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紧急迫降》。
印象深刻。
在看这部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机长不好看。
看完99年紧急迫降,我又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打分低于中国机长那么多。
其实我个人是李现的粉丝。
只要他没有品行不端,没有出现法律问题,等等原则问题,我想我会一直喜欢他。
所以他的电影等等我都会看,哪怕只有一点点镜头。
但还好,我不是狂热到一切都是好的。
看完紧急迫降,我真的觉得原来中国机长拍摄还可以再进步些。
原事件我们不用改动。
但是故事怎么发展跌宕起伏,情节如何刻画多个视角及揪心程度。
怎么将真实与虚拟,甚至特效结合。
并且能符合现代设备,甚至超越本年代。
我觉得紧急迫降做到了。
如何将生活烟火,及英雄刻画入木三分,戏剧性层层叠加。
紧急迫降确实做的不错。
中国机长看完我会感叹原机长的沉着冷静,以及强大意志力。
当然还有2位主角出色表演。
而紧急迫降我则会边佩服原机长,边感叹编剧的电影刻画情节情绪的厉害之处。
每一位乘客都是点睛之笔。
没有多余。
环环相扣。
不是2位主角了,而是各个厉害。
甚至连特效预演都觉得很有必要。
甚至倒推20年后,都觉得是佳作。
我这种不甘心的人就会百度及豆瓣,原来是有人觉得不真实,有人觉得电影配乐不好。
可是事实是,事件也是真实案件改编,艺术本身就可以多方面再加工。
至于音乐,我觉得也是有理有据。
歌颂共产党的音乐不是土,而是时代所致。
其次,确实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生活。
尤其疫情,与国外的情形对比。
特效音也已经力所能及了。
要用当时的眼光去看,而不是以现代高科技的眼光说这么多再补充一句,中国机长也很棒。
包括导演,演员。
只是觉得紧急迫降还有我们值得学习更多的地方。
瑕不掩瑜。
依旧可以为我们2021年甚至以后提供高思路。
Ps:紧急迫降里才知道,原来徐帆年轻时那么美丽动力,黄奕那么稚嫩清纯。
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真的很丰满呀!
打动我的不是千人千面的众生相,不是迫降时的紧迫恐慌,不是空难时飞机上人性的淋漓尽致,不是航空各部门之间天衣无缝的配合,不是机长乘务长之间的真情流露,不是尘埃落定后人们对机组炙烈的鲜花与掌声,而是那默默带着妻子从人群后溜出的身影。
他不需要鲜花和掌声,不需要人们真切的赞叹和对他能力的肯定。
不禁让我想到李白的那首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才是中国机长。
与真实事件相比多了艺术加工,增添许多虚构内容,但是无伤大雅,尤其比起另外一部也是有原型的英雄机组对比真的拍得不错。
乘客形象很典型,空姐和机长们们也很有故事。
飞机上飞机下联动配合才有了完美结果。
真实故事去弄起落架的工程师的也太勇敢了。
演员们演技也很好。
对照现实,同样是起落架不同机组不一样结果。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是看完中国机长来看的这部片。
本来对《中国机长》抱有超级高的期待。
毕竟川航的事件是一件震撼的事情。
但看过之后,很失望。
回家之后,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根据评论找来了这部影片。
感觉将近20年前的片子,拍的比现在的强了一丢丢。
国产电影真的任重而道远,不是说技术进步了,就可以拍出好的电影。
导演们,请努努力,为大家呈现好的作品吧。
金主爸爸们,不要再捧那些没有演技非要挤进大制作里的花花草草了。
对,我说的就是大宝贝。
真的太违和了。
说回本片,竟然发展黄奕,而且演技很不错。
徐帆很好,邵兵帅!
