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这部剧在黑我们记者行业和重创财经金融领域。
男女主的演技稀烂加上人设稀烂服装搭配稀烂台词稀烂,严重抹黑了我们女性财经记者的形象。
还有金融领域。
主演粉丝们却全网刷屏说敢于发声的营销号和网友黑你们,到底谁黑谁。
财经记者是所有记者行业中最高的地位,记者有很多领域,其中财经记者难度和被社会认可尊重地位是第一名。
如此恶毒的剧情,恶毒的演技,恶毒的情感纠葛。
那样一个弱智脑残油腻总裁。
到底是谁摸黑谁,别忘了这是上星剧湖南卫视,它面对的是全国观众。
电视剧本来就是传播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麻烦脑残粉们磕生磕死捂嘴他人的时候小心真的被下架。
我不说颜值了,摆在台面上的东西,说来说去真的很没意思。
单说说剧情。
首先,事实就是女主靠关系,靠美色得来对采访,却在恶毒女配说出来的时候义正严辞地反驳,表示自己被造谣。
请问,女主是哪里来的脸????
他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不心虚吗其次,女主因为跟男主之间的问题,导致专题采访无法推进,他并不解释,只说自己会退出,在明知项目叫停的情况下,让恶毒女配来接手背锅,说真的,我一时竟分不清到底谁才是恶毒女配再者,女配接手采访,到达公司时,男主以及助理表现的极其不专业,将个人感情带入工作,对女配没有最基本的尊重,请问,这是一个老板能干出来的事?
干脆总裁给自己的女朋友单开一个杂志社算了,别因为你俩之间的破事影响认真工作的人再说主编,首先,很明显的偏心,对女主和女配的态度大相径庭。
而且作为主编,一点专业度没有,在工作的调配上,从三位副行长和关向成那里的头版处理可以看出,更何况主编还是大佬的秘密情人,和女主一样,关系户,女主是未来的主编说说我全剧最心疼的女配,每一次看似降智的下三滥手段,甚至都是为了工作。
面对工作兢兢业业,表现出足够的专业度,待人接物也非常有风度。
如果说,将女配的人设和女主的人设进行调换,女配的一些下三滥的小手段都比勾引男主要来的更容易让人接受
土狗爱看霸总剧,但你不能太离谱吧,不能吧!
越看越生气,我不知道原作者和编剧有没有基本的常识,女主演的这个财经记者哈,她的主编和总编号称财经界传媒二魔头,可是他们杂志头版头条的人物专访的稿件需要被采访人物确认才能通过,被采访人物可以直接毙掉财经记者的发稿让记者重写,并且直接教育记者应该如何写稿如何侧重,这是给人家甲方捧臭脚的软文,是正经杂志的边角料,这不是正经财经新闻会干的事儿,望周知。
而且男主说的改稿意见,都是给初中生改作文的修改意见,传媒二魔头居然看不出来?
是传媒“二”魔头吗?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曾经有个记者采访陈道明,也是写完稿后跑去拿给陈道明看,陈道明直接坐在地上对着稿子圈圈点点,修改那位记者的稿件,那位记者一脸谄媚的微笑诚惶诚恐,当时被人拍了照片好一阵宣传陈道明“亲民”,可是却在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这对于我们新传工作者尤其是新闻线工作者是奇耻大辱!
还有,专业的正经的财经记者,采访采访,想尽方法采访到意向人物,有时用一些非常手段,是可以理解的,但总是公私混杂,跑到被采访人物的私人宅邸去,甚至于离谱到大晚上跑被采访人物家里去“改稿”,这是非常错误的示范!
很多人别看天天上新闻,他们不仅心灵是王八蛋,颜值上也是王八蛋啊。
哦不是,他们不仅颜值上是王八蛋,心灵上更是王八蛋啊,一个年轻漂亮女记者半夜跑别人家里去发嗲,还主动要求喝酒,你知道在发射什么讯号吗?
就算问稿子修改意见,这是百分百纯正的公事,是可以坦坦荡荡追问的事,是可以坦坦荡荡追到公司里去问的事,女主为什么离谱地要说是私人急事?
为什么要这么暧昧?
就是为了让男主说出那句“工作时间和场合以外不谈私事”然后制造两人深夜男主家中独处的狗屁桥段,但是它不合理啊!
