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意外,今年最好的恐怖片并不是什么《招魂2》《屏住呼吸》《关灯后》这种打着某某大导演旗号却让人看了打瞌睡的三流制作,反而是这部从头爽到尾的《恐吓运动》,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节奏是从头带到尾的,而不是用大量的废话凑时间,《恐吓》这部戏完全就是一气呵成,紧凑有了,血腥也够味,各种砍脑袋撒血浆,唯一遗憾的是结局收尾不够给力,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猜出来了,但整体还是一部可以给个四星的佳作,赞一下导演。
不知道是导演经费不足还是咋的,整部戏那个被电锯杀和挖眼的俩人一看就知道是龙套,你可以发现他们俩有没有都无所谓,都是凭空出现在一个地方,然后死。
所以这也造成了男主说内奸时,是个人都能想到是艾比了。
其实这部剧完全可以再锦上添花一点,就是剧组的人全拌鬼去吓唬人然后还是按照剧中发展其实艾玛是被骗的,然后这时候那些面具党再偷偷加入进来杀人,加入的电锯惊魂的元素,不然罗汉一露馅后,剧情太容易就想到了
这个套路 其实看前面前面猜到了中间的套路 知道艾玛被整了 中间另一个反转套路出来的时候 就猜到了谁在装了 尤其是被杀的一个面具人是个小孩 然后小女孩没被当场弄死而是被掳走了 另外其实影片前面有个细节已经为后面面具怪胎的出现留下伏笔了,就是艾玛去小女孩被园丁杀害现场以后逃窜的路上问男友她在哪儿,男友说看不到她,可是艾玛说那里明明有个摄像头,所以,面具怪胎在房间里也布置了另一套摄像头,一直在拍摄他们
整个局中局设计很巧妙,但是从一开始,就可以猜到,后面会让这些面具人来抓弄他们。
最后女主,看着摄像机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是惊慌的表情,应该换成微笑的表情。
那么接下来,就有很多发展空间了。
那么续集就可以变成这样:1、这个女主,才是这场局的策划者,而小女孩只是其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续集,再通过小女孩为诱饵,引导她暴露这些面具人身份,再集结第一集被杀的人的亲戚朋友设局复仇,从而再来个围剿。
2、女主不是策划者,而是续集的复仇者,通过摄像头明白了原来是这小女孩泄露了他们的行踪,于是续集开始了复仇计划。
通过小女孩为诱饵,引导她去通知这些面具者又有一场恐怖恶搞秀,让他们来围剿。
然后女主找到她的老板,再集结一批人拍摄恐怖片,告诉她接下来会邀请这些面具者玩一场真正的恐怖秀,老板为了真实效果肯定会答应。
女主为了复仇,肯定会全力以赴,现场设各种各样陷阱,来个瓮中捉鳖。。
但是本以为自信满满要为死去的同事报仇,结果又出乎了意料。。。
她的完美计划,被她的儿子知道了,而她的儿子,是这面具杀人者的忠实粉丝,不想面具杀人者,就这么都死去,于是就向他们告了秘,于是续集全部参与游戏者又被虐杀光,第一集小女孩最后被女主角杀死了,女主角带着她的儿子逃之夭夭。。。
这部澳大利亚恐怖片算是今年恐怖电影中的一个小惊喜,前十分钟的停尸房暖场秀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后面的精神病院大屠杀更是套中有套,剧情也一再反转,不到最后一分钟,不知道结局如何。
当然作为恐怖片“老司机”的在下还是猜出了片中不少的“陷阱”,但我相信对于绝大部分观众来说,本片的连环套肯定能让你深陷其中。
影片也加入了流行的直播元素,算是批判了一些播主为了获取关注度和点击率完全没有任何下限,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当然恐怖片中的法律基本都是摆设,片中更是连一个警察都没出现。
不过本片在不断翻新花样杀人泼血浆的同时,也不忘加入喜剧元素,比如那个拿电锯的“鬼脸”刚打开电锯,锯片就掉在地上的一段直接让我笑喷。
总体来说,本片是一部既泼了血浆又不怎么恐怖,还有点现实批判元素的好玩的电影。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分钟影评”
这个是澳大利亚的,据说在上海电影节上的惊鸿一瞥很意外。
确实,这种杀人狂系的片子在现阶段十有八九要扑街,没想到这篇居然有将近7分,主要是编剧借片讽刺时下流行的网络媒体和优管这招比较新颖,虽然之前也有不少片这么干过,但这片完全是b级片调调,各种无脑杀,还来了三次反转,次次都被猜中也是尴尬,不过看的还是挺爽的,不逼逼,前后也就80分钟不到,短小精悍,看着轻松,女主不错,智商基本在线比较惊喜的小品式slasher,绝对值得恐怖片迷们一看
在艾比被抓其他人都死掉的时候我就知道艾比有问题,联想到他们在化妆间的电影26分钟的时候她在玩Pad和别人发了一句话“我得走了就要开始了”,其实早就是给面具组织通风报信了,细心的观众肯定能回想起来这个细节,第二整个团队只有一个艾比是新加入的,也就是唯一存活的幸存者,面具团伙每次都是全部当场杀死,带着一个艾比搞活埋?
