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以后紧接着再重看了一遍七月与安生,之前第一次看七月与安生的时候其实没有太触动到我,但是对比了这一部以后,发现我其实喜欢原版要多很多,周冬雨和马思纯的演技真的很打动人,她们的性格差异和人生差异处理得都更好,包括台词的处理前后的铺垫都是很清晰虽然狗血了些但人物都是有逻辑的。
韩版的改编虽然整体情节相似重要情节保留但是更像一个删掉了很多情绪的简化版故事,包括对这个男人的弱化,突出女性的选择,原版里很多的冲突都是围绕这个男人,这版保留了冲突但是我没法读出来微笑和振宇他们之间的牵绊自然也不懂微笑的为难。
其实原版的女性主义就很强,七月是清醒的,是她打碎了防护铃,是她自己要逃婚的,是自己要把孩子生下来的。
改编的觉得还不错的点是画画这一段,把这个作为两个人的连接。
为了金多美来看的,喜欢这个小姐姐,但是两个演员比起原版感觉可发挥的地方不多,还有这个失真的滤镜,有点可惜
个人看完感觉,相比于中国版的《七月与安生》韩国这部在很多地方改进的更好,它弱化了男性角色的存在,主要就是强调夏恩和微笑之间的感情,他们之间绝对是超过友情的存在,电影里面的微笑为啥会戴着振宇的项链这点也改动的很好,是因为微笑遇见夏恩之后,微笑就不想只活到27岁了,她想活的更久,更久的陪伴夏恩,夏恩怨恨她也不全是因为项链的事,微笑在夏恩眼里是那个她内心深处想成为的人,自由而又热烈的活着,但其实真正的微笑是夏恩,相信夏恩也在她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贝加尔湖,微笑也带着夏恩那份留下来的生命继续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反而感觉这部作品,韩版的要更超越一些内地版的,很细腻,处处都在透露主角的情感。
可能是因为🇰🇷导演真的很会拍,当然,这个翻译过来也是很好听的名字,《再见,我的灵魂伴侣》是一场懵懂的,再也无法想见的情。
其实我们都知道,友情也是最重要的呀,这里面没有出现太多的爱情情节,反而是主人公沉稳的态度,还有最真实的生活。
看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 了,翻拍《七月与安生》。
整体其实还行。
但是韩版整体基调给人的感觉还是偏平缓,原版基调又是很激烈碰撞感很强的那种,所以韩版在延用原版剧情的基础下,几处两个女主产生冲突的剧情会让人觉得突然用力显得突兀,造成整体基调失衡。
很喜欢前面那段,少女之间的陪伴,乡间小径的回忆,看得出那部分导演和演员都比较得心应手,呈现的效果很好。
当然我还是很喜欢金多美身上的少女感与少年气,选角蛮好的。
后面夏恩(女二)逃婚,怀孕的夏恩躺在微笑(女一)床上说:“我知道你当时是什么心情,但我一想到你刻意的跟我保持距离,离我远去,我就非常害怕。
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恨你,越来越恨你。
”我也非常喜欢,看得人心软软。
弱化男主存在后整体就没有那么狗血了,女孩子们之间细腻的爱、柔软的情感,对对方浓烈的爱转变成恨、愧疚、想念,说实话这样的处理我很喜欢(当然我多少有点忘记《七月与安生》里是怎么样的了)。
韩版名字改成《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很直接,而原作本名《七月与安生》则很有中式宿命感和美感,让我想到了日本的《花与爱丽丝》,同样是女生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又复杂。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展现形式,喜欢的可以去看看哦,我觉得还不错。
另外韩版的海报设计真的好喜欢。
💐
好久没这么投入、全神贯注看完一部电影了。
相比于国产版的《七月与安生》,韩国版更温和,整体小清新,两位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中国版那种撕逼的爆发感,弱化了男友的存在,更注重刻画两位女孩之间复杂、模糊、精神如影如随的友情与爱。
感谢如此好的电影!!
