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再看《金粉》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设置置顶推荐日志转到私密记事本飘零叶 发表于2010年01月02日 11:08 阅读(0)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初二的时候第一次看《金粉世家》,就为剧中的爱情深深着迷,喜欢上燕西,爱上清秋。
那样清新、纯净的女子,看上一眼,便觉得是享受。
一度把清秋作为标榜,心目中的理想自我。
很向往那种浪漫而又比较坎坷的爱情,还为悲凉的结尾深深苦恼过:为什么那么相爱的一对男女会走向决裂。
是因为封建势力吗?
看似如此,细想又不是。
此后,又重播了好多遍,却不想去看他们感情日益变得煎熬的那段,不忍记忆中的那种美好被破坏,情愿故事至他们结婚就戛然而止,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日子。
而今看《金粉》,感动依旧,却多了几分清醒的认识,几分理性。
对于他们的分手也不再那么耿耿于怀,反而觉得是一种必然。
葡萄架上即使开了百合花,花期也不会长久。
爱情能战胜阶级的差距,却很难改变或是解决个性、价值观上的差异。
很多人痛骂燕西,说他前后变化太大,负了清秋;我固然为清秋感到心痛,却无法恨燕西。
在我心里,燕西不是个纨绔子弟,而是个迟迟不肯长大,不会承担的孩子。
无疑,燕西是真心爱清秋的,才会做出那么多荒唐的事。
他是希望和清秋永远在一起的,期待清秋能融入他的生活。
他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变过,似乎相比他的行为有些牵强,但我相信这句话是真的。
他一直爱着清秋,很多事情他也是始料未及。
可恨的也是他的不曾变化,他没有从一个毫无责任感的公子哥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
他婚前婚后做的所有事情,都如一个孩子般,任性而为。
向清秋求婚也是冲动所为,理由单纯得可笑:怕她被别人抢走。
全然没去想结婚对于他,对于清秋,对于他们俩,意味着什么。
婚后,燕西不愿因婚姻而失去自由,也没想过为婚姻去改变什么,依旧我行我素。
新婚时呆在家里看书只是去讨清秋的欢喜。
不久,他的少爷习气就暴露出来,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清秋越发难以忍受,也渐渐看出钟鼎之家少爷吃喝玩乐的本性。
二人的隔阂与日俱增。
燕西始终是爱清秋的,他的爱如烟花般灿烂,却乏深沉。
直到最后,亲近秀珠,更像一个孩子似地似乎在极力表明他是自由的,婚姻约束不了他。
还天真地以为通过秀珠,能救他全家。
而这一切在清秋看来,是变心之举。
他完全没有想到清秋会离开他。
这是他的不谙世事,不懂阴谋的单纯之处。
清秋在金家是个另类,不会打牌,也不是那种喜欢闲话家常、家长里短的女子。
喜欢在屋子里静静地看书。
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青年,自然融入不了金家人纸醉金迷、游手好闲的日子。
在金家,她说话、做事都必须很谨慎,处处小心,即使这样也难逃三嫂的捕风捉影、无事生非。
如一只关在笼中的金丝雀,想飞飞不得,想动动不得,一言一行都受着束缚。
自己家里,虽然贫寒些,但还是自由的。
而丈夫燕西也与她渐行渐远。
清秋离开金家只是迟早的事情。
燕西的绝情更是让她下定决心。
燕西、清秋二人在个性、价值观念、思想水平、生活环境、家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最终分离的结局。
真正喜欢上董洁,就是因为冷清秋。
那种小家碧玉又不失大气的气质,那种不愠不火不卑不亢的恬静,那种知书识理兰心慧质的内涵,那种古典端庄外柔内刚的寂美。
一度觉得董洁就是清秋,清秋就是董洁,活生生的一个人物。
着实喜欢这样的女子,不需要夺目耀眼,不需要艳光四射,不需要张扬,就是那股淡淡的,轻轻的,静静的,撩拨神经的灵气,那个顾盼生晖,巧盼倩兮,清澈坚定,不经意的眼神,已经舒服到心底。
但是这一种的美,需要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会疼惜。
清秋喜欢的是白色的百合花,清幽淡雅,清丽脱俗,清香静谧,而不是秀珠那热情奔放,热烈灿烂的向日葵。
小时候家里有两株百合,每年都会开上那么几朵花,是我和爸爸的得意之作之一,妈妈不反对,居然也很喜欢。
其实妈妈向来不喜欢白色的花,可能是受到妈妈的妈妈的影响,老一辈的人总说白色的花会过于幽怨和悲凄,但妈妈也说唯独百合,只会让你觉得高贵和纯洁。
到了大学我才知道,原来百合有很多种其他的颜色,照毕业照的时候,一个朋友买了一扎香槟百合,粉粉的,有点娇媚。
可能是先入为主,还是觉得白色的百合最能代表百合。
西方人喜欢捧着百合结婚,据说这是由苦苦追寻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所流下的泪水化成的,有人说,在基督教里,百合花被视为“圣母之花”。
