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史密斯和凯特温斯莱特,这怎么看也是超大制作的大片,但实际上一般,想讲故事讲的没那么圆满,想讲道理也没讲的很透彻,最后等于是所有人都跟自己和解了,只是那三演员好像真的是时间爱情和死亡,他们也是真的故意出现的一样。
那个侦探应该真的没有看见他们,以为他们真的不存在,但确实都收了钱,也很神奇。
IMDB 6.8; douban 6.5。
我给了10;那如果全世界都没看懂我觉得就太离奇了。
但是我也没觉得自己给高了。
这是一部不是给所有人看的电影。
你没有经历那种刻骨的爱,比如你在血缘亲情关系里从没经历过这份爱,比如你在情爱身份里也没经历过这种程度的爱,也没在友谊里,没在。。
那当对方或者感情/亲情/友情消失的时候,那消失就消失吧,烦恼悲伤过一段时间就过去了。
或者你拥有过这份爱。
但是这份爱不可逆转地被时间带走或者从此不可逆转地消失的时候你都不察觉。
种种上述经历的都是这地球上80%的常态生活,并不适合看这个电影。
因为电影的对白会被视为刻意;会被视为矫情无病呻吟;你会挑剔桥段里的生硬,觉得这是老鸡汤,你会进不去这个电影,没有共鸣。
你会保持着你屹立的姿态在你认为的世界里,和电影格格不入。
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
当你适合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有这个时候then good for you,seriously,你在情感和体验上较为平淡安全地过完这一生是一种福气)你会小心翼翼地打开你的伤口,聆听---再次重新体验每句对白给你的感情波澜,你会重温你曾体验过的,现在反映在这位无奈心碎的父亲身上的---他对时间,爱和死亡的指控和质问---源于这三位一直都在,永远不会顺从你的主观心意。
爱给你快乐也给你悲伤,时间的残酷但是时间也曾给你机会让你快乐,死亡让你流连生却也无可奈何又为其他的新生命带来机会。
你,也许会和这位心碎的父亲一样,试图求解于诗歌/宗教/科学/祈祷/etc解开 爱和时间背叛你的原因,解开死亡为什么阴魂不散的原因。
为什么降临在你身上,降临在你的至亲至爱挚友身上,解不开,种种试图却更让你觉得不公平哀伤和抑郁。
你会失去和这个客观存在的世界的连接,不会看到collateral beauty,即使collateral beauty是主观的。
---进一步有点离题的说直到今天, 我也仍然觉得抑郁,是正常的。
因为抑郁而选择结束生命,也是正常的,虽然我会为此感到可惜。
我不会因为我离开了抑郁的重生就去评价抑郁,就去反对抑郁。
我不在任何人的鞋里,感受不了ta们每个个体的不适。
于是我更加明白,这不是一部给所有人看的电影;这只能是一部给有共鸣的人看的电影。
你没有人生里重大的loss,没有命运曾经把你放进最美好的情感体验又毫不留情带走留你一人在回忆里,让你从高峰跌入低谷,让你质疑时间和生命和爱存在的意义,让你质疑留你一人活在这世间的意义。
那这个电影就是一部大卡司大鸡汤--众多大卡司的参与会被你解读为强行灌你鸡汤,情节里的温情,巧合和超现实会被你解读为圣母,刻意甚至科幻。
你的解读都是对的,因为这个电影不是拍给你看的。
也真心祝福你永远不要看懂这个电影。
因为看懂的人经历过的东西都太过悲伤和沉重。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Transcage(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396197/许多电影公司追捧的剧本,许多表演行业里地位的象征,配乐对于故事和情节的情感表现也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线索的铺垫也直指结尾,最后却在金酸梅的榜单上看见了它的名字,没有刻意地关注过哪一部电影,但是这种反常的现象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在网上豆瓣、IMDB上看到评分很低差评也很多,还有很多人说故事叙事和拍摄的过于艺术化?
