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找来好久,一直没找到机会看...一直想等一个静静的夜.没想到 在正月15的夜里看完了...虽然电影里淡化了痛苦,但好几个瞬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流泪....电影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抛弃了后遗症,转移.复发所有让人胆战心惊的话题....但人生却真的不是如戏,,我真是越看越想爸爸....爸爸的抗癌之路走的是何其艰苦,,,电影就是电影呀.我都做了什么.伴随着他,恶心,食欲不振,虚弱,消瘦, 还有渐渐损伤的器官逐步衰竭..我只能往返各大医院寻求良方, 我只能拿着各种CT胶片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我只能祈祷,,祈祷下一个药 会有效,我只能陪爸爸吃爱吃的小吃,我只能陪爸爸散步,我只能陪爸爸去度假,我忘不了深夜我在梦中惊醒,眼角湿湿..我搀扶着他感觉脚步日益沉重.我却还在说:你会没事的爸爸.会好的.我曾双手抓住医生的肩膀说:在试试,在试试下一个.你在想想办法.主角手术前担心麻药的时候,真的和爸爸一模一样.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了...爸爸,有一天你还郑重其事的对我说,你对不起我..呵呵.我说父子一场,说那些不是见外了么..我爱着的人却已随着时间慢慢消逝,悄无声息的走出我的生命,只留下一片绚烂便一个人孤零零的离开。
这种深重却永远无法再见的思念犹如负赘般,压在我心头.我只能说,我爱你.爸爸.我相信生死虽然无法避免,但真情和思念却可以跨过生死的鸿沟,真正的走向永恒。
看见手机生日提醒 你生日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我哭的像个孩子..我只能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诉说我对你的思念...原来,我一直在想你.
前天做了一个梦。
梦到囧瑟夫。
梦到在露天绿茵操场看《抗癌的我》。
突然前方出现了一群中国人。
举着红旗排成队列高唱国歌。
那情景让我泪流满面。
虽然毫无逻辑可言。
但是这确实是我这些天最关心的几件事。
健康。
癌症。
时事。
正是因为生命有期限,所以一切才那么珍贵。
电影中有欢笑也有眼泪。
男主人公的妈妈为了多了解一些与病情相关的信息默默地加入了癌症援助协会。
她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都饱受病痛的折磨,这样的内心又有多煎熬。
那不离不弃的爱。
纵使在生命尽头也依然坚定如初。
他的朋友看似重色轻友整日寻欢作乐,其实也在默默地关心着他。
甚至买来书籍《Facing cancer together》。
我在想他让adam好好享受当下是不是受了书中的启迪。
那叠起的一页页他都在偷偷地进行吧。
我想真正的朋友只会想着怎样把更多的快乐轻松带给你。
而那些惶恐不安焦虑彷徨都独自一人去承担和消化。
手术的那个早晨他早早地来到adam的家门口,在车上等待时那少有的严肃的表情,以及在医院外倚柱而立的凝重,都让我感叹这个好朋友的情深意重。
试想当我们年老体衰又有谁在我们的病榻之侧悉心照料,一起回忆曾经的美好往事。
时间会让很多人都成为过客,同时时间也是最好的证明,最后的最后你才会知道哪些真心永不移。
还有那个女心理治疗师。
同为新手。
他们都在学习成长。
在相互磨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让最后一次的治疗不欢而散。
后来adam在手术前的那个夜晚濒临崩溃,是啊,那生死未知的明天要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
他打了一通电话给她,跟她道歉,她亦觉得应为治疗做更多的准备。
因为这个角色觉得心理治疗师真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说的话做的事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影响了一个病人的一生。
同时他们要有多强大的内心多敬业的精神多迅速的自我调解能力才能去面对那几乎高达百分之百的负面信息。
生活中又有谁能长久地听你诉说烦恼苦闷病痛呢。
谁都没有责任和义务必须这么做,那不是他们的职业。
曾经我以为我可以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灵给他们带去光明和勇气,然而现在我也是真的发现我不能了。
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不小的打击,好像保护层突然变得稀薄了。
黑暗随时都可长驱直入,将我仅存的光明带走,那是我唯一可以支撑和依赖的力量,我必须严加守护。
我仍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及时将不好的情绪化解,时刻将自己调整在非常好的振动频率上。
依然需要修炼。
It's gonna be ok.
