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低估的韩国顶级悬疑大作,值得反复品味。
男主人格分裂和后期失忆症的双重病态设定,让故事有着极大的可控空间,在失忆的层面上可以找到诺兰《记忆碎片》的影子,导演用各种剪辑手法和镜头语言不停挑战着人们的思维能力,影片自始至终保持着极强的悬念感,手段高明,在叙事的欺骗和诱导方面可以和罗宏镇的《哭声》相媲美,而最后谜底的揭晓也犹如一盆冷水浇头,让人醍醐灌顶,当然,在导演剪辑版中,最终的答案选择用几分钟类似宣传片的剪辑方式交代给观众,还是显得有些仓促了,值得商榷。
薛景求在此片中的演技已经超神,完美刻画了这个精神和内心都极为复杂分裂的人物,难度满星,另外此片的公映版和导演剪辑版可以视为两部影片,导演的用意可能也正是如此,记忆的拼接和重塑完全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在某种意义上,你选择相信的就是最后的真相。
好的方面,本身本子不错,男主表演也很卖力,差的方面就是越往后看越觉得难以辨别到底是不是男主的幻想。
如果闵是男主自己臆想出来的,那么说明全局基本上都是看男主自己幻想出来的,导演故意这样引诱观众也太过了,也不符合老年痴呆的表现,又不是人格分裂。
总之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没有明确的结尾但是也没有经得起推敲的细节。
简单的说吧,很多人看了导演剪辑版也没评论到点上。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老年痴呆”、“即使失忆也改不掉习惯”这些表象符号,而导演真正讲的是:一个杀人惯犯,即使患有间歇性失忆症,也会在清醒的时候找出办法继续杀人,掩盖真相并嫁祸于人,不仅有娴熟的杀人手法更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利用自己间歇性失忆的缺点,伪造出以假乱真的证据(录音笔和日记),通过所谓的细节博得检察官的信任或者说造成检察官的误判,最后成功脱罪。
首先男主失忆是事实,已经有医生证实,但是他不是常态性的失忆,而是间歇性的,这很关键!
聪明的男主想到了用录音笔的办法帮助自己纠错,录音笔是真实存在的,虽然结尾已经找不到,但更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如果找到了,男主的罪行就自然穿帮了,有可能是男主自己毁了,这都无所谓,主要是说明录音笔是男主的真正犯罪工具,他利用录音笔来回忆,并且编造了一份日记,这份日记虚实结合,就是为了欺骗检察官或者说是导演为了迷惑观众的,这也很关键!
日记中大量叙述了男主年少的遭遇,造成自己杀人的原因,和杀害19个人的细节,这些足以迷惑检察官并博得信任,因为即使这些都是真的,由于年代较长,已经超过了追诉期,男主也不会因为这些罪行而获罪,这是男主聪明的地方!
那么重点在于最近的几起杀人案,也是男主所为,影片迷惑观众说男主虽然杀人但是记不起来了,其实相反,男主不仅利用录音笔记得一切,而且在被闵泰柱追尾后,很快设计出了一个嫁祸于他的方案。
在影片结尾有男主真实记忆的介绍,当他被追尾时没有下车,而闵泰柱站在车后看到了血迹,此时的男主通过后视镜观察闵泰柱,并露出了邪恶的微笑,这是一个惯犯瞬间起了杀心而且盘算如何让他成为替罪羊的开始,这是第一次微笑。
而当男主被释放沿着铁轨走出涵洞的时候,男主对着观众又一次露出了邪恶的微笑,这是第二次,两次微笑互相呼应,表达了男主完美的完成了之前设计的嫁祸和脱罪的计划!