夏恩和微笑相识于童年,电影里的济州岛,蓝天、白云、沙滩,橘猫、可爱的小女孩,一切都那么美好。
微笑是缺爱的,她很自由、跳脱、勇敢,是外人眼中“奇怪跋扈的女孩”好像永远不会有害怕的事情。
夏恩与微笑的相识,给微笑带来了不可替代的爱与关怀,夏恩心思细腻,永远不会觉得微笑奇怪,就像在第一次听到微笑说,这是画着心的小猫。
相比于勇敢表达的微笑,夏恩更规矩听话,按照爸爸妈妈的想法一步一步走在应该走的路上。
源其初恋,或者说是成长吧,二人分别5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再见时的旅途,所有的矛盾激发、爆发。
伤痛过后,两人渐行渐远。
夏恩看清自己,逃婚,离开小镇,挣脱确定的生活,她来到曾经微笑在首尔第一次租住的房子,重拾画笔🖌️。
两人后期终于误会明了,依旧还是童年里躺在地上的一起看漫画书的小女孩。
世事弄人,怎么就那么巧呢?微笑曾经说过她想27岁,活在最灿烂的时候死掉。
一语成谶。
一辈子得此知己,足矣。
他们不是互相的影子,他们是他们自己。
但,彼此又像对方温暖的太阳。
太阳和太阳的影子永远相伴不是吗?
她们是最好的朋友,是永远的soulmate。
而不是他人尔尔:“和别人画的一样也不是什么突出的才能,我觉得画画更适合作为兴趣。
”所得皆所愿,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吧。
分享我很喜欢的几张电影截图
夏恩画的,微笑的回眸
在夏恩的画展上,微笑流泪
夏恩
去过自由灿烂的人生吧再见、再见。
跟这部电影有点共鸣,很想我跟初中认识的一个姐妹👭那样。
但是我们有很多争吵,后来到了高中,我们又距离产生美了(都在县城里最好的高中,但是不在一个班(*´I`*)),而且她经历了很多,也变得更成熟了,反而我到像个孩子般了。
我们现在大一了,还在一个城市,但是不同的学校。
周末会一起出去玩,也互相包容,互相宠爱。
好闺闺
我们也有一起骑过车车,在小镇上无目的的漫步
有共同的异性好友
初中那段时间好迷茫,因为太敏感了,非常容易内耗
加油加油加油,祝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有互相讨厌的时期,但是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本文原创首发自字幕组微信公众号:亿万同人字幕组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字幕组公众号
人物介绍
安微笑(金多美 饰):外刚内柔。
自由不羁的灵魂,造化弄人的命运。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常常被骨感现实重锤。
高夏恩(全素妮 饰):外柔内刚。
文静内敛,平安顺遂的渡过人生大部分时光。
如花一般的生命消逝在二十七岁。
振宇(边佑锡 饰):获得世俗成功,懦弱无用。
影片采取非线性叙事,微笑与夏恩于夏日相识,共同度过了她们的童年与青春期,因为一个叫振宇的男人俩人嫌隙渐生。
微笑挥手告别济州岛,踏上首尔寻梦漂泊的旅程,夏恩留在故乡过着安稳平定的生活。
多年以后,命运调转,微笑曲折的生活归于平静,夏恩鼓起勇气,开启旅程……金多美饰演的安微笑像精灵一样,灵动神秘,出乎意料的惊喜。
“太阳之所以放心的发光,是因为有影子,虽然不能融合为一体,但因为有远处的影子,太阳才会不孤单的一辈子在发光。
”夏恩与微笑彼此羁绊,是对方的太阳。
她们最了解彼此。
振宇敷衍说喜欢夏恩的“全部”,微笑喜欢的却是“她突然回头看向我时的目光,哈欠时的眼睑亮晶晶的眼泪,开怀大笑时露出那对小虎牙还有右边脸颊上的痣。
”
夏恩抓拍微笑突然回头的照片,赞叹与祝福道“微笑是幸福的”,最后的绘画作品微笑的肖像画也是所有作品中画幅最大的最郑重的,交付着所有真心。
“绘画”成为两人彼此间最大的羁绊符号。
微笑开始学画画的启蒙是夏恩天赋型的写实派随手涂鸦。
夏恩的父母也代替了微笑母亲的位置,时不时嘘寒问暖,弥补了爱的空缺。
夏恩死后,被社会同化的微笑延续着夏恩的写实绘画风格,把画作完成,出版,以夏恩署名。
