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决定写一写这部片子。
随便扯。
下午去了发布会,汤唯很美,活泼,话多。
你会觉得这个女孩子以及她背后的团队是那样聪明,既迫不及待,又隐忍而有分寸。
一直喜欢岸西,《亲密》无缘采到,当时颇怨念。
她普通话不好,但是想法很奇妙,洞察一切。
安志杰,莫名其妙觉得他很MAN,又或者是因为他在别人开口的时候自己默默地在纸上画小人,很有趣。
回到影片本身。
周四在媒体场看的,或许是期望太高,当时觉得略有点失望。
毕竟纯正的文艺爱情小品,或许未必适合在电影院里看,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稍慢一点,便觉得沉闷。
未知是否有删节,一度觉得缺乏小高潮。
比如说,为什么阿来突然认识到自己对爱莲的感情?
因为母亲的入院,还是因为被阿旭打了一顿?
回来想了很多,感觉或许简单地把它看成爱情戏,才是真正的误读。
如果跳出爱情戏的框架,那么这个故事其实一点都不闷。
这其实讲的是一个男人的长大,迟来的长大。
剧本很细致,你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像个大男孩一样的生活,还不是那种阳光的大男孩,他窝囊懒惰,有一点可爱,但是毫无生气。
他有一个又一个梦,扭曲的模糊的梦。
他有过试图改变,有追寻曾经,但还是不对。
他的生活看起来那么圆满但又好像完全是个噩梦,母亲,旧情人,嘈杂无章的世界。
所以不得不说学友很赞,刚开始看,你会觉得他是故意装嫩,故意耸着肩头,让人有一点讨厌。
但最后你想到,哦对,这就是阿来。
唯一对他有些不满的,是最后奔跑去找爱莲的画面,那个跑步姿势哦,十足拍MV的样子,大笑——或者是说宅男体育不好的意思?
他生活在一个需要长大,需要改变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张可颐扮的旧女友,他在雨中等待她——我觉得雨中的画面很有意思,最后阿来也是淋着雨跑回茶餐厅找爱莲——当然你可以说一个邋遢的人不在意淋雨,但我更相信是一种暗示,开始希望为一个人,淋雨受苦也无所谓。
成名后的女友,似乎只当他是个枕头,的确是爱的,但两人的地位并不公平。
需要的时候,拿来一起睡一觉,搬家,修修空调之类的,偶尔还当个免费的模特。
即便如此,他还是和她在一起,是不是爱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
青梅竹马,好不容易她居然回来了,那么回来了就是一切。
从来都没有清醒过的他听说她打来电话,跳起来的那个激灵,不是装的。
甚至为了她去跑步去锻炼,就算不成功也是努力——而你只会为所爱努力。
至于阿来的家庭,则完全是两个极端。
鲍起静扮的妈妈,那样风光旖旎,是个泼辣得上了天的人(实在是佩服鲍姐,和天水围完全是两个人)。
于是他只是一个畏畏缩缩的儿子,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同时也没有自由。
姨妈朱咪咪,那样宠爱他,但这宠爱也不过是一种禁锢,他的生活还是每天饭来张口。
同时,父亲死亡,他却因为嗜睡赶不上葬礼,在缺失男性支持的情况下,一切的一切一步步让这个四十岁的男人,长不大,没有主心骨。
然后就遇见了爱莲。
同样的境遇,一段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的爱情,一个动弹不得的家庭。
在老板娘生病那一段,阿来做了一个梦,是在监狱里,他出来,望见旁边的牢房里,关着狼吞虎咽吃包子的爱莲。
他们是一样的,没有希望的犯人。
想了很久以后我觉得,其实人和人发生感情,真的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理由。