而男主的女儿没有对检察官开口,并不是因为父女情深,因为她知道了这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且亲生父母都死于男主之手,怎么还能有父女情。
影片结尾有片段是男主把女儿绑在浴缸里,手中拿着注射器,因为男主以前干过兽医所以熟知各种药物和注射用法,很有可能他给女儿注射了药物,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创伤,既不会致死,也不能开口,也成为了让检察官判断失误的伪证之一。
影片中男主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真实记忆、间歇失忆、臆造回忆,而主要篇幅都是在讲臆造,既是为了迷惑检察官也是为了迷惑观众,各种臆造不停的反转,让观众都产生了对自己记忆的怀疑,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所以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罪犯始终是罪犯,不能因为其生老病死而值得同情,而掩藏自己罪行的那颗心才最可怕,最让人不寒而栗。
我看的是12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感觉没有太多疑问,当然,剪辑不同而且少了十分钟内容出现完全迥异的结果也是可能的,所以,所有结论都是基于12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1、凶手只有一个,那就是金。
2、凶手是不是精分并不确定,但是肯定没有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是装出来的,故意不认识路到警察局装老年痴呆,让警察成为老年痴呆的证人,为犯案解脱做准备。
最后被放出来之后把鞋换过来就证明了这点,他是为了装老年痴呆故意穿错鞋的!
3、此次为什么再犯案,犯案为什么要先装老年痴呆?
再犯案是因为前面的案子都过了诉讼期了,装老年痴呆是因为抛尸的时候跟闵撞车了,不被抓到再熬过一个周期的诉讼期不可能了,为了嫁祸给闵,开始装老年痴呆。
4、17年前的犯案主因是童年阴影,父亲的锅,他主要杀他认为渣滓的人,但是17年前发现了老婆的外遇,把老婆跟情夫一起杀了,这时候主要矛盾转移为对女人,同时也想起了童年自己杀父亲的时候被母亲削掉半边脑袋的事情,加重了对女人的恨。
17年前因为金杀母之后导致姐姐自杀,自身有负罪感,内心希望姐姐姐姐还活着,所以,过滤掉了自己杀母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接受姐姐还活着的想法!
5、当年金杀了老婆跟情夫之后得知女儿不是亲生,情绪失控翻车,让记忆出现了问题,激情杀人杀了卖烟的女人,杀了之后感觉杀错了,有负罪感,加上记忆出现问题,所以,有一段时间就没再杀人,等再想杀人的时候时间过去比较久了,他就想熬过最后一次杀人的诉讼期之后再犯案。
6、安警官当然是存在的,闵当然也是存在的。
电影除了在病床前的检察官询问以及最后走出来之后自己换鞋自己想的那些是真实的。
检察官询问的真实就说明安跟闵必然存在,毕竟都是警察系统的人,如果金虚构警察自己的人,显然很容易就会被揭穿!
整部影片其他的桥段都是金对检察官的详细叙述,这点从开头检察官就说了,你详细的跟我说这些事情,所以,既然是金的自述,那么很多的桥段都是为了嫁祸而编造的谎言,但是在这个谎言中,最大一个漏洞就是安抽了那盒烟,如果闵是这些案子的凶手,安不应该在确定闵是凶手的时候抽烟,显然,闵不可能17年前去杀卖烟的女人!
7、绝对的神剧!
高智商的犯罪。
女儿是因为自己不是亲生但是金还是把自己抚养成人而原谅甚至包庇了金,所以,一句话也不说,所有的事情都是金的日志以及口述,一个老年痴呆连家都忘了的人竟然能口述这么多?
这也是他装痴呆的证据之一。
8、所有能证明闵是罪犯的事实证据都不存在了,金举报闵是罪犯是给安举报的,而安死了,证明闵说过自己是罪犯的录音机也丢失了,证明闵的脑袋缺一块,但是闵又找不到尸体了,小木屋出来只有一具尸体,那就是安的。
而闵的脑袋并没有缺一块,只不过是金把自己的一部分事情安插到了闵身上嫁祸而已。
先写这么多吧,不知道是不是都说清楚了,如果再想起什么或者有同学提问再补充吧!
