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买的DVD看的,当时电影名叫《幕后英雄》。
东西方对于人外形的审美是差异的,比如在亚洲人眼里丑的离谱的女模特,居然会被西方评为超级美女等等。
美的差异因人种文化差异和时代差异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黑人以黑为美,唐朝以胖为美等。
但有一种美是超越地域人种和时代的,这种美就称为绝对价值的美,没有争议的。
比如苏菲玛索。
无论东西方男人女人,都给予了至上的评价。
太美了。
为这个世界终于有这样一个超级美丽如此令人震撼叹为观止的女性而动容。
佛家把美女称为粉骷髅,百年后,再辉煌的美丽也不过一具白骨。
但这美,毕竟存在过。
在漫漫的历史中,美总如流星一现,但这惊艳的美丽毕竟在漆黑的夜中给人以无比的振奋。
即使是粉骷髅,也是永恒的。
这部片子很好。
没有打到法西斯的口号,没有高呼自由万岁的价值拔高。
但,当看到巴黎解放的桥段,还是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价值就是普世价值。
和意识形态无关,和信仰无关,好国家民族地域差别无关。
甚至和自由与否都无关。
这不过是这世间让平凡人的生活回归常态的祈祷。
几个平凡的女性面对特别行动时,表现的坚决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都落入敌手,性格软弱的卡莱,刚被酷刑就招供,最后她请求了苏菲玛索的原谅,饮毒而死,裸身沐浴阳光,如一尊神像。
这样的美是震撼的,这样的美是不可被酷刑糟蹋的。
苏西在执行任务的最后时刻,精神崩溃,在刺杀情人的关键时刻,动摇了,她是个从没拿过枪的女兵,纳粹情人夺过她的枪,吻她,苏西茫然受吻并情欲释放,然后被纳粹情人两枪干掉。
这个情节让我们很容易想起《色戒》。
只不过,色戒把这个心理变化过程极力铺陈。
而本片仅仅对此惊鸿一瞥。
仅此而已,已足够摄人心肺。
苏西没有对当年为什么和纳粹情人逃婚做形而上的表白。
她说“我不管他是抵抗军还是纳粹”“我就是不想结婚,不想把自己锁定给一个男人”。
这个理由或许更想一个人性的回答。
但,大家都知道,在刺杀纳粹情人的时候,她表现的确实像个战士。
临界状态的动摇是人性脆弱面不可避免的波澜。
不可能每个女人都是江姐,都是刘胡兰,软弱柔善,不能削减一点点一个伟大女性的牺牲价值。
珍妮是本片塑造的最为锋芒的人物,其锐利甚至超过了苏菲玛索塑造的黛丽丝形象,珍妮本是战前的妓女,因杀了皮条客而成为囚犯。
她对这场战争的理解更接近于一个底层市侩,她说,胜利了又如何?