当男主说出肯定有内奸那个时候就已经百分之百是艾比了,因为此时就他们3个人活着,奸细不可能提醒女主,还有很多细节交代前面也有很多人说了。
故事讲的是,一个恐怖秀制作团队,为了与新兴起的网络血腥恐怖秀竞争。
决定制作一个特别的秀。
他们把恶搞对象设定为导演的女友。
两人之前因为理念不同,女友艾玛决定退出。
但是,男主答应她,再做一期节目。
于是他们邀请了一个青少年女演员和一个精神病患者作为恶搞对象。
女演员崇拜网络恐怖秀的面具怪胎。
邀请的恶搞对象其实也是演员,应聘园丁。
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恐吓园丁,让园丁精神病发作,杀害演员。
导演给园丁,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背景。
比如,在精神病长大,知道精神病院里所有的道路。
园丁受到了刺激,精神病发作。
杀了摄影师和演员。
女主好不容易跑到车上,发现没带钥匙。
同伙去取钥匙。
这时候,园丁从后面出现。
女主用螺丝刀把园丁的手插在了座椅上。
与此同时,面具怪胎出现了。
杀了园丁。
观众意识到,完蛋了,这回剧情真的反转了。
在剧作上,有一个套层结构。
即“戏中戏”的方式。
两个团队有两个摄像系统,这样双方都能够看到对方。
只是,互看地位不对等。
电视台这个团队只能看到怪胎面具让他们看到的内容。
而怪胎面具团队可以完全掌控对方的情况。
导演意识到有内鬼。
可是,这时他们面临一个任务,就是去救被活埋的艾比。
等到最后对方要求,女主选择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她选了艾比。
男主被送入火葬炉之前,知道了艾比是内奸。
在开车报警的路上,艾玛注意到车里的摄像头。
她偷瞄了一眼艾比。
电影戛然而止。
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结局。
同时,电影给我们一点反思,就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吸引人的眼球和道德伦理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点。
在电视时代,制作者们为了娱乐效果,已经在触碰到道德底线,涉及到欺骗。
在网络时代,为了获取吸引力,不仅已经触碰到道德底线,而且已经触犯了法律。
但,他们也是在电视时代的喂养下,形成了倾向。
到了网络时代,每个人到可以成为一个创作者,这更激发了更为血腥暴力的内容。
以为是很多突脸杀的惊悚恐怖片,没想到是走剧情向的血腥暴力片。
反转又反转,整蛊别人的人最终成为被整蛊者,故事挺有意思的但总体来说不恐怖,尤其是在罗翰的演员身份揭露之后基本放弃刺激手段专心走剧情发展了,有一点高开低走。
见监控摄像头视角挺害怕的,莫名联想到小时候在QQ空间刷到的那种突脸杀短视频。
安排保安乔治独自守夜停尸房,出状况只能打电话求救,这种开头形式想到《最后一班》,居然是整蛊游戏,见恶灵拔枪自卫太爽。
布莱尔造型,新来的演员艾比,前辈演员艾玛。
马库斯讲剧本正事牵扯到私人感情纠纷,不要相信普信男的承诺,或者说不要立死亡flag,想做什么就立刻行动。
在拍摄各种安排调度看出马库斯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究竟是想博取流量赚钱,还是热衷于吓人,如果这次行动顺利成功,他是绝对不会就此停下来的。
没亲自遇到超自然现象的人,即使看多少恐怖作品,依旧是永远不会真正体会到当事人那种害怕的,毕竟那些事物都与自己隔着屏幕。
暗网面具怪胎活人祭视频,杀戮折磨迎合观众喜好。
废弃的精神病院,《墓地邂逅》既视感。
恶搞对象罗翰其实是演员特伦特曾在这里工作过,前来应聘园丁职位。
戏中戏,真正的恶搞对象是艾玛,却混进意外的要素面具怪胎。
面具人躲避监控,是否熟悉该地区或者恶搞剧本流程。
面具怪胎出现后,马库斯第一反应是自己赶紧跑,在艾玛的提示下才跑回去救同伴JD和艾比,从不反思恐吓秀的拍摄会对他人能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自私自利昭然若揭。
给予受害者希望,新鲜的恐惧感是最大的恐惧。
艾比是面具怪胎之中的成员,面具之下是年轻人,马库斯猜测拍摄团队有内鬼,都在给予提示。