而且女主改稿的状态是各种心猿意马,你们是没写过稿子是怎么的,写稿子的时候有心思不停偷看男人偷听别人总是漏音八十米的电话吗,你们都没有写稿焦虑吗,一个真正好的一年9个头版的writer写稿的时候不需要沉浸吗?
女主走的都是一些歪门邪道,打着正经、专业的职业人的旗号,干的全是旁门外道的事儿,是cos邓文迪如何攻略默多克吗,原作者或编剧,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不会“你喝什么?
”“柠檬水,谢谢。
”没有一个正常人,第一次到别人家里去,别人问你喝什么,你会说柠檬水。
请问你怎么确定人家冰箱里有柠檬,而且是刚好有切好的柠檬?
不然就算有柠檬,得现切一颗柠檬给你?
Coffee, tea, or Coca Cola? 橙汁儿!!
P.S. 女主演得好油,真的好油。
就算滤镜把脸磨成米糯糍,也控不住的油。
曾黎比女主大多少岁,人家也没磨皮磨掉观众眼角膜。
(楼里那些水军还挺明显的,有些嘴特别臭的大家不要去生气对线,直接投诉就好了。
谢谢水军们给我顶贴哦,他们花钱给我买了热度,为他人做嫁呀。
)
建议12岁以上人群,不要观看。
同样是记者这个职业,建议去看韩剧“匹诺曹”,看看朴信惠李钟硕每天穿的什么,看看记者是不是每天都光鲜亮丽,看看发一篇报道有多难,看看每一篇报道背后的故事,看看大部分记者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如果女主是金字塔尖,就请拿出事实说服观众,如果女主有金手指,就不要标榜励志。
普通人卑躬屈膝、兢兢业业、寒窗苦读不如长得漂亮,新闻报道可以随便由被采访者更改,这就是这部剧给观众传达的价值观。
而现实生活中,打工人不仅要接受这样价值观的荼毒,还要看一个硬捧出来的女主扮演“祸国殃民、倾国倾城”的大美女,接受整个剧组从路人到配角,从同事到朋友,从店员到司机的全方位无死角360度的pua。
试图通过让所有人都说她漂亮,来潜移默化使观众认为她真的是一个美女。
首先,“祸国殃民、倾国倾城”适合作为现代剧主角的重要形象特点,反复强调吗?
美女会影响我们国家和民众吗?
祖国繁荣昌盛,怎会受美色影响?
只有普女硬要被说出美女,才会影响观众这部分民众的心情。
其次,贵剧组真的认为女主配得上这俩词吗?
拍成电视剧能不能改一改,落一落地,不要硬搬小说?
有些人说白鹿不普,我只能说在普通人中,还可以,但是剧中哪个不比她漂亮?
你可以说她比你漂亮,你同学也可以说白鹿比她漂亮,但是安悦溪不行,安悦溪说白鹿多么多么漂亮,白鹿说自己真靠美貌,安悦溪都见不到她,这段有多么违和,整个剧组都感觉不到?
明星无需和普通人进行比较,明星的日常妆容甚至比普通人婚礼画的都好,日常出片甚至比普通人婚纱照修的都精致,日常保养微调,更是普通人遥不可及,没有可比性。
白鹿普就普在:作为女生的你、或者作为男生的你的女朋友,可以随便换成国内外娱乐圈任何一位女明星的形象(包括身材和样貌),你换成白鹿会觉得亏。
不仅pua观众,还pua男主,不追星,只是看过几段花絮,男主提出想法总是被包括女主在内的工作人员嘲笑。
有一段剧情是“男主坐在沙发上,女主要追他”男主说听到女主失恋,不应该露出欣喜的表情,真的喜欢女主应该感到心疼,遭到了全场人的否定,否定就算了,你女主总是在旁边哈哈大笑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尊重一下自己的同事?
职场中提出想法被领导否决就算了,还被同事嘲笑?
