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起名叫《以藏》,说的是幕末著名杀手冈田以藏。
历史上的冈田以藏有个特征,就是不问政治、不讲判断,甘愿充当单纯的杀手,以单纯冷酷为主要特征。
以暴力为主的导演选择这个角色作为自己电影人物的基本框架,倒是蛮适合的。
历史上的冈田以藏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以“天诛”为名斩杀众多,最终革命失败被杀。
冈田以藏只将自己看做黑暗中不用思考的工具,但是在被擒杀之前曾经表现出强烈的迷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了怀疑,“我像疯狗一样去杀人究竟是为了什么?
”因此他的导师兼上级武市半平太曾密令诛杀被羁押的以藏,以免他崩溃进而出卖同志。
历史上不缺宏大叙事,无论是维新、革命、拯救世界,这些宏大叙事都有着自己的阴暗面。
历史上的冈田以藏,为了维新事业不惜充当人斩,双手沾满鲜血而甘愿永堕地狱。
然而,他突然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也嫌弃自己,认为伟大的事业不应当有着他这样毫无人性的底色。
以藏为了事业带来了累累白骨,铸成了维新的必要基石,于是他也应当认命自己的背景地位,在完成了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把自己也浇筑进历史的大厦里。
这往往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留下的历史庄严伟大,根基之下的累累白骨也就忽略不计了。
在影片的开始,历史上的以藏被极刑处决(历史上是不是采用这种“耶稣式”的死法不知道)。
在圣经中,耶稣就是被钉在十字架上,作为代罪羔羊被长矛刺穿了腹部。
被自己的事业背叛的以藏,是不是也是代罪的羔羊呢?
他本应温顺如羔羊,在屠刀之下顺从地推出历史的舞台,隐去自己的任何印记,将荣耀留给被人,孤独地带走所有的罪恶,哪怕这些罪恶不是自己所决定的。
只有代罪的羔羊,才能让光荣的事业毫无瑕疵、获得圆满。
于是历史上的以藏温顺地死去了,在得知被自己的同志抛弃、报复性地供述所有情报之后复归沉默,温顺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在外人看来,像这样的杀人者,哪怕死后都应当再踩上一脚,以免重新爬出来,抹黑原本圆满的宏大图景。
可是,这样的极端也许才能体现历史的真实,当彻底抹去以藏的存在时,是否历史本身也变得不再真实了呢?
没有了黑暗的底色,那么光辉的前台是否也就不再光辉了呢?
于是,影片中的以藏拒绝消失、拒绝死亡、拒绝成为温顺的代罪羔羊,他化身无生无死的修罗,向歌舞升平的世界发起了进攻。
在这个世界看来,以藏根本就不应当存在,他必须被抹去。
以藏的所有对手都变成了“正义之师”,都义正言辞地拒绝承认他的存在。
此时的以藏,不再像历史中的那样,对于事业的光明抱有希望,渴望自己的杀戮能够有朝一日得到认可,从此沐浴在阳光之下,而是选择成为别人眼中的“兽”,反而能堂堂正正地获得存在,不用再从别人的口中找到自我。
在被历史正义地埋葬的“恶”的眼中,这“善”的世界是何其虚伪?
在影片中,以藏打开了一扇拉门,里面游走着一群群二战时期的日军普通士兵。
这些士兵们面色恍惚,七窍流血,既非死尸,更非生者。
以藏继续前进,拉开了更多的门,发现有着更多的士兵。
这些士兵的亡灵与以藏一样,不甘于永远消失,又无法走在阳光之下,是由于枉死而怨念深重的亡魂。
战争可以定性,可是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呢?
尤其是这些为了应许的“善”而“勇做恶鬼”的恶人们呢?
“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犯下杀戮的罪行呢?
”“我们罪孽深重,可是我们不甘愿独自承受所有的责任!
”“我们不愿永堕黑暗,可又不敢走入光明,我们该往哪里去呢?