以前看过记不清了,从极地营救来的,认真看了一遍。
紧急迫降确实比中国机长更丰富一些,相比之下,后者应该不算灾难片。
前者不是国际首例,因此可能没有太多侧重描绘机长,这样一来,倒是把机组乘务员乘客政府指挥波音保险消防救护新闻各方面人物都涵盖了。
并且把涉及到的机械技术问题,也通过领导间的沟通解释的很清楚。
再加上出舱检查这样的惊险画面,而且还把预想的最坏结果以想象的形式展现,增加危机感。
另外细节丰富,印象最深刻的是泡沫,之后我一直以为那是标配,中国机长里好像没有,我还很诧异……然后是记者车,忙中出乱,很真实。
还有做记录的姑娘,她态度的变化侧面体现了严重性和指挥员的优秀。
还有折断的笔,掉落手电后的幽默,还有那个白衣老爷子,隐世高人呐。
徐帆演的很好,但莫名和邵兵不是特别搭,其他人物着墨不多,但体现了各自特点。
而中国机长里面,因为故障原因不同,所以基本没有排除故障的过程,整个过程几乎依赖机长操作,但是人物刻画又比较扁平。
另外就是比例上,登机前后的准备工作占了不少比重。
对于乘客刻画很多,但如果作为灾难片,意义不大。
工作人员基本只有杜江的角色刻画,还稍有争议,主要是各主创演技以及事件影响力加持。
除了机舱释压瞬间比较惊险,紧张感基本是从指挥中心和爱好者身上体现的,而且多为语言描述,缺少视觉冲击。
算是类型片或宣传片?
猜测制作费用低不少?
都是空难,难免对比,中国机长应该也是给了五星,但是更喜欢这部。
重新get到邵兵
回头又去看了一遍紧急迫降,跟中国机长一样的主旋律片,甚至这本还更政治化一点,尤其是救援部分,红果果的歌颂党和政府处理危机的好手段,好多人因为这个给打了差评,导致豆瓣评分还不如机长。
而且的确年代久远,可能某些方面的确拍的比较粗糙,已经不符合现代大片的审美。
但是,比机长拍的要好!
首先主角机长,两位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都是硬汉路线,帅的都是一个风格,技术过硬心理过硬的机长形象都立住了。
但区别是,邵兵演的是人,张涵予演的是神。
邵从发现起落架故障是沉着应对,到几次完美的飞行动作试图放下起落架铺垫了过硬的飞行技术,到果断要求迫降的决策力,到迫降前的心理紧张,到危险时刻想起女儿,到顶住压力完成迫降之后的虚脱。
整个人物是丰满的,是人性化的,是让人信服的。
张这边就单薄太多,着重刻画的是一个冷面神,不苟言笑,然后就没了。
剧本能给的发挥空间太少了,甚至为了突出机长的飞行技术牛逼,只能强行加了一段神化了穿越云层缝隙与雪山擦雪而过的戏码。
心理变化上基本没有,虽然危机时刻也有想到家里的小女儿,但情感完全被喊口号式的我要把所有人都带回去这种高光掩盖了。
飞机降落后,也完全看不出机长有任何心理活动,像个正常人似的,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正常航班的飞行。
与袁泉的对戏更是尬上天。
即使不像邵那样与老婆徐帆相拥而泣的情感爆发,至少也得有些劫后余生的感觉吧。
完全没有,反而大摇大摆的出来接受群众检阅。
太假。
女主乘务长,也都是我喜欢的女演员,都是演技派,甚至在气质上,袁泉还更胜一筹。
但是剧本给的人物上,丰满度差太多。
袁泉演的,是个优秀专业的空姐,像一个优秀的模板,其他,其他就没有了。
人物性格没有,家庭背景没有(似乎铺垫了婚姻不幸福,但是完全没有展开),高光时刻给了段说教式的大长篇,与机长的对手戏基本没有且尬。
徐帆演的,是个与丈夫机长有生活矛盾的妻子,是个性格泼辣直爽的女汉子,嘴硬心软会直接怼机长,自己手下的空姐与乘客发生摩擦也会私下表达不满,事故发生时会强压的哭腔用镇定的声音安抚乘客,迫降前与机长的对话又是一个专业的空姐也是一个担心丈夫的妻子,又扎心又显人物性格,迫降之后与机长相拥与女儿团聚都是这对患难夫妻的高光时刻,处理的都特别人性化。
