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恶心吐了,看看评分从电视版到sp电影版,一路下滑,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所以感受特别明显,电视版的时候全程姨母心泛滥,恨不得跟全世界安利这部剧,所以一看完就立马接着看sp,结果虐女主给我虐哭了,然后已经大半夜了,又去找电影版,一口气看到刚才看完了。
sp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一个什么心情了,看到电影版差不多是后篇后半段的时候,我就全程冷漠脸看,真的是被男主恶心坏了,从sp就一直在说对不起(当时我还看到弹幕说千秋你不要再说抱歉了,后面你会说更多抱歉的)果然到了电影版也是一直在对不起,这个事儿我要好好跟nadamei讲,那个事儿我要好好跟她讲。
明明一开始就知道野田妹很在意孙蕊,却仍旧是在别人打电话说的时候没有任何不情愿的表现,而是说我当然接受,至于野田妹?
那当然是我接受以后再跟她说对不起,好好跟她讲。
仗着女主喜欢他,一直这样做让女主难受的事情然后去道歉,然后下一次还做。
这种事情真的太让人恶心了。
因为知道女主一直在等她,所以他一直都是这种态度,自己的事情永远是最重要的,野田妹的事情永远可以延后。
直到野田妹跟色老头协奏,获得了大家的赞赏,他终于意识到女主原来是会离开他的,然后呢?
然后女主一个人在家睡了不知道多少天,别人没钥匙也就算了,千秋除了打个电话表现一下很担心还做了什么么?
野田妹一个人在巴黎,连手机都没拿,他作为一个漂洋过海把野田妹从亚洲带来欧洲的人除了上述说的,别的什么都没做,甚至都没有回去租的公寓看一眼野田妹在不在家。
找到了之后,他邀请野田妹跟他一起协奏,嗯?
看到这个地方我就好家伙了,真是好家伙。
野田妹希望和他一起合奏从电视版说到sp版说到电影版,他不知道这个是她一直的愿望么?
他知道,他只是认为野田妹不会离开他,所以什么都没做,直到意识到野田妹要离开他,赶紧过来邀请野田妹跟他一起协奏,这种事情真的太恶心了吧。
最后的合奏可以接受,但是结束的也太莫名其妙了,野田妹和千秋之间还有那么多现实的问题都不解决,合着您这儿合奏一曲发现俩人还是合拍的,所有现实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让观众觉得更憋屈了(此处观众特指我)!
当然电视版还是很好看的,会推荐给朋友的那种,但是后面两个是真的不行,后面的漫改也感觉很刻意,没有电视版那么自然。
不过为了避免朋友看完电视版觉得好看从而看后面版本然后也跟吃了屎一样恶心,那就都不推荐好了。
这是看的第一部日剧,真是,太不令人愉快了。
昨天看完《交响情人梦》最终章后居然窝在被窝里泪了,这部剧对我来说一直是很欢喜的,可是看着野田妹的状态却有了很大的共鸣,忽然间觉得自己也被牵连进去。
理想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情,当你能把握它的时候,你既能享受直面的快乐;而当你不能把握它的时候,你即掉入了患得患失的涡旋。
一个人面对理想,投入专注,因为你只要一直注视着你想要的,然后努力摘下它即可。
两个人面对理想,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我们需要协调步调,在自己还自顾不暇的时候还要记得拉人一把。
两个相爱的人面对理想,落后的人更容易受伤,对于这个落后的人来说,她/他既要独自承受失落的孤独,还必须鞭策自己赶上那个人的步伐,因为他们祈愿过要去同样的地方,要站在同样的舞台上,要一起发光。
这是野田妹的暗伤,只能自己舔噬的暗伤。
千秋不明白,千秋怎么会明白呢,他总是望着自己那件很大很大的事情,他有直面的快乐,他不懂得野田妹的苦恼。
这就是男生女生的不同之处。
野田妹迷恋着千秋,为了他疯狂地改变自己,一次次的委屈隔天又变成了傻傻的笑脸。
