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薛晓路导演又赢了。
编剧出身的她,从转战导演开始走出的每一步仿佛都祭出了胜利技能,顺顺当当的在国产华语片中插上了领域旗帜。
她跟汤唯携手合作的西雅图一二部让她拿下了众多荣誉,而这部吹哨人,则是两人合作的海外叙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品了。
全片看完,内心里也笃定了这场商业和情感的人性较量,展现的是人类社会交往中最反复的那个元素-矛盾。
单从本次题材来讲,新颖,属于很多观众都不曾接触的知识领域。
百科上释义目前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
弊端行为也就是常见的欺诈、贪腐等等。
作为内部举报人,仔细想下,这种角色的使命,真要么名垂青史要么灰飞烟灭,非黑即白。
要正派还需圆滑周旋,要勇敢还需智慧行事,矛盾。
薛导对自己戏中人的心理和把控向来精准,选择让雷佳音来演绎男主马珂,肯定也是三思后的最佳举措,事实证明,他把这位凡人英雄从平静无奇生活被迫卷入纠纷到主动出击解决问题时的每一场戏的矛盾递进心理,每一层复杂,甚至每一步表情,都比较精准的演绎刻画了出来。
汤唯在该片中的角色周雯,是她出演薛导电影里最为情感复杂的一个,不再是单纯聚焦在情感方向,更多的是辐射内心。
她身上背负着多重的暗黑人性的部分,层层将她禁锢,当连做自己都无法的时候,一切爱都突变空谈,为了恢复自由身,她不惜自私出卖反复算计,当下令你怀疑,这示爱的人设是否还能立得住。
从危机中获救被质问时她崩溃“我不能这么逃一辈子呀”你看,真实的人性,本质就是矛盾。
我爱你,但这是有前提,有顺序的。
让我收获意外惊喜的,是影片中另一位关键人物,由齐溪饰演的朱迪,在这么一个商业片的设定里,这个妻子的感情线照理来说算是最简单和平淡的了。
她跟随丈夫生活在澳洲,结婚生子,有独立工作,爱家庭和孩子,可以说是将工作和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的模范妻子。
朱迪的首次出场,就是为丈夫邀来了他的好友,为他举行家庭生日聚会。
丈夫进门,熟练的做着迎接工作就像日常的每一天。
在背对热闹人群时送上手机亲吻丈夫祝福,那种爱的分寸,既有爱情的炽热难控,又有多年夫妻间的默契把持。
一下子就让人相信了这个人物,是的,她就是马珂的妻子并且深爱他。
当她看到丈夫同事的聊天记录坐实丈夫出轨的事实时,她选择先不信等丈夫解释,她希望是假的,但看到丈夫不敢直视的双眼她get到了真相。
那一刻,她选择逃避,但只是分房睡,因为她内心认为,不可以吃一个已死之人的醋。
只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冷静。
这是第一次正式感情矛盾的激化。
而接下来,当丈夫把活着的周雯带回家中躲避追杀时,她受到亿万暴击,立刻离家走掉。
没有大打出手没有刻意演绎的决绝,只有婚姻中女人在当下的那一时崩溃。
更多的是面对惨烈真相时不知所措的情绪。
甚至还会在孩子被接走后选择打电话沟通。
这是内心还有着不明真相的侥幸。
也许,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也许,他真的有苦衷。
在以为丈夫来到朋友家是来接自己时表现出的倔强和一瞬间挫败的对比,甚至让她爆出粗口。
这是第二次矛盾激化的升级。
在整个故事线中,她就像一片被推着冲着走的落叶,在男女主营造出的各种波澜下挣扎着无助着,却又情绪坚强。
她不明白一贯好好先生的丈夫为何会变得如此不堪,但她爱他,即使他从未正面解释清楚一切,但在丈夫丑闻缠身时,她依然选择坚定将他拽进家门,双手关门。
这种保护行为的仪式感,让人鼻头一酸。
但毕竟还是一位母亲,当孩子受到群嘲攻击时,她连日来坚硬的外壳开始瓦解,她用力护住孩子,无助落泪,带着半分绝望的无力冲丈夫说出你走吧。
当代女人在婚姻中最难以处理的情绪就是挫败感,朱迪的经历可能也是很多女性正在经历的。
她们选择或决绝,或隐忍,却同样都令人敬重无法指责。
毕竟平稳的生活和偶尔的情调就是最大的馈赠了。
虽然她生活在澳洲,骨子里却还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味道。
她选择了原谅,并且在故事的最后担纲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一环,作为这个故事精彩的高光时刻,令人动容。
