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设立在一个禁止情感的世界,那里的人冷静、公正、有礼貌,他们所居住的社会是完美的,没有贪婪,贫穷,暴力。
但,他们不能有感情。
正如片中政府所说,有了情绪,有了感情,人们或许饱受其苦,我们会压抑,会痛苦,但没有了这些,我们同样没有了爱,没有了奇迹。
他们不能兴奋、哭泣或感到孤独,如果他们违反,则要接受治疗,轻则使用药物,重则遭受电击。
倘若执迷不悟爱上谁,他们就会被送往“穴居”,也就是死刑。
没有情感或许可以让人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完成社会工作,不拖工,但也没有了超出常规的例外,没有了奇迹。
情绪和情感可以健康,也可以不健康,但绝不是疾病与不健康的代名词。
情感是一种传染病这种设定我一直认为是里面统治阶级的手段和谎言,在结尾部分我以为他们可以完成一次革命反叛、我以为可以看到他们后续新的生活,但结尾部分的的爆发过于弱了过于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男主角因为伤心过度接受了遗忘感情的药物,但在第二天,忘记了感情的他,并没有去举报他曾挚爱的女主,而是选择了他们原来的计划。
而影片所体现的内核其实已经展现出来了,看完电影多少有些反思,就不算浪费了101分钟。
把男女情感放在影片里,是主人公渺小而痛苦的抗争,导演想表达的深意可能是把同性恋情放到现实社会也是少数的异类不被支持和认可吧,少数是独特,不是异类。
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和你一样,拥有你已经拥有的坦诚去爱的权利,你要的并且你已经有的自由,他们也该有的。
如果不能认同,至少请不要排挤和伤害。
希望真挚情感是自由的。
什么才是真实的自我?
什么才是生命的本质?
有没有想过从小被教科书灌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它本身是如何形成的?
古巴比伦人认为《汉谟拉比法典》是一辈子就必须遵从的;中世纪的欧洲民众认为教义就是生命的一切;美国曾经的“黑奴”从没想过要和白人平起平坐;清朝的妇女认为裹小脚是女人必做的事……而,今天的我们正在被什么束缚着?
昨天看了同等族群,关了弹幕才安心看下去,各种说困,说无聊的。
虽然被说好烂,但我觉得还不错。
这就是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文艺片,很烂俗的爱情故事,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梗、错过梗、怀孕梗、失忆梗(那也比国产青春剧好太多)。
这是最最纯粹的爱情,就像读书时的初恋一样!
小心翼翼,欲言又止,小鹿乱撞,不被老师发现躲厕所里。
从一开始一片白的性冷淡风(我好喜欢这种风格),到尼尼和美K一点点的碰触相知相爱,两人的色调变成粉黄紫。
音效也非常棒,高潮时的音乐我以为电脑要炸了。
最后结局应该是想起来了吧,那种爱的感觉。
ps 助攻小分队就这么白牺牲了?
1.套着科幻外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色调全是淡蓝,暗黄,灰,还有黑暗。
由头到尾都有一种缓慢,压抑,苦闷的心境笼罩着全片。
有点像《她》。
3.苍白的服装,统一的思维,冷漠的人群,在地雷区里小心翼翼绽放的花朵。
把人物时代故事背景换到文革下乡知青也可以,还更加写实一点。
4.暮光女和野兽男的搭配有点怪异。
几年不见,这姑娘咋不用化妆也成了吸血鬼的模样。
一脸的大泡眼袋衬黑眼圈,分明是房事过多纵欲过度的结果,却要扮演一个性冷淡,你这是闹哪样。
男主脸蛋俊俏也有胸有肉,却总有种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气质。
从一开始露个寂寞的背影,是不是朱唇微颤深深的叹息,动不动就要沐浴洗澡湿身露点露肉的特写,配上侧脸剪影这种舔屏必备,大光圈加美图秀秀一样重口的柔光,仿佛拍GV一样,也分不清谁是攻谁是受。
5.怀孕这种梗我不想再看了。
这年头不管是科幻,悬疑,伦理,警匪,甚至人鬼…里面不弄出个大肚婆都好像不得劲。
电影80%的时间都很缓慢,临到最后才在剧情上小有爆发。
两位主角,男主秀美,女主硬气,让人分不清是不是在搞基还是在搞拉。
就那么三四个场景,男主角一套衣服,女主角一套衣服。
预算这么少也敢玩科幻,也是醉。
但我很喜欢电影的不讲理。
电影设定在未来社会。
那时的人类视情感为原始疾病。
偏偏一对男女患上了这个病。
然后就是眼神啊、碰触啊、爱啊、做爱啊。
