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评第一分析的特别好,影片大部分我想说的,感觉看那个影评就够了。
Ree实在是太聪明了,对于一个只有17的女孩来说,被生活环境迫使着早熟,她很清醒,也对那群男的做的那些事毫不在乎,关于他爹所有的信息都是从她的视角内侧面描写出来的。
隐性的男人显性的女人,都是Ree自己的视角,作为女性的女孩的视角,说真的转换一下主角性别,这个故事将和现在大相径庭。
痴傻的母亲,从头到尾没出现的死爹,年幼的弟弟妹妹,家庭重担全在她一个人身上,差点连房子都要没有了。
那群男人,甚至于女人,其实都知道她爹发生了什么,某个男亲戚还想拉走她弟弟去养,我可去你的,最后更富有同理心的女人们带她去捞了自己爹的尸体,割下他的手,证明她爹死了才保住了房子。
那群男的他们一开始就都知道,甚至都不愿意出来直接面对她,而是让女人给她传话,也不给帮忙,他们不愿发点好心而被拖下水,会被认为是“同伙”哪怕确实是这样。
也就Ree的叔叔还行,他知道那些勾当,他知道警察也牵扯其中,他最后还知道是谁杀了她爹,大概要去寻仇了吧,毕竟他也说过知道是谁干得自己也活不久了。
所有的那些事情,都没有正面描写,就是这样的视角。
真的牛逼。
美国密苏里州奥萨克山区的冬天在黛布拉•格兰尼克的镜下充溢着北欧气味,就像随处可见的芬兰小镇,清冷孤绝的氛围,灰暗寒冷的景致,密林深处的开阔地有一间简陋而不失雅致的红顶小木屋,木屋旁有供孩子玩乐的圆弧型蹦床,不惧人的松鼠先生到处寻找搭窝建瓴的材料,附近可能有个农场,有几匹高瘦的枣红色骏马……然而,《冬天的骨头》绝非浪漫的北欧童话。
17岁的Ree独自承担着生活的重压,紧缺的物资,少不更事的弟妹,精神崩溃整天喃喃自语的母亲,缺席的父亲不仅给不了Ree保护,还即将带来对于这个家庭可谓毁灭性的打击:身为毒贩的父亲把旧屋抵押作为假释保释金,如果在限定日期内无法出庭,Ree家人赖以生存的旧屋就将抵押充公。
为了保有家人最后一丝尊严,Ree踏上了寻父之旅……格兰尼克一开始就将Ree置于以家庭氏族式制毒贩毒闻名的“奥萨克山区”前景之中,这意味着Ree不仅要与冰冷庞大的“毒品网络”抗衡,还面临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考验,在蛮荒之地决定着Ree的命运的是无数双翻云覆雨手。
无论是父亲的兄弟“泪滴”,合伙人小亚瑟还是各种表兄堂兄都无法给出Ree想要的答案,当威胁欺骗和暴力接踵而至,Ree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父亲已经遇难。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成为Ree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
整部片以Ree的视角作为主线,父亲的去向存亡作为故事的隐线一直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格兰尼克这部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在Ree的视角所见之处都安排了每个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出面,要么充当隐在背景中的男性角色的保护伞、跟从或是帮凶,甚至是打手。
最后同情心的爆发和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全是女性角色完成的,男性在整部片中要么缺席(Ree的父亲)要么无能(Ree的叔叔泪滴知道父亲被害的真相而试图隐瞒,甚至恫吓Ree终止寻找,在Ree退无可退的坚守下,完成沉默-出手保护-还击的自我救赎,身为女性的Ree是救赎之源)要么冷漠(Ree找已婚的旧时朋友借卡车寻找父亲,朋友的丈夫冷漠的拒绝了。
其后朋友偷车来帮助Ree,女性更富同情心)要么弱小(Ree的弟弟试图保护姐姐而被呵斥噤声,谁也无法保护势单力薄的Ree),回到Ree本身,她在整个事件中都未曾扮演受人同情的柔弱角色,她是掷地有声的寻找父亲而非恳求他们给予父亲的下落,镜头始终与人物保持着距离,离间着观众对于女主角代入式的心理认同,无论从人物塑造还是情节铺陈,都避免将Ree置于被同情的地位上,她只是从容的面对命运光临并时刻准备还击。
Ree的软弱也从未在男性角色面前展现,她朝妄图欺骗她父亲死亡真相的表兄大吐唾沫,在警官面前承诺一定会找到父亲,只有在母亲面前,她极度崩溃的恳求母亲帮她一次,就这一次。
男权世界试图掩盖的真相:他们憎恶父亲向警官的告密,而杀害了他,对于她而言只不过是“我并不关心我父亲是怎么死的,是谁杀了他,发生了什么,我只要保住我们的房子。
”在已丧失的生命和能生活下去的依傍之中,坚强的Ree选择后者。
“冬天”这一环境背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目睹了Ree在荒原上艰难寻找父亲的身影,不仅给了Ree身体上的寒冷,还让她感受了人情的刺骨寒冰,长期贫困生活催生的罪恶蛰伏在奥萨克山区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冬日的蛮荒景象,遍地的贫瘠,未开化的何止是土地?
