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m……好多原则上的问题,以及一些底线问题。
【1】【色情擦边球】布景里各种廉价恶心的情趣用品、海报、……真的大可不必,您眼中的性感,在观众看来只觉得恶心!
另外,男同不等于性瘾患者,麻烦不要侮辱我们。
【2】【乱伦擦边球】男女主形婚,女主的女朋友怪女主不够关心自己就分手了。
于是女主搬来和男主住,遇到男主的妹妹(也是个女同)。
于是这两女的就在一起了???
世界这么大,你非要乱伦??
【3】记得图书馆那一幕吗?
女主看见在图书馆亲昵的两女学生,还给她们指地?
说某某地方更隐蔽???
咋的??
图书馆是干啥的地方??
再怎么开放,也不能拿高中生来做文章吧?
在这猥琐导演眼里,早恋=做爱???
【4】男同形象问题→受就一定是尖酸刻薄?
阴阳怪气的?
随着社会包容度越来越高,应该已经有越来越多正面的公众人物用个人魅力打破了这些贴在同志身上的刻板标签了吧?
作为一个专门吃LGBT群体饭的导演,连这种最基本的原则底线都不懂?
我真的怀疑这大妈是不是个钢铁直女,跑来吃同影软饭的?
真的有被恶心到!!!!!!
麻烦看见我这条影评的都给它打一星,抵制湾湾毒瘤电影,从我做起
我觉得这是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可是我们内地并不是这样。
2017年,不是1997年 , 大街上还会出现那样的智障标语。
剧中的环境根本不像2017年的成都。
就像以前看过的所有台剧 。
不了解大陆的话,那就去了解。
不要拍成“台湾人眼中的大陆”,这样的剧,糊弄台湾人还行。
想过的了大陆人的眼,那就要切实,不然真的尴尬癌犯了。
最后,求不黑。
6.5的评分是怎么评出来的,真的是无语。
在海峡对岸,同类题材已经不是禁忌,导演的表达空间也不会受限,这是人文精神的胜利,社会进步的表现。
可惜的是国内大陆不少观众仅仅因为导演选取的背景,表达的观点就不加思考的厌恶,我认为是一种悲哀。
面对同性婚姻,“和谐”和“多元”的碰撞,“诚信”和“传统”价值的冲突,导演用讽刺的形式展现,这恰恰是大陆导演在同类题材中缺乏的反思,这是我推荐该电影的重要原因。
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这部电影的反思一点也不沉重,相反过于理想化,结尾的皆大欢喜可能就是最大的“喜剧”。
看到豆瓣不少留言所透露的“情绪”,我对人文精神在中国的普及还是有点悲观的,同样是“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伊朗导演能拍出《一次别离》这样的佳片,国内的导演能拿出来吗?
今天推荐一部国产片,她的儿子跟女儿都是txl,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她的女儿竟然喜欢上哥哥的女人...一部幽默唯美结局很he的影片。
片名:《伪婚男女》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是txl,你会选择干涉还是选择理解,影片中的妈妈虽然深受“和谐社会”的影响,但为了儿女的幸福,她选择了理解,若连最爱的人都不能理解她们,还有谁会支持?
武刚为了解决催婚问题,他跟男友商量了一下,只能选择形婚。
没想到,形婚的对象竟然是自己的发小杨朵。
熟人好办事嘛,两个人的撮合,让双方父母特别满意。
但武刚的男友跟杨朵的女友怨气特别大。
杨朵的女友因为形婚这件事伤透了心,受不了寂寞的她只能找其他女孩。
另一边武刚的妈妈搬过来跟武刚一起住,杨朵只能住武刚家,刚巧武刚的妹妹武柔回到了家里。
武柔脾气暴躁,主张做真实的自己,从来不去掩饰任何情感。
刚见面的时候,她就主动的拉起大嫂的手,尴尬的杨朵只能抽出来搓搓手。
两个人去酒吧的时候,碰见了杨朵的前女友,她想要跟杨朵复合,但杨朵说自己爱上了其他女孩。
说完她便趁着酒劲强吻了武柔。
这之后,杨朵开始躲着武柔,她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份感情,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人。
但杨朵强吻她的时候,她整个人都酥软了。
爱情像是有魔法一样,总会把对的人吸引在一起。
后来,武刚的男友扮演了武柔的假男友去结婚,武刚跟杨朵还是名义上的夫妻,到了晚上,他们便偷偷的换房。
明明在同一屋檐下,却不能与爱人相拥而眠。
武柔一直想坦白,但武刚怕妈妈受到刺激,一直阻止着妹妹。
所以,他才选择形婚,为的就是让老妈安心!
