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厚重,却依然感动。
没想到还是挺成熟的一部电影,节奏的把控也很好,一直是淡淡的情绪,然后每次爆点都沁入身体。
虽然不完美,但是我愿意推荐这样一部电影。
两位主演的表演都很舒服,这是比较主要的,同志电影比较容易出的毛病,就是演员的表演总容易做作。
马克思·雷迈特有比较强烈的查理·汉纳姆的感觉。
另一位主演汉诺·科弗勒,属于猛一看有点弱,电影越往下看,越觉得他是个爷们儿那种感觉。
侧脸有时有布莱德利·库珀的错觉……影片的情绪递进,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几次“跑步”,从试探、到反客为主、再到后来的嬉笑温馨。
同时,借助画面中的天气,烘托情绪:阴(凯第一次试探马克)>雨(马克第一次反客为主)>晴天(第二次做爱前跑步)>黄昏(第二次做爱后的阳台上)>黎明(凯表达让马克跟妻子摊牌时)>晴天白日(最后一次阳台相见)>破晓(马克最后在马路上驾车奔驰)。
马克和凯两人各自的情感都很硬,一方欲拒还迎,一方不问所以,含蓄又强硬。
这种感觉很纯粹,被性或是情俘获,一朝放纵,自由坠落,多情自苦。
影片到了后半段,各方矛盾逐渐都出来了,父母、同妻、凯、马克、警队,影片的情绪也就一波又一波地涌起,越来越精彩与纠缠。
尾声的那场浴室戏,颇为震撼,马克妻子的那句“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嫉妒他”,实为最大的情绪爆点。
最后,人生的插曲最后终成了插曲,“我不能再这样下去”成了坠落的终止,振作起来,反倒是对逝去的这段情的最大的不敬,伴随铿锵的音乐与马克坚定的脚步,生命恢复活力,悲伤,却已泛滥成灾……
中规中矩的同志自我认同片!
有时我们太过focus在同志间那禁忌的爱情,却忘了他怀孕的女友和刚出生的baby会受到多么大的羞辱和伤害。
我相信在刚遇到他女友的时候,那热烈的程度应该和他刚认识kay一样的吧!
我们同情真爱,鼓励相爱,越艰难越显珍贵。
可我们都知道爱情都一样,无论性别,种族,年龄,和身份。
不是受阻碍的爱情就一定比不受阻碍的爱情珍贵!
也不是受歧视的爱情就一定比不受歧视的爱情更加值得鼓励和珍惜。
做自己不一定要建立在伤害另一个人的基础上!
即便是同志世界,也有对错的标杆。
追求自我,也请不要在毁灭别人的基础上!
Marc在遇到Kay之前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军警生,在军校过着自己按部就班的生活,训练考试锻炼出警。
作为丈夫,Marc爱着自己的妻子贝蒂娜。
作为父亲,Marc期待听到那一声“papa”。
而作为自己,Marc却并不清楚。
但是在遇到Kay之后,一切都彷佛明了了。
Kay的seduce使Marc发现了自己深殖于心底的同学录情结。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一起吸大麻时候的间接接吻,到雨天跑步的第一次性关系,以及伪同居,Marc彷佛越来越接近于真空。
作为丈夫以及父亲,Marc需要为家庭负责。
作为自己,Marc只需要对Kay负责。
而正是这样身份的交织使得Mar失掉了头脑,该是选择家庭还是选择自我?
