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imp吸引进去看这部戏,开头10分钟还不错,完全踩到我仅有的几个道德底线雷达,立即开始厌恶女主的poke face和她的勾当。
但因随即看到shit哥,就自我暗示说,可能之后会黑色幽默的很开心哦。
结果,结果,结果怎么是这种烂戏!
情节硬伤什么的都不说了,对话白目无聊,情节节奏拖沓,就连摄影都那么直白,真心想不出来有啥可取之处.....然后居然被营销成什么大女主反英雄爽剧,爽毛啊,都谁在爽,你说的都谁在爽!
三观怎么可以那么歪!
还给我营销成女权related,太邪恶了!
白白浪费imp的全裸镜头、shit哥30年打造的专业贪污人设,和阿嬷迷离的眼神以及矫健的步伐。
另吐槽这莫名其妙的lesbian setting,莫名其妙一堆情爱场景,特别讨厌这种自作聪明的迎合,太烂了啦。
连看到那些觉得这部戏都还好,这部戏女主太帅气的评论都觉得生气!
太生气了!!!!
开始的剧情倒还是很不错的,女主的可恶让人恨得牙痒痒,然后就特别希望黑帮儿子能好好惩罚这个女主,结果呢?
看到黑帮杀不死女主和女主女朋友,然后反杀黑帮老大,我就直接不看了!
太特么的浪费时间,太特么的搞笑了,跟个喜剧片一样,关键还不是那种真的喜剧片,看得窝火,烂片烂片烂片!
谁特么看谁后悔!
自以为看懂就把自我解读当绝对,认知不接受就说是看不懂的垃圾,一个个是有阅读理解综合症吗世界就在那里,你是能计算出重力还是能看懂相对论知道你是人,豆瓣应该还不至于让AI来参与这么一部电影的讨论,没必要不知道是向谁赤胆忠心,宣告你有人性,问题,你知道你是人吗竟然要140个字!
XXXXXXXXXXXXXX
首先,很可怕的世界,居然在受害人未到场的情况下,法庭可以宣判剥夺一个人的自由,以及它拥有的一切都随着被抢占。
类似于“被神经病”。
如果我们经历这样的世界,该如何?
但是想想好可怕。
我在想,如果世界到最后,可能真的会如同所有的电影一样,器官买卖,器官被强制切割,财产被强制剥夺,人身自由被限制被神经病 。。。。
妈呀。。。。
不敢想象。
这个“励志”的美国梦故事看得我后脊发凉,牙根痒痒。
最好那一枪好像是让我的情绪发泄出来了又好像并没有完全发出来。
裴淳华演的真好,黛安娜维斯特的演技更是没得说。
只是这片子的三观简直了!
接连看了“不要抬头”和“我很在乎”让我的三观接近崩坏的边缘,必须看一个星期的新闻联播来缓解一下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无儿无女的老人,就是待宰的猪,我三十岁就想到了这一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会留给子孙一点够用的自己的存款资本,然后剩下的必须自己挥霍一空!
如果不孝顺,那算我教育失败(任何投资都不是百分百成功的,你得承认这点,但我狼爸虎妈的教育方法我不信能教育出不肖子孙,我跟你们讲生孩子是自己的累赘负担观念不同。
我认为生儿育女本质,就是一种投资!
播种开花结果,最终哺育父母,也就是我自己,哈哈哈这才是终极奥义,你们不婚不育实际上丧失了最大最好的人生退路,我用一辈子跟你赌)我会不留一分钱给他们,全部自己挥霍,人都是怕死的,网上小年轻还老推崇安乐死,实际上自杀都是最懦弱最无能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去做的,但凡有能活下去的方法,人,一定会想尽办法活下去,这就是人的本性!
自古以来,自杀的人都是少数,安乐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谁也不愿意放弃享受生命的最后一刻,除非痛苦大过活着!