在阿来沉闷的生活里,有一天,能和一个她一起喝一杯茶哈哈哈大笑,其实这就是一个亮点,她就是一个奇迹。
那么这就是爱情了。
当然爱莲以及爱情不是他成长的唯一理由。
四十岁的时候仍然不知道母亲多少岁,是个笑话,也是个悲哀。
一切的成长,都是互相作用的,是辐射性的。
岸西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隔着一条路,过得去就没问题,过不去就不行。
虽然没有出现过月满,但月满是希望圆满。
于是我想,因为母亲的病,阿来跨过了到与母亲之间的那条路。
因为被阿旭打,他发觉两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不过是能彼此说说话,逗对方笑——于是跨过了和爱莲的那条路。
他被打的时候对天上的老爸说,以前被人打我会哭,这次我没有。
听起来很幼稚,但我相信其实这意味着一个男人的担当,开始知道,有一些伤,可以为了别人去扛。
当然,反过来说,阿来的成长,也伴随着爱莲心结的打开。
终于,他发现自己中意了一个人。
他长成男人,跑回茶餐厅找她,是不是好结果不知道,但他行动了。
猜测就这么多,没想到下午岸西自己说,这个故事,其实原来可以叫《阿来的世界》。
阿来是中心,说阿来的妈妈,阿姨,妈妈的男朋友,阿来的前女友,阿来的相亲对象,相亲对象的男朋友,所有的人,都在阿来的世界里。
——倒是没想到我好不容易聪明了一次。
最后随便说说演员和几个很有趣的桥段。
相比其他演员,汤唯的确不能算最出彩。
但能在两年之后给出这样的自信表演,不容易。
很喜欢的是她去监狱看安志杰的一段,就这样望着,也不说话,眼波流转,就很美。
有几个倔强的眼神也很好,隐隐约约想起王佳芝,又觉得是不同的。
坚持要付茶钱,抱着抽湿机冲到铺子等等细节,尤其喜欢。
岸西说让他们两个说普通话,有一种荒岛上的两个男女的感觉,彼此说着只有对方听得懂的秘密。
(当然其实本质原因是安志杰同学广东话不行哈哈哈哈)安志杰我倒是第一次觉得他好。
不能控制脾气的男人,他的确很爱她,在小破房子里的那一段,看得十分动容。
但他们无法相处,两人在一个房间里,她看不懂他爱的电视,他无法承诺她安心的未来。
他开车去她店外守候,那时候,真的感伤了。
她也不是不爱他,只是没有力气爱下去。
其实这就是平凡人的爱情了,不完美,不适合注定没有希望。
鲍姐的段落真是不用花语言赞了。
浓墨重彩。
说不抢戏是假的。
但如果少了这些热闹,你可能觉得更闷。
只是你看到老去的发福的李修贤,难免是感伤。
遗憾的是我觉得最后两个人结婚的场面有点过分拖沓了。
有很多很纯粹的港式的东西,很怀念,很喜欢,笑得嘻嘻哈哈。
不是那种很下三滥的勉强笑容,是真的会让你觉得开怀的东西。
张可颐和学友的几段对手戏是喜欢的。
上床完毕,她重归忙碌,他落寞离开。
她爱他么,或者只是因为这个人,可以安全地说话。
她说在前夫面前都不敢真心说话。
他答:那只是因为你在意他怎么看你。
有时候,过分亲近淡然,其实也是一种蔑视。
还想说的是关于那个印度人。
可能是两个人关于侦探小说的铺垫,总觉得那是个什么大悬念,最后发现是最普通不过的——当时在电影院里气闷了,回头想想,这样才是一个普通人的世界,你以为你遇见神奇的特别的事情,其实一切都不过如此。
最后就是说,打酱油的演员们真是亮点啊。
那牙医摘下口罩前我就在想,是谁呢是谁呢,哇,郑伊健,顿时笑疯。
宣布结婚时我看那个女律师怎么那么熟呢,哇,邵美琪——这世界还真是神奇啊。
PS:听到人家在说,如果是林嘉欣多好,岸西本来写的就是香港女人,用林嘉欣又会和了与张学友在《男人四十》的缘分。
的确是的。
于是只能说,这又是人的命了吧。
又PS:那么闷的《亲密》,当年我都打了四分。
于是挣扎了半天想说这个四分是不是太低,鼓励分再加一分。
你不得不说岸西有所进步,这次明白多了。
再PS:轩尼诗当然是人头马,也是一条街。
岸西说学友被打以后走回去的那条路,是真的,两边都要拆了。
于是想,这样的一个名字,背后有多少连岸西都说不清的港式的感伤情怀?