Marc最后忠于自己,选择了自我。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选择自我意味着和家庭割席,离开了贝蒂娜,自己的孩子也离自己而去。
而在做出选择之前把钥匙还给Kay的举动又让Kay下定决心离开Marc。
最后Marc自己也只能落一个两边不讨好,里外不是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可是我能共情Marc,因为我羡慕这种自由坠落的感觉,这是我不曾有的。
我超级觉醒,我很早都知道自己是同学录。
不过Marc走的是属于半路出家,发现自我的路线。
而导火索恰恰是Kay的引诱,步步为营,从第一次间接接吻,到musterbate,到第一次接吻再到男欢男爱。
Marc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自我,沦陷自我,最后认识自己同学录的身份。
这个过程我统称为自由坠落的过程。
Marc本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制止Kay,从而阻止这种自由坠落,不过他犹豫了,因为他被困在丈夫,困在父亲,困在家庭里的角色里太久太久了。
他没有发现自己,没有和自己保持联系,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而Kay让他发现了自己是谁,发现了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而从遇到Kay,Marc就开始自由坠落,享受处于真空中的快感。
享受欢愉的后果则是后患无穷。
东窗事发之后贝蒂娜那句撕心裂肺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嫉妒他!” 让我也跟着动情了。
一个人的成长,有些时候不是一个人的痛苦。
在这部电影里,一个人的成长的代价是三个人的痛苦。
1. Marc的痛苦:贝蒂娜和襁褓中孩子的离去,同性挚友Kay的离去。
混沌的自我,孤独的灵魂,唯有在喧闹的电子舞曲夜店里找寻存在的价值。
2. 贝蒂娜的痛苦:身为同妻的痛苦,被谎言欺骗,嫉妒Kay,单亲妈妈,以及对同性群体的恨,或许会将这种恨延续到下一代。
3. Kay的痛苦:被Marc抛弃的痛苦。
被崆峒群体针对的痛苦。
痛苦的交织让Marc发现了自我,实现了self-identity的发掘,同时伴随的确实三个人的痛苦。
可能那句非主流歌词很能呼应吧,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
在这部电影里,是三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
所以在我看来,身份的构建着实要乘早。
最好在幼年时期都让孩子们自主发现自己的性取向从而帮助构建自己身份。
Marc骗婚吗?
不,我觉得他只是没有在对的时期发现自己的身份罢了,他不该被以“骗婚gay”的污名化口诛笔伐。
他只是需要时间,只是需要在对的时间有引导,如果你是gay,请你做gay,如果你是异性恋,please act like a 直人。
在这部电影深深困扰了我三天,,且欲不能罢的看完四遍后,我决定写这个后续,给自己一个kay跟marc的交代,以免被结局虐的吐血身亡。
我不认为这部电影可以跟断背山相提并论,它就是它,它就是讲了两个普通男人的让人心痛的爱情故事。
虽然剧情是大家看过很多次的梗,但导演和演员诠释的很真实。
这是篇关于他们俩以后的故事。
【跟我同样被虐的心肝颤的朋友们可以来治愈一下,给自己一个圆满的结局。
写的不是很好,但是是我心里最完美的结局。
】--分割线--小考测评分数下来了,马克拿着得分条看着上面的成绩笑了出来。
努力没有白费。
马克每天傍晚都会去森林的小路跑上几公里。
夹在夕阳中,藏在树林里。
凯已经离开了快八个月。
马克也申请调离了原先的警队,去了南边郊外的一个防暴警队。
离开之前跟弗兰克还有一些同事们喝了啤酒。
酒桌上马克举着酒杯对大家说,感谢你们这些日子以来的照顾,不知道我在大家心中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我要承认,我是同志。
如果大家不想与同志为伍,那你们也已经得到了满足。
因为不止走了一个。
喝多了马克掐着林彼斯基的脖子告诉他,孬种,你就是个孬种。
警校的训练还有半个月就要结束了,马克要等结束以后再去新的警队上岗。
跟贝蒂娜离婚之后已经从家里搬了出来,没有去找别的住处,租了凯原先的屋子,打扫的很干净。
最终孩子判给了贝蒂娜,马克对她一直很愧疚,除了每个月法院规定交付的赡养费会格外添两百欧元。
毕竟孩子是天使,天使是没有错的。
不食用大麻和摇头丸,还是觉得那种东西不好,换成劲头很冲的烟。
是在凯家楼下那家便利店买到的。
烟名是FREE。
在学校留宿马克会常常在下小雨的夜晚回到家里,不开灯,直接躺在床上,带着一身的潮湿。
你在哪呢。
你已经离开了这么久。
抽烟的时候总是想起凯,枕头发出霉味马克也不在意。
上个礼拜在同志酒吧看到一个男人Sam,比你要帅,有着一头稻草的金色短发,不卷,蓝眼睛。
我跟着他走进厕所,看着Sam开始亲吻和抚摸我。
当时我就想着,啊,如果是你该有多么好。
我们试着在一起了几天。
我们一起骑自行车绕着城市转,Sam松开手让他的自行车朝下滑,我就想到你跟我的父母说你爱我,连我都佩服你的勇气。
Sam会在大街上不顾旁人吻我的手,而那令我感受别扭,甚至是厌恶,我就想到你开车在我前面停下来以至于我差点撞上你,你大喊大叫问我为什么不给你发短信,那时天知道我多么想亲吻你的眼睛,它们是那样受伤。
他终究不是你。
马克闭着眼睛快要睡着。
世界上还会有人像你这样美好、勇敢和安静吗。
where are you?
