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愿离去。
徐克就是徐克,当得起鬼才导演的称号。
这部电影在制作,人物情节,场景设计,以及特效制作上都有徐克的特色,他以当代视角对原著最后几章进行了修改,取舍和扩展,主题凝练,前后呼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充满正向价值观。
电影版更加贴合原著,小时候看剧看个热闹,大了以后看原著就总会思考,之前电视剧里憨傻相貌平平的郭靖到底是怎么让东邪的女儿一眼就相中了呢 😂憨傻和憨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心目中的郭靖是憨厚善良至纯至真,却非常聪明纯粹有能力坚韧有侠气,虽然郭靖学说话慢,那都是因为他的母亲李萍是在逃避追杀的过程中在冰天雪地里生下了他,寄居在蒙古的李萍要每日做活养活他们母子,跟郭靖交流时间不多,他们汉人跟蒙古人从相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无法融合交流,因此郭靖仅仅是因为缺少学习语言的环境才说话慢,而不是因为智商欠缺。
因为纯粹他才能学会老顽童的左右互博,因为坚韧才能让他孩童时期就每天深夜独自出门去学武功,十几年如一日勤修不辍。
因为聪明他才能师从这么多师傅武功集大成,因为有能力他才能得到各位前辈的支持成为武林盟主号令武林。
郭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特质是他的深情执着,我曾经看过抖上的一个视频,视频里是郭靖和黄蓉闹翻后他找遍天下的路线地图,当时我就非常震惊,江南漠北桃花岛还有他们曾经同游过的地方遍布中国,郭靖几次纵横南北的寻找,这份深情让人不能不感动。
电影里着重展现的是郭靖的侠气,他是充满正义心怀百姓的人,命运曲折,身为汉人却长在蒙古,当中原百姓的生死与对他有赏识之恩的成吉思汗铁蹄相冲突的时候,他的抉择真正展现了电影的主题“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选择离开草原玩伴与铁木真决裂的时刻,真的,热泪盈眶,这样的郭靖凭一腔热血,坚守侠之道义,怜悯苍生,终身坚守襄阳并战死于此。
这样的郭靖当起身鞠躬,向他致敬!
除了郭靖,还想说说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刻画。
黄蓉,她的美好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俏”字可以形容,她聪慧机灵,心有大义,有领导力,这样的黄蓉才能慧眼识珠爱上郭靖,才能执掌丐帮,才能被称为女中诸葛,才能作为军师跟郭靖一起坚守襄阳几十载。
还有华筝,不得不说这个华筝才配称得上是铁木真的女儿。
草原儿女可以情长却不会沉湎于感情,华筝給郭靖的最后一封信:‘我师南攻,将袭襄阳,知君精忠为国,冒死以闻。
我累君母惨亡,愧无面目再见,西赴绝域以依长兄,终身不履故土矣。
愿君善自珍重,福寿无极。
他们俩中间不仅隔了母亲的惨死还隔了家国,注定走不到一起,所以华筝主动退出也是一种洒脱,这才是草原儿女。
马背上长大的成吉思汗的公主就应该是当断则断飒爽英姿的!
这样的华筝既惹人怜爱也让人敬佩。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我都没想到哈哈,真是看得太过瘾了,画面磅礴大气富有美感,特效不错很良心,可以称得上是视觉盛宴。
肖战的演技自然流畅,梁家辉等老戏骨依然熠熠生辉。
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贯穿始终的主题让影片立意升华,“侠”不仅仅是十步杀一人的肆意,不仅仅是仗剑江湖的潇洒,侠是以天下为已任的怜悯众生的心,侠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侠是扶危济贫保护弱小的担当,侠是金戈铁马,一往无前的决心!
侠之大者,出生入死,百折不回 !
对味,太对味了,很江湖很徐克!
