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一人抚养一双子女的艾草,有一个毒舌爱钱的妈妈,有一个未婚生子的女儿,还有一个让她隐隐内伤的同志儿子,后来又多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女小Nina, 一切源于这个女人的坚强.她是一个伟大的妈妈,一个贴心的女儿,一个慈祥的奶奶.一切需要她自己承担,练习八段锦,面朝大海,一切都可以春暖花开.对于各自的问题,儿子宋海是这样对母亲说的:这不是社会道德的问题,是观念不一样,我们会自己承当,同时不会离开您.女儿宋伶是这样对母亲说的:任何人的眼光,我都可以不在乎.但是如果妈妈不接受,我会遗憾终身.子女也有子女的烦恼,有些事情是解释不清的,而亲人的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的.片中的一段对话让我最有感触.母亲:有了小孩就有责任,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后果.不要把每件事都想得那么简单.女儿:你也不要老是把事情想得这么复杂嘛.母亲:我想得复杂?你看你弟多单纯,可是他的感情呢,不复杂吗?我越来越不懂你们的世界了.女儿:你知道了喔.母亲:你们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情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我真希望这么做. 接着喃喃道:或许碰到好一点的女孩,他会有机会改变.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儿子爱男人,女儿未婚还生了个黑孩子带回家。
而这一切是要有勇气面对的.女儿宋伶已经慢慢长大:我现在能体会到妈你的心情了. 一个女人养大孩子是多么不容易. 妈你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姐姐宋伶对弟弟宋海说:你爱去哪里就去哪里,要勇敢一点,不要老怪家里栓着你.家里还有我呢.幸福需要去争取,即使是少数人的幸福,诚如左右手,难道左利手就有错么.影片的最后艾草和小孙女Nina打着八段锦:Nina,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一切都已融解,生活经过风雨,重新美好.艾草 微笑地接受并享受着生活的不可以.艾草 属于一个女人的坚强.................
想到哪里写哪里。
虽然乱七八糟的但不打算改了()开始看艾草。
怎么说呢,其实有点意外的惊喜。
目前注意到的地方有,外婆对母亲的态度,能看出外婆的控制欲,我给你的东西你即使恭恭敬敬的拒绝也是在下我的面子。
母亲应该是一个柔软又比较倔强的人。
会自己学习进步,和儿子的交谈中自然地接触更多英文并掌握,肯更新自己。
在因为吃饭和婆婆有了分歧的时候会温柔拒绝,即使被训斥也不去反驳,但也不会更改自己的决定。
在儿子卧室发现儿子聊天,几次试图打断,但也没有强行控制。
有种静静的温柔。
“把房子打通,这样大家就都离不开你了”“房子,关得了孩子吗”突然想到开局宣传多元化教育的儿子,虽然身为一名同性恋,但依然被传统观念束缚。
怎么说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感觉,时代在交锋。
外婆,母亲,子女,三代人,三个时代,三种观念,也是三种对新鲜事物不同的接纳程度。
母亲和外婆其实也都很可爱,嘴硬心软。
不过其实嘴硬也会给别人带来很大伤害。
大家都很善良撒花~
冬夏恒久,一世温良。
在一个同志网站偶然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终究没有错过。
这是个淡淡的剧名。
又是一部恰如其分的电影,剧名,演员的搭配,故事的情节,顺畅而自然。
剧中的他们,生活很美好吗?
没有一个人是安然的,各有各的无奈:母亲能够逃脱自己年少的冲动,但是逃不过儿女们长大后温顺的反抗。
儿女们爱着并呵护着母亲,但是却做了母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顺着自己的轨迹前行,一旦偏途,引力除了来自于内心的执着,还来自于对这个规矩世界的反抗。
宋海本想逃避自己的性向,但是他没有办法逃避小凡。
他们俩孰攻孰受呢?
