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从头哭到尾的片子,对我而言,满满的泪点。
奶奶对我而言,是这个世界上极为伟大的称谓,它意味着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能步履蹒跚的带着你做家务,能弓着背背着你到处散步,能为你毫不犹豫地买下东西,能在每个夜里守护你入睡。
奶奶每次温柔的看着慧智,叫着“我们慧智啊”就忍不住想哭,满满的爱意,不知如何表达时,叫这个人的名字最动听。
慧智没有别人,只有奶奶,她的爸爸去了另一个世界,妈妈不知去向,但她却依然成长的快乐幸福,因为有奶奶,给了她这个世界全部的爱。
慧智走失的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件事真实存在的话,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位老人会不会就此崩溃疯掉,后来证明不是这样啊,因为心里坚定的相信我可以找回我的慧智,我要在原地等她回来,所以能够坚持努力的继续生活下去,一个人在极度的思念与懊恼中度过。
片子跳过的那十二年,我不知奶奶如何度过,除了每天依旧努力的下海工作,看着墙上贴满的慧智的画,心头是怎样的心酸。
十二年后的慧智长成了一个眼睛中总是阴郁的样子,一看上去就毫无好学生气质的长相,不知她在这十二年里又经历了什么。
一个人坚定的信念久了,就一定会发生点所谓奇迹一样的东西。
无论慧智和她的坏朋友们是怎样的无意或有意,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奶奶有机会再见自己的慧智。
慧智第一次见到奶奶的时候让我觉得很奇怪,在我的感觉里,和一个至亲的人在一起生活了五六年,无论中间隔着多少年,再见面时都不应该是那般的无所适从的样子,后来才明白,那样的无所适从里饱含着歉意。
奶奶坚定的把慧智带回家,用这十二年的无处安放的爱重新放到这个叫慧智的孩子身上。
就像美术老师说的那样,这个奶奶把阳光带进她的生命。
再次回来的慧智多了很多的坏毛病,但奶奶却毫不在意,奶奶说,她要做慧智最坚定的伙伴,守护她,所有想做的事就大胆努力的去做吧。
一个人如果能够无条件的被爱,是何其幸运,又怎能不走到阳光下面来。
逐渐的慧智的眼里多了好多的温柔,可偶尔又会回到之前的那个样子,我不明白她在担心害怕什么,直到后来的后来,才明白,比起奶奶十二年等待的难捱,她也在经历一个欺骗者的煎熬,尤其是这个人将所有的爱和相信都给了她。
我的奶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是块石头,只要你坚持,也能把它捂化了”,我深信不疑奶奶的人生道理,你付出的百分百真心不会毫无回报,不管这个回报最终作用到了谁的身上。
慧智最终被奶奶带到了阳光下,带到了真实的美好的世界里,她能够画出阳光的样子,能够对最爱的奶奶告白,能够承认自己的所有问题,能够重新爱这个世界,即使她要失去那个她也很爱的不属于她的奶奶。
其实哪有什么属不属于呢?
奶奶的慧智已经不在了,有这样一个孩子,在身边不好么?
奶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她有一身的硬骨,一身的坚持,一身的温暖,即使老了已经痴呆了以后,依然寻找着她的慧智,而她的另一个慧智,也终于和她一起回了家。
一起在这个家中,填补这些年的所有空白的时光,一起做许多的事。
奶奶不记得很多的事了,但她却可以和她的慧智在一起。
黄色是奶奶的,她们都记得。
天空和大海谁更宽阔?
