与邦妮一同玩耍了好久,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安迪把胡迪架在脖子上,大笑着迎风奔跑,这个镜头也曾经在前代中出现,首尾呼应,在这儿多了几分永别的意味,但也确实是一场完美的道别。
玩具对我们的童年来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玩具中,为每一个玩具赋予生命和能力,他们也曾经是我们想象力的塑造者,丰富装点着我们的童年,大概谁也没曾想过去和自己的玩具道别。
皮克斯正是以我们的童心为引子,在这部影片的后半个小时,直接击中我们生命中曾经最重要的东西。
当我看完片子本以为自己抓住了些什么时,其实有些东西,已经永远不在了。
记得那个周末的傍晚,刚刚看过了《玩具总动员3》的我从影院走出,夕阳西下,万家灯火。
隐约传来几声轻轻的口哨声,这让我想起那记忆深处的那些事与那些人。
有一首歌叫做温柔,只有那经历的人才能听懂。
于是当公交车在街上飞驰之际,陈小霞老师的一曲“查无此人”始终萦绕于心头,久久无法散去。
查无此人,他们说查无此人,童年只剩一张黑白的照片。
提醒我在逃离保护以前,我有过一个简单却又美好的世界。
如果你选择坐在影院里看这部影片,那么从头至尾体会到的应该都是真实的欢乐。
西班牙语模式的巴斯光年,阳光幼儿园神经质的机器猴子,还有在垃圾场的一次胜利大逃亡。
难以忘记的还包括每一张生动的脸:永远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为终极目标的翠丝,百年修得同船度的蛋头先生和蛋头太太夫妇,貌似很丑但却有最温柔灵魂的抱抱龙,愿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终成朋友弹簧狗。
我们长大的小主人公安迪,还有那个可以视作他童年映像的小女孩邦妮。
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童年时代的影子?
晴朗的天空下,那曾经是你我最好的年华。
在时长一百零二分钟的影片结尾,胡迪跳进了安迪已标注上记号的箱子。
他看到的是一张发黄的照片,那上面是童年时代无比开心的安迪,和他身边那一群忠诚可爱的玩具。
此时的胡迪,是否也会感到心头有一把利刃穿过。
他也终于能激动的对每一个玩具朋友说:我们的主人,已经长大的小安迪,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
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欢笑。
贯穿于《玩具总动员》三部曲的安迪,的确始终将珍惜的玩具们记在心上。
也许玩具的归宿最终都将是在阁楼上颐养天年,但安迪的心底永远拒绝将他们放弃。
玩具背后是那梦想中的黄沙大漠,有长存于记忆中的那些荒野英豪,那都是属于安迪的青春梦。
青春梦啊青春梦,地球这头和安迪一样长大的孩子,心下是否感慨良多?
青春梦易老,而我们却在岁月中经历着希望与欲望,健忘和淡忘。
曾记否少年意气,一剑荡平阴山的墓碑,一骑独行万里的骨灰。
叹今朝,曾经豪情万丈,如今却只留下空空的行囊。
这叫做成长或者成熟的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间试图和过去说再见。
但某天惊回首,望尽天涯路却看不到自己往日的笑容。
查无此人,童年只剩下一张张黑白的照片。
现实有很多时候令你沮丧,但只要你在努力坚持,也许就还会看到希望。
但愿那黑白照片不只带给你片刻的记忆,还有更深处的幸福。
影片最终如愿有了个大团圆的结局,而且是个真正圆满的结局。
安迪将属于自己童年时代的接力棒传给了邦妮手中,在一个最合适的孩子身上完成了身份转换,一骑绝尘驶向大学时代。
玩具们同样将在邦妮家展开了一段全新的生活,这里肯定将有着同样精彩的冒险旅程。
看着彼此离去的背影,我真希望他们为对方唱着这样的歌:想念我,在心底招手,在任何时刻为我加油。
想念我,记得来找我,高山带你追求,大海任你遨游,从日出陪到日落。
让我们寄一份问候给远方的童年吧,在岁月中想念那张满是纯真的脸。
除了温馨与催泪的一幕幕桥段之外,《玩具总动员3》的高潮凝结于一场惊险刺激且不乏幽默诙谐成份的标准好莱坞式集体越狱事件。
我们现在也都知道,在千钧一发之际最终将大熊搞定的人,其实是被大熊所蛊惑、早已成为犯罪机器的大宝宝。
看到这一场景,我马上联想到的是《国王与小鸟》中相关情节。
塔吉卡迪王国的国王,夏尔第五加三等于第八、第八加八等于第十六,最后同样也是被他一手豢养的机器巨人轻而易举地吹向了世界尽头(当然这个被吹走的是国王画像中的替代者,但他更加肆无忌惮)。
玩具们脱狱成功,而牧羊姑娘和扫烟囱的小伙子也理所应当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统治者的外表不同,手段各异,但目的却完全一致。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夏尔十六无以复加的暴虐,最终引发了一场群情激昂中带有蛊惑煽动情绪的起义。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阳光幼儿园,胡迪慷慨激昂的现身说法最终令大宝宝幡然醒悟。
或许这两部影片的差别,就彰显了法美两国制度的不同?
