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的媒体宣传时说,这是一部适合情侣观看的影片,我却觉得,还是一个人看,才看得出味道,因为李米就是一个人,一个人等了四年。
如果你的身旁还有一个人分享你随时的感觉,那么你体会到的不会是李米的感觉。
我也从未想到,我会哭着看完这场电影,以致到了公车上,还是平复不过来。
李米: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包括他不在了,就做起他的职业。
我开着出租车,将他的照片放在一本时尚杂志里,希望来到这个城市的千千万万的人中能有一个人见过他,并上了我的车,然后告诉我,他在哪。
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包括他写回来的每一封信的每一个字,我都可以逐一背出,54封信的每一个字。
我以为,爱上他,就是爱上他的一切,即使他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我也能等他回来,爱上每一个等待他的日子。
可是,如果他的出现,代表他将最终死在我的眼前,那我宁愿他不要回来。
即使他说他不是方文他是马冰,即使他说我认错了人,即使他的身边有了另一个女人。
可是你回来了,或者说你从来没走过。
你为了成为我父母希望的人,去贩毒。
你为了我们的超市,去贩毒。
你为了给我一个未来,去贩毒。
你又走了,寄了最后一封信,却再也没有你的只言片语。
一把钥匙,一张银行卡,以及银行里以保险箱的人民币。
这些我都可以不要,我没想到的,还有你的DV。
你还是那样,用手摸自己的光头,我知道,那代表你在想我。
你对着我憨憨的笑,说着爱我。
你对我的话很少,后面的内容是我这4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原来,你都看在眼里:我在高速路上换车胎,冲进路边的公厕,和高我一个头的男人吵架,边想你边收衣服……你为什么从不告诉我,你就住在我的对面。
你说,遇见我是你生命里最高兴的事,从中学到现在。
你不知道,我,也是。
马冰:其实,我叫方文,我是李米的方文。
我最高兴的事是看武侠和和李米恋爱。
李米是平凡的女人,我也是平凡的男人。
她的父母希望我给得起李米一个未来,可我高考却没有考上任何学校。
我在夕阳下坐在泳池里一个下午,第一次哭了。
我不知道,高考失利,我还怎么给李米一个未来。
我做了出租车司机,可我知道,这轮子走在路上却走不出我们的未来。
于是,我走了,离开了李米,我要去给李米赚一个超市,我参与了贩毒。
身边有了一个女人,她叫菲菲。
表面上我们开一家服装店,表面上她是我的女朋友,可她应该知道吧,她从未走进我心里。
我一点一点的攒出一个超市,我一点一点的看到我和李米的未来。
直到那天,我看到李米为了找我做的杂志。
用菲菲的话说,我装不了了。
那个车祸,一下子把我摆在了警察面前,我离开李米4年后,从新出现在她面前。
可是我现在是马冰,我不认识一个叫李米的女人。
她不信。
她拿出我的54封信让我做笔迹鉴定。
警察开始察马冰这个人,发现这个人不存在。
于是我知道,我不能回到李米身边了。
我把超市和这4年来拍的李米的点点滴滴都给了李米,如果我不能再陪她,那么这些也够了吧。
菲菲曾问我,这么伤害她,我心疼不。
怎么能不呢?
那是我用生命爱的女人啊。
当她哭得一塌糊涂的在我身后不停地背着我的信的时候,我的心崩溃了。
可我又把她逼走了。
警察终于来了,李米,我爱你,可我永远不能再爱你了,我跃下了立交桥。
就这样,李米找了4年的男人,从桥上摔在了她的面前。
眼睛不能再看她,不能再对她笑,也不能再说他爱她。
可是,原来你一直都在的,不管是中学,还是现在,还是这4年,还是以后,你的爱,我的爱,一直一直都在的。
我猜导演一定知道,大部分女性来看这片是等着哭的,就为了哭给那些往日里想哭,但是又不够波澜壮阔哭不出来的小日子的。
小日子里有很多疑惑和不满,很多对爱情的不坚定,有时是因为她说你根本养不起我,有时是因为他说你身上的赘肉都够我炒一年菜了。
不能因为ta说了这些你就不跟ta过了,但是心里总疙疙瘩瘩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过是李米样的,去寻找最初爱你的那个人。
有点疯,有点崩溃,老觉得遇到了可是抬眼就不见了。
直到把他的信都烧了,连信物都还了,以为totally over了,丫突然冒出来无比真诚地说,我一直都那么爱你。
“碰”一声,他落下来。
普通女人的反复猜疑突然轰轰烈烈了,让人哭得稀里哗啦。
所以最后一幕一定是导演最早想好的,他知道不管前面怎么样,这东西都能让人哭。
哭得时候我想到了那个毛头,这家伙曾经叫嚣着,等我五年,五年后我回来就能养活你了,就nb了。
她以为这是句承诺,承诺没实现前根本不配拥有爱。
如果这部片子有什么结结实实地打了我一下,就是关于大超市的那些话,就是两位没有出场的逼着人挣钱的丈母娘。
方文一直在对李米说,我要成为你们想要的那种人;我有钱了,去开家超市吧。
李米从来没说过这事她想要的,她只是说他们都是普通人。
是李米妈说的,要有钱,有钱就是开超市。
宝强为了娶小香答应给小香妈一万块钱,她妈说有了钱就爱咋地咋地。
他们都去了广州挣钱,挣大钱,再也没回家。
有个中年男人和我说过,他说其实他媳妇什么都没要,但是丈母娘嫌我不挣钱,所以我也下海去了。
可是咱真不是挣钱的料,五台打字机卖了三个月一台没卖出去。
他拿不出钱不敢回家,索性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真的能养活柳飘飘吗?