真的是一部很平静的电影,尽管主题很悲伤,导演却用了轻松诙谐的语调来讲述,所以当我得知男主角得了癌症的时候我以为最后会以误诊来结尾呢。
当然那样就比较俗套了,但是电影的诙谐基调实在是让人悲伤不起来。
后来男主角上网查了下说治好的几率是一半一半,就像他的好朋友安慰他的那样,其实还好啦,你会没事的,这在赌博里算是胜算很大啦。
我想男主角刚开始也是带着侥幸心理觉得没所谓啦,我才这么年轻,又没做过坏事,老天没理由就这样夺走我的生命啊,一定是开玩笑的。
就这么想着,他一边做着化疗,一边接受心理治疗,偶尔还和好朋友搞个party,甚至去酒吧掉妹子,好像只是在等待一个面试似的,通过之后还可以继续快快乐乐的生活。
直到一个和自己一起化疗的老人突然去世,他才意识到自己离死亡是如此的接近,才意识到也许没有后来的日子了,也许自己的生命到此为止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挺理解男主角的这种心理突变,其实我想男主角和我有个共同点,不仅和我,是和很多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经历过这些大灾大难。
影片中作者曾对心理医生说过一句话,说你和我一样都是新手。
那个心理医生只是在医院里实习的待毕业博士生,男主角是她第三个患者,而男主角也是第一次面对死亡的威胁,之前的他是那么平庸,生活是那么平淡。
当灾难突然来临该怎么办?
也许我们曾经假象过这种场景,但那仅仅是假象,谁也不知道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会变成怎样。
男主角的第一反应是,切,别开玩笑了,我怎么会死呢?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经历,去年我在乘公交的时候被扒了钱包和手机,当我发现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切,怎么可能会被偷呢,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的。
第二反应则是,恐慌,最后则是平静的接受现实。
以前想着说电影里的那些英雄人物们那种临危不惧的霸气与成熟应该没什么难的吧,我觉得到时候我也完全hold住。
其实自己还太嫩了,只有真正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才能如此冷静,所以当发生灾难的时候不要假装成熟,该找人安慰的时候就找,该找人照顾的时候就找人照顾,这不是显示你很幼稚,这只是人之常情。
涉身处地得看过 意思就是我跟他得差不多的病 但是看完之后本能反应跟了一句 别以为结束了 没那么简单兄弟 我就是术后化疗之后就转移到了肺 蛋定得继续面对吧 我不打算继续化疗了 很痛苦 而且还没什么用 很无奈 看片子的时候很大的共鸣 我也有一帮一直陪伴我的兄弟 我很感谢他们 特别是“老胡子”我最好的兄弟 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对你的感谢 我爱你我的兄弟 谢谢你
当片头出现Seth Rogen的名字时,我以为这会是一部类似《四十岁老处男》《一夜大肚》这样的最近几年很流行的成人喜剧。
然后Joseph Gordon-Levitt那张帅帅的囧脸出现了,自打看了《inception》和《500 days with Summer》之后,他的脸已经给我刻板印象了:绝对是那种特别sweet特别sensitive的好人,但是指定会有苦逼事发生在他身上。
果不其然,首先是他唯唯诺诺的给他的小女朋友在家里准备了一个抽屉——预示他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然后我们就得知他竟然三个礼拜没做爱了;然后很快的,他就被诊断出癌症了。
从这里开始我才意识到这竟然是有点严肃的电影。
虽然电影里说男主角的癌症有五成概率死翘翘,但我相信电影院里的所有的人打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部happy ending的电影,尤其是当一个悲惨的故事借着喜剧的方式讲出来。
所以当Joseph将自己的病情告诉父母、当Joseph第一次去看心理医生,故事像正经的喜剧一样慢慢展开,轻松幽默,电影院里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慢慢的,电影试图让我们相信,苦逼脸Joseph是真的可能会死的。
就连他自己,也是一步一步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终于他不淡定了,痛苦、孤独、绝望、自暴自弃、顾影自怜。
尤其是他的好朋友总是拿他的癌症用作勾搭漂亮女孩的话题;他的女朋友——口口声声说要照顾他的女朋友——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出轨了(苦逼脸Joseph总是被蹬。
但让我个人最受不了的是,她竟然看上了一个胡子长到膝盖的脏兮兮的野人);自己的妈妈,总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给自己找麻烦。
当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自己是如此的特殊,似乎被丢到了遗弃的角落,似乎全世界都欠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
于是,他受不了别人善意的安慰: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安慰我一切都会好起来?