最后他们去了巴黎,我总以为那时是最好的句点。
可是,巴黎是一个更高的舞台,更大的梦想,它适合千秋却不一定适合野田妹。
幸好,野田妹有她的灵性、天赋。
看着千秋每一次的成功和进步,野田妹的表情是凝重的,她害怕,她焦虑那个舞台上的背影会离他越来越远。
当知道千秋要和孙睿一起演奏自己最想和千秋合奏的曲目时,野田妹只能受创地缩成一团,无奈地说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学校的老师希望野田妹能够充分挖掘了潜能再参加比赛,野田妹的焦虑一次次被强行压了下去,夜里她淋了一夜雨。
这种迷失,我有过,也许你也有过。
生活中,我们会受困于时间,就像盗梦里的最后一层梦一样,你必须忍受那种无法超越的虚幻,即便它也是一种真实。
不能进也不能退,是野田妹最深的痛苦。
也许千秋能看到野田妹的发光体,可是他帮不了她,千秋说那时自己失落的时候受到野田妹的鼓励被她带回到了这个舞台,现在想想,也许是为了把野田妹带上这个舞台他才会遇到她。
我很感动,现实总是很艰难,还好我们能当成陪伴。
最后他们重新合奏第一次合奏的曲子,野田妹的笑容舒展了,困惑总是暂时的,你往前挤挤身子痛过之后,总是会离那个很大很大的东西进一步。
美好的故事有了美好的结局,就满足了我这种喜欢happy ending的人。
但过程一点都不美好,应该说很辛苦。
其实钢琴家是极其痛苦和漂泊的职业。
朗朗在学琴的时候被父亲逼到在跳楼和吃安眠药之间选一个。
后来很多人说他是天才,背后的努力和付出应该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我所知道的学艺术的人都比我们苦很多,行业的竞争和压力也比我们大很多。
看过傅聪的采访,他说钢琴家真的是很辛苦的职业,没几个人能一直受得了。
记得看电影《中央舞台》,那些跳芭蕾的女孩子们在休息的时候用水冲脚尖,血就从芭蕾舞鞋上氤氲开来。
如果想跳好芭蕾舞就要跳到脚尖出血。
如果想把钢琴弹好就要练到手指磨破。
如果想变成模特就不能吃东西。
高中的同学,从开始年纪倒数十名到高考的时候前十名,大概做了10多本物理书。
被大家津津乐道几乎成传奇。
太阳的背后不是光。
相比sp 感觉这次的都不是很紧凑不过好歹千秋大人主动了一次握住了野田妹。
总是看着野田妹追着千秋大人 很解气!
看完后篇好几天,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
说不上平静,说不上激动,就像贴吧里的很多人说的那样,喃喃自语般的内心OS:真的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呢。
========================================================时间倒带回到三年前。
2007年,我刚进入大学校园。
大一的时光,忙忙碌碌,什么都好奇着想要去参与,对一切怀着新鲜的热情。
所学的专业需要修习钢琴,每一天无论有多少事情,都尽量抽空到琴房练习。
学琴的开头,对钢琴感到好奇和向往,倒也不觉得那么累。
只是还没有意识到,钢琴对我的意义、音乐对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就是在某一天,华师钢琴系的朋友发短信来,推荐我看一部日剧,《交响情人梦》,说上野树里真是迷人。
光看名字,原先对日剧无感的我只是觉得,或许又是一部没营养的偶像剧吧。
于是观看的日程一拖再拖,直到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才选择开始看这部电视剧。
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看交响TV版的时候,每一集都伴随着笑声,喜欢看野田妹追着千秋花痴,喜欢看千秋无语地频翻白眼,喜欢真澄蓬松的爆炸头里别着各色蝴蝶结发卡,喜欢小峰无厘头的热情和自恋。