拍电视总是要唯美一点的,我没看过这本书的原著,不知道人物的设计和背景的衬托是否也和张恨水先生塑造的同出一辙,但是我倒是非常喜欢导演这样的安排。
清秋撑着油纸伞,捧着百合花在雨中躲避的一幕,也就是金家少爷为之倾倒的一幕,连我都看了都为之心疼和着迷
怎么说呢,记得是四五年级看的剧,还是在中央一台,那时候的剧真好看,对金燕西和冷清秋印象很深,也因为这部剧很长一段时间,别人问起来我喜欢什么花,我说百合,然后想象自己是冷清秋那样的女孩子,现在十几年过去,无意间看了个剪辑的视频,我就想起来,在两人新婚之夜,金燕西为了讨冷清秋喜欢,在地上床上铺满了百合,二人甜蜜亲热,当时只觉浪漫,但现在细想起来,不知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剧本bug,金燕西初见冷清秋,是冷清秋在花店里带走一盆百合,那时冷清秋为了护住百合不被风雨打淋,本是穷苦人家却坐了黄包车,还用手遮挡风雨,宁愿自己淋湿也不愿百合被风雨侵染,可见是真的爱花之人,爱花之人怎么会舍得把花折下践踏,如果身边有人这么做,爱花之人定当是厌嫌此人的,但是金燕西不仅折了百合,还铺了一地,新婚之夜的冷清秋是笑着的,她跟金燕西一起踩过地上百合,双双倒在百合铺就的花床上,这是爱花之人的表现??
如果金燕西真爱冷清秋,就知道冷清秋极爱百合,舍不得百合受到一点折损,那他便不该折下这么多百合,只为了一夜欢好,就算非要讨好,为什么不能在新房内摆满一室百合花盆呢??
如果是作者有意为之,那这个情节其实能不能说明金燕西虽然喜欢冷清秋,但其实他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妻子冷清秋,冷清秋当时确是爱花之人,但跟金燕西相处下来,心绪已变,她不是当年那么纯洁的爱花之人,她更愿意享受金燕西带给她的花花世界纸醉金迷,虚荣女子当不得那百合了
早在我上初三的时候就迷上了这部电视剧。
断断续续地看,觉得清秋好漂亮。
过年时燕西陪清秋回娘家放鞭炮那一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学习的我说:等以后我一定要从光头到尾把这电视剧看一遍。
2003年的电视剧,我在2010年12月24日终于完完整整地看完了。
这一等就是7年,今年我大四,不得不说时间从宏观角度来看过得真快。
7年的时间才了却了我这一小小心意。
我们多多么的忙碌多么的健忘啊。
看看,匆匆忙忙的我们,忘记了什么,又想起了什么。
里面的情节,音乐,勾起了我对过去青涩时代的回忆,现在看心境不同,对电视剧的理解也不同。
看到最后一集我就开始心疼地哭了。
我舍不得陈坤,帅帅的,那昂起头,扬起嘴角的一笑,我舍不得董洁,温柔,清纯。
我舍不得这部电视剧,舍不得这两位演员。
更是不忍看见清秋和燕西的分离。
不想看到燕西悔恨的眼泪。
清秋和燕西的变化是很敏感,很微妙,也是必然的。
他们骨子里其实都是倔强的。
爱情是一回事,一起相处又是一回事。
我想,分别才是纪念他们这一深刻爱情的唯一方法。
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如果失去可以让人记住,深刻,那就失去吧,人生的痛楚和欢乐会在岁月的流逝中历久弥新。
燕西是个单纯简单的人,可如今世态炎凉,他们这种豪门子弟也只有金家败了之后才能体会到。
希望燕西能够记住母亲说的那句话:“浪子回头金不换”。
希望燕西和清秋能再次相遇,就像结尾那样,让两人深情的拥抱成为现实。
就像结尾说的:一代豪门,金粉世家,就这样解体了,清秋走了,燕西也走了,曾经生离死别的恋人,从此擦肩而过,他们带着伤感和悔恨,随着南来北往的滚滚列车,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溶入时代的洪流。
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马上我也要结束我的学生生涯,离开这里,上班去。
不过我貌似没有不舍,对于大学这一无病呻吟的时期,我早就盼着它过去了。
只是对未知的恐惧。
晚上在酒店的房间看数字电视的时候,竟然从央视12套发现了这部很多年前的老戏。
故事只是刚刚开始,才演到燕西死命追清秋的那几场。
诗社、送信、照片、别人的婚礼,期间冷冷的冷清秋欲拒还迎,羞涩的女儿姿态活灵活现。
当她在同学婚礼前的一天,在冷宅门口遇到燕西后,关门的那一刹那说出那句:“我明天七点出门“。
——很多事情便在此之后命中注定了。
我想起2002年——彼时我还是初三的光景——这部戏刚刚出来的时候,每晚和爸爸妈妈守在央视八套前等这部戏的那股劲儿,便觉得异常的生动。
高中之后我特地从贝塔斯曼邮购了张恨水的小说原著,读来读去,这位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这本被誉为民国版《红楼梦》的故事真是让我不怎么喜欢。
书的描述显然没有故事的改编那样充满现代气息:尤其是求婚那段,浪漫是不少,可让我感觉更多的却是突兀。
我很喜欢董洁,怕就是从这部戏开始的。
后来是与豪哥一起迷恋上这位主儿,就像后来的徐静蕾、江一燕一样,天知道我们今后还要一起迷恋上怎么的女明星呢?