为什么就没人指着我的鼻子对我说,你他妈的就是可能会死?!
转折点出现于当他的心理医生——医学院还没毕业的大胸小妹Anna Kendrick——劈头盖脸的问他:你妈妈有一个无法沟通的丈夫(Joseph的爸爸得了似乎是老年痴呆的病,连Joseph是谁他都不认得),还有一个不愿意和她说话的儿子,你让她找谁倾诉?
你还在抱怨她对你的过度保护?
我想这是Joseph第一次意识到,不只有自己活在被癌症折磨的痛苦里。
终于他开始逐渐清晰的看到,癌症的阴影不止笼罩在自己头上,还笼罩在每一个关心他的人头顶。
他的妈妈自从得知他的病情就去参加了一个癌症患者子女的家长互助会;他的好朋友虽然整天借着他的癌症四处泡妞,实际上他自己偷偷的读着《get through cancer together》,还认真的在书中划重点做笔记;即使是他的女朋友出轨,也不是因为她不再爱他,其实只是因为她不知道如何面对Joseph逐渐消失的生命——从来没有人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我突然想起在灾难过后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逝者已矣,生者坚强。
其实Joseph可能失去的生命,对于所有关心他的、仍然活着的人来说,一样是毁灭性的痛苦,甚至无法判断谁的痛苦更深,因为活着的人仍然要在这样的痛苦中生活很久很久。
这部电影中巧妙的安排了很多暗示。
比如题目《50/50》,这绝不是一个随意选择的数字,它暗示着,关心你的人分担着你身上的痛苦,50比50,并不比你轻松一分。
别人无法对着你说出:”你他妈的就是可能会死。
“不是因为他们有意欺骗你,而是因为,不幸的结果,他们一样无法承受。
你失去的仅仅是生命——眼睛一闭不睁了而已——他们面对的,却是活在你离去的阴影里,很久很久。
另一个有趣的暗喻,就是当Joseph强制性地清理了Anna车上的垃圾,就好像Joseph生活的变故,同样也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了混乱,而能够帮助别人走出生活的迷乱的人,不是别人,只有Joseph自己。
终于Joseph释然了——在那场决定他生死的手术之前——就像他清理了Anna一团糟糕的车:安慰母亲,拥抱朋友,告诉他的傻爸爸他爱他,在手术前的最后一晚告诉Anna他对她的感情……然后不出意料的,手术成功,崭新的生命开始了……多啰嗦几句: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或者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最成功之处,在于匠心独到的演员选择。
囧脸演员Joseph Gordon-Levitt演起这样的深情乖乖男本来就很有说服力;后来他在绝望中的爆发,以及手术前对家人朋友的表现,令人动容;尤其是他有意给人物加上的小动作——总是在紧张的时候忍不住咬手指甲——显露了他天才演员的潜质。
Seth Rogen一贯就擅长演这种满口脏话下半身思考的粗人,但这次他也展现出了大块头内心的小温柔,而且全片的搞笑和幽默很大部分来自于他。
大胸鹰钩鼻小美女Anna Kendrick自从提名奥斯卡以后逐渐崭露头角,但个人认为她的表演不够有突破性,至少这次演绎的心理医生仍然有up in the air里的影子。
个人最为欣赏的是Joseph妈妈的演员Anjelica Huston,自从看过她在98年的作品《Ever After: A Cinderella Story》演绎的灰姑娘后妈以后,我就对这个演员好感陡增,这一次她演绎的妈妈身上展现出的坚强、脆弱、隐忍、对儿子的过度保护、甚至是一点点怪异的幽默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
从9月看到海报开始,就非常期待(原来我也是海报控)。
Joseph Gordon-Levitt和Seth Rogen 都是我很喜欢的实力派演员。
电影讲述的故事真的不算新颖,但拍出了新意。
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Adam被告知自己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癌症。
医生告诉他时,他说“A tumor? Me? That doesn't make any sense though. I mean.... I don't smoke, I don't drink.... I recycle." 是的,有时候我们总会经历这样毫无准备的坏事,并狠狠的抱怨到“为什么是我啊!