1、少年金炳秀杀人事件少年金炳秀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栖息地大概是一个类似于滦平或者固安之类的小县城,家有父母及一个姐姐。
炳秀他爹金大爷,大概具备了南朝鲜土憋男的一切缺点:没啥能耐,更没钱,初小学历,除了吹牛逼正事一件都办不利索,人缘也不好,不顾家,管生不管养,重度酒精依赖症,就着一碟子泡菜也能整两口高丽地瓜烧,而且酒量不大,酒品不好,喝完了酒砸完东西打完老婆孩子倒头就睡。
在沉默少年金炳秀读中学的某天晚上,金大爷又跟家里就着泡菜碟子喝懵逼了,照例是砸东西,打老婆孩子,然后枕着炳秀最心爱的阿迪达斯白球鞋就眯瞪着了。
炳秀下了晚自习兴冲冲回到家,拉开屋门一瞅心就凉了,老妈跟老姐让金大爷揍成了乌眼鸡,缩墙角搂在一起瑟瑟发抖,再打眼一瞅,卧槽泥马,我的德国白板儿鞋!
众所周知,阿迪小白板儿一向不便宜,何况那年月在南朝鲜乡下也是挺罕见的,毕竟高丽人自古以来都也没啥见识,不定看着什么玩意动不动就美哭了什么的。
估计这阿迪小白板儿一直是炳秀的装逼利器,眼见得被抹的全是泡菜酱,还被金大爷垫着后脑勺子枕成个瘪茄子色,炳秀此时已然出离的愤怒了。
为什么是阿迪小白板儿呢?
可能是阿迪给导演塞了赞助费,也可能是耐克给导演塞了黑阿迪的赞助费。
当然这是玩笑,深挖的话这鞋是有故事的。
众所周知,阿迪达斯是德国品牌,而众所少知的是1963-1977年韩国向德国累计输出了大约7900多名劳动力从事采矿工作,嗯,详见高丽电影《国际市场》。
于是我们可以扒出,金大爷可能也是这出国务工大军中的一员。
由于出国务工,金大爷错失了金炳秀的成长期,回来的时候估计正赶上孩子叛逆,或是中间听说金大妈跟隔壁老王或者二狗什么的有点不清白,毕竟金大妈这三年又三年的一个妇女拉扯俩孩子也不容易。
或者是眼见得工友移民德美成了西方文明人士而自己灰溜溜的跑回朝鲜乡下导致心里恨得慌,反正就是中年危机心理失衡吧,不过从大老远给孩子带德国鞋回来这一行为来看,金大爷在回国前对老婆孩子还是有憧憬的。
可是无情的现实摆在金大爷面前,星星还是那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你大爷己经不是你大爷,你大妈也早就不是你大妈了。
愤怒的炳秀从金大爷脑袋下抽出了自己心爱的球鞋,对于少年来说,心爱的球鞋比金大爷的脑袋重要多了。
窝着火儿躺下的金大爷一睁眼看见小瘪犊子回来了居然不跪下磕头打招呼,一点儿跟亲爹的热呼劲儿都没,完了,我这花德国夹克买来的鞋算是送了白眼儿狼了,这小子长得也不像我,莫不是隔避王二狗的种儿?
于是钻了牛角尖儿外带喝了高丽秘制懵逼散的金大爷越想越烦燥,晃晃悠悠站起来,对着炳秀就是巴掌耳刮子拳脚皮带齐上阵,反正借着酒劲儿,怎么痛快怎么练吧。
可能是打爽了,或者打的不爽,反正打着打着,爷儿俩的上衣就都不见了,一个光着膀子开练,一个光着膀子挨揍,从炳仔儿身上的旧伤不难看出,这出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炳秀一声不吭的挨着揍,看上去是习惯了,或者心里还是想着那双沾满泡菜酱的小白板儿,金大爷一无所知,只是觉得打得不过瘾,这小瘪犊子不哭不叫不呻吟,这对于SM狂人金大爷来说一点刺激性都没有,更甭提成就感了!