”也许生死边界的阴霾之地,才是这些枉死者的归宿。
他们将永远游荡在这阴霾之地,既无前路,又无归途,永远活在痛苦的挣扎之中。
于是,在影片中,以藏带领着那些同样被历史抛弃的日军普通士兵们,冲向了建立在他们尸骨之上的历史大厦。
以藏一往无前地挥舞着屠刀,奋力摧毁着拒绝黑暗的虚伪的“光明”,讨伐着拒绝罪恶的虚伪的“善”。
当遭到背叛的恶鬼挥舞着屠刀出现在光辉的历史大厦面前,发现他们是如此地脆弱不堪。
那所许诺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冷冰冰的现实面前,变得如此滑稽与可笑。
原来活在美好幻梦之中的你们,这么惧怕来自现实的记忆!
我们这些被历史所抛弃的人们,将如同恶鬼一般,成为你们永远盘亘的梦魇!
当一切都结束之时,以藏与那些恶鬼们,重新回到了幽冥之中,开始了自己新的游荡。
而活在阳光下的人们,将把历史看做一条不会走错的单行道,不会颠簸、不会翻车,道路的两旁遍布着盛开的鲜花,没有人会顾及鲜花之下埋藏的丑恶的尸骨。
直到尸骨重新爬出地面,宣誓存在之时,人们才能感受到一点点,历史的真实。
杀戮。
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禅理,以及艰涩难懂的禅理。
这是看完《以藏》唯一的感觉。
我不懂三池崇史,或许我还没有功力深厚到充分理解这样的日式暴力肮脏美学。
喜欢一些日本古代电影。
平安时代的鬼神出没,鬼魅神奇;武士时代特有的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华丽丽的斩杀。
但我不喜欢这部《以藏 》。
纵横交错的视觉碎片,朦胧的影像。
肆意的暴力斩杀。
莫名莫名挺喜欢的是松田龙平饰演的一个美少年。
有着姣好的面容和冷漠颓废的神情的,他身上背着一条蛇。
我总说松田龙平是个妖男,或者是耽美小说里那些迷倒众生的男主角,极品小受。
《御法度》里的加纳很适合他。
三池崇史在《以藏》中深沉得不象话,但我必须承认他的真诚,他绝不是捧着《圣经》练口才的传道士,他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这次嗜血狂魔走得异常艰辛,从古走到今,从荒蛮走到文明,从人间走到地狱,从自身走到母体。
一路鲜血淋漓,而洒落的豪言壮语更是激荡人心。
影片的台词,包括一些旁白,精彩得让人心有余悸,力量的强大,是三池作品中少见的。
影片最后落在揭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段暴力史的主旨上,通过以藏不停向体制向权威向具有主宰能力的人宣战,不断杀戮,来索取精神的自由。
期间杀死了母亲,斩断生命的源头,彻底沦为复仇的恶灵。
结尾处的分娩镜头预示着重生,但顷刻之间圣婴变身为恶魔的肉身,打破了光明在三池作品中出现的可能性。
《以藏》当然得有三池崇史的标志性暴力,但血流量比《杀手阿一》少多了。
影片形式感仍在,但淡化了杀戮的表象,而紧紧缠绕在为复仇而引发的打倒强权这一精神气质上。
每个人都在努力表达自己,纹个身换个发型奇装异服写影评写小说换个工作离个婚,方式不同而已,可问题是该说些什么?
我是谁?
反对比拥护要有效。
以藏用刀狂砍,友川和树用歌声悲嘶,还有间或突兀的黑白记录片,呐喊着同样的话: 我是我我是我,我不是儿子不是丈夫不是顺从的军人不是尽职的白领不是公民不是信徒不是神的子民不是媒体受众,我是我我是我我是我我是是我,不要给我任何身份不要给我任何信仰,我只是是我,我只愿是我,你是神也无权把我变成不是自己的别种物体。
疲惫的以藏用尽全身力气抵抗,剥除一切文明的伪装之后重生,新世界的新孩子,在新的一天醒来。
跟吃火锅一样爽。
首先不推荐这部电影,这是一个很脏的题材,如果看清是三池崇史的东西,我可能碰都不会碰,虽然并不算太差,但实在是不喜欢,退了。
这是一部杀戮的电影,主人公以藏穿越时空中结束了200多人的生命,至于中心嘛个人觉得还是对于日本本身军国主义思想的一种批判以及存在主义的探讨,可能实现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显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一般来说看不懂的东西就属于玄奥的范畴,正是滑天下之大稽。
IZO是部乍看很混乱的影片,我看了一半,仍然在懵懂中;后来Google了情节简介,后一半才看出了些名堂。
这是部给人以震撼的日本影片,先是视觉的震撼,然后是心灵的震撼。
影片一开头,就是相当写实的行刑的镜头。
IZO被绑缚在十字架上,被刽子手用长刃的刀一刀刀从腰腹捅进去,穿过身体,从脖子穿出。
IZO的魂灵从此就在时空中不停地彷徨,见人杀人,遇佛杀佛。
整整2小时的影片,几乎就是在一幕接一幕的杀戮中演绎的。
在一幕幕的杀戮中,有几个桥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ZO从水中跌落,穿过婚礼,杀戮了新郎新娘和嘉宾们,又再一次地跌落在了一个小学的课室里。
IZO听到内心的驱使:杀了他们。
但他跌跌撞撞出了课室,避免杀戮课室的孩子。
他在课室的走廊杀戮了十多个女教员;而课室里的女教师在提问小学生。
“什么是爱?
