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遍的一部电影,一直没敢写评,这部影片是给我很大震撼 警察 毒贩 卧底 吸毒者 开始的场景很香港味 吴彦祖的出场就知道肯定是个好人 张静初的出场让我心痛但怎么也没想到她居然是个吸毒者 看到她借吃的 往孩子嘴里塞吃的场景 两个字 落魄 华仔的出场大毒贩 在医院 知道是不得善终的结局 这部剧最大的突出了 看似普通人却有这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看似一个单亲妈妈带这孩子艰苦过日子 却真的应了那句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到华仔在制毒厂的场景 不是黑帮老大的口气,却像是把一件失败的未成品变成成功的成品的加工过程 如此的云淡风轻 好像他做的只是一个玩具一个食品加工厂 终觉得在车上说的那些话 那些感触只是说给自己听听 给自己寻找的一个安慰的借口 当他看到她在吸毒时 他是震撼的是不可置信的是愤怒的 原来最普通的人也逃不开毒品的祸害 这更坚定了他铲除毒贩的决心 古天乐在这部剧里演技很赞 化妆更添彩 实实在在一个吸毒者 为了吸毒自己老婆孩子都不顾不管 渣男 他就像个恶魔存在在她的心里 以至于她看到他是那么的惊讶那么的慌张与恐惧 但却无处可逃 当她求吴彦祖帮她时 她的眼神是绝望的 为了证明她能戒掉做的一系列自残 那个场景我至今难忘 更深刻的让我体会到毒品的危害有多大 再一个震撼我的场景就是华仔面对自己叛逆的女儿那种无奈的悲哀 更让他无奈的应该是他没有资格以身试教 她对吴彦祖说的那番话更像是在狡辩 是在替自己脱罪 试图甩掉道德底线的自我约束 警察的暴力是香港电影的独有特色 刚看过暴力的警察就紧接着那句 别踩到我的手 妈呀 那个场景疼死我了 再说华仔发现有卧底后的种种反应 指桑骂槐的已经怀疑了阿力 听他振振有词的分析后看似仍然信任但那个眼神却是狠戾决绝的最后的场面才是华仔出彩的表现 真正表现了一个大毒枭的霸气与智商各种心理戏很棒 难得的一部收尾专门做铺垫的剧 结局古天乐的渣才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我都想一脚踹死他 抓他太便宜他了 但是还是很醒世的一部作品 最后的结局就是好人有好报 坏人不得善终 只是可怜了这个小女孩 小小年纪却看到了太多的丑陋 希望她年龄尚小不记得这些事情 愿世界对她温柔以待
“吸毒,是因为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
”在漆黑的角落里,这句话不停地在我脑海里回响,贯穿了整部电影。
不过对我来说似乎都可怕又似乎都不可怕。
空虚是吸毒的诱因?
吸毒让空虚更加无助?
死亡恰似两者的真正总结。
死亡是不是更加的可怕?
今晚看过这部片子后,所有的“穿着金晃晃的乌龟”“烂馒头”“晚上吃席的”都可以见鬼去吧!
花了那么多的钱,费了那么多的人……你们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馒头?
还是一堆馒头?
你们自己做的。
(是炒的更恰当!
)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吃吧!
不要让我再有看完电影,捏着电影票还在痛惜那些一盆盆的菊花!
还在非常的莫明其妙!
TMD,看盗版碟都不值!
还好,《门徒》让我又有走进电影院的信心。
导演尔冬升自有他的高明处。
从我的角度来看,海报上的主角即是一大亮点。
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张静初、袁咏仪这些演员不仅外型完美,演技也是颇具实力。
在影片中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他们的演技可谓可圈可点。
刘德华饰演的“庄家”既有平常人的一面:疼爱老婆、烦恼大女儿的叛逆、鼓励小姨子去追求阿力……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毫无同情心,也可以说是毫无人性地去最大化的追求自己的利润。
吴彦祖饰演的“阿力”也就是庄家的门徒,警察的卧底,有着双重身份的间谍。
一面是对吸毒者的痛惜,这里面又有对吸毒者“阿芬”放弃与拯救地感情斗争,一面又是对毒枭情义的复杂心理。
他的感情不停地游走于情感与理智间,做着及其痛苦的挣扎。
张静初饰演吸毒者“阿芬”,从一开始的装容上就已经深入人心,镜头最后的再次出现,似乎更加强调了她活着跟死了,面目都一样!
