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常常听到“逃离北上广”这个词,看的日本电影电视也是逃,他们是“逃离东京”,混得一无所有,只得年华将老,青春不再,倒是要走。
不过香港人要逃去哪里呢跑的边了,山景海景房的更是负担不起吧。
老老实实转一圈,路上那么堵,商场地铁里那么多人,还是该卖报纸卖报纸,该巡逻的巡逻。
————————————————————————我想起我二十岁时的人生憧憬,不负责任地讲着要买保时捷,要开一个大公司,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总之一定是个社会精英,每天西装笔挺,开着车接老婆孩子去吃饭。。。。。。。
到该讨老婆的年纪时候才发现,原来连养活自己都不太容易。
许多人工作一辈子都没办法在这些城市买一套房子。
再有些痛苦的人,喜欢的事情,或者说梦想的事情,并不是挣钱的事情,或者说没有能力到挣钱这一步。
踢球比工作认真,但是铲倒了上司就被红牌罚出局。
除了今天巡逻多贴几张本来就该贴没贴的罚单,除此之外还能拿什么反击人生。
————————————————————————成为“剩下来的人”后,我开始有点慌,说我不急是假的,但始终也没什么行动。
我大概明白了我可能做不到我憧憬的那一套。
我一点也不像所有做到那一套的朋友们。
无数的理由。
可能是我不会只为了挣更多点钱去社交应酬,像小杰那样在警署混不上去可能是我原本就没有挣大钱的本事,如成哥这般只能有粥吃粥有饭吃饭或者,我已经不再想如此了————————————————————————说实话,我真是不太喜欢香港这地方。
人多车多,什么都多。
行街上红绿灯滴答滴答声音跟催命似得,过不过,不过别挡着啊。
尖沙咀,铜锣湾,几十里的洋场,熟悉一栋楼里的所有事物,就似乎要花一个世纪一般。
白话,普通话,英文,客家话,韩语,日语,在这中转来转去,比起普通话为主的大陆每天讲话听话的心力都多花费几倍。
在大陆我早已厌烦周末挤shoppingmall吃饭的情境,香港人却从工作日早第一顿便挤着大家乐开始,全年无休。
如果说上海是魔鬼之都,香港难道是地狱之都?
铜锣湾依旧灯火通明,年轻情侣相拥在时代广场,欢欣雀跃尖沙咀连绵数里夜宵,游客,鬼佬,无谓你边度来的,今晚只不醉不归只有我们这些人,不知从哪一天起,城市就不再属于我们电影里官恩娜对陈奕迅说,你再找别的女朋友吧我们可以这么骂他,你活该啦,分手都还在吃什么fastfood。
开部好车,接女朋友去中环吃顿贵的啦。
eason也许听到别人在这么骂他了,不过他在影片里哆哆吸管,没说什么。
————————————————————————我还是爱香港的。
非常非常的。
(大陆就是有这么一小撮神奇的港系。
从小听的粤语歌比普通话歌曲多,看的香港电影电视比大陆电视多。
长大了惊觉自己喝了一半香港的乳汁长大。
so,第一次到香港看到一些曾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建筑物时我是想流泪的)这种爱好像我的hometown或者上海,还有我的家人,甚至我的狗,我的伴侣。
有一天开始,你不再完全喜欢他们,明确知道了自己具体讨厌他们的什么地方,而且知道他们永远不会改,但你还是爱他们。
也许还有一样事情如此,那大概是我自己,以及他带来的人生。
——————————————————————————————————站在青春分水岭上,活到了理想与现实的摆渡之处抓到了雨夜屠夫,不代表能顺利升职,我想,再交一个官恩娜这样的女朋友恐怕也很难跳下了曾经阻挡自己的高楼,留住了开往东莞的长途巴士,但是守着一粥一饭的日子却并不容易阿杰和成哥,原来一直在努力的只是接受自己既不是达不到的理想,也不是盼不到的现实,而是接受自己站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觉得自己比在大陆时的自己还要渺小人生也许很难,要接受渺小的自己,不完美的自己,达不到预期甚至很遥远的自己但人生也许也很简单,如果你能鼓起勇气来接受自己。
在1997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很热衷于讨论一个名词,叫做“香港制造”。
似乎只有这个标签,才能显示出香港电影的存在。
而真正的“香港制造”究竟为何,或许很难说得明白。
九七之后,香港电影走入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发展阶段,在坚守与迎合之间举棋不定。
诚然,这一阶段之中确实少了很多我们较为熟悉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香港电影”,但是在众多的回归之后的香港影片中细细找寻,我们会发现,那些“香港电影”正在以其他的方式生存并发展着。
抛开回归之后的香港电影产业模式的变化不谈,港产片中的“港味”随着香港电影人的大批北上而逐渐冲淡。
我们在感慨与怀旧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这种港味的消散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很难说其产生的影响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
香港电影的辉煌的重要原因,在于独特的香港本土文化的影响。
然而,在世界已然变化得如此迅捷的今天,“坚持”与“固守”之间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香港电影本身的特色有时也意味着一种古旧与保守。
当然,并不是说香港电影要与过去的传统相背离,而是香港电影应该在不断开放的当下,找寻当今香港的新的特色与转变。
2007年的《老港正传》虽说是一部献礼片,但是它仍然在命题作文式的创作窠臼中叙写出了新的“港味”。
通过大陆移民不断地融入于香港的过程,展现出不断变化着的香港社会,也折射出了“随时而动”的港人心态。
