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顶之灾

The Happening,破天·慌,破.天.慌,破天荒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佐伊·丹斯切尔,约翰·雷吉扎莫,阿什琳·桑切兹,贝蒂·巴克利,史宾塞·布瑞斯林,小罗伯特·拜利,弗兰克·考利森,杰瑞米·斯特朗,阿兰·卢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印度,法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8

《灭顶之灾》剧照

灭顶之灾 剧照 NO.1灭顶之灾 剧照 NO.2灭顶之灾 剧照 NO.3灭顶之灾 剧照 NO.4灭顶之灾 剧照 NO.5灭顶之灾 剧照 NO.6灭顶之灾 剧照 NO.13灭顶之灾 剧照 NO.14灭顶之灾 剧照 NO.15灭顶之灾 剧照 NO.16灭顶之灾 剧照 NO.17灭顶之灾 剧照 NO.18灭顶之灾 剧照 NO.19灭顶之灾 剧照 NO.20

《灭顶之灾》剧情介绍

灭顶之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供给的同时也在被不断的掠夺着,当地球的忍耐达到极限,人类的下场会是如何呢? 近日来,在美国的几大城市里发生了多起离奇的死亡事件,事件现场血腥而诡异。这些人是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又因何原因?一切都处在迷雾之中。艾略特(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是一名研究自然科学的中学老师,这一连串的事件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一切并非巧合。更大规模的人类死亡事件发生了,死亡就像一种病毒一样的在市民之间传染,一时间,城市里人口几乎绝迹。艾略特带着妻子艾尔玛(佐伊·丹斯切尔 Zooey Deschanel 饰)和一群朋友驾着车开始了逃亡之路,他们要躲避的究竟是什么?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风口青春乡村不寂寞无敌浩克君子如玉灵魂的博弈最强狂兵瑰觅疯狂海盗团小猪佩奇过大年我的梦中情人2流星慢舞诺曼将门风云呖咕呖咕新年财要命会议回村的诱惑初次见面我爱你十年三月三十日虫虫欲动那狗那猫我11偶像大师闪耀色彩同桌的守护者艰难险阻冰球之王与男孩同车孤舟屋顶探险家冲出逆境覆面系

《灭顶之灾》长篇影评

 1 ) 食之味

中午正说以前看过的恐怖片呢,下午就恰好看了这部。

此片归于科幻片吧。

植物因为人之漠视或说侵略而释放毒素,人在毒素影响下失去自我防御而以离奇方式自残。

主线比较清楚,并提倡和谐相处,对自然应有敬重,对熟悉的人应体谅对陌生人应慈爱。

女主的眼神太适合演惊悚片了,我总是害怕她忽然变异。

然而她只是内向而已,男主和小女孩也都很闷。

看完觉得莫名其妙的似曾相识,仿佛中规中矩的把已知而略有遗忘的内容又温习了一番。

依然有吓到尖叫的地方,不过仅对于我。

 2 ) 欢迎来到全球自杀俱乐部

好歹Shyamalan拍了部可以立即看懂得电影 所以要鼓励 虽然很平庸主角小团队简直就是中了随机自然的六合彩 楼上提到的关于恐怖大师第二季度The Screwfly Solution这集 显然是比这部电影精彩的 扯外星人总比扯自然反应显得更真实不过看了花样翻新的自杀形式不由的激动 啊 人类最可取的就是想象力

 3 ) 蜜蜂失踪与人类的自毁

这部片子缘起于近期一连串真实的事件:美国、欧洲地区的蜜蜂正在大量失踪,并且日本等地区据说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这个看似荒诞的事件,却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地球上。

有科学家预言,蜜蜂的失踪将导致很多农作物的减产,进而在长期影响中造成人类的粮食短缺。

还有科学家通过一些分析鉴定,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开发基因生物武器过程中的事故造成。

而在本片充满对大自然敬畏之心的叙述中,创作者将这些事件归结为一种通过植物散播的神经毒素,且其不甚规律的传播方式有点类似于水系中的『赤潮』。

这理论看其来颇为牵强,但故事中该毒素可以导致人类神智失控并且自杀的残酷设定,却很尖锐地讽刺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倒行逆施极端下的自毁后果。