我还是要去卖身,站街跳钢管舞。
为了被赦免她参加了行动,行动开始阶段,她几次动摇,要携款逃跑,第一任务结束后,张罗回家,拒绝继续执行任务等等。
但当面对卡莱被捕,同志牺牲后。
底层人民最朴素的情感和力量被触发了。
珍妮成为了最坚决的女战士。
当所有人相继被捕,珍妮一个人仍然坚持要把任务执行完毕,刺杀纳粹军官。
她独自营救了黛丽丝,并且在最后协助黛丽丝完成任务的时候,主动牺牲自己,暴露目标,神情镇定地就近向另外一个纳粹军官开枪射杀。
这个举动事先是没有策划的,所以黛丽丝才意外的悲痛,珍妮达到了目的,黛丽丝像一尊复仇女神一样出现在纳粹军官面前,在火车烟气缭绕的暮霭中徐徐现身,开枪射击。
在本片中,黛丽丝即是行动组的领袖,也是唯一一个最为坚定的战士。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对几个女部下进行过任何意识形态的洗脑和教育。
她唯一的期望是答应过几个女部下完成任务兑现承诺,把她们安全带回英国。
她食言了。
所有人都战死。
只有她幸免,直到战后。
中国人对以战争的理解喜欢对正面人物用大义凛然来概括,在本片中你看不到。
你只能看到美的诞生,美的窒息,美的毁灭。
也许这个世界战争真的并无正义非正义可言,但是对于美的呵护还是毁灭,才是人们诅咒战争和抵触战争的终极目的。
真希望看到国产影片对于战争的考量和探究能达到这样的人性深度和高度。
冷静的诉说和体会,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洗脑或者填鸭。
在战争之外,美,永远存在。
值得用生命捍卫。
2009年5月4日
之前看电影的时候就有些怀疑了,看到大家的评论就更是云里雾里了。
那个Gaëlle到底是不是骗路易斯毒药啊因为纳粹军官出现的时间太巧合了,开始我以为她是骗毒药,后来看到她用毒药自杀,又觉得她没有故意骗路易斯但是,后来仔细想想 又觉得不对1 电影前面有段,她没有把毒药带上飞机,被皮埃尔发现了,皮埃尔把毒药还给了她,后来她被捕,没有服毒 也就是说她身上是可能有毒药的2 当时皮埃尔也问她,你为什么没有服毒3 她招供是因为害怕,但是在宗教里,自杀也是不可原谅的,也就有可能她开始害怕是怕自杀4 关键是 后来路易斯把毒药给她后,军官的动作和出现的时间真的太巧合了,而且她的那句对不起请求原谅也有点两面都说得通我倾向于她是骗毒药,最后的自杀 ,是不能接受最后她还骗了路易斯的内疚,用的是她自己的毒药大家觉得呢
决定看这片子完全是因为有苏菲。
开演,感觉是苏菲一直擅长诠释的坚强女性角色,就像勇敢的心里面的王子妃。
难忘的是最后高潮戏部分杀死上校的那个造型、动作很帅!
另一个出彩的角色就是那个妓女特工,如所有文学作品描写的一样,出生越底层的人,越是刚强。
在战争中!
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什么才是应该坚持的,人性还是胜利?
牺牲还是活下来?
亲情还是信仰?
上疑问苏菲玛索依然很美,在影片《超级女特工》中延续了《逃之夭夭》的那种倔强和淡漠的酷劲。
硬朗地操作机关枪,一身落拓的造型,特务式低调的眉眼,裸色的妆容(舍去昔日娇艳的红唇),《超级女特工》里的苏菲玛索不再散发出令人想入非非的磁场,而是一股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场。
火药专家卡莱精致的妆容、白皙的皮肤、金色头发散发着娇艳欲滴的浪漫气息,可惜最后被践踏在纳粹主义下,丰腴的体态赤裸裸地暴露,本来水汪汪的大眼睛也暗淡无光。
说来也是,她为了“爱情”——皮埃尔才冒这个险,动机就不正确,态度不端正。
关于这个英国特别行动队的计划,卡莱虽然火药专家,但凭她这般心理素质,推选她成为特工,这是一宗多么不正确不负责任的人力资源调配啊!
卡莱恐惧得满身打颤,双眼没有了妖娆,这种演绎还是令人怜惜的。
那个只懂得逃避的苏西,一开始逃避纳粹情人,到逃避家人。
当皮埃尔和露易丝找到她邀请她加入特工队伍时,她只懂得转身逃跑,我觉得那个场面多么可笑。
对于苏西这种眼神总是闪烁不安,弱质纤纤的模样,我只能说,特别行动队啊,你怎能一而再地做些不负责任的派遣呢?
就凭她是纳粹军官的旧情人?