《罪恶之城》里听老布鲁斯对阿尔巴说的,虐待狂打你你不叫,他会觉得憋屈。
金大爷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拉着炳仔儿就往里屋走,边拉边说:仔儿啊,你也大了,让爹爹教你点咱老爷们儿才懂的事儿吧。
卧槽!
炳秀一听心里就一哆嗦,抬眼一瞅他爹,妈逼哟,这老禽兽眼光不对路!
正想着呢,人己被拖进里屋。
,被揍成鹌鹑的母女俩人哆嗦着不明所以,也没人上前拦一拦。
在外间只听得里屋一阵噼哩啪啪啪,镜头渗进里屋,炳爷以一个观音坐莲骑乘位的姿势骑在金大爷的腰上,把一个麦壳子楦的枕头压在金大爷脸上玩窒息PLAY。
然后金大爷就这么一嘴麦壳子的挂了,金大妈从外边听着突然觉得里屋的声儿咋不对劲捏?
于是胆战心惊的拉开门一瞅,我类个大操!
仔儿这是弑父啊!
瞬间,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金大妈脑海中闪过。
这种事儿,做为一个受东亚女德教育多年逆来顺受的朝鲜中年妇女,是绝对接受不了的。
为了拯救金大爷的生命和儿子小炳的灵魂,金大妈抄起熨斗,咣叽一下拍在了阿炳的侧脑壳上。
可能金大妈常年劳作兼挨揍锻炼出来的手劲儿有点大,也可能阿炳有点缺钙,反正一熨斗下去,阿炳的脑袋给干出一个大坑来,侧剖面图看上去就像块蛋糕给切去四分之一角似的。
2、少年阿炳精神失常少年阿炳在金大爷的虐待与母亲的懦弱不作为中逐渐变得冷漠扭曲,杀死了父亲金大爷导致被金大妈一熨斗子砸掉了小半拉脑袋,这一事件更是让亲情彻底破碎。
镜头中有一个阿炳刨好坑后给金大爷的尸体穿上鞋的特写。
我不太清楚导演保留这个镜头有啥用意,是暗示阿炳思虑缜密?
还是冲动杀人后的亲情未泯?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只不过是导演故弄玄虚来糊弄我们的,因为这段记忆完全是阿炳虚构出来的。
你能相信一个被熨斗砸掉了半拉脑袋的少年顶着四分之三个脑袋没事儿人似地推着小推车上山刨坑埋死尸?
那么问题来了,杀了人的阿炳被砸懵逼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是这么推断的,金大妈在敲晕了金阿炳后,伙同金大姐、隔壁王二狗将金大爷埋尸处理,并将金阿炳送往医院。
阿炳在医院醒来,大脑屏蔽了金大妈打烂他的头这一事实,选择编造了更能让自己接受的一个情景。
至于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让自己接受而且细节如此丰满细腻?
搞笑么,看看炳爷那一身伤,金大爷铁定不是一天两天开始揍他,炳爷一定也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过杀人埋尸这种事吧?
目睹一切并参与其中的阿炳他姐,认定了弟弟阿炳是隔壁王二狗与金大妈的私生子,于是在秘密和内疚的折磨下,炳姐在炳爷出院回家的那一天,以自挂东南枝式的悬梁自尽来欢迎炳爷,并向金大妈无声的宣告了自己的不屈:俺爹和俺两个老金家的人给你们腾地方,打今儿以后,你们就是这家的户主了,哼!