为避免严重剧透,不过多说明。
总之这个女人,为自己整整齐齐的梳理好了矛盾并圆满收尾。
看得出来,齐溪将这个人物本身不多的戏份,更多层的做了细分,在每一波冲击到来时面对丈夫的情绪情感,甚至几次哭泣,都是不一样的情绪递进。
她扎实的把握住了朱迪这个妻子的心理,让人愿意相信,这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
而作为观众的我之所以愿意认真的看这个人物,更多的不就是并未感知到演员是在演这件事情么。
这样一个容易被忽视掉的简单人物,本容易被处理的平平无奇,在齐溪诠释下却扎实的成为了该影片中不可或缺一个枢纽,演员的用心和认真可见一斑。
真心感谢这些愿意对待普通角色并努力精彩的演员们。
吹哨人,好演员演出了好故事,虽不至完美,却有某些瞬间的熠熠生辉。
答:薛晓璐导演通过《吹哨人》证明了她其实可以拍商业类型片,主要剧本扎实,情感算细腻,比之前为了秀男友的徐静蕾扎实得不是一点半点。
有点可惜是在于,目前《吹哨人》这样四平八稳的题材,可能已经无法刺激观众的心了。
这跟导演无关,导演一如既往还是在做一些情感关怀,同时视听始终在坚持多些花样,是她自己的序列里面内容辐射有所突破之作。
至少她证明了北影出身视听语言还是有基本行活的保证,同时悬疑点落实在情感上,通过两位主演的情感传递也能始终保持节奏,这已经算是及格了。
包括可能涉及审察,也算是尽力用到了国际视野,西方怎么玩的,我们照样来一遍,拍一个普通人的落难与情感抉择,其实整体还是行的。
但票房不容乐观,弄不好会赔本,其实是因为市场之前被太多糟糕的作品打击了观众的信心,这样的作品国内始终稀缺,但现在大家可能没什么兴致看。
观众想要更强的刺激,而薛导始终是走关怀的,节奏偏慢,即便这次好像讲故事的节奏快了,可还是来不及这个时代了。
这很有趣,在音频里我也大体提到薛导让人有非常强烈记忆辨识即在于情感关怀,有女性细腻包容一面,而且多数在给予都市人的关怀,这种关怀非常让我受用,经常感觉到自己好像也算文明开化了,但不得不面对比如没保障,不能做自己的恐慌,而有人能关注到总是能得到很多治愈。
相比许鞍华毕竟是香港人,以及年代久远,薛晓璐总让人感觉温暖,可能也是因为她一直在北影教课,总感觉在受她的谆谆教导。
除了《我和我的祖国》里面她拍得实在一般,其实《海洋天堂》《北京恋上西雅图》1和2其实都有一种属于她自己的对于都市类型情感的表达,即便2里面那么多书信的篇章,让人别扭,但她始终贡献了一种拍澳门叠码仔的那种调调,她属于那种总是要添砖加瓦做点什么的导演,为整个中国电影的序列有所贡献。
这次《吹哨人》其实是贡献了一个女导演拍类型片的可能,同时填了一个普通人遇到“蛇蝎美人”困局的主旋律架构,整体符合行活水准,同时有些地方我始终有那种熟悉的被她关心的到的感觉。
当然介于这个类型她毕竟还是有点吃力,问题也有:首先当然就是动作类型元素没什么出彩,算完成任务,但真的就那样。
而题材本身结尾关于硬要主旋律的元素,你也懂的,肯定是很难,只能说导演尽力解决了。
我这里感觉有点遗憾的是汤唯的表演,尤其是开头汤唯的表演是不佳的很难受的,随着剧情的推入才正常。
这次汤唯的戏份是要讲个有故事的女人,一开头的那段戏总感觉让我在看《地球最后的夜晚》,汤唯的很多表情,要演那种突然陷入难舍情绪的女人,表情总是雷同和没什么层次,这可能是她继李安调教完《色戒》以后真的要想办法突破的问题了,不然大量雷同的角色,只是换换背景,真的很难让人满意。
而雷佳音一如既往稳,他好像特别适合女导演用来代表目前年轻都市男性的想象,比如《超时空同居》,那个电影他还同时贡献了两个身份,对他来说都能完成得不错,有层次有细节。
女导演很适合用他来表现那种有点拘谨又能担当,同时还有点大男孩的角色,可以说女导演的福音。
因为目前俩演员的火花勉勉强强,所以整个电影差口气也就在这,导演的节奏一直是对的,依托在雷佳音这个角色在遇到事以后,基于本分所能尽力做的,最后坑了自己,但这个整体也是一种国家意志的抉择(没办法这骨子里是个主旋律),所以观众投入感情还是容易的,只是真的不够好。
尤其是结尾有段为了高潮起来的戏,事先台词有埋下众人帮忙的意图,但不够情感铺垫以后,能明白意图,就是类型元素不熟练,所以只剩下主旋律升级了。
总之整体我觉得这种类型如果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每年还是应该有那么几部供观众进行某种情感投入。