如果柳飘飘有个娘让她不那么“为了爱情”,尹天仇没准会被逼去黑帮跑龙套。
我妈老跟我说,要找个人好,有能耐有志气的。
瞧人家什么阿姨找了院长,我找了你爸,这生活差距阿。
大部分时间我爸的形象是在阴暗小旮旯里的一只老蘑菇,偶尔在这种时候被强光打一下。
人对能力错觉最大的有两个时候,一个是20多岁,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只要找对一条路努力走就能成功,那些悲惨的老年人的教训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一个是5、60岁,以为那些20岁的年轻人什么都能做只是不努力,就像自己当年,完全忽略到自己后来挣扎的数十年。
所以当这两种人一个是女婿一个是丈母娘的时候,就像马屁股对着烧火棍,气球碰着绣花针儿。
他们说,世界上的钱非常有限,总要有人赚到,虽然人数少过家里的蟑螂。
我现在20多岁,正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候,我以为这世界上的钱非常有限,但肯定要有我的一大份。
我不能预见未来,但可以自己创造。
我相信理想不会一点点消失,只会一点点被实现。
就像小香和方文以为至少不能白活。
就像李米和裘小弟都要找回那个人过日子。
在这个片子里至少爱情永恒了。
我们的人生里都有很多大超市的梦,有些被定了格,有些还在挣扎。
影片结束的时候,收到短信说神七上天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又迈出了一大步。
另外,周迅片子里的样子真美,音乐真好听。
知道我最想干嘛吗?
我最想干的。
就是把他找出来。
对他吼一句你他妈怎么不去死啊!
这是我最想干的。
我最想干的是这个。
……我得骂出来。
方文还是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这个城市。
那个城市。
曾经,我和他说父母不同意我就绝食。
我等他。
我没想过有一天他消失了我会等他。
可事实上我等了四年。
一直等。
李米穿着松垮白色衬衫,叼着烟,动作总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
这个城市里也许你见过这样的一个女司机,也许你从未去想过她为什么要开车。
为了找到也是开出租车的恋人,她一开就是四年。
在这个城市的每一条道路上飞奔,好像她那一颗无处安放的心。
她在每一个目的地停留,可是没有一个是她的目的地。
她的目的地,就在那54封信的主人,方文。
可是,方文在哪里?
她不会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形象的,也许曾经是校园里不好好学习,谈恋爱,但是单纯敢爱敢恨的女孩,开了四年出租,她也学会了给无赖男人在马路上抬手一个甩耳光子,习惯了对每一个上车的人唠叨,让他们认杂志里的人的照片。
她不再是昨日的少女,但是她的爱情依然埋藏在心里最深的地方,从来没有遗忘过,只是她自己也未曾料到,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而四年前那个深爱他的方文在哪里?
高考的失败,命运让两个人终究分开。
难道爱情真的抗拒不过金钱和世俗吗?
最老套的爱情结局。
可是故事的后面,棒打鸳鸯之后,真的就是随之而来的正确的幸福吗?
电影里大段的劫车描写是一个亮点,人物的纠葛,情节的扣人心弦,虽然不够欧美片里那么精彩,但是更多了一些真实的味道,甚至是朴实到搞笑,连劫车都不会的两个为了挣几万回家的民工。
一个在城里混了三年没钱带回家,一个为了和县里最漂亮的小香相好给她财迷的老妈一万块钱(自由费?
)两个人走上了歧路。
想起李米和方文的爱情是因为李米父母嫌弃方文没钱,而方文走上贩毒也是因为钱。
世俗的味道。
对比下,李米的爱情更显得那么可贵。
这部电影只是单纯的爱情吗?