你们这群小屁孩竟然说老了失能了就安乐死,想的太简单了逗比,真到那时候,只要痛苦不大于活下去的精力,没人会想死的嘿嘿。
我都想干女主这行了,真真稳赚不赔
看到很多人吐槽毁三观,所以三观我就不多提了。
只能说是一部很邪恶的电影,所以看着很难受,全程都特别不舒服。
如果有人说这是爽片。。。
我们一定是两类人,因为完全get不到。
片头其实还算不错,成功吸引了观众。
女主立了一个挺有个性的flag,说自己是母狮子很带感。
出场就是女强人的样子,让我想起了Prada 里的那个女魔头(唉,人家至少没她那么邪恶啊)。
虽然看到女主这么邪恶,但是想到电影这么长,后面的剧情说不定女主会学到什么,有所改变。
看到老太太后,还以为她会改变女主。
现实是我马上就被打脸了,或许是我太高估编剧了。
剧情继续发展下去后,我终于明白了编剧想往哪走。
原来老太太是黑帮的人。
嗯,这个设定还挺有意思,那就是说有人会教训女主了?
开始有了点小期待。
现实是,我马上又被打脸了。
黑帮老大原来是贩卖人口的。
我对人口贩卖一直都很抵触,哪怕黑帮是做暗杀或是抢劫放火之类的我都能接受,还会站在他们那边。
可是编剧偏偏要把倆屎壳郎凑一起,臭味相投,都喜欢压榨别人的自由与生命来获取利益。
看到这里我已经很不爽了,只能勉强期待一下他们狗咬狗吧。
就,或许,编剧会让他们两败俱伤呢?
看恶斗恶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吧。
但,我,又,一,次,被,打,脸,了。
看到这里我脸都已经被打肿了。
这个黑帮老大不只是低调这么简单了,他简直是憋屈啊,憋屈到从一个黑帮老大变成一个弱爆的穷老大。
说他穷,是因为他接个母亲才带三个人,多一个人就可以见到母亲了,还非得搞得自己像是见不着妈妈的小孩一样,眼睁睁看着离母亲几步远,却不能相认。
又不是苦情戏,搞什么啊?
(他的身高还特别符合这比喻。。。
)接着就是出门才一个保镖,那么强壮一个大个子一下子就被一个弱女子制服了。。。
不说他穷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这样一个身边总共就六个手下的黑帮老大了(一律师,一开的士的,一个司机,两个打杂的,一个保镖)。
好吧,他不穷,他多得是钱,我知道,那他还输给女主这个钱又没他多,势力也没他大的人?
只能解释为他的智商完全不在线。
黑帮老大和女主两股恶势力达成共识的时候还真是可怕,后面的montage画面居然看着像恐怖片。
全程下来,女主是很厉害,我承认。
她会钻法律的空子,懂得死里逃生,也不轻易认输。
她的性子其实可以让观众很喜欢她的。
可是这里就是为什么这电影失败了。
我们那么关注黑帮老大就是希望他能打败女主。
而当一部电影的主角,不管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得不到观众的支持与共鸣,反之,观众的看点只在于期望她得到报应,得到悲惨的下场时,这部电影作为一个故事已经失败了。
当观众坐在屏幕前,透过女主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感受她的情绪,与走进她的生活时,观众是与女主很近的。
哪怕是女主的伴侣,也不像我们,可以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观众应该比女主的伴侣更了解她,更贴近她的内心与生活。
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要与这个主角建立这么“亲密”的关系?
她值得吗?
她不值得。
所以观众愤怒。
我们这么了解女主,我们看着她的生活,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可我们越看越恨,越看,越憎恶面前这个披着人皮的恶魔。
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失败的。
这个故事只让我看到了一个贪得无厌,最终自食恶果的恶魔,而不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女英雄。
看着这个恶魔,我甚至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恶魔。
我会愤怒为什么女朋友没有被杀死?
为什么黑帮老大没有被杀死?
为什么那些为“疗养院”工作的人没有都得到报应?
