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子
American Son,美国男孩(港),美国儿子,美国式儿子
导演:肯尼·列昂
主演:凯丽·华盛顿,杰瑞米·乔丹,史蒂文·帕斯奎尔,Eugene Le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改编自备受好评的百老汇舞台剧,讲述了肯德拉·埃利斯-康纳(荣获艾美奖提名的凯丽·华盛顿饰)的故事,她是一名失踪少年的母亲,在南佛罗里达州的警察局里,她正在向警方努力讲述零散的记忆。史蒂文·帕斯奎尔、杰瑞米·乔登和李侑珍也在这部改编剧集再次出演自己的角色。本剧向观众展示了四种不同的观点,也展现了一对跨种族的夫妇抚养..详细 >
这么小的舞台 两个人撑满一场 话剧感十足 但还是一般
剧情好,丰富。但是舞台剧的印子太重了,或者说就是把舞台剧拍成了电影…太不真诚了
和温丝莱特的carnage相似,都是室内靠大量台词砌起的一部片子,充斥着大量的吵架。很好奇亚裔女演员演了啥?怎么没看到她?
之前看过,相对于舞台剧改电影,我还是更能接受直接官摄(be like NTLive改编成电影,总有种奇怪的感觉??。
2.5 戏剧改编的作品,剧场和屏幕的空间和场不一样,极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表演过度”。跟“Luce”相比,表演上的优劣就很明显了。
绝望的妈妈,强迫症的妈妈,有这样的妈妈儿子没有事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所以对种族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因为不管在每天生活中,网络中,还是去个超市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慢慢融入血液里了。可以说是表面上平静,下面极度沸腾。华盛顿小姐姐演强势女性太久看着她就知道怎么回事,如果换个女演员也许会好。在天朝还是仅限于地域qishi,想象下因为自己的皮肤和别人不一样会受到的qishi,大部分人是无法想象的
还不错的一部片子,可能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会比较能共情到吧。
一个房间,四个人物构成了这部电影。聚焦种族歧视这一话题,到最后感觉儿子怎么样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整体还不错了。
作为一个电影(或者是舞台剧,无所谓)我给3星,但是女主让我回想起我所有前女友们每一幕最无理取闹的样子。对我来说,这些无理取闹的争吵,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就像这个电影。
不甘心浮于表面试图寻找根本原因的黑命贵电影,改编自爆款舞台剧。入围去年多伦多但我看风评一般就没排,看后觉得还不错,故事展开的基础建立在这样一个矛盾点:对于一个即将进入社会的黑人少年,教育他种族之间坦诚信任平等相待或许是危险的,教育他谨言慎行又相当于承认了种族隔离的现状,破坏他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其实也反映了宏观和微观的矛盾。我觉得类似“认清生活真相也要依然热爱它”的教育理念极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积极的努力不应因为现实的险恶而退缩。1/3, 2/3两处用对白建立很戏剧化的桥段,值得看看。看完第一反应原作者是白是黑,我也算轻微政治正确PTSD了。原作者是白人,我觉得他挺有种的。
凯丽华盛顿怎么变得如此之老,舞台剧的台词太做作。#20200628
3.5 类似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单幕局,只是这次大家没有围在火炉边上讨论历史宗教文化心理这些哲学系的问题,而是在一个雨夜两口子和两警察围绕着种族歧视Black or White,我儿子虽然是黑人但是被我教育的很好,你儿子真的犯错了,不你就歧视我儿子,我儿子不可能犯错.......立意很高,但是通篇的对话没有把立意凸显出,刚开始看到挺惊艳,但是越到后面越觉得有一种嚼口香糖的无味和厌烦感。
舞台的痕迹太重。
客观地来说一些bug还是存在,但是我还蛮喜欢的。
外面下着雨,单个空间的舞台剧,台词密集,光凭演技,张力十足,手持摄影,同样质感。
该片的种族歧视纯是母亲的意淫!母亲自带狂躁,而且超级自大,自以为教育了一个出色的孩子,其实对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了解!
感觉看了九十分钟的话剧。最近看同类型讨论什么样才算政治正确的电影太多了,审美疲劳了。
仅用不到一周时间由百老汇原卡拍摄的话剧改编电影,讲述因儿子失踪白人爸爸和黑人妈妈在警察局等候时发生的故事。影片借父母二人和两位警察之口讨论了身份认同和种族问题,展开一些列引人深思的辩论。最讽刺的是尽管妈妈一直在用力反驳,儿子最后还是符合了警察口中的刻板印象。网飞用这种形式把舞台搬上荧幕算是比较新颖,并且造福了不能去话剧现场的观众(比如我),不过个人认为话剧还是亲眼观看才能最能感受到表演的张力。
显然是受限于舞台剧的环境设定,而电影本身也并没有将触角延申到室外,即便有些许插入的回忆和场景还原。完全依托于表演的推进,整个故事的议题是大于手法的。理性与感性混合的意识交织,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和美国为代表的种族问题、种族歧视问题。影片最后其实给了这场辩论一个答案,是悲观的,无解的。
老实投降的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