有一个女特工,是在法国接应她们的那位,拯救地质学家那一幕,她与露易丝假扮护士并肩作战,低调而严谨。
她的眼神坚定而身手不凡,虽然个性刻画不多,但她在影片中是必须存在的,试想想,卡莱和苏西这两人完全是边缘分子,除了露易丝,没有一个“范儿”坐镇,这计划能成功真是天荒夜谈。
不过,在如此战乱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军营一级一级下来,头儿确实兼顾无暇,唯有让皮埃尔和露易丝这对姐弟去快速组建队伍,而姐弟两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如此相似,也许是姐弟关系吧!
于是,乱世就出现了一队如此奇形怪状的“超级女特工”!
除了貌美这一特征比较符合之外,这确实颠覆了我对女特工的习惯认识:信仰唯一坚定(爱国)、骁勇善战、才智过人。
下因为真实而美丽镜头前,诸位女特工都散发着个独特迷人的魅力,独独是妓女珍妮(朱丽•德帕迪约)的镜头最吸引我。
作为一名妓女,社会阅历丰富,练就一颗适应力强劲的心和一脸不羁淡定。
作为一名妓女,她杀过人,一个妓女杀死皮条客,按这个情节推断一个隐性情节——客人侵害她的利益?
客人侮辱她?
……总之,肯定是存在一种生活逼迫力量,导致珍妮走向个人悲剧。
有一幕情景,皮埃尔分配经费,珍妮毫不含糊地把钱塞入衣服口袋里;跳艳舞那一幕,珍妮卖力演出,尽显此女子历经荒唐后的无畏和对此次“交易”的认真负责;苹果仓库地窖里,珍妮建议大家携款逃跑,很现实也很真实,因为这是人性,她是众位女特工中最自知的一位,在那个年代,自保是人之常情,如果说卡莱信仰上帝,那么珍妮信仰她自己。
珍妮声线沙哑,没有其余几位女特工的娇柔和女性美,有一种残败感。
她已经破罐子破摔了!
最后她的义不容辞,来源于她对生活对现实的看破,面对一路上几位特工的牺牲逝世,她被露易丝的正义精神感染,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她同情矛盾的苏西,怜惜怀孕的露易丝,冷硬的心渐渐柔软。
难忘影片几个镜头对准她。
她乔装成路人太太、酒店服务员,她眼神坚定(相对于其余那些特工),机警敏锐地及时通风报信,在危急关头竭力保护同伴,又能顺势求全,好一个特工,令人赞叹又心酸,这是从社会最低层不得不浸淫出来的糊口伎俩啊!
她懂得在车站过关时像个刻薄小妇人地提出控诉:“那个戴眼镜的男人摸我。
”这样自然平民化的表现,化解了危机,那个笨笨慌张的卡莱就没有这种头脑了。
她操起武器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她随手操起家居就砸那个小军人,她从手袋拔出小尖刀刺向小军官。
“因为你敢于杀人。
”曾经,珍妮问露易丝为何偏偏选中她做特工,露易丝如是回答。
一个求生欲望强的女人,必定懂得保护自己,一个如此真实裸露自己肉体和内心的女人,必定有一颗足够坚强的心去承担一份有关于国家命运的工作,这就是妓女珍妮,因为真实而美丽,至少我认为。
《超级女特工》的字幕慢慢地往上爬,最后在“谨以此片献给反抗法西斯战争的女人”停滞。
窗外的雨声很大,配合着我现在的情绪。
慢慢的发酵,慢慢的弥漫开来,是部好片子,我庆幸中场休息的时候看了半截子。
抛开电影表达的她们为了众生避免战战争蹂躏的伟大。
抛开电影的主旋律色彩。
我记住的是苏茜的迷离的眼神,路易斯在火车站忍痛的决绝。
再强的女子,渴望的不过是一个可靠的肩膀,即使苏茜她是一个希勒特时代英国的特工,可是当战火纷飞,亲人被送进集中营,她面对曾经山盟海誓的恋人,她儿子的父亲,现在的残忍杀人不眨眼的纳粹高级军官。
我不知道这个女子心里是怎样的挣扎。
女子在感情上大多数都是弱者,有句话说“一心动,就被动”,她放下了枪,拥住了那个人,可是却被杀了,死在了爱人的手下。
其实在之前我就猜到了,因为她远远没有路易斯的坚定。
也许她知道那个人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他,可是她还是赌了,输的心甘情愿。
爱情,是奢侈的东西。
可是人们还是前赴后继,张爱玲自以为看透红尘,可最终却迈不过胡兰成的坎,忘记了世上本没有笔下倾城倾国的爱恋。
简.奥斯汀写的书里尽管经历坎坷波折却总是皆大欢喜。
《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不顾世俗的眼光,与出身贫穷的丽萃结为连理。
可是她本人却终生未婚。