这几天晚上马克都没有睡好。
也许是宿醉的男人或是叛逆的青少年总是在凌晨两三点在门外吵闹,也有音乐播放的声音。
这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
又是一个晚上,白天刚从新警队报道完毕又走了很多流程,累了一天。
马克很气愤,穿上外套开门喊了一声,你们这帮家伙是不是要挨揍!
果然有几个黑色短袖的少年急匆匆跑出楼梯口,来回脚步声太大走廊的声控灯全部亮了起来。
马克继续喊了几声,才看见最后跟着一个深蓝色外套的人也跑了下去,不像是少年。
恼火着又在床上躺下,马克再也睡不下去了。
拿了烟来到阳台,外面还在下小雨,刮来一阵凉气,黑夜里中城市还在沉睡。
一时间找不到打火机,烟叼在嘴上没有点,烟嘴被雨水淋的有点湿。
凯的笑容钻到脑子里面。
口袋里装着那把蓝色的小钥匙,不知道还是不是曾经的一个,肯定早就被房东换了锁。
在这里你问我,有想过把一切抛在脑后吗,重新开始。
看到你脸上期待的表情我只有逃避,没有办法面对如此真诚的你。
在这里你问我,那我们怎么办。
我承认那时我是那样残忍,原谅我的懦弱,那是因为我彻底失去了方向,我只能选择重重抛开你。
你是那么令人羡慕的一个人,我从心底爱慕你身上那份自信和开朗。
你是多么阳光的人,凯。
刚到警队上总是有许多琐事要忙,入档,认识新同事,接触一个新的环境,让马克忙昏了头,连着两个晚上都没有回家在档案室看资料。
清晨六点的时候队长进来让马克回家睡一睡,马克也觉得自己该好好休息一下。
太过疲乏不敢开车,马克乘坐公交车回家。
警队离家比较远,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很长时间,离家还有一个站点的那条路最近在修,车拐弯的时候重重晃了一下,马克的头撞到前面的椅背上。
老天!
马克疼得瞬间醒来,揉着头咒骂道,扭身看向窗外。
一个男人从公寓出来,顺着街道边缘往外走,慢悠悠的样子。
黑色衬衣和仔裤,外套拿在手里,金色的短发,被剪的更短了些,胡碴满脸都是,苍白的皮肤被刚出升的太阳染上浅金,眼睛中一抹蓝。
凯看上去十分疲倦,低着头向前走。
马克觉得身上每一个器官都被放大,头更是突然胀起来,那是浑身的血液都在往上冲,眼前像是白了一瞬间,马克没有办法克制自己颤抖的手慌乱打开了车窗,他听到自己大叫起来。
凯!
凯像是被用力抽了一鞭子,马克看见他站在原地愣住了,接着又是一声,凯!