真不公平啊”女友听到消息后,表现出了要与他共度难关的决心,当时看到的时候还让我小感动了一把,这年头没结婚时,哪儿有女的愿意照顾一得了准绝症的男友啊。
结了婚,也没准会跑。
结果后来证明这女的还不是那么高尚,女友Rachel承受不了这一切,在一个画展时被Seth Rogen演的Kyle(Adam的好朋友)看到与另一男子激吻。
Kyle告诉了Adam, Adam很伤心,他爱的女人也因为这个该死的癌症离他而去了。
Kyle是我最喜欢的角色,Seth Rogen在以前的电影里,都是以搞怪出名,他的声音就很有喜感,今年早些时候的《Paul》,他给Paul的配音给那部片子增色很多。
好的喜剧演员演这种比较沉重话题的电影反而有时会更出彩。
Kyle在剧中绝对是一“损友”,在Adam重新单身后,带他去书店酒吧泡妞找一夜情,各种花言巧语把两位无知小MM骗回家make love。
Kyle虽然看上去大大咧咧,一副天天不操心的样子,但其实他才是真朋友,Adam一次偶尔在厕所看到Kyle偷偷在看《Facing Cancer Together》并且把很多页码都做了标注。
绝对真朋友!
还有Anna Kendrick饰演的一位还未毕业的shrink叫Katherine,她也不断地给Adam鼓励,让Adam知道一定还有希望,当然她24岁的年龄和美貌肯定也让Adam想入非非了,这都是后话。
最让我感动的是Adam在送去手术的时候,他和Kyle在车里的对话。
Kyle说他要把车先停一下,然后进去医院再去见Adam,Adam回他说进去医院后可能就直接被推进手术室了,所以可能等手术结束后才能再见到。
我们都知道,这个手术有超大的风险,很可能手术之后就见不到了。
然后两人未多说话,神情一拥抱,看到这儿瞬间我的眼泪就出来了。
最后手术也非常成功。
是真的,如果不放弃,有信心,事情的概率就不是50/50,还是100/0。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大致是这样一种教育:在别人遭受了不幸的时候,你要给予最诚恳的关怀,最细微的照顾,最无私的奉献。
您要是女的,就得缠个头巾,好似南丁格尔特蕾莎修女,您要是男的,恐怕玩伯牙摔琴那套也不足以表现诚意。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最大的亮点是两位女性,男主的妈妈和男主的前女友。
男主的妈妈是一位典型的病人家属,她不寻常的地方则在于,她是双重的病人家属,丈夫是老年痴呆,儿子则罹患绝症。
在家的时候,相濡以沫的丈夫经常忘记她是谁,儿子既是她唯一情感的宣泄口,也是她需要情感宣泄的原因。
她只剩下男主这个儿子了,而有5成的机会,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也要离开她远去。
这个妈妈真的无比真实,又让人无可奈何。
前女友则争议颇多。
她在男主最低迷最失去信心的时候承受不住罹患绝症的病人的种种无理取闹和来自她作为男主这名绝症患者女友所带来的道德和精神上的压力,果断选择了出轨。
传说女生很喜欢问男朋友的一个问题是,我和你妈都掉水里你先救谁。
类似的道德考验题让无数男生头疼,但又不去当真。
因为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
如果有一天真的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在你面前,不知道你会怎么选择,然后又怎样走下去。
最赞的是,女主讲述她出轨的心路历程的时候,似乎完全没有把眼前的这个小清新男主当作绝症患者,而是情感因种种原因出现了裂痕的青年男子。
你在我眼里,哪怕如生化危机2里Matt变化作的nemsis一样可憎,你也还是那个你,我们走下去,或是分开,和你是不是病人完全没有关系。
尊重。
2011年对我来说特别不寻常。
身边亲友陆续地接到医院开出的绝症确诊书,平均40天就收到一个这样的消息,慢慢地把我的心肠蹂躏的在起老茧。
其中有我最铁磁的一个兄弟。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正在大排档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他和平时讲笑话一样的把这样一件事情叙述给我,我则半晌不语,胃口瞬间消失殆尽。