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对于香港的未来也做出了展望:尽管香港在变,香港电影在变,甚至香港特色也在改变,但是兼容并包、少说多做、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仍然是香港日后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种精神自打形成开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改变——香港只要保持这种精神,那么即使香港电影的外在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会展现出其独特的香港风貌。
另一方面,如今的香港与过去的不同点之一,在于与大陆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在这一基础上,香港电影的创作者们其实可以创作出属于现在的“香港制造”,而非仅仅沉湎于过去。
从这一点上说,近年来的香港电影其实创作出许多容易被忽略的优秀“香港制造”。
《神经侠侣》便是其中的一部。
以香港电影中标志性的职业——香港巡警作为主角,展现出香港市民在回归之后的生存状态。
同时通过两代警察的传承,在质疑港人性格中的消极因素的同时,又肯定其积极的影响,并最终通过“奔跑”的隐喻将香港精神直观地展现于银幕之上——实质上,“奔跑隐喻”在香港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中,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阿甘正传》中的“奔跑隐喻”与《神经侠侣》以及《金鸡》的结尾处均有相似之处:同样的本土文化以及精神内核的隐喻、同样的积极肯定的感情色彩、同样的“开拓进取”的精神表现……在此无意对香港与美国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探讨。
但是但就电影而言,两者确实有着极为相似的务实精神。
总而言之,无论是《神经侠侣》还是《老港正传》,都可以说是十分正宗的、新式的“香港制造”。
2024年8月7日20:06:15男主(一)小时候看感觉警察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普通人长大后才发现警察是公务员想要考上非常艰难。
(二)05年拍的电影,那个时候的香港就有现代化都市的感觉了。
女主(一)从农村考上公务员警察,绝对算是人中龙凤了。
精神病(一)香港大学毕业的,这类中产精英阶级一旦失败了就会失去所有,如果不能够接受现实的话就疯了。
(二)因为某些原因失业欠了贷款,最后变为精神病了(三)每天神神叨叨的,会偷窥楼上的按摩女,会在路上给游客指路。
按摩女(一)里面这个按摩的女性属于是服务业。
这种服务业不需要较高的成本。
偷奶粉的(一)城市里面生活压力大,某些人如果欠了债还不上就得一辈子当奴隶进行还债,这样的生活生不如死。
(二)失业人员,城市里面穷的人是真的连基础的生活保证都没有。
强奸犯(一)大反派这种丧失人性的奸杀行为,以及那个公交车上的猥亵行为,还有按摩店试图对按摩女图谋不轨,这些都反映了在城市里面某些人可能永远无法通过正当的方式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暴力极端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所需。
(二)作品中有一个大桥两边巨大贫富差距的对比,还有高楼大厦以及狭小破旧的出租屋的对比,无不反应了社会的割裂。
总结(一)一部简单的城市生活剧,没有什么复杂的剧情,却深刻的反应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年之后再来看这部剧,发现如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和电影里面一模一样,比如失业短贷导致一无所有。
(二)启示:消费需谨慎,买不起就不要买,千万不要借高利贷。
这本电影,看介绍,看评价,看星评,没有用.这本电影的受众群上豆瓣的不多,事实,这是本很低端的立志电影.星评完全看不出它的优秀,真的,完全不符合这本电影的真实评价.我可以这么说吧,CCTV6如果现在在放这本电影,一大票人会切到了,就会看到底.(尤其是看过1次的)然后他们会在新一天的学生或者工作中,唏嘘很久.还有就是豆瓣星评,对香港电影的挑剔,这点是我很鄙视的.就是<神探>,你去看看星评,跟外国电影都不能比.真的很喜欢这本电影,里面的台词我基本都会背了,看了很多遍.台词非常经典,你这辈子都是经常在说,经常在听到的."做人不能太现实""我又不是超人,我每天只想混两顿饭吃."做警察,没办法,就和公务员,国企一样毕业了,分配了,一做七八年,前面还觉得自己很棒,等过了七,八年,天天坐一样的岗位,薪水不光不多,人生还觉得没有任何意义.中国人现在太缺乏优越感了,整个世界都缺乏,我刚上班那会就遇到一个女的,两人在KFC谈了很久,那时候问她借本书,是个网友.然后我请她喝杯饮料,就顺便再聊.她在一个煤气公司,原本22岁毕业去,自己从没想过会做这么久,但是就一做七,八年,现在可能会做到死.当时的我听得很吓人.怎么也不觉得我会如此,但事实我现在觉得我除了在不断跳公司,自己给自己折腾外,也是差不多.混个三千,下一步混个五千,然后再跳广告公司六千到一万.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我只是给自己创造一种假象,我没有"没有意义",我没有也七八年这样,我只是每天这样演戏,其实我很努力,我不断地再给自己人生变化,去努力让它有意义.这是我最大的安慰,看起来很美.这样或许也OK.所以我真的觉得那些家里比较有钱的人,年轻的时候就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多去外面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而不要也是一份好工作,就这样做到死.阿杰的女朋友丢下一句话“你想一辈子当警察么?
