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 觉得很多地方难以理解。
1. 在火车上, 一个士兵说, 他原来在纳粹冲锋队, 认为那是他最后的光荣, 接着就被打了。
为什么?
难道纳粹士兵也分支持纳粹的和反对纳粹的人么?
影片是想借此表达, 纳粹思想在当时的德国也是可耻的么?
我认为这就是本片故意为了渲染德国正义安排的片段。
2. 既然俄罗斯士兵对待战俘那么恶劣, 为什么纳粹老军医可以有自己的办公室?
他应该也在战俘营被虐待, 然后在需要他的时候出来瞧病啊。
3. 纳粹老军医为什么选择帮助男主?
我能想到唯一的原因被自己反驳了。
如果因为男主想逃被浸猪笼?
但是想逃走的人肯定不止男主。
要知道老军医是用自己的命给男主换来的逃生条件啊。
如果是因为老军医知道自己身患绝症, 随意选中了男主, 那只能说是主角光环。
4. 男主太帅了么?
为什么看守所军官跟女军医吵架的时候会问女军医是不是喜欢上了男主?
电影里没有任何铺垫。
5. 两个淘金的人为什么要救男主?
他们本身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6. 雅库茨克人救了男主倒是还能说得通, 说明这个部落人心善良。
但是雅库茨克的寡妇为什么选择跟男主睡了呢?
仅仅因为这个男人太帅了吗?
好吧, 可能是吧7. 伐木场的军官, 既然他们要举报男主, 为什么还让他坐上火车呢?
可能就是为了让他在下一个火车站被再次俘虏?
这是不是也太蠢了8. 在火车站, 男主再次大逃亡, 看守所军官的脸都被男主的狗子咬伤了, 也知道他又跳上了火车, 就不再追了??
要知道他为了抓捕这个逃犯, 也差不多跨越了大半个俄罗斯了,为什么在离他这么近的时候放弃了????
他有汽车, 有资源, 抓人的欲望有这么强烈, 没理由抓不到啊。
9. 犹太人大叔帮助他, 我是真的无法理解。
他的兄弟被德国人杀了, 他还要帮助德国战俘, 并且发病临死了还要坚持说他会帮助所有人。
犹太人的利益观多明确, 他这做法说不通啊。
他帮助男主准备了假护照, 衣服,把仇人照顾得这么周到的犹太人, 我是真不明白。
10. 他偷偷搭乘大卡车, 情急之下杀了卡车司机, 没人报案吗?
俄罗斯没有警察吗?
过边境桥的时候, 一直费尽心机抓捕他军官给他让路这个举动, 更是说不通了, 只能说这一幕是他脑补的。
最后到了德国了, 他被怀疑是俄罗斯间谍, 这个是说得通的。
有太多牵强的情节了, 综合上面的疑问,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俄罗斯间谍为了回到德国享受退休福利待遇, 编造的一串谎言。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看《极地重生》 《极地重生》是根据德国军官克列门斯.弗雷尔在二战时期真实经理改编的电影,同样是监狱题材的片子看有很多,象哈特的战争和第九日,但能表现出如此的勇气和毅力是其他影片不多见的。
影片中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印象一:基文斯所带不多的粮食已经吃完,面对四周寸草不生的绵绵雪野,基文斯绝望地跪下来,对天长啸,“我们在天之父,请赐我食粮……” 面对茫茫雪原,没有边际,似乎就要走到人生的尽头,无助与绝望,在那一刻扑面而来。
印象二:终日走在雪原的基文斯筋疲力尽,几乎已不相信他能走出西伯利亚。
除了漫天大雪,他什么也看不到。
然而,奇迹出现了,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株小树――那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小树。
虽然它在风雪中抑制不住地颤抖,但依然坚定地、笔直地站在那里。
狂喜的基文斯奔过去紧紧地拥抱着它,大喊道,“ 是一棵树,你是一棵树。
我快要成功了!
”记得从新疆戈壁滩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片几颗绿色的白杨树,为止感动。
生命同样能带来感动,特别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唤起对生的渴望和勇气。
印象三:哥夫对主角基文斯说:你离家不远了,只差1万公里。
一万公里非常遥远,但对于基文斯来说不过如此。
他超人的勇气和毅力可以让他战胜如此艰难的旅行,何况只有一万公里呢。
主角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件事--回家。
在雪地中行走时,主角用数子弹的方法记录自己的路程。
在极度寒冷的迪尼夫角一步一步向前走。
每一天很短暂,但把每一天都专注在一件事上,最终成就非凡。
缺点:主角在和雅库茨克居民中一位少女的故事,显得太过俗套,好像每一个英雄都应该和美女发生故事。
西伯利亚原住民伊莲娜送走利文斯基时,她的祖父在地上祈祷,音乐中响起女高音的独唱,真地感动的流泪了还有一个镜头就是最后利文斯基一家团聚的时候人的信念是多么的伟大那需要多么的坚忍,多大的勇气画风唯美
最后主人公历尽千辛,一家人团聚。
画风美的不可胜收。
画风唯美。
古老的仪式,不是传统,而是文明的传承。
俩人世界。
【7.8】
1、主角光环都拉满了还这么狼狈。
专门在火车站10几个人带着枪围堵他,他随便一跳就能跳到正在开走的火车上,火车站不应该被临时管制,所以火车只能进不能出吗?