是大海,等你经历的多了你就懂了。
十二年后,一年后,慧智懂了,大海更宽阔,因为她怀抱着天空。
许多道理不是非要用什么科学依据去解释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无可解释的问题,却由爱为终结。
其实后面再发生的什么都不再那么重要了,无论奶奶在何时离开,慧智会成为怎样的人,都将会是美好的结果,因为被爱包围着的人,怎么会有坏的结果呢。
这个片子里满满的好人和善意,村子里的每一个人,大叔大婶,同龄的孩子,每一个每一个,都在告诉这个世界,因为善意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会更加美好。
奶奶最后终于见到了她最初的慧智,慧智也在那里等了好久好久。
慧智呀,下次出门记得一定要牵好奶奶的手,不要走丢,不要被人带走,不要经历苦难,就好好地陪在奶奶身边,好好的生活吧。
我们慧智呀,你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爱。
你看,人的生命,其旅途有长有短,能够平安无事的活到季春奶奶这个岁 数,她的日子可以说是数着日子过了,活一天,少一天。
电影刚开始,奶奶就能笑着这么开心,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走向里,肯定会有要她哭的地方。
她的孙女,她以为的走丢了。
又到她找到了她的孙女,戳中了我的泪点。
从慧智时刻紧跟着奶奶身边,奶奶做事时帮她加油;到奶奶吐槽慧智起夜上厕所不叫醒自己;再到慧智想要买蜡笔,奶奶用自己从迷雾中辛苦捉到的泥鳅(还是啥?
搞不清楚哇)代替钱帮她买。
每一个细节都像是在说:谢谢你,陪在我的身边。
我在忙,你为我加油;我害怕,你为我驱赶恐惧;我想买,你为我付款。
无论是实质性,还是精神上的陪伴,都像是阳光照耀着大地,给了我温暖。
而这份名叫陪伴的情感,想必是每个人都所需的。
“就算生活再累再辛苦,有一个坚定的伙伴就可以了,这便是人生,我愿意做你的伙伴。
”这是一部写实感人的电影,讲述了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的慧智,在五岁时候被有预谋的母亲拐走了,却在一场车祸中丧身。
奶奶苦苦寻找了12年。
因小时候和慧智有待过一段时间的恩珠,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以慧智的身份出现在奶奶的身边。
因为她觉得,这是躲避外界自己受牵连的事件中最好的地方了。
更何况,还有悬赏金。
回到奶奶家的她,对于一切的一切,奶奶对她的无微不至的爱,亲戚邻居们的热烈欢迎,显得格外的不自在,有一次亲戚男问他,你还记得你以前上茅厕的时候最怕什么吗?
她回答黑猪。
那下次都把我整懵逼了,还以为她就是慧智,却是因为小时候慧智和恩珠分享的童年回忆。
其实奶奶在问恩珠,你觉得是大海大还是蓝天大就已经知道她可能不是智慧了,可是奶奶没有揭穿她质疑她,依旧义无反顾的选择相信她。
即使DNA鉴定出来后,她还是选择相信她。
因为啥?
因为奶奶相信会画画的她,手上的那串手链还有记得屎蛋的她。
最后,恩珠因为被胁迫,同伴的危险,惭愧选择离开了奶奶。
她留下了一幅画以示对奶奶的表白,画中,是奶奶牵着恩珠和慧智的手游向蓝天。
奶奶看懂了,释然了,哭了。。
慧智走后,奶奶得了老年痴呆,走丢了。
房子也破烂不堪,一眼望去的场面,已经泪目盈眶。
慧智听闻后,从恩珠丢失的地方找到了她。
在一个夜晚,慧智按下了录音机,里面是奶奶神志清醒时留下的一段录音:好了,存款密码是05120512能听清楚吗,慧智啊我们之间就叫慧智吧也许我早就知道你不是慧智了但是我不想相信还不如,不知道你不是我孙女的事实我也想过,不如在我死之前,也不知道你不是我孙女那该多好啊不是这样的,你就是我的孙女也不用什么新不新,你就是我的孙女看看有没有血缘关系,这都是无意义的事情你本来就是我的孙女孙女啊,我一辈子喝海水生活,你一定要吃油生活我孤苦的人生,在最后遇见了你现在,死亡就在眼前了留下你,我怎么走啊留下你,我怎么走啊。。。。。。。
最后,奶奶在病房里逝去,临终前嘱咐恩珠要好好活着,她要去找慧智了,因为让她等太久了。
沉思良久,这就是爱。
我的奶奶走得早,但也有一位同样爱我的外婆,她关心我,爱护我,就如同季春奶奶的爱一样,无微不至。
可如今,外婆也走了,希望您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着。
当“爱”坚定的时候,它发出的光芒可以照耀全世界。
看哭。
“就算生活再累再辛苦,有一个坚定的伙伴就可以了,这便是人生,我愿意做你的伙伴。
”突然也想要一个伙伴,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孤军奋战,逃避所有的亲密关系,把每一个朋友推开。