虽非大片,但气氛渲染到位,且科幻气息很浓,堪称小成本灾难片的典范了。

『美国大批蜜蜂失踪、疑遭基因武器突袭』- 摘自网易http://news.163.com/08/0319/03/47CA2RMH0001121M.html『蜜蜂失踪将威胁生态系统、人类可能面临食物短缺』- 摘自搜狐http://news.sohu.com/20070416/n249469080.shtmlhttp://www.leeforce.com

 4 ) 如角色一样懵逼的看完这部电影

故事看起来很玄幻,某日植物突然之间释放了某种不明毒素,并通过空气和风的流动散播毒素,同时毒素针对的物种恰好是人类,在入侵中枢神经后扰乱了人的行为意志,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出现群体性的自残和自杀式的行为,仅仅在隔日这种毒素又突然消失了。

由于导演明显不打算让观众和故事中的角色搞清楚这突发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在无法获知额外信息的背景下,观众只能一味的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共同体验疑惑,恐惧,逃离和绝望的全过程,但因为所有角色的表现和演绎都太过浮夸和做作了(估计导演故意要求的),导致对剧情和人物行为的双重不理解加剧了观影的难度。

当然结合那曾经的“消失的三年”,又有一种对现实世界预示的意味,正如结尾电视节目中专家说的:人类成为地球的威胁,这是一次警告,仅仅是开始。

为导演宏大视角和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点赞,但通过这么一部没头没尾内容含糊的作品来说,就显得有些不及格了。

 5 ) 空洞灭绝寓言

沙马兰正在经历自己的灭顶之灾,他试图将这个灭绝事件变为一段强大的寓言故事,给现代人一番警醒,就如除去《第六感》之外的大部分作品一样。

这个迷恋神秘主义规则的思想者起初只是为大家讲故事而已,现在已经近乎蜕变为宣扬自我信仰的说服者。

这个思想家曾为《小村》注入了让人惊诧的对文明的反思,为《水妖》注入了唯美意境对地球环境有所思辨。

可是,票房决定了现今一本正搞艺术讲道理的人境遇悲凉,但这两部作品还是留下了小众的粉丝。

起码,沙马兰的形式美很诡秘,内容上也是有力度的。

可是,蛰伏而出的《灭顶之灾》又有些什么呢?

这个电影神似那些科教频道录制的神秘事件种种。

不幸的是,那些科普片最终总有答案呈现给你,《灭顶之灾》却无解,完全需要投入者去思考。

不仅如此,沙马兰可能受到了《水妖》罗嗦叙事的刺激,完全相反的跳入了另一个极端。

以至于影片从角色到主题都神秘兮兮,不知所谓。

对于角色性格的设计,沙马兰是有谱的,自闭的妻子、寡言的小孩,作为主角的教师,各自具备各自特点,有所象征。

但奇怪的是,这些自说自话的人物好像只有沙马兰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离奇的灭绝事件中。

对观众而言,谁愿意费尽心思考虑导演不告诉你的必要交待,例如主角的妻子,无论形象还是内里都神不守舍的。

电影里的人好象都属于社交综合症患者,相互疏离戒备的很。

沙马兰一如既往揭露现代文明的缺憾,但这些人等和灾难有何关联。

逃难全程中,沙马兰甚至放弃了对角色深度的必要处理。

沙马兰肯定自我认为,灾难中此等人照旧不会相信沟通,那对于一部拍给大众看的电影也需要一定的讽刺、批判抑或同情才是。

最高级别的疏离者是那老太,天不怕地不怕人不怕。

这个角色沙马兰甚为用力,却离题万里。

本来观众被灾难牵制的,却冒出来这么个混不吝。

前面有人猎枪射杀同类大家可能理解灾难中的人性失衡,但这个老太太就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低级的为了什么而什么。

其实最呕的是,夫妻二人形式主义滥情一般在病毒中升华爱情,大无畏在这里不是伟大,而尽显不靠谱的愚蠢做作。

角色的空洞使影片更加的神似科教电影,而那些诡异离奇的创意更加重此感。

对影片的向往起于该死的预告片,换言之,看过预告片,这电影根本就不必看了。

这个诚挚的告诫虽然狠毒,却具备足够的诚信。

因为,沙马兰这一次连自己的创意也没交待清楚。

走在大马路上的人们莫名其妙的全部自杀,一股股风吹过路边植物,就是无形强大的灭绝武器。

这创意通过现代电影的强力描述,堪称真实可信,恐怖决绝。

陪着角色们逃命,整明白了躲避办法,顺带学习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其它却聊胜于无。

这是影片的实在观感,超级简单。

结尾处,俨然多云天气要转为暴风雨了,一次更大的灭绝即将降临。

然而,这灾难究竟是什么?