也有很多社会现实的问题在,但是深究下去,还是没有什么,这样看,这部电影还是在爱情的主题上挖掘得更为深刻。
爱情是伟大的,寻找你,看着浪漫的理由,却是四年里,和人争执吵架,自己装轮胎,找厕所,收衣服,蜷缩在空荡的被子里,甚至被劫车。
想说的东西太多,电影给我的感触太多,关于爱情,关于社会,关于平凡,关于遗忘。
结尾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句。
也许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们相隔千里,而是我站里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电影后半段我开始流泪,三次。
真是巧合,方文的样子和我心里的那个方文那么相似。
也许是因为周迅精湛的演技让我想起了什么,也许是方文的样子如此像那个男孩,总之我的泪水流得心甘情愿。
我们都为了李米和方文哀叹,平凡的人物,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许多不平凡的背景颜色。
比如同样平凡的裘水天,比如家里闹着离婚的警察,比如跳桥的诗人。
我和你也是如此平凡,我喜欢《苏州河》,我喜欢《如果爱》,我喜欢《画皮》,可是真的,我最喜欢的是李米。
因为我也正是那个倔强的女孩,在烟火灰尘的生活里执着得选择不遗忘,即使过去的已经成了过去,即使你已经离开我。
选择离开你,并不是因为我不爱你了,放弃你了。
我一直在这里,你送我的麦兜也在这里,还有你给我的台灯,被套,紫砂锅,甚至没有用掉的稿纸,所以我相信你没有离开过。
很多次在大学城的路灯下,昏黄的夜色里我像李米的出租车一样到处游荡,她在找方文,我在找你吗?
我知道你在离我公车40分钟的地方,可是我只能遥遥想念。
我比李米幸福,因为知道你在哪里。
我比不上方文幸福,因为我看不见你。
我既是李米,也是方文。
爱情,就是我面对着你的脸,一语不发,泪水却无法控制地流出。
方文,方文,我没有别的意思,我没有别的意思。
我知道是你,你可以不要我。
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告诉我好不好。
我不会死追着你的,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
告诉我好不好!
方文!
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
反正我也成为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
只能普普通通了,我真没用。
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用?
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
我现在算是一个有用的人。
我都能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
你能原谅我吗?
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
也许我已经成为了你父母想要的那种人。
谁知道。
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
我突然一下子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708天,告诉你一件事李米。
几乎就要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上到了机场买了机票,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想要回去了。
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到了登机口。
最后我还是留下了。
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你知道吗?
好,我告诉你,我是方文。
我现在和别人好了,现在根本不想要你了。
我说了。
能不跟着我了吗?对不起。
如果是我认错了……那我跟你说一声对不起。
原来方文和你一样能掩饰自己。
难道他也是天蝎座?
我多么希望,在你的外表下,也和方文一样。
我愿意去等你四年。
可是你还会如方文爱李米一样爱我吗?
“后来他和我说,遇上我,是他那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
”我等着。
喜欢周迅,喜欢窦唯做的音乐。
这片子拍得文艺气十足,又不乏几分小幽默。
导演在观众猜得心有点累的时候通过李米的独白揭开了谜底,但他的目的并不在这里。
最后的DV浓墨重彩的抖了一个包袱,抖得非常到位,我得承认我被梗住了,像压了一块石头,郁郁不结。
我认为李米的猜想最大的成功在于选了一个精确的演员,完全是因为周迅的演技,才彻底的撑起了这段纠结而粗糙的感情。
是的,我厌恶这个故事,若我不是看客,定要用锅底先敲醒李米,然后再敲破方文的脑壳。
这是什么破烂的自以为是的爱情。
李米第一次跟叶倾城发火,她歇斯底里的吼:“我男朋友不见了,我找了他四年!
你是不是还想知道这四年我都和几个男人上过床?