但是好像会很累喔:-O看到季春奶奶对不是孙女的孙女还能给予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对自己的爸妈突然肯定了。
总是贪得无厌的说他们不够关心我,可是他们对我的支持不会比季春奶奶少啊,虽然可能是自己不能接受的方式。
但是每一点一滴都值得珍惜吧。
毕竟,自私的我从来不会去关心别人。
抑郁了这么久感觉生活毫无出路,但还是感谢冥冥中总有一种力量带我走向阳光。
看到这部电影之前正好看到《自卑与超越》,只懂得战胜负面情绪总想着自己怎么这么苦,即使有极大的渴望痊愈都会与快乐倍道而行。
想要停止抑郁,要关心别人和合作。
大概是佛家说的“无我”。
被溺爱了太久,又被忽视了太久,所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得自私又冷漠,冷漠之后又感觉孤立无援,之后又把自私冷漠变成防护衣,一层又一层,像茧一样,呼吸越来越微弱。
怎么办呢?
只能鼓起勇气,开始从茧中伸出手,去牵另一个灵魂的手。
开始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自然就没那么多执着和嗔恨了吧。
希望别人能越来越自在,也希望自己能越来越自在。
虽然最终没有流眼泪,但也有好几次接近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的片段总让我想起和外婆一起的阳光明媚的日子,如今外婆走了,那份回忆也带走了。
剧情还是挺波折的 大蕙质居然是冒充的,可怜的奶奶那样高兴了一场,最后知道真相后受不了打击而老年痴呆,提前离世。
但即使这样,她还是用她对孙女的爱拯救了一个迷途上的孩子,让她可以更好的生活。
小岛上的景色很迷人,也有海女等元素,日本有部电影叫 海女 一直想看。
祖孙情感人。
让我想起 西方女巫已仙逝, 也是一部好电影。
这是一个相互救赎的故事,即使没有血缘关系。
“天空和大海哪个更广阔?
”也许奶奶是从恩珠回答“天空”的时候知道的,也许她是从恩珠不习惯那个房子的生活的时候就知道了,但她还是没有戳穿,即使邻居拿着DNA鉴定报告也不愿承认,那不是她孙女。
“她让我的画里有了阳光。
”“那是大海在拥抱天空啊。
”对于有一个欠着赌债的父亲,每天生活在阴暗里,与小混混混在一起以骗钱偷东西为生的恩珠来说,季春奶奶是她的救赎,是奶奶带她看了海底缤纷的世界,是奶奶无条件地支持她画画,是奶奶让她感受到了爱和亲情。
首尔绘画比赛上画的《告白》,主人公是奶奶,在海里,牵着恩珠和慧智,像三只小精灵一样,治愈温暖。
而对于奶奶,虽然真正的孙女已经去世,但是也因为有了恩珠,她才能不留遗憾地走完这一生。
在影片的结尾,当奶奶患了阿尔兹海默症后,在同一个小集市,又变成了“孙女”找奶奶,奶奶唯一的愿望便是,“孙女”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错把黄颜料当防晒霜抹在“孙女”脸上,录音带里留给“孙女”的话,在临终前清醒地并且是第一次叫出恩珠的名字,其实奶奶已经把恩珠当做慧智了,已经当做有血缘关系的亲孙女了。
文 / 喻鸣看电影的初衷是反抗平庸。
生活乏味了,要看个浪漫爱情振奋神经;缺乏激情了,想在热血青春片里代入一把;世俗压力不堪重负了,渴望在超级大片的狂轰乱炸中释放;觉得人心冷漠了,则要在天伦人常中走一遭,非得用泪水才能将冷硬心肠浸泡得柔软。
以家庭亲情为主线的伦理片因其独特的人文关怀成为天伦人常故事的最佳代言。
尤是韩国家庭伦理片,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手法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描摹著称,既尊崇儒家文化传统,也关注社会现实,触及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婚外情、未婚生子、养老等社会症结。
这类故事即便没有强情节、重感官、名演员,但也常因其人文情怀与现实力度而备受关注,成为充斥着暴力情色和低俗笑料的商业电影热潮中的一股清流。
基于东西方家庭根基的差异,韩国家庭伦理片不似欧美多聚焦于夫妻关系和婚姻问题,其题材选择非常广泛。
新世纪以来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中——表现父子情的有《不要告诉爸爸》 、《拉面人生》、《我的父亲》、《儿子》;讲述父女情的有《家庭》、《七号房的礼物》;展现母子情的有 《远路》、《马拉松》、《我爱你, 末顺女士》;刻画母女情的有《我妈妈是美人鱼》、《爱子》、《婚纱》、《娘家母亲》;展示手足情的有《 噢!