你再找别的女朋友吧。
”阿杰其实也不想一辈子当警察,他也有过自暴自弃的时候。
他说“每天这么辛苦不知道为了什么。
”他说“看到就当没看啊,看到又帮不上忙,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但是他觉得更没意思的是在这种时候 女朋友还离他而去 丢下这样的话后来他抓到了“雨夜屠夫” 他终于觉得人生并不是完全无可取之处人生并不是完全别人说了算。
我相信那个女朋友,阿杰也不喜欢她,也不是他去追求她的,肯定是她自己找到阿杰的。
前些年,白领化趋势大增,全国副刊都大大小小做了些类似的专题。
什么CEO,什么经理,辞职了,决定做回自己,每天亚健康的生活并不好。
事实上这样的人在现实社会很少的,谁又能真的 说走就走,舍弃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就做回自己。
很多人都是豪无办法,被拖着走。
还有成哥成哥想跳楼,老婆走了,失业无钱,人生最大的寄托二个女儿走了,换谁到了这时候都想跳楼。
问题是这些问题出来后他并没有跳楼因为他是个懦夫所以导致了以上所有事情的发生,而且他无可补救。
三年后他跳了那一刻他为了菲菲 还有菲菲的女儿 他决定跳了影片这里衔接得很好。
三年前的懦夫在三年后终于被刺激到跳楼了。
他勇敢地跳下来后,他终于跨过三年前的坎了,并且他没死,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最后歌曲响起,"假如让你吻下去"吴镇宇追着那车子,我哭得淅沥哗啦我最喜欢爱情电影里面2个桥段,看1次就心碎1次1个是男主角为女主角奔跑1个是男主角将什么信物,纸啊这种撕得一片片,往天上扔这2个桥段我超级喜欢.1个男人肯为女人跑 我觉得已经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都好了"明天是属于勇敢的人"这是这本电影的核心台词我总有一天要不再演戏我要做回普通人我要坐七年,八年的无聊班头我要真的为你认真地跑一次明天是属于勇敢的我
从警七年,没开过枪,没中过弹,没有被投诉过,没有参加过晋级考试。
每天都很刺激——不过是被人家刺激……十年前,秋天,周末的某个午后,天气早已忘却,家里的电视中央六台播放着一部关于警察的电影,我看到画面中穿警服的陈奕迅,便断定这是一部集动作,枪战,搞笑于一体的香港警匪片,随即期待满满地观看起来。
电影看完后,感觉有点懵,零散的剧情,拖沓的节奏,根本不知道在演什么,唯独记住了那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剧中女孩对陈奕迅说的:"我喜欢踢足球的你,那才是真正的你!做回自己吧,你会开心点的"。
(恰巧这句话高中时也有女生对我说过)十年后,深秋,大好周末,卧病在家,无聊间便会胡思乱想,突然间想起了这部电影,于是又重温了一遍。
虽然之前重温过了许多遍,每一次都有些许不同的感想。
我最喜欢的两部关于描写警察的香港电影,一部是《重庆森林》,这个了解我的人都知道,王家卫迷;还有一部就是今天所说的这部电影:《神经侠侣》!
这海报妥妥的烂片赶脚“神经侠侣”,咋眼一看,典型的港式烂片名字,再加上浮夸做作的海报,这样的“烂片”相信在许多人心中早已被判了死刑,一般不会主动去观看。
当然,正因为我的“年少无知”才没有错过这部佳片,如今看来,它依然是一部很不错的港片。
论故事性,该片故事零散单薄,毫无精彩可言,同时也没有文艺片那种唯美的镜头、深沉的台词,再加上拖沓的节奏,平淡的对白,看这样的电影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催眠一样。
虽然如此,我依然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它的平淡、细微、温暖。
影片中三个警察的形象刻画得很好,代表着三个不同阶段。
刚入职,充满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容祖儿;工作几年,锐气日减,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陈奕迅;得过且过,坐等退休的老油条廖启智。
还有剧中那些市井小人物,都变现得特别真实立体,充满着生活的质感。
受过刺激的癫子设计师、讨生活的按摩女、可怜的小偷、单纯的高中女孩、无奈的高利贷……
球场上被迫踢后卫的Eason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十年间,经历了高考、大学、公务员考试、工作,没有所谓的大起大落,也谈不上阅人无数,更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成就。
生活日渐平庸、慵懒、谨慎而小心翼翼,懒于思考,懒于奔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
就像陈奕迅片中的开场白:“你以为这是拍电影啊,生活哪有那么刺激!