看完电影后满腔怒火,愤恨这么多人没死的我,也被电影变成了魔鬼。
法律这种东西,果然是脆弱的。
有道德的人不需要它,没道德,没底线的人不会被它束缚,反而会利用它得到最大的利益。
多讽刺啊。
结尾还勉强算合理。
如果女主真的顺风顺水下半辈子,那这部电影就真的是一部完美的失败品了。
讽刺的黑色幽默结局淡淡地诉说着电影带给观众的,唯一的希望:踩着别人往上爬的人,终会在还没享受胜利的成果前摔下来。
这样的人,得不到满足,只会越爬越高。
她爬不到顶端的,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顶端。
所以她一定会摔下来。
那个开枪的勇士值得表扬,一星给他了。
(好在电影里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星,要不多浪费这一星)最后,女主一开始说的话真的让我tm不爽。
一开始就对着观众来一句,“你以为你是好人,其实你不是”。
nm的,我再怎么不是好人,也不会是你这种人渣,你还没资格教训我。
你说你是狮子,那是侮辱狮子。
狮子不会不断地压榨它的猎物来满足无尽的欲望,狮子只会捕猎它需要生存的食物。
你不是狮子,你就是一个贪婪的魔鬼。
你没资格说自己是狮子。
短评写不下,所以写在这。
电影很有意思,提供了多个可展开思考的角度:1. 女主通过金钱和人际运作合法却不合道德地为一己私利迫害老人这件事,要多缺德有多缺德;2. 女主在靠近结尾处说的话「你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界限是你愿意突破的;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印象中的大意)很有意思。
我们不妨静下来思考下自己的答案。
另外,我隐身想到一个话题:你认为,所谓「成功人士」是都遵循道德,严谨地在某个界限内行事吗?
还是你相信他人的「致富」之路也突破了某些道德底线,但是他们「交了好运」,没被发现呢?
对待2中所有问题的答案体现了我们作为不同个体的本质性差异。
3. 女主和女朋友确实是传统意义上的反面角色,i fucking hate them,but they're true to themselves。
两个人(女主更甚一些)对自己的欲望绝对坦诚,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绝不接受失败,无论道德对错、前因后果,谁阻碍她达成目标就拼死与其搏斗——倒也是一种垃圾性的带有自知之明的英雄主义了。
4. 「你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
」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女主在旁白中说到过,她要「保护自己爱的人」,我想她指的是保护女友Fran了,但是最终Fran看着她的生命在怀中渐渐流逝,在两人本以为生活大好,万事峥嵘时,一切破灭。
So, after all, karma is a bitch, right? 或许在女主表示对自己所爱之人的在意时,太轻而易举地忽略了,每个她迫害过的老人也是他人所爱之人。
所以, 当你愿意突破一些界限时,早就失去了对你将付出何种代价的选择权。
5. 我认为弱化罗曼一帮的战斗力是导演故意设计的,为了让我们觉得女主一直在交好运,也给她个偶然的机会把事业做大,特意让我们看到这位野心家能爬多高,摔多惨。
以上。
8.6分 就是要给高分,尽管槽多无口。
这绝不是个完美的电影,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这种不可思议的、极富戏剧张力的、并不完全符合逻辑甚至不现实的情节,它们精彩,无比精彩。
而沉浸在文艺的世界,沉浸在韦斯安德森绚丽的布景,斯皮尔伯格精妙的镜头调度和诺兰炫技般的结构设计中的我们,好像已经忽视了精彩才是电影的必修课。
而《我很在乎》,这样一部小众而荒诞的电影,却忽然点醒了过去追求逼格的我。
这2个小时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女主的形象非常非常丰满,你可以说她不讨喜,但是你不能说她没立住。
裴淳华实力圈粉,当初看《消失的爱人》,她的熠熠光彩被更牛逼的剧本遮掩了,只能说是锦上添花;而这一次是她力挽狂澜了这个逻辑混乱,“三观崩坏”的剧情。
无数的特写镜头,怼脸炫演技,不管多扯多炸裂的剧情都能完美hold住,从眼神到举止,都无可挑剔的精准演绎。
目前的20年最佳女主角没有之一。
看了一些差评的评论说“不够爽”,说“恶人受得惩戒太少了”,说“导演抓错了爽点,应该多给女主一些教训”…我感觉很奇怪,于是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三观……发现………我确实还挺变态的。
首先我严重同情弱势群体,严重到甚至有些滥情。