兄弟》、《我的哥哥》、《再见,哥哥》;渲染祖孙情的有《爱,回家》、《奶奶一年级》;讲述老年伴侣故事的有《我爱你》、《长寿商会》;而综合展现家庭各成员各层次间羁绊的有《世上最美的离别》、《素媛》、《奇怪的她》等。
这些家庭伦理电影以好口碑流传,有几部上映期间在人口仅五千万的韩国收获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观影人次,足见这一电影类型在韩国的市场竞争力不可小觑。
《季春奶奶》便是今年韩国家庭伦理电影的代表之一。
顾名思义,这是一部祖孙情电影。
在所有伦理关系中,祖孙之间因隔代生长的缘故,有着天然的矛盾隔阂。
因而展现祖孙之情的影片常在代际关系、城乡差异、文化背景上爆发冲突,《爱,回家》、《奶奶一年级》是如此,《季春奶奶》也不例外。
电影讲述了季春奶奶奇迹般地找回了失踪12年的孙女慧智,但两人相处却变得陌生,回来后的慧智心事重重,她的秘密和怪异行径渐渐引起周围人的好奇与怀疑。
在处理孙女失踪这一情节上,本片与常规“失孤”题材有所不同。
首先是快速入戏,12分钟即完成铺垫,失踪发生。
这场戏采用慢动作+消音,只留由“嗡嗡嗡”的电流配乐映衬季春奶奶的内心的空茫与失措,确实,面对一场有预谋的“诱拐”,任何声嘶力竭的询唤都显得徒劳无力。
另一不同是淡化寻孤过程,孙女失踪后,下一镜头便是12年倏然而过,失孤已经长成花季少女,流落都市,秘密勾当。
期间12年里奶奶的苦心寻找一概略去,但显而易见的,奶奶再次出场时,骤老的面容让一切昭然若揭。
时间是怎样爬过了皮肤,自己最清楚。
从首尔回到济州岛乡下认亲的孙女,与年迈的奶奶开始了在同一屋檐下的日常,两人代际关系、城乡差异、文化背景上的隔阂不可避免,衣饰审美、如厕陋习、洗澡隐私、睡觉呼噜等都让孙女尴尬不适,就在要以为这是一个消弭祖孙代际隔阂的情感磨合故事时,情节发生转折。
叫《儿子》(达内兄弟版、山田洋次版、张镇版、张元版)的电影多数都在讲父亲,而本片虽然叫《季春奶奶》,情节推动却主要靠孙女完成。
她在首尔的犯罪纠纷尚未解决,在济州岛已然构筑一个新的世界,这里有行事处世以她为第一准则的奶奶,还有重拾的学业、示好的男生、未知的绘画征程,同时还遭受着旧家庭挥之不去的纠缠。
她的心事重重,她的矛盾与犹豫,让她在面对奶奶及其他人的怜爱时不知所措。
一个不曾被世界温柔以待的人,每一次当爱在靠近,都不自觉地逃避。