男主还说可以模仿鬼怪的出场方式,导演说鬼怪过时了,然后拍出了比二十年前王子变青蛙还土的霸总出场,具体花絮情节记不太清楚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男主在这部剧真不好看,和苍兰诀判若两人,没话语权、又不好看,这部剧真是扣分项,不应该接,但是听说是苍兰诀火之前签的,也算是信守承诺。
导演实在不会拍,能不能照抄王子变青蛙、放羊的星星、还珠格格、流星花园啊,看看老剧的镜头,学学老剧的思想,思考一下老剧的价值观啊?
这些剧放到现在还能看的原因,就是因为剧中的思想放到现在也不是非常违和。
而土营这部剧,我实在无法相信这是2023年底的剧,你说它压了十年我都信。
白鹿今年的剧一部比一部差,不知道是剧本问题还是演技问题,又或者是强捧遭到反噬了。
不过从“不爱你而感到羞愧”的霍璇到“美貌三界”的xx仙子(长月的女主,忘记叫什么了)再到“上辈子能成事也是靠了美貌”的妖后姜雪宁,演大美女倒是一贯而终。
还有最后一点,原音不是你们演员拿出去吹牛的,首先要能听,行不行?
本身综艺曝光率过多就是个减分项,还用原音,原音还这么拉垮!
整部剧就像奔跑吧王鹤棣白鹿主演的任务小片。
两位主演的粉丝真会吹和宣传营销啊。
第一,精修图和路透代拍各种氛围感拉满,吸引网友去看。
第二,越土越好看,太上头了,我某某在看,太甜了。
第三,抖音上网上全是骂的,我身边全是追的,每天嘴角上扬。
饭圈式安利刷屏全网抖音。
第三,王鹤棣太帅了,我就喜欢。
第四,主打一个连自己的年幼的小孩都不放过。
我孩子喜欢看,我某某也喜欢看。
上述话术都是为了证明这个剧好看,营销号黑,不要带节奏等等。
第五,我想说扪心自问,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误导年轻的网友,还有你们只是看了视觉外观并没有具体看,整天就知道做数据增加播放量,有几个粉真正看过,在那里把路人和观众当傻子。
骗骗自己就得了,还骗起观众来了,为什么不说我觉得好看,要到处造谣说这个爱看那个爱看呢?
或者正在看,是不是太缺德了。
自己没看忽悠别人去看。
第六,这部剧压根就不是甜宠剧,也不是什么正常偶像剧,它就是一个除了有商业价值的烂片,为了钱而赚钱的黑心烂片。
看过小说,我想说并不是所有小说都适合翻拍,也不是所有小说都适合原样翻拍。
霸总语录、土味情话、女主闺蜜对着女主说你这张倾国倾城的脸,真的给我创亖。
女主应该挑一个浓颜系美女来演,之前看别人说白鹿普我还不觉得,这次一下懂了。
男主原音也不太行,有进步,但不多。
还得再练练,而且王鹤棣的年龄感还是不够,总感觉是小孩装大人的感觉。
男女主衣品也一般,男主比女主好一些。
女主不太像搞记者的,穿着不够职业,和女二穿的也差不多,更像网红不像财经类新闻记者,不够稳重大气。
男主的衣服或者外套太廓形了,不够干练。
另,王鹤棣不要总挑眉或者邪魅一笑真的出戏。
我是冲着王鹤棣去看的,我算他的综艺粉吧。
但这两个人选角其实都不太合适。
还有不要加那么重滤镜啊,烦死了,眼睛都要亮瞎了。
还有镜头语言很刻意,紧张就要用扣手表现,男主对女主心动就一定照镜子整理仪容什么的,真的太老土了。
还动不动怼脸拍,拍的真的很差啊。
无脑的剧情,差的不能再差的滤镜和运镜,丑到爆炸的服化道男主演技又尬又装,原声一股四川火锅味,台词黏黏糊糊,女主演技比男主好点,但也好不到哪去。
最后和他们歹毒的粉丝合在一起就是一坨答辩。
都2023年了,还拍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俗套戏码,粉丝还一个劲的捂嘴……。
你能想象一个记者晚上去霸总家改稿,霸总还特意穿上睡衣,喝着红酒在记者面前耍帅的场景吗?