所以片头看到这样一个一辈子独立,坚强,成功的老太太无缘无故被marla盯上,又被迫送到“监护院”,断绝和外界的一切交流,被掠夺财产,余生一片荒芜时,我对marla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大多数观众同样等待着她报复的到来。
然而当剧情一步步推进,marla变成了浮萍一般的弱势群体,老太太背后有强大的黑帮靠山,他们可以随时闯入监护院,随时对marla和她的同僚进行攻击,这个时候我的阵营便开始动摇了,即使她做了无数伤天害理的事情,即使她是个自私的人渣,还是不可避免地希望她无恙。
就怀着这样矛盾的情绪,电影来到高潮,医生被杀,marla和她的漂亮女朋友人心惶惶,准备逃离时,却被黑帮抓住。
该怎么说呢,此前的剧情中规中矩,难说有多精彩,但是仍在掌控之下。
此后的剧情是彻底的放飞自我,各种雷点纷涌而至。
marla被小矮子绑在椅子上,用塑料袋勒住脑袋时,我好像也感到一阵窒息,代入感强到可怕。
此刻裴淳华的演技爆表,瞬间让我对女主的感情产生了巨大变化。
我个人非常崇拜目标明确,用尽一切手段达成自己目的的人,为此我可以接受一定道德感的丧失。
女主和小矮子表达自己对死亡的态度,毫不避讳自己对金钱的渴望,毫不遮掩自己巨大的野心。
就连小矮子也为之震颤了一瞬。
而我则彻底被她征服了。
也许换一个人,但凡换成裴淳华之外任意一个演员,也许都做不到她这样澎湃的魅力表达。
她可恨,虚伪,但是她无比坚定,冷酷而强大的灵魂成为了她最犀利的武器。
什么叫无脑爽?
marla死里偷生,从水中逃命,随后一系列并不理智但成功完成的复仇计划叫无脑爽,这一段不评价,其实编剧的处理很低级,但是怎么办,我喜欢。
一颗永远不迷失的内心,即使是丑恶的,在我的眼里也是动人的。
还没看就被剧透了结尾有巨大转折,我大致猜到了是女主阴沟翻船,在片子最后十分钟还有些抗拒这一刻的到来,也许结束在她成功的一刻变圆满了。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是片头的那个“怂货”终结了marla传奇的一生,那一刻,我感觉她受到了应得的报应,死得其所。
换言之,也许只有这个人杀了她我才会觉得她是死得其所。
不得不让人惊叹于设计之巧妙。
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我不敬畏marla的一部分品质。
带着一点震撼,一点释然,一点感慨和无数惊喜,影片结束了。
这个题材选的太牛逼了,牛逼到即使它其实立不住,还是能让我投入其中。
我突然想到,如果要是找中国一些导演来拍这个题材,拍的不这么极端,添加更多的喜剧元素,也许它会大受欢迎,但是不复这样的震撼。
我喜欢这部电影就像现在所存在的样子。
I love《i care a lot》a lot.
观众对《我很在乎》的失望,大多来自对影片阵容的判断失误。
大众是冲着裴淳华去的,因为《消失的爱人》实在太深入人心。
裴淳华塑造的Amy,那一双勾魂摄魄又惊悚恐怖的眼睛,就问你敢不敢多看一眼。
《消失的爱人》剧照《我很在乎》的剧情基本等同于Amy重出江湖。
对热爱腹黑大女主剧情的观众来说,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
我们忘记了《消失的爱人》和《我很在乎》最大的区别是:《消失的爱人》是大卫芬奇作品,《我很在乎》不是。
《我很在乎》的编剧和导演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英国作者J Blakeson。
J Blakeson他自2005年出道,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作品叫Pitch Perfect,翻译过来可以叫《完美推销》,是个短片;2009年时,他又自编自导了一部短片作品叫The Appointment(翻译过来可以叫《预约》)。
他的第一部自编自导的长片作品叫《爱丽丝的失踪》,是个黑色电影。
豆瓣评分7.0,烂番茄的专家评分81,Metacritic评分65。
从这些权威平台的评分来看,应该不是雷片,但什么水花都没有,这才是最愁人的。
至少在中国,雷都可以有出路,但平庸就真的没救了。
《我很在乎》是J Blakeson第一部自编自导且自己当制片人的作品。
裴淳华是他手里唯一的一张王牌。
打过牌的都知道,一开始就出王牌的,要么是手肥到没小牌可打,要么就是虚张声势,其实家里一堆烂牌打出不去。
《我很在乎》的牌面就是后者。
它最大的问题出在故事趣味上——暴力的形式花样繁多,但动机和价值导向都有点跑偏,最终主流价值观挨不上,黑色喜剧又不到位,两头不讨好。
女主角Marla人设的低共鸣戏剧中的性别顾虑是存在的。
一个人物,选择让TA呈现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潜规则可循。
在Me Too浪潮、大女主设定的流行趋势之下,女性被认为是比男性更适合重整家庭秩序和伦理秩序的性别。
但是Marla既没有家庭,也没有伦理。
她在搞事业。
她要赚钱,要养小女朋友,要跟男人正面刚。
这就……有点不务正业了。
她搞的这项事业是什么?
