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以为《人民的名义》是国内最高水准反腐片,2020年上映的同类型《巡回检查组》证明是彻底的水货,前段时间看的《公安局长》虽然揭开了一些内幕,但主旋律包袱太重显得别扭,指到看了这部《高纬度战栗》,觉得相见恨晚。
总体观感,五集以前在卖关子搞噱头,为此也担心会不会形式盖过内容。
后面慢慢看到一些东西,比较有吸引力,但同时谜面也在滚雪球式增大,于是又担心,会不会烂尾,后面能不能揭开实质性内容,这也是反腐题材卡脖子问题:敢不敢揭露,有没有真货。
看到最后,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不负期待。
总体体会:一是编剧导演有实力。
台词没有一句废话,情节没有一点拖沓,人物也没有一点多余。
这么严丝合缝的高品质剧,比较少见,看过不少片子,有的是错漏百出,边看边笑。
曹楠这个角色,弹幕有争议,骂得比较多,说的还很难听,但细细回忆她的戏份,其实也是合情合理。
她和她爹的人设,充满矛盾,经常动摇,从情感上让人讨厌。
但这也是普通老百姓在面对重大问题时,正常的心理纠结过程。
二是演员演技飙升,直呼过硬。
五六,辉子,长水,李主任,厅长,饶总,个个符合角色形象,不做作,很入戏,都有点睛之笔。
劳爷就更不用说,神来之笔,特别是他劝降李三那段,屏幕之外的观众都被说服了,完全融入角色,远远超乎角色。
通过这个片子,了解了王志飞这个演员,爱了,会追剧。
三是对反腐问题的深层次拷问。
这是片子高于一般刑侦片反腐片的显著之处,尤其是劳爷死后,长水接过棒子,通过各种人物角度的回忆,还原了劳爷的调查过程和分析思考。
其中,与副省长和反腐英雄的几次对话,直击问题本质,腐败是怎样演变的,人是怎样滑落的,都是对现实的认真拷问,依然适用当下。
大量的回忆,抽丝剥茧地还原了事情本身,弹幕有人说,本来五集的剧情,非得拍30集,拖沓啰嗦。
但个人并不以为然,相反,是我特别欣赏之处。
有的观众急功近利,希望更快得到结果,但事实上刑侦不可能一蹴而就。
通过电视剧呈现的多人视角,观众能更快得到答案,但刑侦过程没有“上帝视角”,每个人都只知道事实的一部分。
所以,片子还原的是真实的刑侦过程,一点点拼凑出真相。
就像有人质疑为什么片子要提示时间,没有必要嘛。
是的,对于情节推进来说,时间提示根本没影响,但这却让片子在时间线上显得更加严谨,也是片子忠于事实一个表现。
也有一点疑惑,“老夫少妻”普遍出现,劳爷“四婚”,是作何考虑。
如果这是常规配置,容易让人浮想连篇?
如果只是美女噱头,那便是个人认为此片一大瑕疵。
把这部老剧刨出来看,是因为人义。
人义之所以这么火,可能是现在的小朋友们没看过这些低调而奢华的演员演过的真正好片。
这没有轻视观众智商的案情分析,真实接地气又带着冷幽默的角色(没有人义里若干感觉尴尬违和的角色),不时冒出的金句台词,再搭配正反派们戏精戏骨们爆棚的演技。
啧啧,刷剧去了,老剧比现在这些不知所谓的好看多了。
刷完这个刷黑洞去。
看完之后回想起来,从主角到配角,每个人的表情神态都能想的起来,这应该不仅仅是演员演的好,也在于背后人物性格的刻画都着了笔墨。
尤其是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是有情有义,完全没有脸谱化或者让人吐槽的点,让人同情、钦佩、惋惜………,是生活中会碰到的人。
另外也替邵长水累的慌,从第一集开始就一直奔波在路上,动辄上千公里的路程,彻夜赶路,驾驶技术和体力都了得,警察真是辛苦。
以后去东北也要点大丰收大拉皮和大骨头!