声音大的划破天空。
马克命令自己立马站起来,准备跑下车去,到车门快要下车的时候马克发现凯疯狂跑了起来。
马克跳下车追了上去,最终还是在三个街区后跟丢了凯。
那一定是凯。
马克回到家里拿出冰冻啤酒喝了一大口。
不会看错的,那就是凯。
马克想起来那天晚上出去看到那个人的背影,也是凯。
越来越不敢继续想下去,心脏已经跳的太快要蹦出来。
马克紧紧抓住头发,希望事情不要跟自己想的一样,想念和渴望就要破茧而出。
出了一身汗之后马克倒在床上睡了过去,没有力气再继续想下去。
你一直都在看着我吗,凯。
醒来时是第三天下午,浑身的肌肉都在疼。
今天没有去上班,该去队里报告一下,跟队长说一声。
马克简单冲了澡打开门要出去。
凯靠在门外坐着,带着帽衫上的帽子,头贴着墙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
马克命令自己不要喊出声,在凯身边蹲下,凯的睫毛还是很乖的贴在眼皮上面,整个人是那么安静。
曾经我以为你离开这个地方去重新开始,寻找自己的幸福,直到看见你我才知道,你一直都没有离开我的世界,一直都在我身边看着我。
曾经你拉着我坠落至底,今后我要拥抱你,再也不分离。
马克抚摸凯的脸,凯,我爱你。
凯轻轻颤抖了下,然后慢慢睁开眼睛。
我冲出了人群,直到遇见了你。
FREE FALL
Freier Fall看完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男主爱上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恰巧是个男人。
这个片子没有那么强的厚重感,比较小清新,只是围绕着两个人开展了一段故事。
相遇、想爱、挣扎、离开。
爱情是个很奇妙的化学反应,当两个人的眼神交汇的时候的时候,某种情愫就产生了,即使是身为直男的马克也不能幸免。
也不是他看到所有的男人都有感觉,结尾处马克在gay吧推倒那个陌生人仓惶逃跑的时候,我始终不确定他是真的变成了同性恋,还是只是爱上了凯。
道德啊,责任啊或许很重要,但自己的心意就不重要了么。
给爱情冠以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称谓真是件很无聊的事情啊。
片尾大概是暗示了马克已经具有跑出人群的勇气和决心了吧
影片讲了Kay爱上已婚的Marc的故事,Marc开始也深陷其中,但后来为了家庭而选择退出。
我觉得情节合理。
Kay爱上一个人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他能占有Marc,那他会是幸福的;但事实他不能,所以它是痛苦悲伤的。
感情也和其他事一样,没有必定的成功,受的伤也一样令人痛苦。
Marc开始的沉沦是可以被理解的,他最后选择回归家庭是值得被赞许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而且我在人人视频上面看的应该是有对于Kay和Marc身体接触的删减,这甚至导致了情节的不完整,是悲伤的事情。
很多话题及研究都探讨过gay和其他非普罗大众的群体,我很赞同一个观点,就是一切都是自我认知被不断加深并坚信之的一个过程。
迷人而富有挑逗天赋的kay,在最早游泳池那场戏中,我就看得骨头都酥了(当然,后边的接吻做爱更是让人喜欢),他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随性让人欲罢不能。
顺理成章,Marc被其所吸引。
虽然marc表面上是不认知自己作为同性恋而存在,但是在潜意识里,事实却截然相反。
随着kay进行一次次富有魅力的挑逗,marc潜意识里在说自己就是gay,并且这种自我认知在被自己不断地加深,使自己感到疑惑、纠结还有兴奋。
对于marc,我认为在接触kay之前marc对自己的认知确信是没有同性恋这个选项了。
如果没有kay的出现(或者其它的kay),他会永远活在异性恋的世界中。
他有美丽的妻子,有普世价值中的圆满家庭。
但是一旦自我认知开始发生改变,就如果分子的聚合效应(或者树的广度优先搜索),就会发现世界都不是原来的样子。
并且这个世界让人又不断加深这种看法,不断让你否定原来的自己。
如果这种认知潜意识中让你有种不同于别人的优越感,则更甚。
也正如自由落体,速度呈二次增长。
我们身边的很多例子,某某男因为某某基男走上搅基的不归路,正如常话——一如基门深似海,从此妹子是路人,也正是此理。