从警七年,没开过枪,没中过弹,没有被投诉过,没有参加过晋级考试。
每天都很刺激——不过是被人家刺激……”除了“没被投诉过"这一项,其他都较为吻合。
我很好奇陈奕迅身为警察,是怎么做到从来没被投诉过的,至少我身边的同事每个人每个月都会接到一堆的投诉函,有12345市政府热线的,有公安局纪委的,有市纪委的,有督察的,有省厅信访的……
2013年底我从警校毕业,以为自己学的是刑事技术专业,应该会分配到技术室,每天坐在电脑前做着单调的比对鉴定工作。
结果那一年公安局出台警力下基层政策,因为基层警力的严重不足,要求所有新干警必须到基层,于是我分配到了市区的一个中心派出所。
值班第一天,我接警28起,有刑事案子,有治安事件,有求助,有群殴,有狗咬人,有高空坠物,有婆媳吵架,有宾馆抓奸,有酒醉撒泼,有假警逗你玩,还有看到妖怪吃人......各类警情,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芸芸众生,让我眼界大开......我战战兢兢地连续工作40小时(当天没有处理完的警情第二天继续处理),期间在值班室断断续续睡了六个小时!
结果第三天还接到市纪委一封投诉信(未能帮助失主找回遗失的财物,不作为)。
从此以后,我对"派出所值班"产生了深深的阴影,患上了"值班恐惧症"。
有人说,派出所就像一个垃圾桶,世间所有的"脏东西"与"负能量"都可以往里面塞。
大到杀人放火,小到夫妻吵架,房屋漏水,"降妖除魔",可谓矛盾与火力集中点。
"警察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你打我啊"、"案子都破不了,简直浪费纳税人的钱"、"你警号多少,我要投诉",这些话语似乎也早已在我耳边起茧。
所以,当警察每天的生活当然很"刺激"!
警察开枪也会手抖的影片中,另外一个老油条警察许绍雄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啦,当警察头几年都会拼了命干,然后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拼命……我现在是马马虎虎等退休。
为什么这么拼命?
刚参加工作时,领导会对你说:"年轻人,好好干,未来的局长、所长位置在等着你"。
于是,你便信以为真,奋不顾身,以为做出成绩就会升职。
过了几年,你发现自己拼死拼命,还在原地踏步,而那些所谓"聪明”、“懂事"、“会汇报”、"有关系"的同事却早已升职,(你看片中警察踢个球都还要拍上司马屁)这时你便开始迷惘、怀疑人生,曾经的那些理想与信念也随之灰飞烟灭。
最后就如老油条所说:"多劳多失","做得多错得多","马马虎虎等着退休吧”!
本片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镜头场景,可谓大师手笔!
当新警的激情慢慢退去,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后,容祖儿失去了信心,说不想干了,陈奕迅讽刺地说道:“那好啊!
调去办公室,朝九晚五,有空调,舒舒服服的,这就是你们年轻人!
”容祖儿回了一句:“你简直就是个老油条,麻木不仁,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陈奕迅苦笑道:“我就是想混两顿饭,小姐,我就一双手两条腿,不是三头六臂,警察也不过是普通人,不是超人!
”说完,陈奕迅带上警帽,转身走下台阶。
这时,画面中出现一个非常自然的闪回,同样的机位同样的场景,陈奕迅走下台阶的背影变成了“老油条”廖启智,而台阶坐着的人由容祖儿变成了陈奕迅,这是刚刚入警时的陈奕迅,脸上写满了倔强与委屈!
廖启智转过身悠悠然地说道:“想辞职就快点,别浪费时间跟精神!
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想不想得通都得去巡逻,有什么打算巡逻完了再说!
”随即,台阶下的廖启智又变回陈奕迅,而台阶上陈奕迅又变回容祖儿!
如今再看这个场景的镜头运用与台词对白,简直太扎心了!
刚入警时,多少次加班加点,多少次通宵达旦,多少次被报警人误解责骂,多少次受了委屈无处诉说,也多少次意气中说出这句话:我不干了!
这时,旁边的老民警都会淡然地说道:小伙子,日子还长着了,有什么想法,值完班,办完案子再说咯!
”谁又是天生的老油条,谁又没有过理想与壮志雄心!
可惜,曾经意气风发的你我都被冰冷的现实磨平了菱角!
在时间与世俗面前,丢失的,岂止是对工作对生活的激情!