当然薛导的关怀可能跟这种类型投入或多或少又有所冲突,所以未必有很好的效果,只能说她做到了这个作业。
同时有意思可以聊的是薛导由于关怀都市人的情感,她取材会本能选择小三与偷情,这点其实很容易引发非议,但她一直取材上这么选择,反而说明她是真的很关怀都市人。
偷情有愧以及这是普遍现象,在她作为一个导演来说,是认真表现出来的,我觉得这点还挺珍贵。
不由得想到一部失败的作品《沉默的证人》,那部可能各种原因,主创要表达的东西太脱离受众,故事支离破碎,分外可怕。
目前来说薛导应该始终是女导演里面技术扎实,又有自己独到关怀面的,很期待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可以面聊,见不着看看她的电影总是一种疗愈。
如果导演已经探索完类型证明你可以拍这种,能否请你别再拍这种。
还是始终期待你多做那些情感类的,其实目前那些人没你拍得好,你拍得更接近当下。
目前中产和都市人如此焦虑,我们通过看《奇葩说》和《吐槽大会》解决,但还是需要好的现实主义商业电影,而您可以做一些什么。
我至今还是感激在《海洋天堂》看完哭到不行的那天,从内心我知道这个电影不算多好,只是感人,但它还是疗愈了作为个体的我,那种被人懂得的感觉分外好,所以导演,还是期待你更好的作品出现。
这部电影中,导演在故事和人物这两方面诠释的都非常完善且平衡,故事情节饱满度、故事深度,以及人物和人物关系塑造也很棒,深入电影剧情之余,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用艺术的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又真实的成年人世界。
平凡男人真实的出轨世界。
电影里马珂、周雯的这段婚外情一直延伸着剧情的发展,初恋只需提起过去和投情送抱,就击垮了一个曾经热爱家庭的男人的理智,并成功把这个男人卷进案件阴谋的漩涡之中。
马珂非常相信周雯,哪怕知道周雯做了帮老公洗黑钱收受贿赂的错事,也依然决定帮助她,只要周雯扮扮可怜,他就能一次又一次的被她利用。
重情的男人肯定念旧情,再老实平凡的男人脑子一热就拒绝不了美色的诱惑,然后事后才去后悔和懊恼,我们身边多少人是这样子! 平凡女人真实婚姻里的原谅。
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就和朋友说,以后我老公要是出轨我肯定和他离婚,然后搞死他。
现在呢,觉得如果结了婚,老公出轨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原谅,改正了继续对我好就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现实,就像马珂的妻子朱迪一样,小三死了,老公做了正义的事情,人品不坏,也知道悔改,那我可以和孩子一起原谅他,因为爱,也因为现实。
高位者利益为先的真实世界。
整个电影阴谋的所有发展,不过就是两个合作方的上层者对利益的把控,他们想拥有绝对的利益。
周雯虽然贪财自私自利,但是她老公吕汉集团的董事长更胜一筹,夫妻之间没有什么感情,老婆抓着自己的把柄自己不能离婚。
明明早就知道周雯没死出逃了,在银行账户的钱被动了之后才下命令追杀周雯,你走可以,但是不能拿走我的钱。
明明周雯打电话告诉他技术有问题了,他也没放弃和澳方合作,而是选择先给钱堵住周雯的嘴,再解决掉她。
马珂公司的那两个领导也是,无论是受贿还是出事,他们怕的都是美国证监机构发现后会影响公司,而不是爆炸事故里那些死亡的生命。
电影元素非常丰富:动作、悬疑、犯罪、商业、爱情、家庭……然而也正是因为元素众多而迷失了焦点,而且每一个元素都没有推进到极致,导致无论是追车、煽情,还是结尾的升华,全都精彩有余却又总是差着一口气,就连电影要宣传的“吹哨人”制度也如同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
“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
而“吹哨人”制度则是通过完善的举报体系、社会的舆论支持和法律的有力保障,来保护“吹哨人”的人身权利不受伤害,鼓励人们承担起“吹哨人”的责任,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前两天在“字节跳动”的视屏平台上上线,这才有机会看了这部影片,只能说很遗憾!