董洁最终得归根到冷清秋吧,而冷清秋、最终可得归结到那个”冷“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燕西这句特意的断章截句,想要表达的,孰人不知呢?
怕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冷冷的清秋便在心中播下了一颗难以察觉的种子——并且,终于在那个寒冷而悲伤的晚上之后,在燕西一段感人肺腑的告白之后开花、发芽。
我看到的这一段剧情,高潮部分出现在清秋同学的婚礼之上。
之前冷清秋在门口等燕西的时候,却被特意赶来的欧阳接走。
燕西赶到婚礼现场,见到二人在一起:妒火中烧。
在冲动的横在马路中间,冷静半晌之后,他毅然决定折回去。
欧阳与燕西二人请清秋跳舞的两段对话分别折射出二人的不同性格与清秋对二人的态度。
与欧阳的对话是这样的:”我能请你跳支舞吗?
“”我有点头晕...所以...“”哦,我明白,那你好好休息下...“与燕西的对话是这样的:”我能请你跳支舞吗?
“”我不会……!
“(这句半嗔半是腼腆,耐人寻味)”那我可以和你一起出去走走吗?
“”……去哪儿?
“”去哪里都可以。
“当燕西横在马路中间许久之后,决定折回的那一刻:他决定了坚持一些事情。
很多时候:两个人并非心不合,亦非缘分未到——恰只是缺乏那临门一脚的激情迸发。
不论燕西此人,亦不论他对于这段爱情的态度,但只论这段婚礼之上的波折的前前后后,他着实表现出一位勇猛者超人般的激情特质:在这一点上,至少是值得让人称赞的。
《仙四》中云天青留下了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未必没有道理。
故事的最后,冷清秋走了,金燕西也走了,曾经生离死别的恋人,此次擦肩而过,他们带着伤感和悔恨,随着南来北往的车轮,沿着各自人生轨迹,融入时代的红雨。
金燕西和冷清秋其实就是两个世界的人,金燕西从小养尊处优,他追求自由纯真的爱情,厌恶花花世界里的倚红偎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纨绔子弟;冷清秋性格外柔内刚,向往自立,有着“黛玉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子。
由于他们俩身份的天差地别,就注定了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两个身份背景相差那么多的人,只凭着一腔的热情和对彼此的新鲜感走到了一起,却无法长久。
一起生活以后,两个人的缺点都会暴露在对方面前,燕西的纨绔是清秋无法接受的,清秋的冷淡又是燕西所无法忍受的。
久而久之,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最终酿成悲剧!
私以为,在那样的时代,自由恋爱到底也就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身份门第的悬殊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最后说一句,其实我很喜欢那个傲气的白秀珠。
特别好看的一部电视剧。
最近看到了陈坤的近照,他四十岁了?
一点也看不出来!