迷妹眼神难道人生只能如此,余生就这样苟且于眼前,老油条般慢慢熬日子?
还好,电影中给陈奕迅增加了一点生活的调料,两位女高中生的出现,一场意外的死亡,让陈奕迅找回了从警时的骄傲、荣辱、责任!
特别是最后那一场追逐雨夜屠夫的戏份,算是这部平淡的电影的最高潮部分,同时也将观影人的情绪推向了顶点!
以往种种的憋屈、失落、麻木,统统在雨夜的追逐与奔跑中得到了释放......电影需要励志感人,生活也需要鸡汤!
就如汪峰老师喜欢张开就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作为警察,不谈梦想,也不谈升官,实际一点,想想自己从警时的初衷,少年时为什么要立志成为一名警察?
如今,你的初心是否还在!
回想自己这些年在派出所,处理过的警情,救助过的儿童与老人,破获过的大小案件,帮助受害人挽回的损失,成功制止过的跳楼跳河与各类自杀......事后,心底获得的瞬间满足与快乐,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不求任何图报!
也许,这便是我作为一名警察的意义所在!
不谈高尚,不谈奉献,这就是我的工作,没有所谓的惊心动魄,只有平凡、细微、繁琐,责任却是重大!
还是借用电影中小女孩的那句台词给自己打打气——未来是属于勇敢的人!
”
Eason你说这话是认真的吗?
虽有鸡汤与励志成分,但影片最后并未落入俗套,结尾仍有几分玩味!
晋级面试现场:陈奕迅:长官早!
(进门,懵逼了,考官都是球场上得罪过的上司)考官1:坐吧!
陈奕迅:谢谢!
考官1:别怕,我们是公私分明的!
考官2:是啊,我不会马上出红牌把你赶出场的!
考官3:你说你是追犯人快呢?
还是追球快呢?
陈奕迅:两样都快,长官!
不过抓犯人要比踢球重要,长官!
考官3:你这上面说升了职之后想去当刑警!
至于踢球,也转到我们球队咯!
陈奕迅:没问题,不过一定要踢前锋!
破获重案,擒得真凶,升职,加薪?
幻想一下吧!
做人不能太现实,人生才有希望...... 写于2016年10月
有人谈到这一部电影,我表达了我的印象,然后有人质疑了。
也许看电影也很受当时的状态影响吧。
在那个时候很需要某些声音,当那声音出来了,无异于救命稻草。
而这个平日普普通通的草,会一直飘摇在你的记忆当中。
这是06年看的电影,当时写的观后感。
贴在这里表明一下心迹。
看完之后我把这种激动传送给我的一个好朋友。
他那时正困在无边无际的挫折感之中。
我叫人把这句话写在一粒米上,装进一个玻璃瓶吊坠里,送给他。
他现在一切都好,该争取的都努力勇敢去争取了,也大都争取到了。
也许未必是由于我送他这句话。
但,我很安心。
++++++++++++++++++++++++2006-01-11 21:58:42 2018-5-13我又把它改了一下放在公众号里。
这是一部很容易被错过的好电影。
《神经侠侣》是被它的名字所累了,之所以票房惨淡是因为它定位不准确,这么一部好电影配个这样的电影名字实在是糟蹋,而冲着这个名字去看的人,无非是希望看到一部搞笑片,或者一堆年轻歌迷为了捧自己偶像的场。
所以,像我这样时间和金钱都不轻易浪费的人来说,能看到这部电影,是种幸运。
到现在,我还记得06年看这部电影时的激动。
电影讲故事的方式很特别,它讲的是现在的生活,大部分都是淡淡静静,一如我们的生活,也一如主人翁陈奕迅生活一样。
虽然身为警察,他的生活却不如电视里那样紧张刺激。
当差七年,都没有遇到什么值得记录能拿出来炫耀的事情。
一切的精彩纷呈都只出现在梦中。
他入行时认真敬业,干劲十足,却慢慢退化成骂不还口、遇事麻木畏缩的老油条。
有人因为生活窘困要跳楼,陈去救人,却在跑楼梯时扭伤了脚没救成。
眼睁睁看着别人摔死,他转个身就能放下。
还镇定地跟新札师妹男妹说:“如果他老爸是李嘉诚,他就不用去偷奶粉;如果你是超人,他跳楼时你接住他,他就不用死了。
看开点吧,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这些话听上去没错。
就好像很多人爱说:“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啦!
”是的,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然而,该这样吗?
只能这样吗?
世界上有太多说不清的道理道不明的是非,仿佛到处都是死结。
要解开这些死结,是多么繁复的一件事啊!
问题到最后我们都会问自己:“不这样,你又能怎样?
”这个问题,又会往上循环,最终无解。
慢慢地,大家就不再问了。
而只是淡淡然地说:“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啦!
