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湘圣
主演:易扬辉,张丽华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23
简介:聚焦导演王湘圣83岁的外婆跟94岁的奶奶,性格迥异、热爱生活的两个老人一起过着普通而快乐的日子。详细 >
影像蛮有质感,但表达是碎片化的,价值在于家庭私影像用以记录。
非常非常想我的爷爷。要对活着的人更好一些。
从DìDi了解了这位移民二代的华人导演,虽说成长环境导致导演的文化认同差异,但来自他那遥远的祖籍的影响,仍旧由在世的两位老人传递给导演。就像DìDi中表现的那种三代差异一样,这种影响在导演的成长过程中是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导演敏锐地感知到了三代移民中的细腻的情感表达差异,所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和家庭情感作为主题拍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这是对个人生命的影像总结,也是对来源于大洋彼岸的母文化的一种主动的探求,从中我看到了华人家庭中重要的传承。而这部短片就像是拍DìDi的习作,奶奶“跟”外婆,非常口语化的片名,有着英文片名体现不出的亲切感,这无疑透露出作者对两位老人的深厚感情。而片中的老人,在导演的帮助下,也多有了一些时髦、活力。移民群体的文化的交融是全球化的社会母题,期待导演后续作品有更多的探讨
能过到这样的水平的晚年,谁能不安然快乐呢?
奥斯卡纪录短片短名单,现在纪录片的界限也是很模糊了,这个短片更偏向用真人真事创作的剧情短片,比如面对镜头自我介绍+旧照片,两个老太太掰手腕用正反打镜头+快速剪辑等,展现快乐豁达和面对老去和死亡时的伤感的情绪划分也稍显刻意,最后车库告别直接摆拍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纪录片的取材方式,感觉像是让老人家配合孙子高效完成一次“作业”,而非作者真正深入地“纪录”她们的生活。8毫米摄影机和文艺的构图、复古的调色使得画面质感很好,大house令人羡慕啊。
Is it real?
用剧情片的拍摄方法拍纪录片,呈现了一对非常欢快可爱的女性,挺不错的!
电影的主体基调与情感堆积很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剧本感」,却难掩二位老人生死相依的真情流露。异国他乡,暮年为伴;携手相扶,幸甚秒哉!可爱的老人总是令人感到温暖与幸福。
百无聊赖生活的陪伴。
百度有云:“跟” 作为连词,通常用于表示动作的跟随,如“爸爸跟儿子一起看电视”。充当介词的时候,前后项语法地位不一定相等。例如,“妈妈跟我都会做饭”……本片的“跟”,当然不是跟随,而且作为介词前后项的语法地位也不会是不相等的。其实就相当于——奶奶和外婆。
华裔拍的呀奶奶跟外婆是随着子女移民美国的 全片很短就16分钟 能表达的东西太少 而且孙子在场拍摄的情节又不是老两口的日常 一开始以为亲家总有些矛盾在里面 确实其乐融融 感觉非常一般
片子很放松,节奏张弛有度,叙事张力充分。
开心就好。华人家长真的可以愿意为孩子的作业/作品做任何事……
这部16分钟的短片还是相当温馨、感人,以及欢乐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亲家住在一起养老确实不多见。不过事在人为。她们二老过的很好呀。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而且有自己坚持的文艺、体育爱好。看上去羡煞人焉。当然如果这故事是发生在国内就好了。到了那一天,就是真正的国富民强,谁没事还往外润呀。
坐如针毡,又空洞又做作
像是一部私人向家庭电影,记录下了老婆婆们的欢乐日常瞬间,温暖又搞笑
妈耶 拍得好美 看完查导演 发现长篇处女座里有陈冲 大三转进南加大。确实好看 包括音乐也好听。虽然立意没有很有趣 但剪辑真的不错。就是那种全方位被暴打然后看看自己还剩下点啥
回到相册,不希望那是最后一次,不希望现实成为遗憾。留念般的影像。
和阿克曼学一下怎么拍老人吧。
归类到纪录片是惊讶的。为了创造影像孙子回家让奶奶外婆演起了另一种“奶奶外婆”,为了与孙子在一起的奶奶外婆似乎也乐于陪玩,各有各的想法也各有各的所得,哪怕是短暂的。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影像蛮有质感,但表达是碎片化的,价值在于家庭私影像用以记录。
非常非常想我的爷爷。要对活着的人更好一些。
从DìDi了解了这位移民二代的华人导演,虽说成长环境导致导演的文化认同差异,但来自他那遥远的祖籍的影响,仍旧由在世的两位老人传递给导演。就像DìDi中表现的那种三代差异一样,这种影响在导演的成长过程中是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导演敏锐地感知到了三代移民中的细腻的情感表达差异,所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和家庭情感作为主题拍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这是对个人生命的影像总结,也是对来源于大洋彼岸的母文化的一种主动的探求,从中我看到了华人家庭中重要的传承。而这部短片就像是拍DìDi的习作,奶奶“跟”外婆,非常口语化的片名,有着英文片名体现不出的亲切感,这无疑透露出作者对两位老人的深厚感情。而片中的老人,在导演的帮助下,也多有了一些时髦、活力。移民群体的文化的交融是全球化的社会母题,期待导演后续作品有更多的探讨
能过到这样的水平的晚年,谁能不安然快乐呢?