最后PS:媒体场看的是粤语原版,很够味道。
不知道在国内是不是要配音,如果配音,估计会失去很多东西。
本来里面有些人说粤语有些人说普通话就是特定安排,叹。
汤唯复出,果然号召力惊人。
连一向嗜睡的黄老师都嘱咐我务必一大早将她喊醒,结果十多通未接电话后,我不得不败下阵来。
电影结束收到她短信:“我还设置了若干闹钟,居然也一个都没听到!
”她要是看了电影就好了,可以洋气地说:《月满轩尼诗》里张学友都贪睡!
他每坐电车必睡着,父亲生病住院,他嗜睡都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半生大部分时间浑浑噩噩,庸碌迟缓,但是又温暖、善良、可爱。
电影中汤唯前男友安志杰跑来打他,“你这么懦弱怎么保护她!
”“可是我能让她开心!
”安志杰的手举在半空再落不下来。
岸西的功力就在这些细节中展现。
至于张学友和汤唯的感情戏,纯净到只有茶餐厅内的对话(这家檀岛茶餐厅想必要红了)。
说白了就是告诉女人:我们总被凌厉霸气的男人所打动,可时日渐去,细水长流的生活里发现,废话虽然是废话,可废话是重要的。
剧中张学友和汤唯都喜欢看侦探小说,会留意身边奇怪的印度招待,居然真发现他是个身份多样的便衣警察……电影里有很多香港电视剧老面孔,比如影后鲍起静,朱咪咪、郑伊健、邵美琪,后两人居然还前后出场了,真是人生比戏剧更有戏。
还有好久不见的张可颐。
演张学友的前女友,回头来找他,从车里一出来,果然是41岁张学友青梅竹马的前女友啊!
需要隔好久,大家才恍过神来,“这不是安茜么?
”不知道她为什么也选择大银幕回归,一特写纤毫毕现。
又不是鲍起静,演一个喜剧感很强的人物。
生病了,李修贤带花来看她,她倒缩回被子里,“你快走啊!
我没化妆!
”这次她演夸张的妈妈,而一向夸张的朱咪咪演隐忍贤惠的小姨。
两个老戏骨的戏非常之好看,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对,电影最大的亮点不是复出的汤唯。
她选择这部电影是有原因的:演一个有乖乖刘海的邻家女孩,在电影中来去,如同一阵清风拂过,不必留痕。
在这里有必要抗议一下媒体看片,为何每次都给我们看配音版本!
难道记者给大家留下连字幕都懒得看的坏印象么?
关键现在配音发挥得也太夸张了,台词随便改,张可颐一张嘴满口京片子,你以为是章子怡主演!
而且还带市井气,好歹人家也是摄影师啊!
况且,我是多么怀念《色,戒》中汤唯的……粤语啊!
《月满轩尼诗》,这个香港电影翻译成北京版本,就是《月满中关村》,或者上海版本,就是《月满南京路》。
女主角爱莲不顾舅舅反对,坚持和狱中的男朋友在一起,爱莲给男友请律师,帮他减刑,和男主角阿来的相亲也是为了应付(hoho,有过相亲经历的同志们应该有所体会)。
男主角阿来也差不多,念念不忘十年前的女朋友,阿来也对相亲抱着应付的态度(虽然电影后来还用其他原因作了解释,比如阿来也需要成长)。
那些无法触及的爱情,纠结着这对男女。
接下来呢?