据说简遇到过傲慢与偏见里象达西的人,可是她自己的达西却没有象书里写的那样。
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男女分手时,女的泪眼婆娑的问那个男的: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几许酸楚,几许无奈。
现在的年代,没有苏茜的生死抉择,没有简的阶级阻隔,可是见的多的还是分分合合,对待感情生活的浮躁,我更欣赏的是媳妇的美好时代里毛豆的态度,平平淡淡的幸福,一起看细水长流。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与江湖,谨以此文献给在情海里挣扎的小朋友们。
片头露易斯和皮埃尔碰面时,皮埃尔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我不认同他(露易斯的丈夫)的信仰”。
此时如果你的听力不错,应该能听到皮埃尔嘴里吐出了一串熟悉的音节:“科缪尼米斯突”,是的,你没听错,露易斯和他的丈夫正是一对秘密的共产主义伉俪。
其实,这个隐秘的单词恰恰是解读整部电影的关键。
第一个加入他们的同伴是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底层的妓女让娜,这是一位敢于反抗剥削阶级的无产阶级人民,在影片开始时,她因为杀死自己的皮条客而被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宣判了死刑。
不相信共产主义的进步分子皮埃尔没能说服她,而共产主义者露易斯成功打动了这位无产阶级同志。
第二个加入他们的同伴是代表落后势力的天主教徒嘉艾尔,她果然和先进的共产主义者话不投机,最后被美男计搞定(谈了一晚),这也反映了天主教腐朽的本质。
随后的剧情中,嘉艾尔的落后暴露无遗。
当无产阶级的让娜试图从一丘之貉的资产阶级手中夺回本该属于劳动人民的血汗时,嘉艾尔不惜以死惧之。
最后,一向摆出一副冠冕堂皇姿态的她却以最轻松的方式出卖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斗,可悲的是,依然没有好的下场。
第三个加入他们的同伴,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苏茜,一出场就展现了小资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皮埃尔先是以美味的蛋糕利诱之,又以军事法庭威逼之,让她轻易屈服。
让娜在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摇摆不定,最后终于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爱情击中,并无谓的牺牲了自己。
在所有人中,最可惜的正是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皮埃尔,他坚定地执行战斗任务——尽管像所有资产阶级一样,他始终拒绝相信人民的力量,对真正的计划守口如瓶——但他毕竟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持了数日。
然而,当法西斯分子在他面前践踏他的亲身妹妹的人权时,他屈服了。
这里我们再一次遗憾的看到,资本主义的人权观严重的侵害了革命事业。
如果皮埃尔学习一些马列主义,他应该知道,当欧洲各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时,人权问题应该让位与主权问题,那么他应该可以拿出大义灭亲的勇气来。
在艰苦的斗争中,来自无产阶级的让娜是坚持到最后的少数一个,而且斗争逾激烈,她逾坚定。
最后,正是她的无畏牺牲成全了露易斯,让她成功击杀法西斯头目,完成任务,帮助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无产阶级的牺牲,再一次成就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事业。
全片描绘了各个阶级为共产主义者的革命事业做出牺牲的革命史诗,歌颂了了共产主义者懂得因势利导,形成统一战线,推动革命事业的智慧。
不过,导演在片尾的交代让我有些不解,为什么共产主义战士的结晶——露易斯和丈夫的后代被打掉,而露易斯终生未育子女呢?