那条狗跟着他我就知道这条狗凶多吉少,狗在那儿给他争取时间,他一不上去补刀助攻,二不抓紧时间逃命,十几个人的枪都朝他开,他一点屁事没有,这不是就是神剧么?
神经病导演2、只能说主角经历丰富,但是并不代表他能力行。
他经历的那些事遇到一两件让他死里逃生也就罢了,一连串都被他遇到就是主角光环,就是狗编剧的安排而已,有什么不得了的遇到的磨难多,又不是遇到了绝境3、男主好几次都幻觉,导演故意这么安排吓观众,手段低劣4、我希望主角在快逃出去,快成功的时候死掉5、你说他一路上遇到的帮他的人为什么要帮他呢?
比起举报他的人来说,帮他的人更多,举报他、抓他的人更少、脑子更不全。
6、这个真实故事里的人走了14,208KM,荭菌怅筝走了两万五千里,1里=500M,鸿钧常增就走了12,500KM,这个主角居然比洪俊長蒸走的路还长,而且弘峻苌憎走了两万五千里只是“走得最远的布兌”。
重温旧片,“你离家不远,就差一万公里。
”从极地兜兜转转历经几年,几次的命悬一线,唯一支持的就是家人的信念,虽然是一部二战的片子,但是没有体现战争的残酷,恰恰相反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人性的善良。
这部电影是一部真实事件改编,题材上代入感很强,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描写战争,犹太人的帮助,陌生人的帮助等等,才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征途。
家人,亲情才是值得你一直前行的动力!
我有一点想不明白,为什么作为曾经深深伤害过俄罗斯人民的德国战俘,逃亡途中会一直被俄罗斯人无偿帮助。
如果是一名日本战俘在中国境内逃亡,他会被中国人名帮助并逃回日本吗。
我只有一个疑问,是在写不出来更多了。
居然还要一百四十字才能发布。
简直是丧心病狂。
我实在凑不齐了。
不过那种回家的感觉一直让我动容。
逃离索比堡: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1944年的二战历史。
发生在波兰,大三集中营之一的索比堡集中营。
里面进行灭绝犹太种族的可怕罪行。
影片依然是幸存者目睹的惨状写成的记录。
和大多数迫害犹太人的影片一样,讲述犹太人在集中制被迫进行残酷的体力劳动,吃着最差的食物,集体进行毁灭。
灭绝营工作的部分人知道这里纳粹杀人的真相,有些人却不知道,知道后,没有不伤痛唔觉,嘶喊着为亲人复仇。
于是他们从很久开始就开始着逃跑的计划。
对于刚从火车下来的人,完全不知道这里进行各种可怕行径,他们的想法就像天真的孩子,认为只要乖乖地,就能活命知道战争后,有些幸运儿会被接待他们的人提醒,当被问到会什么技能时,一定要确切的告知纳粹,会!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技能的人,都会被以洗澡的借口进行毁灭。
刚来的集中营的人,都会被集中起来,被纳粹高官训话,拉一堆死人过来,对犹太人宣讲,这是逃犯的下场,以此从心理震慑有逃跑想法的犹太猪。
试图逃跑的人,需要经过雷区,没有被炸死的人,抓回来不仅仅接受死亡审判,还要找一个人陪葬,拒绝后果,就是死亡的代价成倍上升,人们不情愿的选上自己的亲人朋友,密友,提前和上帝见面。
活着的人,依然由里昂秘密带领大家筹划逃跑计划,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像他求救,以求逃离死亡。
经过逃亡失败死亡陪葬的把戏后,他们觉得所有人都不能落下,所有人集体逃亡。
里昂和几个内核一起讨论分享最好的逃离计划,一直没有进展。
随后,转机到来,一队犹太籍苏联士兵战俘来到营中和他们分配到一起,中尉萨沙是个聪敏,思维缜密,勇敢的队长,和里昂他们取得信任后开始讨论更好的逃跑方案。
最终,他们决定逃跑时间在白天四点,先干掉纳粹党卫军,瓦解集中营的大脑,破坏集中营的供电,通信网络,不能向外界求援,让剩下的乌克兰卫处于失序状态,进而溃逃。
计划前的几天,纳粹头目三人坐着吉普车离开集中营,这些,更有利于他们计划的展开。
虽然经历了计划实施当天就有两车纳粹到的危险,但他们只是短暂停留,于是计划推迟到第二天。
