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一,男二是同一个人。
首先是男一通过治疗赌博认识女主,恋爱,但其有家暴倾向,女主通过催眠使其忘记自己。
但男一内心却仍旧有一点模糊记忆,再一次鬼使神差的走进女主的生活要求治疗,这一次女主还是爱上了他,并和他上了床,外在表现为男二。
所以男二在床上问女主为何没有男友,女主说以前有过,但是家暴。
男二就说要去帮她讨个说法,这是人权公道,女主被说动。
这时,在男二进泳池时,催眠开始。
男二被催眠后,同时潜意识里原先被休眠的男一也被激活,化身为拍卖师,于是电影开始了。
所以整部片子里男一始终固执的认为就算他把画拿出来男二还是要杀他。
当男二了解了全部事实,从泳池中惊醒(此时可以看到影片显示的是一个络腮男,这才是男一男二的真正本原形象),开门收到邮差送来的Ipad,如果他愿意接收这一切事实,那么就可以点击开始按钮,女主可以让他忘掉这一切回到现实,但是看到男二在那很纠结。
人格分裂的确是个好玩的想法!
只不过,人格分裂这种设定要么一开始就告诉你,要么让它留到最后一刻才揭盅,让角色发现自己其实有另一个人格无疑是人格分裂故事的最精彩最高潮的瞬间 (参考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Shutter Island禁闭岛)。
而Trance却不然,这部电影的高潮在于作为真相被揭开的一段一年半前的旧回忆以及偷画事件的真正过程。
假若这段高潮背后还隐藏着人格分裂的设定而且到剧终也没有挑明解答的话,我认为是对人格分裂设定的一种浪费。
简单的故事,花巧的包装迷幻记忆重组出来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精彩的地方在于将回忆的碎片和现实交叉呈现让观众犹如在窥看万花筒。
男主角Simon一辈子都有戒不掉的瘾,原先是沉迷赌博,后来这份沉迷逐渐延伸到女主角Elizabeth身上,无法自拔。
强烈的占有欲使他渐渐地对Elizabeth从言语伤害扩大至肉体暴力,但Elizabeth拒绝逃避或逆来顺受,最终选择反击,才有了后来的整个偷画事件。
Elizabeth原本的目的只是报复Simon一个人并要他补偿自己(用一幅偷来的画),然而实际上却牵连了几条人命,这是她始料不及的(从她见到车尾箱那无辜路人女孩腐烂的尸体那一刻的反应可以看出)。
看到很多评论说Simon可怜Elizabeth可恶,甚至有人说Simon根本没爱过Elizabeth、Elizabeth是从一开始就利用Simon牟利的大boss等等。
我只想说,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在这个故事里Simon和Elizabeth双方既是受害者,也是伤害者,没有爱之深,哪来恨之切?
只是Elizabeth比Simon理智,能及时抽身,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she will take control,因为她有超强的筹码——催眠术。
人格分裂说男主Simon和男二Frank会是同一个人吗?
或者我们从大家几乎都不怎么提及的女主角Elizabeth的角度去探讨一下。
影片里Elizabeth第一次让Simon回忆起大部分偷画事件当天的情形,但这段催眠最终在Simon失控袭击Elizabeth,然后被Frank 4小强合力压制下结束。
看着大哭大叫地冲向自己的Simon被制服,Elizabeth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
随后下一个镜头就是Simon在床上醒来了,其实在他醒来之前还有一个事件的,就是Elizabeth对他做脑扫描,一边看着他对眼前投影的每幅照片的反应,一边和Frank对话。
对话内容就是向Frank分析Simon的反应说明他爱上了自己(当然她隐瞒了Simon在过去也曾经爱过自己这一点),可以利用Simon对自己的好感和他谈谈情、做做爱,让他有满足感(即安全感)以增加恢复记忆的机会,于是才有Simon醒来后跑到露台跟Elizabeth道歉(为差点失手打她而道歉),Elizabeth跟她约会吃饭的那一段。
男女主角去吃晚饭这一段并不是催眠看到的幻觉,而是现实。
不过是跟脑扫描那段交替剪辑,让人看着很玄罢了。
证据就是Elizabeth来到Simon选的餐厅时候的表情特写、餐厅那个男服务员看到Simon时微妙的尴尬感,以及整个用餐过程和用餐后计程车上Elizabeth都显得有点不自在。
因为这个餐厅勾起Elizabeth那晚被施暴的记忆,男服务员也认出了Simon这位以前曾经让自己难堪不已的麻烦客人;Simon失忆了以为自己是第一次来,但是这个地方仍然能勾起他被埋藏起来的嫉妒心,让那个多疑的自己在脑海里敲了一敲玻璃。
Elizabeth在前面摸脖子时的表情和来到餐厅楼下时的表情,是恐惧。
是Simon的暴力给她留下了阴影。
Elizabeth只要看着Simon的脸就会回想起被他掐着脖子差点死掉的那段恐怖经历,如今的她根本不情愿跟Simon独处。
但是和Frank一起的时候Elizabeth不曾露出一丝害怕的表情,他们可以事后在床上轻松地聊天打趣,谈论那个暴力的前度。
显然Frank是个有趣的家伙,聪明又机警,还不容易着催眠术的道。
催眠VS造梦电影里很多事情1人分饰2角是做不来的,更别说是1人分饰5角了(4小强+Simon本身),或许又有人问,假如这是5个人格同时存在于催眠的幻觉里呢?