但现实中的形婚,有多少人是被伤害的?
他们的行为最后还是被老妈发现了,老妈从刚开始的愤怒到最后的支持,她想让儿女幸福,但不想看着他们违背社会的道德,就像片中有老师教育学生说“txl就是社会的毒瘤!
”好在结局很幸福!
影片中的题材很真实,圈内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相亲,逼婚,形婚...以幽默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老一辈虽然不理解,但看着儿女能够幸福,只能妥协。
请别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就去伤害另一个无辜的人,ta是无辜的,但转念一想,这个世界谁不是无辜的呢?
身为txl没人理解,没人支持,这份痛苦是无形的枷锁,会跟随自己一辈子,与一个没有感觉的人结婚,这何尝不是一种隐性的痛呢。
我们能做到的是,理解每个人的不易,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别轻易做个键盘侠,去给别人下定义!
读者互动:被逼婚后,你选择形婚还是公开性取向?
看开头的时候,吓我一跳,我以为乱入CCTV6的电视电影了。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台湾女导演拍摄的片子。
因为背景是大陆,可是几个主演都是台湾的,台湾腔之下,很难让人入戏。
形婚在内地不是没有,但像电影中这种情况基本找不到,更多的所谓形婚是男的在隐瞒欺骗妻子,掩饰自己的真实取向(PS:可能这种不能称为形婚,而是骗婚,双方都知情而结婚是形婚,如果一方以欺骗为目的另一方不知情,结婚后却无夫妻之实,广义上这也是形婚)。
不过找个女孩约定好扮夫妻给父母看,与租个女友回家过年是一样的,存在这种可能,但真不如直接拍骗婚掩盖真实性向的形婚来得有力量。
一个台湾女导演强行脑补出来的同性电影。
生硬,矫情,让人尴尬。
对了,两位百合颜值不错,对手戏有点味道,这是唯一亮点了。
原来周厚安是周华健的儿子,混血儿。
总体上电影还可以,比起目前大陆绝大多数同性电影,主演演技大部在线,人物性格很鲜明,剧情还算完整。
从《邻距离》开始,我就很喜欢李京恬,呆萌的又欣和自立的小柔都很出彩,出场的每一帧都好看得想截图😊😊😊形婚,电影焦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形婚的弊病:耽误了三个人的青春,摧毁了父母长辈的心血,带来了欺骗的负罪感。
但从政治方面,周美玲的这部作品明显在某些方面讽刺大陆!!!
凸(`0´)凸电影中几乎每个人,由杨朵开始,武妈,武柔,sam,杨妈…都口口声声地强调——“和谐社会”时不时出现的横幅把社会主义更是不要提了!
阿湾啊,你胆子不要太大哦_(눈_눈」∠)电影作品必定会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中国容不下我们”这样不负责任的话出现。
如果不是编剧欠缺考虑,那就是导演刻意想传递出某种反党反社会的情绪(然而第一种情况已经被排除【摊手】最近广电总局关于“同性恋”的处理的确不太妥当,有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感觉。
但是冷静下来,看看你我手机首页上那些浮夸尴尬的国产耽美剧,是不是就突然明白了什么?
(ー`´ー)我们的家国的确存在问题,在同性这一方面的确欠缺宣传教育,但像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不能做“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二丑”。
给了两个星,看在李京恬的面子上【傲娇脸】,电影总的评价只能是 →居心叵测!