而金高银,一个从小在中国生活了十年、因看了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才受启发立志入电影行当的90后小姑娘,将这个角色的怯懦、歉疚、煎熬诠释地淡而不化,而这淡而不化恰是这一角色冷漠外表赤子心的最佳演绎。
虽然孙女是情节推动力,但影片的向心力无疑还是季春奶奶。
奶奶恰似一根定海神针,让这个杂糅了犯罪、悬疑元素的家庭伦理片立得住。
诚然,这一角色有着世上所有疼爱孙女的奶奶必备的无私品质,但她最让人动容的无疑是看透一切后的包容。
奥尔珂德曾在《小妇人》中写道:“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正是这双被泪水洗刷至清明的眼,看穿了女孩的苦难与冷漠;正是这颗被沧桑打磨得温厚的心,理解了女孩的恐惧与脆弱。
在理智与慈悲之间,奶奶永远选择慈悲。
饰演奶奶的韩国国宝级演员尹汝贞,真正做到了每条皱纹都会说话、每块老年斑都是戏。
如果说金高银是淡而不化,尹汝贞则的后半段则是含而不露,这含而不露却依旧无损于那些催人泪下的动情瞬间。
家庭伦理片常因动人的情愫和代入感让人心生怜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季春奶奶》主要还是靠表演带戏,剧作层面瑕疵不少,比如真假孙女的设定过早地被细节暴露,几乎未起到应有的误导作用,悬疑气氛大打折扣。
再者,几个年轻人的犯罪事实本来可以成为一颗影响祖孙关系的定时炸弹,最后却游离于奶奶之外被过于顺利地解决。
其他几处亦是理想主义,生活窘迫的孤女无来由地一身天上掉下来的绘画天分;乡民个个心地善良,连贪财的房产中介都二话不说好心地归还了房子,主角外挂满天飞。
PS.这份祖孙之情,让人不由联想到前几日刚刚去世的表演艺术家金雅琴曾经主演的《我们俩》,同样超越血缘,同样平凡之处见真淳。
每个慈悲的灵魂都值得歌颂,愿金雅琴奶奶安息。
★☆★☆★☆★☆★☆★☆★☆★☆★☆★(ID:gejumeiying1)公众号【歌剧魅影】由我独立运营影视书乐,无所不谈;快评资讯八卦,形式不拘文风多变,可萌可污,可文艺可犀利,也可学院派无组织无约束无偏见,有内容有态度有品格一孔之见,欢迎交流,多多指教。
一个五岁的孩子丢了,一个可爱善良爱画画的孩子丢了,一个她夏天的小甜心冬天的小棉袄丢了,一个她说,“就算人生再累再辛苦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伙伴就可以了”的人生希望丢了…在无数个丢孩子的白天与黑夜,她过得怎样?
有没有吃苦?
有没有挨饿受冻?
有没有遭遇坏人?
有没有过得快乐?