再次遭遇人生重大刺激的阿炳,将炳姐悬梁这件事埋进了记忆深处,啥是笔亚有句话说的好:俺可以自个儿缩进核桃壳子里自己耍子想啥是啥。
总之一夜之间少年阿炳就得了精神分裂与选择性健忘以及抑郁和自闭症。
基本上得了这病吃熊氏老方六味骨糠片是治不好了,就算是熊凤山跟乌仁吉一块割韭菜放羊围羊圈都没戏。
3、中年阿炳杀妻事件打那以后,沉默的少年阿炳用功读书,最后考取了高丽兽医大学宠物扎针儿系离开了家乡。
再回来时金大妈和隔壁王大爷己经撒手儿人寰,而继续了两家遗产的金阿炳开了一间宠物医院,在救治动物的同时开始行走在黑暗中惩恶除奸。
每次犯病之后,阿炳都会去一间荒僻废弃的修道院,向存在于臆想当中还活着的并且做了修女的姐姐寻求告慰。
渐渐的,沉默的阿炳吸引了一个撸猫的女子。
感情能力缺失的阿炳在浅薄的撸猫女看来是如此深沉如此酷,而且职业收入也不赖,属于那种从良婊优先选择的‘老实人’。
而阿炳的内心还有一丝对世间真情的渴望,于是老处男阿炳,感情缺失没情趣的木讷的阿炳和撸猫女结了婚。
爱情只是短暂的冲动,从良也只是偶尔的不理智。
所以婚后的撸猫女日渐觉得阿炳乏味,于是和其他男人有了情感纠葛。
终于有一天,阿炳将撸猫女与一个穿着豹纹内裤的男人堵在了格林豪泰的钟点房,愤怒的阿炳将二人绑到了埋尸圣地野竹林。
豹纹内裤男先领了便当,撸猫女在临死前说秃噜了嘴,让阿炳得知女儿居然不是自己亲生的。
至于孩子是豹纹内裤男的还是其他男人的,反正不重要,无需深究。
杀人者阿炳在驾车回去准备干掉孽种的路上出了车祸,顶着一脑袋血爬回家,正要干掉小孩,出于电影审查制度与公众道德的考虑(不能出现杀小孩的镜头),阿炳脑袋一疼,精神当即分裂,于是把杀了老婆这件事忘球了,顺便也忘了要杀小孩。
这段非常催人泪下,崽儿含泪喊阿爸阿炳安慰哈其玛让我多抽了三根儿烟。
日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彻底精神分裂的阿炳就这样晚上杀杀人,白天打打针,光明人格做为一个老实沉默的单身父亲带着崽儿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着。
从一开始就觉得主角和闵警官的人设和对立太明显了,后边会不会有反转,随着剧情推进好像失忆者版的飓风营救,直到最后主角出隧道把穿反的鞋换正,这画面和非常嫌疑犯里主角结尾从瘸子到正常人如出一辙,原来前面的一切都是主角编的,他根本没失忆,阿尔滋海默症也是他给自己的人设,他编造的日记里唯一证明闵警官是连环杀人犯的证据就是录音机,而他恰恰用失忆把整个证据无效化,彻底洗白自己,再配合薛景求的演技,真厉害了。
年轻时候的金南佶青涩又有灵气,前面塑造的诡异变态的人设,顶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还真有点害怕!
故事里面,薛景求独角戏分很多,演员的自我信念感很强,女儿面前温柔的眼神,陌生人面前冷漠的眼神,杀人时邪恶的眼神,瞬间失忆后的茫然眼神,都表现的很好!
故事叙事时真真假假,虚实结合,不到最后一刻都无法知道真相!
老年痴呆这个病症会丢失很多记忆点,剩下的记忆点拼凑起来就是全新的故事!