参考一下Inception盗梦空间的造梦手法,Inception里为了给目标人物植入1个想法,需要一个专业的4人团队,而且这4个人需要跟目标同时进入筑梦师造出来的梦里,和目标人物一起玩真人RPG,要达成目的,各岗位必须分工明确并且高度配合。
相比之下Elizabeth只有一个人,如此庞大的造梦工程,还要面对5个危险的人格,她一个人绝对是办不来的。
因此4小强不可能是Simon的另外4个人格而只能是现实存在的4个人,偷画当然也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Elizabeth的催眠术有着跟Inception异曲同工的效果——给Simon植入了想法,想赌博、想欺骗、想偷画。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Simon是对催眠术接收度极高的那5%人群中的一个,可以使他在催眠结束后持续接受暗示(参考37分左右开始的Frank与Elizabeth对话)。
拍卖行的眼镜大叔还记得那位秃头的眼镜大叔吗?
Simon的同事,跟Simon打赌《空中女巫》一定能拍出2500万高价的那个大叔,名叫Francis Lemaitre,开头负责拍卖《空中女巫》,还出现在23分20秒左右,打了一辆出租车去圣潘克拉斯火车站。
关于这个大叔的更多信息还可以通过Elizabeth网上搜的几篇报道里得到,我们按照Elizabeth浏览的文章顺序来整理一下(从22分57秒开始)。
第一篇报道是:拍卖会劫案英雄命危,英雄指的是Simon,配图是他和秃头大叔的照片。
第二篇报道是:拍卖行老板被警方问话,配图是大叔和刚苏醒的Simon在病床前的合影,从文章中,从文章中可以得知这个大叔是拍卖行的资深拍卖师,在拍卖行里负责指挥拍卖1750-1850年的西班牙画作,而且大叔昨天也被警方带回去喝咖啡了。
第三篇报道是:《空中女巫》下落不明,警方仍然对油画的去向毫无头绪,侦讯受到阻碍,原因是抢劫期间有歹徒通过了门禁走进监控室毁坏了监控设备导致失去了证据;警方高层称未有确切证据证明抢劫案与大帮派有关联。
看完这几篇报道,再回到《空中女巫》拍卖开始前的时间轴,大概03分开始,Simon在台上宣布中场休息,接下来由Francis Lemaitre(秃头大叔)主持拍卖《空中女巫》。
这时候看到Frank偷偷摸摸的走到会场后方,用一张ID卡刷了一下打开了门禁,这张ID上面印着的正是秃头大叔的大名Francis Lemaitre和照片。
刷完以后他把卡平放在门禁器上面,没过多久黑人和另一个同伙又拿同一张卡再刷一次门禁,最后三个人走到了拍卖馆的内部,拿一早就放在后走廊的作案工具开始破坏和抢劫。
大叔的ID卡为什么会落到Frank手上?
电影里似乎没有正面交代,我猜测是Simon偷来给Frank用的。
第二篇报道不是说大叔被警察叫去喝咖啡嘛?
警察知道了歹徒是用了门卡走进去的,而门卡又是大叔的,现在他的嫌疑最大,估计被警察问完话以后就准备坐火车跑路了。
而Simon因为受了伤被封做了英雄,所以短期内警方是不会怀疑Simon是内鬼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在找画这段期间没有警察来骚扰。
不过4小强也是够大胆的,抢劫完还大摇大摆的到处晃又去Simon家里扫荡又去医院问医生怎么才能帮Simon恢复记忆,好歹打劫的时候蒙一下脸啊,护送Simon的那两个保安可是认得Frank的啊,警方早晚也会查出来的orz。
Bring it to me全剧最关键的一句话。
关于写着Bring it to me 的那封邮件是否Elizabeth发的也有人争论过。
我认为,邮件是Elizabeth发的。
Simon失忆后第一次拜访Elizabeth时,她看到Simon第一反应是吃惊,随后很快地用职业笑容掩盖,这说明她已经很久没见过Simon了,没想到Simon居然又找上门。
因为Elizabeth用尽千辛万苦才成功让Simon不再缠着自己,所以她是绝对不会再去见Simon的了,而Simon已经忘记了她,更加不会主动去找她,所以两人很久没见面是合情合理的。
Elizabeth给Simon植入了想去偷画的念头,但她并没有指令Simon什么时候去偷,因此她不知道偷画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证据是她重遇Simon之后才去网上搜索,才知道了偷画事件已经发生,此时跟Simon的过去种种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她才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前面提到过的,Simon是特殊体质,在催眠结束后仍能持续接受暗示。
事实上他的确在执行Elizabeth对他的暗示:赌博、欺骗、偷画。
但此时的Simon根本“不认识”Elizabeth,不可能将偷回来的画给一个“不存在”他大脑中的人,Elizabeth作为一个“陌生人”,要得到Simon手上的东西还须要跟他来一次接触,这也是最后一道暗示—— 1封有她照片的邮件,写着“Bring it to me”。
有了这道暗示,Simon就会乖乖的把画交给她。
既有照片也有邮件地址,Simon总会找到她的,因为她让他想要找到她。
Bring it to me邮件是最后一道暗示,无论任何时候发出都是有效的,Elizabeth只是随机发出这道暗示,然后等待Simon把画送上门就行了。
邮件出现在Simon撞车前的瞬间纯属巧合,大概是导演为了增加观感刺激的安排。
其实Elizabeth根本不知道偷画是什么时候进行的,也不知道Simon脑子被Frank敲了一下之后会恢复一部分被她藏起来的记忆,更没想到这么短暂的恢复记忆还害死了一个无辜的女孩子。
最后Simon看到Elizabeth开着车向他撞过来,勾起了当天被红色车撞之前的记忆——Bring it to me。
一切真相大白,Simon眼下只想杀了这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女人,然而为时已晚,Elizabeth的车撞上来了,她的经历和本能告诉她,如果不阻止Simon,她一定会被杀死,而阻止他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死。
Elizabeth和Simon,从相爱到相杀,从两位一体到两个只能活一个,用生命体验命运的残酷。
尾声一个头巾快递老哥让不少人觉得Frank是在催眠当中,其实未必。
快递哥第一次的出现是在Simon的脑海中,这个故事里所有出现在催眠世界的人物必须是被催眠者在现实见过的,这位快递哥会出现在Simon的记忆里唯一的解释就是Simon在现实中见过他,在哪里见过?
