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年的《暗杀》让大家意识到别人家的抗日片拍的多棒时,《密探》就应该让你意识到如何在抗日片中融入真正深刻的东西。
与商业化perfect的《暗杀》相比,这部电影更想在人性上做出深刻的剖析,人无完人,究竟如何拍出其中的不完?
这个蜕变的过程却很难述说清楚。
孔侑的演技越发炉火纯青,有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更加收敛一点。
至于宋康昊,无话可说,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男人可以诠释,那必定是宋康昊和崔岷植。
总的来说,不可错过的一部电影。
也就还行吧。
精彩的还是火车上的斗智斗勇,孔侑的精彩注定与火车有缘,科科。
中间还一度把京城默认为我大北京了,调戏好久。
主要还是靠宋康昊和孔侑的演技在撑。
扇巴掌的那段,太神奇了。
为什么要留?
为什么还要那么长?
以及,电影为什么这么长?
其实可以言简意赅,更明了的。
但还是比中国某些谍战、主旋律题材的影片要好。
起码,李政在的内心摇摆矛盾还是能感受到的。
嗯,也就还行吧。
全片其实就是因为宋康昊的士为知己者死,日本人信任我我就当他们的狗,革命家信任我我就当民族英雄。
但是还是太儿戏了,没有其他朝鲜解放片好看,好多逻辑和剧情漏洞甚至强行制造冲突,两个人初识喝酒那会儿就挑明了金长玉的事,心知肚明对方的目的和身份,对着驴唇不对马嘴的尴尬对话,火车站那场戏简直胡扯,为了救一个人,白白牺牲一堆人,不仅一个接一个地往里搭人头,最后还得受刑,搞革命最重要的不就是拥有坚定信仰的有生力量吗,这种情况不得衡量人和任务哪个的价值更大吗,普通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得低于任务,专业的革命党怎么能意气用事,不是应该直接一枪打爆梳妆盒吗?
孔刘为啥宁愿暴露也要冲进去,而且日本警察就这么放过他们了,这么明显的几个人,还让他们在火车站待了一会儿?
还有日本警察怎么办案能力忽高忽低,得过且过的呢,完全是把逻辑让路于剧情发展。
部长没有一点反派的样子,想塑造一个老谋深算的鬼子,但感觉完全就是在糊弄事儿。
历史背景、曲折离奇这些讨论起来没有什么意义,总的来说,似曾相似的桥段,似曾相似的价值观,我们看到太多太多,我个人认为这些讨论起来会给电影本身减分,这是编剧罪过之一,缺乏创新,缺乏独立观点。
这个电影真正有趣的地方是通过这么多人物刻画和情节铺垫,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渲染出宋康昊饰演的李政出的一生,身似柳絮随风飘,以及人物的成长,这让我看到了《杀人回忆》中宋康昊的影子。
被剧情推着走的主角,无力抗争下的转变,才震撼人心。
可惜在塑造李政出这个角色时,剧情的细节不够,义烈团的三言两语,狗子就变了?
不会是邪教吧?
这个地方真的差点意思,这也是编剧的罪过之二了。
如果从“义”这个角度去阐释,毕竟地下组织叫义烈团,我感觉剧情是有所欠缺的。
本来几个主角都是韩国实力派的演员,非要在别人口中塑造形象么?