不能错过的,还有清良的惊艳,修特列泽曼的色咪咪(华丽丽的可爱老头啊),以及腼腆的黑木同学。
最喜欢TV里的两个场景,一是S乐团的首次公演,全副武装的黑T,上台前不断在后台自我催眠“观众都是马铃薯观众都是马铃薯”的各位,却在那个初次登场的大舞台上展现了一次振奋人心的表演。
青春、自由、热爱、挥洒,浑然一体,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乐团。
第二个喜欢的场景,也就是最后那个“大河抱抱”了。
太美了,实在是太美。
喜欢树里抿着嘴微笑的样子,圆圆的眼睛里有细碎的星星,被那样幸福地拥抱着,却还是脱线地说了一句:“Merry Christmas”千秋只能以更紧的拥抱回应她。
彼时,夕阳的余晖洒满两个有爱的人,那种渗透到心里的温暖感受,一直到今天还是停留在我的心里。
第二年的时候,看了SP巴黎篇。
有的人说对这个特别篇失望,可我一点也没有。
我依然是兴致勃勃废寝忘食地追着看完了全部。
来到国外的野田妹,比起幼年有在国外生活经历的千秋,自然是有着更多的不适应与迷惘。
千秋早她一步的成功,给了她鼓励的同时,也给了她更多的压力。
看特别篇的时候,对千秋王子有一丝丝的不满。
觉得他总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进步再进步而选择对野田妹说“对不起”。
虽然我知道他不是完全不在乎野田妹的感受,但就是怀抱着对野田妹喜欢的私心,希望王子前进的脚步可以放慢一点点。
更何况后来孙蕊的出现,简直是雪上加霜,看到野田妹一次次怀疑自己的时候,也跟着哽咽了喉头。
幸好野田妹有着过人的恢复能力,在成功绊倒并制服了千秋前辈后(桥上的围巾+摔跤大战OTZ),又重新变身为元气美少女。
很喜欢她在古堡里演奏的三首曲子,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最后一首奏鸣曲,以及拉威尔的《镜子.丑角的晨歌》。
“在日本的时候就是这样,总觉得一直在一起,但其实也不是那样,就像是独自旅行时,却不知不觉地又回到身边。
就这样吧,只要不让我失去你。
”那样努力并成长着的野田妹,值得千秋在湖边的动情之吻。
一晃三年过去了,第四个年头也已过半。
在前两年里学习钢琴,转系后自己弹了一年,没有上任何钢琴老师的课,只是因为看了交响,体会到钢琴的美好之处,不忍心割舍,所以不肯放弃。
月中的时候随着转系前的班级参加了省音协的钢琴考级,圆了心头的一个梦想。
这之后,再看交响的电影版,忽然真切感受到“成长”一词的分量。
电影版里,早出道的千秋面临着和新乐团的磨合问题。
看似乌合之众的乐团,其实有着惊人的爆发力。
每一个乐者都有他要背负的生活,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存压力,却有着共同的信念——音乐。
更深一层地领悟到音乐无国界这句话的含义,以及作曲家们想要在音乐中表达的关于现实与内心的种种,竟然是从前篇最后的柴可夫斯基《序曲1812》。
一颗心随着乐团演奏和千秋的指挥千回百转,行进到进行曲的时候,和台下的野田妹一样,不自觉地比划着双手,几乎是眼含热泪地摆动着身体。
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全人类对于和平的向往与渴望,渗透在每一个细胞里,跃动在身体的每一根血管之中。
从来不爱听交响乐的我,自此时常翻找一些交响名篇,一边做事一边听着,简直要发展成为钢琴外的第二爱好了。
而看后篇的时候,千回百转的心情更是从没有平复过。
虽然知道孙蕊和千秋根本不可能有戏,但是看到他们在台上“眉来眼去”还是觉得不爽。
我不知道野田妹是否会一样在意,或者只是在意于他们的合奏和千秋更加前进的脚步,彼时我的心情也和野田妹一样低落。
演出后回到家里,千秋一副担心的样子,野田妹却只是笑着说要做饭给他吃。
眼底眉梢里藏不住的落寞。
她抱着千秋问:“前辈,你喜欢我吗?
我们会一直在一起吗?