这么合格的纯中国制造的商业大片,居然因为当时题材太敏感在影院上映了三天就被迫下线,也遗憾于为了让其下线而营造出的谩骂和差评,带节奏这事儿一直觉得挺无耻的!
虽然女神“汤唯”的演技好像就停留在了《色戒》,但是相信再给其在如今上映一次的机会,评分和票房绝对不至于这么惨烈,这个片子的导演虽然也拍过烂片,但是对于这一次自认为很不公平,市场欠她一个道歉,同样可惜了大头哥“雷佳音”和无冕王“齐溪”两位老师的努力。
真的遗憾!
这个片子是能看到中国电影国际化成熟性的希望的!
QJ
#电影吹哨人# 刚刚看完了这部电影,结尾部分,我流泪了。
国产电影中,这是今年里,继《地久天长》之后第二部让我流泪的影片。
雷佳音的演技,显然比《黄金大劫案》和《超时空同居》中又进步了,更加内敛和成熟。
当然,这三个角色个个不同,一个是民国的小混混,一是落魄的创业者,而《吹哨人》中的马珂,是一个跨国企业的高管。
看的出来,雷佳音对于各种角色的驾驭能力是很强的。
相对而言,马珂的角色更为立体,在他的身上,展示了人性与良知之间的冲突与挣扎,雷佳音的演绎还是很到位的。
我很喜欢他的那些表情和动作:对昔人恋人的深情,对家人的愧疚,遭遇背叛时救了周思凉后的毅然离开,不畏危险探查真相的勇气,被取消永久居留权后的难过,得到原谅与家人相拥后的欣慰和欢喜……马珂,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兼具凡人与英雄气质的荧幕形象:有缺点,有挣扎,有勇气,但是,能始终坚守良知与正义。
相对而言,汤唯的表演显得平淡了些,对于周思凉(周雯)的精明和内心挣扎,表现得不够。
所以,人物张力不足,结尾她的牺牲,也就没有催泪的效果。
倒是齐溪,饰演马珂的妻子,戏份不多,反而更真实出彩一些。
编剧方面,整体不错,逻辑通顺,悬念反转呼应等等,剧情还挺吸引观众的。
但个别地方,缺少一些必要的交代和铺垫,如马周最后一次在酒店见面为什么被全程直播,马珂如何与周围朋友达成合作制止合同签订等,虽说电影语言珍贵,但有些地方该交代的也不能省略。
我私心认为,这部剧如果设置成阵营两方的吹哨人共同揭开真相会更合理些,一个澳方,一个中方。
如果这样的话,就更能够凸显为了追求良知与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普世价值观了。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上个周末,有一部叫《吹哨人》的电影上映。
因为我忙着观摩《南方车站的聚会》及《勇敢者游戏2》,差点忽略了它,赶紧去影院补了一下。
事实证明,我还是应该忽略它的,哪怕它有雷佳音和汤唯。
《吹哨人》的导演兼编剧,是薛晓璐。
她最知名的作品,有《海洋天堂》和《北京遇上西雅图》,前者温情,后者浪漫。
这次她执导的《吹哨人》,算是悬疑+犯罪题材,对于薛晓璐来说,是一个类型突破。
“吹哨人”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有良知者。
这个词源于2002年的《时代周刊》,那年有一期周刊封面,是三位普通人。
她们之所以登上周刊封面,就是因为她们勇敢揭露了身处公司的黑幕。
电影里的吹哨人,是饰演澳洲能源公司员工的雷佳音。
雷佳音所在的公司,在全球推广着一项新能源技术,听起来挺唬人:它将在地下直接点燃煤矿,然后收集燃气,以此改变煤炭产业的旧有采挖模式。
但这个技术有着不小的隐患——它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爆炸。
可为了赚钱,雷佳音所在的公司隐瞒了这个秘密,并和中国某地的大煤矿集团洽谈了合作。
中国方面的谈判人员,就是汤唯。
汤唯和雷佳音十年前曾是恋人,但俩人各有了家庭。
有情人再次相见,一个没忍住就再续了前缘。
一夜激情后,汤唯坐飞机回国,雷佳音带着艳遇后的疲惫回家。
可没想到,汤唯乘坐的飞机因为天气原因失事,雷佳音感叹命运跌宕时,意外的发现汤唯没死。
她藏身贫民区,似乎在躲避着什么,她不想告诉雷佳音真相,只希望雷佳音帮忙接收一笔钱。
因为这笔钱,黑帮杀手从天而降……
《吹哨人》的故事主要就围绕着汤唯背后的秘密展开,雷佳音一边保护她,一边也在探查真相。
电影在罪案的阵仗上铺的很大,一上来就是跨国大集团的能源技术阴谋,从中国到非洲。
相应的,动作场面也招呼上了,什么公路飞车、矿井逃亡、街头枪战,都出现在电影中。
但整部《吹哨人》,花了2个多小时编排的这个故事,还是让人觉得假。
假的原因,是角色的动机放在现实里很难成立。
一个资金雄厚的跨国能源集团,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它会引发爆炸,正常的操作不是应该改进技术吗?