”过了许久,她自言自语了一句,“一个也没有”。
而在这个火冒三丈有点小高潮的时刻,旁边长的很man的警察忽然用小狗一样的表情傻乎乎的冒出了一句,“我最近正在闹离婚。
”我一下子就喷了,随即笑了半天。
这一刻我忽然希望李米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他让我觉得放松并且贴心。
事实是,这个细节的铺陈没有任何后文,导演只是在李米对数字的疯狂上做了一个枝丫蔓延,而叶倾城的回话,则完全是为了安慰李米的一个鼓励奖,他的意思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看,我和爱人在一起,却还不是面临着分离。
所以,你这样痴情,我觉得值得尊敬,但亦没什么了不起。
李米和方文最后的正面相遇,她不顾廉耻的跟在方文后面背那些如诉如泣的句子,若不是李米真的收到这些信,我甚至以为这是方文的自言自语。
他为什么要给她承诺这么多虚渺的幻想呢,他构建了一张密密麻麻暗喻着你要等我的丝路,他情真意切到了自己都信仰的地步,他甚至说,李米,我能看见我们未来的样子。
可是,一千个美好的未来比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
他以为这就是爱,为李米完成最大的梦想,为她开一个超市。
可是他不明白,如果这个超市不能和他一起开,还有什么期待的意义。
那是他们少年时的呓语,他们还在一起,她便信手拈来的梦想,他却始终没有抓住重点,是和你在一起做这些事。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对方着想,却偏偏用自己的方式把对方牵绊。
所以,在DV里看到方文用摇晃的镜头拍出李米沉默的晒衣服抽烟,换轮胎失败的瞬间对生活的无能为力,跟对手斗狠时的战战兢兢,我像被打了一个闷棍,恨不能把那个心脏已经抖得像个筛子的隐忍男子蹬出去。
要爱得多软弱,才能在这样一步的距离里,不靠近,却又不放弃。
要爱得多迷茫,才能如此的想念,却又不相见。
方文在死前抱了菲菲一下,他在他耳边说,如果先没有她,我会爱上你。
我却想,你们不早就在一起了么,求求你们就在一起吧,让李米也好好生活,她也许还能和类似警察那样有趣的人在一起,你们可以和其他的人在一起,各自的幸福甜蜜。
如果软弱到在身边给不起,不如索性放手到底。
如果坚强到念念不忘,倒不如省下力气彻底不记。
我们也在中学的时候认识。。。
我们学习都很好,喜欢我的人很多,喜欢他的人也很多,但我们却彼此喜欢。。。
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除了考大学,就是在一起。。。
他说,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年少时那段美好的回忆,它让我们更珍惜后来的感情,更用力的去美好生活。
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这是部很奇怪的片子,基本打破了国产片不是黄金甲就是颐和园的窘境,走出了一条鲜明的不知所谓道路。
一开始,你以为是部悬疑片,一个女出租司机,不,是一个全中国也可能全世界最小资的女出租司机,以安妮宝贝口吻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纠结万分地叙述开头,不停地向乘客重复那些数字,“281,287,302……”,啥意思?
这部悬疑片没有结局,导演最终也没给出答案,这堆数字,只是为了装B用的。
第一次智力挑战结束。
后来,变成一部很炫的公路片,女司机路遇两劫匪,机智报警捡回一命。
不不,这还是不合逻辑啊,老鹰同学看完之后,死活不得其解,他说: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现在的毒贩交易会这么弱智,干嘛要选天桥这个地方?
怎么可能又会认错人?
再说机票不能自己去买吗?
总归是自己进去安检的嘛,干嘛还让别人给?
我只能一遍遍地劝服他:剧情需要,完全是剧情需要,这不是为了故事能顺利进行么?
能顺利来段刺激的公路片么?
的确很刺激啊,刺激得我都忘记了开始的悬疑片设置,但是可恶的导演,又没给答案,你说一个死了,另一个怎么了呢?
您倒是给个交待啊,不给交待瞎排那么多前戏干嘛?
但是公路片已经结束了,所以导演也没给答案,这段的主要安排,估计就是插进来一个妻子婚外恋的男警察,恩,他是能够理解李米的执著的。
最后,片子急转直下,成了部悲情片,神秘的男主角死了,死在李米面前,伤心啊,欲绝啊,许多人都说,看到最后,哭了。
这个导演很狡猾,他知道一种人会哭的条件反射,就设计了这么一个套路,一直不理李米的男人,原来是深深爱她的,拍了好多照片呢!
这种出乎意料外的设置,拿来狂赚眼泪很有用。
可是到底是为啥啊?
你去贩毒用得着这样么?
再说想开个小超市,两个人一起开出租车也可以吧,您非得废了老半天的劲,还折条命上去,就为了最后能深情地说拜拜么?
剧中还有一个特别莫名其妙的女人,李米男人的同伴,给了李米八万块钱,这下又搞笑了,这种靠打掩护的服装批发就能轻轻松松赚来的干净钱,让人分外莫名其妙,专心致志搞服装批发,开超市的钱不就出来了么,您二位是想开个沃尔玛啊?
我朋友去看了两次,她都哭了,她说她就是李米一样的女人,我能理解她,毕竟这个角色设定还是挺不容易的,四年没做一次爱等一个男人,容易引来一些轴女共鸣。
但是看完电影,我不禁深深深怀疑,这位导演和这个编剧,脑子里面有一种叫逻辑的东西么?