你会说,小凡很俊秀,他脸庞的棱角,他的眉眼,他的笑涡,都表明他是一个美少年,他的笑是那么明澈,藏不住他的乐观与他的体贴。
他的顺从与他的俏皮,似乎在说他是一个受的地位;宋海呢,他是一个安静的男生,他也许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做一个符合大众评断的人。
他们的爱情不轰烈,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我一直渴望的,我也渴望有这么一个知心的爱人。
可以一起打闹与支持。
可以一起面对最烦恼的问题一起承担。
他是体贴而又敏感的,他是温柔而忧郁的,他们没有互补,他们只是相似的两片叶子,风吹起时一片覆在另外一片之上。
同志间的感情似乎总是历久弥坚,本就不溶于社会,于是更懂得珍惜。
家人间的情感更为复杂。
宋海也深知母亲的辛劳与不易,他无法直接的去反对这一切,抗拒这一切,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什么,子孙满堂,颐养天年。
他无法想象与母亲坦白后的情况——更何况他也不忍。
宋海的姐姐已经是一个活的很洒脱的女人:她去法国留学;在未透露一点消息的情况下与黑人生下了女儿;孩子出生前即已和男友分手;一个人艰辛打拼拉扯孩子长大;她够独立,做的事情也够洒脱了——可是她终究要回来,她不是呆不下去,她只是想获得母亲的承认。
“任何人我都可以不在乎,除了你。
”我们终究无法避开家庭的牵挂。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去承担责任。
爱是去学会承担,爱是去承受痛苦,爱也是在达到别人心扉之前先坦呈自己。
艾草拍的调子很轻松,但是剧中的痛楚也是被我们所发现,所透析在自己身上。
剧完,穿越了痛苦的生活,依旧淡淡而过。
我们未知能否如此。
相似的都是困苦,不同的都是生活。
只愿一切如好。
Ps:我总是被台湾电影中的老人逗笑。
饮食男女中的梁伯母,海角七号中的茂伯,还有这次艾草中的老外婆,他们有着老人共同的那些毛病,他们有自己的执拗,爱猜疑,像个小孩一样要人哄骗。
作为观者,看他们,感觉是如此的可爱,甚至于搞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是烦腻这样的亲戚的。
今天看了部台湾电影《艾草》。
艾草是主人公的名字,一位饱受家人责难的单身母亲,丈夫过早离世,辛辛苦苦养大一双儿女。
女儿在法国留学,儿子在一家大公司做白领,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平静、和谐,让人羡慕。
就像母亲打的太极,表明波澜不惊,却已暗流涌动。。。。。。。
问题很快出现了,女儿回国,一家团聚,本来是件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儿子去接女儿,艾草精心准备水饺。
但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儿未婚而育,领着已经三四岁的孩子(中非混血)回来了。
一切都始料未及和无处宣泄。
“你让我一会怎么出门”,母亲对女儿说的话,可以看出母亲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难以言状。
当自己的母亲过生日,全家人去祝寿时,先看到艾草早早先回到母亲家,在厨房忙活着,听到自己的母亲在念叨这着:“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女儿。。。。
不知羞耻。。。。。
”艾草想到自己当初不顾叫家人的反对,邻里的指手画脚嫁给外乡人时,内心积压的埋愤和委屈瞬间爆发,她冲母亲吵到: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念叨,这么刻薄。。。。。
心境难以平抚的 艾草走出母亲家门,到熟悉的湖边练气了太极,也许正是这一刻她体会到了女儿所面对的压力和委屈,也开始理解女儿了。
回来的路上,她看到女儿抱着外孙女、儿子、一凡站在母亲的门口,不知如何踏进家门,而周围堵满了围观的相邻。
艾草毅然抱着女儿怀着的外孙女走到母亲面前,对外孙说:“叫阿祖”,母亲一阵沉默,空气中一片寂静;当艾草再次让外孙叫阿祖时,母亲终于有所退让地喊道:“饿死了”。
沉默中的亲戚终于感觉招呼吃饭。
艾草对孩子的认可,是让人感到阵阵温暖,她可以大方的介绍女儿小学的老师,而且可以不去避讳的说:女儿还没结婚。
带孩子去玩时,告诉外孙女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孩,甚至教孩子练太极。
最后自己的母亲也竟然打电话来说:听说有一种护肤品可以帮小孩的皮肤变白些。。。。。。。。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影片的点点滴滴找到和解,找到慰藉。
然而影片总另一种情感却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和思考,那就是儿子和一凡的情感归宿。
儿子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乖乖仔,有稳定的收入满意的工作,性格温和,人又长的帅气、健康。
然而他却是一个同性恋,有自己深爱的恋人一凡。
艾草第一次看到一凡是在电脑上看到他跟儿子亲密的照片,儿子迅速点过,却没有逃过她的眼睛,问儿子那个人是谁?