这是看到最多的"影评人"对于它的评价,可电影不是一种艺术下的产物吗,即使商业也是在艺术的范畴内相比较来讲的。
只有把所有因素拆分开来思考才会发现,其实它的成功在剧本,失败也在剧本,这个主题本身就会让人错解为鸡汤,它本身是一个拍给少数人看的电影,拍给那些真正有过相似经历可以感同身受的人。
从开始动笔时在理解力方面它就注定是两级分化很严重的故事!
或许只有感同身受才明白这并不是鸡汤!
就像经典的“辛巴达”测试,鸡汤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电影传递出的关于爱、时间、死亡的意义,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和领悟。
就像有很多人给出鸡汤过剩的差评,但都无法改变它给我的触动和启迪,威尔斯密斯、诺顿、凯特、凯拉……每个角色都很精彩,他们的演技令人信服,这是一部在你生命中任何时候都能给你力量的电影
图片来自网络《Collateral Beauty》中文译名《最美丽的安排》。
这部片总体评分不算高,但却很打动我。
我觉得有如下几个很棒的点:*明星阵容强大,都是非常熟悉的面孔。
每个人的表演也是精湛自然。
*以“爱,时间,死亡”这三个词串起整场电影;它们不仅是电影的主线,也是人生的主线。
*“戏中有戏”的方式很特别很新颖。
*主题很深刻。
开场时,Will Smith 饰演的主角的演讲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在此,灵犀交流。
爱,时间和死亡这三个概念连接着世上每个人。
我们向往的一切,我们害怕失去的一切,我们最后终究会购买的一切。
是因为到头来我们渴望爱,希望拥有更多的时间,害怕失望。
”这是一位广告公司大老板自信的宣言,仿佛他已经看到了看透了人生的本质,也有极大的信心去面对人生的所有。
可是生活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三年之后他痛失爱女,一蹶不振。
绝望的他甚至给时间、爱和死亡分别写了一封信去表达他的愤怒和不满!
他是这样写的:致【时间】:大家说你能治愈伤口,但却不谈你如何摧毁世间所有美好,及你如何把美丽变成灰烬?
致【死亡】:你带着许多神话游历,造成许多痛苦,引发极大恐惧。
但对我来说你是个纸老虎,你连简单的交易都无法做主。
致【爱】:别了,爱!
我们既不能选择去爱谁,也不能选择谁来爱我们。
我原本信任你,但你却背叛我,你伤透了我的心。
接下来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三个演员上场,去扮演时间,死亡和爱,把现实当作剧场那般,和Howard对话争辩。
也通过他们双方的对白,再一次让我们去思考时间,爱和死亡到底是什么,他们究竟有何意义?
【时间】说,我很丰富,我是份礼物,即使当你站在那说瞎话,我仍然给你礼物,可是你却浪费了!
【爱】说,只要你活着,你就拒绝不了我,我是一切的本质。
我存在于你的内心,我存在于一切万物中。
我是天地万物的理由,我是唯一的原因。
如果你愿意,你能接受,也许你就能再活一次。
【死亡】说,你错了,我并不是个软弱的中阶主管,只听命行事。
我并不想行使交易,那由我决定。
图片来自网络片中首尾呼应也设置得非常好,前后两场的多米诺骨牌的大坍塌:影片开始的一次,似乎是说明本来非常成功非常自信面对人生的Howard,在失去了女儿之后,他的整个人生也坍塌了,他的信念和价值观都坍塌了;这是崩溃的绝望。
影片后面那次的多米诺骨牌的坍塌,似乎寓意着一切都可以重来,推倒才可能重建。
这是重生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要留意周遭随之而来的美丽的安排】。
这句话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当初对Howard妻子说这句话的老太太,也正是扮演“死亡”去接触Howard的那个演员。
她仿佛就是被派来点醒Howard和她妻子的。
她也是生命的美丽安排!
另外一条副线也很精彩。
三个同事,也有自己的生活难题。
不被女儿接受的爸爸;患重病不敢告诉妻子的老公;错过结婚生子最佳年龄的女人......可是,也因为“这一出戏”,他们放下了心中的屏障,向前迈开了步子。
这也是生命的美丽安排!