有没有改变模样…无数个停歇的间隙,无数个寻人启事的瞬间,这个问题在她的脑海里无处不在。
十二年后,当看到寻人启事的恩珠,她曾和智慧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过,所以,她选择了以慧智的身份出现在季春奶奶的面前。
而真实的慧智,永远死在了一场车祸中。
最初恩珠的到来只是为了躲避一场与自己有牵连的人祸。
也许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当她看到寻人启事上的悬赏金额时,她心动了,毕竟是一千万韩元。
投奔后的生活总好过她有上顿没下顿,混吃混喝坑蒙拐骗。
但习惯生活中阴暗的恩珠从没有想过毫无血缘关系的季春奶奶对她毫无怀疑,甚至毫无保留地不提防,待她如亲人如孩子…但恩珠并不知道季春奶奶生活的只是一个贫穷的正在开发中的乡下,比不了城市的繁华。
这里生活条件脏穷差,她不喜欢,不适应。
一辈子做海女辛苦生活的季春奶奶就投其所好,那个无论如何都不会变卖房产的倔强老人不见了,瞬间她成了可以为归来的孙女立刻签订合同变卖房子的温顺者。
季春奶奶毫无疑问是善良的。
小慧智只是走丢了,她并没有失忆,小慧智同恩珠描述家乡的生活。
所以恩珠在相认于此奶奶非亲奶奶时,若留意细节,你就能明白她绞手指时的手无举措,并不是出于生疏。
而是选择与季春奶奶相认的这步棋,只是未成年的恩珠太过于走投无路了。
她甚至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样的自己给思念了一辈子孙女的季春奶奶的命运能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当一份DNA鉴定结果放在季春奶奶面前时,季春奶奶甚至不为所动。
她不是糊涂,而是面前的这个孩子,也是同样那么爱画画,也同样知道有个叫屎蛋的黑猪,手上带着走丢前的两串手链…这些足以给她的孤寂的人生进行了续航。
而影片中最为投机的素材也在于:恩珠和慧智都有绘画的天赋。
小时候,慧智问奶奶,“是天空宽阔还是大海宽阔”。
奶奶说:“大海比天空宽阔”。
后来当季春奶奶问恩珠同样的这个问题时,恩珠几乎是生理本能一样,回答了天空更宽阔。
也许习惯了判断ABCD的我们,一辈子也不曾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
而季春奶奶年纪大了,即使被小丫头骗她也甘愿。
毫无疑问尹汝贞以精湛的一流的表演,成功地把一个倔强的顽强的有些守旧的季春奶奶的角色深入得植入了我们的心里。
在恩珠再次受到父亲的胁迫,管她要钱;当好朋友身陷威胁困境,她进退两难;当她不再讨厌脏穷差;当她的绘画得到老师认可;当她打开心扉关心这位悲情色彩的奶奶…虽然一切看似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只有掩盖真相的她知道,她在意这个冒牌的身份,在意这场欺骗。
所以那个即将被融化却刻意选择结束一切的恩珠说,至今依旧觉得阳光很陌生。
时间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是药还是毒呢?
一切唯有等待。
遇到一个支撑自己绘画兴趣的人,对于一个原本人生没有多少希望的恩珠何其幸运。
就如季春奶奶最真挚的言语间流露的,她愿意做她的那个伙伴,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季春奶奶一辈子喝海水生活,但她的一辈子她的一切只剩下慧智。
她希望孙女能摆脱她海女的命运,不能像她,要吃油生活。
但出入社会太久的恩珠的心被太多东西羁绊住了,年轻的她,当局者迷的她,不懂应变的她,无法处理那些问题。
也许处于黑暗低谷下的她从未向往过另外一种精彩的生活,另外一种带有彩色的美好人生。
虽然恩珠的那份参赛作品在比赛中得了大奖,而她也随之消失在了人海茫茫。
当老师把作品带到季春奶奶面前时,虽然季春奶奶说出的话是抗拒的,但她的心还是看了。
当油画中,她牵着恩珠和慧智的手从海里游向天空时,她一下全部释然了。
恩珠那刻的告白,那是不善言语的无言的爱,而季春奶奶真的全部都懂了。
影片并因为恩珠离开季春奶奶,而戛然停止。
直到季春奶奶患了老年痴呆,走丢了。
知情后的恩珠在慧智走丢的市场里寻寻觅觅到了季春奶奶。
寻找与等待的煎熬让季春奶奶和恩珠变得更坦诚。
虽然季春奶奶离去了,但影片的结尾却告诉了我们很多事情。
有时,只有时间久了,我们才能明白一些事情。
比如,为什么大海比天空宽阔。
比如,为什么不是大海在拥抱天空。
比如,她甘愿成为大海,让她在她的天空自由。
比如,深沉又不善言表的爱。