影片一开始,车子开过被隔成两道的马路,周迅叨着烟,穿过一个不长的遂道,“还是这个城市,四年,什么也没改变……”我觉得眼熟。
裘水天二人上车,一开腔,我觉得耳熟。
只怪王宝强的昆明话说得太水,一直听到“马普”我才知道就是这个城市;听到“小烂屎”“憨眯日眼”,我确定是这个城市。
看完电影,我知道,再不可能是别的城市。
我不是昆明人,从小在云南长大。
云南在很多外人眼有些神秘,我的朋友至今跟网友说云南人都骑大象上网吧在家门口买枪,还是能唬住人。
很难把云南划归北方或者南方,这边的人脑子有一根筋,让他们与众不同。
云南有点野,云南人有点野,不过这里有一些东西,文明人永远学不来。
昆明,或者说云南,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这个城市很不靠谱,但适合猜想。
这个城市变化很慢,不太干净,鲜花和毒品一样泛滥。
昆明的交通状况是我见过的城市中最恶心的,街道的设计莫名其妙行人对红绿灯视若无物交警对找岔游戏情有独钟,在这个城市当女出租车司机,真的非常强悍。
这个城市租房很便宜,滋养了很多短命的爱情。
似乎罕见伟大的爱情,因为不习惯执著。
“我没想过他走了我会等他,但这是我等的第四年……”这个城市四季如春,容易将时间遗忘。
昆明人说话大声大气,口音还不太动听,操这种方言的女人一般不会太动人。
这个城市的女人,不木强更不柔嫩,不只是爽朗也不算很精明,没大理想也不小家子气。
披一件男式衬衫,袖口高卷起高原的风晴空的云。
云南人,特别昆明女人有点“踹”。
李米是挺像昆明人。
穿着小短裤收衣服,吵架时会掴人耳光,换车胎不顺手会甩膀子,被刀子抵住时会吓得结巴,一怒起来就全不顾对方的面子,管你在打劫还是打豆豆,手脚并用照脸上乱刮。
像李米和男友这样初中就恋爱,什么都做了,不好好学习,也不天天向上,考不上大学就哭一把,二十岁不到就混生活的人,在云南有很多。
像裘水天这样在村子里混不出名堂,看上村头一个学了几句港湾腔姑娘,为10000块礼钱逼得送命,到死连人家姑娘对自己有没有意思都不知道的人,在云南也有很多。
我的朋友很多在昆明混,租一个小房间,很低学历很少工资,抽便宜的云烟看很多毛片,有很多朋友,被现实死死压住,兴许哪一天,为了一个甚至不知怎么起来的念头,做了个不靠谱的决定,城市的另一边,又多了个叫李米的丫头。
李米和方文中学时开始恋爱,两人都没考上大学,开上出租,前途渺茫。
方文承诺赚一笔钱给李米开个超市。
李米的父母不赞成两人交往,方文为了成为李米父母认可的那种人,决定出去闯荡,四年间一去不返,只是时不时给李米寄来一封信。
四年间李米疯狂地寻找方文,她把方文的照片带在车上给每一个客人看,只到遇到两名携带毒品的绑匪上了她的车,她终于找到了方文,等待她的却是比男友失踪更可怕的现实。
影片最后,毒犯方文自知来日无多,给李米留下一箱子钱和一个DV。
DV中他给李米留下了遗言,说“我做到了,你去开个超市吧,如果我再也回不来了,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写给你的信,一共54封……”这时我的眼泪再次和周迅一起流下来,一发不可收……遗言后面,是方文四年来在李米身后偷拍的片段——李米晾衣服、李米出车内急找厕所、李米和客人吵架……这些让李米又哭又笑的镜头,是方文四年来的注视,牵挂,和渴望。
这一片段也是编剧的神来之笔,周迅的表演让其锦上添花。。
字幕打出来的时候,周迅略带沙哑的歌声也轻轻缓缓地响起,全场在歌声中沉默,在黑暗中沉默。
这个以绑架、毒品、悬疑、警匪这些元素串起来的爱情故事,冰冷残酷中透出的那一丝温暖,击中了每个人。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充满欲望和诱惑的年代,有多少像李米和方文这样面对现实力不从心的小人物,面对一份无望的爱情,有人会彷徨,有人会怀疑,有人会轻视,有人会抛弃,有人会背叛,有多少人能像李米和方文那样,在无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坚守,在坚守中忍受煎熬。
什么样的电影算好电影?