很多年前看的,现在重新看,除了前段部分有点墨迹以外,要比现在很多剧好了不少。。
主要两个演员不用说了,都是实力派,二刷发现赵五六那个演员很不错啊,挺有意思的,可惜演的剧目太少,原来是个配音演员……言归正传,看到第18--19集,劳爷的死。
那时候劳卧底的局面是,他已经让小楠和饶都觉得不再追究以往,劳彻底变了……🉑唯独对顾省长还不改初衷,所以顾对饶说,他回答不出劳的几个问题,导致饶改变主意,下决心制造车祸杀死劳……作为一个四十多年的老警察,难道不知道他俩是一伙的,怎么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从剧情上来说,劳的死亡完全是自身责任,不懂得保护自己。。
还有,那副省长在叙述事件经过时,竟然说他对饶还报有一丝幻想……对饶是个什么样的人,看来是一直还不知道嘛……一个副省长一边被一个🈶前科的流氓胁迫着做事情,一边说被他蒙蔽……这位副省长几岁了啊~~总之,劳爷致死,这个剧情设计的不合理。
实际上,副市长蒙冤进去之后,只要说出副省长跟饶这两人的事情,才更加符合常理。
当一个人被其他人拖累都被判死刑了,他始终不提害死自己的人,这河裡吗?!
还看到其他网友也提到本剧的逻辑漏洞:省公安厅大案要案支队长,十大神探,二级英模,刑侦专家去卧底,这几乎就是明牌,就这一点,全剧的逻辑就立不住。
这都能卧底成功,反派智商真的很感人了。
电视剧的剧本里面,小毛病可以🈶,但如果大背景上🈶逻辑漏洞,就站不住脚了。
剧中劳爷在评价邵长水时用了三个字,“好警察”,怎样才是好警察呢,至少在这部剧中,劳爷告诉我,好警察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劳爷为了真相和正义可以脱去警服,舍弃生命,这绝非名利可以驱使,而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与信念,没有信仰和信念的人,即使工作能力再出色,也做不好一名好警察。
二是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劳爷是全省十大神探之首,公安部二级英模,别人几天破不了的案子,他去现场走上三圈,便圈定了嫌疑人,一名警察要主持正义、揭示真相,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是绝对不行的。
这里的业务能力既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更指对人心的参悟。
三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作为全省大案要案支队的负责人,劳爷一辈子都在与世界上最肮脏、最自私、最邪恶、最凶残的人打交道,但他却不曾忘记和忽视罪犯心中的那一丝善念。
对待罪犯,劳爷不是一味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让他们真心悔过,甚至唤得浪子回头,对待马三是这样,对待顾立源也是如此,因为在劳爷心里,他们绝非大恶人。
身处黑暗却心怀光明,这就是一名好警察。
冲着李雪健和王志飞两位主演,抽空去看了这部破案剧《高纬度战栗》,但其实这部剧并没有给观众制造多大的悬疑和剧情冲突,基本上演员李强一出场,就能猜到他就是个幕后boss,当然这也许和李强多年来塑造的一大批反派角色造成的演员脸谱化有很大关系,不过这部剧还是有一些亮点的。
首先就是演员李雪健,他在剧中饰演了一个“老不正经”的破案高手,这个角色与他以往的形象有很大不同,在本人眼前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雪健。
剧中的他有信念,有头脑,为了一桩枪杀案执意脱掉警服,前往陶里根孤军奋战,最后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他热爱生活,结过四次婚,而且每一任老婆都比他小,这也成了围绕着他的一个八卦。
已经快要退休的他还挺浪漫,有时间便带着现任老婆吃吃西餐,时不时地送朵小玫瑰。
再就是演员王志飞,王志飞的长相一直处于本人的审美点上,我觉得他很帅也很有魅力,可能很多90后搞不懂我的审美,但是我依然要说,这部剧里的警察邵长水绝对是我喜欢的类型。