儿子草草答到是公司信聘的摄影师。
第二次见到一凡是他的突然来访。
从未艾草的一凡要见见这位“岳母”。
相比下,一凡是勇敢的,他已经出柜,被父亲发现,又一次次跟父亲沟通,慢慢得到了理解;因此,他似乎也期待一天“岳母”可以理解自己的BF,并且终有一天可以同意他们在一起甚至祝福他们。
他以送照片的名义贸然闯进这个家庭,让小海措手不及。
反而是艾草把一凡让进家里,盛情邀请他一起吃晚饭。
当艾草问一凡吃过晚饭了没有,一凡说:自己不饿。
当小海告诉母亲艾草一凡要忙着去送稿时,一凡告诉“岳母”稿子已经送完了。
这样艾草就更热情的邀请他坐下来吃晚饭。
然而这一切却随着一凡手机的突然响起来,让艾草心里有一丝触觉而开始思考。
她甚至让儿子教她上网,她要了解这个世界究竟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一凡人长的帅气、温文尔雅,公司高薪聘请的摄影师,一切今后完美。
开着自己的车与小海一起去机场接归来的女儿,载着儿子、女儿、外孙女去母亲家拜寿。。。。。
一凡尽心的做着一切,想融入这个家庭。
对于在法国留学那么多年的女儿而言,对弟弟跟一凡的关系是第一眼就可以解读出来的,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一凡看到艾草接受自己的外孙女的过程,便对小海说:要不你试着跟你母亲讲讲我们,或许她可以理解。
儿子太懂事了,她不想让母亲再受煎熬。
然而这一切其实早已被艾草所洞察到了。
在与女儿的一段对话中,女儿想母亲认错,艾草叹息到:你们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去打算,一个女孩子家没结婚就生小孩——还有你的弟弟那么乖、懂事,一切正常,却——女儿惊奇的问母亲:原来你已经知道了。
母亲回道:他的事,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我现在希望他以后额可以遇到一个好女孩可以改变他。
言语间的无奈让人心头一颤,然而艾草对这一事实无法接受时,她仍然保持了一份理性和试着去理解,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的一份宽容的心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台湾的另一部电影,李安的《喜宴》。
同是受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父辈一代,在爱与传统的观念中,痛苦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但值得肯定的是艾草似乎比喜宴中的父母要开通一些,至少是她没有逼儿子结婚,传宗接代的压力也没有加在小海的身上。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比较唯美和理想化的电影,或者说台湾跟大陆的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台湾人更开放一些,而大陆的又是什么状况呢?
我妈妈没有艾草这样好听的一个名字。
我却一直有一个和艾草一样好的妈妈。
艾草是普通的,闲来无事在公园里打打太极,练练身体。
艾草是好学的,会利用吃饭的时间去记下一个单词,写在本子上。
艾草是善良的,无论是对母亲还是保姆都能一视同仁,刚正不阿。
艾草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丈夫20年前去世,养遇一儿一女。
儿:宋海一个年近三十的帅小伙,有稳定的工作,单纯、孝顺。
女:宋伶法国留学生,新潮、个性,有自己的思想,享受自由。
艾草偶尔回乡下看看自己的母亲,老太太具备了所有这个年龄老人喜唠叨、爱碎嘴、小心眼等等缺点。
艾草的生活很简单,期望也很现实,希望儿子结婚,女儿常回家看看。
但是很不幸,她的儿子是个GAY,她的女儿未婚生子。
她看到儿子专注于聊天,照片上儿子和另一个男生笑得很开心。
她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埋怨礼金只出不进。
她注意到垃圾桶里满满的啤酒罐。
她面对儿子不明来历的同事抑或朋友,不是没有疑惑。
女儿归国,忙忙碌碌,看房整理房间包饺子炒菜,每做一样都不觉得辛苦,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可结果是……女儿带回来一个黑人小美女,而且喊她阿嬷,她的卑微的下半辈子或许要在亲戚、朋友、路人的指指点点下过活,甚至连门都不敢出,人言可畏。
现代人的那套理论,不适用于一个年过半百的母亲。
她失望、伤心、难过、无法理解,但她同时又是坚强的、勇敢的。
她抱着Nina,教小孩叫“舅母”“舅公”“阿姨”“阿祖”……她或许永远也无法明白年轻人的世界,但她却试图去理解去相信他们。
这就是艾草。
她从没想过去拆穿儿子那蹩脚的掩饰,如果能改变儿子性向的女孩还没有出现,何必去拳脚相向谩骂诅咒呢?