”人人都这样了,人人都缴械投降了,你还要负偶顽抗么?
潮涨潮退,沙滩上每一颗沙砾,最终都会磨圆棱角,泯然众人。
世界如此复杂,但其实应对它的问题,只有两个简单选项。
那就是YES 和 NO.你接受这样的世界吗?
YES OR NO?即使与世界为敌,你还坚持己见吗?
YES OR NO?你累了,你还愿意继续奔跑吗?
YES OR NO?你害怕失败,你还愿意跨出一步吗?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人都平凡,但每个人都有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选项。
而每个人到最后都有了自己对于生活的解释,殊途同归——“未来属于勇敢的人”这部电影看到心情郁闷-激动-振奋……特别是后期吴镇宇与雨夜屠夫那一幕,我似乎觉得致命的误会快要发生,紧张得马上离开,并快步在走廊上走了几回。
追捕的那一段实在精彩,激动的几乎让我热泪盈腔。
也许是因为,我们也好久没有这么的拼命地奔跑过了……看完电影之后,整个晚上,我都一遍一遍的想装在瓶子里的那句话“未来属于勇敢的人”。
之后,我也把这句话,装进了瓶子,送给一个朋友。
这么多年过去,我想这句话也一直同样激励着我,影响着我。
面对世界给出选择题,我是那个尽量选择“勇敢”选项的人。
这种勇气并非天生,而是后天的信仰。
我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时候,是21岁,跑的是半程,那时候21公里坚持跑完没走一步,虽然跑到半死成绩平庸,但是跑完之后仍然可以说出“21岁的生命需要用21公里的汗水洗礼”这样豪迈的话,和人聊天的时候也可以立下“跑到死”的壮志豪言。
看了《神经侠侣》这部电影,我瞬间明白了,如果一个人有跑到死的觉悟,那么他就不会死。
影片中几个奔跑的镜头:精力过剩的男妹为了抓各种嫌犯不停奔跑,后面跟着跑到要吐血的陈俊杰;陈俊杰为了追捕“雨夜杀人狂”而玩命奔跑,跑掉的是七年来作为一名平庸到“没开过枪,没中过枪,天天被刺激”的愤懑与不爽;疯子阿成追着载着心上人菲菲远去的车子,直到很踉跄地跌倒在地痛哭不已......每天浑浑噩噩地巡逻,贴张罚单还要被指鼻子骂脸在背后喋喋不休奚落半天而依然可以面不改色晃悠悠继续巡逻,这好像是我们很多走在路上的朋友真实的写照啊。
非要发生一件让你刻骨铭心的事让你觉醒,才会激发你内心那个让你醍醐灌顶肾上腺激素激增瞬间暴走变身超人的“正义”,去实践“未来属于勇敢的人”这样的话,这好像也是我们很多人每天所意淫的情景啊。
你看,跑到最后:男妹跑出名了赢得了帅大叔的关注;陈俊杰玩命的奔跑抓住了凶犯成了英雄;阿成不顾一切的奔跑赢得了心上人的爱情......所以,跑起来吧,少年,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
纵使跑到死也无所谓,最多也是以一个豪迈的姿势跌倒。
你看,最后陈俊杰去面试的时候,上司是影片开始不久球场上自己作为一名后卫奋力奔跑铲倒在地的对手,仍可以很大方地开玩笑地邀请他加入自己的球队。
虽然和开头的那场枪战一样,又是一场意淫。
但是,敬一个帅气的军礼,依然可以准备随时奔跑。
因为我明白了:跑到死就不会死。
光看《神经侠侣》的影片名字,感觉可能又是部纯粹搞搞笑而已不太靠谱的那种港片,但是当第一个镜头出现陈奕迅和廖启智扮演的警察在滂沱大雨中走过街口。
它在刹那间所流露出来的微妙气质令我莫名地精神一振,等到知道这一段充满噱头的警匪冲突原来只是陈奕迅的冥想而已,这时——《神经侠侣》并非描述警察神话而是直面现实的主题已经昭然若揭,要是留意一下它的英文片名“Crazy and the City”,或许更能体会到香港这个城市的命运与片中人物千丝万缕的联系。
《神经侠侣》的最大特点是充满了生活的质感,看得出来编剧是有感而发而且花了很大心思的,不像阮世生的上部作品《绝世好宾》所描述的“男版灰姑娘”故事,完全是架空的童话。
《神经侠侣》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群体代表性,廖启智、陈奕迅和容祖儿扮演的三个警察分别代表了三个阶段,陈奕迅也曾像初生牛犊的容祖儿一样充满干劲,但在七年的现实磨练之后,他逐渐向廖启智所代表的退休心态靠去。
吴镇宇扮演的成哥则是香港经济滑落的受害典型,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变得神经质乃至疯疯癫癫,这样的角色让吴镇宇来扮演当然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似疯为疯中和按摩女郎菲菲展开了一段伤心人各有怀抱的感情。