不仅对于性取向,世间的一切 宗教信仰、种族、冲突不都是自我认知在作祟吗,这些认知是持续性的,并让我们更加难以怀疑自己所处立场的正确性。
既然世界是你的,世界仅是由你的认知所构建出来了。
那么对于“乌合之众”,又有什么理由去责备、驱逐。
已婚准爸爸男主被男同cpu得手,然后男主自甘堕落,真的是自由坠落,从人生巅峰往看不见底的深渊坠落……其实同性恋这个身份在男主的婚姻关系中并不重要,本质就是小三破坏已婚夫妻的关系而已;另一边,在社会关系中,同性恋是被普遍歧视的。
男主被放浪的进修室友凯吸引,有一些正常关系的互动,直到他俩在无人的森林里跑步,凯装作开玩笑的样子轻吻男主,男主心存芥蒂,但心中不知不觉很在意这个室友;但是男主也在做挣扎,他想克制避免自己去喜欢上别人更何况是个男人,当凯邀请他去森林跑步,他委婉地拒绝,而后背着凯独自去跑步,被暗中跟踪动向的凯追上,男主用行动抗拒凯的主动,凯看出男主对于同性并不排斥,选择强吻,男主半推半就地接受了,但凯接着进一步猥亵男主,恢复理智的他选择逃离。
本来男主遵守对爱情和婚姻忠诚的道德准则,选择远离凯这个诱惑,但是趁妻子怀孕在家酣然入睡之际,无法抵抗凯的诱惑,通知他去“跑步”。
男主享受与凯的肌肤之亲,并沉迷其中,向妻子编织谎言以便于凯约会。
孩子出生了,男主感到对妻子的愧疚,要求与凯终止情爱关系,凯认为男主其实是个男同,与妻子不会幸福,不如离婚与他在一起。
其实凯说的倒也合理,一面是让自己痛苦,强行维持原有的婚姻最终也会让妻子不幸,另一面是选择抛妻弃子接受道德谴责,但是与真正喜欢的人在一起,前妻也许会再找到喜欢她的人,对大家都是最好的安排;但是男主选择前者,凯在失意时选择到gay吧买醉被同事撞见,在单位里社死了;男主对凯的遭遇心生怜悯,又遭反噬,最终妻子父母都知道他与凯的关系。
男主仍然选择挽救婚姻,他跟凯摊牌断绝关系,妻子恰巧也选择回家尝试原谅丈夫,本来可以继续生活,凯突然无故缺勤失联,他又忍不住去找凯,看到凯家里空无一物,他知道凯放弃了自己;对同性恋反感的那个同事又在嘲讽凯,还点出凯调到此处的目的是为了男主,男主摊牌了,也在同事中社死了。
男主选择去凯去的那个gay吧放纵自己,选择跟陌生人泄欲,但是因实在找不到感觉而愤怒,实际是为失去凯而痛苦。
最终男主放弃了婚姻,在剩余的人生中沉沦。
我想不明白为何男主对凯无法自拔,也许凯象征着令人上瘾的药物,沾染上就沉溺其中再也戒不掉,原本幸福安逸的人生就此毁掉,如同编剧设计的结局非常道德正确,男主两边的情感关系都失去了;人要抵抗诱惑,对感情忠贞,决不能让自己犯错;不过另一方面解读,忠于自己内心更喜欢的一方,即使犯错也要贯彻下去,早日决断对三方都好。
男主的选角差评,我不能接受一个曾经演过纯粹男同的演员(电影《夏日风暴》)来演一个对自己的性取向有困惑的已婚男子
看到Marc面对情感摇摆不定的时候,心里默默却又狠狠地骂了句“懦弱”、“爱情的懦夫”。
但看到最后,仔细想想。
其实这或许就是人面对情感时最真实的表现吧,我们大都没能表现得像道德圣书中期望的那样忠贞和坚定。
我们面对感情都会摇摆不定,我们都很贪婪,幻想着把握住都有的情感,我们都很迷茫,都在不断探索却又不断闪躲,不断纠结却又不断挣脱..... 电影确实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太过重笔墨在男一的自我认知以及家庭顾虑等各种单一人物情感纠结的刻画上,而导致对两男主的情感推进和升华比较仓促。
对拿这部电影和《断背山》对比而得出比较劣势的评价结论表示理解,但对另外三类差评表示非常不理解:一类是,有网友因为“故事没有新意”而给差评?
我不清楚需要什么样复杂的人物关系,多么drama的剧情才能让这些人高潮。
但电影不就是来源于生活吗?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在于剧情要足够新颖,足够让人想不到?
那建议右转看悬疑剧去。
第二类是,因为“男主在老婆孕期出轨,非常反感这类情节”而给差评。
个人认为,电影只是拍出来,展示出来,并不等价于导演倡导其中的所有价值观,导演只是刻画有这样的人间悲欢存在。
要是照这种眼里容不得半点“不干净”的东西的标准的话,那还是建议你看新闻联播比较好,或者看童话故事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还有的说,“都20XX年了,还在讨论认同的问题,没新意”?!