片名为伪婚男女,没错,讲的就是同志形婚的问题。
同志一直都面临着出柜、形婚、代孕三大难题,至今为止无数个同性的影片,也大都涉及到这三个现实的问题。
但是本片却用十分强硬地态度告诉我们,面临形婚这个问题,宁可出柜,也不要形婚,害人害己,最后兜兜转转还是要面临出柜的问题!
片中的状况是理想状态下的,形婚的丈夫和妻子,分开之后还能做朋友,可是现实呢?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帖子,一个同志跟和自己同样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一个女孩形婚,结果后果一发不可收拾,女孩开始变得占有欲很强,开始渴望把他掰直,最后两人闹得很不愉快,二十多年的友情也化为泡影,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不光是因为女孩希望掰直男方,其实现实中有太多太多的问题,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在一起,哪怕是伴侣,那么相爱的两个人,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而经常吵架发生争执,何况是两个明明没那么亲密,却要假装成世界上最亲密的两个人,可能会因为经济问题、不良嗜好、个性、责任等等,各种问题,而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我明白,很多同胞们的家人很封建,不能跟他们出柜,如果被家乡的人知道,会让家人抬不起头来做人的,我和你们一样。
所以很多人选择形婚,或者干脆骗婚,瞒着女方,找一个同妻,正常结婚生子,自己则在外面各种不负责任地约。
可是这样做,你于心何忍?
你不光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女人,还让自己一直被婚姻困住,无法找到真正爱你的人!
片中的设定,我一直觉得三观不正,武刚的男朋友是自己的妹夫,武柔的女朋友是自己的嫂子,这听上去就是乱伦嘛,是变态,是不要脸,是见不得人的!
可或许导演就要用这么离经叛道的关系,来反对传统,而这样看上去乱伦的关系,也是让反抗来得更激烈些!
事实上,整个影片其实都是在传统和开放间做斗争!
无时不在的社会和谐的标语,以及图书馆主任、武刚的妈妈、杨朵的妈妈等,不时提在口中的社会和谐的台词,频繁地在渗透着这个国家大环境下的所谓的“和谐”,可是和谐就是要让我们这个几千万的群体整体河蟹吗?
前一段广电的通则里,还把同性归为性变态呢!
不是的,和谐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和谐,不是表面粉饰太平,内里却群魔乱舞,而是让每个人都做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获得了和谐,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才会和谐!
很多人觉得那些标语太频繁太让人反感了,可是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呢?
你以为你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宣扬同性人权,所有人就接受同性的爱情了吗?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
还是有很多人看到同性牵手就觉得变态,还是有很多人看到同性亲吻就大骂,这些无处不在的恐同人士,何尝不像那些标语一样,无处不在?
图书馆主任的台词,说什么同性是社会的毒瘤的话,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这样一个整天徜徉在书海里的文化人还这么极端,那么其他人呢?
岂不是比她更保守,更仇恨同性恋?
而片中无时无刻不提的到南非结婚,是更大的讽刺,提起非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贫穷,饥饿,落后等,没有一个好词,可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同性婚姻都可以合法,而我们这个所谓的和谐的社会呢?
却还要被人骂,还要每天演戏?
影片不仅反对传统,还有在反思家长的处境。
杨朵、武刚为代表的传统派,顾及家人,顾及亲人,顾及别人如何看我们,如何看我们家人;和以Sam、武柔为代表的开放派,追求个性自由,活出自己,渴望得到家人,得到全社会的理解。
两者一直在斗争,到后来甚至因为妈妈装病逼婚,两派进行大争执,吵得不可开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是啊,Sam和武柔追求真实地自己,没有错,可是武刚和杨朵为了家人考虑,也没有错。
我们身为同志,难道就要自私地不顾家人的想法,只图自己的痛快,宣布不结婚,宣布自己喜欢同性,让家人在亲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吗?