扮演成哥姐姐的惠英红的出现倒令人有小小惊喜,虽然昔日的武打女星“霸王花”今日已是街头的卖报阿姑,这里面或许也让人感受到时间在香港电影里走过的无情脚步,但是惠英红在寥寥几个镜头里所传达的坚忍却又令人生出了几分面对生活的信心。
在一部编剧,导演对配角都深切关照到的电影里,你所能感受到的必然是不言而喻的诚意,尤其是好友被“雨夜屠夫”杀害之后,一群小女生在柔道馆里继续摔打滚爬时,不可否认影片处理得有点煽情,但是我脑海中却立时浮现出去年杜琪峰的《柔道龙虎榜》,杜琪峰利用柔道励志的《柔道龙虎榜》是一次对电影界同仁的鼓励和互勉,而此处《神经侠侣》的片断或可看作是后辈阮世生对《柔道龙虎榜》的一次积极回应。
当戏里戏外都充满了励志情怀,《神经侠侣》所呈现的气质就略高于影片的实际水准了,而且它在香港电影业如此低迷之际所传达的信心则更属难能可贵。
不知为何,香港电影的励志片那种笑中有泪、悲中有喜的味道是我永远也抵挡不了的,它不像好莱坞电影或者日剧,总会有那么一股喋喋不休地向你灌输它的价值观的刻意,香港的励志片则有与当下现实同声同息共命运的亲切。
或许是身处同一个文化背景的缘故,所以才会了然香港电影所表达的困境和永恒信心,并且自然而然地接受。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成为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而竞争是残酷的,残酷到不会因为你的可怜而对你仁慈。
但是,如果我们心怀美好,我们始终会发现生活的周围处处洋溢着温暖,而这些温暖常常给予我们面对残酷的勇气。
当我们怀揣着的对于生活的理想与信念,准备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贡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时候,往往也是遭遇现实的打击与挫折的时候,如果没有勇气去面对,我们往往会变得对现实麻木,甚至逃避现现实。
而《神经侠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的一部唤醒现代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勇气与热情的电影。
《神经侠侣》的故事发生在香港岛湾仔区,这里经济发达却鱼龙混杂。
在这样的环境中,故事的主人公陈俊杰在这里当了7年军装警员,而警察于他而言仅仅只是一份工作。
自警校毕业以来,已是而立之年的陈警官,每天规律的巡更生活已经让他对现实的环境逐渐麻木。
即使在他的内心仍然保有着最初的那份理想,但是由于他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去面对他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致使他每天得过且过,甚至是在影片一开始他在便利店内幻想的危险中,他都没有一丝勇敢,可见现实的残酷力量是怎样一步一步慢慢侵蚀一个软弱的心的。
直到上级派来一个小师妹男妹与他一起巡逻,直到他遇到了Nicole和Diet这两个热情开朗的女生,陈警官平淡无味的生活才一点点开始改变。
男妹怀着“一辈子当个好警察”、“当警察当然就是要锄强扶弱”的信念,满腔热诚、事事认真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触动了他的神经,他从男妹身上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他给男妹第一天的工作打90分,是他内心对于这样一种处世态度的肯定。
而反观他自己,男妹对他的触动却依然没能使他鼓起足够的勇气去从根源改变自己,直到Diet的死,这个一贯漠然的“老油条”才彻底觉醒。
遇到Nicole和Diet这两个对他充满好奇与崇拜的女生使他内心萌生出莫名的温暖,只是这温暖持续得太短暂。
只身前往KTV的Diet被“雨夜屠夫”残忍杀害,本来的美好突然间变得可怕起来。
终于,陈警官从麻木中惊醒,熄灭已久的斗志和逐渐麻木的神经被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所唤醒。
面对“雨夜屠夫”,他发足狂奔想要追赶到的不仅是害死了Diet的变态,是危害社会安全的凶犯,更是一直以来挡在他面前妨碍他奋斗上进的阻力,是他身边一切逝去的美好时光。
有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经历很惨痛的教训,付出可能难以挽回的代价,才能使人发生彻底改变?