幸好还有冬日暖阳照射在Ree坚毅的面庞上,她要以自己的方式带父亲“回家”。
Ree在众多女性亲戚的帮助下,在冰冷的河水里找到了父亲的尸骨,强忍着心头的悲痛锯断了父亲的双手。
——必须要锯断父亲的“双手”,Ree才能活下去,必须要失去男性世界的庇护,女性才能新生。
在蛮荒粗犷的美国南部乡村,人性的冬天始终遮盖不住喷薄而出的女性之光,注:《冬天的骨头》在2010年获得了美国独立电影奖和圣丹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各项大奖,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赢得多项电影节影后提后。
黛布拉•格兰尼克又一部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影。
(该文发表在亦庄时讯11月11日第六版上)
想去看书,在电影里有太多东西只能看到个影子,绝对有更多东西可以挖。
演技很好,女主角和男配角。
剧情不是跌宕起伏但节奏很好,一步一个脚印。
独立电影这样下去实足有看头。
这片子看得让人甚是揪心。
给我的感觉有点像盲井,虽然类型完全不同,大概是类似的背景设置给我的遐想。
电影很简单(也很短),讲的是南部密苏里州的美国山区农村,17岁少女REE独自抚养12岁的弟弟和6岁的妹妹以及精神问题的妈妈。
整个电影就是围绕着REE寻找她们的父亲Jessup——失踪多时,因为制毒被警察通缉,但是在交保之后没有按时出庭而是消失不见——而展开的旅程。
随着电影的展开,观众知道了Jessup并不只是一个瘾君子罢了,他是整个家族生意中的一份子。
以凋敝、落后、肮脏的美国为背景所凸显出来的是在长期的贫困环境之下催生出的罪恶纠结着这家族的纽带和传统的人情。
REE的故事不仅仅在于她要去接近一个个善恶难辨的邻居和亲戚们,更在于她要在互相隐瞒和暧昧的人际关系之网中找出通向真相的道路。
但是她几乎一无所有。
她唯一拥有的就是退无可退的决绝和无所畏惧。
REE的塑造是这个片子最大的成功。
名不见经传的Jennifer Lawrence把一个内敛而坚毅的山里姑娘带到观众面前。
非正常的家庭造就了非正常的人。
砍柴、打猎、料理家务、喂马,REE什么事情都做。
在将近赤贫的环境下要不就随波逐流要不就早就非常人的坚强。
当警察找上门来说”你老爸要是下周不上庭,你们家的房子就得被拿去抵押保释金“时,她就回了一句:”我会找到他的。
“她一一摆放那些多少都有些不正常的亲戚们打听父亲的下落。
被奚落、恐吓、威胁都没法改变她的心意。
她既不装腔作势去唬人,也不期待别人的怜悯。
”Don’t ask for what’s not offered“ 她这样告诫年幼的弟弟。
她坚信同理心和亲缘是她在这冷酷社会里获取父亲下落的唯一方法,哪怕等待她的是一个可能同样灰暗的结局。
REE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破案故事。
那些亲戚的形象扩散在影片中出现位数不多的公共场所中。
酒吧里打牌的人、拍卖场上的商人、无名的农夫,他们就是我们。
克制的镜头没有过度渲染敌意和暴力,这还是一个建立在血缘和公理之上的熟人社会。
各自心里暗藏的秘密和揣测是不能说出口,也不会写在脸上的。
影片中好几次出现了情节的跃进让我有点糊里糊涂,看完之后再想才理解局中人其实并不需点破,反而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观众强化了这个社会关系的说服力。
这部片子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全美只有80多个影院放这片子。
农村题材同样没有号召力?