”“什么是民主?
”“什么是国家?
”,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质疑和反诘,“民主是一种虚幻的幻觉”,“国家是人类臆想的幻觉”。
女教师下课后款款地走过满是血腥尸体的走廊,IZO恭敬地侧立,并向走过的女教师致礼。
·IZO跌落在20世纪30年代的狭窄街道里,他看见绫(一个注定与他灵魂交织在一起的女人)正在为她的男人——IZO自己——沐浴更衣。
他目睹自己穿上整洁的军衣,绫对IZO说:为了国家,要努力呀。
这个桥段与前面那个桥段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或许是导演自己的困惑吧。
·乐师。
一直追随IZO的还有一个乐师。
这个乐师怀抱吉他,四处弹唱充满诘问的歌谣。
(很有些崔健的风格,特别是那沙哑的嗓音)。
其中一段歌谣是在开满雏菊的原野,歌谣鼓动人们都鄙视和嘲笑IZO,而IZO在花的原野茫然四顾。
有时候,这个乐师也鼓动IZO去杀戮那些贵族们。
·现代的衣冠楚楚的商界白领青年,跪在IZO的跟前,希望能够换取IZO的不杀。
IZO毫不吝惜对那群商界白领青年大开杀戒。
·IZO在日式的纸墙房间里,遭遇到一个膘悍的黑人武僧,IZO简直就不是黑人武僧的对手。
但IZO是杀不死的,先刺进IZO要害的武僧反而被IZO劈成两片。
之后,IZO在一个接一个的房间里,遇到无数二战日军梦游般的失魄亡魂,他们充斥着一个接一个的房间。
(这让我联想到靖国神社) ·IZO最后终于蹀躞到了操纵和阻止IZO的贵族政客们(其中一个是北野武饰演的),看到从迷宫一样房间闯进的IZO,贵族们恐惧了,他们试图以金钱、权力、荣誉,贵族的头衔甚至名誉博士学位来换取IZO的不杀。
IZO要的不是这些,他杀戮了所有的贵族政客们。
·IZO最后的一幕是来到天皇的房间。
弓箭手和飞刀手近距离也无法阻止IZO的脚步,他身上、眼睛都插着箭矢,下巴插着飞刀,他扔出自己的剑,弓箭手和飞刀手都在剑光后身首异处。
女飞刀手的头颅掉落踏踏米后,从断颈出飞出无数的小小蝴蝶。
IZO一步步走近站在楼梯高出的年青天皇跟前,天皇只是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杀不死的IZO就从楼梯跌下。
·IZO最后从绫的产道分娩出来。
一个带着污血和脐带的婴孩。
这跟片头一段精子从阴囊产生,从阴茎射出,然后在阴道里游泳的动画呼应起来。
·影片里片头和片中都闪回了很多二战的镜头:演讲的斯大林、参加活动的希特勒、美军士兵、为日军胜利欢呼的日本妇女、行军游行的少年队、太平洋战争的镜头。
影片充斥着震撼视觉的杀戮场面,但IZO却是找不到归宿的孤魂夜鬼,他不能停止杀戮,却又在杀戮后陷入痛苦和绝望中。
操纵他的贵族政客们从不同时空:从19世纪的刀客,以及现时代的街头蛊惑仔,以及警察、特种兵,以及成为游魂的二战日军亡灵,他们都无法阻止更无法杀死IZO。
IZO的导演是号称日本暴力派掌门人的三池崇史。
以这部影片的成就,中国越来越奶妈化的导演,至少要再进化25年才有可能达到三池崇史的表现高度。
噫吁嚱,危乎高哉!