会不会就是在Frank家里呢?
电影没有正面给出答案。
用快递哥来证明Frank有或没有被催眠似乎都不够有力。
但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整部电影的每一次催眠。
要成功催眠,必须让被催眠的人听到催眠师的声音,Frank大难不死浮出水面的时候,Elizabeth早就不见了,如何对他实施催眠?
而且Frank作为一个Criminal有着警觉的本能,不容易被催眠。
所以寄来的ipad才是真正用来催眠的工具,因为ipad可以让Frank听到催眠师Elizabeth的声音。
为什么要给Frank录这段视频?
对Elizabeth而言,认识Frank是意料之外,比起Simon,显然Frank更和她合得来。
但更重要的是她不想Frank再去跟她抢画,如她所言这幅画对她太重要了,这幅画是她摆脱恶梦(暴力带来的阴影),掌控自身命运,掌控他人命运(Simon)的印证,是她胜利的证据,她用自己的技术让一个男人为她偷了一个珍宝,这份满足感不是卖掉的钱能取代的。
她和Frank的一场缘分,只要加以利用,就能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情人了,何乐而不为?
只是本着对Frank的好感,她选择和他坦白一切,并且给他选择。
机警的Frank会怎么做?
答案只有他才知道了。
P.S.Trance翻拍自2001年的同名电视电影,大体的梗是一样的,但原版的叙事手法相对简单,例如女主角在车上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男主角跟她的往事。
相比之下新版五光十色的视觉包装手法着实让人赞叹,演员方面,James收放自如无懈可击,Rosario性感得来不做作,Vincent大叔机灵有趣,加上原创音乐十分巧妙地牵引着观众的情绪,新版的总体观感好棒。
我才不会说Simon第一次回忆偷画那首音乐Bullet Cut我已经听了无数遍呢www如果对2001版Trance有兴趣的不妨去看看,英语原声+俄语配音的版本,无字幕。
↓BD盘:1mixss4o (4lpz)
搞心理类型的影片,首先就应该以《盗梦空间》作为标杆,故事线和人物线都不严谨的话,要么乱,要么无聊。
你选哪个吧?
反正导演肯定是两个缺点都占了,故事类型与节奏把控都不好,悬念的铺陈与设计都很无力和无聊。
要不是美术出身,提到点戈雅画的事,两星都给不上。
《空中的女巫》是一种暗示,我们都看出来这个意思了,只是女主的选角。。。
埋得扣子解开的太轻易,疲软了,在说相声的行话里叫包袱不响。
请了这么多大明星然后搞砸也是醉了。
只能说白瞎这几个人了。
在一个看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说女主长的丑,这玩应爹妈给的并不怪他本人。
只是导演的安排没把我们当人看,要是全片只有女主一个女性角色我们也就认了,但就是被掐死的酱油女都比女主好看那么多,你让我们怎么往下看。
抽你丫的。
偷画的是弗兰克,西蒙应该只是弗兰克的一个投影,代表着弗兰克偏执的一部分。
被杀的女人是被西蒙杀死的,代表着弗兰克心里对女主的恨。
在最后结局部分,西蒙最终死去,弗兰克获得新生,获得新生的弗兰克对女主也没有强烈的爱和恨(从结局弗兰克对是否删除最后的记忆在犹豫那段可以看出)。
PS:从多次出现的催眠情节可以看出,催眠师在催眠时多次使用的手法就是让被催眠人处于旁观状态,把自己做的事情代入到另一个虚拟人物身上,让被催眠人在旁观的安全状态下看另一个虚拟的自己去经历那些自己不愿经历的事情。
看到最后,虽然电影的结局看似是一美被当做炮灰,被前女友女心理医生撞死了,而弗兰克虽然知道画被女医生拿走,但是因为她说到画 会让她想起弗兰克,所以他不打算追究了,让女医生带着画逍遥了。
但是作为一个一美fan,看了这部混乱又烧脑的电影后,我对于结局有一点小小的自我猜想,也可以算是聊以自慰吧。
我以为整件事其实是一美和女医生设下的局。
整部电影以一美的角度开始,一直到弗兰克终于同意让一美去找医生治疗,恢复记忆,算是这个局的第一部分,就是要让弗兰克觉得他是事件的主导者,他提出找医生的,这件事里面没有猫腻。