莫非来自万恶法国的导演在恶毒的暗示:共产主义是没有未来的?
二战沦陷后的法国,露薏丝(苏菲·玛索饰)的丈夫因为参加抵抗组织而被暗杀,受到牵连的她只好逃往伦敦,加入了代号SOE的神秘组织,由丘吉尔亲自设立和操控的特别行动局(SOE),实际上是一个搜集情报和从事破坏任务的情报机构。
1944年4月,露薏丝接受了特别行动局指派的一项艰巨任务,不惜一切代价重返法国,营救一位被俘的英国间谍。
原来在距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还有几个月时,一名英国地质学家被派往英法海峡执行勘察任务,却不幸落入敌人手中,因为他手中掌握着德军布置在诺曼底的防御工事图,英国情报单位正想方设法营救他。
露薏丝为执行她的首个任务,招募了几名年轻女子组成了一个行动小组,其中的让娜(茱丽·德帕迪厄饰)原为妓女,她因杀死她的杈杆儿而被判死刑。
苏姬是一个轻浮的舞女,她与德国纳粹党卫军黑衫队的一名军官订了婚。
嘉艾尔(黛伯拉·弗朗索瓦饰)是一名笃信天主教的布列塔尼女人,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化学专家。
她们于夜里空降到关押英国地质学家的德军基地附近,以露薏丝为首的五人小组很快混入了德军医院开始营救行动,而基地的德国陆军上校亨催施也注意到了五位活跃的美女。
无论这些女人扮演着什么样的独特身份,沉着冷静的狙击手也好,唯利是图的妓女也罢,又或是爆破专家和色诱高手,她们的命运在无情的战争机器面前,总是显得那样的脆弱与渺小。
路易丝领导的间谍小组与其说是一个由五个性格各异的女人组成的小小团体,倒不如说是将Louise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五种特性具体化:对宗教的狂热、对复仇的渴望、对同胞的照顾。
就在上个月,千呼万唤的《攻壳机动队》一经上画就口碑扑街,票房成绩也远未达到预期。
整个片子看下来,除了饰演女特工的斯嘉丽·约翰逊依旧性感无边,再也亮点可言。
可就是单论性感,跟苏菲·玛索主演的《超级女特工》比起来,恐怕小斯妹妹也得甘拜下风,麻溜靠边站了。
光是看《超级女特工》这个名字,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是跟《特工佳丽》、《特工插班生》差不多的好莱坞娱乐片,属于带着点轻松幽默加动作戏的爆米花电影。
绝不会想到作为一部选取二战作为时间背景的法国片,竟会有如此真实乃至惨烈的观影感受。
可事实却是,由苏菲·玛索主演的这部《超级女特工》,除了一展“法国第一美女”的特工风采,还因为涉及营救、刺杀、拷打甚至是死亡等情节,被称作法国版的《色·戒》。
耗资 5000万美金的这部历史片,无疑是法国近年来投资最高的大制作。
讲述的则是五个香艳女特工营救英国间谍、刺杀德军军官的真实故事。
在揭开一段尘封往事的同时,更表现出女人在战争年代的悲惨遭遇和特殊使命。
无论这些女人扮演着什么样的独特身份,沉着冷静的狙击手也好,唯利是图的妓女也罢,又或是爆破专家和色诱高手,她们的命运在无情的战争机器面前,总是显得那样的脆弱与渺小。
虽然苏菲·玛索是片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招牌,可整部电影看下来,却属于典型的群戏表演,而全片在紧张、刺激的情节铺陈下,更时时折射出对于战争的一份批判,以及对于人性的一份思索。
在一个扎实的剧本之外,导演对于故事节奏的把控也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人物刻画上显现出强烈的个人特色。
如果说《超级女特工》的核心就在于通过一部商业片的外壳来诠释战争与女性这一创作主题,那么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得益于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
苏菲·玛索在本片中的表演,不仅展现出美人迟暮后依旧性感无边的外形优势,同时也印证了她日益精湛的表演技巧。
在成功塑造出一位坚毅、果敢、不屈,富有领导力的女性军人形象的同时,还要表现出露易丝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始终在领导、伙伴以及同为女人、同命相怜的各类矛盾下中痛苦挣扎的纠结感。
这对身披“法国第一美女”光环的苏菲·玛索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而她在充分理解了这一角色的基础上,确实贡献出了极具层次感的精湛表演,将露易丝在绝望中仍旧怀揣信念的内心世界演绎得丝丝入扣。
除了苏菲·玛索,片中的其他四位女演员也同样展现出色。