素颜直播简直秒杀啊。
然后就想起了这部剧,小鲜肉时期的陈坤啊,帅得不行。
董洁当年的清秋真的是纯到不行,太漂亮了吧。
发现这两个演员真的是选对了,演技都很好。
然后里面的刘亦菲和乔振宇,也是很不错的。
可惜的是,这么美好的爱情,走进婚姻却成了悲剧,果然,婚姻就是坟墓啊。
以前看《金粉世家》最喜欢的感情线是小怜和柳春江这一对,结局很令人唏嘘。
不死心又去看了书,才知道原著里他们一起去日本结婚了,后来还回来看望父母,当时看完原著之后就在想为什么电视剧要把他们这一对拍的这么惨。
😏 重温了一遍《金粉世家》,以前多么希望清秋和燕西有个圆满的结局,现在觉得也许清秋一开始就错了,离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希望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以前不懂冷清秋为什么那么倔强,现在懂了。
金燕西说只要有爱,不一样的人也能在一起。
可是也是因为爱才经不起错过,天各一方的结局从满院葡萄藤上百合花下两人目光相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
这部电视剧已经看了很多遍,很多兵荒马乱忙碌过内心空落落的深夜都会重温那些经典的情节和台词,感觉好像昨天刚刚看过一样。
金粉于我这个九零后已经是一种情结,某种方面影响了我的爱情观,并且陪我成长。
我会永远记得燕西的那句“你就是那朵百合花,我要让你在阳光里温暖的开放不受到任何风雨的打击。
”也永远记得那片向日葵田上两个奔跑的年轻身影,阳光下的“I LOVE YOU”。
可是,燕西还是让那朵百合花淋雨了,向日葵在阴雨下也没法灿烂地开放。
年华里,他们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
小时候,只喜欢金粉的前半部分,燕西追清秋的戏份,因为实在接受不了后面两人关系那么突兀的转变,而且也对燕西的冷漠恨得咬牙切齿,觉得全是他的错,得到了清秋就不懂得珍惜。
可是后来再看,突然发现自己的理解和小时候不一样了。
两个人都没有错,当时轻狂,只因年少。
因为太年轻,两个人都有太多的棱角。
门第之说暂放一边,但看两个人的生活圈子和娱乐范围就看出明显的差异。
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只要有爱就可以战胜一切,但是,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他们两个还没有来得及学会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就有了宝宝又发生了各种事情。
其实从这段感情不难看出,清秋真的是个太过清冷的人,她爱燕西不容置疑,可是她从来都没有明确地表达过。
她会一个人等待燕西回来、回忆,却从来没有正面地表达过对燕西的爱,而且不信任燕西却又没有什么表示,只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甚至最后在燕西没有答复白秀珠是否出国的时候她就心灰意冷地相信别人的话让燕西走,连一句挽留都没有,纵然心都要碎了还要苦苦支撑所谓的尊严。
小时候没有在意这些,可是长大了之后,明白感情需要两个人共同维系付出,如果燕西挚爱的人从来都是那副要把自己往外推的样子他能一如既往地热情吗?
而且,燕西父亲的死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什么都不怕的富家子弟变成了要看别人脸面生活、要学会卑躬屈膝的普通人,他也会害怕,会惶恐,他不能够毫无顾忌地说出“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变过”,他想要给清秋最好的生活,可是一切却都变了。
现在再看大结局时燕西疯狂地奋不顾身地跑进火海叫清秋的时候,会忍不住鼻子酸酸的,那么爱,又为什么会伤害?
他说过从来没有爱过除了清秋以外的任何女人,我也相信,有那么灿烂的回忆他怎么可能去爱其他人。
只是那一段时间他没有力气爱了,所以才会毫不在乎地对白秀珠说“我觉得我们两个比较合适,在一起吧”。
其实谁都明白他放不下清秋。
最后的燕西有点像家道中落的宝玉,他善良纯净,却在污浊混乱的现实里茫然无措。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心里都会是个无畏的追求真爱的金燕西,为了让the one爱上自己,可以做一切能够做到的事情,可以毫无顾忌,不怕被伤害,没有想过后果。
见到那个人觉得世界变得好清新,阳光灿烂花香弥漫,一切都特别美好澄澈。
会躲在楼梯间只为了看到那个人,会打听一切有关那个人的事情,觉得有那个人的笑容一天都会很明媚。
有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也算青春无憾。
可是也因为太年轻,得到了便不懂得珍惜也是人的通病。
另外,开始计较得失,希望平等付出,一切按照自己完美的想象发展。
可是少年要学会长大,渴望被尊重被认可,也渐渐不再把感情作为重心,那个人也许不再是你的完美恋人,可是,却永远贪恋那份想念的甜蜜与温暖。