万物相连,一切都联系到了一起,一切都是最美丽的安排。
人生的每一出情境,我们无法评判。
也无从知晓宇宙的大手在这背后,让这一切发生的意义。
但是一切必有它的原因。
中国古人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生命本是起起落落,悲悲喜喜,没有永远的高潮,也没有永远的低谷。
爱还在,时间还在,死亡也还在。
他们仍然共存于生命中,也永远不会消失……万物相连,这便是最美丽的安排!
图片来自网络P.s想要更多了解“万物相连”,推荐看书《无量之网》和英剧《命运点对点》
内核是喜剧,非常之高级,怎么评分才这么点❔看之前不知道阵容这么华丽,略带实验性质,有科班味儿又完全跳出了科班的范式和水准,台本出挑,情节紧凑,为一堆虚构理念赋予了实体的形象与象征(概念化探索)。
广告公司老板的人设流畅自然,出场定位是哲学家和诗人🤣,三位员工的个人生活境况也完全扣住了社会敏感家庭话题和三个特邀演员所代表的抽象概念主题,是舞台剧和电影的交融啊(风格化表达)。
Howard在公司签字那一段,每个人都把五味杂陈演绎得太好了,蓝眼睛和绿眼睛好美。
全片的ost有品❕很喜欢爱德华诺顿在片子里的表演。
凯特变美了,整个人在绽放的感觉;还有Time,好像蜘蛛侠动画男主照进现实的真人版🤣。
【这片子在豆瓣上的简介不行哈哈,实际的故事讲述跳过了所有陈词滥调的部分。
】
可能我看这部电影的时机刚刚好,经历了悲伤的永别,并且和主人公一样在思考什么是死亡、时间和爱。
它击中了我的迷茫,令我泪流满面。
所以这部电影被我认为是最近一两年最让人感动和值得反复看的电影。
里面的各位影后影帝的飙戏,也让角色非常立体而丰满。
也许烂番茄、豆瓣上的大多数低分都来自没有对死亡有深切感受的人吧。
相信这部电影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会刚刚好真是你的那杯茶,而且可以细细品尝。
. 电影借助几位演员之口,讨论了三个很有深度的话题——爱、时间、死亡。
可惜,这是三个人类永远在讨论,却永远也讨论不明白的话题。
电影的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这里也是想借评论之口,讨论一下自己对于三个话题的看法。
一、爱 电影中,“爱是一切的起源”这句话真的很棒。
人最初拥有的情感之一,也包括爱。
当我们还未睁开眼睛,大脑当中一片懵懂,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的时候,一个乳头被塞进了嘴里。
甘甜的乳汁、暖暖的温度,唤醒了我们基因里面、本能里面,最原初的爱意,那是对生的渴望,对母亲的依恋。
爱,无处不在。
它存在于生之希望,更存在于死之痛苦之中。
至亲的离去,带给了我们死之痛苦,但对她的爱却并未一同死去。
如果我们用生命的终结来论证爱的终结,那将是对爱的最大的谬误。
同样,用一段关系的终结来论证我对你的爱的终结,那也将是对我对你的深沉的爱意的最大曲解。
爱,始终都在。
她在时间之河里流淌,也在死亡湖畔徜徉,她始终都在。
二、时间 时间,它曾停滞过吗?
为了谁?
如果把时间比作是一个人,他可能是最无情的那一个。
他用他那一如既往地、坚定不移的、不快不慢的口吻,无声地回绝着你的哀求、你的愤怒、你的挽留抑或是不挽留。
时间会变慢吗?
是的,他会为你变慢。
在你深情凝望着情人的眼睛的时候,在你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的时候,在你在夜晚数着星星的时候,在你紧紧地握住父母的手的时候,是的,他会变慢。
那个时候,是时间能给予你的难得的温柔。
但,时间也会变得很快。
他不会经过你的同意后,才将你的青丝换成白发;也不会在你能意识到的情况下,吹皱你的面颊。
时间走得很快,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钟、八万六千四百秒。
是的,在你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又溜走了一些。
三、死亡 死亡是沉重的吗?
是痛苦的吗?
是哀伤的吗?
是让人恐惧的吗?
死亡,是什么?