中国的武侠,真的当得起一句“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绝对是又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经典,强烈推荐!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看完了。
比想象中好看,全程没尿点。
徐克不愧是徐克,画面拍的是真的好看。
郭靖和黄蓉的爱情拍的唯美,靖哥哥和黄蓉纯爱战神啊!
笑点果然都在丐帮。
梁家辉是真爱吧,欧阳锋又吓人又搞笑[破涕为笑][破涕为笑][破涕为笑]有泪有笑!
无尿点,打斗画面特效也很真实。
推荐!!
146分钟的电影,让我感动满满。
电影战争场面自是恢弘大气、战场上,个人情怀与家国大义交织抉择。
而让我最感动的是电影的主题——“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伐,而是永怀怜悯之心”!
做人也是这样,不要无端挑起事端,和谐共赢,也是影片里表达的,真正的侠者是以扶弱济人为己任的。
我想,大概这就是徐克理解的武侠世界,也是是无数中国人,我们共有的侠义情怀吧。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值得这个春节,携家带口一同观看
徐克导演大概是武侠界的“火锅底料”——总能将经典炖出新鲜辣味,这次他带着肖战版郭靖杀入春节档。
徐老怪这次显然没打算让观众安心嗑瓜子。
传统武侠的“快意恩仇”被他塞进了家国情怀的高压锅。
电影最绝的是徐克独创的武侠美学,以及徐克特意为降龙十八掌设计了新的招式效果(此处省略一万字,具体效果真的要去电影院)。
还有在影视作品中首次展现出来的《九阴真经》和“桃花岛阵法”,让我叹为观止。
(此处再省略一万字)。
总之,这部戏,浪漫和侠义并存。
如果你在影院看到有人边哭边笑,别慌,那八成是被徐克刀傻了,又被金庸治愈了。
来啦,看了我们这边的第一场(自从有了锦绣好几年没在新玛特看过电影了)。
沙场大场面真的好赞哇,感觉马一跑我嘴里已经要往外吐沙子了😂前半部分融入了很多喜剧性元素,无论是满头杨梅的洪七公还是看着就像是会毒的欧阳锋,都带点搞笑的喔。
没想到大年初一早上八点影院就那么多人🧐李萍死的时候真的有点绷不住了,为什么第一步一定要失去自己最爱的人呢😭最后的结局看似有点轻快,可是漫长的守卫才刚刚开始😭
首先声明,看这电影之前从来没看过任何肖战的电影电视剧,2025年大年初一第一次看他,这电影真的震惊到我了。
1.看电影开头说反派除了欧阳锋之外其他几个人都偷听九阴真经,后面也跟着欧阳锋追黄蓉追去了蒙古,为什么后面都结局了,反派其他几人都没有出现?
他们去哪了?
2.欧阳锋被成吉思汗射中了心脏,流血拔箭,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变后面就突然生龙活虎站起来继续跟肖战打?
3.堂堂蒙古大军,你肖战跟女一手牵手一句“侠之大者”就撤军了?
你真当看电影的不知道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代草原雄君,会信你口嗨的“侠”?
人家信的是战斗,是永不放弃的军人意志!
人家不真刀真枪试试凭什么会撤军?
4.肖战口型全程都对不准配音,太尴尬了,而且就他一个演员这样,怀疑就在绿棚里喊12345这样录的音吧。
武打也全靠特效,一个“侠客”,“武林高手”的肖战,却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身体不好就多锻炼,这个身材形象什么人也保护不了。
进影院前已经刷到了不少差评,我以为帮我降低了期待值,说不定有惊喜。
然而开场听到的第一段台词,是以“我叫郭靖,是一名宋人。。。
”开头的小学生旁白,我就发现,要完!