总之年轻情侣一夜就搞定的事,占了电影一大半的篇幅。
剧情到了结尾小爆发,也不过是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版。
女的怀孕进了局子,在别人帮助下借了一个死亡狱友的身份逃了出来。
男的却以为女主已逝万念俱灰接受药物注射放弃情感。
要不是有一个科幻的外壳,估计不会有太多人想盯着屏幕上的狗男女。
但妙就妙在这里。
在电影的前四分之一,电影一直在不紧不慢的描述未来世界。
每一个房间都光线明亮,墙壁或白或灰,衣服也是千篇一律的纯白,一派性冷淡风。
人们的生活有秩序。
主人公不是排队等饭,就是在排队刷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套间。
夜晚时,人人都在房里玩智力游戏,无人串门拉家常。
就连生育,也被看作某种兵役。
由于感情被当作一种病,人们尽力彰显自己的理性。
即使围观跳楼,人们只是毫无感情的讨论,“希望有人能替代他的工作岗位”。
压抑到这种程度,任何程度的动容都显得出格。
于是,当女主对跳楼者表示出某种程度的紧张时,立即被男主捕捉到。
男主开始关注她。
从这时开始,噩梦、痛感、走神等等,都让男主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感情病”。
而男主自曝感情病,也获得女主的同情。
由于电影已经在漫长的白色冰盖下走了许久,这细微的裂缝让人雀跃不已。
淋浴时体验到水滴滑落,说话时紧张结巴,男主终于失控,与女主躲在厕所里亲密接触。
这亲密接触的全部,就是胆怯的触碰对方,再长久的拥抱。
电影终于有了音乐,灯光也从纯白变成黄、红、紫等色彩。
男女主角擦肩而过,两人的手似碰非碰,却毫无疑问的散发着亲密的信号。
但世界无情的继续。
当主管打破他们的恋情,当铲除感情的药研制成功,当女主身孕曝光押送如监狱,观众才看清未来世界的张牙舞爪。
正如女主无意间说的,“他们”想通过对感情和生育的控制,来剥夺每一个人的自由。
“他们”究竟是谁不得而知。
但隐隐的,“他们”有一种当代观众都能捕捉到的模糊影子。
理性与情感,一直都是一对对立的命题。
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大发展。
欧洲人都以理性为荣,不但追求科学与哲学,还想用纯粹理性的方式管理社会。
然而,作为启蒙主义最重要成果的法国大革命,充满了屠杀、独裁和侵略。
理性的尽头,人们开始了反思,于是有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苏醒,用情感、文化与民族,向冰冷的理性挑战。
看似毫无道理的情感,成了人类的救命药。
<图片4>(剧透预警)我们校长说话不算话,讲了四点半让我们下班,他五点钟才讲完话。
我紧赶慢赶去看这部Equals,搞不懂明明是在坡县取景的一个片子,院线排片却这么少,不是所有影院都有,有的话也一天只排一两场。
为了在大银幕看我尼克,我也是蛮拼的。
还好只是开头没看上。
不过应该也没错过什么。
绝情谷里头什么都好,鸟语花香白衣飘飘,就是不能动情,动情算生病。
据说是因为政府把生育大权收为国有,公民不允许自由恋爱,从小被洗脑动情是一种绝症。
有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最严重的第四期,一半的病人都自杀了。
他们不知道爱情这种病,最有效的解药就是啪啪啪。
如果不能啪啪啪,拍部电影也可以,但是不让人动情绝对是错误疗法。
不让动,动得越厉害。
其实政府要生育权是可以的,就是鼓励公民在啪啪啪的时候戴套放环。
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其它乌托邦行之有效。
可惜绝情谷政府不认同这种做法,结果自然诞生无数悲剧。
尼克喜欢暮光女,暮光女也喜欢他。
他们一起在科普读物出版公司工作,公司的内部界面非常酷,但是吃午饭都在大太阳底下。
下班后他们走过亨德申波浪桥和南部山脊回宿舍,在宿舍里搭VR积木,然后就寝。
由于完全没有性启蒙和性教育,他们相爱后只能自己摸索。
其实这个阶段是非常美好的,对方的一颦一笑,都无限迷人,只是作势碰个手(并没有碰到)就心情荡漾(片中最动人的一个细节)。
这个故事,它就是一个青春爱情片,只是取景一半在日本一半在坡县,用色全是禁欲系小清新搞得好像科幻,其实表现得最好的是相恋之初的试探相随鹿撞,以及热恋遭挫后的绝望痛苦。
绝对是病,但可医。
医好了,也就不好玩了。
世间事大抵如此。
<图片5>这整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啪啪啪要戴套,尤其在青春爱情片里。
你以为编剧会放过你?