可能。
在美国农村题材似乎是个不讨好的话题,只是在诸如浪漫喜剧诸如《Do You hear about Morgan’s》或者《Proposal》中作为心灵家园或者大都市的反面。
鲜少成为电影中的被严肃对待的大背景,《冬之骨》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契机。
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10/07/17/2389/
寒冷的冬天;踩在碎石和雪地上的清脆的渣渣声;美国北方 (也许就是阿拉斯加);社会底层,生活的不易;勾心斗角,冷漠,阴暗的角落,干枯,冰冷;影片最后,却鲜明的对比出了人性的温暖,关怀,再冷的气候也冰冻不了人心。
温情,暖流--是我喜欢看这类片子的现实存在,我能感触到的,就是这两个词语,我喜欢看这种片子。
看冬天的骨头,看到的依然是温暖和明媚。
情节上,这当然是一个冰冷黑暗的故事,但光明和积极的人应该会感到欣慰,而为了这舒缓沁人的结局,心情压抑了95%的时间,然而最后的那5%让我对之前的寒冷和悲苦毫无怨言。
这就像一场穿越寒冬的旅行,令人庆幸的是在经历了饥饿,困窘,欺骗,抛弃,冷漠,虐打以及锯下自己老爸的双臂之后,最终迎来希望,明媚,亲情,友情。
踏过冰雪封盖的高山,望见太阳冉冉升起,这就是征服命运,值了。
珍妮佛劳伦斯,希望之星,已无需多言。
这部片子是成为未来mel的起点,再摆脱一些年轻的诱惑、虚妄,更多内涵修炼和努力,她已起飞。
想写的是teardrop。
出场时这个男人完全是个阴影。
只有一个暗示,这位冰冷凶恶的男人,居然找了个好女人,她外貌标致,心地善良,唯唯诺诺,ree进门时立即嘱咐说小心点,teardrop正在睡觉。
teardrop出场,邋遢精瘦,胡子拉茬,衣服脏乱,眼角是纹身,眼神是凶狠,椅子一拉坐下,先点烟,再摆弄枪,不容置疑命令ree停止找寻自己的爸爸回家呆着。
甚至在ree不愿放弃之时暴起蛮横掐住她的喉咙直到她喘不过气。
她即将开始这场凶险路途,只是没想到的是,第一次的肉体痛苦,来自她唯一的亲伯伯。
ree在公开调查自己老爸的行踪,于是也把自己明晃晃摆在砧板上任人摆布。
而他早已深谙黑社会的规则, 一面自己在暗暗调查, 查到弟弟的车停在某一个湖边,人已不见,查到警察逼供弟弟顶不顺招了,但是这警察不厚道,把弟弟招供的消息透露出去所以黑社会肯定不会放过自己的弟弟,一面还要保护身处众矢之的的侄女。
这不屈不挠的侄女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到黑社会老大,这已经严重触犯了规则,被暴打,打完之后黑社会老大动了杀心,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
侄女不是盖的,说我爸爸不是我,我有一个10岁的弟弟,6岁的妹妹,痴呆的老妈,没了房子我们只能流落街头我养不活他们。
能在这样暴打之后还能保持如此清晰的思路和表达,说明她的坚强和决心,她心里认准了情势,目标以及和自己的责任。
她没有机会把这些话说出来,但这些想法已经在心里跟自己说了不知多少遍。
这样的女孩注定有个tough的叔叔。
仓库外车声传来,仓库内哥几个就慌了上神一个个脸色大变,一个赶紧把手插到兜里摸枪,另一个没带枪的嘟囔着他妈的这人来了我得去拿枪才行然后赶紧去找枪。
这简单的声音和表现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从他们对teardrop车的熟悉程度说明他们对这个人已经深入内心地膜拜,从他们准备慌乱操枪硬着头皮准备开打的表现说明teardrip平日的作风让他们已经恐惧敬畏。
卷闸门拉开,他的身影依然瘦削,但他的表情严肃目光狰狞,第一句话 她在哪?
你二句话 你打的?
第三句话 我弟弟做错了事他已经得了报应, 但她不是我弟弟,我为她担保。
这是个很重的承诺,意味着一旦ree,这个从来没有混过黑社会的小女孩,一旦再违反黑社会的规则,他和她将一起万劫不复。
黑社会老大一听,赶紧确认这个承诺成立,之后尊敬这个汉子,让手下帮他把ree抬上车救回来。
他们失败了,一无所获,坐以待毙。
一个被暴打,一个把自己暴露。
但这件事之后,他和她从精神上的血脉升华到命运实质的永不分离。
她在养伤,他去陪着,她说你总是害怕我,为什么?
他说,那是因为你太聪明了。
事实上,是她的坚持改变了他,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放弃他的弟弟一家,他觉得这是男人黑社会的事他独力承担,只是不想他的侄女参与进来以至于置身于凶险之下,所以他用他的残暴和冷漠让她死心而安全。
但她的坚持和纯净给了他力量,他开始知道这个女孩的伟大之处,他们的血脉和共同的基因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是他们不想坐以待毙,既然两个人都已经暴露,不如来个鱼死网破。
于是接下来的行动他都带着侄女,他带着她去家族或者黑社会处理这档子事的公墓,找他弟弟的那个位置,未得。
他带着侄女去找弟弟常去的酒吧探求线索,刚好遇到坏人三人组,他直接问见到我弟弟了没?
对方说没,他不满,对方就撂话威胁他。
这个人不吃这一套,也不多说,直接拿个斧头把对方车一顿暴砸,对方三个人对着他一个人,只能怂骂,不敢动手。
这是整部片子第一次直接表现他的工作作风,不说太多,只干你,干了之后,还不敢动他。
这是个江湖上的高手。
回来遇到贱人条子,估计是那三个怂货不敢干他,居然求助于警察。
条子追上来,装模做样地摆官腔让下车。
teardrop的愤怒终于爆发,面对黑社会,要么是同行,要么是亲戚,他还讲规则,但是面对这个死条子,他的怨气终于爆发。
他说你为什么把我弟弟的事情说出去?