泛泛来说,故事性强算好电影,叙事技巧高超算好电影,视效震撼算好电影,想像力奇崛算好电影……但归根结底,好电影的终极标准其实是打动人心。
像《李米的猜想》、《万箭穿心》这样的华语片,不是高成本的制作,没有恢弘的场面,却关注现实生活,刻画身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主人公以过硬的演技感染观众,其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构成的观影体验,比哈哈一乐的喜剧片、只有感观震撼没有心理震撼的商业大片,更让人觉得过瘾。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周迅,在片中表现出的演技,比《如果•爱》中更抓人,更出色。
从演员角度说,这是她一个人的电影,她没有把故事浓缩为爱情就万事大吉,她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多,比爱情要多,那些内容如果再一次用概念来概括,将会很无聊。
好的表演,说到底是用来欣赏而不是归档的。
有些遗憾的是,李米之后至今,周公子好像还没有出现比李米更为出色的作品。
造圆明园,用了最上等的材料,最精细的人工,置了最珍贵的宝物,真正漫天心血。
我以为一定会永垂不朽,千古长存,最不济也是一生一世。
岂料八国联军一把火,全烧个干净。
有些人便是离去了,因为即使没了圆明园,他还有颐和园,恭王府。。。
一世看不完的风景。
有些人却只能守住那片废墟,怀想过去过活。
比如李米。
还有,很多很多李米。
周小迅说,比起《画皮》,她更喜欢《李米的猜想》。
我也是。
《李米的猜想》,让我想到了《如果.爱》,我仍然记得三年前和陈小溜一起去电影院看这部戏的场景,甚至于此时此刻看这部片子的心情都和三年前一样,只不过这次周迅演的是金城武的角色。
我现在确信,周小迅是个很强大的演员,她强大到在《画皮》里用一句“你那么爱她,为什么不和她一起死?”就超越了赵薇一部戏的努力;而李米这部戏,更是靠她一人撑起,和三年前一样,把我感动到稀里哗啦。
故事很简单,周迅演的李米本来有个青梅竹马的男朋友,方文。
但是他忽然就消失了,李米找了他4年,除了他间断寄来的54封信,没有其他线索。
于是她干起他的旧业-开出租车,将自己纳入他的生活轨迹,仿佛这样,就能找到他。
曾经看过开心网上的一个投票,票选最讨厌的分手方式,结果“无缘无故的消失”遥遥领先。
前两天还海誓山盟,忽然你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切断了一切的联络,人间蒸发。
于是你的生活,忽然就出现了一片真空,怎么也走不出来。
李米在车上,时不时地念叨着方文给她写信的天数,把方文的照片贴成一本杂志给每个客人看,问他们见过他没有?
她没有报警,没有登寻人启示,她用她自己的方式,撒下天罗地网,十面埋伏,全城追逐。
“四年了,这个城市没有任何改变。
方文还是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曾经,我跟他说父母不同意我就绝食,我等他。
我没想过有一天他消失了我还等他。
可事实是我等了四年,一直等”“我最想干的,就是把他找出来,然后对他吼一句:'你他妈怎么不去死阿!
' ”“我得骂出来。
”但是天都帮他去躲。
听到裘天水说,他来昆明,是找他青梅竹马的小香,他要挣一万块钱娶她回家。
李米愣了一下,格格地笑了。
她一定是想起了和方文未来一起拥有的超市,那是他曾经描述过的天堂的样子。
一起阴差阳错造成的绑架案后,她终于在警察局邂逅了方文。
4年未见,那么匆匆地经过那间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她的余光一眼就认出了他的背影。
他说,小姐,对不起,你认错人了。
我叫马冰。
她怔怔地看着他,你扒了皮我也认识你。
先前的豪言壮语消失了,她慌乱的质问他,面对他的沉默,她的委屈转化为暴怒,抓住他的领口,激动的不能自已。
警察的劝阻下,方文带着女伴匆匆离开。
她飞速地冲出去找,车水马龙,哪里还有他的影子?
“你怎么就能肯定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呢?
”“你老婆你不认识阿!
”“你疯了!
”“我找了他4年了!
4年有多久,你找过没有!
”言情剧里动不动就说:“我等你一辈子。
”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思念有多难熬,4年有多漫长,李米对警察吼道“你是不是想知道这4年来我都跟谁上过床!
”,然后她闭上眼,低低的说到“一个都没”。
第二天在警察局,等待字迹鉴定的结果。
她坐到他身边,近到连他的鼻息都能感受得到,直视着他。
他不敢侧脸看她,但是却重重地咽下了一口口水。
他清楚自己毒贩的身份,无路可退,只能无言以对。
鉴定的结果是:不符。
他在阳光下四处躲闪,她一路尾随,泪流满面地开始背诵他写给她的信:“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 反正我也成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 只能普普通通了,我真没用...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用?