前者将暴力进行到底,而后者却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我不敢妄下结论,只是有这样的想法。
皮克斯的理念在每一部动画长片中得到了延续,不仅是画面风格,更是编创人员着力希望传达的一种思考方式。
孩子们看到的是欢乐,而大人们在笑声背后一定有着更多的遐想。
多希望人类的幸福不只是一场传说,而横征暴掠只存在于历史文书之中。
在走向2012的自我毁灭中,但愿那停不下来的机器能再如《国王与小鸟》中那思想者一般,砸烂旧盒子之后去思考着真正解放的实现。
那天我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用手机在豆瓣上写了大致这样一段话:看了《玩具总动员3》的中文版,竟重新听到了童自荣的声音,顿感泪光闪动。
那一刻的感触的确是真实的,那天晚上童老师的金石之声同样回荡在我耳边。
时间一枪又打在了我身上。
童自荣这个名字,早就深刻印在我们的父辈和我们这代人的心上。
他时而是觉远,时而又变成佐罗。
他是《国王与小鸟》中扫烟囱的,他也是《天书奇谭》中只有不到一分钟出场时间的宣旨官员。
我们这一代有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广播,童年时代留给现在的记忆之一就是那些电影录音剪辑。
我所在城市的电台,就有一档广播节目对我影响至深:那节目叫做《奥斯卡剧院》。
童自荣的声音自然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地传入耳际。
在看不到画面的情况下,声音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童老师曾经配过的两个角色我印象极深。
一是《孤星血泪》中的皮普,另一则是《靡菲斯特》中的同名主人公。
忘不了皮普对爱思黛拉的声声热切呼唤,也忘不了靡菲斯特从人变成魔鬼的过程中种种矛盾、释然、沉沦与悔恨。
声音永远有着无尽的力量,我也在这样的熏陶中成长。
将如上的一份回忆作为本文的结尾,惟愿那些往日令人震惊的纷纷扰扰能不再纠缠于童老师的生活中,也希望那些属于声音的传奇继续留在心底。
愿主保佑那些无奈的人们,还要保佑这个和平的年代。
岁月,传说,声音,回响。
回头望,这是一部娱乐影片《玩具总动员》所能带给我的全部感受,如是一篇文字,与同行者共勉。
原文地址:http://fuser.blogbus.com/logs/69945367.html
我看睡着了,女朋友看哭了。
苦情动画。
没有玩具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充满想象力的创作者赋予玩具灵魂的同时,便和每个孩子达成一种天然的契合,因为我们都相信玩具是有生命的。甫一开始热闹大戏之后剧情一转,安迪长大不再需要玩具,这故事的深意马上出来了。很多情节都叫人想起与玩具相伴的日子,看完真的想搬出阁楼里的玩具箱挨个摸摸。
何止是玩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丢失了太多东西,当有一天,我们想回忆的时候,那点点滴滴,愈来愈远,愈来愈淡,却无从忆起。这是一种让你感伤却又无处可逃无法回避的痛
反正我失望了,,,,,,,
这部多少有点离谱,都到垃圾焚烧炉了居然还能回来。
我觉得也就还行 不懂为什么imdb分那么高
笨狗的哭点很鬼囧啊! 我们不是大龄女青年 就是不喜欢
非常煎熬的看完了。
孩子与玩具的关系代表了人们最纯真的感情,长大后离开玩具也就是离开了我们最初的童真。
把我看哭了,还真觉得玩具也是有生命的了。
身旁的小朋友们很开心的笑啊笑,我只是想到了不知道被我放在了哪里的芭比们。。。。
玩具大逃亡
不感xing
一场不变的模式,结尾继续煽情,和前两部比没有任何新意!狗小巴变成了老巴,幼儿园垃圾场里逃生,消灭一群玩具真是费劲!豆瓣评分竟然那么高!
永远都那么有趣又感人···三星半
和小时候看得差不多……
没,那么,感动!
炒冷饭的片子,决定是我去年看过的最差的动画片,竟然还可以得奥斯卡。。。。
不带感,都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