条子无语,只能继续借着官老爷的软弱势头让下车,teardrop把枪拖出来,这一次,我不听你的。
条子继续威逼,他说,那此刻就是我们的这一次了。
他的勇气硬生生的驱退了条子,他的怨气得到释放,他的弟弟实际上被警察和黑社会联合绞杀,他至少在警察方面声张了自己的态度。
但是在黑社会,他依然势单力薄,但他做到尽了。
如果开场他是魔鬼,那么最后一幕,他已经完成了从魔鬼到天使的塑造。
他捧着两只小鸡来到侄子们的家,庄严地把它们发放给十岁的侄子和六岁的侄女,让他们养育,小鸡指代希望,他们劫后余生,即将展开新的生活,充满了朝气和憧憬。
而这个发放希望的人,已然是慈父。
侄女乖巧地找出琴,他说别望着我我紧张,然后开始弹奏。
要知道,对于这个曾经陷入漫长寒冬的家庭,家里已经多久没有响起欢快的琴声,而现在,琴声再度被奏起,指代欢乐回到这个家庭,而这奏起音乐的人,依然是他。
弹了一半,他想起弹得比他好的弟弟已经被人杀了,悲楚袭来,停下了。
jesup,i know who。
我知道是谁。
ree一家终于迎来明媚的春天,这是毫无疑问的结局,而teardrop的命运却依然是个谜,他一句话i konw who也许就注定了他的宿命,他不会放过杀了自己弟弟的人,会去报仇,在报仇之前,他只是想回到弟弟的一家,参与这场冬去春来的庆典,参加完毕,他将去复仇。
但灵巧聪慧的ree说了一句,这琴给你,她想用琴和这个家族留着他复仇的心,但是他说,你帮我留着。
苦难会教会人低头,同样也会让人英勇善战。
如果不深入社会环境对人格时刻革命的课题,看《冬天的骨头》,会对突兀而又冰冷的对峙心怀颇多微词。
亲戚怎么会这样?
人要不要这么冷漠无情?
我无力解说它们的关系,却愿意相信使生命处之贱薄境地的不是缺失的爱,而是绝对的权威与绝对的利益规则。
只要把电影故事中隐藏于美国奥萨克山区的猫腻,轻轻放置在人类以其制定标准来保障地球主人的活动中,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游戏法则,再复杂,也跑不出生物食物链的连锁关系。
通俗说,与感情无关,是所谓正义与所谓黑暗的抗衡,国家机器是隔岸观火的判官,弱与强,生与亡,决定无数看客情感天平倾斜的方向。
就说《冬天的骨头》中一切的变故,若没有芮父亲意外失踪的麻烦,那么之后所导致的家庭生存危机,及族群内部矛盾与斗争,可能都会在另一种“危险”的一网打尽中不存在“小我”的灾难,而是用彻底连根拔起的“新面貌”重整了一大家族一直掌控的毒窟。
转化成另一种生活,继续残酷。
这是一种假设的演绎。
如此说来,当地的执法人员就是人们值得信赖的公仆了,而事实上,这样惩罚个别人但一定会造福大多数的壮举,现实中并不多见,依然存在分赃分利是否公平的问题。
其实电影有透露现实的蛛丝马迹,芮父亲的死亡结局,换来暂时可以应急的金钱,其中一部分交到了芮的手里,那位执行官其实亦承认了他们已扣留了应得的部分。
虽然不能说“法”是无能的,但它在一面承认暂时无力严惩罪恶,需要更多时日收集证据,一面又在用冰冷严酷的姿态威慑着软弱无力的老百姓。
而另一种可能是,若芮的父亲未被灭口。
不论芮的父亲有没有背叛同族,整个制毒系统不会被毁灭(事实上也不可能彻底端掉老巢),最多找几个垫背的陪他一起坐牢。
这样不算最好,但游戏也不会玩到如此残酷无言的境地,也不会折磨无辜的芮三姊妹与母亲,结果又毫无新意,并没有让她们过真正意义上的新生活。
而抢夺房子,在表明执法一丝不苟的意义之外,还在嘲笑他们毫无正义可言的“杀鸡儆猴”之法,除芮父亲之外,被法律审判的三个孩子加精神病母亲都是最弱的普通百姓。
就在《冬天的骨头》里,我觉得自己是完全站在芮一家的立场上,包括芮的父亲。
虽然他是个隐形的人物,却控制着整部剧的脉搏。
可以从芮及叔叔“泪滴”的行为举止中判定出芮父亲的大致形象。
泪滴告诉芮,你父亲很爱你们,家人就是他的软肋,若没有你们,他不会走到这一步。
这到底透露了怎样的信息?