性和杀戮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源动力,繁殖与竞争造就了今天璀璨的世界,无论我们如何高等,仍然脱离不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三池的片子里很多都是围绕这两个话题展开。
以藏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他化身一部杀戮机器载着导演探索人类欲望与野心的根源。
影片开宗明义的用二战的镜头交待了导演希望探寻的问题,然后迅速浓缩至以藏被酷刑杀死,他是人类进步的车轮下碾死的一只蝼蚁,然而却极度不甘心的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的复仇寻找被杀的究极原因。
导演为以藏开了外挂,许以高明的刀法和强健至极的体魄,于是以藏孤身一身游走于庞大的存在了无限长时间的固定体系中,试图一己之力撼动凌驾在人类世界之上的规则。
在以藏的杀路上,各种力量、欲望甚或眷恋和情感被一一展现。
靠发声器说话的老翁。
从下体抽出利刃面目全非的情人。
在寺庙里,圣人站立的蒲团下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大黑洞。
吸血鬼一样的商人。
洗脑式的消极教育。
以藏一刀破开所有桎梏,终究功亏一篑。
因为他想要找寻的问题,原本就没有答案。
闪回在杀戮中的野花,如同黑白影像里那些笑脸,似乎浑然忘记身处苦海。
在哪能看啊!!!!!!!!!!!!!!!!!!!!!!!!!!!!!!!!!!!!!!!!!!!!!!!!!!!!!!!!!!!!!!!!!!!!!!!!!!!!!!!!!!!!!!!!!!!!!!!!!!!!!!!!!!!!!!!!!!!!!!!!!!!!!!!!!!!!!!!!!!!!!!!!!!!!!!!!!!!!!!!!!!!!!!!!!!!!!!!!
我在一种很艰难的状态下看完了<以藏>,然后也一样在一种艰难的状态下关掉电视和DVD. 如果说暴力只是这部电影的外衣的话,那么人性中最根本的力量在这里展现成对于权利的渴望.而以藏只是代表了暴力本身,是权利德望外延.导演三池从史似乎是想用暴力来消解暴力,用暴力来阐释权利.只是他做的仓促了点,这也使得电影在完全展现暴力的同时很苟延残喘的对权利咆哮了两声.但是我们很幸喜的发现,对于暴力,对于三迟从史,这片电影惊喜的把人性最深出的恶的本身完全的展现了出来. 这是三池从史的一次成功尝试.比起他比较出名的<杀手阿一>,这部<以藏>所透露出的实验更为明显,在一种极端下我们看到的死亡使我们甚至忘掉了死亡本身.以藏在时空的穿梭中,我们无奈的闻到鲜血的腥臭味道. 三池从史这个以地下色情录象带出身的导演,有着黑帮大哥的面孔以及透彻的洞察力.他所带来的对于暴力的极端关注从早期较出名的<拜访者Q>就处见端倪,而在<切肤之爱>里,所谓的暴力在虐待的影象里变得飘渺,但那是暴力的原始力量的变形. 暴力是最为原始的力量.<以藏>里可以说收集了三池从史所有的暴力了,也是集暴力最大话,以藏的刽子手形象三池从史走的有的偏颇,似乎为暴力而暴力对与主题的揭示有了些许的阻碍. 对于他的前辈,三池从史的暴力还是具有更多的商业性--兼顾了视觉元素,不过,我一直认为三池从史的暴力美学是不确定的,在他自己那里,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自我风格的完全定形,他集多数风格与一体的同时在一定层面上削弱了自我风格的完全体现,但有在这种集众家之常上玩出自己的影子,这是个矛盾,也是一个悖论,很有意思的个案.这也是三池从史总能让人惊喜的根源所在. 以藏这个领导阶级所培养的杀人机器在反抗权利的撕杀过程里他自己是无意识的,他只是一个象征,暴力所带来的只能是暴力.片子里的一个细节很有意思:以藏在遇到那个象征母体与欲望的女人时,暴力转化成性欲想火山一样喷涌,镜头与美工使得画面有种超脱的病态的美感.让人想到三池从史另一部风格窘易的电影<鬼妓回忆录>,那部电影里的美工细致妖艳到了及至,要是说<以藏>是三池从史暴力及至的电影,那么就<鬼妓回忆录>,是美工到及至的电影. 虽然在惊喜之余我们可发现三池从史的动摇与遗憾,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商业和艺术的双重兼顾以及在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的穿梭的三池从史还是可以会在以后的电影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的,我们期待着这种惊喜.