这类人估计是自身对性取向认同十分自然、且家庭、周遭环境对性少数群体非常友好,然后就公然代表全体性少数群体表示,“没有呀,这时代性少数群体和异性恋没差别呀,一模一样的待遇,没啥困难”....2021年了,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更何况性少数群体的平权,连认同困难都不能讨论了?!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亮点在于导演对男一周遭的同志环境氛围做了足够细腻的刻画。
从自身的认知的挣扎,到母亲的错愕扭头、质问“我们可没这么教育你”,再到妻子的“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嫉妒他”,每一部分的情绪刻画都很丰满,人物很立体鲜活。
不拼剧情,觉得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看自由坠落N遍,真心是好。
虽然有些桥段借鉴或搬了别的同片(比如,凯举马克的手借烟火,梁朝伟的春光乍泄里就有……)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超爱这部电影。
电影里的凯,可真心是有致命的魅力,对男对女都是超吸引,就看凯对谁感兴趣了,这一点凯就具备了双方的主动。
凯与马克的牵扯中,全是凯在操控着,高手,致命,因为凯有这个本钱。
1、凯的颜值太高,身材超棒,体能超好,温暖(看他歪嘴笑),风趣(调侃女警的胸,说教练是诗人,说自己打入敌人内部),以上叙述只证明了凯是个大暖男,暖男不致命,真正凯让人致命的是“坏”而“奸”,所谓男人不“坏”谁都不爱。
怎样个“坏”呢,凯能帶着马克这个从小到大都听话的“男孩”去体验从未体验过的刺激,犯规跳泳池,吸大麻,在厕所吃蓝片(我不知是什么,应该是违禁品之类的)并在厕所里做……,这些冲激马克如何抗拒得了。
“奸”,凯真的是聪明,因为他对马克是有独自占有欲的,但他并不向马克强势的索要,而是凉水泡茶,慢慢浓,步步为营,盘算着马克。
凯知道马克有一个怀孕的女友后,仍引诱马克我仍愿意帮你解决生理需要,第一次在床上真正的激情后,试探马克愿不愿意远走高飞,给马克只属于他俩的私人空间,带着马克去体验其他(前面以说,不多讲)。
慢慢索要开始了,马克马上当爸爸的时候,凯不悦的让马克向女朋友提出分,马克已当爸爸冷落了凯,凯就逼宫了。
户外两车相逐,让马克承认自已爱同性。
真正更绝的事,被马克拒绝后,凯采取置死地而后生,无惧的暴露自己(这一点个人认为是凯性格中最魅力的)而又没亲自对马克的身份造成影响,这一点我想马克是始料不及的,最重要的是马克真正爱上凯,如何能忍受凯去同性恋吧去混,两人在房里的争吵是全片的精彩之处,通过这次争吵,凯已掌控马克的感情,能把马克弄哭,凯不得不说真是“奸”得了不得。
当然凯的奸是打引号的,他很聪明知道如何攻守。
来说说马克,马克是个不犯规的好男人,其实分析下马克,他的家庭都很好,父母自已或对马克的教育都是正统而美好的。
马克的女朋友也是个体贴而讲理的职业女性,马克自已也优秀,除了体能差点,同事关系,上级关系,家庭关系都处得挺好,马克的仕途也不错,在清洗鼻血场景里,他的朋友兼上级就提示到,这些破事等你当队长再说,所以说马克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说顺得很幸福。
其实我认为严格意义下,马克还真不是同性恋,要不然他不会发现不了,热爱同性应该基因是有控制的,也就是说从小就有意识的,后天扳弯对马克来说还真不容易,因为我相信他对他的女朋友是真有感情与爱的,只不过因为凯这个个体是具有致命魅力并且恰好是男的而已。
马克表面强势,有时甚至“无情”而实际上最弱与无助,要不然凯在前期多次被马克拒绝仍然知难而上,他就掐准了马克的性格并再次约他,才在训练场上对马克说若想跑步的话。
电影前面几场凯试探马克的戏很精彩,两位主演特别是演凯的演员马克思演绎绝对超棒,在凯没来参加学习,马克略感失落到凯突然出现要烟抽的场景里,马克看到凯的那种切切偷乐不语的神情(如果你有暗恋的人突然出现,你也是这样的),脸上难以掩饰的怕被人查觉的快乐被凯这个妖孽洞察得一清二楚,因此才会有凯在树林跑步强势之吻与手势。
凯这个高手能两次把马克搞哭,搞窒息,能把马克搞得暴怒,你看见凯生过大气吗?