很多话说了什么我记不得,但他跟我说了这么两句话:“咱哥们这辈子做兄弟值了”,“还拿我当兄弟就跟哥们喝痛快了”。
那一瞬间我觉得,世上所有安慰人的话语,都敌不过眼前的这瓶啤酒。
也许这把他往阎老爷那里又推了一步,但我不后悔,我知道这是对他,我兄弟的尊重。
只要我们还是兄弟,谁病谁生谁死又怎样。
收起那些“你要坚强”“你会好起来的”,握起病床上他们的手一起勇敢的面对未来,敬他们满满一杯酒。
片名叫《活個痛快》,但一點也不痛快啊,看起來是反話。
基本上男主角的人生和個性就是不太痛快,所以他和女友感情有問題,和父母關係不好,但是有個個性完全不同的搞笑好友也是有點奇怪。
然後他得了個癌症,雖然過程很痛苦但結果反而讓他人生稍微變好了一些。
不過導演也無意去探討主角的性格源由以及患病過程中他有何啟發或轉變,就是很平淡地呈現他的情緒變化,以及他和家人朋友間的關係,再配上清新的搖滾樂,就是美國獨立製片的調調。
不灑狗血是很不錯,但反過來說好像什麼也沒說。
昨天下午,天公毫不应景的阴雨绵绵,偌大的空荡荡的家里渗着阴冷,站在吧台的角落,看完了《50/50》的后半段。
处理手法没见得有多高明,剧本也没什么灵光闪现的奇才气场,演员,演员也是本分的演着。
但还是打动了我,也许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配乐,更可能是因为在阴冷的下午里,一个happy ending的平实故事带来了一些温暖。
不说那些抗癌精神或是恋爱中谁辜负谁或是伟大友谊或是短暂人生的永恒意义了,一下子抓住我泪点的一句话却是psy小mm仿佛照本宣科一样说出的: you can't change who your parents are, the only thing you can change is how you choose to deal with that.囧瑟夫囧眉一皱,说,这种人生道理难道不应该是医生循循善诱然后让病人自己顿悟出来的么。
But it works,而且你得感谢这个菜鸟医生mm,因为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人灌输给你,等悟出来的时候往往都太晚了。
因为,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长大,他们却真的老了。
这个春节回老家,妈妈说我们得趁姥爷还在的时候回去看看。
除夕夜是在病房过的,父母辈们加上我唯一一个孙辈就在病床旁边吃一些年菜,那台只能收到中央一的电视吵吵嚷嚷地在演春晚,陪着几乎已是半植物人的姥爷躺在那里,不知是醒是睡。
外面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家对颤颤巍巍的姥姥说,多好,能守着老头子一起过年。
记得小时候,除夕年夜饭,都是姥姥包饺子,姥爷煮饺子,然后等11点半就下楼,姥爷和舅舅点鞭炮,我就躲在一楼的楼道里跺着脚捂着耳朵看烟花。
除夕年年都有,那样的日子却再也不会有了。
年初大家聚在一起吃饭,父母辈的人谈起挑女婿娶媳妇的事。
舅舅突然想起一个段子,说年轻的时候姥爷告诉他,怎么看女孩儿是不是家教好,就看她怎么削苹果,那苹果皮儿要是能连着不断,削完还能绕回在苹果上的,那就是个能持家的好女孩儿。
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挺意外,因为上小学前是姥爷姥姥带我,我却到现在削苹果还一刀深一刀浅断成一截一截。
或许姥爷教过我怎么削苹果吧,也许他根本就不舍得我拿刀。
很多我不记得的小时候的事情,都是大人们一件件告诉我的一件件重复的说,以至于那些他们口中的故事,也好像能在我脑海中补成一幅幅模糊的画面。
等到记忆很清楚的时候都已经是离开老家上小学上初中了,但是那时候的姥爷,脑子已经很不清楚了。
记得有一次暑假回去看他,姥爷问我班里有几个同学,几男几女,反复好几遍,我不耐烦起来,于是他又问我寝室里有几个同学,几男几女。
我大笑,对远处的妈妈和姥姥说,你看姥爷糊涂的,怎么连寝室里有几男几女都问得出来!