”甚至向千秋求婚,笨拙地表达自己的恐惧。
她只是想要单纯快乐地弹着琴,和爱人平凡快乐地在一起,如果她没有天赋的才华,没有遇到优秀耀眼的千秋王子,这一切不会太难实现。
但是,才华和千秋都是她不能舍弃的宿命,所以她一路勇敢地追到了这里。
她不知道奥克莱老师暗中加快训练她的脚步,是因为“这孩子差一点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钢琴家”,还以为老师不喜欢她,或者觉得她没有实力。
野田妹掉到了一个新的低谷区,幸好这时候,那个色色的指挥家怪老头出现了,邀请她在他的巡回演出中初次登台。
他们一起合作了肖邦钢琴协奏曲,终于这一次,换千秋在台下注视灼灼发光的野田妹。
我始终觉得,野田妹并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这次演出的目的和意义,她专注于演奏,专注于内心那种想要踏上新的征程的愿景,所以当一切演奏完美落幕时,她发出那一声叹息,好像已经用尽全力表达了自己一般,旋即看见台下无数人起身为她鼓掌,这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刚刚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一切,已经回不去了”,她不知道怎么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掌声,不知道怎么面对千秋王子,更怀疑自己已经弹不出更好的钢琴。
于是她又一次选择了逃避。
终于又是回到了幼儿园老师的命题上,被一群孩子环绕的野田妹,简单快乐,“精神好到有点让人担心”。
不止千秋,我也曾经疑惑,对于野田妹来说,究竟是做幼儿园老师好,还是不断向上攀爬的钢琴演奏家来的幸福?
每当这时,只要听一听野田妹的钢琴声,就不难做出选择。
就像千秋说的那样,“即使重新选择多少次,也会想要把她带上那个舞台,为了听这样的钢琴。
”再然后,两个人的合奏,就像三年前那样,默契,却不再是千秋一昧配合着暴走的野田妹,因为野田妹也已经知道了自己在弹什么,依然轻盈,依然跃动,却能尽力避免任何破绽。
每一个看着的人都知道,这两人都飞速地成长了,并且,这样弹奏的两个人,是如此地相爱啊。
虽然最后还是没能见到千秋和野田妹在舞台上合作钢琴协奏曲的场景,但是,就像上野树里在采访中说的那样,音乐是流动的,这才是音乐的生命所在,所以交响最后没有拍一个圆梦的ENDING,也正是想让交响永远流动下去,喜欢交响的人们,都会怀揣着一份喜欢,一份来自音乐的鼓励,怀抱着各自的信念继续走下去。
相信千秋和野田妹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在最好的舞台上合作出最好的协奏曲。
也相信,两个好人的幸福故事永不结束。
而我自己,因为遇见了交响,遇见了千秋和野田妹,也开始选择了与音乐直面。
我并不会认为,考级通过就是终点,大学毕业就是终点,因为每一个终点都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
带着这三年半和交响一起成长的回忆,清楚地看见时光在身上雕刻的痕迹,美的,不美的,都是宝贵的。
一路走来,从小野田的傻气花痴,到坚韧不懈,到成熟淡定,进行着崭新的自我蜕变的同时,也不会放弃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那一个,和千秋一样,值得我托付全部爱恋的人,终有一天会出现,我像野田妹一样收留他,或者,被他收留,在彼此的生命里,成为最重要的部分。
二刷了,把tv、SP、电影前后篇都二刷了一遍。
第一次刷,看到了千秋王子和野田妹之间相互依赖扶持追逐梦想中产生的爱情,这么美好。
第二次刷,看到了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或许每个人都应该是个个体,梦是自己的,成长是自己的,没人可以替你完成,不应急功近利,缓缓前行、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道理。
原先还怪着编剧,为什么野田妹想要和仙贝同台演奏这样简单的心愿都要给她这么多的波折,后来二刷才些许明白编剧的心意,要是简单容易的完成这样的心愿,那么完成后又该以什么动力去追逐走完这条音乐的道路呢?
所以,是不是编剧想告诉我们,爱情和梦想,我们或许应该区分对待呢?
用爱情支撑的梦想,我们又能走多久呢?
二刷有感,以上得丝。
波士顿天气很凉。
听说,北京也降温了。
这个故事我等了8个月。
之前特地找出过漫画来看,情节都是清楚的。
但总是期待着电影能演绎最完美的收尾。
激动的时刻还没到来,光是看着DL和海报,我等着等着,就哭了。
千秋的那段独白是最最泪奔的--“如果让她在日本那样自由地弹着钢琴,她会不会更快乐一些”。
看交响TV版的时候,只是因为故事搞笑、画面养眼、以及和钢琴相关,才尤其喜欢。
从巴黎篇开始,情感越来越复杂。
看到DL里千秋这句话才恍然大悟---我之所以被它感动,是源于和野田妹相似的挣扎。
如果留在那里了,会不会更快乐一些呢?
