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边境
Zielona granica,边境无间(台),边境炼狱(港),Green Border
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
主演:贾拉尔·阿尔塔维尔,玛雅·奥丝塔泽斯卡,贝希·贾纳蒂·阿泰,托马斯·洛索,Mohamed Al Rashi,Dalia Naous,Monika Frajczyk,娅希米娜·波拉克,马赛杰·斯图尔,阿伽塔·库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语言:波兰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波兰与白俄罗斯交界上的这片蓊郁森林,大批中东与非洲难民涌入,叙利亚难民一家也在其中。他们以为只要步行通过边界,进入欧洲,安全的日子就会到来。殊不知波兰政府放任边境警察用暴力驱赶难民,白俄军方会再将他们逐回原地。成为白俄罗斯扰乱欧盟的人肉子弹,又被波兰政府视为洪水猛兽,全家老小困在林中进退不得、饥寒交迫,陷入无间往..详细 >
能接受难民的多少沾点非人类
电影拍得有点潦草,前前后后从难民到救助者到边防人员的视角,有种说到哪算哪的气质,于是这片子的政治标签非常强烈,目的也很显而易见。但是这个世界现在任何事,任何信息都需要先被打个问号,任何太过单一的视角和态度都容易被坑,政治倾向太明显涉及的又是“人权”这个招牌的艺术表达我个人不太待见,如今的真相真的是稀缺资源。
事实证明 阿格涅斯卡·霍兰德确实是一位善于用高超技巧来讲述故事、展现波兰的导演——只不过,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波兰,而与事实和历史有所出入甚至大为不同。利用艺术加工和精心设计的情节以表达对社会历史环境的观点,其先前的名作《欧洲,欧洲》《奥利维埃,奥利维埃》等多部影片,此特征便有体现 在2019年的《琼斯先生》中更加明显,历史得到了更加强烈的扭曲以达到她想要达到的效果。在她于90年代转型文艺片后,这大概是她第一部取得如此关注程度的纪实故事片 但以前者为例,其故事本身的真实性与目的都值得疑问通过一个结合了一些媒体叙事与白、俄二国所宣称的事实真相,在华沙郊区拍摄的影片一个在俄罗斯被拍手叫好,已被誉为精彩之作的电影便这样诞生了一位特立独行,打击右翼政治与叙事模式的事实陈述者的形象便这样树立了
3.5 清晰的政治轮廓诉说这个世界,可这种观点太特例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2023年了还会有这种纯粹卖惨的虚假“现实主义”政宣片进电影节拿奖?更加讽刺的是全片几个视点人物,最有深度的全是波兰人,反倒是那几个难民平的跟纸似的完全就是功能性的存在
如果单一难民视角或许更好。为了贴主旋律而太满,反而削弱了力量。
2023威尼斯主竞赛//视角太散了
坐在电影院的人只是流了一点廉价的眼泪,但有人已经死了一千次。
#Biennale80 毫不拖泥带水,mourir une mille fois的难民困境。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讽刺了白左只会举蜡烛,但是自身也陷入了底层互害的陷阱。谁创造的这些问题?他们负责了吗?难民的新闻早就满天飞了,那么所谓的自由民主社会为何依旧能熟视无睹呢?希望以后raise awareness的电影能多challenge上层建筑
知道难民问题很难,各国政府也各有各的苦,but people are dying!
(4-)震撼的类纪录影像,残酷的社会议题,即使用黑白的影像也无法掩盖生命的鲜活,多个视角的观察,让人在观看时揪心,感动,冷漠的情感接踵而来;众多当代物件提醒着我们这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是过去的历史。但同时多视角带来的是无法对每个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视角的细节进行深挖;结尾要是再处理一下就更好了
有點聖母,但沒有想象中那麽聖母,但也就那樣,集體層面上的迷失,導致只能追求個體層面上的道德自我滿足與感動。用現實的堆疊來掩蓋思想的貧乏。
导演完全可以把用于拍电影的经费拿出来接收绿色难民嘛,太不人道了
难民偷渡的电影看了不少,这一部比较特别。不是因为黑白画面特别,也不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难民偷渡这件事特别,而是这片狠狠地打了欧盟的脸。难民都说从白俄罗斯到波兰就是胜利,因为进入波兰就是进入欧盟,离终点站瑞典就不远了。可是,波兰只是假意接收难民,实际上边防军抓到难民会把他们送回白俄罗斯,而白俄罗斯又会把这些人送回波兰。看起来很搞笑,但是难民们在这个过程中受太多罪,有的人就死在了两国边境交界处。有的时候觉得白左太圣母,接收难民就让难民住到家里去啊,电影里这几个真让难民回家了,不得不佩服。
出字幕和亮灯的时候 电影院里响起了两次掌声。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克制地记录是一种美德。更系统的问题不知道是影片不能问 还是全人类都不方便回答。
有些太直白,一边是纪实风格,一边又舍弃自然主义,骗取眼泪的Drama感。更喜欢《核磁共振》
主题先行对于本片并不算坏事,但导演的野心却是让影片落入了这一类题材常见的贪大求全篇幅冗长苛求形式视角分散情节刻意角色扁平等等创作桎梏之中,整体就像一篇押题的作文,看似面面俱到妙语连连,但你很难从其中找到一种脚踏实地的真诚
看似是多角度叙事,但为什么不讲讲波兰政府为什么制定反对难民的政策,或者定居下来的难民的生活。外来人口的文化融入永远是个大难题,一群不知什么工作的家伙看不到难民的负面影响。难道有人会信任成天捧着古兰经祷告的信徒吗?黑白滤镜、声撕力竭的表演并不令人信服,因为导演完全将难民放在弱势者的角度审视,这不也是一种傲慢吗?
7.9分 一天晚上看了人类的两场浩劫。霍兰真是宝刀未老,多视角下的难民危机,观之心情激荡。节奏与调度都趋于纯熟,黑白影像更添严肃调性。剧本写的也不错,每条线都没写丢,几场高潮戏都能调动出情绪来。议题先行… 说不上好坏,当然丰富了我的视角,不俗的影像和频繁的视角切换也足够吸睛,但偶尔还是有些干涩。
有的人穿上制服变成怪物,有的人脱光衣服仍是圣母。怒火冶炼重钢变成扎人的刺网,冷水浇进泥土变成吃人的沼泽。你可以把水胆砸碎看他们吐出鲜血,也可以把枪口抬高放他们奔向自由。你可以怕牵连拒绝借车,也可以很勇敢支起屋檐。一家人在欧盟标志下流落成乞丐,他们终于变成飘在云层里无处可落的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