真无脑……总而言之,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从来没有一部剧能让我吐槽成这样,以爱为营,你和你歹毒的粉丝做到了,我只能说,祝你们成功吧。
第一,最强营销,大粉们站姐们持续几个月的路透代拍输出。
吸引网友和诱骗网友去看。
第二,奇葩无语的运镜。
男主丑到爆,车内针孔摄像头360度耍帅。
开的车像用电缆下的那种不需要司机的电缆车,或者说更像开在海里的游艇。
你不把观众尬死笑翻不罢休的。
第三,女主有瞬间漂移的能力。
女主形象气质与精明能干的财经记者形象不相称。
第三,男主表情猥琐木讷面瘫,面部表情管理极差。
将清冷演成猥琐阴暗那种背后感到凉意害怕的感觉。
原声台词吐字不清晰,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就是字幕与口型不相符。
像看哑剧。
第六,男女主不像在演戏,像在参加综艺。
没有入戏。
第七就是死亡滤镜,男主丑到爆。
各种各样的从装束外形上强调他是一个总裁。
实际上就是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木讷愚蠢阴暗猥琐的混二代。
第八,男主和男二的对话,金融专业的学生尴尬,其最基本的金融常识只是大学一年级入门课。
与其财政精英极不相称。
听同事说有部新剧演的就是我们职业,抱着好奇心看了一眼……天,我敢肯定,编剧一定没做过记者,哪怕实习都没有过。
1. 财经记者并不是都光鲜亮丽先说场地服饰,做文字记者的,哪有那么妆容精致,每天套装换个不停?
只要不做面访,同事们能素颜则素颜,只有采上市公司董事长这种场面活时,会穿身得体的衣服出现杂志社能每天西装革履的,大多是经营销售。
就算是领导社长,也少有如剧里那样的穿着打扮。
剧里的办公环境不像媒体更像互联网大厂。
现实中的财经记者,大家要么两个屏幕看股市数据,要么脖子前倾吭哧吭哧写个不停,要么桌上一堆书一堆纸张梳理数据。
每天求爷爷告奶奶找采访对象和专家,哪有那么多时间勾心斗角?
2. 美貌在文笔面前,一无所有记者经常需要熬夜写稿,顶着黑眼圈,能好看到哪里去?
此外,与视频主持人不同,我们这行只听说谁稿子写得好,没听说谁长的特别好。
也许托行业的关系,你确实可以见到一些行业精英与“上流人士”,但大家彼此心里都清楚,这是工作上的往来,并不会超出工作范畴的情感。
现实中,行业精英们大多都忙的马不停蹄,作为卑微记者,即便你所在的平台不算小,但想约见对方一年也不容易。
通常先费劲联系上对方公司公关,由企业对外宣传的人跟秘书或助理约采访。
通常董事长等级别都是提前两个月起约。
并且这类人士大多年纪都不小,甚至有些可以叫爷爷的程度。
剧中不断强调女主美貌,在我看来这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在去采访男主前,闺蜜还推荐女主穿“凹凸有致”的衣服,我?
拜托,你是专业的记者,穿着并不能代表你的专业,你的谈吐、你对采访对象与其所在公司与行业的了解,才是你专业度的体现。
什么乱七八糟的剧情,气的财经记者脑袋上冒烟3.人物脸谱化,“恶毒女二”才是码字工共情的体现白鹿为什么总接“大美女”角色的剧本?
她的脸明明是清秀,可以算个小美女,非要配角描述她有多貌美,那真的很滑稽。
当观众们的眼睛是瞎的吗?
职场中的财经记者要是遇到白鹿这样的人,简直就是职场灾难。
我不理解,明明有那么多职业可以让女主与男主美美谈恋爱,为什么非得是财经记者?
既然剧中女主长了张“倾国倾城”的脸,为何不做主持人啊?
这年头,记者工作又辛苦(前两天写稿到两三点),钱又少(跟我写广告文相比),正经人谁做新闻啊?
新闻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但凡还在业内坚持的,多多少少对新闻还是有点理想的。
如果说女主是有新闻理想的,怎么能半夜跑采访对象家里去喝酒?
还让采访对象去改稿?
(记者界的奇耻大辱)提问一堆非常不专业的问题?
真正的财经记者,谁不是趴在案头老老实实看财报,认认真真分析数据,恭恭敬敬找业内专家做采访啊?