他们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你都不替他们考虑,谁替他们考虑?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父母的看法,而失去让自己幸福的权利,我们必须要在两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
你可以说服爸妈,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毕竟其他人怎么看你,并影响不到你什么,可是父母却始终想不明白这一点。
我爸爸几十年不抽烟了,每年回家都要买烟,不是自己抽,而是见到别人给别人发,自己都不抽烟,还要买烟递给别人,这是多要面子啊?
他甚至一直想买车,家里并没有多少钱,他买车也不是想做什么生意,他说他主要是想让村里人知道,他有车了,混的比别人好,可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家现在多么一贫如洗!
一家自己人都过不好,却非要演给别人看,让别人觉得,我们过得很好,很有钱,很有面子,这是一种怎样变态的想法?
可惜大多数父母都是这么想的!
一家人自己过得好最重要,至于其他人,他们爱怎么说怎么说去,这几年我也一直给爸妈灌输这样的观念,我并不打算结婚,前几年还有考虑形婚,但是男票不同意,所以我也放弃了这个打算,目前在一起四年多了,打算过几年和家人出柜。
很多同志都会选择移民,去国外结婚,可是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大多数人,经济十分有限,根本付不起移民的花销。
再说了,就算经济没问题,可是我们的根在这里,家人,朋友,都在这里,还有熟悉的国语语言环境,这都是国外给不了的!
不是移民就可以解决的!
是啊,不是我们不爱这个国家,是这个国家容不下我们,可是即使它容不下我们,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得洒脱,不必得到谁的认可,勇敢地活出自己就好!
武柔跟躺在病床上的妈妈争吵,我们没做错什么,同样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什么要过得这么累,妈妈心酸地说,你们读过书,我说不过你们。
是啊,讲道理大家都会,毕竟念过那么多年书,上过大学,可是跟家人讲道理有用吗?
你要耐心开导,让她明白最重要。
所以最后妈妈一直不断反思,终于接受他们了。
山顶上坟时小孩的设置,也别有用心,用孩子的纯粹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既然你的家人还没有离开,那为什么还要这么难过,不好好珍惜?
是啊,既然一家人都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演戏,让彼此都活得那么累?
人活一辈子图个啥?
是名声?
是金钱?
是婚姻?
都不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是,要幸福!
活得幸福就好,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管其他人怎么看呢,他们骂你也好,不接受你也好,给你冷眼也好,只要你过得幸福,其他人都不重要!
谎言就像是滚雪球,一个谎言的开始,是无数个谎言的缝补,就算是每天费尽心力地编织着各种层出不穷的谎言,终有一天也还是会被拆穿,你们以为没什么,能拖一段时间就是一段时间,可是你们的家人呢?
你们曾经给了她一个很美好的梦,现在又把梦亲手打碎,这样不残忍吗?
你有试过拥有过美好,然后又被人硬生生夺走的感觉吗?
如果最后还是会失去,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曾拥有!
既然形婚解决不了问题,还要每天不停地撒谎,撒谎也总有一天会被拆穿,拆穿那一天会把家人伤地更深,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狠一狠心,和父母出柜,或许他们会慢慢理解你也说不定。
影片还是反映了很多问题的,值得一看。
但是这对GAY,我不喜欢,武刚太娘,Sam太丑!
GAY们都这么饥渴吗?
一出电梯就亲啊亲,一回家都啪啪啪?
至少我不是这样,当然影片也有夸大的成分。
成都话、普通话、英语夹杂的确听得很难受,至于地道不地道,我听不出来,反正我一直以为听的是我们河南话呢。
演员的演技啊,一直都十分浮夸,充满了网大的廉价感,撑不起院线。
全片看下来,反而觉得杨朵很漂亮,演的很自然,楚楚可怜的,杨朵的前任也很帅,很自然,虽然很渣!
得知老妈得了癌症,武刚哭的那叫一个尴尬!
癌症是假的,哭的也是够假的!
台湾同性婚姻已经合法,我们内地还要把同性列为变态,这的确是个问题,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导演才会用一帮台湾演员,操着台湾腔,和不太地道的成都话,演一部故事背景为成都的影片。
或许正如片中说的,不是我们不爱这个国家,是这个国家容不下我们。
要移民就移民吧,要形婚就形婚吧,反正一切都解决不了问题!