务实的夏恩通过绘画感受其他人的真诚与爱。
是微笑带领着夏恩认识更广阔自由的世界,书信中谎言编造出的美好生活鼓励着夏恩走出故乡,走出家庭,开始正真意义上的创作。
韩版《七月与安生》与原作最大的差别是置换凝视对象,颠覆了“男人看,女人被看”的传统神话。
影片的行动者,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始终是微笑与夏恩,振宇被放置为被凝视的对象,可有可无。
夏恩像是性转版的皮革马利翁,她并不崇拜振宇的内在品质,而是看上了振宇的皮囊——漂亮的眼睛,为他作画更多是基于自我心理的满足与投射。
志在必得的主动表白,强势地把振宇隔离在自家门口,婚姻更是一份可以但没必要的责任。
微笑也与原作的安生不同,她看中的只是能抵挡厄运的垂挂在振宇脖子上的枣木项链,对振宇始终是戏弄与警告。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不再是两女一男的红白玫瑰,女性不再着魔地屈从于男性自我的精神病需要而死去活来。
“我爸说画家就是饿死的命”夏恩被规训教育,梦想还未萌芽便泯灭。
“女孩就算难受也要忍一忍,这样以后才会方便。
”夏恩忍耐着不透气的内衣。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希望成为一名教师”最终,夏恩反驳喋喋不休的振宇。
“自由是对无欲无求的一种表达”夏恩最终厌恶故乡生活的萎靡岁月,毅然出走,去寻找到真实的生命体验。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述电影》中有言:“女人在父系无意识的形成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她首先象征着由于她确实没有阳物而构成的阉割威胁,其次,由此她就把自己的孩子带进象征式之中。
一旦完成这个,她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也就结束了。
”但本部电影对这一表达有所颠覆,微笑抵达冰峰的明信片使夏恩有了环游世界的勇气,解构了振宇在父权秩序中强行赋予夏恩沉默的女人形象;夏恩怀孕时是由微笑独自照顾,亲密的谈话、重要的时刻都是微笑在场;孩子取名叫“安夏恩”,夏恩的生命也会由另一个人延续下去;夏恩所有的作品由微笑代为整理出版,夏恩的精神意志、审美趣味、思想情感都会通过作品流传下去。
夏恩确实在努力压抑自我,遭受着阉割威胁,但她存在的意义并没有因为生命的消弭而丧失,原本被视作必不可少的男人在这里并不需要。
反而拥有着世俗地位的振宇,利用人迁就自己的梦想,行事犹犹豫豫,时常对着夏恩的照片发呆,总是缠着微笑重复询问夏恩到底在哪儿,并没有特别的存在意义。
在三角关系中,振宇是横亘在中间的撒旦,微笑是上帝派来的帮助者,微笑与夏恩是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
娜拉走后,还有姐妹。
与那些作古的创作模式做比较,韩版《七月与安生》的卖座,是理所应当。
“在最灿烂的年龄死掉。
暴风似的活十年,然后27岁死掉,另一个人代替她活到百岁。
”詹尼斯乔芙妮的命运,微笑的愿望,夏恩实现。
太阳的光照方向与影子朝向相反,如果太阳如果日出东北,那么影子就朝西南,如果太阳日落西北,那么影子就朝向东南,影子会随着太阳角度的偏折而渐长渐短,正午时分,影子消失,太阳光照最强。
她将代替她生活下去。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Soulmate (2023)1080P 中文字幕扫码打包带走
访问官网 获取更多https://ywtrzmz.net/
@亿万同人字幕组
关注字幕组微信公众号 亿万同人字幕组
劇情簡介:「天氣好熱,上課也好無聊……在那麼想睡發懶的那天,我第一次見到了妳。
」1998年,我們初次相遇。
「妳說如果有了喜歡的對象,就要鼓起勇氣。
」2004年,我們有了初戀。
「妳不知道嗎?