文雅一点叫社会清道夫,通俗一点就是啃老狂魔。
她在养老的行业道路上走出了歪门邪道,将素不相识的老人的财产据为己有,美其名曰法定监护人。
她最常去的几个社会场所分别是医院、法院和养老院,豢养出犯罪一条龙,只手遮天。
Marla从事这个事业,在伦理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可追溯的动机。
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文本里我们看不到她背叛传统家庭伦理秩序的理由。
这就让她的共情性又薄了一层。
女性观众的普遍认同的女性角色有两种:要么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辣手摧花,但往往心有柔软,愿意为老弱病小让步和牺牲;要么就是傻白甜加小幸运,主角光环一路照耀着她走向人生巅峰,最后打败邪恶,达成恋爱,修成正果。
Marla两者都不是。
她太悍,悍到与所有女性默认的伦理价值为敌。
这个叛逆所换来的洒脱,在性别上却是孤立无援的。
黑色喜剧跟女性诉求混搭失败这个片子的喜剧点大概都被黑帮小老大Roman承包了。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强烈表达“我知道不可能但只能硬演”的无奈情绪。
看完全片我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这个人物要设定为一个侏儒。
这根本不是一部黑色喜剧片,这只是一部既有点黑色又有点喜剧的片子。
其中Marla负责黑色的部分:一个道貌岸然的女慈善家最后死在羔羊的枪下,功败垂成;Roman负责喜剧的部分:一个谜之自信的黑社会前成员被一个业余的反社会女性玩得差点命都没了。
同样我也不明白Marla这个人物被设定为女性的理由。
Marla所做的事情跟女性诉求毫不相关。
女性呼唤的平等待遇,无论是社会分工还是情感意识的被认同,在Marla这里统统不重要。
Marla像是一个披着女人皮的男人。
她的身上没有丝毫女性质地的东西,从内到外,全是阳性的。
Marla要的始终是钱,但钱的伦理符号是权力和责任。
它是非常典型的男性目标。
有了钱才能养得起家,才能爱得起人,才能做想做的事。
这是男人每天在YY的事情。
女性的价值排序中长年名列第一的是一个叫做安全感的东西。
安全感对女人来说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Marla需要安全感吗?
她根本没有脆弱的时候。
另外,女性做不了世界的霸主,最大软肋是情绪。
古往今来的叙事作品都在告诉我们:女性不是没有武力值,她们往往都是被自己的情绪打败的。
不能说观众期待,但观众默认的叙事原则中,包含着对女性情绪的体验诉求。
我们想看到女性在现象面前的精神纠结,感受细腻而丰富的意识形态流动。
我们希望知道女性在想什么,哪怕是自相矛盾的意识,也是有趣的。
我们想探知女性这种生物从皮囊到心灵之间密密缝缝的思绪的层次,那是比烟花还要绚烂的美景。
而Marla没有这些女性思维的层次。
她凌厉无比,直截了当。
从女性的角度来说,她其实是单薄的。
归根到底还是人设的问题。
大女主的黑色喜剧,不好做。
不是简单的元素的拼接就可以完成的。
情节漏洞多到可以下海捕鱼Marla跟Roman的过招跟儿戏没有两样。
观众用脚趾头都能想出一万种方法把Marla处理得渣都不剩,但Marla硬是凭主角光环一路顺风顺水,还获得了黑社会前正式成员的青睐。
一个被打得满地找牙的男人,最后跟暴揍他的女人说:我看好你,咱们联手吧。
这个逻辑,古今中外,没见过。
性别游戏从来就不是这么玩的。
况且,Marla的战斗值始终是个谜。
从Marla的结局来看,她死得不是一般的草率。
一颗子弹就能让她展现血染的风采,可见也不是什么金刚不坏之身。
所以杀她有何难?