可能电影没表现得这样多,但我分析凯这样内心强大有功略的人怕哭不起来哟,凯有的大多只是生气,即使马克归还钥匙表示分手,凯可能会很沮丧但也还是很有勇气的选择断然离开,工作的地方不去了,房子搬空了,估计手机号也变了,分就分得彻底。
倒是马克,即便是等他很好的处理好自家与女朋友的事,就算他女朋友装憨或不知他与凯的事,到后来马克仍然会痛苦与迷茫,因为他确实深深爱上凯,这一点马克的爱并不比凯少。
说说两人的性,张爱玲说性通向爱最快的通道。
有很多朋友说凯是受方,用生理来换心理的愉快,前期可能是,但在后面通过凯与马克在房里的争吵,凯绝对有攻(马克问凯你去酒吧操别的男人吗?
凯说我想操谁就操谁),另外马克是对凯用嘴的(凯说我强迫你吸我老二了吗?
),我想人不互相爱恋,绝不会想到取悦对方。
所以马克与凯在性上互相给对方最大的快乐,这也是相爱的人最大的幸福。
无法想象第二部的故事情节,以我们这样的中国式思维也会把剧情想成可怕的琼瑶剧,无法去想象,期望德国编剧脑洞大开,等待第二部的精彩……。
不好看
关于男性对masculinity的迷恋。结构的刻意重复做得过分匠气了。
好看!很真实...看直人如何被掰弯哈哈哈
男主这事放到微博上是要被喷死的 不过又能怎么样呢 难道让自己窒息吗
又是一个失焦同志电影。IDENTITY is not the key of this fucking problem到底能不能懂!!!!本来只想打两星的但是暧?暧?暧?结局竟然是这样吗~!!
自古军、警易出基。
好沉重,好真的电影。相当喜欢这部电影的摄影,鸭绿色的主调和我放这部电影时的播放器主题恰好一样。男主的设定很丰满,也可见规定和观念间距大的鸿沟。很扎实的剧情片。其实在看到影评前一直没有把这部和《断背山》联系起来。值一个泰迪提名,远比《点亮灯光》好
迷茫无助矛盾徘徊挣扎
节奏很好
防暴警察队居然都能有如此多创造出来的条件来搞基,结尾现实得残酷。
这电影看得我怒气噌噌的!男人再怎么也改不掉偷腥的习惯!你妈你把人家肚子搞大了,你拍拍屁股走人去搞男人,你想过你老婆的感受吗??气死我了!!!
真的挺无聊的,表现力太差了。同性只是一个噱头
我觉得过于冗长和无聊…看到还有第二部的词条我惊了,还好没有2部
出轨的故事而已 不管异性同性最后都是这个结局吧
中规中矩的同志片,家庭爱情的Melodrama,老生常谈但也可以一看,两个防暴队的警察搞基还是非常养眼滴。
自打《超感猎杀》就信誓旦旦要看,现在终于借由新电视第一部电影的仪式感提了上来。年代错了些时间,再看这题材,就竟然沧海桑田地老去了,虽然对(伪)直男的迷恋与纠葛,直男的恐同等等问题,不见得就跟浪潮一样淡退。也许变的是道德评判的标准,于是有趣的地方也在于,比之评判二人之间的情感是否爱,不若评判爱与诚在当代情爱关系中有多少伪命题的成分以及拓展性的矫饰。弯男传诵着切莫恋上直男的世代经验,口耳相传那些不知如何咀嚼的哀伤与自怜,而伤害你的人,还可能因为自己在道德雷区受到的伤害而叠加对你的伤害,哪怕周遭早已因他陆沉。不管怎样,观赏雷迈特依然是享用的,为他加分,且看十数年后他与科夫勒还要续个什么前缘了。三星半。
家庭、情人,这是个难选择的问题!那么自由坠落吧。。(佩服电影后来的节奏)
想自由
我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嫉妒他!!!
running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