“威胁家人的逼供?
”“为保护家人而接受的家族惩罚?
”……之后在另一女人的口中可以看到一个有情有义的“情夫”形象,那女人告诉芮,她父亲与几个陌生的男人在一起,却装作不认识她,这应该是保护女人的做法,当时他已陷入了危险之中。
至于芮心中引以为傲的“多利家族”,最开始芮防范姿态面对巡警,说出的那句,‘都是你们对他的指控,但没有证据’;泪滴言中,‘不要告诉我谁杀了他,我要是知道了,我也就完了’的誓言。
都可以窥见到那位隐形男人的伟岸。
就说出卖贩毒集团这件事,实际上走的是正义之路。
只不过生活总在变脸,没人知道是否追求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什么。
乱说这两种假设,我的矛盾是要指向更加强大的生存体系与环境。
作为现代文明的门脸与商务经济枢纽的大都会,得意于城市化进程的新时代,被宠溺为光鲜亮丽的先锋代言,定是要在历史的一页上狠踩上一脚。
用钢筋水泥铸造成具超级胃口的机器怪物,超负荷劳动,满足人类膨胀无度的欲望,必然要有三头六臂以确保时时处于饥饿状态的愤怒不跳脚,又要设计隐蔽通畅的排泄口,实现利益进出口的无限循环,而围绕其身,捧起它明星地位的便是现代人心中无限留恋憧憬的城郊、乡野、山村、僻壤,一切等待发展壮大的自然。
这么说的意思无非是要表达无处不在的人为发展规律,任何角落都不能幸免于利益斗争的扫荡,还会导致纯朴落后的地域雪上加霜。
像韩剧《市政厅》里捎出的话,作为美国的小老弟,讨好的务实行动便是每年为老大哥消化一定量的垃圾,有毒的无毒的。
也没什么可唏嘘的,这是人类大家庭的家规,想要维护地球,除非穿越到原始,汤师爷早说过‘忍耐’二字,那意味着未来的变本加厉。
而再自诩发达,世界工厂与华尔街哪有PK的必要,蓝白之异如此不同,一目了然,当然。
就算同根连的土地,还是会飘扬着“城市带动农村”的旗帜,除了文明的精华被送下乡,不信没有掖着藏着的糟粕。
而在自然贫瘠的荒土地上,要滋生罪恶,类似种植罂粟形成毒品工厂(冬天的骨头);开设福利院,发展买卖儿童的国际贸易(寻找幸福的起点);以“改良血统”的道德论,实现抢占家园、未开发土地的阴谋(防兔篱笆)等等,仿佛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召唤。
就电影《冬天的骨头》选择的故事背景,及忠实生活所要表现出的真实度,恰好是对城市人幻想世外桃源,投掷去的截然相反的现实重弹。
在《冬天的骨头》演绎至中段时,我就陷入了对编剧太过无情冷漠的讨伐情绪中,当然是盲目武断的。
虽然不是对那样的背景,而是对选择如何生活的信念与方式。
我多么想在少女芮的耳旁吹风,告诉她东方智慧姥姥的话,“树挪死,人挪活”,太平洋的海风一样能让流水不腐。
可是,我又想到追寻美国梦的爱尔兰一家子,想到客死异乡的莉莉娅,若生活的本来面目是残酷的,何处又不是生活?
还是托爷爷说得好,“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与阴影构成的。
”总之,电影不论是拿美国偏远山区的某户家庭说事,还是用孩子领衔的号召力拓展主题的深度,电影涉及的内涵之广在意料之外。
唯一不够气势磅礴之处,或许在于导演不愿深入探讨的冷静态度上,故事温温吞吞地讲过,并干干净净地了结。
但留下了各种模糊论调,不是对执法机构的抨击,却暗喻了他们弹性十足的对策。
又以无奈的妥协表明“以暴制暴”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手段。
还有沉重的思考,芮不会遗弃母亲与弟弟妹妹的勇气,在赞叹时,是不是要拷问一下整个社会?