她依然会迎着朝霞、晚霞练太极,只是她的身边多了个小可爱,同时她不惧怕告诉全世界人这个小可爱是她的孙女,尽管她的女儿没有结婚。
Nina,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
艾草,你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母亲喔。
很久没有这样认真去看一部电影,然后想想可以记录些什么。
新闻说导演姜秀琼非常在意写实度,希望所有的镜头都是自然而不造作的。
可能正因为这一点,整部电视电影看起来非常的贴近生活,演员也表演的很到位,特别最后老太太的镜头真是太惊艳了。
《艾草》这部短剧夹杂在一堆小电影中,因此差点被我错过。
你想,谁愿意在看过热血沸腾的肉搏战后,再看一个老阿妈打太极呢?
老阿妈就是阿艾,老公死了20多年了,生活中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一双儿女身上。
女儿从外国留学回来,结果带回一个混血女孩,她未婚生女。
故事主要就是讲她从不接受这个孩子,到抱着她示威一般让小姑娘对娘家人一一叫过去。
短片最后,阿艾领着外孙女路遇朋友,终于能坦然介绍“这是我女儿的孩子”“她还没有结婚。
”想必你也猜到了,阿艾的儿子才是最大的问题。
他是一个GAY。
男友让他出柜,他说:“我是不会和我妈说的。
”当然,其实他妈妈已经知道了“我只希望将来出现一个女孩子能让他改邪归正。
”可是他却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交了男友,开始穿豹纹内裤,打算和他去印度玩十天……不过短片中他的出柜并非重点。
男友故意在吃饭时来到他家,说手机没电了,不能提前通知,说完手机就响了起来。
阿艾晒衣服时研究了豹纹内裤半天,最终决定将它反着夹。
而姐姐回来照顾母亲,他也得以脱身与男友去印度过十天的二人世界了。
或者他男友的说法代表着出柜的绝大多数结果。
那就是“时间长了,不知道他是接受了他的GAY儿子,还是发现他的GAY儿子与别的儿子也没什么不一样。
”既然奇迹不会出现,那只能任时间和习惯摆平现实。
很期待他们从印度回来的表现哦!
当然短片中是看不到了。
男主角莫子仪有一张很熟悉的脸,后来才知道是与桂纶镁主演《最遥远的距离》的,那个到处捕捉声音的录音师。
他还演过林奕华的话剧《包法利夫人们》中的罗德尔夫,当然我要很负责任的说一句,南京场他没有来……不过我想问的是,项老师上次在看舞剧时提及的名字是不是他?
难道他上海那场去了?