沙马兰这次太勇敢了,想当然的自己设计了灵异奇想,这和众所周知的麦田怪象不同,不是大家认同的,是独家创造的。

然而,沙马兰还是按照神秘主义学说来概念化,就是照旧无解。

沙马兰这次将自己编撰的神秘主义哲学彻底的神秘了,自己也变成了感性的神秘者了。

植物为何反噬人类,沙马兰在背后说,这很神秘,需要自己思考。

这是神秘主义者的一贯作风,按此理论的习俗,肯定是人类自作自受,遭报应了。

因而,《灭顶之灾》之中暗藏了沙马兰的警世野心。

无论如何,他想通过神秘兮兮的灵异现象,利用大众的恐惧担忧来宣扬自我的思想理论。

他在做哲学家、科学家、神学家们要做的事情。

群居的人类不能疏离、大自然不能继续受伤害、现代社会毫不关注这些大问题,尔尔如此的道理是进步的。

但沙马兰选择了极端的创意哗众取宠,显然只是一名看得见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敏感者,仅此而已。

他想让《灭顶之灾》变成现代寓言,却没有寓言者的学识、胸襟和内涵。

也许只能同情的说,信仰神秘主义的人真的仅仅是擅长神秘而已。

还是为沙马兰惋惜吧,他很努力,却结果如此。

 6 ) 《灭顶之灾》

影片并没有想象那么差,之前此类影片要不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或者夜晚,光天化日下能拍摄出那样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而且后面的几个桥段还是有效果的。

只是影片从一开始就将摊子铺得过大,如果没个说得过去的解释,必然让人失望。

所以影片后半部分的失控、无序以及嘎然而止和科学家一厢情愿的看法显然损害了整体观感。

而毫无新意的重复性结尾更是让人受不了。

看来M.奈特·沙马兰 M. Night Shyamalan是很难超越《第六感》《灵异村》的高度了,当然比起《第六感》,我更喜欢《灵异村》在哲学上对人类恐惧内心的阐释。

2008-07-13

 7 ) 灾难可能的原因

个人认为环境带来的杀戮是受情绪影响的,也就是如果一个人心情很焦虑、很担心害怕、很生气,植物们感受到这种对它们有威胁的情绪,就会产生反应来保护自己,通过风的传播这个反应从而使人类自杀。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担心男盆友爱不爱他就会撕玫瑰花,此时玫瑰花感受到人心中焦虑的情绪,玫瑰花开始产生反应让人自杀以防人会撕它,使人类破坏植物的情绪变为伤害自己的情绪。

举几个电影中的例子,最开始,中央公园长椅上的两个小姑娘,其中一个在焦虑自己书看到了第几页,另一个心情愉快的姑娘观察到了公园里的异样:有人好像很焦虑在挠自己。

于是一瞬间所有有焦虑担心害怕生气情绪的人都死于非命,而心情愉快的小姑娘没有事。

片尾心情愉快的小伙子看着那个担心自己自行车停在哪的朋友自杀。

而且每个人死前的胡言乱语都是自己在担心焦虑害怕生气的东西。

“我看到了第几页?

”、“我真不该把车停那!

”还有一个小姑娘喊“微积分”,微积分害死人啊。。。

可以看出不是因为人多植物才释放毒气的地方,老太婆自己中毒了,因为她当时在生气,生男主人公的气。

而男女主人公始终没事,大概是因为心中的释然与爱情带来的淡定,植物感受到这种情绪没有威胁,风中也便没有毒素了。

导演一直在说情绪戒指大概也是在暗指这方面吧。

爱让人生存,还有记得别惹花草。

 8 ) What happened? "The happening" happened.

整部片从一开始你就忍不住要问:怎么了?

怎么回事?

到影片结束了你还在问:到底怎么了?