她的挣扎在毒品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助,最后她的尸体被群鼠啮啃,阿力声嘶力竭的惨叫声赤裸裸的如利剑直插人心。
古天乐饰演的吸毒者,形象更是入木三分,活脱脱一个活死人形象,完全摆脱了以前Mr.Cool的样板。
再帅的男人一样可以猥琐,无赖地如此到位。
可惜他的身材太健壮,瘦弱点似乎更适合瘾君子的感觉。
张静初的身形从这点就比较到位。
袁咏仪饰演的“庄家老婆”倒是她的敬业精神让我佩服。
挺个大肚子一样能把背后的女人演好。
小女孩“晶晶”的表演更加地增加了亮点。
除了演员,里面的画面更是让我欲罢不能。
氤氲变幻的天空,“阿芬”屋里的大镜子,有着树裂纹地墙壁,充满欲望的红色沙发……警察砍掉的手,“阿芬”身体抽搐、痉挛的痛苦状,群鼠啃尸的凄惨状都令我的头皮电击般震撼。
“从头皮到脚趾都是高潮。
”“应该在毒品里放耗子药毒死他们。
做生意讲的是供求,我逼他们吸毒了吗?
他们吸毒,关我什么事?
关我什么事?
”导演尔冬升,这部戏的灵魂。
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的礼物。
关于导演,他用镜头给我们残酷地揭露了深埋在毒品后面的故事,一点点地深入骨髓里。
关于毒品的行话“美金”,“港币”,金三角基地的见闻……饱满了影片的细节。
到了最后也算真正体会到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门徒》的视听语言四平八稳,摄影没有像《伤城》那样盲目炫技,最后落得胶片上只剩下七零八落的明星大头照,为了突出影片灰暗的气氛,在一些场景刻意增强光的对比,用侧光突显人物的心理状态,用光还是比较讲究的,美中不足的是一些段落的对比度后期调的过高,显得过于刻意,与其他段落的视觉风格格格不入。
影片的剪辑也是规矩中带着惊喜,廖叔捣毁毒品工厂、吴彦祖被逼跳楼那一段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屋内屋外两条线交叉剪辑的条理十分清晰,紧迫感十足,廖叔扮演的警察手被砍下的片段也给人很大的震撼。
看完《门徒》,上字幕,脑海还在回放昆哥血流满身绝望的眼神,徒劳地说服阿力念旧情不要供出他老婆,阿力使命在身爱莫能助。
一个卧底的人生注定是部悲剧,不能动情,人格分裂。
昆哥曾在危难时救过阿力,阿力也曾为昆哥挡过刀卖过命,最后昆哥隐退前留了一笔钱给他,在茶餐厅,昆哥说哪天不想做了就来找我,一起钓钓鱼。
无论这一切是否只是个局,他们一路走来情同手足,而作为同僚的警方对阿力做了什么?
顶头上司靠他这个卧底手下升职发达,另一组不知情警司摸到毒品线索邀功心切的毒打逼供。
情感的天平上,我想阿力在最后对昆哥是满怀歉意的。
谁背叛了谁?
谁比谁更讲义气?
令人沉默。
道义上阿力是象征正义的卧底警察,必须做他该做的,爱恨交织,心情复杂。
有关卧底的警匪片太多,我很想知道那些卧底最后的人生是怎样?
他们背后的故事。
比如他跟家人怎么联系,怎么恋爱,最后娶的是正邪哪个圈子的人,还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法过常人生活,待到功成名就,他已看破红尘从此隐退?