大概口气是嘲笑的吧,只是我当时不可能意识的到。
于是姥爷不再没话找话说,就静静地坐在那里。
姥爷没彻底瘫倒在床上前的最后几年,都是一直静静坐着的。
每天白天太阳高起来的时候,他就搬个小马扎坐到小区绿化带旁边的路口,看看太阳看看偶尔来往的路人,因为家里人说老人出门晒晒太阳对身体好。
他不喜欢和别的老头老太太聊天,远远的避开大伙都去乘凉的亭子,选择一个人静静坐着。
有一次我陪他坐了那么一会儿,那应该是一个下午,他手里搓着两个铁球,是那种据说能防止痴呆的健脑球,太阳渐渐下去,风渐渐凉起来,我不知道该和姥爷说什么,姥爷也没有想和我说什么的意思。
很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姥爷去海边游泳,和他说话,而那时还不算很大的我和还不算很老的他却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我就坐在他边上,呆呆地等着最后一缕阳光洒在无花果树上,然后就可以回家吃晚饭。
现在想想,那些预防老年痴呆的球、晒太阳保健什么的都是安慰或骗人的借口,我甚至怀疑,就是那样没有时间意识的静静的坐让姥爷最后坐呆了,到现在一天昏睡二十个小时谁也不认识。
姥爷曾经是个脑科医生啊,他上过战场,躲过敌人的子弹,做开颅手术可以一做一整天不喊累。
可他现在,就那么躺在病床上,谁也不认识了。
而我之前却从来没有想过,而我现在也不敢去想,姥爷每天白天静静坐在路口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最近发现,我好像和我爸妈也有点无话可说了。
从小到大都住校后来又去北京读书,十年来,一年间可能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不会超过三个月,现在他们好像不太明白我在忙什么,我也不太知道他们每天都在干什么,自然除了吃吃喝喝的时候也没什么可多说的。
感觉得到,他们爱我,想关心我,只是在他们的脑海中,我还是那个出门上中学前的样子,没想到一转眼就变这么大了,变了这么多,他们不知该从何开口。
而我,忙着读书,忙着和同龄人打交道,忙着忙着,也没时间和他们说话了。
说得快了,说得多了,他们也不懂,他们总重复着那些老调,而我一露出无聊的样子,他们就更生气,我闭嘴不再说,学着搪塞过去。
但看50/50的时候,忽然明白过来,他们是要开始变成曾经的姥爷的样子了,比如一件事情问我好多遍,我解释好多遍他们也不明白,比如我可以对朋友们那么有耐心,我的父母也可以对他们的朋友同事那么有耐心,可是我们互相之间就总是不耐烦。
忽然害怕起来,他们已经过了年轻的甚至壮年的日子,缓缓地不可抗地老去,而我还不会怎么和正在老去的他们相处。
也许我还没真的长大,他们就真的老了。
所以当医生mm听完囧瑟夫的抱怨后,问:"so she's got this husband that can't talk to her and this son that won't? "几乎和囧瑟夫一样,我也囧在那里,yes,i guess."Makes you kind of a dick."---我总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自己就不断地努力地改掉一些父母留给我的我自认为不好的习惯,而我也确实在慢慢地想着我认为更好的方向改变。
我也影响过一些朋友,他们亲口告诉我,因为我他们有了一些好的改变。
我曾以为我可以把这个公式用在父母身上。
然而我错了,只要有rule就会有exception,而这个exception就是父母。
父母与子女之间,是没有准则和公式可适用的。
不过还好,医生mm虽然年轻资历浅,却也误打误撞的一针见血: the only thing you can change, is how you choose to deal with that.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变成我的孩子的姥爷姥姥。
而在那之前,我得学着怎么和他们相处。