以及,里面演姐姐的好像也在《包》里面出现了,就是那个胸部是盘形的女生。
还有,回家赶紧将它从“VV淡定”的文件夹中移出来。
by danialu@kkcity隨著年紀增長 人會變的越來越寬容如果是以前 我看到唐振綱跟莫子儀在一起一定會恨的牙癢癢現在卻只覺得畫面好美 好可愛看著艾草 想起很多往日的事情情人也是在單親家庭中生長 一個在國外的姊姊我們也常在他媽媽出國的時候 在家裡嬉戲雖然他說他答應媽媽不帶男生回家過夜然而我還是耍詐在天明被他媽媽撞見後才離去雖然現在的年紀沒有比艾草裡面的腳色大上多少然而卻覺得像電視劇中演出的那種感情模式應該是在年紀很小很小的時候才會有的吧?一二十歲時候的我們 很容易滿足只要可以一起吃個簡單的東西就好 很會找樂子 在各種小細節中得到滿足那時的我們 生命中只有快樂的事情 無憂無慮 不知道爭吵為何物既然生活中已經有那麼多的壓抑跟不快樂為何還要把痛苦帶到兩個人中間呢?如果會不快樂 那麼為何還要在一起?然而隨著年光流轉 漸漸地瑣事滲透到生活中來我們也變的越來越平凡 愛計較起來當初那種簡單的感覺 似乎也越來越難以找回來了這大概是懷舊的原因吧所以我們回到過往的關係中去尋找那永遠回不去的年光中的感覺
也许人生很壮丽,但是生活却总是淡如白水。
无论是怎样的意外,也许会有内心的纠结,但却没有仇恨,没有无谓的冲突。
这就是生活,你会慢慢被它所融化。
有网友说,看那些XX之恋,不是嘴巴里出一口凉气就是屁股后出一股热气。
而看了这片后,大大方方从从容容从肺里呼出一股清气。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穿旗袍的书】观影起源这部电影是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片子,当时看完发自内心的感慨,台湾在同性题材上的创作,相比大陆早已糜烂的耽改剧,甩他不知道几条街。
但也不是说大陆的不好,比如《春风沉醉的夜晚》就很出色,只是出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上映罢了。
回过头来说,《艾草》这部电影内容上涉及了同性题材,(当然这也是我选择观看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私以为这个片子最想要探讨的还是一个家庭两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如何才能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之上和平共处,相互接纳。
(其实,更多的是父母接纳自己的子女啦!
)在这样的主题立意之下,无论是同性恋还是未婚生女,都不过是导演亦或编剧用来制造冲突的一种手段,重点在于原生家庭要如何面对这件事情所带来的(或许用“揭露”应该更准确)两代人不可调和的思维与生活观念的矛盾。
这大概是每一个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或者将来想要成为父母的人都需要学习的一课吧!
(可惜的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等教育并不把这样的教学内容放在心上呢!
)
剧情推演影片一开始是艾草在小区公园树下,在午后暖阳的笼罩之中练太极。
类似的画面在不到90分钟的片子中出现了四五次,我个人觉得这个画面借助一种具象化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了女主艾草的一种太极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大概也是这种态度的原因,在影片的结尾艾草才能以一种儿女自有儿孙福的心态接受了自己一双儿女不同寻常的生活。
接着,镜头转向和艾草生活在一起的儿子,我们就叫他小余吧。
小余在校园内推广自己公司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身为专业摄影师的小余男朋友,自然是在一边帮着拍照了。
晚上回家,艾草告诉小余,自己要回乡下几天去看祖母。
能够和男朋友单独相处几天,小余自然开心,为了迎接男票的到来,小余还专门换了新的床单被罩。
艾草帮小余拿回换洗床单时,刚好小余在整理当天活动的照片,艾草凑过去和儿子一起看,翻看到最后,有几张小余和男朋友的合照,这也算是艾草和小余男票第一次打照面。
有一个插曲,艾草坐公交去乡下,碰到一对男同性恋,看到他们在车上公然靠在对方肩上时,她拎着包换了个看不见他们的位置。
(想到自己大龄未婚的儿子了呢?!
)艾草走后,小余和男朋友的二人世界,那家,怎么说吧,吃饱了!
晚上俩人准备运动的时候,小余妈打来电话,心里一不小心邪恶了一下。
(画外音:该!
让你俩撒狗粮!
艾草从乡下回来,到家接到在法国留学的女儿电话,说再过几天要回来了。
(前方高能预警,老艾家第二大麻烦即将登场!