爱莲的男友出狱了,爱莲和男朋友终于在一起了,但爱莲发现,她已经不爱他了(或许从来没有爱过)。
阿来的女朋友也再次出现,他们一样的聊天、过夜,但阿来也终于觉醒,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女人。
最后,本来在相亲见面时彼此不看好的一对,最后走在了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乐趣,可以分享彼此快乐的生活。
不到手的,那不是爱情。
那是一种想象(“我们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是无法释怀的执着(“我一定要和他在一起,谁也不能阻挡我们”)。
其实,只有到手之后,才知道这是自欺欺人,还是果真如此。
亲爱的们,如果你“觉得”爱一个人,就别犹豫,别幻想,勇敢的动手吧!
到手之后,才知道那是或不是爱情。
【转自 飞赞同志社区 www.feizan.com】
我没有看过岸西的其他作品,但如果我估计没错的话,岸西的作品就比如片中经常出现的茶餐厅中的一个蛋挞一般,说不上有多么大手笔也没有特别精致,可是午后三五不时就想来一个过过瘾。
月满轩尼诗延续了天水围的日与夜的风格,虽然手法没有后者纯粹,但是偶尔略显得粗糙反而使这些港式平民生活显得更为真实和不造作。
鲍起静朱咪咪等一班老戏骨和汤唯这些新鲜血液的碰撞也没有半点核突。
一切如行云流水般有条不紊地继续着。
的确,要在两个小时不到的电影压缩一段的感情的逝去,还要讲到另外一段感情的开始,不免让观众觉得跳TONE。
但仔细想一想,生活中爱情其实就是这样子。
爱上与分开其实没有一个时间界限。
有时候它闪电般就到了,有时候你等了几十年它却一直没来。
片中张可颐说:中意一个人有甘难咩(喜欢一个人有这么难吗)?
这般娓娓道来的语气并没有过于刻意。
的确,每一次当我们陷入一段爱之前,总是忍不住做很多挣扎给自己很多借口,可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随意自在让它自己走?
每一次结束一段感情时我们都觉得经历了很多痛楚,但是爱的来临和逝去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
它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当然也可以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走。
爱情其实没有那么多哲学,也并没有那么难。
就像港式茶餐厅的菠萝包和蛋挞,没有那么多繁琐的西方礼式讲究,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包装和外表,只要一口咬下去,味道对了这就对了。
何必为难自己一再挣扎,何必非要找个海誓山盟?
是你的就是你的,当它悄无声息经过的时候,点上一杯12块的奶茶,静静享受它就好。
PS:很庆幸我看的是粤语版。
有朋友发出个疑问,这电影看到底都没见着半个月亮,何来的“月满”?
说法解释很快就出来了,月满是用以形容圆满。
李清照那样的女词人经常使用月的意象,岸西是个女导演,她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据说本子最初叫“镜花缘”。
即便人们在前作《亲密》中看不出花非花的意思,然而岸西的文艺做派一点都没有更改,原来电影片名就提示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看67.4页的书就知道结局)。
反过来,这也是言不达意,故作矫情。
词里的西楼指代古代女子的生活空间,轩尼诗是今天香港的一条道路,如果按照这样的轨迹比照下去,《月满轩尼诗》必然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讲女人的戏,女人的情感、女人的生活、女人的命运。
不幸的是看到最后,我才惊觉影片是在讲一名本土大龄宅男的心理成长。
他那赖床不起的毛病和糊涂做事的习惯,明显还有长大不的影子,说天真孩子气更不为过。
无论老妈姨妈新对象前女友,所有女性角色只是充当活跃的配角。
从剧作本身来说,这点就非常不可靠。
而从女性过渡到男性,岸西这次的“中西结合”实在造成了不小的理解偏差。
故事的高潮点设置在婚礼,天降喜雨,直白得有些俗气。
个人的成长带来情感的觉醒,真有这么一回事?