虽然大路同性婚姻合法化对于同性,甚至对于社会的和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及时同性婚姻目前还不合法,同性爱情还不被人接受,但我们还是要活好自己,做一个有趣的人,拥抱另一个有趣的人,过好自己的日子。
其实不光同性爱情,甚至还有老少恋,师生恋,甚至表亲恋等,都不要管别人的眼光,只要不危害他人,他们爱鄙视就鄙视吧,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这部片子告诉我么,相对于形婚,还不如一开始就出柜,勇敢地做自己!
那些连自己都不敢做的人,你还指望他能做什么呢?
而事实上,不光影片中演的是这样,现实中更有很多真实的例子,形婚只会一时瞒天过海,终究还是伤害家人,折磨彼此。
欢迎关注纯原创公众号:鱼纹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伪婚男女》。
这是一部台湾电影,导演的代表作是《刺青》。
这部电影讲述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在世界上不属于少数群体,但却一直不被社会认可。
这部电影以中国成都为背景,讲述了两对同性恋人之间的故事。
故事的人物关系有点复杂,但其实主线描述起来很简单,是讲诉一个gay和一个lesbian,他们不敢向社会、家人,坦露自己的性取向。
所以他们选择了形婚。
影片讲述的正是他们选择形婚之后的生活。
以及他们的婚姻本质暴露后,他们父母的态度。
说实话,这是一部不成熟的作品。
并且中间夹杂的大量对中国社会的误解与讽刺,尤其是政治方面。
但是这并不影响到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发人深省的片子。
他在跟我们探讨一个社会现实,关于LGBT群体一种生活的现状。
不仅是在中国,很多国家对同性恋群体,也并不都是抱有友好的态度。
我曾经看过一部关于俄罗斯同性恋群体生存状况的纪录片,里面的描述让人触目惊心。
(B站链接) 俄罗斯整个社会对同性恋持有一种厌恶的态度,公众去狩猎同性恋群体,对他们进行打压、以及公然的欺辱。
甚至法律,也并不作为,政府纵容的民众的这种非友好态度。
中国的社会对这个群体也没有太多的包容性。
甚至前段时间出台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竟然把同性恋划分到性变态的范畴。
这虽然不是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但是,它表明了政府对同性恋的态度。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我们认识有大概四年时间了。
我一直以为很了解他。
直到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吃过晚饭,相约到咖啡馆聊天。
聊着聊着,他向我们出柜了。
他告诉了我们,他在大学期间曾经交往过男朋友,两任。
虽然他看起来一直很gay,我也一直默认他的性取向为男。
但我还是掩饰不住自己的惊讶。
甚至他告诉我,他和第二任男友交往期间。
他们去开房,那个男生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摘掉了安全套。
他当时很恐慌,因为他们也只是刚交往一周,他不确定,他拿掉安全套不是为了故意传播艾滋。
他很快就去医院做了检查,在等检查结果的时间里,我们还是一起工作一起玩耍,我并没有察觉到他那段时间的异常。
甚至那段时间内,他的情绪表面上看起来格外的高涨,每天约我们出去玩、吃饭。
现在想想,其实他那个时候所承受的一个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吧。
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而已。
他一个人承受着对感染艾滋的恐惧。
但是我们并不能帮到他。
甚至他都没有跟我们提过这件事情,他宁愿自己默默发酵心中的恐惧,也不愿别人察觉到他的不同。
作为最好的朋友他都不敢向我们坦白,更何况,向整个社会,向这个并不友善的社会。
我问过他以后会不会选择婚姻。
他回答的很坚决,说以后一定会走进婚姻。
会去生一个小孩,抚养这个小孩长大,做一个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人。
他不敢面对这个社会,他也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那天我们聊到夜里一点钟才散。
咖啡馆昏暗的灯光,夜晚并不清醒的头脑,让我一直以为这件事是一种不真实的错觉。
后来我在豆瓣,在我以为高素质,很开放的豆瓣。
发现都有大量反同人群存在。
这些人代表的正是众多普通人的观点。