)小余男票开车(唉,又一个有车的男人,怎么好事儿全是别人的)载着小余去接艾家女儿,就叫小邱吧。
在机场,小余就见识到了小邱强大的破坏力,因为,小邱带了个女儿回来,黑人混血儿,而且,还没结婚。
(据小邱后面交代,当时发现怀孕的时候,已经和男朋友分手了)
可想而知,在家殷切地盼着好不容易回来的女儿,见到这幅画面,艾草该是多么的震惊。
(其实,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字眼形容艾草当时的心情,毕竟我也没有这方面经历,更关键的是,我觉得没啥大不了的啊...<捂脸.jpg>)
接下来影片的核心就放在小城镇生活了一辈子的艾草要怎么接受,并且要怎么让在小城镇的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的婆婆接受,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儿未婚有女的事实。
谈几个我比较印象深刻的画面吧:小邱回家当天,艾草得知之后,放下锅里还炒着的菜不顾,只说了句“太过分了”就回了自己房间,但晚上还是和女儿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艾草内心独白: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直戳内心的两句话,一句是小邱的“可是我生孩子并没有错吧”,另一句是小邱妈的“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你的道理,可是,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前一天谈崩盘,艾草生气地说不想再看到小邱,第二天早上坐在沙发上的艾草(在沙发上做了一夜,未睡?!
)看到小邱女儿盯着自己,还是起身把前一天包的饺子热给外孙女吃。
(感觉天下父母都这样,刀子嘴豆腐心!
<眼睛湿润.gif>
去乡下给小余小邱祖母做生辰,艾草刚进门就被婆婆指责上梁不正不会管教,艾草当即顶了回去,生气,出门散心,(此处也有一个太极画面),等艾草回来之后,刚巧小余小邱也到了,但碍于祖母和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囧的不敢进门,艾草抱起小邱女儿,一个一个的叫人,改口。
(应该是从这个时候,艾草开始接受女儿未婚生子的事实吧。
)
从乡下回来,小邱在阳台抽烟,进来之后刚好看到艾草坐在沙发上,借此聊了起来。
艾草问小邱为什么回来,她这种情况在法国不是更好吗?
小邱说她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如果自己母亲没有接受,心里总会不踏实,还说艾草可以独自拉扯自己姐弟两个,自己一样可以把女儿带大。
当然,他们还聊到了小余,起因是小邱说母亲不要总把事情想的那么复杂,艾草接着话就说起小余,看着挺单纯的,但他的感情问题难道不复杂吗?
艾草之后的一句话,给我印象也挺深的,“你们都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
影片到此,也就接近尾声了,最后就是为一个家庭三个人未来的生活轨迹做出一些不算预言的预言吧。
艾草带着小邱女儿在公园玩滑梯,小邱女儿顽皮,躲起来让阿妈找,艾草发现孙女不见了,焦急地到处找,如果说在婆婆生日宴上的行为是被动接受的话,小外孙女不见之后那种发自内心的焦急如焚,大概就是从心底里把这个黑人混血儿当做自己的亲骨肉了。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邻居,也坦言这是自己女儿没有结婚生的小孩,还说“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
小邱为了养活自己的女儿,为了不给妈和家里增加负担,生活也不再那么理想化,开始做一些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事情。
至于小余,虽然在结尾他还是坚持不会像艾草出柜,(熟不知,自己妈早就知道了),但,最终还是决定抛下原本始终放心不下的老母亲,和男票去印度度蜜月去了。
(这里插播一则未提前声明的情况,就是,在影片中间的时候,小余男票曾经邀请小余一起去印度,但是,小余姐姐也就是小邱还在国外,小余不放心艾草,没有答应)
畅所欲言(潜台词:瞎聊)啧啧啧,又到了我们的瞎聊环节。
这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艾草一家人的生活观念如何的不相容,但母子三人始终都是爱着对方的,即便有的时候相互之间都不理解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儿。
这让我想起了《暹罗之恋》中Tong姐姐在接近结尾时写给Tong的几句话,也是我看了那么多遍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一段画外音,其实我们都是深爱着对方的,只是有的时候太爱对方了,反而会做出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情。
而艾草给我一种不同于一般父母的一点,至少是我妈妈无法企及的一点就是,已经接近五十岁的人,却还在努力地学英文,努力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洪流,而且,还向儿子表示想要学上网(虽然被小余吐槽连开机都不会)。
相比之下,虽然我妈妈平时也会问我一些上网的问题,但我都很不耐烦,并不是我不愿意去教,而是她从内心不愿意学,在家老是唠叨着自己被时代淘汰了,这也搞不懂那也搞不懂,我说你又不是不认字,你不是不懂,也不是学不会,只是不想费那个脑子。
我妈呢,就嗯嗯嗯的表示附和,第二天接着重播同样的剧情。
这大概就是思维上的差异吧,爸妈都是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人,说句难听的,连市里都没出过,那种刻入骨髓的求安稳心态,如非逼入绝境,根本不愿去学习新鲜事物、接受新的观念,折腾这些干啥呢...?