Roman怎么就做不到呢?
说到Roman这个小老大,真的是无愧于全片的笑点担当。
他全程龟缩在SUV里不敢露面,演绎黑社会是如何维持神秘感的。
人手也少得可怜,接老妈的司机跟救老妈的打手,居然用同一个人。
至于他自己,目测也是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在家练瑜伽是要表达什么?
(用力收住刻薄话)
作为一个混过黑社会的人,在那么等级森严的环境里待过,竟然允许下面的人居高临下地跟他对话,他还得抬着眼睛训斥比他高好几个身子的下属,这个秩序感,简直乱成一锅粥。
当然,最大的雷还是在于一票人一事无成,还干不过一个死了老妈的无名氏。
瞧人家结尾那一枪,多准多干脆。
Roman的妈Jennifer,跟她儿一样,全程除了被Marla玩得像陀螺一样转之外,只会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然后该送养老院送养老院,该送精神病院送精神病院。
该吃的亏一样没少吃。
就是这么个谜之自信的老太太,前史被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金融高手、身份成谜,但似乎并没有给Marla的狩猎造成任何麻烦。
都是虚张声势而已。
除此之外,长得一表人才,但是专业技能一般般的律师;人高马大但是一秒就被电晕的保镖;还有怒闯养老院救人结果全军覆没的小混混们,一个个出场都气场两米八,过了两招发现不过都是花拳绣腿的角色。
法庭上力量悬殊的对决蔓延到生活中,就是Marla一派全都开了挂一样的强,小女友被煤气毒死大半天了,还能复活。
就问你服不服。
讲故事,都涉及到欲望的表达。
以《我很在乎》为例:到底是要钻石,还是救老妈,本来是个可发展的欲望挑战。
钱财还是人情,二选一,天然的博弈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把霸道总裁Roman丢进这个局,看他百爪挠心,求而不得,很有滋味。
但故事偏偏把这个层次撤销了,把两个价值融为一个价值,变成“我都想要,我都不给”的简单局。
钻石和老妈作为重要的叙事符号,本应该分开呈现,结果被揉成了一团,变成了一个模糊的欲望对象,就是幼稚的“属于我的”。
这就跟幼儿园小朋友抢东西的思维逻辑差不多了,何谈人性困境?