首先,他很正直,面对任何诱惑都不会动摇;第二,对工作有热情,而且也挺能干,不然劳爷不会看上他做接班人;最后,有情义,劳爷死后,他不顾危险坚持要查出真相……当然,他在领导面前不善言辞,甚至有些不懂人情世故,但我们的身边确实需要这样的警察踏踏实实做事,人民才会觉得安全。
最后就是这桩枪杀案最后牵连的是一桩反腐案,而且它还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腐败并不只是这些官员自身的问题,还有我们普通大众所犯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监督责任。
剧中的副省长顾立源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最后他甚至放弃了自己得之不易的副省长之位,选择了自首。
在劳东林和顾立源的几次谈话中,劳爷表达了对于顾立源同志在陶里根经济腾飞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的感谢,还有对于顾立源当上陶里根市委书记后的种种变化的惋惜。
这位副省长面对着白桦林成千上万的树上的“眼睛”,还有劳爷的相劝,他彻底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还有就是作为市长的祝磊,他确实是一个有才华而且警惕性很高的高级官员,甚至常常劝解当时还是市委书记的顾立源不要轻信饶上都的花言巧语,可顾立源没听进去,陷入了饶上都的圈套,甚至还把祝磊牵扯进去了。
被诬陷的祝磊面对张峰的威逼利诱,冲动之下开枪杀死了张峰,才有了一开始的枪击案。
祝磊入狱后,对自己所犯的杀人罪供认不讳,请求组织给予他最严厉的惩罚,他后悔踏入仕途,还是以前当语文老师的他最开心。
李强饰演的饶上都一出场,观众就会觉得他是个坏人,果不其然,他就是那个拖顾立源和祝磊下水的民营企业家。
总而言之,这部剧虽然谈不上精品悬疑剧,但它依然还是有一些看点,几位老戏骨的表演提升了这部剧的品质,喜欢这几位演员的可以去看看哦。
1、这部电视剧最后几集的对话探讨了反腐败根源问题,把整部剧的纬度拉高了。
当然高纬度最初的含义是北方高纬度边境地区。
2、劳东林的形象是典型的中国有良心精英的形象,这种人一般人接触不多,但是不少。
社会中坚对社会和国家制度的思考往往带领着社会走,城市需要这些精英,我们需要更多的有道德有能力的劳东林。
3、整部剧最亮眼是劳爷的刻画,让我想起了科恩兄弟的某电影中也有一位“都爷”(都是独立特行的人物)。
劳爷在片中的形象有老公、警察精英、和蔼的长辈( 徐辉 、曹楠、马三)、公司高管、反腐败思考者、惺惺相惜的朋友(邵长水、党员大妈)、部下(老书记)……相当饱满,最后是以对反腐败的质问者升华、总结、收尾。
抛却剧中夹带的某些私货(比如揭发检举制、对民营企业的刻画),劳东林这个形象堪称中国影剧史经典。
4、描写当代边境地区的影视在国内外都有不少。
边境就是人口复杂、地处远离监管之边缘、还有边境给人固有的“危险”的印象,又碰上了劳爷这样的主儿,注定是跌宕起伏的剧本,编剧不错。
引子 《突围》虽高开低走(详见《突围》为何会高开低走),有很多不足欠缺,但不失一个好剧,还是值得一看。
由《突围》引起我与家人对反贪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兴趣,我们挑选了评分很高的2007年播放的电视剧《高纬度战栗》。
《高纬度战栗》讲述博学的副市长祝磊开枪杀人,并在看守所自杀,他的交代材料牵引着各方的神经。
公安厅刑警总队大案要案支队负责人劳东林为了查案脱掉警服去了陶里根做了盛唐集团的保安经理,与盛唐集团老总饶上都彼此心照不宣各施手段明争暗斗,当案情渐渐明朗马上就要成功之时劳东林不幸被谋杀;从基层调到省公安厅的邵长水11次往返陶里根和省城之间(每次往返1000多公里),从开始阻止劳东林到帮助劳爷,到查劳爷死因,期间各方势力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此片虽然是2007年的,但立意高远,值得思考,不同于其他一般意义的反贪反腐主题电视剧。
它用荧屏语言讲述反贪反腐的不容易,尤其是来自高层的贪腐,官官相护官商勾结。
同时,它用神探劳东林劳爷的迷茫来探讨贪腐表象下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这些曾经政绩斐然被人称颂的现在却堕落贪腐的官员们,他们为何会走着走着就变质了,他们为什么要贪腐,责任在谁?
如何规避、防止贪腐?