任何游戏都有规则,有些游戏玩的是潜规则,一旦踩线也就玩不下去,这时候硬要争个是非曲直,其实没有意义,找另个玩家把游戏继续下去才是正解。
游戏向来没有对错,只有胜负,玩不起的人最好离远点。
人生亦是局,出局乃常事,赌对是赚半世开心,押错宝只好怪手气差看走眼,徒流一场伤心泪。
看完《门徒》后,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阿力最后躺在沙发上打算吸毒,明明忍辱了整整7年才功成身退,最重要的是,见证了那个阿芬和昆哥的悲惨下场,阿力应该深深地痛恨毒品,嫉毒如仇才是,而且身上还承担了抚养小女孩长大的责任,这一系列背景实在让人理解不了他为什么还是陷入了毒途。
从电影故事情节看,阿力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心理疾病,“但我不想你将来帮我找心理医生”这句话出现在阿力和他上司的对话中,可以知道阿力在抓了信任自己的毒贩大哥昆哥后,心理是有极重负担的,而且在片尾阿力躺在沙发前,他看到了屋里出现阿芬和昆哥的样子,应该是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的幻觉,带有浓厚的负罪感。
所以可以认为阿力在心理疾病的作用下,寻求毒品企图放松自我。
片头片尾出现的台词“我一直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去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了之后,我才想明白,其实一切都源于空虚,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预示着阿力终究会与毒品扯上关系,并且很有可能与空虚有关。
也许阿力养的那群鸽子被环卫处清走是压倒阿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以前的一切都是假的,感情也是,身边相信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一个个落到这样的境地,连自己喂鸽子的习惯也被清理,怕是普通人都接受不了的。
以上种种都是阿力选择拿起毒针的原因。
不过观众也不用太担心,在最后小女孩扔掉针管拥抱阿力的时候,阿力是清醒的,说明阿力那针并没有真正打进去,只是有想法而已。
从结局看,小女孩的爱感动了阿力才符合正常逻辑,所以结尾终究是光明温暖的,而非黑暗的。
每个角色的到位程度是我看完门徒后最大的感觉。
尤其是这些角色的扮演者以前都未曾演绎过接近影片中的角色。
吴彦祖原本是我在观影之前最不想看的,因为不知从哪部影片起我就把他列入猥琐之内。
觉得他非黄片不适合,但是这次的演绎没有让我挑出毛病来;刘德华一出场我的心都碎掉了!
漆黑的电影院里同学挑衅地问我:“喂,你的偶像阿,这样了哎。。。。。。
”但是我对他配音、外形上的不能接受在影片最后已经完全被征服;接着是张静初,她的角色没有特别地颠覆形象,但是在我看到过的她的片子中,好像没有演过吸毒者,这个类型的角色应该不是那么好演的,身体的感觉要切身体会,何况还要加上感情折磨,还有一个孩子。
张的演绎不管是吸毒上还是亲情爱情生活痛苦上,我都觉得收放自如,唯一让我看了不忍的是她瘦弱的身材,不知道有没有为了演这个角色加大了瘦弱度,胸前的那些凸现的骨痕一下子加大了我对阿芬这个女子感情上的融合;最颠覆形象的我想大家的想法肯定都一样——古天乐的猥琐堕落角色已经完全没有以往的英气逼人,注射毒品后的白眼,对女儿无情的小人模样,抽出时逼真的身体感觉,直到最后我还问了一句,真是乐乐啊。。。。
可能是演员给我留下的印象太大了,几乎大过了影片本身,所以别的就不说了。
有一点就是片子的情节很干净,这个干净是说该有的有没有的没有,连接串场都简洁的很,这一点个人觉得是不大容易的。
我敢断言,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卧底这个角色在香港电影中的地位如现在这般的重要:一方面,香港电影人的不断挖掘与演绎使得卧底这个角色溢彩纷呈,并迸发出了如《无间道》这般的光辉;另一方面,卧底也成为了香港黑帮类型片制造戏剧冲突与情节起伏的万精油,甚至于,其还能成为一种道德标签,去迅速的满足某种道德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陆版的《龙城岁月》的最后,古天乐会突然变身为卧底,《放逐》的最后,会打出一行莫名其妙的“卧底牺牲”的字幕的原因了。
固然马丁西科塞斯来自奥斯卡的致敬为卧底这个角色披上了一件光彩的外衣,然而事实是自《无间道》这一次深刻以后港片卧底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集体浅薄,于是在银幕上看到了若干张卧底的面孔后,我终于对着《门徒》发出了抱怨,“怎么又是卧底呢?