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啊。
」2010年,我們各自長大。
「我最懷念的……是妳。
」2014年,我們追著彼此的痕跡。
「現在我想畫下妳的臉,是沒有愛就無法下筆的畫。
」現在,我們想念著彼此。
其實一直到了很中間,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原來《靈魂伴侶》就是香港的《七月與安生》,熟悉的人物關係配置、熟悉的劇情、熟悉的發展,還有熟悉的那些飄散在空中的情感,以及熟悉的、兩個女孩的悸動與躁動。
七年前的《七月與安生》,每個走進戲院觀賞的觀眾,都陪著七月與安生走過那段青蔥歲月,在她們相識十多年的日子裡,與她們快樂並痛著的歷經成長,友情與愛情相互折磨然後撕扯著她們,她們曾經討厭甚至恨過對方,但她們最後還是回到了彼此身邊,在哭著哭著就笑了的眼神裡,七月與安生不僅找到了對方,也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七月與安生》跳脫了青春電影的框架,電影用了不同方式來描寫成長,更在男性角色缺席多數時間的過程中談論女性意識覺醒,《七月與安生》無疑超越了青春電影的厚度。
基本上《靈魂伴侶》與《七月與安生》兩個版本的劇情幾乎一模一樣,連原版後來結局的三次反轉,導演閔永根都保留了下來,僅有某些小地方有著不同,例如原版裡七月與安生的故事被寫成了小說,在韓版中則在網上部落格裡記載;而本來安生在家鄉是名銀行職員,在這裡夏誾則當起了老師...等的小地方,整體上的差別並不大,因此可以說《靈魂伴侶》其實就像是套上韓國電影濾鏡的《七月與安生》,不過這並不表示韓版就是一昧的照本宣科。
導演閔永根在電影裡頭放入了原版所沒有的繪畫元素來當作觸發情感的按鈕,微笑與夏誾從小開始的繪畫興趣,是兩人「兩個身體,一個靈魂」的證明,長大後她們各自擅長寫實畫風與抽象畫風,則是反映著兩人的性格與個性是如此的截然不同,而最後兩人共同攜手完成了一幅畫作,成了兩人靈魂終於合二為一的象徵。
在導演閔永根的編排下,繪畫不僅是劇中角色情感的媒介,同時也是煽動觀眾情緒的關鍵,這個多出來的差異或許能讓《靈魂伴侶》有可能比原版來得有更多的情感渲染力。
「當我畫得一模一樣,就能看見自己的心意。
」我很喜歡導演閔永根賦予繪畫的意義。
讓傳達者以直白的方式傳達,然後讓接收者很能清楚的接收,來自於對方想要讓自己知道的心意,那些本來看不見的真實想法與感受,都藉著一幅又一幅的畫變得肉眼可見,不隱諱也不害臊的,直直的傳達出去。
夏誾就像她所擅長的寫實畫風,總是觀察入微、心思細膩,雖然她看似不像微笑那樣活潑外放、敢於表達自己,但事實上她卻能將心意傾注於畫作裡,「聽說喜歡一個人是要鼓起勇氣的,所以我現在就是鼓起勇氣告白的。
」,當她在聯誼上對著振宇這樣說時,其實觀眾就能夠隱約察覺,夏誾原來並沒有外表看起來那樣的不敢,只是和什麼都沒有的微笑相比,什麼都有的她反而更多了不少顧慮,不敢搭飛機恰好成了藉口,讓她能為自己選擇留在濟州島、選擇做個滿足父母或者說世俗對於好女孩該有的期待的女兒的這件事找個自圓其說的理由。
「我第一次知道,心意也能被描繪出來。
」無拘無束的微笑就像她的抽象畫,隨心所欲的超出任何課堂上的制式標準,就連制服都穿得隨性,想翹課就翹課、想幹嘛就幹嘛,看上去她是如此的自在灑脫,但其實她的內心卻是意外的纖細而又柔軟,只是她的表達方式總是笨拙。
早已什麼都沒有的她,也就早習慣什麼都沒有的自己,即便在洞窟裡她拒絕了振宇的吻,但微笑依然害怕繼續相處會愛上對方然後傷害了夏誾,於是正好的她那貌似想要追逐自由、到外闖蕩的嚮往成了她離開家鄉、離開夏誾,一個剛剛好的逃避的理由。
隨著劇情,會想是否微笑就像她擅長的抽象畫,那種恣意揮灑生命的豁達,不過就是她不願被人看穿脆弱與不安的偽裝,那些畫布上的鮮豔色彩是她的保護色,然而她其實比誰都還渴望安定與安穩。
「仔細想想,我幾乎沒看過你的背影,因為從以前到現在,妳從來都在我的身旁。
」在振宇的出現之後,微笑與夏誾對於對方開始有了矛盾的感覺,她們很想要留在彼此身邊,但當對方選擇要離開自己的時候,微笑沒有開口要夏誾留下自己,夏誾也沒有開口留住微笑。