这个圆满是主人公领悟到的人生之圆还是编剧之圆,看穿结果并不会太难。
很容易发现的一点,汤唯不像是女主角,她的戏份甚至不如演六十一朵花的老妈鲍起静,后者毁妆的惨样和之后的娇羞状当真是大抢风头。
其次,两个女人的感情收获没能齐头并进,老妈那段有很多细节铺垫,性格鲜明;爱莲那段就游离在外,时隐时现。
张学友突然一通感慨发作、说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不过几面之缘和纸上得来的东西,想想未免有点唐突。
最后可以说它没有情怀没有市井更没有小聪明,导演更喜欢把电车放在对白里,茶餐厅是为了带出神秘的印度人,梦境幻觉的利用更是太过呆板,十分刻意。
也许一个爱情小品只需要轻松活泼,不用承担多余的教育功能,只是无需设置高标准,《月满轩尼诗》依然有很多不对味的东西。
两个不来电的主角,更接近内地国情的大龄青年相亲。
笑料生硬或默契全无,几幕对话走过场,往复重来,没有多少技巧可言。
若说这年头缺乏合格满意的港产爱情片是事实,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要沦落到以次充好。
那段不知所云的情感障碍戏真是一处理解障碍,一个只会动拳头的大陆男子,一个能看破结局的侦探小说迷。
前者怒气冲冲出现,一方暴打、一方求饶,这些都不算意外,意外的是居然蹦出一句你能让她笑么。
说实话,真不知是谁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有局限,反正我没能体味出那个太过寻常的“哈哈哈”里居然还有文章可读。
如果大笑后的爱莲只有暴露了一颗蛀牙,那在张大嘴巴后,这部电影的蛀牙就不只一颗了。
至于轩尼诗,那真是可有可无。
有电车经过的地方,港岛真的太多了,这部轩尼诗没能体现出它所应有的代表性。
很幸运参加了3.13号香港的试映,但原本的期待有些失望,和朋友同去但结束后回想竟都想不起什么印象深刻...打发时间的爱情片吧,很平淡,也符合现在都市人的爱情是真.
这是唯一一部我跟BF去上影看的没满座的电影,而且空了一堆座位。
进去的时候,觉得风萧萧冷清---如今天的天气。
我努力搜索脑海中可以用来评价这部片子的词汇,找到一词再合适不过无厘头。
虽然汤美人和学友哥还算养眼,但依然无法掩盖这部片子的瑕疵。
NO,这不仅仅是个瑕疵,这种剧本本身就不该拍成电影,完全没有可拍性。
学友哥为了赚奶粉钱,什么片子都敢接,哪怕塑造的是一个一无是处41岁依然浑浑噩噩的每日让姨妈亲妈拎着衣领叫其起床的基本上算是吃白饭的男性---《月满轩尼诗》的男一号。
至于汤美人嘛,我猜是因为闭关太久想要跟学友哥合作下,顺便塑造个清纯可爱的形象来弥补《色戒》塑造的xxoo形象。
汤美人的潜台词:看看看看,我不是只有美色的,我不仅仅是卖肉的,我还是清纯的,可爱的!
于是,汤美人成功啦,确实演得不错啊。
怪只怪剧本太烂咯。
为什么说《月满轩尼诗》是悬疑片呢?
问那个在片中打了无数酱油的印度人啊。
他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来满足男女主角看小说爱推理爱幻想的嗜好?