可以淋着最熟悉的日光,可以在家乡的水坝边看夕阳,可以吃到最喜欢的拉面,可以放心的和朋友在一起边说笑边伸伸懒腰……不用在下雨的巴黎街头赶路,不用看到千秋和别的女生的表演而懊恼吃醋,不用纠结着舒曼该怎么演绎,不用费力地背肖邦的乐谱……最终篇里野田妹的海报照中,有三张最为印象深刻-在巴黎街头淋雨一脸委屈,坐在列车上手捧一束金色的灿烂的花笑得恬静淡雅,蓝色晚礼服在舞台上自如挥洒。
而这些画面串起的生活,即便是被电影美化的童话,也是拒绝了那个舒适美好的“零假设”的。
自从在千秋身边之后,她就一次次把自己推出了心灵的舒适区域,一边挣扎,一边成长。
相对应的,在那一段独自奔跑、沮丧、寻找、迷茫的画面之后,千秋还是斩钉截铁的说---“即使这样,我也还是想带着她走上那个舞台。
”而即使没有一个千秋前辈拉着我向前走,我也始终无法潇洒地成为hedonist。
生命中有太多的should do和should be。
往往轻巧的比繁重的更难以承受。
于是只有,打完这段话后擦干眼泪继续做作业看书。
于是只有相信,熬过的寒冷不仅仅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
3天时间从电视剧到sp再到前后篇的电影,心里那种温暖快要化掉的感觉觉得总是要找一个出口。
就好像千秋说的,“我以为是nodame治好了我的飞行恐惧症,可是也许,其实是上帝把我留在日本为了将她带来。
”而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她治好了你的飞行,还是你将她带到欧洲,带到更大的舞台。
你们能够相遇真好!
时间过去两周 再回过头来补全这篇观感 可能还是会有感动 但更多的是对当时自己感情的回味 然后又去看了很多花絮 嘿嘿有一个别扭的学长。
有一个别扭的学长,他是千秋。
他梦想做一名指挥家,可是却因为不敢坐飞机而不得不在日本。
他很有天赋,他看不起身边的人,同时他也很寂寞。
直到他遇到了nodame,他忍受不了nodame脏兮兮的屋子而不得不总是帮忙打扫,唔嗯 不过最后也习惯了╮(╯▽╰)╭别扭的学长在每一次听到别人说 你的女朋友blabla的时候 都会反驳说他不是我的女朋友!
可是谁信呢?
最后的拥抱映衬着透过云层的夕阳,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是啊 连最后千秋学长的白眼也让人想说 学长还是不要害羞了!
有一个傻乎乎的姑娘。
有一个傻乎乎的姑娘,她是nodame。
nodame没有大大的梦想,她只是想开心快乐的弹钢琴,然后等到毕业的时候能够做一名幼儿园老师。
直到她遇到了千秋学长。
她的梦想开始变成做千秋学长的妻子。
她开始努力想要和千秋学长站在相同的高度。
有的时候 会很心疼不停不停努力的nodame,但有时候又在想 付出总有回报 如果不是这样努力 nodame怎么配得上又会钢琴又会小提琴又会指挥的千秋学长呢?
所以,也是值得的吧!
好吧 不得不说 为什么要把孙蕊设定成中国人……这种临时客串小三向就不要了吧……有很多感动人的场景。
有很多感动人的场景。
它是交响乐。
虽然拥抱和Kiss都足以让我觉得心都融化了,觉得这样的两个人如果能一直在一起会是多么美好。
但不得不说,更感动人的场景还是每一场的交响乐。
虽然每一场nodame都会泪流满面,虽然每一场千秋学长都会混合着微笑、泪水和汗水,虽然每一场在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人站起来大喊bravo!
不得不说,即使是回过头来感觉这种场景是那样的狗血,但是也不能影响我在当时看的浑身起鸡皮疙瘩。
从来没有觉得原来交响乐听起来也是这么的美。
从来没有觉得能够在集体中演奏一个乐器是这样的开心。
最后千秋学长终于在这场名为变态森林的游戏中走向了终点。
其实,不管是nodame治好了千秋学长的飞行恐惧症也好,还是千秋学长发现了nodame,将她带到这个熠熠生辉的世界舞台也罢。
我只想说,你们能在一起真好!