就算从头到尾用一个表情演完全片,肖战也不该背这口锅。
这个剧本就算黄日华翁美玲当年,照样救不了。
140分钟篇幅拍一部长篇小说,肯定无法面面俱到,节选改编免不了。
然而离谱的是,这一版完美做到了去其精华。。。
不能说留其糟粕,毕竟原著没啥糟粕,可偏偏编剧把留下来的东西,生生编成了一坨糟粕。
射雕宇宙里除主角外最有魅力的几组人物——江南七怪只有一组剪影,全真七子压根没提,中原五绝里,王重阳和黄药师不存在,洪七公和一灯大师打酱油,只有欧阳锋从头至尾担任唯一的反角兼丑角,主要负责搞笑。
武功设定上,郭靖一出场就拥有了完虐欧阳锋的神功,但逃离蒙古大营还需要华筝把他藏进马车苟着跑路;黄蓉已经是丐帮帮主,但发现小河对岸有她靖哥哥的记号,她没有祭出桃花岛绝世轻功飞过去,而是。。。
一个大肉板子把自己拍进水里游过去的。。。
游过去的。。。
作为一部武侠片,全片真正打起来的只有郭靖对上灵智上人的一场戏,是的,就是小说里的那个提鞋配角灵智上人。
对欧阳锋的两场大戏,是毫无对打动作设计的特效对轰,而且最后的取胜大招,居然是一模一样重复两次?
哦对,差点忘了还有一场,华筝和黄蓉为郭靖争风吃醋,一言不合打了一架。。。
所以整整140分钟,除了这四场打戏,到底拍了些啥呢?
下面我要剧透了——前面两小时,就是郭靖在草原和中原两头不停跑来跑去,磨磨唧唧,一会找蓉儿一会看老娘,剧情进展几乎为零。
中间PPT式闪回了小说里的几个经典片段,现实时间线上男女主之间没有一场对手戏。
情感线的亮点,都在华筝和黄蓉的雌竞里。
最后20多分钟高潮来了。
郭靖看到远处天边有人被雷劈,于是就找到了黄蓉???
此时铁木真率铁骑来袭,黄蓉跟昏庸守将撒娇说想看看蒙古人,守将大叫一声:“太荒唐了!
”然后就把这对平头百姓带上城楼观战了???
攻城战一触即发之际,身为金国国师的欧阳锋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梗在宋军蒙军之间,自称战神,要在万军之中取铁木真性命???
宋军阵营里的郭靖此时出手相救,赶跑了欧阳锋,感化了铁木真,劝退了大军——全片完。
字幕出来千万别走,前面没有的战争场面,原来全在删除段落彩蛋里,可比正片精彩多了!
早知道徐克导演的讲故事能力是弱项,之所以在春节档首选这部来看,是期待他作品中的场面和气韵,能与我心中的“射雕”情怀产生化学反应。
结果,瞎之大者,不幸见证了一次最经典的毁经典。
本着由《青蛇》《刀》《黄飞鸿系列》攒下来的早年好感,我边看边宽慰自己,不是导演的锅,编剧编成这样神仙来了也导不好。
看完一查,编剧也是徐老怪。。。
好吧,告辞🫡
现在拍这种剧的意义是什么呢?
真不好看。
男女主都不贴合原著,看起来脏脏的,2025年了怎么还有这么难看的电影,徐克你退休吧真的。
稀烂的剧情稀烂的演技。
男主全程皱眉瞪眼,女主雌雄难辨。
这就是武侠剧吗?
不建议喜欢原著的去看;还有它结局仓促,戛然而止,讨厌这种结局的不建议看。
影院不傻 影院也压宝 排片少就是不看好 射雕看完了 不推荐!