第二部分就是一美一个人接受女医生治疗,事情有些进展,但是又没找到画,这让弗兰克一群人看到了希望,引出他们四个人也跟着接触了女主。
第三部分是女主让弗兰克接受一美爱上她,并且为她吃弗兰克的醋这个设定,以此来催眠弗兰克爱上女主(从这里开始弗兰克一直被催眠直到最后在水池中醒来),为以后她逃脱弗兰克的追踪做铺垫。
最后一部分是弗兰克被催眠,发生他们开车到一个偏僻地方,女主为了救他撞死了一美,然后女主带画离开,送视频,让弗兰克彻底忘掉这些事情。
这里面电影给了好几个铺垫:第一,一美在被催眠的时候,有好几次到关键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他敲窗户的声音,然后他就被催眠的程度就减轻了,不再按着女主设定的程序走了,比如说他在催眠中约女主吃饭,女主握着他的手,本来设定是要make love,结果他敲了一下窗户,就醒了,之后送女主坐车走了。
之后女主才说出什么嫉妒啊,去弗兰克家啊,然后跟弗兰克make love,催眠他啊之后的事情。
还有在坐车穿过向日葵地,一美从车窗向外望的时候,他敲了下车窗,后面他没想起来画在哪。
电影了他敲了大概三次窗户。
第二,在后面一美听到弗莱克他们说找到画也会杀了他的时候里面是弗兰克之前就看过的那场球赛,所以说是是弗兰克的催眠幻境里面。
第三,一美在杀人的时候女主别人没拦,就最后杀弗兰克的时候拦着了,是因为在弗兰克的催眠里,要继续计划了,不能让他死掉。
第四就是最后弗兰克在自家游泳池里面清醒过来了。。。
就这样吧,如果有逻辑漏洞也是正常的,本来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哈哈
为了一美的颜而来。
特意没有看剧评,以防被剧透。
一如既往,在致幻的情节里,我的眼里又看见爱情。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未尝不是受害者的反击时的心理。
一美爱艺术也爱赌博;爱一美的妹子,心甘情愿实现一美心中的完美,也恨恨让其直堕深渊。
你会忘了你爱的人,但你仍然嗜赌、偷窃、说谎,要让你这一生都不安宁。
原文成於 2014 年,搬運過來。
颱風天,隨手翻著之前紀錄下卻還沒看的片單,挑出了《索命記憶》。
一如以往的個人癖性,不查資訊,不看預告,所以也不清楚導演與演員是誰,直到看完全片,才發現竟然是丹尼鮑伊的作品。
《猜火車》與《127小時》一直以來是我最喜愛的電影,尤其是後者,當時讓我坐在螢幕前感到「痛苦不已」!
是真的會想卷起身子,皺著眉頭尖叫出聲的痛苦哦,現在閉上眼睛都還能回想起那恐怖的一幕!!
《索命記憶》英文片名為《Trance》,原意為狂喜、出神、恍惚、催眠;同時也是一種音樂風格的名稱,夜闌人靜時,關掉客廳的燈,點燃香煙,聽著這類音樂出神,是多麼愉悅的一件事...劇情撲朔迷離的《索命記憶》便猶如Trance樂曲般,虛實交錯,許多短樂句(場景)不斷地重複出現,然後隨著情節發展逐漸加重節奏與速度,令觀影者心情也為之緊張、糾結,其中有幾個橋段隨著音樂節拍的敲擊,還真的讓我的心臟也隨之快速跳動,非常地刺激!
本片劇情描述在一場拍賣會上,出於西班牙畫家戈雅(Goya)之手的「空中的女巫(Witches in the Air)以高價拍出後,卻被竊畫集團給搶走了,首腦多明尼克回到秘密基地後發現畫作竟然被挖空,只剩下外框。
他懷疑是同夥西蒙黑吃黑,以暴力脅迫的方式逼他交出畫作的下落,然原在藝術品拍賣公司上班的西蒙卻因為頭部遭到重擊而失去記憶,忘了當日的過程,也記不起畫作流落何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找上催眠師伊莉沙白,希望能以深層催眠的方式喚回當日的記憶。
但,也因此揭開了這首狂亂舞曲的序幕...一、關於催眠這件事...
*你看著電影的時候,電影內的人也正看著你......我相信許多人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催眠真有這麼神?
能夠隨心所欲地操控別人的意志與行為?
」也可能會懷疑劇中所演的催眠情節是否真實,難道這樣坐在椅子上講講話就能被催眠了嗎?