因为芮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好朋友襁褓中的孩子,他们需要希望。
而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大量自然光,外泄了女导演细腻而又感性的认知形态,无意中达到戏剧至现实的化境。
她为片子设置的几位“雪中送炭”的女性角色,也旨在用点滴温暖试图融化现实的坚冰。
“情”虽在“理”之前,在现世,却左右不了理的方向,而理字,也不像那盘根错节参天大树上顶盖的湛蓝的天,那么光明透亮。
http://axinlove.com/2010/11/winters-bone/《Winter’s Bone[冬天的骨头]》冷by @xinl.ve 101109Movie Rating:8。
电影有时候简单到难以置信。
《Winter’s Bone[冬天的骨头]》最让人称奇的地方无疑是剧本,演员、表演、摄影等技艺层面的内容,让从业者觉得不过尔尔。
《Winter》能得到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其它人也能。
利用人的较劲心理,圣丹斯电影节推崇年轻导演处女作的目的也得以实现。
不过这是体外话,回到电影,本片的真实气息,与其所属于的惊悚恐怖分类产生难以道明的张力,女孩Ree的力量成为电影动人的力量。
类似血浆、残肢的视觉刺激,有且仅有在池塘中锯断手掌的时刻,电影让人更多体会到的是冷。
深秋的寒意和亲戚对待女主角的太多。
就算是让Ree直面她不得不接受的父亲已死的真相,那些壮妇们带着Ree去池塘的时刻也是寒冷的清晨。
深秋的丛林,雾气皑皑,裹着厚衣服抵御严寒的人们,来到沉寂的池塘边。
女孩被蒙着眼,准备的工具是电锯,既担心着更多的惨剧发生——如女孩也被杀人灭口——也直接感受着环境的寒冷。
不加修饰地利用自然环境,《Frozen River[冰冻之河]》、《The Road[末日危途]》等电影和本片一样,少了画面的瑰丽,而让“超现实”的电影艺术扎根于现实世界。
摒弃了色彩的同时,电影也摒弃了电影夸张的戏剧性,观看的过程会有些累。
耐心等待女孩寻找事情的真相或者父亲的下落,是支持观看到电影结束的动力。
看过《In The Valley Of Elah[以拉谷]》,至少不会认为本片的叙述方式是独创。
片中用歌唱为自己庆生的老人,她的表情让觉得历经了人生的苦难,也就那样。
High On A Mountain-Marideth Sisco & Blackberry WinterI look on that valley far belowIt’s green as far as I can seeAs my memories returnOh, how my heart does yearnFor you and the days that used to beHigh on the mountainWind blowing freeI wonder if you still remember meI wonder if you still remember meOr has time erased your memoryAs I listen to the breezeWhisper gently through the treesI wonder if you still remember me所谓感同身受,是衣服穿少了在没有暖气空旷的候机楼,听到了飞机晚点三个小时,同时看完了《Winter》。
当离开电影的另外人生,发现自己已经冻傻了。
Winters.Bone.2010.LIMITED.720p.BluRay.x264-DEPRAViTY
影片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让本身就非常易懂的故事更加没有悬念地平铺直叙。
唯一能够勾起观众一丝兴趣的点只剩下父亲的踪迹,当然,可能很多人同我一样,恐怕早就猜到Ree的父亲已死。
所以,主角的个人表演将是决定影片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
Ree的生活状态几乎同现代社会隔绝,全片没有任何现代先进文明的踪迹,连一部手机都没有看见。
Ree每天都在为如何吃饱,如何让家人不至于饿肚子而存在。
而当所有这一切的维系——房子,都将失去的时候,潜藏在Ree内心的最原始的生存欲望也爆发了。
所以,她是无畏的,没有车,没有目标,只是通过少的可伶的几点线索,并通过最原始的询问的方式来寻找父亲的线索。
种种困难在生存的欲望面前都显得小了很多,于是,在Ree被暴打,甚至极有可能被杀的时候,她只是非常冷静的问了一句“你们这是要杀了我吗?
”面无畏惧的表情,在残酷面前,冰冷的心早已冷却了所有的恐惧。
影片对于人物内心的描绘也非常传神,特别是Ree多次凝视衣橱和鞋子,站在教室门口偷看同学表演军礼操,透露出一个17岁的小女孩真实的心理。
这算是整部影片中最为温暖的几个时刻。
残酷的生活现实促使Ree无法像同龄人一样得到关爱,但内心的渴望却如躁动不安的小鹿,甚至她将生存的技能手把手教给弟弟妹妹们,希望能够实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参军。
但现实依旧残酷,生活已不仅仅让你防不胜防,更让你的梦想支离破碎。
最终,Ree也只能继续选择执着地寻找,那怕是父亲的尸体。
个人感觉在冰冷的水中拾起父亲的胳膊那一幕的冲击力应该是最强大的,配上电锯的噪音和飞溅起来的水花,给观影者内心造成不小的不适感,但也正是这一幕让本已万劫不复的生活重新回归平静,虽然前途依旧非常昏暗,但至少,弟弟妹妹不用给人寄养,有好心的邻居和关心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的居有定所。
讽刺的是,这一切的改变恰恰是父亲尸体上一对冰冷的胳膊所带来的。
该片将美国较为落后阴暗的一面都暴露在观众面前,人与人缺乏亲情,政府对无助民众的漠视。
全片冰冷阴暗的画面也将这种氛围渲染到了极致,真实的环境音和唯美的配乐弥补了本来不多的台词的枯燥,很适合喜欢纪录片的朋友。
最重要的是影片可以使人安静下来,轻轻地走近Ree,用心去感同身受。
最后,詹妮弗·劳伦斯真的不愧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基本上是她的演技撑起了全片。
电影的开头就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灰暗寒冷的冬季天空,空旷深远的奥萨克山区,悠长寂寥的民歌,寻常房屋里简陋的布置,中年母亲空茫的眼睛,多丽脸上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愁苦,在院中追逐玩耍着的少不更事的弟弟妹妹。
在这里,我想简单分析一下电影中出现的女人,女孩和她们的命运。
关于多丽的母亲,很多影评都是简短地提一句“精神不正常”精神病”甚至“没用”。
看到她的双眼时,我想: 是什么原因让她神经崩溃了呢?