今天和平常没有两样,里昂,萨沙按照计划相继把纳粹骗到衣房制鞋房杀死,甚至去到纳粹办公室进行复仇计划。
由于一个纳粹头头一直找不到,被落下了,事情败露,屠杀开始,里昂,萨沙于是跳上长桌,向众人宣布,今天是逃离的时刻,号召大家奔向自由,除了一些麻木的老人依然站在原地,其余的人往四处逃难,逃离的武装部队越来越壮大,和党卫军乌克兰卫兵展开逃亡对峙。
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应该享有的自由,不顾潜在的敌人,四处奔跑,即使身边就是敌人的步枪对准,前面就是雷区,依然追求着此刻的逃亡,他们深知,这次计划大逃亡,如果失败,遭殃的所有犹太人。
于是,这场伟大的逃亡,600人,超过了300人逃离索比堡,进入森林,他们分布世界各地,有的为了抗争继续战斗,有的加入战斗,有的继续逃亡。
影片后段,让我体验到心颤,不时为这些可爱的人捏一把把汗,末尾,他们表现的求生欲望,让我佩服尊敬,不再像动物一样被乖乖制服杀死,而表现了一个人的样子。
世界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狭隘的种族歧视,这是不健康的纳粹思想,人人生来平等,拥有各种权利,不是别人赏赐也不是靠争取来的。
不能因为一个国家野蛮落后,或者一个种族没有国家而把他们定义为低种族,因为上帝从来没有赋予各个人种有阶级之分。
极地重生:这也是一部关于二战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讲述纳粹军人花了三年时间从苏联西伯利亚逃亡回家的故事。
主人公1944年吻别妻子儿女便搭乘进入前线作战的专列。
画面转换到45年,主人公被俘,判决25年劳改,其实相当于跑了死刑。
被俘的士兵挤在一列列灰暗覆满白雪的车厢里,行进在广袤没有生气的宇宙中。
车厢里的士兵,即使强壮的,也已经由于饥饿严寒变得虚弱乏力。
不幸的人儿,就变成一块块冻僵的尸体,全身发青,面目狰狞。
这是一趟极其漫长的行程,他们需要从欧洲大陆到达亚洲的最东边,接近美国的阿拉斯加,再往东就是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
这里是一片荒原,极其寒冷,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天地一色,逃亡的人,如果能幸存,确实是上天眷顾。
这批没有到达目的地的人,不停有人死去,下车徒步的人,不停有人昏死过去。
经历了恐怖的磨难,他们达到了目的地,他们中有些人欣喜,一位不用再忍饥饿寒冷。
那是他太天真了!
他们需要在劳改营里采铅矿,大家都知道,铅是一种有毒的金属,进入人体中毒死亡,他们在洞穴里面采矿吃饭睡觉,只有少数患病的人才享有去医院木屋治疗的机会,被治愈的人,会继续安排工作,直到死亡,没有治愈的人,不,确切的说是收治屋缺乏医疗设备医药,而不得不死去。
在这里,只有身体强壮意志坚强的人,才会活得更久,仅此而已。
主人公顽强的存活了五年,在一次意外的机会,得以到地面维修发电机,滋生逃亡的想法,第一次逃亡失败,遭受惩罚自己同伴的殴打入住了医院木屋,慈祥的医生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放弃逃亡决定帮助主人公逃亡,并带着医生的嘱咐给妻子说明他的情况。
主人公拿着物資,开始逃亡,监狱长官却从来没有结束追捕他的行动。
他是幸运的人,因为一路上帮助他的人居多,相对于在劳改营死亡的人,他带着求生,回家的希望尽管艰难曲折,无疑,是值得的。
进入荒原,他遇到两名猎人的帮助躲过了风暴。
受伤之际,眼看被狼吞食,被善良淳朴的西伯利亚蒙古人拯救。
在赤塔的逃亡追捕,哈士奇为了他保护被枪杀,他成功跳上了去达中亚的专列。
贫困潦倒的他,此时已变成一个乞丐,长发蓄须,大衣肮脏臭味浓重,一个来自波兰的犹太人同情他,给他办理了假护照,不久便心脏病发去世。
成功越过苏伊边境,却苏联诬陷为进入伊朗的间谍,被抓紧德黑兰的监狱。
幸运的事,他的故事引起当局的注意,他的舅舅前来核实他的身份,主人公得以逃脱。
圣诞夜,主人公走在夜色中,心情紧张,透过窗台,他看到变老的妻子,长大的女儿,出生的儿子。
迟迟没有相见,直到教堂正在举行庆祝节日的活动,女儿似乎感觉到了圣母玛利亚把爸爸送回了家,转过头,噢!