然,从头到尾都没交代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切都最多是”专家们“的说法,还是不确定到底怎么了。

不喜欢某些影评硬要说个明白,似乎他们领悟力技高一筹。

作为文学或影视作品,传统上合理的必须是完整的,要有前因后果。

但这部电影破除了这种传统,只让你看到事件本身,没有任何交代,影片结束后你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看到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

于我而言,这很有意思,因为这种叙事结构很少见。

和老公一起看的这部电影。

我一直问:What happened?老公总故作神秘的玩笑着说 "The happening" happened. 其实着貌似白痴的回答却意味深长,你无法用中文翻译,无法表述英文传达的含义,很喜欢这种解释:"the happening" happened.当你以为已经结束了,它又开始了。

尽管这种结局似乎已成为hollywood惊悚电影结局的一种符号被滥用,但基本不构成重大影响。

一般而言这种结局有利于观望反映好的话拍续集,但我希望这部电影永远不要拍续集,不论反映好坏。

如果有续集回怎么样?

第一种可能,在巴黎发生同样的事件,并交代清楚到底什么引起的这场事件。

这样又回到传统结构,便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另一种可能,不交代。

那就在以同样的手法再迷惑大众一次,这样更无意义。

所以,就这样,留下永远的悬念最完美。

就像我们也无法解释所有的天文、地理、历史、宇宙...包括一个人的人生,同样也有许多永远无法再探究的遗憾,这也就是为什么“断臂维纳斯”能成为美学上的“完美”,因为怎么再接一段都难看,所以缺憾,到成了完美。

我们需要一些空缺,才显得完美;多一些未知,才有得回味。

PS:在豆瓣的“剧情简介”里说这场灾难“遍布了美国主要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是错误的。

所有细节都说明这只发生在美国东北部的洲和城市,事件的直接地点,纽约、费城,以及不知名的小镇,间接的,有旅客手机里收到亲人的短片,也说是宾夕法尼亚的动物园,没有涉及到任何西部城市。

这一点也是这部片和以往的灾难片不太一样的,它显得更真实,因为不是在全美同时爆发。

那使得以往的某些灾难片看起来不太合理。

 9 ) 以复古类型的姿态去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危机

奈特·沙马兰对末日题材的好感是有迹可循的,继千禧年初的《天兆》后,于 2008 的《灭顶之灾》里再次挑战这个灾难类型。

可惜,这部暑期档大片就没那么幸运了,上映后恶评如潮,其后更登上“金酸梅”提名名单,成为导演生涯中难以抹掉的一笔黑历史。

也许是沙马兰前一部作品《水中女妖》对影评人毫不客气地戏谑嘲讽,后者对这部《灭顶之灾》也不留情面地奚落一番。

现在重温这部旧作,发现当年影评人的贬损言辞里不乏苛刻与充满偏见的观点,事实上,这部影片并没有他们口中的那么不堪入目,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最突出的莫过于沙马兰对类型节奏的掌控,以及恐怖细节的描绘,影片以一场突如其来的集体自杀事件揭开序幕,开场 10分钟里沙马兰就奉上了最惊悚的死亡情节,先声夺人的冲击力迅速将观众拉入到猝不及防的末日氛围之中。

从天而降的建筑工人与悬吊在树上的尸体想必是不少人的噩梦画面,而透过手机画面展现动物园的血腥情节则是《天兆》中小孩生日会的再现;画面外的枪声与人物相继倒地的镜头,比直接刻画的死亡惨状更令人心惊胆战。

沙马兰继承了希区柯克的绝招:没有缘由的怪异现象、逐渐逼近的未知威胁、难以逃脱的厄运统统在出奇制胜的情节里翩然而至。

这些无疑是五六十年代冷战时期惊悚片的风格,充满了偏执与令人焦虑的观感,营造出“世界末日”随时降临般的恐惧。

同时,导演亦在这个末日叙事里不动声色地质疑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招致的恶果。

当我们看到公园里的树木与旷野里的灌木丛随风摆动、散发出隐形毒素,从而使人精神错乱、自我了结的情节时,我们免不了会想起希区柯克的《群鸟》中报复的乌鸦,或者是非常有侵略性的外星植物进攻的《天外魔花》。