我本身在四年前曾因為某些原因而接受過催眠治療,那次的經驗對我影響非常深遠,當天晚上便寫下了完整的筆記來紀錄過程。
如同伊莉沙白對西蒙所說的一樣,透過催眠,我們可以喚醒沉睡在腦海裡的記憶,也可以埋藏掉想要遺忘的經驗,當時催眠師對我說:「你很理性,關於是否需要催眠,稍等我們會作測試,也許不用,也許需要,只是你週邊的事物一樣一樣瓦解,而你的回復能力也許較差,所以造成了你的混亂,也或者你根本不知道究竟該從哪樣開始解決。
我很高興你來找我,催眠並不是像舞台效果那樣,叫你飛,叫你游,你也不會失去意識,那是一場你與你自己的對話,就像要埋管線一樣,我們勢必要將你自己撫平的道路,重新挖開,埋入管線,再重新填平。
」做了十分鐘的測試後,開始進入真正的催眠過程。
我躺在沙發上,意識相當清明,但隨著他的話語引導,我看見自己站在一座偌大的森林裡,有頭兔子迎面朝我跑來,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落在我臉上的溫度,也能聞到草皮的香氣...最後我在森林深處看見了一幢大房子...我推開木屋的大門,裡頭有著像惡靈古堡一代那棟洋房一樣的大廳,一樣的樓梯。
走上二樓,左右兩側是條長廊,有著數十間相對的房間,我試著打開第一間房間,我無法將門完全推開,推開五公分,我告訴他,我想關上,我無法打開這扇門,我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在發抖。
*催眠過程中,就像裡面的自己看著外面的你一樣不愉快...我看不見房門內的樣子,但我覺得心臟快要從喉嚨蹦出來似的,就像被高年級的學長掐著脖子怒瞪一樣的恐怖。
這一段發展就像電影中,西蒙無法打開第一份包裹一樣,某些記憶鎖在腦海的最深處,只要你想碰它,身體就會產生劇烈的排斥反應。
而後,催眠師建議我關上門,並「命令」我打開另一間房間,我看到我自己站在以前住的透天厝的客廳,我看到了姑姑跟奶奶,看到了我,重現了「當時的事件」。
為什麼是「這個事件」?
我以為我已經忘掉它了;不...我根本不記得發生過這件事......是的,這一幕就像《索命記憶》中,西蒙在催眠狀態中重回案發現場,以第三者的角度看著被擊暈的自己,那不是靈魂出竅,而是一種全然清澈的旁觀者立場...
*就像這樣,你可以在催眠過程中看見另一個自己催眠會讓人睡著嗎?
其實並不會,我意識到我還躺在那裡,只是我無法抗拒自己的身體,我無法拒絕回答他的任何問題,我也無法張開眼睛,眼皮像被針線給縫在一起似的...後來打開了第三個房間,我看見了「那個時候的自己」,我流了眼淚,渾身發抖...催眠師說:「這是很大的一個創傷,離開這個房間吧。
到此為止,稍等我數到十,你將被送回森林裡,請你抱著那隻兔子,重新整理心情,再打開其他房間,對你而言太沉重。
」接著他彈了下指頭,我重新回到現實世界,臉上掛著淚痕,但心情卻無比的開懷...所以我個人對於這部電影是十分有共鳴的......二、催眠的力量與劇情的重組
正因為催眠有著上述的力量,所以即使我已經看了四遍《索命記憶》,仍然無法搞清楚,究竟是伊莉莎白為了報復而催眠西蒙呢,還是真正被催眠的對象是竊畫首腦多明尼克?
陰謀論者說西蒙這角色根本不存在,他只是多明尼克的潛在暴力人格,但看了幾遍後我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報紙與網路新聞確確實實地刊載了「Simon Newton the auction heist hero.」的訊息(還附照片),伊莉莎白沒有精神錯亂,不太可能發生《鬥陣俱樂部》裡的狀況。
但我相信整件事的始作俑者肯定是催眠治療師伊莉莎白,她透過催眠,暗示西蒙繼續賭博,進而展開竊畫行動,只是過程中發生了兩次意外,導至計劃生變,使得她也被捲入了風暴之中。
全片重組後的的時間軸應該是 - -西蒙因為想戒賭而找上伊莉莎白,進而發展出病人與醫師間的戀愛關係,但西蒙本身潛在的暴力傾向、過強的占有慾及疑心病,導致兩人關係生變,在一次暴力衝突下,伊莉莎白決定離開西蒙的身邊。
但西蒙最終又找上了她,繼續傷害她,最後她決定透過催眠,讓他忘掉自己,並種下一個暗示,展開自己的復仇計劃。
她暗示西蒙在遺忘她後,會繼續賭博、說謊、欺騙,並為那位所愛的人偷一副畫。
而西蒙在賭癮的作用下,欠下了大筆債務,走投無路之下透過朋友里茲結識了多明尼克,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策劃了一場竊畫戲碼。
而因為暗示的關係,他不可能把畫作交給多明尼克,因為伊莉莎白又下了道暗示:「Bring it to me.」,所以他死也要把畫帶著,帶到伊莉莎白的面前(即使這是無意識的)。
可是意外發生了,多明尼克在過程中以槍托重擊了西蒙的頭部,這次衝擊喚醒了他的回憶...當西蒙帶著畫作走回大街時,又遭汽車追撞,這一撞把他的暗示枷鎖給解開了一大半,他開始出現記憶混亂的情形,將眼前的陌生女子誤認為是伊莉莎白...因為他發現伊莉莎白騙了自己,憤怒的人格浮上臺面,掐死了眼前這位女子。
而後,西蒙被送進醫院,接受了腦部手術,估計這個過程讓他的記憶又被封印了起來,因為主治醫師問到他知不知道自己是誰時,西蒙略為停頓了一下。
而這兩件事都在伊莉莎白的料想之外(她也不知道),接下來另一個意外發生了,伊莉莎白在催眠過程中發現有人在竊聽對話,進而知道還有四個同夥的存在。
為了取得畫作,她選擇加入了集團,而且主張要和成員們有同等的地位。
估計這段時間內她也對多明尼克下了暗示,甚至是產生了感情也不一定,因為伊莉莎白對於西蒙的情感展現,在片中只有出現過兩次。
第一次是她讀著新聞,看見網頁裡那幅《空中女巫》時,想起了西蒙披著外套模仿畫作的畫面而落淚,第二次就是依他的喜好剃成白虎和他發生關係的那一幕。
最後在西蒙的帶領下,重新找回了畫作,在一陣激烈的纏鬥後,畫作落到了伊莉莎白手裡。
三、關於一些謎團或許是丹尼鮑伊故布疑陣,但全片有幾個謎團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西蒙的主管 - Francis Lemaitre的角色定位究竟是?