不改进技术,将有隐患的项目直接卖到世界各地,出了事后,大家不是还会发现新技术有问题吗?
*这位就是能源集团的蠢老板 电影里,跨国集团在非洲的项目就出了事故。
集团高层的处理办法,是找人封锁和销毁证据。
然后又大费周章的搞死了相关知情人。
拜托,跨国能源公司不是跨国犯罪集团,技术有瑕疵就杀人,以后这项技术真的全球铺开,哪里出事杀哪里吗?
跨国集团的老板是灭霸不成?
汤唯饰演的中方煤矿企业谈判代表,丈夫是煤矿企业负责人,夫妻收受了大量贿赂。
因为自己掌握了太多秘密,婚姻生活又不幸福,汤唯想离婚,丈夫愿意出一千万封口费。
可钱被汤唯想办法划走后,她丈夫又心疼了,想联合澳洲的黑心跨国集团干掉媳妇。
如此一来,那一千万封口费为什么还要给汤唯呢?
直接伪造个车祸弄死她不好吗?
或许就像电影交代的,是汤唯丈夫也清楚引进的新技术有隐患,因为他收了贿赂,所以坚持让这个技术上马,他怕汤唯说出真相。
这就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上,煤矿最后因为新技术引发爆炸,还用汤唯说什么吗?
《吹哨人》,从一开始的罪案设定上就歪楼了。
*刘仪伟在片中还客串了个歪楼法医 再说汤唯和雷佳音的感情线,它贯穿在整部电影中,是非常重要的叙事推动力。
这条线如果能拍好,至少《吹哨人》还算赏心悦目,毕竟雷大头和汤唯的CP很新鲜。
但这两位主角,因为角色动机有问题,演技都没有发挥出来。
电影里,俩位主角十年未见,一见面就干柴烈火,彼此心中都有着深深的牵挂。
因为这份感情,雷佳音为了汤唯踏上冒险之路,赴汤蹈火,两肋插刀。
雷佳音的背后,是齐溪饰演的妻子,他还有一个儿子。
妻子贤惠,儿子乖巧,一家人本来幸福无比。
两个女人,一个是昔日旧情,一个是孩子他妈,雷佳音在这三角关系里,按说应该是最挣扎的一个。
可惜电影给雷大头展示的情感桥段,只有两种:一种是和汤唯在一起时的英勇无畏;一种是在齐溪面前的欲说还休。
这都是非常单一的表现形态,英勇无畏就是一顿不顾自身伤害的莽。
在媳妇质问自己和汤唯的关系时,雷佳音则只会低头皱眉。
一个身陷惊天阴谋里,还在两段感情之间沉沦的男人,多么有戏的设定,雷大头草草了事。
汤唯这边的表演更是全程不在线,她躲在贫民窟里避灾时,你甚至会看到她那习惯性上扬的嘴角。
与他俩对比,知名度稍低一些的齐溪,演技可以吊打这两位主角。
尤其是她得知丈夫旧情重燃后,那份隐忍和不甘。
她出场时间不多,但每次都让人心疼。
因为齐溪的优秀表演碾压了雷大头和汤唯,我甚至在电影院里产生了看《万物生长》的错觉。
因为那部电影里,也是配角齐溪在演技上轰击了主角韩庚与范冰冰。
《万物生长》里,你能明显感觉到韩庚和范冰冰之间没有动情的火花。
正巧,这两天因为这部电影,还引发了一个话题讨论,从中也可以看出雷佳音和汤唯缺乏情感共鸣。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佳音谈到《吹哨人》里和汤唯演对手戏,颇有不满。
因为汤唯老是演着演着就上厕所,让他刚酝酿好的情绪都被破坏了。
雷佳音的指责,让汤唯泪洒现场。
俩人大概拍戏时都憋着一股气,感情戏份自然就差了好几口气。
最后,《吹哨人》彻底解决能源公司阴谋的方式,其实和吹哨人制度无关,完全靠的是主角光环。
雷佳音化身成为了007,一阵管道穿梭后,来到了联合国能源部门高官出席的酒会。
帮助雷佳音潜入酒会的,是他在澳洲华人区的朋友们,酒店服务员、电工,普通人突然集体化身成为了特工小队。
这毫无挣扎的特工小队加持,让雷佳音在厕所拦下了联合国高官。
他当面给高官展示了能源公司的阴谋,这才达成了项目下马的目标。
吹哨人制度,在电影里像是个噱头。
真正解决问题的,是开挂的雷佳音与朋友。
*影片中,还通过台词,让雷佳音蹭了蝙蝠侠的人设 目前,《吹哨人》在豆瓣的评分是5.9,同期上映的片子均分都在7分上下。
《吹哨人》的票房,3000万出头,同天上映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票房1.5亿,《勇敢者游戏》更是马上就要破2亿。
而《吹哨人》的投资成本,高达2.4亿人民币。