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 我现在算是一个有用的人.我都能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 你能原谅我吗? 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 也许我已经成为你们父母想要的那种人. 谁知道,我昨天在电视上看到昆明了. 我突然一下子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
李米. 708天,告诉你一件事儿,李米. 几乎都快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上到了机场买了机票,那时候思念就像是一条在草原上爬行的蛇,我突然想要回去了. 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到了登记口,最后我还是出来了,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你知道吗?
” 他终于转过身说,好,我是方文。
我现在和别人好了。
现在根本不想要你了。
能不跟着我了吗?
她说,如果是我认错了人,那么我跟你说对不起。
说完她转身飞奔起来,大大的格子衬衫随风鼓起来,里面装满哀伤。
她头也不回地跑,仿佛一回头,就坠入地狱。
于是她大病一场,于是她夜夜笙歌,于是她唱王菲的《当时的月亮》。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她说,方文终于从我的生活中抹去了。
通宵之后,她开车跟朋友来到一家饭馆,朋友嬉笑着离去,她笑着喊道:“等等我!
”,走出车门,却一下子沉静了下来。
她抬头望着微亮的天,眼神深不见底。
这就是周小迅,她的眼睛并不有神,总是迷茫,就好像一面镜子,什么都没有,你却可以从里面看到你自己,直指人心。
回到家,她收到了第55封信。
她没有马上打开,她回到床上,木然地躺着,躺着,躺了好久,终于一个打挺坐起来,撕开了那封信。
里面是一把钥匙和一张存折。
李米一路追踪方文的女伴到天桥下,“砰”的一声巨响,转身看到一个人从天桥掉到车上,死了。
那是毒贩马冰,也是她的方文。
他终于彻底的消失了。。。。
李米从储物柜里取出一箱钱和一个摄像机。
那是方文留给她的所有遗产。
在警局,她看到了方文留下的DV。
当镜头里的方文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的眼眶湿润了。
面对摄像机,方文腼腆地笑笑,镜头外的李米也笑了,仿佛他就坐在她的面前。
他说,我做到了,去开家超市吧。。。。
别为我担心。
我也许会很快回到你的身边,也许回不来了。
如果我回不来,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给你写的信吧,一共54封。
直到最后,他也没对李米说过一句:我爱你。
同样,李米也没有。
镜头又变成了一片雪花,然后,突然地,李米出现在了镜头里。
在家里晒衣服的李米,在高架换轮胎的李米,在街边上一路小跑上公厕的李米,在路边跟人吵架打了死胖子一巴掌的李米。。。。
他一直都在,用另一种十面埋伏,凝望着她,守候着她。
他要出人头地赚大钱,所以他为她去贩毒,为了贩毒而在她身边却无法见她,他就这么自说自话的爱着她,全然不顾她心里的感受,对她的苦难,他袖手旁观。
李米爱的有多执着,方文就爱的有多隐忍。
有什么分别,能够呼吸的,就不能够放在身旁。
即使身处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区,也许只隔着几公里路,有些人,便是想见不能见。
虽然杜拉斯说,袖手旁观,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李米是早就原谅方文了的,甚至于在见他第一面的时候便把满腔愤恨抛之脑后。
而她执着的爱终于得到了回应,方文给了她一个交代,他还给她一个圆明园。
最后的最后,李米在镜头前,叙述着他们的简单爱:“。。。。
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
后来他跟我说,遇上我,是他那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儿...”她好看的脸笑着笑着,一下子侧过去,涌出泪来。
现在看周迅演戏总有一种过关的感觉。
别误会,不是对她的怀疑,而是对她太不怀疑了。
这种深信不疑甚至常常把自己都搅和进去。
用她的导演肯定都在偷乐,目的达到了。
这片子的确像严肃版的《疯狂的石头》。
李米也的确像是《苏州河》里的马达转世,要真是那样的话,自己找自己岂不是很痛苦……我看她哭觉得怨我,看她笑觉得冲我,看她扯着脖子吆喝感觉脸红心跳,我从来都没为她着迷过,我只是信了她拿着捏着甩着夸张着的一切表演。
这一点在看马景涛叔叔的大戏时我从来都做不到,因为同样是脖子上的筋,有的能让人肝肠寸断,有的却让人肝啊脑啊的吐一地……周迅啊,你让我怎么说。
快十年了,你让我觉得一出没什么意思的戏也是有指望的,你让我觉得女人就该抽烟,就该瘦瘦小小,就该有一双水汪汪的美人鱼眼。
我喜欢你。
周迅的声线,温温的唱,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李米,其实就是我心中周迅的样子,她坚持,坚定。
精致脸,苍白面容,烟雾吞吐的优雅姿势。
她想像再相遇的样子,她想象自己说那句“你他妈怎么不去死啊”。
她说她一定要说出来,就好像充满枷锁的心房里突然迸发的力量,让她的心事撕裂开来,无法挽救。
等待。
一直以来这个词都影响着我,这也是看完片子一直想写些什么,却迟迟没有落笔的原因。
李米不停抽烟,布满细小雀斑的素面。
充满疲惫的脸,紧握的方向盘,不停的嘟囔着数字,不断的走神。
甚至每一个细微的眼神,都在不同程度的诠释等待的意义。
眼泪在心里落下来,一点点蔓延,就像片尾方文留下的影像里每一个串联记忆的影子,李米的小小身影,充斥着落寞。
坚定地干净眼神,就这样掩埋了方文心里等待原本的味道。
李米杂志里面每一个方文的瞬,方文影像里面每一个李米的瞬。
其实他们一直都是在一起的。
不是吗?