总的来说,这也差点,那也差点,框架是出来了,味道是有了,但是故事本身是乏味的。
我觉得宋康昊最适合就是这种角色,仔细想想《杀人回忆》、《密阳》、《观相》、《思悼》、《汉江怪物》等等作品,甚至《蓝盐》中也有一点那个被命运推动的味道。
这可能是他接本子的原则吧,也是最适合他的演员之路。
就像张嘉译一样。
早前韩国公布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选送片时,内地影迷圈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从戛纳载誉而归,震惊西方的《哭声》不能为国出战,以英文著作为蓝本、展现东方独特文化的女性电影《小姐》也未能成行,抗日电影《密探》出人意料地肩负起重任,飘洋过海同80多部影片竞争大奖。
与去年在内地大热的《暗杀》相似,《密探》讲述了一群追求国家独立的义士,冒死刺杀日军高官的故事。
忠武路一哥宋康昊和实力男星孔刘领衔主演,本土累计观影人次逼近750万(《哭声》686万,《小姐》413万),成绩斐然,韩国观众打分高达8.56。
在最近第36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中,《密探》拔得头筹,获最优秀作品奖,同时入选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十大电影。
既有观众捧场,又有专业肯定,听起来《密探》像是部品相俱佳的电影。
但在中国内地的口碑却是一落千丈。
导演金知云拍恐怖片起家,以《蔷花,红莲》为影迷熟知,凭借《看见恶魔》奠定影坛地位,2013年去好莱坞拜码头,拍了一部一塌糊涂的《背水一战》(阿诺·施瓦辛格 主演),票房口碑双失利。
《密探》也有点“背水一战”的意思,现在看是翻身成功。
金知云抗日题材,金知云此前也接触过,2008年他开创性地拍摄了一部“韩国西部片”《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讲述了日本侵韩,韩国人流亡到中国西部讨生活的故事。
《好家伙、坏家伙、怪家伙》跟“三家伙”的喜剧风格相反,《密探》写实而沉重,开场即是一场枪战,以及触目惊心的血腥镜头。
演技绝佳的宋康昊饰演了一个毫无演技的角色,身为一名在日本警察局担任要职的韩国人,他成了日韩双方竭力争取的密探。
宋康昊饰演的“韩奸”“密探”即是间谍,英文名则译作“The Age of Shadows”,瞬间多了几分厚重和隐忍,东方味儿十足。
IMDB上有一位美国观众以“The movie you have to experience”为题,写下了这样的评价:好莱坞式的韩国电影满足了本国观众的愿望,但在外国人眼中,这种作品无法替代好莱坞影片。
无论韩国电影怎样尝试,它的预算都低于好莱坞,场面也较小。
然而,《密探》不同,它独一无二。
我不会赞美它的动作场面,或喜剧情节,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出色。
我想赞美的是这部电影的氛围,悬念一直保持到了最后。
一向严苛不留情的影评人专业评分网站Metascore,给《密探》打出了78分的高成绩,13家媒体,除了一个中等评价,其余尽是积极好评。
资深影评人Jay Weissberg在《综艺》杂志上盛赞本片:电影在经典的动作场面中展开,无论是谁都能在此佳作中获得所需,难怪韩国要选它角逐奥斯卡,《密探》注定是一部拥有强烈国际风格的本土化作品。
本片还荣获2016年奥斯汀奇幻电影节动作单元最佳影片奖,excuse me?
片方竟然把这部电影投到怪鸡味儿的奇幻电影节。
但作为一个在抗日剧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观众,带着一丝审美疲劳和期待去看《密探》时,可能很难获得满足。
贩夫走卒、江洋大盗、青楼妓深闺女、老弱妇孺、士农工商……在中国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不论何种阶级、何种职业、何种性别的人都参与过抗日,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背景不同,心路历程和结局也各不相同,不吹不黑,中国抗日作品几乎穷尽了“抗日者”的形象。
《密探》算是双男主设定,但主要情节还是集中在宋康昊的角色上。
也只有这个角色在片中展现了变化和矛盾,其他人物几乎都沦为符号。
角色不够鲜明、饱满,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观众面无表情。
毫无辨识度、存在感的配角情节上,加长长长版的标准叙事。
2小时10分钟,漫威那一大群超级英雄够再打一架了。
主线只有一件事,把炸弹从上海运回京都刺杀日军高官,正派执行,反派制止。
事件成功的关键还是集中在宋康昊身上。
小支线包括正方中的叛徒,火车上分分钟解决。
至于孔刘那段含混不清的爱情,比鸡肋还差了些味道。
除了火车戏稍显紧张——恐怕这点“紧张”还要归功于上了车的《釜山行》男主孔刘——其余情节松散、冗长。
被西方观众盛赞的“悬念”,对于天天抗战、谍战的中国观众来说,全在意料之中。
结尾的反转也配叫反转?!