所以不管结局怎样,都不要选择去恨去讨厌那个让你成长的人,悄悄在心里留一个角落,为自己的青春留下注脚。
每个人的心里亦是一个冷清秋。
有懦弱的一面,却大部分时间选择坚强示人。
强烈的自尊心,即便被动也要保持一分清醒与自知。
渴望独立,向往自由和新生活。
对爱执着却不懂得表达,孤傲又渴望知己。
蔑视世间污浊,向往乌托邦的宁静。
理想化却又为现实所伤害,对周围失望。
然后逃避,继续寻找,在路上。
以前固执的认为清秋和燕西一定一定还会在一起,虽然后来也有狗尾续貂的《金色年华》,可我们知道,燕西和清秋只存在于《金粉世家》。
至于最终的结局,现在觉得,成长后的两个人幸福最重要,也许再也无法相遇,也许相遇了也无缘继续。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两个人能够决定的,环境、未来、方向都很重要。
所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真的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美好愿景。
总之,在最灿烂的年华遇到对的人,青春无悔。
都要在一段段的生命旅途中,学会成长,学会真正的爱。
年少的时候看过一遍,现在又看了一遍。
太过经典,陈坤和董洁都演出了至真至纯。
这里,我只对冷清秋和金燕西的感情评论。
金燕西从来没有变心过。
他很爱清秋,问题在于,他更爱自己。
初见时的清丽的身影,一眼万年的瞬间;再见时的倩影,驻足远望的痴情,到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的刻意接近,为她租房子,为她当老师,为她办诗社。。。
这些对于金燕西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牺牲了。
迷恋和喜欢,到最后的结合,金燕西一直都处于自我中心中,他认为这个女人是他生活所渴望的,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他生活的必需品,特别是在得到后;那也就更不用说,他会为她改变了。
在疯狂而浪漫地追求过程中,他其实也在不断地炫耀自己,不管是他租房子还是求婚,还是一步一步逼退情敌,都是仰仗着他的权势地位金钱带来的优越感。
金燕西总说,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变过。
他爱自己,爱面子,他不想让任何人认为他金燕西婚前婚后有差别,他依旧是个独立的个体,任何人也牵绊不了他。
婚姻只是个名号,他依旧是最上流社会那个叱咤风云,随心所欲的公子哥。
他疼惜清秋为他受的委屈和改变,但这一切都不意味着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她改变。
他爱她,但爱得很自私。
为了自己活得潇洒,甚至都和白秀珠求婚。
放着自己的妻儿不管不顾,只顾自己可以风生水起。
而最后清秋真的离开时,他才开始了真正的醒悟。
他意识到他已经负了她那么多。
幡然醒悟却为时太晚。
错过的,不再来。
这不是喜新厌旧,不是追到手了就不爱了。
这是自私。
我爱你,但你只是个附属物,当我觉得离开你我可以更好地生活,那么你就不在我的计划内了。
我爱你,但那是为了我更好地生活,至于我爱你这件事对于你的影响,那就不是我考虑的范畴了。
你生气了,我哄骗你;你开心了,我捧着你。
我嫌烦了,冷落你;我不想玩了,离开你。
这样的爱情可怕得让人窒息。
当然只从角色角度看,我很喜欢男女主的设定。
风度翩翩的金燕西,知书达理的冷清秋,都深得我心。
虽然没看全。很不喜欢男女主角。那几个姐姐还是很好的
当年妈妈坐在我旁边哭的好惨噢。我问为什么别的电视剧男女主都在一起啦 只有这部没有。妈妈跟我说:这样才对。
一颗半给董洁。半颗给陈坤。剧情配角什么都不给。
小的时候想当冷清秋,长大之后只想当白秀珠。
演技渣,难看死了
其实比较喜欢白珍珠。。
什么剧情已经记不住了,不过只记得暗香了
大家都说很好看,我却没觉得,看了两集果断弃剧。感觉只有演员选的好,但是剧情拖沓???
我爱张恨水
冷清秋太美了 以致让后来的神仙姐姐在这里花容失色 一曲暗香传唱一时
没觉得刘亦菲好看啊
小学时候看过,记不得具体情节了,但是陈追董和新婚夜等几个场面印象深刻。片尾曲也是。董洁是真的很美,清秋,好名字。
那个时候的董洁清纯如清澈的水,刘亦菲也是美的,只不过是幽怨的角色,小时候觉得非常好看,大了觉得大概只是青春的记忆
不喜欢陈坤从这里开始
实话说这部剧是我小时候央视放的,但那时候看到就跳,多年以后完整看看,发现纯粹情怀剧。以观众的角度,不客气的评价一句:虚有其表。至于为何这么评价就没闲心细说了。
为什么曾经无比相爱的恋人会落得如此结局呢 世间到底有什么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就连真心 也是瞬息万变
对于他们如何感情生变的,没有刻画的很深刻
很经典的一部剧,很喜欢,演员也很不错,那个时候的董洁和陈坤,真好看,
金燕西这种不学无术的草包跑去给小有才情的冷清秋当老师,不觉得可笑吗?
那时大家都还很青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