最后最后……题外话一句……电影钢琴指导居然是朗朗!
诶?!
电视剧二周目的时候,我在想,到底千秋是什么时候需要野田的存在了呢?
是最后的拥抱?
是他不再拒绝她总是挽着自己?
是习惯了每天做饭给她吃?
还是假装睡着给她偷袭机会的那个吻?
要我说……一切早就是在一开始,最开始的时候,他透过夕阳,穿过晚霞,凝望的那个背影的时候。
野田问黑木,一个只想做幼儿园教师的我,为什么要像你们一样努力呢?
黑木疑惑了一会,说,对野田来说,什么是前进呢?
对我来说,喜欢一样东西,感觉到在前进,就会很开心开开心心,随心而真诚的做事情,有什么不好吗?
千秋又何尝不是呢?
脾气非常差的千秋没什么耐心的千秋表面上虽然对谁都很客气,但实际上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鄙夷的千秋焦虑,急躁,自我肯定后又强烈的自我否定的千秋却在遇见野田以后,变成一个为他人着想,稳定大度,不论是谁都能打从心里对待对方的千秋。
更投入,更坚定,更从容不迫的千秋。
更友善,更真诚,更无畏无惧的千秋。
我们都清楚我们自己,不是做不到某件事情,而是缺少这么做的理由野田,遇见你,就是所有一切好运气的开始。
“我们要一起跨过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永远一起走下去 。。。
”在我心里交响早已超越了5星的地位。
07年到10年一段不长的日子里,从电视剧、漫画、动画片、SP到最终的电影版,没有办法说完这些日子里交响给我的感动。
有一段时间的预告片总有个沉稳的男声在结尾说上一句:再见了,野田妹。
听到这句总觉得难受,在买完电影票的那一刹那,我居然有退票的冲动,我逃避面对这个故事的完结,正像我面对结束一贯的态度。
可是票是买了,不好退,姑姑特地陪我看这场电影,我不可能耍性子走人。
坐在电影院里,手渐渐冰冷,心里不断嘲笑自己面对结束的怯弱。
一场130分钟的电影感动、笑点都太多了,我喜欢树里在后篇那种细腻的内心戏演绎着野田妹在看见与千秋之间产生的距离而焦急彷徨,是那么的有代入感。
外表装作一贯的大大咧咧,却用她奇怪的行为表现着不安,是啊,塔尼亚的一句话就戳到她的硬伤了,“野田妹都23岁了,还不是什么都没做(大概记得是这样)。
”是啊,看着身边的人都踌躇满志地参加乐团、比赛、工作、演出,而自己呢,每天面对这斯巴达老师布置的大量练习曲子,毫无目的;下定决心要参加比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却被拒绝;看着千秋和自己的对手在舞台上眉来眼去的演奏着自己喜爱的协奏曲,却还要大方地称赞着;双眼真诚地看着喜欢的人求婚,却被当玩笑话般地敷衍过去;在完美地弹奏完属于野田妹风格的肖邦,世界都为这颗闪亮的新星惊叹时,她却认为自己再也弹奏不出那晚的打动人的旋律了;那是有多迷茫、妒忌、难过、绝望真的可以感受得到。
一切都在悄悄地改变,可能有人会不懂为什么野田妹在那么完美的演出后却说自己不会弹琴了,又在跟千秋合奏了莫扎特双钢琴后将故事画下句点。
在这段过程之间野田妹的成长印证了色老头的那句话:在每一次的演出中都要用尽全力地令它变得完美,然后再突破它,跨越它,这就是人生。
这种知易行难的烂俗的话语,却在那一瞬变得那么有说服力,那么有哲理。
4年不长不短,无论他们的音乐路程有度坎坷,有多少失意,最终在双钢琴里用音乐交换着对彼此的心意,一起牵着手逛着音乐书店,一起在节日里去餐厅吃大餐,跳着胡乱编造的即兴舞蹈,在对方因为读谱太认真而偏离自己身边时像抓小猫一样将她拎回自己身边,打打闹闹的同居生活,和在电影里其中最美的一幕之一的桥上长吻。
到这里,已经心满意足了,即使舍不得也会在这么完美的一幕前面也变得那么不重要。
感动最深的居然是那千秋的内心独白: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和她的未来。
(早该发现了!