影片的最大亮点大概还是“为何坚持”,跟能打持久战的中国不同,韩国小国寡民、科技落后、强敌掌控,临时政府流亡上海,然而大半个中国也在日寇的铁蹄下。
所以,一批批志士赴死,独立迟迟未来,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那些甘为韩奸的人是因为贪生,可能更是因为对国家独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暗杀》中李政宰被问为何出卖同志:“我没想到会独立,如果知道就不会了” 国家其实是空洞的符号,把这个符号投射到个人身上才更有效。
当宋康昊不得不把烙铁烫在女孩脸上时,那女孩痛苦的尖叫就是“为何还要坚持,为何还能坚持”。
可惜影片的着墨不在于此,松散、冗长的剧情里,精彩的表演更加重了对观众的折磨。
抗战片的重要部分,展现酷刑韩国早年有一段时间集中于朝韩的历史、矛盾、纠缠,涌现了大量精品。
这两年,民族情绪意外高涨,杠上了抗日故事,本土观众前赴后继的买账,西方观众当在看东方化的好莱坞电影。
大概只有中国观众既“身处其中”,又“置身事外”。
(本文首发于巴塞电影APP/巴塞电影微信公众号MovieBase,转载请寻求巴塞电影授权。
)
前几天看完孔刘演的电视剧《孤独又灿烂的神鬼怪》,迷上高大有型的孔大叔,特意找他其他的作品打算慢慢品味。
本来打算看电视剧,但是又觉得太耗时间,所以还是找电影,找不到其他作品的片源,只找到这部《密探》,所以就看了。
《密探》是韩国版本的抗日电影,少了些中国式反日情绪,观众比较可以抽离自身民族感情,用客观的角度去欣赏电影。
喜欢这部片子原因有三:第一,故事人物虽然平凡但刻画突出。
孔大叔演的古董商人、宋康昊演的日本军人,还有其他看完了也不大记得名字的抗日队友,比如说抗日团里唯一的女成员、出卖抗日团的狗贼、抗日团背后的领袖等等,每一个个体的形象都很平凡又鲜明。
这群年轻人抗日的手段和策略并不高明,正正是因为他们的行动拙略,更加让观众感受到普通人对日本人的憎恨和对他们的反抗。
第二,电影音乐选得好。
在后段日本军搞派对的时候,背景音乐的悠悠乐调和整个严肃的片子的调调正正相反,饶有意味。
就像在大敌当前的时候,明明是草木皆兵,但你却点了一口香烟,拿起黑胶唱片,播着小野丽莎的爵士乐曲一般突兀又合适,非常妙。
日本军长看到宋康昊和那封信那时候的神情实在看得太爽了,这轻快柔和的背景音乐就像在嘲笑他的无能和失败一般,again,非常妙。
最后,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我新欢孔大叔的存在。
非我偏心,但不得不说,孔大叔的演技真的很不错,的的确确跟普通韩国男星卖外表的高了好几个level,在古董商店和宋康昊谈天的时候诠释尔虞我诈的神情绪神态、在火车上为了躲避日军帮小屁孩抹屎擦尿的小心翼翼、下火车以后看见女主被日军抓走时候的激愤冲动、在法庭上宋康昊退场时候孔大叔回眸意味深长的一个微笑,还有,在监牢里面知道炸药成功引爆那欣慰的笑容......这些种种情绪孔大叔都演得非常到位非常入戏,值得赞赏。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给人那种看完以后有:“哇!
这真的是一部绝妙的大制作啊!
”的那种感觉,是一部对我来说较为小品,但是又不是纯粹消磨时间的那种电影,毕竟是有历史背景,而且题材比较严肃,但是综合来说,我觉得是一部上佳的韩国电影。
港产片的时代过去,国产片用粤语来说还是“唔到喉唔到肺”,题材无趣又低级。
朝着如今的趋势看起来,韩国电影产业的潜力的确是无限啊。
活在后战争时代的我们,回看战争,总会情不自禁的使出吃奶的劲儿鞭笞挞伐“汪精卫”之流,因为胜利对于我们来说太“必然”、“轻易”了。
事实上,对于身处“绞肉机”之中的人,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还处在农业时代的祖国,被工业革命后的强敌殖民,祖国的“抵抗”政府流落在同样被强敌吞吃了三分之二的邻国,胜利真的会来临么?