第一场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太好看了。
场面宏大,草原视觉效果超棒,爱情浪漫,反正就是太好看了,不看绝对后悔。
徐克鬼才导演名不虚传,肖战梁家辉蔡少芬一众演员都演得超级精彩。
“就算我有草原名字,我也不会忘记我的本名叫郭靖 。
” 这一点,海外游子一定特别认同。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非常适合中国文化输出。
射雕立意之高,画面之美,场面之宏大,精益求精的制作,所有这些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精品中的精品。
推荐:非常好看,不看绝对后悔。
我会再看一遍,好好品味。
演技:全员演技好。
画面:超级美,特别是草原的画面情怀:超级正能量,文化输出佳作。
浪漫:靖蓉爱情千古绝唱,靖筝感情很有意思。
谢邀,刚从电影院出来,先上电影票在评价《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作为徐克阔别武侠多年后的回归之作,承载着金庸百年诞辰的致敬使命,却在争议中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武侠电影创作的困境与观众期待的分裂。
影片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口号,却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武侠叙事的窠臼,反而在情爱纠葛与宏大叙事的夹缝中,暴露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
一、“侠之大者”的叙事偏移:从家国大义到情爱江湖影片虽以郭靖为核心,却未如观众预期般聚焦于原著中壮烈的襄阳守城岁月,而是将叙事重心落于郭靖与黄蓉的情感线。
这种选择被部分观众批评为“挂羊头卖狗肉”。
尽管影片试图通过郭靖与铁木真关于“英雄理念”的对抗展现家国情怀(如郭靖推翻铁木真“征战即英雄”的价值观),但这些片段更像是点缀,未能形成贯穿始终的主题张力。
徐克标志性的武侠美学——如塞外草原的金戈铁马、内力外化的视觉奇观——虽令人震撼,却难以掩盖叙事深度的不足。
二、民族叙事的隐退:安全区内的妥协部分观众提出的“涉及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过往,难以处理反派设定”的质疑,恰恰揭示了当下武侠电影创作的敏感地带。
影片选择将反派聚焦于欧阳锋这一个人化的“武痴”形象(梁家辉饰),弱化了原著中蒙古与南宋的对立背景。
这种处理固然避免了民族议题的争议,却也消解了金庸原著中“家国存亡”的史诗感。
正如影评所言:“江湖的丛林法则从来都是,强者会用手丈量天地”,但当江湖与庙堂的纠葛被简化为个体恩怨,武侠的厚重感便难以维系。
三、情爱叙事与年轻观众的疏离:武侠电影的代际困境影片对郭靖黄蓉情感线的强化,或许源于对市场偏好的揣度,却与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趋势形成错位。
正如用户所言,当代年轻人对“情情爱爱”的疏离感日益显著,更渴望看到超越个人情感的精神共鸣。
尽管肖战饰演的郭靖被赞“侠气凛然”,梁家辉的欧阳锋也被赋予复杂人性,但影片未能跳脱“侠骨柔情”的套路,反而陷入“以情爱填充叙事”的窠臼。
当“武功高强未必有怜悯之心,武功低微未必不能行侠”的台词与缠绵悱恻的爱情场景并行时,主题的割裂感愈发明显。
四、徐克的困境:武侠大师的自我重复徐克曾以《黄飞鸿》系列将江湖侠义与家国情怀熔于一炉,但《侠之大者》中,他似乎陷入对自我风格的复刻。
影片的视觉奇观——如气旋交叠的武功特效、塞外战场的恢弘调度——固然延续了“徐老怪”的天马行空,却少了《东方不败》中颠覆传统的锐气。
当技术炫技掩盖了叙事创新,武侠电影便沦为一场华丽的怀旧仪式,难以唤起新时代观众的共情。
结语:武侠精神的当代可能性《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争议,本质是武侠文化在当代转型中的阵痛。
它试图以“怜悯之心”重构侠义内核,却未能跳脱传统框架;它追求视觉革新,却在叙事上畏首畏尾。
或许真正的“侠之大者”,不应止步于对经典的复刻,而应如金庸与徐克曾经的碰撞般,在争议中开辟新径——毕竟,江湖从未老去,只是需要新的诠释。
当年轻一代已不再满足于“情义两难全”的古典悲剧时,武侠电影或许更需要一场触及灵魂的“内力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