剧中通过劳爷与反腐英雄寿泰求、代省长顾立源的两次谈话给出的解释是:除了官员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他们身边的人的原因,是他们的温顺、供奉、依赖滋养了、助长了他们的贪腐之心,没起到监管的作用,反而推波助澜,他们正是在周边人的推动下一点点地变质,堕落、腐化掉的。
防贪腐,除了官员自身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保持党性,身边的群众也要担负起监管的责任。
注:此图为劳东林劳爷与顾立源在白桦林里的对话 但我们讨论分析,除了剧中上述的两条还不够,还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还要靠制度。
当党性和意志薄弱的时候,当身边的人缺乏勇气的时候,制度上的监管要让其想贪而不能贪,不给贪的机会,这才是真正防贪腐。
怎样制定一个充满力量的制度,一个合理的制度,才是防贪腐防苍蝇老虎的王道。
是人就有弱点,光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绝对不够的。
而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比如,《突围》中这个问题也很突出。
有才干的董事长林满江为何会在中福集团一言堂,纪委书记张继英是否也是推波助澜之一?
在京州中福的干部逆淘汰问题上我就没有看出她应有的作为,在林满江的强势下,她不敢大胆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唯唯诺诺。
《高纬度战栗》中顾立源是一个能做事敢做事的好官,在他的带领下陶里根由县变市,改革中饶上都、祝磊是他的左膀右臂,可是随着杰出的政绩和不断高升的前途,同袍的情谊淹没了本应坚守的原则,他利用手中的权利,接二连三地违规操作,越走越远。
《高纬度战栗》现在看来它的许多影视剧手法略显老套,但剧情不错,演员很棒,立意更好。
祝磊的交代材料,不是交代他的冤枉,而是陈述事实,以此为例,引发思考,解决问题。
陶里根,一个高纬度的边境城市,副市长开枪杀人到自杀,牵扯出代省长顾立源、民营企业家饶上都等官商勾结、贪污腐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高纬度”不仅指事发地点,还指地位、官位,“战栗”的是人心,身居高位要位要时刻保持清醒和持戒,心存敬畏,才能无畏,方能进退有据行有所止。
番外:窗子和镜子的差别 摩天大楼里,一位富翁去见一个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指着外面问:“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
”富翁说:“许多人。
” 接着,哲学家将富翁带到一面镜子前,指着镜子又问:“你现在看到了什么?
”富翁说:“我自己。
” 哲学家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分别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但是,正是这一点银子就教你只看到自己而见不到别人了。
”备注:图源网络侵删
印象深刻的两场戏:劳爷在废弃工厂跟马三的对手戏,真把我看服了,设身处地我是歹徒我可能中途就放下枪了;劳爷跟外省的姓寿老爷子关于改革开放利弊,腐败根源和防治的讨论。
感觉这场戏才是导演或者编剧真正想向观众表达的,如何防治腐败,剧里说是腐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群众观念拜金,自私,周围的人推波助澜,没有进行有效监督,人性的复杂性,多变性。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二十大都过去了,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保持队伍纯洁性的方式,即自我革命,比起如今只能靠网络实名举办的日益弱势的群众监督来说,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仍然是人治,领头人至关重要。
吐槽一下,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老剧老是有几个智商堪忧的女性角色,真的很妨碍观剧体验。
感觉这个剧拍的很好,李雪健老师演技真的没话说,如果他没得病,没化疗的话,那应该不会看起来那么老,看他的脸虽然显老,但是手上什么地方其实皮肤挺嫩的,雪健老师其实很白的,哈哈,那肯定会更吸引人,肯定更符合劳爷帅哥的外表,不然也不能结了四次婚,一次比一次媳妇年轻,哈哈。
这部剧感觉拍的更加贴近现实一点,现实就是大家都知道某些人有问题,没人敢说,没人敢动,而一个普通的刑警就算是再厉害他也不可能去动更高级的领导,副省长真的顶天了,而且劳爷去查也是有以前领导的指示,否则副省长他根本查不动。