” 平心而论,《门徒》真还是一部不坏的禁毒宣传片。
张静初和古天乐的表演可圈可点——他们将吸毒者的绝望和令人作呕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辅以导演恰倒好处的配乐与剪切,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毒品世界人间地狱般的恐怖氛围。
而刘德华扮演的坤哥也一改黑社会的嚣张跋扈,他的低调、谨慎、平民化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又合情合理,更有趣的是,他竟然持有一个传统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并因此对吸毒行为深恶痛绝,他的态度对于吸毒者来说,就如同同盟者的背叛,将吸毒行为逼入一个四面楚歌的绝境。
“他们自己要吸毒,没有人逼他们,如果他们不吸,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坤哥的话是对自己道德立场的辩解,也是导演对吸毒者的怒其不争。
但是,当这两条线索需要化合的时候,导演选择了卧底阿力(吴彦祖饰)的设置,并顺理成章的利用卧底的正义立场,完成对吸毒者与贩毒者的救赎或毁灭。
这个角色尽管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其边缘人的情感矛盾,但是,没有创意,便是电影最大的原罪!
他的表现,即是导演急于进行道德教化的表现,而这种来自主流社会的教化声音,却以泯灭人性的代价,将已经付诸努力的人性挖掘粗暴切断——坤哥对阿力如同兄长般的关怀、信任,坤哥对毒品危害性的自我觉醒,全部被撕裂在了阿力的欺骗与背叛中——在香港的黑社会类型片中,往往都要以坏人受到惩罚这样的功利结局来实现其 “教育作用”,而不会去设置“坏人”的自我救赎——或许是我过于天真,然而我想,如果阿力并不是一个卧底,他因为阿芬(张静初饰)之死的震撼走向了贩毒的反面,是否更具有力量?
事实上,阿力在内里正是另一个坤哥,低调、谨慎、平民化、持有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同样具备着所为与所感的矛盾——如果这样的两个人因为不同的际遇走向截然不同的两极,相信在最终的对话时能爆发出更为精彩的讨论,亦是对“门徒”二字更为精彩的诠释。
在结局时,当我听到阿力对坤哥大喊那句“你的世界观完全是错的!
”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和民警叔叔的教育,实在没啥大的区别——这种时候,他们大抵会这样的问“你认识到你的错误没有?
”而被问者大抵会这样的回答“我,我错了”。
当我看西科塞斯版的《无间道》的时候,我发现美国人在设置卧底这个身份的时候,远远没有香港人这么理直气壮。
是的,我承认在社会里或许需要卧底这样的方式来打击犯罪,我也承认卧底这个角色相当的有戏。
但是,电影毕竟是能够承载我们某种梦想的世界,如果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都不得不使用下流来对付危险,那么,你能指望说教能达到怎样的结果呢?
《辣手神探》、《卧虎》、《无间道》、《黑白道》、《新家法》……天哪,说实话,我对卧底戏是如此的腻烦,乃至于每次我看到卧底出现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阿伦帕西若在《女人香》中的台词“你们到底是要培养一个忠诚的人,还是要培养一个卖友求荣的东西?
”。
想起曾经有一个时代,人人都是卧底,个个都在出卖。
前几天看一档法制节目,讲述的是缉毒警察捉拿毒贩的案件追踪报道。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毒贩被捉拿归案后,和记者采访的一段对话。
记者问道:“这东西,自己吸吗?
”中年毒枭似乎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不屑的说道:“我连烟都不抽,还吸毒?
”记者继续追问:"那你连烟都不抽,为什么要去贩毒?
你不知道毒品的危害有多严重吗?