正像一位豆瓣网友说的。
一些普通人没有公开的反对,已经是最大的限度,更何况要他们为LGBT群体争取权利。
这部电影里,女主因为这段形式婚姻,和女友吵架,被劈腿分手。
后来爱上了她形婚对象的妹妹。
男主的妈妈,为了让男主的妹妹结婚。
欺骗家人自己得了癌症。
就在结婚当天,女主在为女二换婚纱,女二的妈妈误入了进来,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儿媳妇和自己的女儿吻在一起。
那个画面很美,女二披着洁白的头纱,在一个明亮的房间里,两个人在头纱里接吻。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他们的妈妈接受了这个事实。
并且选择去帮助他们。
因为妈妈明白,如果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孩子。
这个社会更加不会容忍她的孩子存在。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好的结局。
大部分的同性恋群体,他们依然克制着自己,隐藏着自己。
因为怕被发现,怕被这个世界不容忍,怕遭受异样的眼光。
很明显导演根本就没弄清本质,同性恋不被接受跟社会制度没有很大关系。
像我这种反骨的人看到剧中生硬嘲讽社会制度的台词都只有幼稚两字。
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是包容度,社会主义制度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罢,“制度”只是个过于宽泛的概念,重要的在于看这个国家在方方面面的具体举措。
我相信,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同性恋不久一定会合法的以及被大多数人接受。
八卦狗血的剧情,表现了同性婚姻的各种矛盾冲突,挺好玩,虽然故事背景是大陆,但实际上却是台湾片。
这让人很是觉得别扭,不仅仅湾湾很娘炮的语调以及装腔作势的四川话,更因为整部电影充满了对大陆的偏见以及湾湾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看,我们台湾同性婚姻已经合法了,你们大陆还在歧视同性恋;看,你们大陆的“和谐社会”就是抹杀人的自主尊严;看,你们大陆多么保守落后,连非洲都不如;……嗯,很厌恶湾湾黑大陆,你们还是管好自己的伪政府吧,搞搞好“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再说。
尴尬,都什么年代了,还社会的毒瘤?罪恶的温床?现在说这些台词是会被嘲笑的。
各自心怀鬼胎的一个大家庭,只有可怜的婆婆坦坦荡荡。
别来内地拍了……还不如让我看below her mouth呢🙃️
时至今日,看到这样搞笑又尴尬的电影,我只觉得悲哀。和谐社会虽然没有挂在嘴边,然而无时不刻提醒着人们;家长怎么可能有最后的和解,他们说中国没有同性恋,外国才有,就像他们根本看不到这种电影,他们也说没有。更多推荐请看豆列【她吻了那女孩】
有笑有泪,很不错。演员颜值和演技都在线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社会和谐(小绵羊在这很美呀
小绵羊气质好棒!
谢谢台湾吧
性取向
台湾腔喊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些口号真是好尴尬,但是又觉得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了个人就社会和谐的社会里,最近颁布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里,不是把同性恋和性侵性暴力一样,划归在非正常性关系之列了吗,这就是ZF的意思。
不太懂,为什么一部台湾人拍台湾人演的的电影,要硬生生把故事安放在四川。电影拍得很一般,不过,反应的情况倒是挺现实的。某些脑子进水的,还真的会上纲上线说是“社会的毒瘤”。再加上,同性恋话题的网络节目和连续剧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架,也是很难护短了。顺便提一句,那个鬼佬是周华健的儿子。
不如预告片刺激。
有的东西不知道是假的还是自己在保护自己不要去相信,人活着总得信些什么,想着就好难过。大姐好棒哦。
为了李京恬 五分 我是颜狗hhh嘤嘤嘤
写了一篇1700的小作文,很喜欢这部电影。
剪辑比正片好看系列…
真心的希望相爱的人都能在一起
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1…..
很现实却又很讽刺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