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之歌
The Song of Names,逝者如歌(台)
导演:弗朗索瓦·吉拉德
主演:蒂姆·罗斯,克里夫·欧文,艾迪·伊扎德,绍尔·鲁宾内克,凯瑟琳·麦克马克,乔纳·豪尔-金,杰乐伦·霍威尔,朱利安·沃德姆,卡米尔·雷米泽斯基,艾米·斯洛安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匈牙利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根据诺曼·莱布得勒支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二战时的伦敦,两个少年马丁和道维多尔成为生死之交。道维多尔是个从华沙流亡过来的小提琴手,寄居在马丁家。然而,就在道维多尔的小提琴独奏会的首演当晚,他却神秘地失踪了,这件事成了马丁几十年的心结。详细 >
太平铺直叙,Martin努力追寻Davi这个大白眼狼,结果最后还是跑了,可以感受到名义之歌的力量,但宗教还是让我不适
4-影片复古感强烈,有些东西不会随着时间消逝,有这样的存在真好。
一首需要唱五天,歌词是遭屠杀犹太死难者名字的歌。为了这首歌和小提琴,我愿意打4星。
不明白分为什么打这么低,少年Dave那个劲儿劲儿的样子,就太符合一个怀着国仇家恨的少年天才应有的状态了,尤其是对比Martin那个highly civilized well behaved的样子。Tim Roth一如既往的charming,我大概跳不出他的魅力魔爪了~~~少年拉着小提琴站在你面前真的摄魂入魄的画面~其实二战中的人文背景是主题,可太沉重的东西不能聊,是一种重量,感受到就足够了。
可以和《海上钢琴师》相提并论的片子
加拿大、匈牙利合拍的讲的是英国、波兰的人物与故事,和电影情节一样的怪异。整个过程一直认为这是部好电影,但最终还是失望,不否认二战带来的深重灾难,这就是消失三十五年并继续消失的理由,宗教是我不太理解的东西。回到片头再看,果然海伦的面部表情早就说明了,这样的情节设定,再加上宗教,两字“怪异”。
有3个记忆点。当大卫从死去的女士手上摘下手镯时,马丁强烈的斥责。对死去的人应该给予尊重,你没有同情心吗?大卫问他,你知道昨天死了多少人吗?是几万人!我应该同情谁?是……还是绊倒我前行的那具尸体?第二个是大卫与他的宗教割袍断义。还有一个是大卫留给马丁的那封信。他请求马丁不要再找他。他已经加入了他的信仰,和有着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共同伤痛的人一起生活。而代价就是放弃自我。放弃自我是为了将自我归于自我。于是无我成就大我。而艺术却需要自我。总得来说。我很想感动。但我没有被感动到。
无法与自我和解,才将自我、艺术家的自我拱手让出的吧。
力荐。
剧情越到后面就有点越烂了,真的靠了两个小男孩演技好一点了。
诺曼•莱布雷希特绝对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他年纪轻轻就当上高级制片人,觉得这工作“不够刺激”竟就摇身变为拥趸众多的乐评人:学院派满嘴阳春白雪范儿的技术术语,他偏要辟出一条下里巴人味儿的野路子,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深挖着音乐大师背后的商业运作、艺术与金钱的权力关系,孜孜不倦发掘着音乐才子不为人知的八卦轶事、绯色新闻。无论是李斯特费尽心思的自我包装和推销,还是卡拉扬垄断音乐制作和门票价格的野心,不管是亨德尔暴怒之下甩了假发露了秃顶,还是阿图尔•鲁宾斯坦和安娜贝尔•怀特斯通相差60岁的忘年“地下情”,通通都是莱大嘴的猎物,荤素不忌。
如果我爱你,即便是擦肩而过,我也能第一时间看到你。如果我爱你,即便是不记得你的名字,我依然会想起你。如果我爱你,即便是你与我相隔万里,我们终能相遇。
沉重的故事,沉重的结局,不愿释怀也难以释怀
小提琴手演员找的好。故事简单,穿插也不难懂,历史背景也让我这种历史匮乏的人能学到一点点。赞。
“他对待你就像是溺爱了12年的心肝宝贝儿子,然后你不声不响就消失了” ~
很好看!
小朋友戏过了
098 配乐+1星 音乐的感染力要比故事本身强很多
犹太人纪念大屠杀谱写名字之歌的事,是真的吗
我背弃了他,他却没有放弃我,为此我许下诺言……音乐会对我已经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