”毒贩理所当然的回答说:“那些吸毒的自己要吸,我拦都拦不住,我又没去打广告做宣传什么的,都是这些人自己找上门求着要我卖给他们。
”这段对话,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
那是我看过对于吸毒描述最深刻的电影——《门徒》
看完电影后,我一度觉得,政府部门与其天天宣传禁毒口号与公益片,不如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下这部电影,也许他的效果,比所有的禁毒手段都要好使。
因为,《门徒》里对于吸毒人员的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甚至有人说,尔冬升把电影拍成了纪录片。
01、电影的故事,主要分为两条主线。
一条,是吴彦祖饰演的警察阿力潜伏在刘德华饰演的毒枭林昆身边,在历经八年卧底生涯后,最终捉拿林昆。
另一条,则是阿力在卧底生涯期间,结识了张静初和古天乐饰演的吸毒夫妇,并对张静初产生了情愫。
张静初和古天乐饰演的阿芬夫妇,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吸毒者产生了恐惧——吸毒成这样,还能称作人吗?
阿芬在吸毒过后性欲大增,与阿力发生了一夜情,这让她极度后悔。
她是真的想改,想去反省,所以去了戒毒中心喝了戒毒药。
甚至在毒瘾发作后,她试图用叉子戳自己的手掌,并且让阿力把她五花大绑。
这都是她决心的体现。
阿力也因此相信阿芬。
阿力觉得,即使是为了她自己和她的女儿,阿芬也会努力戒除毒瘾。
但是,阿力从泰国回来后,发现阿芬并没有如她承诺的那样答应戒毒。
甚至连女儿的死活也不管不顾,女儿饿的只能用手抓面,捡地上的糖来充饥。
那一刻,阿力大失所望。
毒瘾,真的戒不掉吗?
我没有吸过,但是我曾在某乎上看见一位缉毒警察的回答——你有熬夜的习惯吗?
你有烟瘾吗?
你会自慰吗?
如果你连这些习惯都戒不了,那怎么敢妄想戒毒?
戒毒,是把这些都加在一起,还要大十倍,大几十倍的难度。
阿芬在违背约定后,不好意思再去求助阿力,但是当她在街上看到阿力连一条受伤的狗都会救助的时候,她去祈求阿力给她最后一次机会。
阿力对于阿芬来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也是人生中仅剩的那点余光。
但是阿力拒绝了。
“狗没有选择,你有。
”在阿力看来,他已经给过阿芬很多次机会了,已经没有下一次了。
这一切都是她选的。
万念俱灰的阿芬,最终因为注射过量的毒品死在了那张与破房子不相称的沙发上,身上爬满了老鼠。
至于阿芬的老公,他在知道阿力和他老婆一夜情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愤怒,是责骂,还是憎恨?
都不是,他的第一反应是要钱。
没有钱,怎么继续吸毒。
伦理纲常在这位瘾君子的眼里,都不如毒品重要,甚至女儿也是。
在阿芬死后,阿力表示要领养女儿。
丈夫说,之前你搞我老婆是一万,女儿给你打个八折,八千,有没有?
他愿意用一切去交换毒品。
在影片里,阿芬说,她吸毒是因为丈夫先吸毒,自己为了证明毒瘾可以戒掉,才陪着吸。
阿力相信了,我也相信了。
但是在结尾,阿芬丈夫却说了完全一样的台词。
到底,谁才是说谎的那个人?
也许,阿力愿意相信阿芬,观众也更愿意相信阿芬。
但是尔冬升早已在影片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阿芬在和阿力激情前的第一次注射,是对大腿根部进行注射,那个地方,只有吸了好几年的老毒鬼才会注射。
为什么?
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找不到能注射的血管了。
这一点,在之后的剧情里也得到了验证——老公准备尝试给阿芬注射更厉害的毒品时,他找不到阿芬的血管,甚至产生了疑惑。
因为对于老公来说,他一直都是注射手臂的。
这证明阿芬吸毒的时间是远远早于他的老公。
从一开始,她就对阿力撒了谎。
就像林昆对阿力的忠告——这些吸毒的,最会装。
毒瘾一上来,什么话说不出,什么事做不出?