看过《以藏》,可能第一个会联想到的就是《杀死比尔》(也许还有什么百人斩少女之类的片子),不过比起昆汀塔伦蒂诺花样繁多的影像试验和惯常的插叙叙事方式《以藏》就老实许多了。
影像上毫无绚丽可言,相反是以接近真实为目标,同样是杀人,同样血流成河,《杀死比尔》给了我们一场绚丽的杀戮表演,《以藏》给了我们一场颤栗的杀戮体验。
以藏的主题就是暴力,但是暴力不是为了刺激或者娱乐,而是一种反省。
以藏游荡在混乱的时空中,在现代社会的街头和幕末的武士砍杀,在平安时期的街市对抗现代的特警部队,虽然给你一种天马行空般自由——甚至自由的近乎荒谬,但这正体现了以藏的主题之一——暴力,是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对于人类而言,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自己书写的暴力史,对于个体而言,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一段暴力史:幕末的以藏是千人斩的暗杀机器;二战时期的以藏是参战的兵士。
暴力,是为人所利用的,以藏,也是为人所利用,当它失去存在价值后,又为人所谴责。
当此藏再次复活后,他化身为暴力,来反抗这个虚伪的世界。
以藏所到之处,带来的只有杀戮,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无论你试图强硬的阻止他或者是怯懦的恳求他,所得到的结果都只能是被杀掉。
杀,杀,杀,杀手,警察,军士,黑社会成员,不良少年,小学生,家庭主妇,上班族,法官,被告,新郎,新娘,自己的母亲,爱恋自己的人,杀死一切能够杀死的,只有杀戮和破坏才能让他找到存在感。
你怎么能这么残忍?
是因为你是人而残忍吗?
还是你因为残忍而成了人?
残忍是从生活中学习而来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集权化,结构化的社会里,个体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许你表面幸福的生活着,但是你不过是庞大体系中以小分子而已,不过是按照着别人的意图在生存,如果你死了,消失了,对于这个庞大的个体而言,没有任何意义,马上会有另外的人来替代你。
所以,当那些怯懦的上班族恳求以藏不要再继续破坏他们的生活时,只有杀,因为他们不愿意反抗;当那些在学校里被教育成新的社会零件的孩子抓住以藏的刀锋时,只有杀,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反抗;当幸福的家庭责问以藏何以持续的杀戮时,只有杀,因为他们阻碍反抗。
而对于那些居于上层,拥有统治权的人而言,唯有杀才能颠覆,唯有杀才能瓦解。
代表虚伪法律的法官,代表强权的军队首脑,代表荒谬信仰的大僧正,都只能成为以藏的刀下亡魂。
《以藏》在这里颠覆了一切存在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存在,怎么存在,为什么存在,以藏只能在不断的杀戮中,透过痛楚与献血来寻找。
《以藏》有别于一般的电影之处在于其混乱的时空与逻辑关系,比如上边的问题,全片到最后似乎也没给出一个完整的回答,但是却在影片中短插了一个小小的片断从侧面进行回应:一段茶道师傅和饮茶人之间的对话,饮茶的老人手中转动的茶具——解释了因果意义:盛极则衰,否极泰来。
以藏的破坏与反抗到终究也不过是轮回中的一部分,他不能改变这种宿命,所以当最后以藏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最高的统治者面前后(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也不大明白,有人说是明治天皇,不过从他和蛇的亲密关系看我觉得也有可能是日本神话中最高的天照大神)却也只能软软的倒下,消失——就如之前一段画面讲述以藏在墨比乌斯圈上来回奔跑,这其实隐喻了以藏无法逃脱宿命,即便杀死所有当权者只不过开启了另一次轮回而已,他在圈上的两面来回奔跑也不过是在被利用者和反抗者两种身份中来回切换而已,所以最终以藏斩断了这宿命之圈,而后他也倒下了。