今天瓢姐要扒得电影,口碑和票房都可谓是爆表。
不仅在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100%!
在韩国本土票房一举拿下三连冠!
还凭借其超高的号召力,成为代表韩国电影角逐第89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名额的影片。
52岁的导演金知云是个老资格,上一部影片是在好莱坞的处女作「背水一战」,一部由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犯罪动作片。
此次在「密探」中走得也是金知云惯有的动作戏画风,细腻而凌厉。
从这方面来看,影片的口碑怎么也该是稳扎稳打的,更不用说启用的黄金卡司班底,简直闪瞎了票房号召力的狗眼。
凭借「釜山行」晋升为“千万”演员的孔侑,不用说,就凭一双大长腿,此片必入!
与其对手戏的饼叔宋康昊,实打实的忠武路影帝,可谓是饼叔一出手,好片有木有!
再来看看,打酱油都可以杀出两个影帝的卡司设定:韩国演技派影帝——李秉宪,作为一个电影狗真的是跪服,秉宪大叔一出戏,除了帅,就是自带霸气大哥范儿的BGM!
此次影片中也是顺理成章的客串了一把抗日组织义烈团终极大BOSS。
所谓三个大将一台戏,还应该是顶配的演技大戏,意料之外,还有一位年纪轻轻但实力不容小觑的影帝——徐英洙。
小哥不仅长得还挺帅,还是一枚正宗98年的小鲜肉,2012年凭借「犯罪少年」拿下东京电影节的影帝。
但不知道是不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更何况这里有四个“和尚”。
所以原本应该出现的强强效应却意外的在我大天朝出现了扑街的情况!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演员演的不好,正因为演的太好,所以剧情上的短板就成为了该片的致命一击,网友们纷纷吐槽——关键词:剧情拖沓、冗长、情节平平、反转力度不够!
就瓢姐来看,网友们此番的评论确实是比较中肯的,在抗战题材遍地开花的天朝,要说这谍战片的审美水平,早就被「潜伏」等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养挑了。
对于无间道、碟中谍这种梗已经被玩烂了,要说这演得好的,不到最后一秒愣是猜不出谁是谁,要说这“演得太好”的,比如饼叔。
都不用编剧立Flag,一双有故事的眼睛,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韩奸”好嘛。
加上被策反的过程异常顺利,害的一干吃瓜群众以为这背后有什么大悬念,结果人家就真的只是那么简单......额,啥都不说了,瓢姐给你们做个简单剧情介绍——应着近期「暗杀」「小姐」「德惠翁主」等一系列“日治朝鲜”时代背景影片的大潮。
「密探」也是以上世纪二十年代为背景,根据朝鲜史上1923年京城发生的黄钰警部爆炸事件改编而来。
说的是以金优进(孔侑 饰)为代表的抗日组织义烈团为了轰炸日军总督府,从中国上海往朝鲜京城运送炸弹过程中与追捕他们的日本警察之间展开的殊死暗战。
这场战斗因敌对双方安插在对方阵营中的“密探”而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其中日军警察署署长李政出(宋康昊 饰),按照惯有套路,应该是个老谋深算,善于伪装的老江湖。
事实证明的确也有两把刷子,不仅挖出了义烈团的老巢,还伪装成卖手带着古董去与义烈团成员金优进接触摸底。
然而,因着朝鲜血统的出身,难以受到上级的重视,还被上级派来监督的“同事”截胡,好事泡汤打草惊蛇。
于是职场失意的李政出就被义烈团长请去喝了一“桶”小酒,还蛮有深意却偏偏没有一句言语的一番月下垂钓,成功策反了。
好吧,在你一脸懵逼,没有感受到任何好处就跳槽的情况下,人家就真的开始为“爱国”卖命了。
只可惜,比起我们的共党,义烈团颇有一股草台班子的“弱鸡”味道,不仅分分钟被灭团,就连出个任务都不知道“伪装”为何物。
明明是说好的肩负着感情戏与美人计于一身的女主,不仅因为爱“自拍”泄露了身份。
一身的红色加上生怕别人看不到的“小红帽”,分分钟就被抓下线领了便当,对于剧情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其实到了李政出、金优进被捕的时候,影片就应该完结了,但是看着依然坚挺的进度条,飘姐表示服气,接着就是一系列高能出戏:烙铁、虎钳、皮鞭......