搞得好像我们做错一样。
他们,已经不能被称作人了。
只是一具具舔舐毒品的行尸走肉。
02、在整部电影里,最让我惊喜的是张静初教科室般的完美表演,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德华饰演的毒枭昆哥。
作为香港的毒贩老大,林昆在看到自己女儿抽烟的时候居然勃然大怒:“你干嘛?
抽什么烟?
林昆明明自己贩卖着毒品,却对烟毒敬而远之。
站在一旁的阿力有点讶异,想起了阿芬,问道:“那白粉呢?
”昆哥激动的反驳道:“又不是我逼他们吸的,他们自己要吸的。
又不是我引诱他们,我没有呀!
他们不吸毒,我能做什么事?
我什么都做不出来。
”那一刻,昆哥心虚了,他连吸烟有害健康都知道,他当然更加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买卖。
但是,他还是在为自己诡辩。
就像我开篇写到的那位毒贩一样,他们都在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解释。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良心也许才会稍稍好过一点。
如果,他们有良心的话。
可悲的是,在被捕之后,昆哥老婆跟昆哥说的最后一句话,既不是什么安慰,也不是什么我等你的情话,而是要昆哥死。
“为了孩子,你一定要走。
”因为只有林昆确确实实的死了,那些其他毒枭才不会认为林昆招供,找他们妻女的麻烦。
林昆没有说什么,默默接受了。
在厕所里,他用刀片划开了喉咙。
一代大毒枭最后的愿望,就是让阿力再拖一拖时间,让自己切切实实的死去。
阿力呢?
他接受了这个愿望。
作为一名警察,阿力理应通知站在外面的同事抢救昆哥,只有这样,才能揪出躲在昆哥背后的其他毒枭。
但是,阿力没这么做。
卧底八年,他从警察上司那边得来的,仅仅是一身警服和一句建议。
就如昆哥质问他的——你当警察一辈子都赚不了一千万,你是为了什么?
阿力在昆哥临死的那一刻,迷茫了。
在影片的最后,阿力从阿芬家里搜出毒品,拿起了注射器。
正如开头和结尾他的独白——“我一直不明白,人为什么吸毒。
”但现在,他明白了。
他失去了阿芬,失去了待他如亲弟弟的昆哥,任务完成,就得到一句建议和昆哥女儿的巴掌。
阿力已经不知道,自己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人为什么吸毒?
是因为空虚。
但好在,阿力还有女儿,阿芬的女儿。
结尾,小天使娴熟的抢过阿力手中的注射器,径直走向垃圾桶。
然后用小小的双手抱住了他的脖子。
空虚的阿力愣了一会儿,紧紧抱住眼前的天使。
他知道,自己还有女儿要照顾。
03、人为什么会吸毒?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我。
我们看过无数的现实,节目,公益片,都知道吸毒有害身心健康。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死不悔改?
尔冬升用《门徒》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空虚。
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另外一件事——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东西远比毒品更能战胜空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不要做毒品的门徒。
公众号:十四十四
影片最后,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穿过顶楼的天台,走到阿力面前,扔掉承载了过去的铁盒子,小小的胳膊抱住男人,音乐起,全片结束。
仿佛一口气在提了90分钟后,终于放松了一半,另一半,仍悬在那里。
越是看似繁华的地方,越是隐藏着寂寞和孤独,堕落与沉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出于无奈,也许就是一种选择。
始终忘不了那个温情的小片段,吴彦祖饰演的阿力抱着小女孩,想放她座下,小女孩勾着他的脖子不肯放下,就那样吊在空中,于是,阿力转了一个圈,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小女孩搂着他,在他的怀中找到舒服的位置,看着周围。