每次他一出来,我就不想看学友哥跟汤美人啦,好想看看这印度佬的身份背景职业。
要是影片把印度佬拍成主角,男女主角打酱油,OH,一定很有看头。
至于爱情呢,其实有四段爱情,学友哥老妈的黄昏恋,学友哥的初恋,汤美人的初恋,还有就是学友哥跟汤美人的相亲之恋。
学友哥的老妈专跟宠物狗狗吃醋,学友哥的初恋跟钱恋爱,汤美人的初恋有暴力倾向,学友哥跟汤美人是部福尔摩斯探案集。
以上种种成就了这部几乎没有笑点没有哭点没有高潮的影片——《月满轩尼诗》。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决定每天写一篇东西,哪怕是胡乱写,其实就是胡乱写,也要保证每天一篇。
并且有请娘子监督,她都木有回我短信。
今天早上看了《月满轩尼诗》,就写写这个。
“记得2005年,《切·格瓦拉》的表演结束,汤唯跟在导演身边,还没有卸妆,身上还带着《切·格瓦拉》里的愤怒和昂扬,大眼睛很黑,看有人看她,就直直地看过来,不服输也不躲闪。
”《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汤唯时,记者这样回忆往事。
随着《月满轩尼诗》上映在即,汤唯再一次回归大众视线,其实即使是在她远赴英国求学的两年间,有关她的争议和传闻并没有消失。
许多人都在为汤唯叫好,“不服输也不躲闪”,也许还是因为她太另类了,尤其是在水深火热的娱乐圈,而见不到她的日子,更增了许多神秘好感。
错过一部烂片《狼灾记》,《月满轩尼诗》演一个据说和她本人更接近的“马桶西施”,还有接下来的《晚秋》,汤唯还只是“小团圆”,回到娱乐圈的大环境里,还能不能保有“凭实力,凭低调”的一贯作风,就看她的把握了。
但其实《月满轩尼诗》不是汤唯的电影,而是属于张天王的电影,那个相貌普通嗓音出众——四大天王里唯一没有拿个影帝的,后来有人说这不对,张天王当年凭借一部《男人四十》拿下过印度影帝。
或者会计较吧,张天王自己都说了,感觉自己的演技没有那么差,只不过那几个人更帅一点而已。
汤唯签到了安乐,江志强习惯做文艺片,但去年的《苏乞儿》不也烂得一塌糊涂。
而导演也是编剧的岸西,也有拿得出手的《甜蜜蜜》这样的爱情故事。
但《月满轩尼诗》得首要看点还是汤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看下来,除了是张天王的电影,鲍起静也比较抢戏,汤唯的戏份太少并且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可能还是女导演拍女演员,一般不会拍的那么出众,所以汤唯的风情万种统统没有,只剩下一个本色表演,还有,倔强,有一颗蛀牙,喜欢看侦探小说,寄人篱下,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然后,小团圆。
《月满轩尼诗》很浓重的香港味,很纯朴的爱情小品,张天王的转变最明显,汤唯,这个角色换成别的女演员,大概也不会差。
这样的片子是舒服的,甚至是感人的,在当下的大片至上和山寨为王的背景下,其实很难得,很难得,很值得尊敬,千万别赔钱。
制作和拍摄都是很用了心的,不是瞅准了钞票,但是,如果换成陈可辛来拍,对不起,他一直在张罗大片了;换成许鞍华来拍,哦她也是女导演并且经常发挥不稳定,但其实,《月满轩尼诗》有不错的题材,有不错的演员,岸西的编剧功力本来一流,还有江志强这样的老板,所以,理论上应该可以拍得更好。
比如汤唯这条线,很显然就像她的身材一样不够丰满,她的取与舍,她的能干和倔强,她的寄人篱下的心情背景,都还很有发挥。
即使他和安志杰的感情,也不应该那么突兀,完全不来电的,应该有更多的细节铺陈,让汤唯“马桶西施”的角色更有戏剧性些。
月满轩尼诗么,总有个月圆月缺,而这个少女情怀,的自立,的自主,的自我超越,不仅仅是掉两滴泪那么简单。
如果汤唯的角色能够和张天王一样有并行,有交叉,命运的乖张,造化的捉弄,最后不得不在一起。
早在《秋天的童话》,张婉婷就说,船头尺和十三妹,最后即使走到一起也不会幸福的,为什么呢?