因為她們知道,如果繼續待在彼此身邊,她們對彼此的喜歡最後反而會成為對彼此的傷害,也許用書信縮短首爾與濟州島的距離,用書信聯繫彼此、假裝對方還在自己身邊,是她們所能想到最好的辦法。
只是後來她們還是發現,她們的問題也許從來不在於振宇的介入,振宇不過是剛好的點燃並在後來助燃了她們對對方的妒火而已,渴望著對方所擁有著的自己所沒有的一切,才是她們真正的矛盾所在。
「妳就像昔日的我,我就像昔日的妳。
」然而就像前面提到的,隨著劇情行進觀眾會慢慢發現,不論是真的付諸行動還是心裡只是動過念,微笑與夏誾總想著要成為對方、想要擁有對方的生活,但原來到頭來她們早就已經是對方了,在歷經了許多經歷之後。
振宇的出現是兩人自我意識覺醒的啟發,那場多年後兩人在餐廳的爭吵,則是兩人逐漸成為對方、也就是找到本來的自己的轉捩點,而最後兩人和解後的道別,是她們終於找到自己、找到了心之所向的證明。
若說十年前的不挽留是因為嫉妒,於是自私的放任對方離開,那麼十年後的不挽留是因為成全,所以無法自私的要對方留下來,十年前、十年後,都是因為愛而讓她們分開,只是十年後的這一次,微笑與夏誾既是代替亦是接續,更像是本來就該如此的,成為了對方過著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要瘋狂的活十年,然後在二十七歲時死掉。
」「妳不准比我先死,妳敢比我先死,妳就死定了。
」不光是繪畫貫穿了整部電影,在《靈魂伴侶》中更有許多隨著劇情發展才逐漸揭曉的鋪陳,而跟著這些鋪陳堆疊起來等待爆發的,是微笑與夏誾對彼此的情感,也是觀眾對她們的感情。
儘管印象中《七月與安生》也有過相似的對話與橋段,不過畢竟已時隔多年記憶早就模糊,所以當後來揭曉,當年在洞窟裡振宇根本沒有親到微笑,而之所以那條項鍊會在微笑的身上,是因為微笑想要遵守對夏誾活過二十七歲、活得比她久的承諾時,心裡頭的感動實在難以言喻。
當然你說項鍊的轉移難道不是出於喜歡嗎?
我想,喜歡肯定是有的,只是如果是單純的喜歡,微笑是不會要振宇送她的,同樣的,她也不會因為振宇喜歡她就收下這份禮物,畢竟在她和夏誾的心裡,無論如何最在乎的永遠都是對方。
「但現在妳來找我了呢。
」「因為我很想妳。
」那份在乎讓微笑與夏誾即使繞了好幾個彎,最終還是會回到彼此身邊,她們就像微笑告訴夏誾的,她們是彼此的太陽、彼此的影子,怎麼樣也分不開。
《靈魂伴侶》在同樣的故事基底之上,額外放入電影裡的繪畫元素,將心意的意義賦予在上頭,電影從一幅畫開始也從一幅畫結束,導演閔永根讓《靈魂伴侶》有著不輸給《七月與安生》的感動,不論是那間兩人先後來到的套房牆上那被保留下來的笑臉塗鴉,或者是夏誾那未完成而微笑接手完成的超寫實素描,一筆一畫的線條清楚勾勒出了微笑與夏誾對彼此的情感,那是沒有愛就無法畫出來的畫。
就我自己而言,從《七月與安生》到《靈魂伴侶》都很喜歡,先是喜歡導演曾國祥拍出了這個故事,後來喜歡導演閔永根圓滿了這個故事,喜歡周冬雨和馬思純,喜歡金多美和全昭霓,喜歡她們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樣子。
跟这部电影有点共鸣,很想我跟初中认识的一个姐妹👭那样。
但是我们有很多争吵,后来到了高中,我们又距离产生美了(都在县城里最好的高中,但是不在一个班(*´I`*)),而且她经历了很多,也变得更成熟了,反而我到像个孩子般了。
我们现在大一了,还在一个城市,但是不同的学校。
周末会一起出去玩,也互相包容,互相宠爱。
好闺闺
我们也有一起骑过车车,在小镇上无目的的漫步
有共同的异性好友
初中那段时间好迷茫,因为太敏感了,非常容易内耗
加油加油加油,祝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有互相讨厌的时期,但是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看之前没留意简介,直到经典镜头(厕所对峙)的出现,才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是韩版的《七月与安生》。
既然是翻拍,那自然少不了对比。
特意简单回顾了一下原版,个人觉得,还是原版比较接地气。
毕竟电影名字就是两名女主的名字,所以选角非常关键。
个人觉得周冬雨配马思纯,无论是在气质和角色向性格都是比较匹配。