一大一小两个人,互相依靠。
看惯了从小习惯的家庭大团圆戏剧,央视重金打造的历史诗篇,梦幻般的韩剧,真的就以为世界如我们所接触,所感知,所看到般的简单美好,以为社会的阴暗面就是小偷与乞丐,最多是人贩子。
有时,拒绝承认现实,也是一种逃避。
罂粟花多美丽的迎风飘舞,和我们熟悉的欧洲薰衣草田一样在阳光中荡漾,只是在花朵寂寞的开放之后,就再也见不到阳光。
对吴彦祖言的演技,大加赞赏,一个懂得收敛的演员,一个用眼神演戏,含蓄的嘴角,紧锁的眉头,把大段张扬的对手戏让给别人的男人,一定是有气量的男人才可以做得到。
想到如果把戏中的几位男主演用城市来形容,吴彦祖是巴黎,古天乐是印度德里,刘德华,本本色色的就是香港。
作为一个生活在仿佛屏蔽的纯净空间的80后一代,读书,求学,工作,确实要了解多些这个世界。
心理确实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草草为之。
开出来的时候觉得还行吧..不过还是被 吴彦祖给吸引拉,个人还挺喜欢他拉.当我看好了,一种震撼是超出了自己原先的预感..在啊力和昆哥去泰国参光货源..他丢给他们的糖果...人们一年才赚一百多的美金..红酒.鱼子酱..还每人一碗...这就是差距..叫人永远都不能比的差距..虽然在整个的处理上还是比较写真的..感觉挺朴实的不过在啊芬死的时候在抽搐.痉挛的抖动和啊力那撕心裂肺的嘶喊声.强烈的冲击.老鼠..那是她对啊力的交代..是给自己一个永久的解脱...最后那昆哥喷洒出来的血..鲜红的血液...同事看好了一直在说着: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
没有答案的答案..就像啊芬,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死亡..没人怕死.可是在死亡的那一瞬间..啊芬.昆哥.他们在后悔么?
无人知晓..是啊.人性的麻木..人性的贪婪..人性的炎凉..造成了多少的产物..昆哥再有钱又怎么样最终不也是落个死亡的下场么.啊芬努力了怎么样啊.也是斗不过自己的心魔.就这么的沉沦了.而活着的那..对与古天乐的报复..一个寄托感情的沙发..小孩.房子...自己本身也就是一个空虚的人..可能某一天那个在卫生间的就是他自己..人生如梦.一场梦很快就结束了.可能有些人长.有写人快点..终究是有结束的时候...那我的那...无语
恶心死我了
张静初怎么一直就一个表情啊。哎。
不龊
剧本太好了。都说老鼠看得人胆战心惊,刘德华老婆在警局那句,“为了孩子你一定得‘走’,钱我已经收好了” 才可怕吧?第一次觉得张静初演技好。不喜欢里面的刘德华,和吴彦祖。摄影、音乐也好。(粤语、港版)
想看挺久的片結果實在快巴上看完的
人为什么要吸毒,都是源自于空虚,就像是无穷无尽的欲望与贪婪,没有尽头,只有不断随之堕落麻木。看似是一个警匪缉毒的老生常谈的俗套题材,但本质上还是窥探人之本性,当然也是恶的一面,因此重在人物刻画,无论是表面还是心理,都得到了有力展现。毫无疑问本片的戏眼是张静初,吸毒那段完全可以单独剪成一段作为禁毒公益广告或是普法栏目剧,十足写实与震撼,这几乎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啊!
白瞎了这么多大腕主演了。
各種“真實”的吸毒、販毒場景。
袁咏仪老了。
张静初演的好哇
1.剧本太多硬伤,情节累赘。2.表演无惊喜,主题牵强敷衍。3.吴彦祖太有艳福了。
在几个细节地方做得很好。吴彦祖抱小女孩那一段,廖启智打人那一段,华仔最后求情那一段。 小处见大,小处做得精细,大处自然震撼。 张静初演得相当到位,吴彦祖感觉好坏参半,有些地方精彩,但最后看到张静初尸体失控那场戏,还是有些准备不足。 华仔和靓靓都是如此,愈发成熟,四平八稳,让人信服。
门徒。
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一定是空虚的毒品最恐怖。
剧情太简单
卧底的黑色生涯,最终还是难免知法犯法的手段来“惩恶扬善”
震撼。一众演员都表现出色,尤其张静初和古天乐。尔冬升绝对是香港最牛的演员培训师。
还行吧。毕竟吸毒人群离我们太远,这类题材也看多了,触动比较小。
那时的张静初真好啊,连发梢都会演戏。
国产的东西好狗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