電影剛開始的時候,Francis就一直向職員們強調,人的生命是比藝術品更珍貴的,千萬不要逞英雄...言下之意是,有人要搶,就讓他們拿去吧。
在多明尼克集團潛入拍賣會場時,我們可以看見其中一人手上拿的是Francis Lemaitre的員工卡,接著他們潛入中央控制室,破壞了監控設備。
之後伊莉莎白讀新聞的時候,可以看見網頁上面寫著:「Francis Lemaitre昨日遭到逮捕與問訊」,另一則新聞則寫著:「因為監控設備遭到破壞,所以警察局長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無法確定這是不是一起內神通外鬼的集團犯案。
」
之後的下一幕,西蒙以惡狠狠的表情瞪著Francis Lemaitre,原先要追上去,卻因為一輛車衝出來而只能眼巴巴看著他搭上計程車,前往St.Pancras。
這地方和伊莉莎白的診所相對位置如下圖,應該沒什麼特別關係。
之後就是伊莉莎白落淚的一幕,因為鏡頭最後停在《空中女巫》的女巫身上,我猜想她是回想起披著外套逗她玩的西蒙而落淚。
但電影開頭對於Francis的著墨實在多到有點不自然,而影片後段又如人間蒸發似的,是腳本有臨時做了什麼修改嗎?
◎多明尼克最後究竟是醒著,還是被催眠著?
西蒙在一次催眠過程中,收到了快遞員送來的包裹,而這位快遞員最後也出現在多明尼克的面前,送上一樣的物品。
一樣的包裝,一樣的iPad,一樣的畫面。
當他從泳池中突然爬起時,這段過程就像《全面啟動》中對夢境的描述一樣。
你永遠不記得自己是何時開始作夢,怎麼來到這裡的,它就是這樣突然地展開。
◎伊莉莎白最後在車上的自白,是真實的嗎?
*最後的自白中,她表現出了遲疑與驚訝的態度伊莉莎白在車上向西蒙陳述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包括兩人如何交往,如何分手,為何會演變成現在的情勢...但重新看一次電影後會發現伊莉莎白某種程度是在說謊,甚至更改情節的。
她說沒想到西蒙會再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所以當她發現麥斯威爾先生是西蒙的時候,受到了驚嚇,以至於自我介紹時說:「I'm Elizabeth......Lamb」。
但仔細回想下,第一次伊莉莎白在診所遇見西蒙的時候,可是一點也沒有遲疑,很快地就說:「I'm Elizabeth Lamb」,語氣之堅定,彷彿早就知道西蒙會來找她似的,差別在於前面所說的,意外蹦出四位竊聽的人馬。
*第一次見面輕鬆的很哩◎西蒙為何而笑?
第一次催眠後,西蒙在自家衣櫃找回了車鑰匙,眾人離開後,他表情猙獰地握著車鑰匙,之後鏡頭對焦拉開,臉變得糢糊,但我們可以發現西蒙露出了微笑。
這樣的笑臉在之後又出現了許多次,坦白講,我真猜不透西蒙這角色的心理狀態......
◎不斷出現的手指特寫我一開始以為它是要像《全面啟動》一樣,暗示觀眾有受傷和沒受傷的差別,但看起來不是那麼一回事,可是特寫畫面實在太多了...
◎延伸閱讀其實個人對於本片還有許多覺得不解的點,但再追究下去應該也查不出個結果,如果各位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一起討論,覺得我想太多,也可以批評,彼此交換意見,教學以相長,我認為這就是電影的樂趣。
您可以從以下連結得知更多訊息,包括戲中畫作的知識。
Trance《索命記憶》 - 十進位Trance劇情大解構 - To Each His Own Cinema索命記憶:賞畫看功力 - 藍色電影夢
原谅我讨论到最后也没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即使看了影评,仍旧对影片有诸多不明,主要为以下两点: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弗兰克和赛门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与之对应的,死的,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人格。
第二点,与第一点紧密相关,是整部影片需要我们辨明的一点,即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尤其是偷画这件事,到底存不存在。
首先,如果弗兰克和赛门不是同一个人,这个故事如同表面理解的那样,就简单多了,其中唯一虚幻的部分就是,赛门第一次杀掉四个人。
在这个前提下,就是女催眠师让赛门去偷画,最后赛门死了,弗兰克活了下来,催眠师爱上了弗兰克,让弗兰克决定是不是要忘记这件事,忘记她。
这样有如下几个疑点:第一,那个酱油女腐烂的如此厉害,为什么没被发现?