这部电影开头,那片金黄的花海和那蔚蓝的大海,我就知道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影片。
因为这俩都是我很喜欢的电影元素。
再结合影名,我知道它很温情,也很温暖,更让人感动。
看着,看着,我很确定,我在本科的时候看哭过。
现读研究生的我,虽然剧情有些忘了,但我还是感动的稀里哗啦。
也许是电影里的季春奶奶让我想到了我奶奶;电影里慧智半夜上厕所害怕屎蛋,使我想起小时我也害怕夜起,所以奶奶也放了个尿桶;电影里奶奶在花海里找慧智,让我想起儿时那片油菜花,儿时在菜地里追着羊儿跑。
原来,人不能同时拥有童年和对童年的感受。
也许因为,我从小也是留守儿童,也是由奶奶养大,所以对影片里的人物特别能共情。
记得开头里,季春奶奶牵着慧智上集市买衣服,曾经奶奶也是带着我上街买衣服的场景立刻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原来,我曾经也拥有过如此美好的时刻和瞬间。
如今,奶奶一天天老去,而我一天天在长大。
上周,我恰好回了一趟奶奶家。
她会早早给我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好给我准备,她会在明知道我喜欢睡懒觉但不愿我挨饿让我吃了再睡,她会在我睡觉时安静的坐在旁边看我,她会在我想要做任何事时陪我。
而我,也特别喜欢跟在奶奶的身后,和她说说近况,和她谈谈变化,和她聊聊未来。
那个小屋,虽然有些简陋,却很温暖,红色的砖墙泛着金光。
影片最后季春奶奶离开了。
这让想到人活着的意义。
其实,我一直都有在思考。
余华说,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
我之前认真的想过,如果想要知道活着的意义,那么可以想象离开人世的时候,那么在那个时刻,才会真正明白活着的意义。
离开后,什么也不能干,而活着就可以体验很多事情。
不管是美食,音乐,舞蹈,书籍,还是爱情,亲情,友情,这些都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事物。
要享受这些,前提就是活着。
当然,这些天我一直写论文开题报告,忙的不可开交。
我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叫“人类”了,因为人活着“累”。
既然人生中会有那么多累的事情,为何不再慢一点,多体验一点,多感受一点。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尽情的享受,不管是艰辛的,迷茫的,还是紧张的,快乐的,然后再奔赴下一刻。
偶然看到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推荐,其实我一直都很抗拒看这些关于描述亲情的,尤其是奶奶、外婆这些的剧情,因为光是听名字就想哭。
想当年在电影院看《桃姐》的时候就哭得稀里哗啦,整个电影院就我一个人哭的眼泪鼻涕横飞,因为我真的不能抗拒老年人。
在我的潜意识里,老人们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看到的东西也多,所以人生阅历经历也多,所以会特别的宽容和包容,笑脸中都带着满满的慈爱。
也许是我的外婆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我有时格外的想念她,想念她对我说的,人要活得善良,要包容,不要跟人去计较太多。
还记得外婆生病的时候,我抱着外婆,外婆跟我说,这次是我真的要跟你说再见了,那时候的我把脸埋进被子里,我不想让我外婆看到我流泪的样子。
因为这次的再见真的是永远也见不到了。
季春奶奶的剧情很平淡,剧情的走向其实我一开始就可以猜到了,可是却被电影的细节打动了,奶奶的话好像也不多,也没有什么大道理,但是她给从小没有拥有爱的慧智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慧智在一次绘画比赛上得奖的那幅画却让人流泪,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语言,但却在画中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也许慧智早已把奶奶当成了自己的亲奶奶,只是她没有勇气再去面对奶奶,所以离开了。。。
再到后来,奶奶得了老年痴呆走散了,慧智到处的去找奶奶,听到一家店家说:奶奶可能已经死了的时候,让慧智去警察局去看看无名尸体的时候,慧智生气的说,你怎么可以随便说人家去世了呢,你见到过么?
