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时日
The Works and Days (of Tayoko Shiojiri in the Shiotani Basin),盐谷时日(台),盐谷,Occident's March
导演:安德斯·艾德斯特罗姆,C·W·温特
主演:Tayoko Shiojiri,Hiroharu Shikata,加濑亮,Mai Edström,Kaoru Iwahana,Jun Tsunoda,本木雅弘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瑞典,日本,英国语言:日语,英语,瑞典语年份:2020
简介:凛冬将尽的山间村落,农事从不是轻松的活。对于上了年纪的塩尻太太而言,比体能衰退更拖着日子的,是逐日耗损的精神。塩尻太太与村里的长者相互关照,如守望那青春渺然、生机一息的稻田,以及相守一生,如今却一身病痛的丈夫。她得和时间一起注视着伴侣的衰亡、悼念村落的颓败,以及那片又将春去秋来的大地与万物的生死轮回。 导演双人组..详细 >
七个小时的电影,睡了三个小时🥱
无聊,非常无聊,是漫长无休止的无聊
选择它更像是对今年的祭礼。错过了太多,所以才能在这个寒凉的早晨准时起床。后劲儿是有的,但这个长度里也确实不少冗余。
山野中,迟暮亦有四季。
意思不大
拍摄耗时和影片时长都超长的巨作 日本乡下老人的日常生活 早起劳作 邻里聚会 送别老伴 家族葬礼 比起讲一个故事 更侧重用镜头和声音还原场景 有时候的镜头像是某个角色的第一视角 而大部分时间镜头是固定的 不会跟着人物的走动而变化 不动的镜头和真实的音效 作为伪纪录片 演员念台词的语气一点点京都腔与日常说话无异 很难相信外国导演可以把日本乡下还原成这种样子
@BJIFF2020 超时长意外不觉疲倦;西方元素(人)在里面是个神秘的存在,还未想清楚;映前听到李迅老师提到“十年跟拍”,看电影的时候以为自己听错了,以为只是一年冬春秋夏——时间概念完全被混淆。(8个小时可以但没必要,可以剪掉三四个小时的空镜头。)
在被作者用精巧构图与声效修饰的冗长生活中找寻一些偶发的诗意,更像是创作者与观影者通过电影进行的一场行为艺术。但是~真没必要这么长。。。“雷声惊醒了雪”,邻座的鼾声惊醒了我~若时长减半评分可加1~
声效和气氛好,除了自然的部分和说当下教育的部分,抛去我睡着两次无法评价的部分,生活部分不是很喜欢。散淡没问题,太过散淡很难不是问题。
第七个小时迎来首个超现实画面(也可能前面看漏了)—— 田间亡灵 | 对日常致以最高礼赞 顺逆无二道 鉴照在神明。
5 看了20余天的“跨年片”,在新旧年之际,“它和观看它的过程”对个人意义相当重要,可以作为某种转变的发端来记得——让观影与生活更自在地融合,慢一些,随意一些,不因执着而机械,不因局限于理论学习、阅片量而忽视感受力,不因追求电影而远离电影。(详谈已散落于长评)
感觉《劳作与日子》是更合适的译名,且更适合做成五屏的影像,在美术馆中呈现,观众可进可出、游离地窥探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影片探讨了与《人生果实》相似的主题:夫妻相伴、衰老与死亡,uncut version.好几章都以黑夜开头,京都乡村的蝉鸣蛙叫、间或雨声。妻子的一天通常从田地劳作开始,然后会友聊天、生病旅行…这松散的情节线其实可以剪到两小时,polish一下对话台词,完全可以成为一部日式小清新家庭片。为什么导演反其道而行之呢?我大概看到第二章时理解了导演的用意,那些平淡的黑夜、无聊的静默、重复的风景与漫长的路,其实就是生活本身啊!Totally uncut,我们无法越过生活中的大多数无聊与无趣。于是,今日份天问:如果我们的一生是一部两小时的标准时长电影,那么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有多少是废片呢?
评分骤降什么鬼
这特么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养老人生.挣钱回农村养老.
很梦幻的观影体验。很难说我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记住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我睡着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甚至其实不好说我到底有没有睡着,或是一直昏沉地清醒着。然而,富于层次和变化的精确声音设计,以及碎片化的诗影像,使得每次睁眼,都可以再次无芥蒂地进入影片。像是遥遥地应了那句话“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而我在这8小时内,在这个影厅中,像是度过了很多个一天。影像真正成为了梦的一部分,甚至梦也成为了影像的部分。这似乎就是时间一直以来在我身上流动的方式,浑噩,但并不痛苦,重点正在于寻找其中的恬淡和趣味。好处在于,死亡也变得平和。每个部分最前的闭眼听声环节太美妙。葬礼中镜头转向的那片蓝天像是灵魂的归处。
对时间的理解还是停在长短之辩上,虽然可以看出导演很迷恋日本,迷恋小津,但是他还不理解一日和十年这种机械化的时间刻度和时间本身根本没有关系。
声画结合确实很美,实验性太强了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该夸还是该骂好,但是也确实有可取之处:对于声音和念白,对话以及画面的拼接设计以及叙事结构的新颖,你是无法否定导演这种大胆的尝试是成功的,但是过多无意义的场景让这“520分钟”的噱头显得索然无味,但是这段故事令人发自内心的动容是无法否定了,如果让我再来一次去选择是否要看的话,我还是会选择买这张票在电影院里呆上一天
树木在十年里生长,稻米在数月内成熟,万物自有其时限;香鱼去上游吃水藻,父亲在泥土下盼儿归,万物自有其流向;梦里的茄子花煮沸就能退烧,门上的玻璃窗豁口就能飞燕,万物自有其通路。计较分数的孩子很焦虑,记录琐事的女人很幸福,既然老去都很悲哀,结婚便是注定。注定死后,依然听得到尘世之音。
有喜欢的部分,看山谷,看人,有点想起了阿巴斯的《24帧》。就是那种固定的镜头等啊等啊等,不参与任何解读一样。也有8个小时看下来厌烦的部分,总结一下可能会改名为《妻子的十年日常行为日记摘录》?画外音碎碎念,好几个小时总会让人疲乏。故事到最后居然是人生的终点,倒是颇具意外。还以为是换了个电影😂十年的跟拍,这种要写剧本么,导赏是不是我听差了有一个画面是走出来两个穿着和服的男子,然后突然消失了。这是想表达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稻花丰年,蛙声一片,经济凋敝,人情如旧,生老病死,人生无常。超长镜头的注视与沉默,大段大段的空镜不厌其烦铺陈,一言不合就硬切室内场景,有时候恍惚以为是怀斯曼跑到日本农村拍了另一部《人生果实》。很多时候都在纳闷:有必要这么长吗?突然就想起李安谈蔡明亮的话(也可能是记错了):他拍得很痛苦,我看得也很痛苦,何苦呢?看到葬礼的部分才勉强分得清谁谁谁,最后字幕滚动当中看到“written:2010-2016”才纳闷:嗯?这不是纪录片吗?8个小时的鸿篇巨制,目前在电影院看过的最长的电影,全程没有睡过一分钟,起初看得很轻松,错过了十分钟也不要紧,散场后腰疼得像刚刚被割了两个肾一样(我完蛋了)。出门旅游一定会写明信片那个老爷爷,可能就是活到退休的老年版的我了。-2021-8-15票价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