对于男主的杀人行为和找的借口,还有那些19个受害者,让我想到老师的一句话,具体不记得怎么说了,大概就是意思说一个雕像你刻坏了,你可以慢慢去修改转变,而不是一棒子把雕像打碎,哪你还有什么可以雕的。
觉得自己也干过这种类似的事情,太轻视自己,有时候又太重视自己。
反正人生是一场漫漫修行,总有天你会找到自己。
珍惜当下的自己,至少你还活着,还可以改变。
掐脖杀手vs绳子杀手,不是双重人格乱斗,不是高智商罪犯装病,也不是连环杀手皇城PK,而是男主选择性记忆。
全片两层回忆叙事,男主前期设定像《嗜血法医》以正义的名义连环杀人。
影片一直在勾起观影者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看看最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节奏感控制的非常好,镜头语言及配乐与剧情相得益彰,叙事手法很高级,在老年痴呆所幻想的世界与真实世界里反复交叉叙事,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层层反转引人入胜,把父爱、痴呆、悬疑三种元素融合的非常好。
他从小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青年时期弑父、弑母,经历唯一的亲人姐姐自杀,结婚后遭到背叛弑妻,这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无差别连环杀人。
有次被追尾后暴露了身份,被小警察一步步调查,最后他为了掩盖真相把警察朋友和小警察全杀了,女儿从此患上了失语症。
这是一黑到底的悬疑片,让人细思极恐,前面大段的铺垫和烟雾弹都是扰人视线的,最后的反转是全片精华。
不过最后不管他现在是不是老年痴呆,他曾经杀了很多人这是事实啊,然而这样也能放他走?
还有警察朋友的尸体没有后续解读,诗歌班女人被杀死后尸检也没有,小警察沉尸于水底男主是怎么做到的?
综上所述这些证词全凭男主一人之言,警察们就无脑信?
“如果杀人是诗歌,那么照顾小孩就是散文,养育一个人比杀死十个人更有成就感”
本以为上映版和导演剪辑版是正邪双结局,然而看完两个版本我眉头一紧,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上映版和剪辑版共同拼凑出的,才是事情的真相。
这么梳理下时间线吧:(以下全剧透)男主17岁被父亲家暴,怒而杀父,诞生出人格A。
人格A认为杀父的义举拯救了家庭,从此嫉恶如仇。
但现实是,不久后男主母亲或怨恨或畏惧男主,拿电熨斗击杀男主。
男主未死,但因此少了小半头骨,并从此仇视女性。
现实中男主姐姐目睹家庭变故父母双亡后上吊自杀,但在男主人格A里姐姐一直活着并成为修女。
男主一直以人格A「行侠仗义」犯下多起命案。
直到他成年后,发现老婆外遇怒而杀妻,并得知女儿并非亲生。
在这样的刺激下,男主出了车祸且脑部受创,诞生了人格B,人格B只杀女性。
人格B准备杀死幼女,却被幼女的哭喊唤回人格A。
划重点,男主第一次眨眼失忆就是此时,而非年老后患老年痴呆才出现。
眨眼喻示的其实是两种人格的切换,后来大部分长时间的失忆也是人格切换造成的,只有小部分失忆是因为老年痴呆。
之后被幼女的哭喊召唤的人格A控制了男主,刚刚诞生的人格B被压制。
男主人格A的戾气也被幼女的爱感化,金盆洗手不再犯案,且对女儿疼爱有加。
直到男主老年患了老年痴呆,大脑出现问题,蛰伏的人格B开始控制男主,并重新开始杀人,且只杀女性。
之后就是人格A和人格B的较量。
人格A唯一的目的就是保护女儿,但人格B憎恨女性,甚至把女儿看成老婆试图掐死。
小警察其实是个背锅侠,现实的小警察很可能只是个平凡查案警察。
但男主把人格B投影到小警察身上,在错乱中让自己相信,犯案的、伤害自己的是小警察而非自己的人格B。
到影片的最后十分钟,上映版和剪辑版拼凑起来看,即是同一个结局。
现实的小警察被人格B杀死随车沉尸河底,男主的人格A杀死了幻想里的小警察(即人格B)救了女儿。
但人格B并没有消失(幻想的小警察尸体也消失了),随后给被救的女儿注射了药剂,使得女儿从此失语。
人格A被关押和审问,CT片也显示少了小半头骨的是男主,而非现实的小警察。
女儿知道男主双重人格但又被人格A的父爱感动,决定不揭露男主并去探望男主帮其剪发并送人格A白球鞋。
男主证据不足最终被无罪释放,但人格A仍决定自杀,将死时幻想自己走到隧道口,发现怀表里头像是小警察,才意识到自己早就提醒过自己有人格B(这里的失忆是真的因为老年痴呆造成)。
人格B并没被杀死,所谓的小警察一直不过是人格B的投影,即自己。
薛景求对犯罪片的人物刻画是不是有特殊的癖好?《人民公敌》里雨夜抓揉了自己拉的粑粑;这片子里为了展现精神错乱,喝了自己的尿。下一部要干啥?