好像原因很复杂。
而张天王和汤小姐,就一定会幸福么,幸福又是个什么东西,月有阴晴圆缺,在香港这样的地方,在当代社会,人本身的戾气和浮夸,不是一个勤奋和倔强就可以搞定一切的。
汤唯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并没有折射到电影中,所以《月满轩尼诗》很简单。
而这样的简单,对重新开始的汤唯在公众面前是好事,时间长了,就得不仅仅是少女情怀,不仅仅是诗,还得是更多。
月满轩尼诗,看了两遍。
原因:无非是第一遍是尝鲜,但是无奈于影像过于模糊,于是乎,有了第二遍。
第一遍,像是猪八戒初尝人参果,囫囵吞下,浅淡的温馨。
第二遍,清晰的影像,给了我一个清晰的大脑。
捕捉那些美妙的细节。
爱莲,一个没有安全感,喜欢看侦探小说,有点固执,有点爱幻想,有点不爱笑的大龄女青年。
阿来,一个懒散的,也喜欢看侦探小说,有孝心但是又对亲情有深深愧疚在心里的这样一个大龄男青年。
阿来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但是,他能逗一个不爱笑的爱莲笑,而且是大笑。
当然,阿来也喜欢上了爱莲的“大笑”,以及这一份简单和爽朗。
阿来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他只是想简简单单地生活下去,不曾想过更远的未来。
但是,不巧,他遇上了爱情。
看过此片的人应该和我差不多,都会对那个印度人怀有几分揣测。
他真实的么?
为什么要有他在?
因为,是他的存在,体现了阿来和爱莲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只有爱莲相信阿来的“胡言乱语”、“胡思乱想”。
阿来的老爸,一个幽灵。
阿来总是梦到他老爸,跟他老爸说心里话。
开始不知道为何,到了阿来老妈被气病了,住院了,才知道,这里要说的是亲情。
阿来很愧疚,在他父亲临终前一个,因为睡懒觉而错过了送终。
这个遗憾,跟了他那么多年。
阿来老妈从来都是带妆示人。
她是个优雅的,精明的女人。
卸了妆不敢见那个老冤家,她怕给他留下不美的印象,因为她在乎他。
阿来前女友,在前夫面前不敢说真心话,但是在阿来面前敢说。
阿来说,可能因为你在乎他。
阿来总是很乐观,但是他的过于乐观有点像阿Q了。
阿旭(爱莲的前男友)说他不man。
或许是的,阿来安于现状,被打劫直接交钱包,也不反抗。
但是,他被打得“脑震荡”的时候,还是吐出了一句话,“我能逗爱莲笑,可是你不能”。
还有这样两个细节,影片一开始,爱莲舅妈见阿来,就放下了爱莲的长发,推搡她跟阿来走。
影片的末尾,爱莲见阿来前来,主动放下自己的长发,散在肩膀上。
因为,她知道,这样的发型很美。
因为,她想,让他看到最美的自己。
因为,她爱上了他。
觉得好像看到了一点真实的香港生活,一个没有维多利亚港,没有兰桂坊,没有中环鳞次栉比的大厦。
有的只是平凡的街道,一些平凡人的小故事。
还有,爱很简单。。。。。。。。。。。。
真喜欢汤唯的清新淡雅,执拗倔强。
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部普通到很容易恶俗的电影。
以一场男女双方都互相不情愿的相亲开始,女方装得巨土无比来吓退男方,男方机缘巧合发现了事实,然后很意外地发现其实两个人很合适,中间穿插很多误会啊巧合啊,最后终于在一起。
嗯,典型的言情小说套路。
但出乎人意料的,我猜到开头猜到结尾,过程却一点都不像我想象的俗套。
女主角有个性格非常粗暴的男朋友,男主角有个想吃回头草的前女友,这些都是言情的经典套路必备的。
其间,男主角被前女友始终当备胎的征兆,如半夜为了工作会把他赶回家去,如接个电话就是半天完全把他晾在一边,无一不显示着,将来这个男人要醒悟,自己不再值得为她付出青春和时间。