可以说,这次薛晓璐、汤唯、雷佳音都是惨败。
《吹哨人》的题材,其实算是华语电影的一个空白,它最终收获这样的成绩,让人倍感可惜。
薛晓璐导演曾说,这部电影她前后筹备了十年。
可惜有时,时间并不能证明一切。
*网友的口碑已经滑到底了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
希望下周的院线能有更多的惊喜吧。
拜了个拜。
喜欢大头哥也喜欢汤唯,冲着两个好演员看的,偏偏就是他俩之间拖沓的文戏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由此吹出来的哨声力度全无,疲软又不知所谓,看一半就有冲出影院的冲动。
这部电影问题在于,虽然名字和主题定义为犯罪片,却穿插了大量感情文戏,从感情的角度串联故事。
串联方式是这样的:两个中年男女出轨,在一起回忆青春美好的过程中,发现有危害社会的恶势力,这恶势力危害到了女主角的生命,于是他们一边继续回忆一边探查真相,在他们即将揭露真相的时候,男主遭到女主背叛,邪恶势力搞臭男主的声誉,最终女主决定拯救他并(为了反转和家庭和谐)奉献生命,终于男主发挥聪明才智成功惩治恶人,回归家庭。
薛导是个擅于感情处理的导演,这个编排可以看出她扬长抑短,将长处最大化的决心。
然而犯罪和爱情情节齐头并进,对主题的传达是毁灭性的。
上一秒两人彼此凝视念台词,节奏温吞;下一秒追逐戏你追我赶,节奏激烈。
电影不停的重复这个过程,混乱的节奏把主题撕裂了,故事变的莫名其妙,你以为主角两人携手反抗邪恶,其实是男主陷入中年危机和初恋难舍难分。
每一场戏都在毁灭上一场戏建立的情感和气氛,自然也就没有让人沉浸其中,震慑人心的力量。
吹哨人,是个体出于对正义的执着追求,经历不为人知的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将邪恶绳之于法,改变社会而得到的荣誉赞扬。
简单三个字,暗含揭露社会黑暗的无边勇气,和振奋人心的鼓舞力量,是很好的展现社会现实的题材,但这部电影毁了一切。
这部电影里,社会黑暗吗?
并不,首先,受害者是远在非洲的一个小村庄,中国城市吕汉这个潜在受害只有寥寥几个镜头,交待不够,观众很难共情。
其次,那些在寻求真相中失去生命的人,只有推进主角查找真相的叙事作用,得不到对生命逝去应有的关注和惋惜。
大雪里临街出现的老高,他是如何被体制抛弃的,可以深挖,但没有。
所有的黑暗只是几个靶子式的反派,他们坏的罔顾生命,但又坏的本分老实,并不触及任何的社会现实和制度问题。
客观点,电影就吹哨这一部分的情节表述确实是比较完整的,该有的起因,发展和高潮都有了,埋下的伏笔都用上了,反转没必要但还是有的。
情节设计和编排也有正常的合家欢水准,就高潮部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可还是最致命的那一点,大量的时间留给男女主畅想未来,回顾往昔,导演有意无意的倾向性让冗长的感情文戏喧兵夺主,吹哨主题反而变为附属情节。
吹哨人三个字,流于表面,毫无深度,毫无力量。
这这部电影唯一可谈的一点是,一个有道德瑕疵的人,仍能有捍卫正义拯救社会的决心,仍应得到重视。
但又很鸡贼的是,下一刻,这个出轨偷情的男人,因为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他对家庭的伤害被大大消解了,他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妻子的原谅和孩子的崇拜,重新回归家庭。
最后,孩子引用蝙蝠侠的台词,总结陈词似的赞扬爸爸,强行进行品德升华和精神嘉奖,仿佛男主角揭露恶势力是故事的唯一主线似的。
不仅对蝙蝠侠这部电影误解很深,对吹哨人这三个字更毫无尊重。
1,从主题出发,携带两个人的感情线,立意并没有问题. 但是周雯的角色不够具体,缺了些成为吹哨人的内在动因. 她第一次背叛马柯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钱么?