想法很好,但完成度不高。叙述与表演有着东亚人的共同缺点,太过极端。
对于真凶的身份设置得扑朔迷离,最后一分钟才揭开谜底。
老年痴呆版《记忆碎片》,薛景求的表演撑起整部电影,但因为导演过于想要模仿诺兰,导致叙事失控且混乱,悬疑感并不强,结尾故弄玄虚,难为薛大叔这么拼命和卖力,结果仍然都是套路,整部电影更接近于犯罪惊悚片的套路,里子都是好莱坞玩剩下的,倒是金雪炫的表演还挺有进步,至少不再是个纯粹的花瓶了
屁大事,扯淡半天
连环杀手VS连环杀手的故事,再加上阿兹海默症、父女情、姐弟情这些元素,想法很不错,执行过程还差一点火候,但很有可看性了,不知道日本会不会买去翻拍,薛景求饰演悲情大叔,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次也是一脸饱经沧桑的垂死挣扎。
烂 真他妈的烂 没有记忆 只有碎片 整个片子的故事稀巴烂 主角给自己加的抽眼角的小细节不但没有让自己的角色更有层次感 反而更像一个白痴了 看了五次终于看完了 韩国最近几年的犯罪电影愈发流水线 新鲜感越来越少了
空洞、无聊、自嗨,这个片子严重侮辱阿尔兹海默症。
薛景求演技是牛的,导演在这反转来反转去真的累…
真正的“现实”只有薛景求在养老院配合警察解读他的日记,其余剧情都是其错乱回忆的重组。其实警方对于薛景求就是杀人犯早有定论,但既受限于诉讼时效,更碍于他作为阿尔兹海默症的现状,所以没办法判决他而已。全片最大亮点就是薛景求的表演,薛景求真的是韩国几大资深演技派中选片及表演风格最“疯魔”的一个,堪称“灭绝人性”。崔岷植薛景求韩石圭宋康昊安圣基堪称韩国老一辈国宝级男演员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老年痴呆版《飓风营救》,说是《记忆碎片》的真是太抬举了。
有必要看看导演剪辑版
二次观看,这次看的是12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忘记了五年前看的是那一版了,但是结局的事情我一点记忆都没有了,可能看的版本不一样吧,重看一遍没有白费时间,薛景求的演技依然NB。只是结局的反转总感觉是强行乱来,太过牵强。
如果让人莫名其妙,那就是拍得不好。拍得好应该是引发人的思考。
薛叔的演技完全信得过
开始以为又是警察无所谓和所谓的黑警事件 反转以后开始回头看的话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起来。自我保护调换凶手的失忆杀人狂 挺有新意
西巴国的一贯风格,只管开脑洞,不管接不接地气。
记忆碎片父女版……
明明很好的一个设定,被野心大能力不足的导演给拍成让观众一头雾水的四不像作品了。男主并不是“双重人格”,只是得了痴呆症开始失忆并产生臆想分不清现实的杀人犯人设。闵应该不是个好人,而男主的记忆不可靠潜意识里也存在想杀女儿的想法,幸好最终是他身为“父亲”的那一面赢了。
薛景求演得再好,也扛不住导演在主观视角和全知视角上的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