而且那个死的酱油女为什么跟赛门在画室引导他的女人一模一样?
在画室引导那部分很明显是一次中间出了问题的催眠,即,不是真实的,一个不真实,不重要的女人在回忆的现实和虚幻的催眠里同时出现是为什么?
除非她也是虚幻的,所谓回忆的现实也是虚幻的。
第二,赛门的死,当被撞的赛门落水后,就不再有他的镜头,只有弗兰克在水里挣扎,从泳池里出来,那么重要的男一号,还不一定真的就是死了,为什么没有镜头?
更像是消失,而不是死亡。
第三,也是很荒诞的一个地方,当时弗兰克去抢画的时候,不止一个人看到弗兰克,为什么没有通缉弗兰克?
在赛门的回忆中,他看到弗兰克,甚至叫了弗兰克的名字,而弗兰克明目张胆的抢走了画,警方应该认为画在弗兰克手上,应该盘问赛门弗兰克的情况,但是没有……最奇怪的是,赛门受伤了,另外两个人为什么自己走了不把他送医院?
而是他自己醒了之后走出去?
同样在弗兰克和赛门不是同一个人的前提下,如果偷画这件事是假的,那为什么要有弗兰克的出现?
在赛门和催眠师讲他戒赌的事时,就说为了偷画,找一个能做这种事的人才找到弗兰克的,所以弗兰克和赛门是两个人的前提是偷画这件事一定是真的。
但偷画这件事疑点重重……那么让我们来讨论第二种情况:弗兰克和赛门是同一个人,整个偷画事件都是假的,那么整个偷画事件都是催眠师的催眠,这就面临一个问题,最后活下来的是弗兰克,那么赛门是弗兰克的分裂人格,还是说赛门是催眠里弗兰克创造的虚构人物?
或者说,弗兰克才是赛门分裂出的人格,只不过最后弗兰克活下来了?
我觉得最不可能的是赛门是梦里虚构人物这点,因为影片结尾,催眠师说,她以为她看着画会想起赛门,结果想得却是弗兰克。
如果说赛门是弗兰克的一个分裂人格,那占有欲强的赛门被催眠师除去,弗兰克留下来就说得通了,可是那么为什么故事都以赛门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
所以我大胆的假设,弗兰克才是赛门在催眠里创造出的人格,因为催眠师的选择以及赛门和弗兰克的斗争,活下来的人格是弗兰克。
但无论弗兰克和赛门谁是主人格,都是建立在偷画是催眠里的故事的基础上,那么最受视频里,催眠师背后挂的画又是哪来的?
是真的还是假的?
看了预告片,觉得还蛮不错的,催眠,偷画,又是一部畅快淋漓的商业作,加上詹姆斯·麦卡沃伊出演,自然是期望值颇高打开电影,不对,福克斯探照灯出品?
这可不好,因为该公司专门出产独立电影,这通常意味着小成本,也意味着很文艺,比较无聊电影看完后,确实是没多少商业元素,全片的心思都用在剧情上,配合催眠桥段,使得故事的发展变得错综复杂,难以分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觉。
前面一部分有点让人发困,但随着线索一步步解开,并最终达到冲突的高潮时,感觉还是蛮过瘾的总体评分:3.8/5.0(虽然漏洞不少,但最后的高潮部分亮爆炸了)娱乐指数:2.5/5.0(电影大部分都是由对白组成,没什么商业元素)回味指数:2.2/5.0(印象深刻,但可以回忆的不多)分级提示:血腥、全果体(请注意,是全)票房表现:成本2000万,小规模点映单馆票房为32786万,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大规模公映后首周票房只有124万,还有啥说的吗,还是得靠2193万的海外票房来打救,不过加起来也只是2426万,扣去院线分成也是要卖DVD了找辆小车挡着保安的车门竟然就出不去了,雇佣兵们连个司机都没放进去,真是把前特种部队的面子给丢光了...这电影或许会影响到心理学专业女生的恋爱...因为片中所有人都被那催眠医师玩到团团转虽然说电影最后会按顺序一次把真相都说出来,理解上基本没有问题。
只是有一段很疑惑,女主很明显是在男主家里(麦卡沃伊赤裸上身躺在床上那一段),而偷听器却是安装在女主家的,幻觉里的她是怎么找到现实里的偷听器的...