感觉更真实,而不是动不动去查一个什么幕后大佬,什么谍战大片,冒出一个都不知道从哪出来的幕后黑手什么的。
主角也不是什么万人从中随便取人首级无往而不利的高手,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
这部剧的高潮就是对腐败问题的反思,还有劳爷找顾副省长谈话的那段,非常精彩,很多人说他们讨论的腐败的根源老百姓也有责任,我觉得这话是不错的,老百姓对那些当官的腐败分子很多都知道都明白,但是同样,劳爷谈话的时候也说过了,老百姓敢说么,我们的体制让老百姓不敢说。
他也认为老百姓应该负责任,但是也同样明白,老百姓不会敢说,因为说了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其实这个讨论往深了那段话应该是不敢拍了,或者演员不敢演了,因为就要说到那里了,如果在一个全民可以监督的体制下,监督付出的成本很小,但是有一定的收获的利益,可以切实关系到自身的利益,那么你看看老百姓说不说,如果在一个真正公开的体制下,老百姓说的话大家可以听到,可以对某些人形成震慑,那么你看看老百姓说不说。
这就需要体制的改变,内部的监督制约,外部的监督制约,缺一不可。
而不是一个内部没人敢监督,大家都对对对,外部监督了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监督了也不管用的体制,感觉编剧想告诉我们的就是体制的问题。
不能够只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要有下对上的民对官的有震慑力的监督体制,这才能对贪腐有根本的解决。
一把手不能够只收遮天,这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形式上的监督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只是浪费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劳爷说这是一条悲壮的路,既是他渴求的,也是他害怕的,也是他向往的。
祝磊杀人一看就是有问题,可是怎么样,如果劳爷不查,厅里面就会按照之前的结论结案,真象永远不会公开,连厅长都不敢查,劳爷执意要查其实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劳爷想要真象大白于天下。
很多人认为老百姓不需要了解那么多,但是让公众都知道这才是最可贵的,尽管现在的很多贪腐案件抓了人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抓,其实很多原因在对外公开的时候都隐藏了,只有极个别少数人知道。
劳爷是光明正大,心地无私的人。
真希望我们的体制可以让劳爷这样的人不需要走悲壮的人生路,就可以做一名自己想做的人民警察,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查他想查的案子,没有一重又一重的阻力,也不用抛家弃子。
有很多的细节都可以说都可以思考,但是说不了那么多了,这部剧涉及到很多关于权力的思考,对于干部的思考,和形形色色的人。
权力的运用和制约,感觉任重而道远……
李雪健演技真是巅峰级别。
可太喜欢王志飞的警察和变态了
据说,所有人都有一个毛病,越是喜欢谁,越爱欺负谁。我没混日子,只是辛苦的那一面没人看到罢了。
结尾不行
一条悲壮的人生路。ps:导演郭靖宇,追、高纬度战栗、我非英雄、刀锋,看来他挺喜欢李强的,不过李强似乎也演不了什么正派角色。
宣扬善良与真知又非主旋律的电视剧不多了。
看着感觉很沉重,可也很过瘾
其实不是把反贪腐的责任推给老百姓,而是在问老百姓为什么不敢站出来说个“不”字。勇于反抗不正确的前提是,个人有足够自保的力量,老百姓有吗?戏里在深入探讨为何官员会贪腐,因为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为何失去,因为没有什么能够与之抗衡,再深入,怕是说不得了,自己想吧。
补录。
邵长水和曹楠的演技仿佛是出自同一个师父,故作深沉的气泡音台词听得我浑身难受,倒数几集很有深意,是现在内地阉割剧拍不出来的。
把借刀杀人、仗势欺人、阴险算计等等阴沟蛆勾当算是玩明白了
如果只是前二十五集,可能就四星。加上后面五集,值得五星。
节奏略慢,但人物刻画到位~李雪健老师不愧是国宝级的~
劳爷这行为并不算是真正的卧底,他是因体制内一些原因导致无法作为警察去查案,所以作为公民明牌查案罢了,案情是很普遍的那种,但是对被调查者的评价确实很有深度
三星半,讨论浅,对白比较好。陆建义的戏不错
李雪健&王志飞全身都是戏,剧本比较扎实,智商在线,劳爷对我们是怎么制造和滋养腐败的分析很到位。当年摩托罗拉刀锋正火
非常棒!2010年看来还是很好看的国产剧!
一般
小时候超喜欢看的一部刑侦剧
那个年代的警匪剧,真的拍的很好看,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