她和丈夫的感情线全靠观众想象,如何走到一起然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左右摇摆不定?
她在船上哭的原因又是什么?
她第二次背叛马柯的原因又是什么?
最后是什么促使她做一名吹哨人?
到底是剧本或剪辑的问题,还是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导演的引导?
)产生了误解?
她的存在让“吹哨人”三个字产生疑义.2,马柯的形象很立体,连被追杀的过程中还在遵守红绿灯的性格,成为吹哨人自然而然. 出轨后的反应以及最后对家人的态度,让旁人足以原谅他的过错. 妻子可以利用技术协助他完成吹哨行动,为公众减少损失、争取应有的权益,但是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在路口表态原谅他的过错吗?
如果说要原谅,一定要上升到“因为你是个英雄我就原谅你的出轨”这样的意识形态吗?
这与导演之前的两部爱情故事如出一辙. 像是飘在冷水上的油花,让人觉得不适.3,追逐戏和飙车戏比较让我惊讶,节奏和剪辑流畅,去掉华丽而夸张的动作,没有身怀绝技的普通人人总归是狼狈的. 这不算重点,但可以加分. 应该算是除了主题立意之外比较喜欢的一个点. 2020年2月的关键词应该是“吹哨人”三个字吧!
2月6日是个平凡日子,也是我真正开始想去了解“吹哨人”三个字含义的日子. 李文亮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吹哨人. 只是很遗憾,“辟谣”比“吹哨人”用得更频繁. 如果吹哨人不被好好保护,真相被当作谣言处理,公众被当做傻子对待,“吹哨人”最后要变成被害人,那谁还敢吹响“哨子”?
引用百度解释的“吹哨人”,以此为记.“吹哨人”(Whistleblower)这个词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
而从此延伸出来,目前我们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
一般来说,弊端或不当行为指有人违反了法律、规则或规例,进而直接威胁到公众的利益.
1,从主题出发,携带两个人的感情线,立意并没有问题. 但是周雯的角色不够具体,缺了些成为吹哨人的内在动因. 她第一次背叛马柯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钱么?
她和丈夫的感情线全靠观众想象,如何走到一起然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左右摇摆不定?
她在船上哭的原因又是什么?
她第二次背叛马柯的原因又是什么?
最后是什么促使她做一名吹哨人?
到底是剧本或剪辑的问题,还是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导演的引导?
)产生了误解?
她的存在让“吹哨人”三个人产生疑义.2,马柯的形象很立体,连被追杀的过程中还在遵守红绿灯的性格,成为吹哨人自然而然. 出轨后的反应以及最后对家人的态度,让旁人足以原谅他的过错. 妻子可以利用技术协助他完成吹哨行动,为公众减少损失、争取应有的权益,但是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在路口表态原谅他的过错吗?
如果说要原谅,一定要上升到“因为你是个英雄我就原谅你的出轨”这样的意识形态吗?
这与导演之前的两部爱情故事如出一辙. 像是飘在冷水上的油花,让人觉得不适.3,追逐戏和飙车戏比较让我惊讶,节奏和剪辑流畅,去掉华丽而夸张的动作,没有身怀绝技的普通人人总归是狼狈的. 这不算重点,但可以加分. 应该算是除了主题立意之外比较喜欢的一个点. 2020年2月的关键词应该是“吹哨人”三个字吧!
2月6日是个平凡日子,也是我真正开始想去了解“吹哨人”三个字含义的日子. 李文亮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吹哨人. 只是很遗憾,“辟谣”比“吹哨人”用得更频繁. 如果吹哨人不被好好保护,真相被当作谣言处理,公众被当做傻子对待,“吹哨人”最后要变成被害人,那谁还敢吹响“哨子”?
引用百度解释的“吹哨人”,以此为记.“吹哨人”(Whistleblower)这个词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
而从此延伸出来,目前我们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
一般来说,弊端或不当行为指有人违反了法律、规则或规例,进而直接威胁到公众的利益.
一个很好的idea,然后剧本烂,台词烂,演员互相不来电对手戏尬!换个导演换个编剧,来个无双的班底,可能好看又好卖。可惜!
汤女神就是汤女神!