与白鹿演的浮夸角色相比,打工狗狠狠共情了安悦溪演的“恶毒女二”。
安悦溪扮演的角色,在主编答应好提供头版的情况下,求爷爷告奶奶找了一堆行长做专访,明明前一天被主编认可的文章,第二天就被女主不知所谓的专访所截胡,怎么跟采访对象们交代?
还要接受主编pua说女主交稿交的快?
这不就是我本人吗??
今天刚好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件事,写好的稿子本来说发公众号,采访后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发出;原本改发杂志,今天进印厂前被通知领导觉得mg被撤稿……这种领导说话不算数的事情,真的太为难记者了。
被撤稿的采访对象是位很有风骨与勇气的老教授,原本信誓旦旦跟对方表示虽然不发公众号,但会发杂志。
结果最后的通知,让人无言以对。
这是环境原因无法发出,如果遇到女主这种差稿还要挤我封面的情况,那可不会惯着。
如果是剧中“知名”“财经杂志”的环境下,哪个财经记者不是身经百战,有点子脾气,谁能因为女主背后有人而惯着她?
(当然,CCTV,人R之类的地方除外)4 小结很讨厌中国偶像剧以职业为外衣,硬“歌颂”男女主的剧情。
这种公共渠道的传播,真的会令一些观众以为剧中所描述的职业就是如此。
看看隔壁韩国的《金秘书为何那样》,女主金秘书虽然最后与男主饰演的霸总谈恋爱,但做到总裁秘书这个职位,是她自己的努力,她在职场中,也很专业,会关注领导的各种需求,会努力学英语来适应各种工作场合,而不是通过暧昧“卖身”的方式,去走职场捷径,获得利益。
而《以爱为营》这部剧中,传递的价值观就是有问题的。
抛开财经记者这个职业,一个如安悦溪般勤勤恳恳的打工人,无法在职场上得到应有的回报;一个靠男主获取大佬专访资源的“关系户”女主,职场平步青云的同时,还能与霸总谈恋爱。
这叫还没建立完整三观的小女孩们看了,岂不是都会往“走关系”“找霸总”等找职场捷径的路子上去靠?
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职场女性努力去追寻的职场平等与女性权益,不是被白鹿饰演的这样角色去嚯嚯的。
记者所做的职业,是一个传播价值观的工作。
我不知道编辑为何这么无知,或许其也只是把写剧本当做一个行活在做。
但请编剧、导演以及投资人们尊重职场女性,不要再拍这么抹黑财经记者、抹黑职场女性的电视剧。
你会有老婆、你会有女儿、你会有孙女……你会希望自己的女性亲属,在如安悦溪般努力时,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吗?
姐姐们努力在职场打拼,不过是希望未来会进入职场的妹妹们,可以有更尊重女性更平等的职场氛围罢了
也许粉丝觉得,偶像剧甜就行了要什么三观,要五官就行了,关键是五官也不行啊我生气的是三观是这剧的立意,本来之前我真的都没想吐槽毕竟也没指望拍出什么好东西,直到看到火锅这段,我真的气死了,男女主没病吧,男主你是亲舅舅啊,你有没有心,你配吗。
女主,真的你也知道自己是成年人,你的思维除了你的恋爱啥都不重要了吗?
外甥女也是你的假想敌吗?
都知道了事情的原因了,正常人装都会装下,问问严不严重啊,有没有事啊。
你快去吧要不要我一起啊,之类的吧,你在好嘛,茶言茶语的。
我真的yue了,男女主真天生一对。
以上全部针对剧情男女主的人设,行为。
虽然男女主演技不行也不贴脸,那些我都能忍住不吐槽。
如果男女主粉丝接受不了,我也没办法,骂我就是你们急了。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慢节奏
3.5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摄影好美,演员表现力太强了!没什么情节,但油画一样的画面,纪录的却是凛冽的破败的没有希望的东欧
-
2024BIFF,6分,下班赶过去,困兮兮的路上在出租车上睡觉。在那一块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好在群友及时指导我,男朋友又因为poopoo迟到了。片子就是剪成一个三分钟视频就能大致看完那种,一种风格而已,俄罗斯式美感,宏大粗粝壮阔。回到家都累死了。女主角长得好像[怪奇物语]的小11。
萧条冷冽的公路片 父女 母亲的骨灰 松散的叙事与冷静克制的长镜头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