美女空姐团。
机长里基本背景墙的存在,我很美,我很专业,我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讲真用乘客素质这么差来反衬空姐的专业很尴尬,却也是没办法避免的。
但两本处理的度却也不同。
机长这本就是故意无理取闹。
迫降这本却是几个人物形象鲜明的小人物,神经质的,嗜钱如命的等等。
挺神奇的是,两本的女二都是个要嫁人最后一次飞的人设,完成度却差别好大。
迫降里的,人物性格是与从新手空姐黄奕的八卦对话中展开的,像极了我们平时工作时的样子。
这是个倔强的姑娘,被乘客刁难给的是职业却带着个性的微笑,被乘务长批评明里给的是服从的微笑骨子里却满是不服气,从前面不肯说不飞的原因,到危机时刻情感的爆发吐露不飞的原因。
与乘客的对手戏也全是戏,全是性格,泼水,抱头安抚,当众脱袜子说服乘客,展现了一个性格生动专业过硬的空姐形象。
而机长这边的李沁,人物性格没看出来,高光时刻是晕倒受伤后在众人的呼唤中站起来的一刻。
讲真我没有被感动到,反而有种突然就站起来了的莫名其妙,不知道还以为是生化危机尸变了。。。
剩下的空姐就更没存在感了,大概是负责扮美和调情用的。
迫降那边,起码还有个没整之前美出天的黄奕,与老手空姐一起,通过对手戏互相展现各自的人物性格,是个挺生动的小空姐形象。
乘客的群戏。
机长那边,展现的人物很多,回家的藏族小孩,带着照片去看老战友的老人,无理取闹的老板,负责和二机长调情的美女,准备表白的小青年等等。
人很多,但是给人乱,莫名其妙的感觉,反正导演叫干嘛就干嘛,叫闹事就闹事,叫发疯就发疯,叫竖大拇指就竖大拇指。
迫降那边,是神经质的老板,视钱如命的厂长,恩爱的老夫妻,从头到尾镇定自若的老神仙,从头睡到尾还以为自己在坐过山车的国际友人,一个个小场景刻画的很有意思,也调剂了原本紧张的情绪。
地面的调度方面,显然迫降的戏更多。
因为机长里的通讯中断了,地面的戏除了常规的安排好后勤保障工作外,基本只有干着急的份。
迫降就不一样了,通讯是完好的,从尤勇的远程指挥力图排除故障,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现场坐镇,模拟可能情况制定迫降方案,全力调度各方救援力量,消防的迅速科学的扑撒放火泡沫,武警的及时抢救捣乱的翻车记者。
特别的官方,但你别说,中国官员不就是那样的做派吗?
真神还原有没有。
更别说演市长的演员神撞脸胡姓国家领导人。
差一点就以为这是个纪录片而不是电影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更何况还没拿出老外封神的空难影片来对比。
中国的灾难片想要爆,看来还差好多口气。
在电视上意外看到这部片子,我震惊了,这么好看!
在豆瓣上搜一下结果发现从前评分4点多,我震惊了,这么神奇!
我还在纳闷是以前的豆瓣人自卑到这种程度吗?
以至于是国产片就打低分?
直到几个评论给了我解答:大家觉得电影里出现了市委书记市长所以是歌功颂德片啊,歌功颂德片怎么能打高分!!!
哇,我一下就理解了。
毕竟那个时候的风气就是,我玩豆瓣所以我逼格高,我看不起内地的东西我有品味,我反对主旋律所以我就是独!
立!
自!
由!???
再别舔着大脸不知羞耻看不出来自己是个傻逼了。
且不说先问是不是再讨论怎么办的情况下#领导明明就去了现场你还要求改编电影把领导抹去吗#;就算领导没去现场,这电影里加了也没有任何违和好吗!!
难道国情不是任何类似情况领导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吗??
何况这部片子难道是主要描述领导的丰功伟绩的吗?
难道是领导指挥迫降这么玄幻吗?