那时慧智的担心害怕伤心都在这话中和表情中体现出来,那种无助特别让人感动,眼泪在那时也泪崩了,还好导演安排慧智找到了奶奶,最后给了奶奶和慧智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我相信那是渴望爱的慧智和奶奶最珍贵的时光吧,那段美好的回忆也都记录进了慧智的画里。
当奶奶快去世的时候,她摸着恩珠的脸(就是女主)叫恩珠的时候,奶奶要去慧智那里去了,该快点去了,让慧智等了太久了,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你来我的身边当我的孙女,我已经很感激了,说完这些奶奶放开了手,去了。
女主笑着说,奶奶,你走好,但你要慢点走啊,还有我,我会好好活着的时候,奶奶,我爱您的时候,真的是泪奔啊。。
也许奶奶真的可以去陪她爱的慧智了,所以她高兴,但是奶奶却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画中那个三个人牵手的画面,只留下了恩珠一个人,女主的孤单和孤独即使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的到。
真的看的我泪奔,也许生离死别是痛苦的,但最后,导演用一副美好的图片,奶奶终于能够和智慧再相见了。
终于有一天,我们都会在另外一个世界再相见,所以不用太难过,太悲伤,笑着面对。
而在女主后来的画展中,她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托在了画中,画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和奶奶的生活片段,每一张图里的奶奶都是充满着慈爱,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导演用一副一副的油画,温暖了人心,所以笑着流泪。
珍惜现在的生活,关爱每一个老人,这也许是电影教给我们的最浅显的道理,别让“子欲孝,亲不在”的悲剧上演。
<图片1>
金高银演技了得,眼神中的戒备和疏离一点点被融化,真的很细腻。故事其实没太多新意,远没有外婆的家好,但两位演员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
给画那里结束就好了,后面一切的情感表现都成多余的了。女孩的眼神演技演得真好,那种没有希望但却而非绝望的感觉真的很妙。刘浩存真的感觉演不出来,会被压一大头,看预告浩存反而是那种不耐烦的感觉。
没给我哭撅过去
剧情头重脚轻,后半小时烂尾似的就知道煽情。 4.8
韩国这是一年一部催泪大戏啊,韩式催泪的威力依旧,不仅是爱情,亲情亦是如此。不得不佩服韩国人在电影中的情绪拿捏,总是恰到好处的感动观众。老奶奶回家的那一刻,以为只会认得慧智,但突然说出那句“都来凑什么热闹啊”,感觉就是一下笑着哭了。老奶奶演技太好,以至于掩盖住了其他演员的较好发挥。
黄蜡笔,录音机,海比天宽。被狠狠煽到了,不争气啊
Plot not credibile
也许恩珠替以慧智之名一开始存有不良动机,当奶奶回报以朴实的真挚时,恩珠不安于这种欺骗,被强烈融化,于是愿意去填满这美丽的谎言,作为告白的画无疑成了点睛之笔,后续的再度相守多少流于一种仪式,对于生命的圆满,错的一定要在弥留之际获得纠正。
hmmmm?
我很早就知道,但是我希望永远不知道
3.5 假如能够不整天想着催泪,那是极好的。尹汝贞奶奶太神了。最喜欢是她俩一起抽烟那段。
变形的韩国版《我们俩》。。。光线矫情得跟广告片似的。后来孩子开始画画的桥段,就恨不得别人不知道自己在煽情。除了一次翻转还算凑合,其他真是失望。
1、空洞而乏味,浪费时间的老式煽情片;2、又利用老人博取眼泪,但这样一个故意设陷阱得如此明显的套路并不能引发共鸣。
从开片猜到结尾的故事,老套而煽情
催泪剧,故事一般,所以杀伤力却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的大架构。奶奶的表演特别棒,只是年轻的女主表演太缺火候,看不到其在情感上的表现。
4-16为什么评分这么高,感觉故事很一般
分给海女
本以为奶奶的电影我会很感动,结果就前面孩子走失的那段,后面因为对女主实在不感冒,又是无聊,果断关了…
很商业套路的煽情,也几乎没有什么矛盾的故事,片子基本全靠老太太一个人就撑住了。不过金高银前半段的表演还是可以的,后半段,人物身上的矛盾和冲突也基本消失了。看这样的片子总会想起类似的一些人,然后就哭得稀里哗啦。
除两位女主外的其他角色都是工具人,为尹汝贞的演技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