)看着野田妹逃避困难后又真诚地面对,想起了被我放下的小提琴,小时候的我是招了多少个不知所谓的理由去逃避它,而现在用多少个借口逃避将它重新捡起来的困难,我真的是一个很爱后悔的人,大概当年决定不继续学琴时我做过最后悔的事情了,是让我发现我原来那么羡慕在台上用音乐表达情感,感动听众的人,他们闪亮得让我嫉妒。
我曾经用课余时间自学所有乐理跟交响乐的理论知识,可是我已经没办法进入那个圈子了,就连魔法小学徒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一个魔法世界的哑炮,那种拼命地样子连我自己都觉得可笑。
(啰嗦了一大堆跟剧情无关的话。。
)不难看出树里跟玉木的练习有多么辛苦,看见树里准确地用野田式的弹奏方式准确地敲下一个个眼花缭乱的琴键,这种演奏级的曲目,在拍戏的同时准备着是要付出多少努力去揣摩那些独特的姿势,指法,呼吸和面部表情,都在巨大的荧幕上取得很棒的效果,当然玉木的指挥也越来越有气势了。
一起聚在巴黎场景就像是各自努力多年后的再次重聚,温暖又感动。
他们是因为音乐相识,为实现音乐梦想努力,每个人都是那样闪闪发亮。
峰还是那个一味勇敢向前冲大白目,清良也偶尔会幻想自己变成里轩的老板娘会是什么感觉,真澄的服饰更加花哨华丽了,黑木和塔尼亚也开始了他们下一段的音乐跟爱情的道路(虽然没有在电影里看到)。
一切都有一个很好的终点,也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听到树里在舞台宣传时用力地说着:这真的是最后的最后。
仿佛是对观众说的,也好像在对她自己说着。。。
嗯,真的来到最后了,这时的我发现原来我这么喜欢这个故事,这么喜欢音乐。。。
日语不好听呢
“只要活在音乐中,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尽头。” 这一次拉威尔和萧邦和莫扎特也救不了这个烂片,更可怕的是看到后面我都觉得开始厌恶电影了,他妈的为什么上班要看烂片,下了班回家还是看烂片。还是音乐最好,还是古典音乐最好。❤
今天在电影院里几度泪奔。看着千秋和野田妹彼此充满不安疑惑却又坚定的爱和追寻梦想的身影我心酸又感动。影片最后,他们在蓝天和微波粼粼的湖水的映衬下,两个身影在长长的桥中间拥吻的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这就是最美好的爱情。
不好看 😞
以为野田真的要去幼稚园了,结果又是爱情拉扯...PS.这个演职人员错了吧,苍井优在哪儿?
完全是动画片的翻版,没意思
最终章果然系炒冷饭之作吖。最终章最唔好睇啦
我小小的失望望了~
这部剧竟然也评了8.5分,我大概知道豆瓣er的评价准则是什么了~
结局不是一起演奏交响乐,太不完满了吧?相比较之前那么多震撼的演奏场景,突然变得这么平稳安静地告别,是不是有点令人遗憾呢?最美不过音乐,最惨不过爱情…
又學習了不少。謝謝某人
chiyaki先辈脸上的皱褶越来越多了。。。为什么我看见朗朗了??
为了纪念一下青春,这大结局还是要看滴。
看過原作,但實在對這部電影沒甚麼興趣。因為他就像是加長版的電視劇,一點都不像是在看電影。
四年了 终于ENDING了。。。俨然已经没有了看剧时候的狂热 但是美好的ending还是很重要的~
看过动漫再看这个觉得有点假。
不知道八点多的分数哪里来的,演员造作,很不好看啊
傻女人最惹人喜欢,哈哈
总觉得该讲的都讲完了,那些好玩的元素也都不见了踪影,为什么到了结尾反而觉得无聊了呢。。。故事实在是太单薄了,加了感情分进去也没法给到3星啊
怎么最后一部这么烂,莫名其妙,表演过于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