而韩版,金多美饰演的安微笑,演技自然没得说,但是全昭霓饰演的高夏訚就逊色一点,不是演技有多差,而是韩版两名主角气质和性格太反差,而原版就自然很多。
剧情不一 一讲述,大体一致,遇到渣男。
具体可参考《七月与安生》的影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734634/
韩版《七月与安生》。说实话我已经记不得太多《七月与安生》的细节了,但感觉韩版的主线与原版差不太多。当然还是注意到一起洗澡和看胸等桥段是和原版完全一致的。看《七月与安生》已经七年了,当时没觉得有多好,甚至那个时候也没有很喜欢周冬雨,神奇的是,看本片的时候脑海中竟然不时闪现周冬雨在电影中的那些精彩时刻,那些演技爆发的点。神奇的还有马思纯的镜头一个也没想起来。韩版翻拍中规中矩,表演比起双影后来更是差了不少。演员精彩的表演是会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这些瞬间总有一天会再次浮现。而韩版的表演,估计我很快就忘了。
构图故事都很还不错,虽说是翻拍七月与安生但实际上并未看过原版,所以觉得这个也还行,感觉讲女性友谊和成长,好像真的不需要男主,虽然男主是边佑锡
原版忘了,反正本片真不行。前一半还算正常,后一半放弃治疗。人物不要了,情节也不要了,光宣泄情感,庸俗且无力,真折磨人……
节奏如水,喝起来也很解渴,顺畅
和其他的港片翻拍相比,這一次改編幅度不大,不過也更加容易想起原版了,相比於原版,韓版更加女性主義,卻也弱化了人生活換感,如果說原版的七月與安生是二位一體,那麼韓版就只是“七月”與“安生”了,這一點是最讓人感覺可惜。改編過後,“家明”的存在感更低了,也更讓人討厭了,尤其是貶低“七月”畫畫夢想的部分,我整個人的火不自覺噌一下就起來了。
为了男主过来的,没看过原版。故事虽然矫情,结尾还是有感动到我,微笑和夏恩就是彼此的光和影。
七月真的不会问安生你和家明睡没睡!!完全变味了…剧本情节为数不多改编的几处都像瞎编,看得出编剧想拍出新意,摆脱男人拍女性感情,可是割裂开七月与安生两个人物来拍其实反而低级。比如七月母女“女孩子无论哪条路都辛苦”那段四两拨千斤生活化的台词比这种所谓活出自我的说教式鼓励好太多。
夏訚太有破碎感了(每个阶段演技都很牛逼) 微笑少年时代还没去首尔之前演得很不错 振河也比家明好看 虽然看过很多次七月与安生 看这部电影还是哭了
如果我們是兩個女孩,成為最好的朋友,一起養一隻貓,並且彼此愛/恨,同時空氣中瀰漫著同性戀的氣息,這使得我們的關係過於浪漫而不能成為柏拉圖式的,該怎麼辦?
从《七月与安生》到《再见,我的灵魂伴侣》,这种剧透式的片名改动像极了有些美国影片的中文译法。
感觉氛围上黄鸭那版更好,韩版的冲突和和解没有特别触动到我。叛逆的选择了安稳,安稳的在寂静中爆发。
东施效颦的翻拍。
已经记不清原版的某些细节,点开条目竟是打了五星的,这一部也是实实在在的喜爱。只关乎双方的纠缠留恋,男角只不过是她们用来深度挖掘彼此情感的道具罢了。仅有的机翻字幕真的惨不忍睹,幸好台词基本日常,就当做听力练习的决定是正确的,出现的文字也都简单,虽然暂停辨别打断了观影节奏,但总归是看下来了。
与内地版各有擅长,内地版的选角更出彩,情感爆发也更激烈,浴室那场戏是内地版完胜。但这部更注重女性的互相扶持与解放,所以友情的弧光更浪漫柔和,除了最后和好生娃的那部分,妈妈支持女儿那部分戏也加得很好。
画虎不成反类犬,更加衬托出原作的可贵。看似是尽力复制原作的主要情节,但那种渗透在细节和表演层面的纤毫毕现已消失不见,更别提原作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一体两面的探讨当时让我多么惊喜。
哈哈,timing.
两个女主差点感觉,不是演技问题,但是没有原版那种氛围感,然后是经典火车站告别戏改成了乘船告别,这方面也是会觉得有点不尽人意。
金多美 +1🌟
无意中点开看完,虽然没看过《七月与安生》,但下意识反应就是这是韩版吧?全昭霓好美哦!夏温骨子里的忧郁文青dna最后还是动了,和看似自在无羁的微笑比,她才是最悬浮的那一个吧。微笑就是隐入市井,能顽强生活的那类啊
两位女主多一星,双生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