奥斯卡纪录短片短名单,现在纪录片的界限也是很模糊了,这个短片更偏向用真人真事创作的剧情短片,比如面对镜头自我介绍+旧照片,两个老太太掰手腕用正反打镜头+快速剪辑等,展现快乐豁达和面对老去和死亡时的伤感的情绪划分也稍显刻意,最后车库告别直接摆拍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纪录片的取材方式,感觉像是让老人家配合孙子高效完成一次“作业”,而非作者真正深入地“纪录”她们的生活。8毫米摄影机和文艺的构图、复古的调色使得画面质感很好,大house令人羡慕啊。
Is it real?
用剧情片的拍摄方法拍纪录片,呈现了一对非常欢快可爱的女性,挺不错的!
电影的主体基调与情感堆积很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剧本感」,却难掩二位老人生死相依的真情流露。异国他乡,暮年为伴;携手相扶,幸甚秒哉!可爱的老人总是令人感到温暖与幸福。
百无聊赖生活的陪伴。
百度有云:“跟” 作为连词,通常用于表示动作的跟随,如“爸爸跟儿子一起看电视”。充当介词的时候,前后项语法地位不一定相等。例如,“妈妈跟我都会做饭”……本片的“跟”,当然不是跟随,而且作为介词前后项的语法地位也不会是不相等的。其实就相当于——奶奶和外婆。
华裔拍的呀奶奶跟外婆是随着子女移民美国的 全片很短就16分钟 能表达的东西太少 而且孙子在场拍摄的情节又不是老两口的日常 一开始以为亲家总有些矛盾在里面 确实其乐融融 感觉非常一般
片子很放松,节奏张弛有度,叙事张力充分。
开心就好。华人家长真的可以愿意为孩子的作业/作品做任何事……
这部16分钟的短片还是相当温馨、感人,以及欢乐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亲家住在一起养老确实不多见。不过事在人为。她们二老过的很好呀。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而且有自己坚持的文艺、体育爱好。看上去羡煞人焉。当然如果这故事是发生在国内就好了。到了那一天,就是真正的国富民强,谁没事还往外润呀。
坐如针毡,又空洞又做作
像是一部私人向家庭电影,记录下了老婆婆们的欢乐日常瞬间,温暖又搞笑
妈耶 拍得好美 看完查导演 发现长篇处女座里有陈冲 大三转进南加大。确实好看 包括音乐也好听。虽然立意没有很有趣 但剪辑真的不错。就是那种全方位被暴打然后看看自己还剩下点啥
回到相册,不希望那是最后一次,不希望现实成为遗憾。留念般的影像。
和阿克曼学一下怎么拍老人吧。
归类到纪录片是惊讶的。为了创造影像孙子回家让奶奶外婆演起了另一种“奶奶外婆”,为了与孙子在一起的奶奶外婆似乎也乐于陪玩,各有各的想法也各有各的所得,哪怕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