从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开始,死亡之声便常伴着我们。
在青春期,死亡是刀子划过手腕血管时的兴奋与恐惧;中年后,死亡是坐在车里却不知终点在哪里的焦虑;到了晚年,死亡用满头的白发和佝偻的身躯时刻提醒着你——你离它不远了。
我们渴望了解死亡,却又无比惧怕死亡,因为我们永远没有机会真正得到死亡。
我们都知道人终有一死,也看尽了花开花落,却永远无法预知死亡降临之后的世界。
小结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一切动力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生本能、死本能。
我们曾用生之本能化作利刃捍卫自己,也曾用死之本能酵成烈酒麻醉自己,但无论在何时,不要忘了,你还有一双超越了生与死的、可以发现美丽的眼睛。
它或许能帮你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年底了,干了这碗心灵鸡汤进入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
12月1日,是波士顿公园圣诞亮灯的日子。
晚上8点,缠绕着圣诞彩灯的树和公园口的圣诞树一起亮了起来,全场欢呼,又一个关于爱、家和温暖的节日要来了。
年末的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欢喜的人庆祝一年的成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涨了工资、升了职,林林总总。
而失落的人在这种节日的气氛中,却显得更为孤独,就像电影《Collateral Beauty》中的男主角。
Collateral Beauty,中文直译是附属的美丽。
看完电影,我觉得最贴切的意译应该是台湾版的翻译《最美的安排》。
电影里的男主角(Will Smith饰演)失去了孩子,远离家人,远离曾经引以为豪的广告事业。
他过得浑浑噩噩,觉得人生失去了希望,于是提笔给爱、时间和死亡写去了他的心声。
给死亡的信写得最长,他恨死亡带走了他的孩子,并且拒绝了他一命换一命的要求。
给时间的信写得很愤怒,时间太短,时间太快,如果一切能够重来。
给爱的信写得最为失落,只有一句话,再见。
就像外国的小孩子们给圣诞老人写下愿望,平安夜圣诞老人就会出现实现这个愿望。
男主角写的信也收到了回信。
他的工作伙伴们在电影中组织了一场戏,找到了三个演员来扮演爱(Keira Knightley饰演)、时间(Jacob Latimore饰演)和死亡(Helen Mirren饰演),出现在男主角的身边,和他对话,帮助他宣泄悲伤,再从悲痛中找回自己。
这部电影的故事本身安排的很精妙,除了男主角的伤痛,他的工作伙伴们也各有各的伤痛,对应着爱、时间和死亡:出轨男(Edward Norton饰演)的女儿责备父亲让自己失去了家庭,不愿意和父亲一起过圣诞节,也不愿意再见到父亲;女秘书(Kate Winslet饰演)为这间广告公司风险了自己10年青春,错过了自己成立家庭的机会;眼镜男(Michael Pena饰演)有一个新生的孩子,但自己却癌症复发,将不久于人世。
半年前这部电影爆出预告片的时候, 我是被它的全明星阵容所吸引。
请看上图的电影剧照,每个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是响当当的大牌明星。
这部电影没有因为群星闪耀而失去了讲故事的能力;反而每一个明星戏外的个性,都让每一个角色的性格塑造更为丰满。
例如,Helen Mirren扮演的死亡与传统意义上的死神形象截然不同,她睿智、轻松、温情脉脉,她说死亡是告别,死亡让爱和时间都有了意义;当死亡来临,不要忘记collateral beauty。
歌手Jacob Latimore扮演的时间则是一个毛头小子,桀骜不驯,浑身有一种老子啥也不在乎的酷劲儿,他对着男主角大喊,你这样虚度时光,就是在浪费我给你的时间。
影片从一开始就告诉观众,爱、时间、死亡,是人的一生都绕不开的三个话题。
爱给人温暖, 赋予生命意义。
死亡把一切终结,却让人更珍惜眼前的一切。
时间则把爱、死亡和生命中的一切连在一起,赋予生命意义。
当爱的对象消失,如电影中男主角的孩子夭折,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因为我们习惯了爱的温暖和美好。
于是我们哭泣、愤怒、痛苦、失落,我们会责备爱离开我们,却看不清不是爱离开了,而是爱的那个对象离开了。