很多国家很多时代的很多母亲,她们的生活即使不快乐,甚至是艰苦危险的,她们也会咬牙坚持。
(题外话:我并不偏向于这种一切为了孩子的一态度,也并不觉得那么做是更正确或者伟大的选择。
)而这位母亲的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只有17岁,最小的埃西里大概6岁左右吧,她怎么舍得撒手不管呢?
继续看电影很容易就能找到缘由:她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毒贩。
经常闹失踪,于是她总是提心吊胆。
而他所作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她,他们的孩子或家庭,他只是偏远山区里一个制毒并吸毒的小毒贩。
这么一个男人,竟然却也有情人。
多丽的父母在一起大概17年或者更久些了吧。
这么多年来,她无法改变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改变他,无法改变环境,也无法改变或者逃离她的生活。
年轻时的容颜和爱情早已消失不见。
生活没有希望。
于是,她神经崩溃。
因为,她在心里放弃了。
多丽于是去找泪滴,杰西的哥哥。
很多影评说杰西忽然扼住多丽脖子的反应非常暴力。
我觉得,他那一刻的内心很复杂。
一,他怨弟弟不争气。
二,他怨自己没能够保护他;三,他怨生活中有那么多无奈的事儿;四,他不想破坏当地人的规矩和传统;五,她不希望多丽继续追查或者冒生命危险。
泪滴的妻子只出现在这一个场景中。
她请求丈夫帮助他的侄女。
泪滴说:我已经用嘴说过“闭嘴”了。
(I already said shut up with my mouth.)。
隐语很显然,她再不闭嘴他就要不用语言用武力了。
于是她立刻噤声,沉默着把一些钱塞进多丽手中,然后送她出门。
我觉得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不是指她所谓的“女性美德”,而是她的确长得好看。
那一刻,我想:她来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
她童年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她知道自己长得美吗?
她的美丽肯定被多次赞美过的吧?
她和泪滴也一定曾经相爱过。
他们爱着吗?
他们的生活曾经是什么样子又将会如何?
他的粗暴和她的隐忍,是天性还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她快乐吗?
她思考快乐与否的问题吗?
一天天外在和内心的日子,她是怎么度过的?
……她也在老去,像她的祖母,母亲,嫂嫂,和所有女人一样。
她们有没有过的美,都已经或者将会被岁月慢慢淹没。
多丽去好朋友家借卡车。
抱着幼儿的朋友无奈地摇头:他(她的丈夫)从不告诉我为什么不可以,他只说不可以。
(He never says why not, he only says no.)我不禁想,她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中途辍学吗?
她结婚那么早是因为怀孕了吗?
她想过要上大学吗?
她梦想去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吗?
她有工作吗?
他的丈夫看上去不学无术又粗鲁,她爱他吗?
爱他的哪些素质呢?
他爱她吗?
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吗?
她想过以后的生活吗?
她会变成另一个多丽的妈妈或婶婶吗?
朋友开着丈夫的卡车来到多丽家。
多丽拥抱她,然后说:你还是你,没有任何改变。
我摇头:她已经变了,只是不知道是她改变了自己曾经梦想过的生活还是现实的生活改变了她。
我叹息:意识到与否,无论向着好坏,我们其实都在改变。
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核心,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梦想,我们的自我,随便你称作什么,我相信:有些人找到了并珍重着;有些人从没有找到过;有些人找到了,然后遗忘或者丢失了。
杰西情人的出场:乡村酒吧,五弦琴,曼陀铃,蓝草音乐,民间歌手,密苏里华尔兹......这些词放在一起,听上去浪漫而有异国情调。
我想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喜欢观察人。
我们总想知道一些快乐的,悲伤的,纵情的,寂寞的,没有表情的脸孔后面可能隐藏的故事。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隔着距离想象通常比现实真相美好许多。
她的故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结婚过吗有孩子吗离异了还是丈夫在监狱或者去世了?
她有过有着或者将会有其他的情人吗?
她和杰西当初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在她,是吸引是寂寞是想在生活里找个依靠还是别的什么?
他又怎 么值得依靠呢,一个不照顾妻子和孩子,又被毒品操纵男人?
她以后的时光,又将要怎么去面对和度过呢?
她为什么一定要依靠男人呢?
为什么不自己找工作呢?
是找不到工作吗?