肯定是要怀孕的呀。
怀孕了才会有抓马呀。
还差一点就罗密欧与朱丽叶呀。
过后呢,就算演过情圣爱德华八世的Guy Pearce出手搭救,最美好的时候也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要柴米油盐。
因此剧终。
做为爱情片,它很不错,也可以看尼克和暮光女,福利大大滴。
科幻片,就没什么。
定位不要搞错。
下面上我坡风景图:<图片1>
滨海堤坝
南部山脊步道<图片3>
亨德申波浪桥
在一个情感被禁止的后战争时代,突破禁忌,爱与被爱的故事,其实已经是陈词滥调。
因为这是连连反乌托邦青少年读物都会出现的故事设定。
然而想要在本就不可能玩出新意的故事框架底下拍出好电影,那么台词,表演,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深意,就成为了更重要的决定一部电影好坏的因素。
这样的努力其实是可以在电影的前半小时瞥见一点苗头的,这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半小时,因为台词还是有灵气的。
然而,在经历了电影中段的纯爱故事展开加莫名其妙救助会,和结尾为了戏剧冲突而戏剧冲突的阴差阳错之后,被磨平的不仅是电影在最开始半小时里散发的灵气,还有电影想要传达的想法。
最后的结尾,看起来也可以是一个关于“如果没有了爱情,我们要如何靠回忆支撑两性关系?
”的简单展开,然而这似乎又和我理解的电影“可能”想要表达的“感性与理性应是处于平等地位并无高下之分”这一主旨相去甚远。
那么,这之前的冲突与受挫其实是要表达人类情感的韧性?
而这显然只会显得缺乏铺陈,转折生硬。
最后我只能给自己“感性与理性带着彼此出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样一个依然有些脱线的解释了。
一直觉得Stewart是有演技的。
早年的Speak简直是惊为天人,虽然中间那连着吐好几部的玛丽苏twilight让人有点无语,但是在商业电影和票房号召上来讲,也是一种成功,虽然与演技和电影艺术无关。
不过,这几年就选片来看,Stewart还是回归电影本身了,看好。
然而片子里Nia的角色,细微处确实很有小看头,但毕竟受到故事本身的牵制,缺乏新意。
Hoult的表演让人觉得张力足够了,但是还是缺了一些些气质上的东西。
大概是他这样的身高却顶着一张留着孩童时代印记的无害类的脸太容易让人分分钟出戏了。
再者,这两人之间火花不够,其实无关演员本身的性取向,依然是演技与角色塑造的问题。
剧本的打磨,故事诉说的方式,演员的演技,有些灵气却又差点什么,于是成就了我眼中的一部三星半电影。
以上。
不得不得说,影片最后silas对nia说的一句i remember i loved you,but......i don't feel it anymore.是整片最戳泪点的地方。
现实生活当中,仿佛这十分适合致给前任的一句话。
着实是,记得爱过你,但是再也感受不到了。
FEEL一词贯穿影片始终,许多对眼睛,嘴巴,手指等细节部位的特写,正是作为人的多种触觉。
不得不感叹导演对整个镜头的把握,还有影片冷谈风色调的设计。
人是需要情感的动物,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性社会,是反人类的,我想影片也是在宣扬恋爱自由,每一个人都是情感的表达者,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情商。
恋爱让人如此痛苦,所以未来的人有了先进的生育技术,不想要有感情,把它当做一种疾病。
女主角很像布拉德彼特啊。
他们统一穿白色的衣服,不化妆,因此人的美完全靠长相和体态。
喜欢她,就一遍遍听她的录音。
他们的工作是站在触摸屏面前点点点。
怀孕传票,女人只是受孕工具。
这里只允许友情、同事之情,不允许有爱情。
第一个因爱而出生的小孩。
隐藏者们帮他们。
——你还爱我吗?