明明是地面和机组专业人员努力配合成功迫降好吧。
电影情节明明真实无误,却有人因此不满。
不是被南风把脑子吹干也只能是本来就没脑子了吧。
退一万零一步说,就算立意真的不好,这部片子的技术质量也是绝对过关的。
起码演技来说是没有ab、gxt这些奇怪的存在的。
偏偏有人仗着自己有个豆瓣账号要把对主题立意的不满撒到演员,配乐,运镜,故事节奏上,那只能说是存心挑国产片的刺,为了杠而杠。
嗯,这种人我祝他一辈子只能看ab演的片子。
其实我灾难片看的不多,这部片子在各方面都不算有特别突出,但又每个方面都完成了需要达到的目标,这已经很难了。
但就像(个人评分)假设2012是一部110分剧情,其他(演员配乐镜头)各方面75分的灾难片,那这部电影就是每个方面都80分的片子,剧情人物设计没什么创意 ,但无法被评分,因为它来自真实事件。
事实上,真实事件还要更加惊险一些。
2023年又看一遍后,发现这可以称得上是新千年以来最好的国产行业电影。
聚焦某一行业的作品要想拍好,就一定要体现出行业的专业性,具体到航空题材,就应该真实展现空乘和地勤的工作状态,如果再加上是真实事件改编,就更应该尽可能还原事件始末,毕竟航空业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专业严谨。
本片因为题材,难免会被和《中国机长》对比。
在专业性和真实性这两点上,本片可谓是非常讲究,还原出的事件前后链条清晰,乘务、飞行员、地勤、消防、医护各方也是群策群力,救援过程非常清晰。
相比之下,《中国机长》完败,胡编乱造的遇险情节直接冲淡了真实事件的千钧之力,既失了真实性,也落了专业水准。
近几年的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国内电影,大部分都压根不想展现真实事件原貌,都要按自认为好看的方向改编,感觉主创都挺傲慢的,不屑于了解真实事件,自认为自己脑海里的才是好看的,《八佰》、《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金刚川》、《长津湖》、《烈火英雄》等等都是如此,要不是国内电影工业已经颇具规模,这些电影连“感官刺激”的遮羞布都要没了。
不同于中国机长中相互配合的各方都是拿着步话机呼唤3U8633,紧急迫降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集中的、统一的集体为在极短时间内解决一件事情而共同努力。
他们会翻书找方法,会提前在跑道上撒好泡沫,一个突如其来的车祸又增加了影片的张力,让我们看到了焦急的领导和混乱的人群。
电影不是只为了凸显英雄,所有人都镇定自若最终凯旋,而是真正演出了人的喜怒哀乐。
他们会紧张到满头大汗,会偶尔温情脉脉,会惶恐到精神错乱。
真实可信不浮夸,有理有据真本事。
今晚看了《中国机长》后,果断的给2000年的《紧急迫降》5颗星。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确实是二十年前才拍得出的领导拯救世界题材。
19年后对比着中国机长才看出这片子剧本有多好,专业解释融合地多自然,群像有头有尾,主角有血有肉。就连幽默感都更高级好嘛!!
当时学校组织看的……
中国的灾难,一般都是人为的
这次居然不是喜剧,而是充满细节非常写实的空难科教片,还能兼顾到现实生活和人性。看的时候一度想给五星,但是鉴于一些演员台词的重音都没有说好就忍住了。片子中那位让大妈感觉眼熟的市长同志全中国人民都眼熟吧。
初中组织一起看的 因为听见“萨利机长”那期波米说他小时候看 所以想起来了...
林栋甫的光头 陈菲儿的胸 黄奕的腿 很有爱
肇事的是MD-11
b站111min据说是真实事件改编。海报上那句“为中国电影争气”,好好笑。那时候,本土电影工业距离好莱坞还太远,这个没办法的。看得出是大制作,放到今天也算大制作。各方面都有模仿《泰坦尼克号》的痕迹,但都差点意思。连主题曲都是…
邵兵穿制服那段我能看二十遍比中国机长好太多
那时候觉得邵兵好帅...果真审美观会变...
很媚俗,很主旋律。
培训讲到……很老的记忆了
1998年9月11日,中国东方航空一架MD-11(B-2173)客机,航班编号MU586,由上海飞往北京,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后因起落架失效被迫折返,事件中无人受伤。其后事件被制作成一出电影名为《紧急迫降》。
看《中国机长》之前补的。19年前就能拍出这样优秀的主旋律灾难片,希望《中国机长》不要让我失望。
比中国机长分数低这个事实我不接受!
比中国机长好很多,起落架的机械故障和控制面板灯的故障同时出问题,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机组人员和地面指挥人员的处理最大限度还原了真实事件。
反正我的哭点很低
2015-4月再看几眼,看到了“假设几种方案后果”的片段,立刻觉得这个片子还不错啊。但不改评分,一来尊重过去的自己,二来这个片段太短了、更多的内容确实不行。
大型小品似的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