沙马兰巧妙以一种复古类型的姿态去探讨现代人所遭遇的各种生存危机。

继《天兆》的信仰危机后,这回再以“恐怖袭击”的情节勾连起后 911 时代的社会心理状况。

这些大自然的“报复”现象,以高度预言性的口吻警示了人类因对自然资源的滥用破坏,而陷入了生态不平衡的环境危机之中。

最近一部巴西纪录片《美洲夜降临》自诩为“生态恐怖片”,私以为这个编造的新词更适合概括《灭顶之灾》的主题核心。

然而,相比起震慑人心的惊悚感,这部影片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探讨、以大爱抵御外来入侵的表达缺乏深刻的洞见。

关于绝境中的沟通失效与人性丧失显然是末日题材里可挖掘的亮点,在此似乎沦为了线索里的点缀,这也正是影评人诟病影片冗长平庸的理据。

而结尾生态灾难的忽然消失,更延续了《天兆》里外星人撤退的煞笔,败坏了观众对这位悬念大师招牌式反转结局的期待。

影片再次暴露出沙马兰对剧本把握不当,这种虎头蛇尾的观感,即使用 B 级片做挡箭牌也难以服众。

 10 ) 破天慌

《The Happening》在我今年所看的新片中,是电影语言最强有力的一部,甚至和Shyamalan自己过去的电影相比,我也认为这是表现上最好的一部,虽然她的内涵比不上《The Village》。

《The Happening》讲述的故事,关于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其实是一些陈词滥调,远不如《The Village》在思想上的犀利大胆。

但是《The Happening》利用镜头所传达的气氛,对观者的冲击力,却已经近乎希区考克的境界。

有几段戏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包括在电影开始不久,堵车队伍中的相继自杀。

自杀着依次是警察、和警察聊过天的司机、路边的女白领。

这是一个长镜头,镜头的焦距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全景一直慢慢聚焦到手枪上。

最后一个自杀者只能看到她的下半身,而无法看到她的脸,从而模糊了她的身份,暗示芸芸众生。

自杀者从职业警卫、到警卫身边的民众,到没有面目的可能任何人。

危机的恐惧感从具体对象逐渐蔓延到普通人身上。

只用了短短几十秒,就成功地施加了巨大的迫力。

在逃亡过程中遇到有人留守不开门的房子,两个同伴被开枪打死后。

有一个对小女孩的近距离广角的特写。

她捂住耳朵的双手明显变形失真。

这种冲击力极强的镜头在希区考克的电影中也非常常见。

电影最后遇到的独居老太太一场戏,在布局上非常精细。

见面的第一场谈话看似清高,甚至还有些暖意。

之后的晚餐中,背景的墙上挂着的十字架已经在暗示老太太的宗教信仰。

而第二天早上在老太太房间中墙上的密布的十字架和圣经图画和床上的破旧玩偶形成强烈对比,带出了很强烈的荒谬的恐惧感。

其实整部电影的布局都非常细心,Shyamalan换用了很多不同手法。

除了前半部在灾害逐渐降临时的未知和不确定,在莫名的灾害降临时的特殊场景甚至带有一丝美感,这些是Shyamalan过去电影中常见的。

电影的后半段却换用了很多不同的手法。

公路上的无阻和茫然,模型房间中的荒谬讽刺,困守房间中的野蛮自私,到最后独居老太太的怪僻疯狂。

Shyamalan尝试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恐怖片手法。

所以其实这部《The Happening》一方面是做得很细心,另一方面也有玩的成分。

《The Happening》在电影开始没多久,老师在课堂上说,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敬畏自然。