当亚当被医生告知自己得了癌症的时候他平静的透着玻璃窗看着路上的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当亚当被女友背叛他也只是问了一句你背叛我当亚当告知在他身上运动的女人他背疼的时候他也只是安静的躺在那里当亚当看到病友忽然的去世的时候也只是和心理医生说才意识到自己会死掉知道就要面对手术的时候亚当在开车之后才发泄出来自己的情绪才肯让别人知道他的恐惧他的不满他的脆弱而我不晓得我如何去表述我在看这部电影或者说看过之后的感觉家里有亲人近期被检查出和癌症类似的病情本来还有手术的机会但是因为身体太差只能维持做透析一边等转好一边等手术而半年以上的等待真的来不及医生告知我们的4个月以上就是老天给的了父母感慨才34岁如此年轻人又那么好对啊你看 亚当何尝不是呢不抽烟不抽大麻甚至不开车我不清楚这个世界的游戏准则我也越来越清楚不是好人一定长命不是付出就有回报我是一个宿命的有悲观情绪的人我不在相信世界末日可是我会把一个时间作为一个结点而在此之前我要做一些对得起自己生命的事情例如我要更多爱自己去运动去健康饮食我要自己看话剧听演出我要带着父母去旅游我要拍写真我要写更多自己想写的东西我要工作赚钱但是不走心我要学习另外一个专业我要让孙钱钱更幸福一些我要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活在当下只是我不在拿很多年以后的事情去为难自己也不拿过往纠结自己今天是妈妈节妈妈出去喝酒看起来虽然没在她身边但是很开心祝福父母健康长寿而亲爱的你们的亲人也一样我希望我身边的亲人也可以有电影一样完美的结局哪怕50%也可以呢而我除了给予祝福也无能为力希望自己更多珍惜且行且珍惜
50/50其實是賣萌與賣腐在本片所佔的比例
保守估计能提名两个演技奖
无法引起我的共鸣,可能还是因为片子选的角度问题吧
其实最感人的是Adam的好基友,face cancer together。
找不到合适的标签,恐怕真是小清新
无论痛苦疾病忧伤背叛,只要你能挺过去,一切都会变好的~
什么都有,就是不够煽情,新女友这段有点生硬,好基友父母这条线可以再挖深点,其实是个特深刻有戳泪点的故事,但是处理的比较浅,看完不太过瘾。
看简介以为是温馨小品,实则男凝小品,看不下去。
么想到坑爹克同学还挺有料到说
不煽情,不做作,真实而细腻的治愈之作,笑中带泪的小感动。囧瑟夫近年不断地接这种偏门小文艺片,诠释起来得心应手。Anna Kendrick小姑娘还是跟Up in the air中一样可爱。
又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美式小品,塞胖继续专职搞笑,囧瑟夫演绎苦逼绝望,两人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实在是完美!整部片幽默却又细腻,悲伤却又不失乐观,“我想当你女友”“我都想跟你上床”,塞胖和囧瑟夫的基情真是太温馨太有爱了!影片后半段我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啊,真心好喜欢塞胖和阿囧啊~\(≧▽≦)/~
剧情简介简直就是在坑爹啊。。。
我知道那个实习医生会这样
个人感觉故事很简单,也没有想象中的强烈情感冲击,不过主人公的死党倒是带来不少欢声,是一位难得知己。虽在男主角看来,他朋友并没太关心他,但朋友已经为他做了很多只是没摆在台面上说而已,这点着实让人非常动容
温馨
小姑娘不错呀
从头平淡到尾
just so so
就写实的抗癌故事。。也没有特别的感动 特别的好笑。。。。没能理解这个分数。。
还是喜欢囧瑟夫演文艺片,更适合他的气场。不过我倒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此片在烂番茄新鲜率那么高,在我看来有泪水有感动但整体感觉平平,可能同类题材因为有了the big c,其余作品特别是走同样路线的应该很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