本片除了开头有惊悚,其余都是恐怖。
它们的区别在于惊悚是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多靠一惊一乍来达到生理性刺激心率突变,而恐怖则是大致能猜到结尾,就看过程是否新颖又值得推敲,保持观者的神经紧张。
譬如经典的电锯惊魂系列的恐怖在于不仅隐约能想到结局,但是每种杀人方式又新颖独特,尤其是中间的衔接简直安排到极致;而它的惊悚则是当事人的选择是未知的,而这种选择矛盾又有着道德和伦理的现实背景,以至于二者没有选择上的优劣之分,可以使人感同身受并回味思考。
回到本片,在综合得分上自然不能和电锯惊魂相比,但是在一些剧情设计上仍然可圈可点。
譬如影评中都会提到的几点:1.电影讽刺了网络上的低年龄无脑血腥片。
电影本身表现的讽刺有几处:唯一被杀的面具杀手使用的劣质电锯、人手一个的摄像机的近中景拍摄方式、简单粗暴的杀人画风。
除了这些,在涉及面具组的地方其实也应该符合他们简单粗暴直接的方式,譬如出场方式与时机、推动动机与表现方式。
譬如第一个被杀的约翰完全符合落单即被群杀的方式,还有当他们围住男女主的时候竟然又退去,只因为还要拍后面救活埋萝莉的情节,而拍摄现场竟是直接架起多个摄像机围在高出地面人工摆设的“活埋”现场。
所以有影评提出面具的出现不符合惊悚片猜不到后面剧情的败笔,而我认为正好相反,这恰恰体现了网络面具杀手的简单粗暴,就像女主都是直接被要求去挖萝莉、被要求选一个人带走一样,就是要观众知道后面肯定会出现面具杀手、萝莉就是那个内奸,但却无可奈何2.女主的圣母剧情。
看人物选择不应该从上帝视角,而是从人物性格分析,女主的选择不仅符合她自己的人物设定,而且也符合了面具组的推测,所以才能达到剧情的推动。
另外,我相信面具组那么多人,如果女主不按要求去做,也会被强制修正的譬如如果最后选了男主一起逃离,那么也许车上会有安装在副座的杀人装置启动而直接杀死他
从头到尾的反转竟然都是预料之中,连每一处惊吓位都如此平庸,看到后面竟然打了瞌睡。或许唯一的亮点就是男主对真人秀剧本的偏执吧,最后被推进焚化炉的时候,竟然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看来对 对方的剧本相当满意。
套路太多看的很累,那个变态(精神病)演的真不错,这也是唯一的亮点,其他都一般。
近期看过的最难看的恐怖片,没有之一,难看到让人想吐,狗屎一样的反转,狗屎一样的演技,狗屎一样塑料的血浆,纯狗屎片,傻逼才打五星呢,就这还7.1分,难道你们都他妈是瞎子吗?太失望了
soso
我一直在等真的鬼出来把那帮面具人也杀了
业余的碰上专业的,你怎么玩,只有被碾压的份。
今年第143部好在哪里了,没明白?说好的吓人,根本没觉得好在哪里?作恐怖恶作剧的综艺节目,反转一次让剧组女孩以为召来了精神病猎杀,在反转一次,结果召来面具侠们血腥事件,最后全组被屠以后,剩下三个人,面具幕后让女孩选择带走一个,然后就这么结束了?话在说回来,好在哪里了?
没拍完的样子
多重反转,小成本电影,还能有些社会价值,不容易了
三星半 凑合看
有点闲的蛋疼的电影,内容大概就是,一个以整人为节目的剧组,在套路别人的时候反被套路的故事,没什么故事内涵,基本一猜就知道谁是BOSS,估计导演当我们智商集体下线了,你一部电影出场也就那几个人,多数还领了便当,除开男女主角,谁露脸最多,还用猜么?
为啥只有反转没有反杀。
前面的反转虽然是俗套的意料之中,但惊悚氛围营造的其实不错,反而后面真实虐杀的时候只求突出施暴了,惊悚感却越来越少,不过好在结尾放了一个高级的留白,女主是变成待宰羔羊还是会绝地反杀让人可以自由想象。
最烦车轱辘式反转了。
碟中谍骗中骗,《人类观察》剧组被反杀的故事,非常有意思的恐怖片。
结局太弱了,开篇就猜到了,就有种that's it?的感觉。还是加反杀要好点。
很差劲的故事和叙事手法,落了所有烂俗恐怖片的窠臼,为了把故事讲完毫无合理性的推着剧情跑。只有油管上的爱好者自制水准,却拍成了一个80分钟的电影,感觉被糊弄了。
就这?
真正虎头蛇尾,开头格局感觉是个好故事,结果都是套路,非常失望。Too cliche, 最后还要留个一点都不悬念的悬念,白瞎了那句“最好的恶搞剧本都是脱离剧情的”。
操 这他妈太好看了 一句废话也没有 精彩绝伦! 要推荐给所有能接受恐怖片的朋友那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