如同电影中的爱所说,我从来没有离开,现在你恨这个世界,我便活在你的恨里。
而当有一天你准备好了,你会发现我一直都在。
爱的对象的消失,会让我们质疑生命的意义,慨叹命运的无常和不公,甚至变得愤世嫉俗;却忘记了我们仍然具有爱的能力,爱一个人一个对象,可以变成爱一群人和整个世界。
电影里有一句:Don't forget the collateral beauty (也许这是生命最美的安排)也是这个意思。
失去小我的一个部分,换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去旅行、去学一门一直想学的语言、去读一本一直想读的书,在这些曾经“没有时间做的事情”里,人可以找回自己,找回世界的爱。
电影里一个同样失去孩子的母亲说,当时我不能理解collateral beauty的意思,但是当孩子离去,我被迫放下我对她的爱,却突然发现我从来不曾注意过的世界的美丽。
这符合哲学里辩证的思维,有舍有得。
电影《后会有期》里的一句“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红遍大江南北。
爱的克制来源于爱的不求回报和小心翼翼。
因为爱,所以怕造成负担,所以不说。
爱同时不求回报,我爱你,与你无关。
你爱她,但不应该强求她也爱你。
你可以表达,却不能要求回应。
这也是电影里爱对于出轨男的建议,你爱你的孩子,却不要强求她对你有同等的爱,当你告诉她你对她的爱,要给她时间了解和回应。
在等待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太慢;而当我们沉浸于欢乐当中,时间又过得太快。
失落的时候做什么来度过时间?
每一天如何度过才算是不浪费时间?
哲学著作里、散文里、知乎里说的太多,不再重复。
这部电影里说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当你失去一个重要的人,家人、爱人或其他人,你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并没有消失,他(她)还在你的记忆力;你也不会忘记他(她),因为他(她)的出现给过你爱和温暖。
你需要的不是把自己这段和他(她)交织的时间从生命中挖走,而是背负着爱的温暖和失去的伤痛,向前走,把爱的温暖带给更大的世界。
我翻过知乎里关于治疗失恋或者亲人去世的帖子,无论答案长短,主题思想只有一个:时间能治愈一切。
有人失恋以后去学了水彩画,在课上遇到了现在的爱人,而现在也在为儿童读物供稿作为副业。
有人在意外中失去亲人,浑浑噩噩之后决定带着亲人周游世界的梦想出去旅行,两年的时间走遍世界,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出版了游记。
他们在失去爱的对象之后,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他们对于失去或者死亡的了解并不是一味的恐惧,而是一种告别。
一个对象消失 了,我和他们在一起的记忆还在,我的生活还在,这只是一个告别,如同列车交汇、并行一段,在岔路口分道扬镳,我们希望能再次相遇,却不能强求。
我们怀念过往,却不能让过往成为未来生活的阴影,更不要说出那一句看似解脱却十分沉重的:人生如若只初见If only we can be strangers again写在文章最后这篇观影笔记写的比较散,除了电影还没正式上映,不能过多剧透之外,还因为这个电影的故事讲得太好,鸡汤灌得太到位,反而让我无从下笔。
具体情节我在这里不做剧透,各位可以到影院欣赏(美国2016年12月16日催泪上映,香港2016年12月29日上映,大陆上映时间未定)。
友情提示:观影请记得带好面巾纸。
在波士顿的点映场,观众如我从在黑暗中默默流泪,到影片结束后仍然热泪盈眶。
是的,编剧和导演在2016年末熬出了一碗好鸡汤。
最后,送上电影预告,并希望电影早日在国内上映。
海外用户请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1tfLWxcEzw国内用户请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0MTIzOTg1Mg==.html?from=s1.8-1-1.2&spm=a2h0k.8191407.0.0最后的最后,该电影的豆瓣主页对电影的翻译是《附属美丽》和《担保美人》;以及,剧情介绍让这部电影变成一个妥妥的阴谋剧。
请问,这是几个意思?!