其实蛮可惜。
最后是复仇叙事的问题。
一般来说,人物复仇有一个非常重要隐因,就是道德偏差。
因为道德偏差而自然夸大自己受的冤屈和对方造成的伤害,因此才能理直气壮地付诸暴力,一定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这个道德偏差,一定是跟人情世故挂钩的。
偏偏《我很在乎》是一个没有烟火气的故事:Marla把老无所依的老人们的照片挂了满满一墙,像野蛮的猎人炫耀他射杀的动物头颅一样,原始而冷酷,反社会到变态;Roman抱着莫名其妙的孝心,笨拙地追杀一个旁门左道人士,一路上洋相出尽不说,一抹脸,是个更甚的贪婪小人。
自负而麻木,屈辱而不自知。
这两个人,谁都不会发生道德偏差,因为他们双双越过道德的边界太远了。
观众不是不喜欢看狗咬狗的戏码,但看戏的乐趣除了感官刺激,还有一个归属感需求。
演员在台前卖力表演,观众在台下是要论断是非的。
两个人的冲突如果不涉及道德判断,观众就无从站队。
《我很在乎》的冷清就在于道德意识的淡泊和迟钝。
剧中人物既没有道德,也不谈道德。
剧情发展也毫无禁忌,充分放飞道德底线。
这让复仇如何名正言顺,这让复仇如何大快人心。
当观众的志趣和同理心无处寄放,回馈的也自然只有不近人情的差评了。
The End
女主拽个屁啊!!!这矮子boss弱成这个样子,结局太不解气。2.5星
看这部电影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裴淳华是个靠压榨无依靠老人财产赚钱的指定监护人。她钓了个大鱼,没想到这个老人是毒枭的母亲。她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看的时候非常希望毒枭畅快淋漓的复仇,结果复仇片逐渐变成女权片,女权片又逐渐变成创业片。这部电影本来还可以,可是不合逻辑的剧情让人无法相信。诈骗犯怎么有胆子反杀毒枭呢?毒枭怎么可能改行做骗子呢?毒枭怎么可能原谅骗子对自己母亲的伤害呢?所以,瞎扯还是要符合基本逻辑。扯好了才是反套路,扯不好就是乱编。
裴女士总是自带让男性菊花紧绷的冷冽光环!在Netflix出品的各种没意义作品里面简直惊艳!
很美但是很可恨 哈哈
#TIFF2020 小恶魔作为一个毒枭大佬,要杀死女主那么困难还把自己都搭进去了,结果那个胖子随随便便就把她干掉了……
工整条理也很严谨,该爽的爽到了,该死的也死了。物质和傲慢杀不死你的,贪婪会。
黑帮转型后战斗力直线下降,让我看的都很憋屈。或许能屈能伸才能成大事儿。还好结局让人舒心一些。
公平竞争就是个笑话,是有钱人发明的,好让我们这些穷人永远无法翻身。
FUCKING CRAZY!!!
算是抨击了下监护人制度。但是黑的立场很不稳定。女主角楞是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心怀天下的企业家。中间穿插的黑手党,一个个看起来相当蠢。法官们,也很蠢。里面没出现一个正常的医生,一个正常的疗养院,都快让人对人生绝望了。
看之前期待满满,看完之后“就这?”徒有其表太过空洞,就算作为爆米花电影都觉得浪费了…可惜了裴淳华搞姬!
俄罗斯黑帮只有一个保镖差评
这剧本…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 禁言期补标 07.02
编导去屎吧。要玩黑色幽默架空就不要写实;又写实又不合逻辑的设定和剧情只会让人对所有角色产生厌恶(除了老太)。所以你这是打拳呢,还是装作在打拳实际上也在打拳呢?裴姐接点正常角色吧。。。21/02/23
不如让于佩尔阿姨来演个被安排的酷奶奶然后反杀裴淳华。
以为是老太太跟骗子在疗养院斗智斗勇,没想到是骗子跟黑帮的戏。结尾扣分,死骗子这样死太便宜她了!
片尾那一枪,相当于国产现实电影片尾的字幕吧。
最大的败笔应该是在女主反制黑帮用的手段是武力,而不是钻法律漏洞这个她独特的技能点。她应该是武力值很弱但脑子灵活的类型(虽然有很多她去健身房的片段但跟黑帮比起来最多是生命力顽强绝对不应该是能打)就像女主跟老太太说的一样,她的战场是法庭。所以让女主在黑帮擅长的领域赢了黑帮绑走老大,就显得非常不真实
虽然……但是……嗯!最近看见裴淳华老师 脑海里就是“脱裤子放屁”哈哈哈哈哈哈
5星,带有讽刺意味的优秀黑幽默电影,不要在意不合理的剧情,也不要反感浮夸的演技,弱鸡黑帮就是用来讽刺法律体系的, 连黑帮都有个规矩,先详细调查,黑帮都懂得礼仪,先派个律师谈判,先礼后兵,谈不成再开杀。 这掌控体系的人反而比黑帮更黑,只手遮天,上来就把人给囚禁了,一点没得商量。 虽说本片拍摄不是很完善,但大胆揭露行业黑幕, 警示业内体系,完善法律规则,弥补漏洞的意义是很大的,很可敬的。值得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