烟,数字。
李米口中吞吐。
四年的54封信。
如果是你,你会像她一样疯狂寻找并等待吗?
放弃。
李米在天桥上,突然讲起她和方文的曾经,她说她和方文中学就在一起,后来两人都没有考上大学,她说他们是这城市,这世界最平凡的人,没有人关注。
但是方文对她说,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
而整场故事里,除了那个叫做李米的女人疯狂的爱并且等待。
我们也同样看到一个男人,用自己的方式去爱。
方文的眼里,仿佛在说,放弃你,是我给你最后的爱。
影片最后的那一刻,李米笑了。
我想她是懂得并理解她深爱的这个男人的。
所以,这个故事是没有瑕疵的另一种的极致。
做作。三星全给窦唯。
影片里面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城市,熟悉的方言。自己却不在所以昆明,长期不在。对于昆明有的又是丝丝陌生和厌恶感。不知所谓厌恶感是否和某些人,某些事有关?不错的电影。周迅刻画的很到位。悲剧的故事。
电影节奏缓慢,台词一般,不喜欢邓超,可是周迅唱了《当时的月亮》,很神奇的感觉
周迅演技有待提高
最爱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同样玩的是机缘巧合、因果报应,最后再来个为爱牺牲,《李米》比后来的《烈日灼心》自然多了。
周迅抽烟抽得好看
噶戆额
这几乎就是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钟爱的那种路数和调调,纯白爱看,也爱写,但是她篇幅短,写的也不细。真的好好,周迅,窦唯,小镇青年,平凡惨烈的少年爱情,反正也不是几个词可以概括,但是就是一直存在我心底的况味。紧凑浓烈情意绵绵唇齿缱绻毅然决然。比起如果爱,我更爱这个风格。
台词关没过,表演关没过,每看到这种半调子片子,都想,侯孝贤来救一下该多好……
不知所云
至今为止见过的因果链最奇葩的电影了。犯罪加言情这种组合弄不好就是天雷滚滚。李米,你还是继续等马达吧,别再跑错剧组了。
很无聊的片子,不若看《光荣的愤怒》
伪悬疑~~~
勉勉强强吧。点映算是把豆瓣的人给点爆了。。
周迅...人间尤物
四年的寻找和等待,到了最后一刻化作所有的值得。只是巧合太多,也就太假。世界上是有真正的爱的,只是电影也太理想化。
傻根就是这般可爱
一个一流的剧本和幼稚的拍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蹩脚的二流电影,有些人只能当编剧,不能当导演,本片就是最好的证明。不可否认周迅的表演相当精彩,相当有爆发力,但是这一切都在导演差劲的执行力之下渐渐黯淡无光。而且影片中还充斥着一种做作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于底层人民的生硬同情。
个人评分1.0/10【F】观看途中实在好奇这片跟《河边的错误》究竟有何差异:镜头质感、作者性和演员表演被定型为“不容置疑”的力量,在不明所以的素材拼接和行进下制造一场迷幻又迷惑的观影体验。但这个过程又完全无法调度出抱有包容([澄澈]和[轻盈]这块)的观赏性和“正常”的角色故事,只剩贬义的象征主义呈现。过分强调主观、个性和心灵想象而创造的私人空间和情感冲动,反而没塑形出真正说得过去的羁绊和幻痛(一味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注定代价)。毫无疑问是创作者的失格,而非全是演员。毕竟全片下来只有王宝强一个人脱离了失真表演的困境,其余都是在过火与平淡中统统走向同种情绪的“机械”。于是只得暴露创作者指导表演、写作和场面调度的荒芜,依赖噱头的下场。基本可以猜到更“残破”的涉海会是何种样貌。
后来她在屏幕里看到自己在换轮胎的样子,无助的甩手,踢脚,抱头,她以为自己当时是无助的,可是后来她知道他一直在某处就这么望着她,她从未孤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