《迷幻》是一部很难找到合适的语言来来形容的电影。
丹尼·鲍尔用令人目眩的镜头角度和反差强烈的色彩考验着观众的心理和智商。
《空中的女巫》是一切的开始,也是结束。
这幅油画里,空中漂浮着的三位戴着尖角帽的女巫。
她们怀抱中的男子看上去惊恐万分痛苦挣扎着,似乎就要摔下去。
在画面下方有一个蒙着白布摆布双手摊开的人,他双手的大拇指同时篡在其他四个手指里,这个手势叫做figo,意味着躲避魔鬼与邪恶。
左下方有一位看上去很痛苦,伏在地上的抱着头的人。
在画面的右下角,有一只几乎被黑暗的背景吞没的驴子。
那么在这幅看上去痛苦不堪并且毛骨悚然的油画里,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丹尼·鲍尔?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是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
在电影中,他被称作是“第一位描绘人类思维的画家”。
戈雅的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的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的表现主义作品,他的一生总在改变。
戈雅的父亲是镀金匠,母亲出身没落贵族,从小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
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凄凉,在辞去了担任了宫廷首席画师多年后,妻子去世,戈雅身染重病,双耳朵彻底失去听力。
在生命中剩下的岁月里,戈雅过起了深入简出、与世隔绝的生活,终日躲在自己的“聋人屋”里作画。
在失聪后的第五年,戈雅创作了这幅《空中的女巫》。
电影里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催眠。
催眠历来是电影中最神秘、最迷人的的元素之一。
在《迷幻》里,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力量和意义。
催眠治疗师Eliza除了可以治疗各种心理疾病,还可以使主人公Simon忘记自己扭曲地爱着她的事实。
也正因如此,改变了电影中三位主角的命运。
丹尼·鲍尔使用了大量冷暖相交的色彩,意在构建一个由记忆的正面和反面,还有碎片组成的世界。
Frank的家中以黑色和棕色为基调,而Eliza的家中则用以代表热情和野心的橙色。
除此之外,片中运用了大量白、蓝、棕、绿等或冷或暖的色调。
丹尼·鲍尔同时还都运用了大量的,复杂的,造型各异的镜子、玻璃等反光镜面,用来表现Simon破碎残缺的记忆。
詹姆斯麦·卡沃伊当属在这部电影里独挑大梁的人,他是近年涌现出来的优秀的年轻演员之一。
他那种可以在平静之中突然爆发的表演风格让我想起年轻时的杰克•尼克尔森和颠峰时期的尼古拉斯•凯奇。
但是这迷幻里有些时候他的情绪转换的节奏似乎太快,有时候情感强烈到会令人出戏的地步。
而罗莎里奥·道森的表演是最让人吃惊的。
年幼成名的她之前给人最深的角色便是与昆汀塔伦蒂诺和罗德里格斯两位邪典怪才的合作。
然而在这部迷幻里她居然也可以扮演或是温柔迷人或是危险致命的蛇蝎美人。
演员不错,就是剧情太破碎了,连不起来。该强的不强,弱弱
电影的色彩太和口味了!持续高能!
处处在卖弄自己!!!女主把自己剃成白虎!!这情节是什么回事!有暗示性还是啥?拿枪爆人JB这!!!!蛋疼!
没啥感觉 印象最深 光影 被掏空产业的英国 做作的后现代 让人感觉无比强大其实也就那回事的心理学 读了别人的写的影评突然感到本子其实很用心 各种细细的绕来绕去 合起来1+1<2
开始很吸引人 不过之后就陷入了 谁到底是坏人 谁在主宰谁的游戏中~~~ 我就知道那个女人有问题 可谁能想到又是一段对记忆的封存 还可以吧 女主角够豁的出去的
能记住的,都是该记住的,能被遗忘的,都不再重要。。。
导演磕药拍的吧,还真是兜兜转转的剧情。
女猪脚除了身材其他全是硬伤 McAvoy你怎么就没变老啊!! 斜视角最高!
节奏还行,就是悬疑玩过了。。。太扯了啊,催眠有那么神奇?!我就不信了!!!
身材很不错哦
剪辑和拍摄非常棒,虚实交错,营造出扑朔迷离的记忆世界。不过,剧情实在太扯,女主的长相欠缺说服力,剧情越往后越让人感觉编剧收不住。P.S.开场很棒。
结局意外啊。女的才是赢家。黑白两道都被耍了。
3如果关掉声音,你肯定会觉得“哇塞,虽然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但是大片高大上的赶脚啊”,可是实际上他是故弄玄虚乱七八糟没有主线没有重点
真真假假也就算了,关键不刺激
神神叨叨,故弄玄虚,配乐和摄影华丽丽,故事却苍白枯燥 ps:本片彻底改变了我一味觉得叫伊丽莎白的女人都是天使的看法
中年丑女的意淫大作。幻想所有遇到她的男人(那是莫妮卡贝鲁奇的老公好吗!自己照镜子去)都疯狂迷恋她,想跟她上床,爱她到想要完全控制她甚至伤害她,爱她到放弃自己在做的工作,爱她到为她奉上旷世名画,还有一遇到她就想要强奸她的。我只想说一个字:滚!!!
太多逆转容易出戏 本来接受设定生生又被掰开 各种可能性都存在但同时大小漏洞一堆各种解释不清难以服众
丹尼·鲍尔努力还原想象的世界,视觉上的迷幻感还是有呈现的。情节太鬼扯了,离奇到让人生厌
有点故弄玄虚不太及格的作品,我能为你做一切事情就是不能停止爱你。人就是这样得不到忘不掉。。。。
戏里戏外作茧自缚。简直就是当年的海滩再来一次,一定要这么好烂交替着拍嘛……随便剪几个镜头打乱正常叙事,也不能让故事更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