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世界边缘的、艺术教育里走出来的当代艺术家,至少是没成名、没发财的芸芸众当代艺术职人们,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拿着微薄收入在机构里做些行政工作或教课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下班才能做作品,但总受到生活琐碎的打扰,其中包括自家的猫和其他处境相似却总略有不同的艺术朋友;准备自己的小展览,还需要不断地去同僚们的小展览上「露个脸」,但通常也就是尬聊—— Showing Up 根本就不是什么「好戏登场」,只不过是「露个脸」这么频繁又无聊却总是被美化为对艺术家的事业至关重要的日常行为罢了。身边很多朋友都差不多是这样,也许缺少Lizzie的特权,但艺术作为一份工作带给大家的(无)意义感被本片很真实细腻地捕捉到了。能既不赋魅也不藐视当代艺术、只是呈现以当代艺术为生(亦为生活)的人的存在状态,这样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吧。
6.5/10 比较真实的视角 办个展不容易 办几个展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平淡
B+. 像极了前几天在戛纳赶论文的我。生活哪有什么“好戏”,只有频频抓狂,淡淡无奈,哭笑不得后仍要硬着头皮的“到场”。2022.5.27 Lumière
2023-6-12 21:29:22
在艺术世界边缘的、艺术教育里走出来的当代艺术家,至少是没成名、没发财的芸芸众当代艺术职人们,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拿着微薄收入在机构里做些行政工作或教课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下班才能做作品,但总受到生活琐碎的打扰,其中包括自家的猫和其他处境相似却总略有不同的艺术朋友;准备自己的小展览,还需要不断地去同僚们的小展览上「露个脸」,但通常也就是尬聊—— Showing Up 根本就不是什么「好戏登场」,只不过是「露个脸」这么频繁又无聊却总是被美化为对艺术家的事业至关重要的日常行为罢了。身边很多朋友都差不多是这样,也许缺少Lizzie的特权,但艺术作为一份工作带给大家的(无)意义感被本片很真实细腻地捕捉到了。能既不赋魅也不藐视当代艺术、只是呈现以当代艺术为生(亦为生活)的人的存在状态,这样的电影其实并不多见吧。
看之前:这种入围电影节的怎么评分不高。看之后:很难评,这电影令人又焦虑又无聊。焦虑于女主展前千头万绪并诸事不顺,无聊于这剧情寡淡无味而且也看不懂女主的作品。不是本人的菜,也完全不想重温。
排片太不友好了,最后一天真的精力不济。是值得大银幕重看细看的作品。莱卡特的慢并不是为了考验观众,而是生活本身无论甜蜜或苦涩都像这样不肯快速前进;静水之下才有微澜,而微澜便足以让一个和孤独抵抗的女人焦虑失常,因为她还不确定,艺术究竟是不是她的盟友,会不会给她的挣扎和努力以奖赏。
#NYFF60# 本来很期待雷查德,可是怎么就是一部没有感受也没有深情的白水片呢?还有这个custom designer真的敷衍,两个女生穿的衣服和做的作品都是割裂的,第一幕直接黑白两双洞洞鞋真难看…
太寡淡了,米歇尔演得很好
和当代艺术本身一样虚浮、空洞、假模假式,满足外界对艺术学院的幻想。还塑造了一个精私的亚裔艺术家形象。与《过道》的想法一样,美国人还是别拍艺术片,没那个底蕴,也抓不住精髓。
【B+】第一次在电影宫看的世界首映😭介绍词说,这是她第一次入围主竞赛。看到莱卡特眼眶湿了。终于有资源了,再看,完全被低估的一部。
虽然是同行,我却更像甩手云游的展外人
我觉得非常好睡。
.....好心累😷
82/100 艺术与生活无异,拒绝真正“提炼”,尽是缓缓雕琢。这次缺乏明显的美国特性,莱卡特在探索新的方法。最好的艺术家驻地电影。
巴德学院老师实打实,美院老师才拍得出来,那些讽刺和幽默太精准了,以及艺术专业学生间的关系,连对自然与动物的态度的努力都那么有潜在的竞争性真是太准了。artist community的竞争啊,在白左环境下步步惊心 hh
没有前史、仅凭此刻便如此鲜活的人。
无聊的无聊
到底Show了什么?捏些小学生水平的泥塑,真就好意思请假去办私人展览;代养别人的宠物鸟,出租屋没热水冲凉,看着味同嚼蜡。再怎么女性角色、女性主题,总该拍点内容吧?
not bad
第一次入围戛纳主竞赛 个人认为是凯莉最差的一部 气质是有了 全片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 无聊至极 电影不能光靠气质;不过她真的好喜欢用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