查了下资料,发现密苏里州的失业率比美国的总失业率还略低一点。
很多影评里说:族长的妻子既丑陋又凶恶。
有个纽约女人还颇具优越感地抨击影片中不化妆的女人们的脸是多么暗淡,衣服又是多么地过时。
是的,她没有化妆。
是的,她的眼睛和面容看上去生硬冰冷。
是的,她威胁过多丽;她向多丽脸上泼了热水热茶或者热咖啡(影片小漏洞之一,因为多丽的脸竟然无丝毫烫伤。
);她打了多丽。
可是,也是她,主动来到多丽家,带她去杰西的尸体所在地。
还帮她锯下他的双手作保留房产的证据。
她曾经也是有过婴儿般的皮肤和眼睛的吧;她也有过如花的少女情怀和容颜的吧;她也梦过爱过哭过笑过吧…… 她只是老了。
而很多人, 不知道为什么,对已经老去的人不宽容。
特别是对女人。
很多影评家称女主角多丽为英雄。
我觉得,当17岁多丽自信地说她会找到父亲时,她其实并没有任何信心和把握,也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她只知道自己必须尽力并且冒险,因为她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在看似没有希望的时候,也还是有早早放弃还是坚持不懈这一选择的。
从这个角度看,多丽的确是一位很有责任心也很勇敢的女孩。
当看到邻居在院中扒鹿皮时,弟弟问是否可以要些肉来吃。
多丽说:永远不要张口去要应该会给你的东西。
有些东西,如果别人愿意给你,你不要,他们也会给;如果别人不愿给你,即使要甚至求,人家也一样不会给。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明白呢?
在某些环境和情况下,如果没有了自尊,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多丽教弟弟妹妹用枪打松鼠。
当弟弟不想用手扒松鼠皮时,她说:生活中的 一些事情,我们总要学会不再害怕。
在伤痕累累的时候,她没有喊痛也没有抱怨。
她只是镇定地去面对下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是的,她软弱的对着母亲流泪过,因为她也还是个孩子呀。
多丽试图参军。
不是要逃离她的生活和责任,而是没有别的办法。
军官提出的是些很现实的问题:她即使参军,也不能立刻领到钱;房子依然保不住;即使房子能够保住,她的妈妈,弟弟妹妹又有谁来照顾呢?
还有一个细节对我来说非常震撼:多丽不得不抓住死去了的父亲的双手,它 们在被砍下来,要装进塑料袋里,拿到警察局做证据。
否则,他们就要无家可归。
请想象一下,在流行心理脆弱,精神郁闷,身体放纵,物质享受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够从容地面对少女多丽所经历过的困境呢?
影片的最后,多丽母亲的脸上似乎浮现出笑容。
看的时候,我认为那非常不现实。
这一刻,我忽然想,也许那是一种暗示:只要有多丽这样的孩子和她所具有的素质存在,女人,家庭,生活,社会,人类就有希望。
尽管,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背负着属于他自己的十字架;尽管,人生在很多时候,依然显得毫无选择。
在性爱至上的时代,我不得不说,这真是一部难得的,干净的,令人深思的电影。
我应该再看一遍。。。。
好几次差点睡着,拍的也太学院风太独立制作范了,对于观影者来说,应该说对于普通观影者来说,实在是种煎熬。
2.5……好……闷啊!
彪悍。
本片最亮眼的是Jennifer Lawrence的表演,影片里的苦难话题性太弱,但亲情的力量依旧直指人心。★★★★
女权主义电影??NND开什么国际主义玩笑。
有点问题疑惑不解,待我仔细研究下,泪滴倒是蛮讨喜的。
我承认我没有什么背景文化,看不太懂,小女孩的坚持还是很让我感动,并看到最后的。
最近看了两部小萝莉故事的电影,《大地惊雷》和这部,美国这地方真穷,故事还是偏文艺,判断的标准,可以多加一条,看结局是什么?一部电影的结局真的太重要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难道不重要吗,不为什么,就这样啦,这就是文艺片。
因为对这份情感的不理解,使得对影片一样不理解,整部电影呈现一种冷冷的色调,女儿从对开始寻找父亲时的冷漠敌视,到割下父亲手腕时的不舍,女孩心中那种又爱又恨的矛盾表现的很好。可惜文化差异对这片兴趣一般。
J.Law神演技。
为人父母为人子女都不容易。
导演克制的手法极没水平,反而突出了詹妮弗·劳伦斯的“非表演”,去年拿女主,有三分是靠这片
无聊透顶就是这部片子
自然流畅 新的齐薇格 让我想起《冰冻之河》
世界上还有这一类人,他们不追求生活质量,他们只希望能活下去。我原以为在美国找不到他们,看完电影,才发现,我错了。
明明一个平静而简单的故事,却在片尾曲中,酸甜苦辣
这是在教我们怎么和坏人打交道
如同其片名 又冷又硬 从头到尾都没有进入状态过
故事很不错~最后面对凶手的选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