连小余妈都无法第一时间接受子女的异样生活,何况是这样的上一代人。
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说自己出柜之后被父母指责不孝,并扬言不许他/她再进家门,但我还是相信无论发生什么,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也许某一时刻我们会彼此恶语相向,但谁又保证那不是气急之语,谁又能够保证自己不是刀子嘴豆腐心,说好了不在和儿子说话的母亲,不会在他已经上了火车之后还发短信道歉说自己后悔了呢?!
就像我们不愿意父母把自己所认为的那种幸福强加在我们身上一样,你又有什么资格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强迫一辈子只求安稳顺遂的父母接受他们认知之外的事情,强迫他们承受街坊四邻投来的冷眼与非议呢?
“你们要怎么过活,要有什么癖好,都离我远一点,后果自己去承担。
”说到底,我还是喜欢小余妈(也就是艾草)的这句话。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或许,有的时候,很多时候,能够彼此尊重,不要强求,便是为之计了!
PS:影片资源后台回复[艾草]自动获取。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穿旗袍的书】
台湾,是个多元有情的社会,从而滋生出多元的爱。
无论何种形式的爱,如果不被祝福,那请多多给予包容。
不求被理解,但求不歧视。
艾草妈妈以平和的心接纳了这一切,姐姐与法国人婚前生育,弟弟没办法逃避小凡,舅舅与外省人结婚。
有些情感我们没得选择,但既然认定远方,我们会一路携手作伴。
2016年
没有结局
公视出口 品质保证!
在各种大爱之间加上一对美型的同性爱,不是主线却抢眼。而且都一样的细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完全就是一部台版的《暹罗之恋》。只是结局要比暹罗美好。坚持不出柜的男主也深得我心。
淡淡的感动,淡淡的温暖,淡淡的人生。
被母親的堅韌逼哭
全片最亮的就是艾草在海边夕阳下练功的剪影,可惜配乐太水了,有些冲突也处理得过淡。造狗血固然不好,但有冲突才有戏剧。
好像也没说完就完了
莫子仪很帅
帅哥
个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
这个妈妈真不容易,喜欢这个妈妈
冲破底线,迎接新生!
不管什么原因,能有改变的机会总是好的,接受多元,哪怕是通过子女
影片拍得非常真实细腻,生活中的小日常弥漫着温馨:儿子吐槽母亲给自己买的内裤难看以后要自己买,母亲瘪嘴说了句“从小到大不都是我给你买的“;母亲正在学英文,一听到儿子年一个生词立即放下碗筷去拿本子记;男同情侣一起在路边吃饭,男主从小罐里掏出男友给自己买的内裤满足地吻男友脸颊;儿子对母亲出柜却不想母亲说”我知道“;多年未回家的女儿却突然带着一个黑皮肤的小女孩对母亲说这是你外孙女,母亲气不打一处,却招呼小女孩坐到桌前吃饭给她夹菜。。。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人心都是肉长的,再大的矛盾,化不开的是亲情。PS:两帅哥颜值不错, 床上打闹那段很温馨。
淡淡的温情,很感动。
台湾同志片还真是清淡,除了榻上用冰可乐冷敷的那一小段,不禁四下张望……太婆真是太搞笑了,啰嗦、贪财、小市民,最后她打电话跟女儿说,我就跟邻居说,她是嫁了一个有钱的法国人;我给nina买了美白霜,黑的丑死了——喷饭。外婆很酷地抱着nina依次教她叫人,像宣言一样,也是一种认可。可是
这么短的电影我竟然看哭了。温柔缱绻,怀念那个安静的时代。。
「人生難道一定要結婚嗎?」
我觉得艾草的好,就在点到即止,说的不满。天水围日夜也是如此。
啊 这个为什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