我想,那些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人是聪明的。
他们不会输给生活,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
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不敢改变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当我们有勇气真心地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的时候,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实现理想的一部分。
《神经侠侣》的另一个主人公王志成,港大建筑系毕业,曾经参与设计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被公司裁员后自己创业,开过一间内衣店,结果血本无归更被高利贷追债导致妻离子散。
面对残酷的现实成哥不敢选择自杀,他选择逃避,选择活在过去的虚幻之中,直到生活为他安排来了菲菲。
婚姻的不幸迫使菲菲独自离开孩子,来到香港自食其力。
但面对这样的不幸,菲菲坚强地生活下去,想要重头再来。
重头再来,也是成哥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想,不管过去怎样,不管过去有没有让我们对未来丧失勇气和信心,我们仍然可以这样,勇敢有担当地,在接近理想的道路上,站直了,继续地走下去。
曾经没有一点使命感的陈警官,在抓到“雨夜屠夫”后会说,警察就是要玩命。
而一直活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成哥,也会傻傻地一直追着巴士,直到追回菲菲,然后对她说,记住带女儿回来,一家团聚,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一起过好日子。
拥有信念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而幸福的。
《神经侠侣》故事的两个主线穿插在一起,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陈警官、成哥、陈警官的同事、偷奶粉的无不是被生活的残酷所压,心理的本质上都是病态的。
而回到现实社会中,这样的病态是广泛存在的。
现实社会急需要这样一部电影去唤醒现代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勇气与热情的电影。
故事结尾,陈警官幻想升职的场景呼应电影开始时的那个幻想,只是这次他再也不会被乱窜的猫吓得乱开枪了,因为他选择做“前锋”。
而回到现实,在他进入升职面试之前,他说:“幻想一下吧,做人不要太现实,人生才有希望”。
故事到这里结束,留下一个让每位观众思考的空间,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认为的结局。
是想继续成为“老油条”,还是勇敢地改变?
我想,即使陈警官最终没能升职,他的生活也是快乐的,因为他找回了勇气,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最后,用一句话来阐示《神经侠侣》给我的启迪就是:坚定理想与信念,鼓起勇气面对现实的残酷,抓住身边的美好,未来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剛剛看过「神经侠侣」,心裡有點堵得晃,不如來變話癆。
很多人吐槽電影名字,它跟這電影內容之間的關係的確微妙,但除此之外,我還蠻喜歡這種方式的,小幽默和小聰明盡顯的感覺。
看到最後阿傑被大家肯定笑得跟朵花一樣滿足,成哥追著大巴在沒人又沒車的公路上瘋跑的時候的確有點眼眶濕潤的感覺,陽光和天氣都剛剛好。
但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最後成哥站在姐姐的報攤前一邊收拾雜誌一邊帶著風雨過後平靜的笑容說「沒事了就好」,阿傑幻想完畢輕鬆而隨便地走進面試房間的結局。
這才是生活真實的模樣嘛,不太矯情,又不夠煽情,在你要去城市另一邊辦事的時候艷陽高照曬的你快要中暑,一週裡唯獨沒帶傘那天下起突如其來的大暴雨,常常平淡的讓人耐性全無,突然間又讓你驚心動魄一身冷汗。
人總會被磨掉些棱角,改變些模樣,受點傷,發個瘋,但至少還沒死,願我們在成哥所說的「有粥吃粥,有飯吃飯」的日子裡,都不忘初心,再多用些力氣,插科打諢又認真地活下去吧。
Eason的表演挺讓我覺得驚艷的,這個角色很適合面癱的他欸XD重點是最近迷上吳鎮宇,倒不是因為「爸爸去哪兒」,就是覺得他身上有種相生相融但毫不矛盾的灑脫和硬氣,無所謂又無所畏,反正自己的遊戲規則從不需要也不屑於被外界所瞭解。
有時候覺得,他演了那麼多角色,揣摩了那多人性,不知又在其中得失了幾分自我。
而終究是有些變化的吧,與角色相遇、摩擦,交換精神和血液,再分離。
得到一些好的,也遺留一些沒那麼好的,然後慢慢堆積,變成如今的樣子。
這大概也是演員特有的殊榮和心酸吧。
2014.9.18 阿果@北京
神经。
神经
还好啦
我的奕迅啊,咱能演点正常的不
只是看E神···
为什么没有人赞扬一下EASON呢?虽然在个性派NG面前略显单薄,但是相比一干影坛新丁,那种普通人的市井气息非常到位,JOEY的表现也很好,可以说我开始被传媒误导了,以为是一部很不用心的笑片,所以拖到今天才看,希望大家宣传一部电影之前,先观看一下,不要拿一些细枝末节做文章。
演员无比让人出戏,不过出不出都无所谓了,故事也没什么意思
记得接女儿回来团聚 有饭吃饭 有粥喝粥
琐碎而温馨
以前的吳日言。
浓浓的港片味儿,正剧范儿。叙事清晰,不过也毫无亮点~
喜剧中往往都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悲剧。但是,幻想一下吧,不然人生该有多难过。陈俊杰和王志成的选角都很巧,吴镇宇很适合演疯子啊。我不明白这电影除了名字213了点之外到底哪里不好,竟然只有六点六分。
很一般~~
意外地好看
神经。。。病吧
可以直接当笑话看
所以果然陈胖子才是重点
很普通的电影,有些片段看起来像看香港电视剧。
恶趣味的雨夜杀手。。。名字比较无力吐槽~
鸡血励志港片,总之香港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无论怎么拍让人看起来还是亲切的。吴镇宇演的疯子太可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