“I tryna fix my mind”“You will never fix it”有一些失去不得不承认,无法疗愈,也无法从记忆抹去。
有失去和死亡的概念,拥有和生命才能有限而美好。
时隔一年多再看一遍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我也许做得还不错,并没有让悲伤把身边的色彩都一并带走。
最近得知一位以前的朋友从20几楼的高层上打开了去往另一个世界的门。
我想说的只有,如果你的朋友偶然提起TA很难过,TA觉得生活太难了过不下去了,请你千万不要把TA说的当作无病呻吟的事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就有不知道该怎么走下去的难关。
可能有的人足够坚强或者足够聪明可以自己想开。
有的人呢,有朋友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来抓住了TA的手。
但有的人可能就没这么幸运,在试图求解于信仰,亲友,科学,想要找到爱与时间背叛TA的原因,大声控诉着痛苦为何不公的降临在自己身上,最后一无所获而选择拥抱仅有的名为死亡的解脱。
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我没有在中途和TA失去联络,如果我可能回到过去,在适当的时候打电话和TA聊聊天,讲讲笑话,说说朋友或自己遇到的糗事,或许就能阻止事情发生。
我想说的是,因为难过而结束生命其实也许是一种在某种感受下正常的选择。
也许有的人只是把你当作情绪垃圾桶,把负面的情绪一股脑的甩给你,但这其实不是重点,重点是TA很难过,很伤心,作为TA的朋友,为TA当一会垃圾桶,伪装成树洞一下下,关心TA几分钟也无妨。
嗯,Collateral Beauty这个词还挺美的。
失去女儿的史密斯情绪低落到不能工作,他的合伙人温斯莱特聘请coco小姐剧团,分别扮演“时间”“爱情”“死亡”,帮助史密斯的同时也救赎了几个合伙人。大牌明星联袂的温馨小片。
影片故事最核心的概念即时间、爱、死亡这三者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三元素,学会与这三大元素和谐相处的人才能学会珍惜时光、感受爱意和淡然面对死亡。从主角到配角清一色全明星的卡司也让这个本来故事就温暖有爱的圣诞治愈系更加璀璨夺目,史皇饰演的丧女父亲令人动容,海伦·米伦阿姨扮的“死亡”超级有爱
很好的想法,可惜细节跟不上,浪费这么强的阵容。
2020.2.28 21:53
看完试映会 久久不能平静 明天要写观影笔记 电影的预告片完全没能体现整个故事的魅力 无数的大咖不过是这个电影出彩的一部分 故事的精妙和感动让我在12月的第一天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诺顿见到心仪的凯拉就从她的兴趣职业入手,想到了一个烂点子,坑了威尔。。。
这样写真的很无聊,黑格尔剧院的名字有趣
就像厨师学徒熬制的,一碗器皿精致,用尽了各种名贵药材,调料比例精确工整的鸡汤。美则美矣,没有灵魂,没有营养,没有感情,没有爱。
我成为了我 我成为了爱
故事编的太精巧了
单单看卡司还蛮强大的,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着奥斯卡的标签。但是整体剧情走向犹如车祸现场,大概真的是中了多米诺骨牌的效应。除了看我温其他毫无看点。
来看失踪人口诺顿叔叔
有知己也有好友,更有一位比知己更知心的伴侣,他们是附属美丽。生活有不如意,有挚爱失去,也有低潮降临,你会如何面对?默默忍受,亦或荒废度日?我不知道,也不清楚自己会否面临这些事情,可能我没那么悲惨,或者我有其他悲惨遭遇,但当我面对他们时,我希望自己的附属美丽不要离我太远,尽早发现我
我们无法选择爱谁或者被谁爱。道理我都懂,但那些都是文采优美的瞎扯,因为,你并没有在这里握住我的手。如果无法再分享你对世界的观点,听你说话,我会多难过。一次次地告别过了,没有用。
看创意让人期待,看片子......没有任何让观众意外或惊喜的地方,这拍的太平淡了,当然也是剧本没做好
有些电影,看着看着……就觉得冬天不那么冷了。
爱情、时间和死亡,这三个抽象的概念能够联系世上所有的人。
姿色平平,但是我对群星牌就是没有抵抗力呀呀呀
我为海伦米伦加一星
根本看不进去 小黑这几年没拍啥好电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