其中尤以妓女珍妮的戏份最为出彩。
作为一个杀了皮条客而不得不面临死刑的妓女,她选择参加此次行动的出发点再简单不过,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然后重获自由之身。
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在过程中出于人性的觉醒而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片中的一个细节特别发人深思:在招募珍妮时,负责人曾明确告诉珍妮说如果不是为了执行任务,她早就被送上绞架了。
到了影片结尾处,当露易丝看到珍妮遇害的照片时,发现她的脖子上恰恰套着一副绞索。
也就是说,珍妮女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绞死的命运。
而影片正是在借这个细节完成对于战争的最后控诉。
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超级女特工》,已经于5月3日正式登陆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
“Extra超点影院”的强大之处在于,乐视在播放自制影视剧的同时,还拥有众多国内外新片大片的TVOD播放权。
只要点击观看,分分钟就能在“Extra超点影院”中一睹“法国第一美女”苏菲·玛索的性感风采,还有更多看不完的优质影视作品会不断更新添加,把全世界最新最好的影视作品直接送到你眼前。
美女。
悬疑。
战争。
间谍。
爱情。
刺杀。
苏菲玛索。
法国电影。
这几个名词组成了一部法国大片的种种噱头。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因为要学习法语的缘故,所以才找了这部电影。
电影开始之后我才知道这是苏菲玛索的作品。
开头的枪战足够刺激。
在中央火车站。
片头就挑明了这部电影的矛盾双方。
所以,很多人,就在片头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是一部简单的枪战片或者战争片。
也包括第一次看的我。
在教室里,黑暗中,安安静静地把这部电影再看一次之后,却突然发现了很多被我遗漏的情节,以及被我主观武断错判的主题。
关于战争片。
拍的惊心动魄还不够。
大场面可以撑起一时的大片,却难以留下经典。
能够使一部残忍的战争片成为经典,人性的脆弱,心理细节与挣扎,相互观照,相互扶持是镜头不可忽视的景象。
这些微观真实血淋淋小人物的生命旅途才能赋予整个宏观战争背景下的影片真实感,现场感,才能具有夺魄的震慑力。
大成本制作却被骂的狗血淋头的《珍珠港》。
宏大的场面,俊美的主演,最前沿的特效。
标准好莱坞制作,却又如何?
空洞的主题,没有灵魂的角色,泛泛的台词,不痛不痒的演出,英雄化式的人物。
美国梦的样板。
虽然说它的主题在于爱情,可是依然,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作为观众需要的是绝对真实。
是需要体会到他们的决绝,他们深深的无奈,他们至死不渝的诺言,他们丰富的心理挣扎。
黑白片《辛德勒名单》。
斯皮尔伯格身为一个犹太后裔,用严肃的思考回答一段历史的记忆。
不堪回首的,充满血腥,却又不能不能回避的话题。
流血已经止住,可是伤口依旧在阵痛。
使我们深有所感,不需要大场面的交战画面。
空幻的物化的景象,它永远没有灵魂。
关于真实。
这是一群成分复杂的女人。
她们有的是脱衣舞,有的是年轻的拆弹专家,有的是失去丈夫的女军官,有的是曾与纳粹相爱的美丽女人。
她们或苦苦挣扎在战争背景下的现实生活,或深深的隐瞒着自己的历史,或已对死亡无所畏惧。
这部电影中,她们在接到命令后并不是像我们的电影中样板革命战士一般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堵住枪眼。
我暗自猜想,我们的革命先烈们,一个个风华正茂的才子俊秀,谁不爱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
谁没有各种牵挂?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这生命就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私人空间。
父母,发妻,手足,朋友。
一个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点发散出一个个圈。
我们的电影里,英雄高大全,不会出卖组织,不会在受刑时哼哼一声,更不用提留下眼泪或者情绪脆弱崩溃。
但是,你会被感动吗?