我当时有些不快,看完以后觉得老师的这句话,再加上这个灾害的设置,恐怕会让很多人对Shyamalan有些误解。

中国很多人说敬畏自然后,谈的是要保持原生态,对自然不作为,最好是退回原始人社会。

而Shyamalan的老师在说了“敬畏”以后,接着说的是做科学的方法,大胆的假设、设计周密的实验、仔细的观察和测算,然后是严格的分析。

确实是很严谨的方法,因为“敬畏”所以要更严谨的研究,而不是把自然当神一样的供起来。

在中国的敬畏自然派看来,如果不能退回原始社会,那么被自然的天灾干掉也算是报应。

而Shyamalan却让他的男主角老师用自己的那套科学方法在危机中得出了一个几乎正确的解释,并因此而脱险。

尽管电影中的灾难是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我有点点疑心这只是一个幌子。

电影更多关注的却是人对生命的漠视。

中毒者的集体自杀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

模型房中虚假的盆栽和食物也是带出一种虚伪冷漠的感觉。

困守房中持枪人另可杀人也不愿和外人有一点点接触,是对他人生命的冷漠。

而最后的老太太,她拒绝和外界世界联系,心中只有自己和神,更是对整个世界的冷漠。

而电影在另一面,暗藏的主线是这个家庭的变化,从结婚中的不确定,到两个人拼命的自救,到最后抚养朋友的女儿,恰恰和电影中展示的冷漠形成一个对比。

最后补充一点花絮。

电影中课堂上的黑板上写着,爱因斯坦说,如果全世界的蜜蜂都消失了,人类也就只有四天的生命了。

大约半年前,我还没有看这部《The Happening》。

我有天从图书馆接了雯回家。

在路上,雯问我有没有听过爱因斯坦的这句话。

我说,我没有听说过。

这话应该是对的,但是不像是爱因斯坦说的。

因为太简单,而且有故弄玄虚的成分。

而爱因斯坦是真的太聪明,所以一般不会说这样的话。

雯说,她刚刚看了一篇文章,考证这句话的出处,结论是这句话只是一个流言,和爱因斯坦没有什么关系。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灭顶之灾》短评

虽有故弄玄虚之嫌,但节奏把握不错,气氛也营造的不错。可惜不卖座,不知好莱坞还能给他机会吗。

8分钟前
  • 胖胖
  • 还行

我一直觉得马克大叔应该有马特大蒙那样的前途

13分钟前
  • 猫猫-
  • 较差

在突发的灾难面前 人类是如此的脆弱。。。

17分钟前
  • 鱼进锅
  • 还行

类似于玛雅的预言

22分钟前
  • smile
  • 还行

女主神烦。

24分钟前
  • Kev!n
  • 推荐

阿三貌似很喜欢这中半悬疑半灾难的片子 但是水平还是那样 上次害了Gibson 只不过这次换了个龙套罢了。。。。

29分钟前
  • 偶粉
  • 较差

好看,有种要窒息的感觉。

32分钟前
  • 黄意夏fighting
  • 推荐

沙马兰是灵光一闪的导演,现在明显是闪过去了

34分钟前
  • 巩安
  • 还行

除了杀手很新鲜,其他都很垃圾。导演2加B。男主凭什么就断定是植物,这不是直觉,绝对是神经错乱。对了,它还要给你搞个循环,你当你黑色地板阿

35分钟前
  • 你绝对想不到因为这也出乎我意料
  • 很差

愚蠢,呆板,浅薄,新鲜感全无。

39分钟前
  • 旧书君
  • 还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太自然会报复人类。

43分钟前
  • Metasequoia
  • 力荐

2.5 导演原来是自己写剧本啊,这个可太拧巴了,大概是想挑战一下小成本拍灾难片。灾难惊悚家庭都混在一起。

45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还行

有点像温德姆的《三尖树时代》,植物杀人比动物杀人和人杀人更吓人。

48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2.5

53分钟前
  • .
  • 较差

结尾太烂

55分钟前
  • 貪吃鳩
  • 还行

57分钟前
  • momo
  • 很差

虽然有主角光环太重的嫌疑,但电影中的创意值三颗星,第一次看到以植物为恐怖主角的片子。电影从开场就设置了最大的悬念,直到最后也没有完全揭晓,中间恐怖氛围的营造真的值得一个高分。前五分钟就被结结实实吓到了两次,前半小时被吓到了三次,作为一个恐怖片,我被它吓到,当然就要给它比较高的分了。如果说性格古怪的老太太是稍显俗套的设定,但是集体跳楼、多人用同一把枪接力自杀的设定就显得新奇了。四星推荐。

1小时前
  • Constantine
  • 推荐

中间有阵子感觉莫名其妙。。。不是玄而是虚。。。

1小时前
  • 信仰是一种脆弱
  • 还行

我喜欢Zooey啊,大甜妞

1小时前
  • 朵拉和朵拉
  • 推荐

一切犹如那阵风般的莫名。。。

1小时前
  • V.pLa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