貌似不上个满清十八酷刑都对不起抗日神剧的名头!
情节大体上就这么中规中矩,简简单单的了,想看无间道悬念的也只能说是失望而归。
但是总体来说,这部影片,凭着主演扎实的演技,还是算得上是好片。
饼叔演技全程上线,对于爱国情怀与身份间挣扎的内心戏演的十足充实完美,人性演得很真实,不会像某些神剧一样,主角一上来就自带光环开挂。
孔侑的圣人情怀也演的够味道,最后在监狱里枕着一小簇的阳光蜷缩躺下的镜头,定格在了无数热血人士的心中。
他在墙上刻到:
但是,要说这平淡的剧情,冲奥估计是期望不到了,毕竟比之去年韩国冲奥影片「思悼」,「密探」除了简单的英雄主义,还少了许多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要说有着这样一批演员,这样一段尚有创作空间的历史大背景,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更为优秀的韩影,只能说希望下一次,我们能够看到更有底蕴的匠人精神!
想要关注更多的小众电影,可以加瓢姐的微信号:QN-Movie
1.宋康昊最后的庭审自辩这段,真的是满分,你几乎分不清他是因为下定决心为还没影儿的祖国还是苟且偷生或是双面间谍的背水一战……2.策反与反策反,虽然不是期待中的双方卧底"深潜",只是"爱国者"那种套路……难道是朝鲜地下党too young too simple?
3.团长除了喝酒还干啥了?
亲手锄奸也好吖
밀정#密探韩国版抗日剧,与中国类似剧不同的是,人物复杂性展现的更多,人本身是多面性的,一个“韩奸”其实完全可以再变成“同志”。
策反,打入敌人内部,让间谍成为反间谍。
当然,这种题材影片重心肯定是吊起观众的爱国心,描述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任何人包括自己这一高度,以牙还牙,还是通过血淋淋报复达到戏的高潮。
前半部分铺垫的太长了,一个半小时可以结束的电影硬是拉倒俩小时20分钟。
韩国连谍战片也要甩我们几条街了
完成度很高。
这个节奏啊 宋大叔也拯救不了
当你在火车上看见孔侑,该如何自救?
电影太凌乱,除了男主两个人,都没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让人无法有代入感
很喜欢
和 暗杀 没有什么区别;一星给还算精致的画面。PS:难道中国爱拍抗战电视剧啊,韩国只拍抗战电影
2015年的《暗杀》,2016年的《密探》,抗日主旋律其实有很多种拍法。说到电影,当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如此渺茫,作为个体保持一种对信念的坚信是困难的,而更困难的是放弃信念。历史如洪流,其中渺小个体的命运幽微和曲折,不是都能被记得。
《密探》几乎是《暗杀》姊妹篇,可以和讲日治时代的《大虎》对比观看。朝鲜流亡政府在中国搞独立运动的故事,内容差不多,锄奸,刺探,拷问,爆炸,牺牲个人争取国家独立,可看性及格,没亮点,再火爆一些就好了,没有宋康昊、孔侑、李秉宪,片子就不值得看了。不过韩国抗日片,还是比我们高明。
2016@信義威秀
孔侑一上火车,竟然没丧尸,不过上了火车,整个片子确实开始好看了。
噫,不得不说宋饼叔叔真是个有蜜汁CP感的男人,然而两饼CP才是王道啊王道!
很好看啊。革命就是同胞之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故事有点拖拉,但重点场面还是很有范,几个表演也很好
韩国的抗日主旋律电影,整体而言和《暗杀》差不多水准,上海场景的拍摄地应该是在车墩影视基地,孔侑今年貌似电影表演不错。
一开始确实是乱的很,线条理不清,还有点臃肿,火车后开始清晰有力道,后面算合格的商业片。同时电影中对于女性角色的使用太弱了,可惜了。
韩国主旋律也就那样,没啥出彩的地方
火车之后开始好看 然而要被吓死了 能不能别给虐待手指有关的特写!!!
韩国主旋律电影,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