那是父亲,我的爸爸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看《极地重生》《极地重生》是根据德国军官克列门斯.弗雷尔在二战时期真实经理改编的电影,同样是监狱题材的片子看有很多,象哈特的战争和第九日,但能表现出如此的勇气和毅力是其他影片不多见的。
影片中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印象一:基文斯所带不多的粮食已经吃完,面对四周寸草不生的绵绵雪野,基文斯绝望地跪下来,对天长啸,“我们在天之父,请赐我食粮……”面对茫茫雪原,没有边际,似乎就要走到人生的尽头,无助与绝望,在那一刻扑面而来。
印象二:终日走在雪原的基文斯筋疲力尽,几乎已不相信他能走出西伯利亚。
除了漫天大雪,他什么也看不到。
然而,奇迹出现了,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株小树――那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小树。
虽然它在风雪中抑制不住地颤抖,但依然坚定地、笔直地站在那里。
狂喜的基文斯奔过去紧紧地拥抱着它,大喊道,“ 是一棵树,你是一棵树。
我快要成功了!
”记得从新疆戈壁滩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片几颗绿色的白杨树,为止感动。
生命同样能带来感动,特别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唤起对生的渴望和勇气。
印象三:哥夫对主角基文斯说:你离家不远了,只差1万公里。
一万公里非常遥远,但对于基文斯来说不过如此。
他超人的勇气和毅力可以让他战胜如此艰难的旅行,何况只有一万公里呢。
主角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件事--回家。
在雪地中行走时,主角用数子弹的方法记录自己的路程。
在极度寒冷的迪尼夫角一步一步向前走。
每一天很短暂,但把每一天都专注在一件事上,最终成就非凡。
缺点:主角在和雅库茨克居民中一位少女的故事,显得太过俗套,好像每一个英雄都应该和美女发生故事。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
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
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
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
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
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配乐烂到极致了,配出了劣质廉价舞台剧感觉,像样板戏,丝毫不像电影配乐;情节、情绪全被配乐破坏;每个音符都在夸张、直白,毫无感染力。
幼稚、庸俗的配乐,严重拉分……好久没有听过这么差的电影配乐了………配乐烂到极致了,配出了劣质廉价舞台剧感觉,像样板戏,丝毫不像电影配乐;情节、情绪全被配乐破坏;每个音符都在夸张、直白,毫无感染力。
幼稚、庸俗的配乐,严重拉分……好久没有听过这么差的电影配乐了………
为了家人,为了祖国,为了战争。还有人为了敌人。
1小时30分那些雅库特人跟我们长得都一样,可恶的俄帝把我们的西伯利亚都占了,伊莲娜挺漂亮清纯,真名叫爱琳娜·潘缇娃来自西伯利亚,是亚洲模特在时尚界的开拓者,里面演的好骚,对素不相识的病人男主用嘴喂药舌吻献身。擦,怎么过了苏联边界到伊朗还有苏军,被抓到伊朗坐牢了
运气好得让人有点无法接受
细节安排太粗糙。
结尾拍的很有诗意,看看人家的情绪是如何渲染的,自然又深情
影2019:暖和的看着电影开头,依旧有凉意。边境桥高潮一波,竟然还在伊朗待几年后认亲,哪里都有善人。和平很好
..
本来这是一个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一个德国战俘从西伯利亚劳改营逃出来,徒步行走三年穿越蒙古、中亚、伊朗重获自由的史诗级故事,但实在拍得太糙了,又全程流水账缺乏重点,看得很痛苦。喜欢男主的一句话“丽莎,已是初春,我在归家途中,还剩一段路要走,西蒙说只差一万多公里。”
结尾太草率
同为西伯利亚荒原逃亡电影,感觉没有回来的路刻画的那么深刻。一个人三年孤独的徒步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只为回家!
极地重生,这是什么译名啊,就不能直译一下吗。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逃亡三年,如果不是一次又一次遇到贵人,估计已经死在路上。
14000公里,有多少人就是离开1.4公里都不愿意去看看家人的?
人的史诗,二战徳版耶稣受难记,容易被忽略的好电影,真人事件改编的冬日传奇,我很想看到他的感恩和回报,这人最好要么是石油巨头十分有钱,要么当上总统拥有私人飞机可以呼风唤雨,一一感谢一万公里救他的医生、土著、犹太人、苏联军官……观于2012年2月12日
个人认为蛮好看的,是纪实片看来很励志~
五分的事与人 。
可能是励志片看多了,感觉这部片子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原来不止美国人会意淫。。。Anatoli Kotenyov 长的太像Campino了。。。
好像有人说“天气非常非常冷”,但是你不会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就如此片般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