吕汉市的老头高工也想做吹哨人,为啥他就失败了呢?澳洲的雷佳音成功了也不是因为吹哨人制度,而是告御状。
名字是西方式的吹哨人制度,结果最后举报成功还是得靠当街拦轿等一位青天大老爷啊……不是道德审判,是普通人看完这个片后最直观的反应:这不就是一个出轨男带着小三四处逃跑,一路经历了各种可笑的追车戏、打斗戏,最后因为举报成了英雄,老婆就选择了原谅他的故事吗?当然雷佳音演出轨男也不会让人讨厌,但是汤唯,我真的好想一开始就弄死汤唯,让雷佳音一个人演非洲十二时辰不就完了吗……哦对,非洲,男女主角涂黑脸混入非洲工厂那一段,怎么怎么想都是racist吧……
果然以《囧吗》为首的一众烂片率先背叛院线了。
本来冲着薛晓路导演看的,剧本蛮好的,但是薛导貌似难以驾驭这个复杂又现实的题材,6.9吧
听过汤唯推了隔壁南方车站?选片眼光能不能好点,到底欠了薛阿姨多少人情……一年一部出来的质量实在堪忧,观众缘都快耗没了。演技真的需要好导演调教,我还等着汤唯和李安再合作一把呢~
毫不夸张的说,是今年在影院看到最烂的片子,还是那种连槽都吐不出来烂到想直接离场的。还什么吹哨人,不就是个举报人吗?能不能好好说人话。情节推进没逻辑,天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白瞎了雷大头和汤女神。生气,永久拉黑薛晓路!(是的,她不仅是导演还是编剧之一!)
剧情还可以
属于导演非常出乎意料的商业片,吹哨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成为了热词,又飞速褪去了热度,这部片子确实有点生不逢时。
元素很丰富,掺杂了惊悚、悬疑、爱情、谍战、动作,看到男女主去非洲以为就要完结了,结果才到一半,后面又不停反转,节奏有点拖沓,雷佳音演楚楚可怜的出轨男人真的是驾轻就熟啊
导演第一次驾驭如此阔大的格局还是经验不足有些局促 导致优缺点都很明显 首先剧作在细节甚至基本设定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狂风暴雨天气代表团还敢乘飞机、杀手在公共场合肆无忌惮地开枪和开车撞人没人追查 情节的设计感和偶然性也太强 还出现了编剧大忌——“天降神兵” 尤其最关键的证据居然是从加油站老人那里拿到的 (工程师把报告传真到荒郊野岭的行为动机很迷) 最后的反转是一大亮点 然后汤汤的角色太傻白甜了 更喜欢齐溪演的妻子
两星半。薛晓路是个好编剧,但真的离好导演太远了。她对剧本结构调配得越严谨,在导演技法上就显得越捉襟见肘。格局大一点点就漏洞百出,可惜了好的创作理念。汤唯啊,好好规划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吧,目前这个状态离碰壁只差一步。
还是很可惜的,看完的那一刻想。原本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如果说交给一个港片、擅长类型片处理的团队,它会是一个多么干脆利落的面貌啊。当然线索的复杂性、故事的解决方式上可圈可点,但还是陷入了过多又很差的文戏段落里,整体丢了不少分。文戏写的差是一方面,我们汤唯确实也有点跟不上…
没有豆瓣评价那么差吧,能给个3星
人物莫名转变真善美,编剧真的是想要什么就只管写,管他什么前因后果,人物性格,不存在的。主题吹哨人,就最后提了那么一小嘴。通篇基本就是一个四五流的谍战片再加点家庭情感纠纷?😂实在看得又无聊又无奈。也就汤唯长得比较美,其他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另外就是觉得,既然说长得像,那为何不干脆让汤唯一人分饰两角岂不是更有意思,对汤唯来说也更有挑战吗?
汤唯齐溪别演商业片了行吗?
雷佳音被资本集团污蔑造谣的媒体采访狂轰滥炸 他的家人饱受邻居欺凌……真的,那个时候“倒霉发现公司内部龌龊”的普通人太惨了……太无助了。跟开头媒体狂轰滥炸说是地震,实际上是天然气采集技术缺陷导致爆炸……美国媒体不调查~一丘之貉。想打7.7分。毕竟好多人演不出那么人性污点的角色还能铁憨憨让我们笑了多次。期待普通人和阴谋腐败家斗智斗勇的就散了吧。导演拍此片不是讲那些,只是讲有污点的普通人如何“倒霉”地裹挟下集团犯罪旋涡的过程罢了
我看到了汤唯、齐溪、雷佳音的戏、也看到一些戏中角色的感情。至于剧情没啥想说的!不过最后一家人齐上阵的伎俩,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