它真实吗?
人性若是都如此钢铁般的坚毅,那么这个世界将错过多少美好?
我们塑造的英雄人物,没有恐惧挣扎,没有儿女情长,有的只是一腔报国情。
可是,若是一个本就坚毅成这样男儿好汉,他不去妥协不被重刑吓到还有什么好看呢?
若是将人性脆弱,自私,自我,个人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后,再看到这些人顽强抵抗,为国捐躯,是不是更有感染力呢?
这就像希特勒的演讲。
开始时声音弱小,犹如病态,高潮时声,嘶力竭振臂一呼。
观众自然受用。
可惜,我们的文化就是不肯承认英雄人物也是有弱点。
一个个被异化的符号也只能在那些被异化的年代,在那些被洗脑的受众里闪闪发光。
我们要的是真实。
关于死亡像让娜,一个杀了自己丈夫的脱衣舞娘,一个死囚犯。
或许用许多人的观点来看,她的生命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在她死刑来之前,她依旧可以选择宁愿上绞刑台,也不要奔赴战场。
这是因为,死亡或许是最后的通告。
但是死亡也给了你一个终点线。
但是,充满变数的战场,下一秒就没有人知道会是什么样。
人们对未知的恐惧通常要比对死亡的恐惧强大。
人们似乎都把死亡做为终极审判。
可是,死亡前夜的黎明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那是一个与恐惧共度的绝望孤独。
在这部被死亡残绕的电影里,天主教徒最终像现实投降,走向一条她们认为永不会升天堂的道路。
在那个时候,死亡,是最大的解脱和对自己的信念最后的坚持。
艺术的表达形式中,赤裸裸直接的或许是最刺激人的感官的,但是却是因为缺少了一些修饰而丧失了美感,原生的张扬力量没有拿捏收放的分寸。
有人说,苏西的死亡是整片的亮点。
着上他最爱的红妆,在初见的房间。
物是人非。
她最终向爱情妥协,却用鲜血祭奠了自己的忠贞。
已经换了时代背景,他们都背负上不同的历史使命。
这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情爱关系。
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和他们肩负的责任,使他们之间已经超越个人的抉择。
再见时,已不再爱人。
舞台背景换了,角色也不对称了。
关于正邪海因里克死的那一刻,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
他是纳粹,她是联军;他是邪恶,她是正义;他是残忍,她是仁爱。
都是符号。
都是历史国家空洞地强制地赋予的符号。
被贴上的标签。
细节。
很多被忽视的细节。
他不忍看着他们剥下卡莱的衣服。
在露易丝哥哥自杀后,他问了一句,我可以将你的死刑换成驱逐出境。
这些细节泄露了一个被洗脑了的军官还残存的人性。
他杀了苏西。
对,他开枪杀了自己的爱人。
难道他就没有泪水吗?
难道他就不撕心裂肺吗?