——我记得我爱过你。
他不爱她了,但他们仍然愿意在一起生活。
三星半
第一眼的感觉,像反乌托邦三部小说中的《我们》。
白色透明的屋子(电影里并没有全部透明),每个人都是统一的机械行为,抑制情绪,服从理性。
其实这个设定我并不喜欢。
首先,要抑制人心中的情欲,就必须要铲除周遭的动物。
动物比人更能引起人的情感。
无论是狮子老虎,还是小猫小狗,或者是蝴蝶麻雀,都不能存在周围。
但如此,缺少了动物,地球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有的植物泛滥,有的植物灭迹,到头来人类也岌岌可危。
电影的基调就是十分地苍白与冷淡,跟大环境保持一致。
一旦俩人有亲昵行为,镜头开始柔和,聚焦在脸部的细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上,目光也不再冷峻。
看完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并非出色。
可能是故事局限太小了,没有展开更大更多的背景。
有几处我是猜错了。
比如一个,片中科技应该很发达了,但到处都没有监控摄像头,给了男女主角许多交流的空间,不合理。
另外猜错的,是那个情感互助小组。
我本以为那几个人应该像是《1984》中那个引导别人犯错的重要角色,最后再返场出来摆恶脸。
真浪费了这几位戏骨的演技。
唉,电影看完,我也觉得自己冷淡不少。
这也许就是我只能给三星的原因吧。
为了女主。
反乌托邦和精神药物控制、禁锢。科技发达,颜色好看。
这个设定本可以讲很多,但偏偏只抓爱情一点,毫无展开,也无背景探讨。影片开始不久观众就完全了解了故事核心,而其后剧情却没进展地磨叽。要不就增加些扣人心弦的危机,要不就脑洞大开一个意外真相结局,更不能忍的是莫名奇妙的收场,悲剧就悲剧,非要矫情握个手。通篇Windows提示音也是够了。
美学很棒,但是剧情什么鬼。
Kristen 真是个美男子collector十分羡慕…画面很有美感Nicholas一直就这么美玉无暇(啥)地美貌下去……但是这个未来各种不科学这个机构也挺不科学。。观剧之后的感想其实是男主你干吗不乖乖听队友话好好等非要自己来找呢,又差一点要走罗密欧朱丽叶路线假死一个了吗(warm bodies里已经罗朱了一回还来
导演这俩完全可以整个第四爱,小k看起来随时可以把尼子扛起来就跑。小k的面瘫十年如一日,感受不到一丝爱意,颜值完全崩盘。 补标 2016.7
7分,氛围后摇很好,故事俗套但是不难看,挣扎中有真感情
颜值实在很高啊
全篇只能依靠配乐和忽闪的镜头特写来套路了。
因为眼睛太美 所以也看完了
机器人的眼神
最后的反转其实不错,结尾搞成开放式太俗了。导演只想讲爱,设定成1984的样子,但是又不表现1984那种人性和制度激烈的冲突,最终只有爱,不符期待,认为烂尾。原来是《爱疯了》的导演,开放式结尾应该是仁慈。KS表演水平不变,NH比Skins细腻。这部电影可以成为KS穿性冷淡色系衣服最多的电影永留姬史。
porn
Equals.2015.720p.BluRay.DD5.1.x264-BMF
一般般
我觉得不错啊,Nick虽然有时觉得他的颜怪怪的,但是有时觉得美呆了,禁忌的爱情最后居然在一起了,HE
不许再拍了
情感饱满,摄影和音乐加分。
这个设定比较莫名其妙,Kristen为嘛总是一副肾亏的样子
有了thx1138,island,lobster这三部珠玉在前,这部只能沦为东施效颦的平庸之后作了,想来卢卡斯真了不起,他七十年代的创意,现在的人还在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