可惜,这只是斩断了个体的宿命轮回而已,人类历史的轮回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最终,以藏从女人的子宫中重生,我想,他该是从一个墨比乌斯圈上又跳到另一个了吧。
老实说,我看到这儿也糊涂了,我不大明白为什么一个从一开始就摆出反抗一切姿态的人却要在最终成功之前倒下,这究竟是一部完全反抗精神的影片还是一部妥协的作品,或者,根本是一种逃避。
结尾真的令我很迷惑,如果有谁看过这篇的话,不妨说说你的观点哈。
嗯,还要说一下片中反复出现的吉他手,每次以藏大开杀戒之后都会出现,他就如同以藏的影子,用手中的吉他和口中的歌来表达以藏的心,那种痛苦的矛盾的困惑的心。
他的歌词是用日本古语写的,所以很多字幕根本都没有翻译,何况我看得还是英文版字幕,所以更茫然了,不过好在歌者的表现方式和特别,嘶鸣,喘气,咳嗽什么的都用了近来而且恰到好处,仿佛歌声就是生命本身的声音一样,很好。
写的有些混乱,应该是因为还没怎么看懂片子的缘故吧。
虽然之前有提到过其它一些类似的影片,但实际上基本不具备可比性,呵呵,完全是不同的内涵的。
虽然演员里面有北野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没看懂这个电影。导演是个坏人,拍这么压抑的电影,我要给最低分。
莫名其妙的一部片···
瞎污搞么这不是
上帝被世人杀死在十字架上,玩蛇的撒旦统治了人间。三天后,上帝复活,向撒旦发起神圣复仇。然而,在人类眼里,撒旦是个美少年,而上帝却是怪物,只因为这【人间已是地狱】。在神圣复仇的路上,上帝顺便毁灭了这人间地狱,这个他曾经一手创造的世界……最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撒旦轻轻吹了一口气,上帝就灰飞烟灭了。然而,善恶对立统一,一体共生。只要邪恶不灭,正义就会永存。上帝在自己女人的双腿间又复活了(圣父圣子是一体的),新的一轮神圣复仇即将开始……
就算是为了友川和树我也看不下去 到大地母神那一段就忍无可忍了 恶心的日本男导演
终于有喜欢的cult片了。
好好笑
定之爱的姊妹篇,不同于前者单纯的“爱与占有”的主题,本作基本上就是一无差别大乱斗,至于导演想表达什么……政治讽刺?抱歉,三池的东西俺完全是有看木有懂……不过不少地方真的能找到定之爱的痕迹~~ 为了俺家大叔才去爬掉这鬼片子的,然后惊喜地发现了北野殿……
时在天津
看的那叫一个乱啊……
勇闯天涯
你想看一个人怎样拿把破刀在大马路上砍来砍去这么无聊的破故事么?如果想看就和牛魔王出来看以藏吧。给两颗星算够慷慨了,其实一颗就够了,多那颗是给里面那个不辞辛苦跟着以藏屁股后面弹吉他唱哑歌的友川瑞树的。
一切都是神神叨叨
剁
看着挺迷惑的,就冲着这俩人买的DVD来看
看了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看了一半拖到结尾直接看松田龙平,三星全都是给龙平君的造型
毫无亮点。
8.5,三池的野心之作,他用一个杀戮者放不下杀戮屠刀的故事,揭示人类社会永远逃不出暴力轮回的宿命,以藏不论如何挣扎、抵抗,也逃不出权力刽子手的命运,其实在新世纪头几年三池还是蛮有表达欲的,没有向资本低头的时候拍的东西还是挺牛逼的
什么倒头东西
非常三池崇史,非常历史反思,非常日本;除了听友川先生唱歌,还可以看绪形拳北野武树木希林等各人露面。因为只找到了英文字幕,整个舞剧的形式感更为突出而减弱了其血腥程度。仍然觉得三池崇史是有某种真诚感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