不能忽视整个片子的另一个线索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着他的爱人。
一直的锲而不舍的。
这个男人被导演塑造的是真实的。
他是纳粹。
他是情人。
这两个冲突的角色在他的身上挣扎着。
最终他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只是这信仰不是爱情。
若不是在战争中,若不是可恶的二战,他与她一定会有圆满的故事。
可是,在他们刀光剑影的往来中,没有浪漫,也没有众人期待的爱情故事。
两声枪响,她的尸体被抬出之后。
在他的面前,他伸出的手却又最终收回了。
他是如此残忍自私却又如此爱着她。
在我的眼中,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正邪。
在这场战争中,像海因里克这样的青年并不是天生的杀人机器。
他们是时代的殉难者,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爱情,青春,生命,家庭,友谊。
只为了满足一个疯子的臆想。
只是一次选择,却决定了他们终将走上一条没有退路的死胡同。
而我们,大多时候只被他们最明显的符号所迷惑,在很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残忍的纳粹符号。
这是不公平的。
在绝对的历史环境下,他们那一代注定了无法主导自己的命运。
在历史的洪流里被席卷。
如果他不恰好不是德国人,那么他的故事或许会是荣耀的一篇。
我是冲着 苏菲去的 但是很让人失望 这是一部很烂的片子
无产阶级妓女、封建天主教徒、小布尔乔亚和犹太民族资产阶级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员苏菲玛索周围,形成抗德民族统一战线。革命意志和战斗力从高到低排名:苏菲玛索>犹太人>妓女>天主教徒>小布尔乔亚
Moritz Bleibtreu 也是國寶級的啊 英德法語都頂呱呱
剧情贼弱智,就靠苏菲玛索撑场面,问题是她也太不像个女特工了,连把枪都抬不动的样子。我怀念起安吉丽娜朱莉了。
一个女神枪手杀一个到哪都坐着拉轰敞篷车多情种咋这么费劲呢?到处都要检查到处都能搞到的通行证 几位女侠 你们自己站的住脚么
没想到法国也拍这种狗血抗战片
这部电影虽然把德国鬼子变成傻瓜,但是仍是一部好电影,电影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比我国电影好看多了,看了2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也让我们了解了上世纪40年代妇女的服装穿着,女主角是名角哦。
顯然,這導演對女性的認識還很稚嫩。把只會發生在男人身上的事用幾個大美女來演繹,也不知道爲什麽。本來他想導個巾幗戲卻好像在說【男人是靠不住的】——糟糕的槍法,齷齪的業務水平,善於叛變和吹牛皮......要是把這戲改成五個老爺么來演那就好看了 男特務被他魂不守舍的女納粹情人殺死在床上
这是一部血腥的,坚韧的,完全有说服力的绝不无聊的影片,表演的很到位,特别是苏菲玛索,发挥了主导作用
索菲玛索老了。。。
不少说被名字骗了,以为是霹雳娇娃那种香艳动作片,原来这么严肃了。真正涉及战争的题材哪有不残酷的呢?本片里珍妮是最合格的女间谍。很多人说路易斯过于高大全,我觉得战争里,目睹太多死亡,面对亲人的惨死,一个女战士有可能变成那样的。
怎么说呢?看完吓着了,跟我想的很不一样,她们是勇敢、美丽的,却真实的难免鄙陋,大美女难以避免的衰老,大美女倾国倾城倾世界的眼神不变,依然被打得鼻青脸肿,到此才知战争有多么的残酷没人性。真实得让看电影的我憋屈了。
珍妮最高!比起那些本来就穿着制服的女人,妓女反而成为了更合格的特工。讲义气,有爱心,关键时刻沉着果断,勇敢而富有牺牲精神。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而那个信教的,她的信仰实在脆弱多余的可笑了。
好题材好演员!
动作电影台和家人过年看的。
女子版加里森敢死队,苏菲马索姐姐的新片~反法西斯的动作片,还不错,很惨烈
谍战片也是屡试不爽啊,蛮喜欢的,那个海因里希眉目真有点像潘帅。。。
这样的名字真是愧对这种想表达沉重主题的电影,喜欢在电影里听到的各种各样的语言。
最後Louise穿上軍裝刺殺的時候看到了曾經美麗不可方物的Sophie Marceau。
苏菲玛索老了……还有,如果都这样招特工的话,世界早该和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