而女主角痴情地等着暴躁的男朋友出狱,为他请律师,找房子,男友却始终难以改变自己脾气坏的习性,一看就觉得最后还是要进监狱或者火拼也好意外也好,反正是死翘翘。
如果要弄得煽情一点,也许是男友觉得自己并不合适,最后为了救女主角死了,然后告诉女主角,她真正应该喜欢的人是男主角。
其实整个电影也差不多算是这样的一个思路了。
最终男女双方都抛弃了过去的羁绊,来到了他们真正开始认识对方的餐厅。
结果虽然是很俗套当然也很让人欣慰,最让我喜欢的一场戏,却是男主角跟前女友摊牌的那场。
他对她说,我这么多年没有找女朋友,未必是因为你。
我担心我自己不是一个好男友,不是一个好父亲。
他说他本来想将就着就这么过了。
但是最近,爱上了一个人。
男主角说这句的时候,我其实是吃了一惊的。
从前面到此为止,这点爱慕其实表现得真的非常非常不明显。
但是这句话偏又说得真诚无比,一点骗人的意味都没有。
是因为女主角有男友所以掩饰自己的感情?
后来看下去,觉得女主角对男主角的表示好像更淡一点,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喜欢或者爱。
但是双方又分明是因为彼此而走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向着更美好的生活(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前进。
再回想回去前面的情节,我想,大概这是正常普通人之间的爱情吧。
开始得莫名其妙甚至不着痕迹,却会让你有一种坚持的不一样的力量爆发出来。
你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也不点破了,但你就是知道,有什么不一样了。
前些日子机缘巧合看了多年前沧月的那本《七夜雪》,里面有个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又血性的剑客霍展白,年轻的时候,深爱着他的师妹。
后来造化弄人,师妹嫁给别人,他为她救丈夫,为她救儿子,跋山涉水,虽九死而不悔。
他立下一生不渝的誓言,前半生几乎在为她拼命。
他和她都以为这段感情能够维持一生,不离不弃。
但事实是,年轻时候的誓言,你再希望是能够永久,你也不再年轻了。
男主角在十多年前,大概也是这样子执拗又不肯回头吧?
就像女主角因为一场英雄救美,喜欢上跟自己并不对盘的阿旭。
她以为舅舅舅妈和世俗是她爱情道路的阻力,但是时间过去,她并没有能力跟他一起生活,她不会改变自己,而他也不会。
当对盘的人出现,他们始终都会改变原来的愿望和誓言。
时间不会等谁,谁也敌不过时间。
当然,意外的不仅是男女主角的这条线。
男主角妈妈的那段也是够搞笑。
从来化妆示人,对人不依不饶,对自己从未出嫁的姐姐也非常凶的母亲大人,既势力又因为这毫不掩饰的势力而显得有些可爱。
中间吵架的时候,我一度以为那位“青叔”会因为姐姐的善良而突然转向姐姐。
还好这是香港的电影,没大陆这么喜欢说教,非要善良才会有人要。
后来青叔和男主妈妈结婚,觉得于情上说,一个小气一个势力,这样子还互相相爱实在是不易,于理上说,两个人这么多年的感情,其实也算是理所应当。
除了电影思路不俗套外,电影有很多非常可爱的小细节,在电影院里好多次都忍不住笑出来。
汤唯扮土妞那段蛮可爱的,愣愣的样子表现得挺到位。
哈哈大笑的时候突然被将一军说有蛀牙,后来补完以后又跟男主献宝似的看补好的样子,又别扭又可爱。
还有那个神奇的印度人,几次三番出现在神秘的时刻,据分析,是代表了男主角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只是对我等俗人来说,荒谬和搞笑感达到了,意义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最有意思的是男主角妈妈被送到医院,医生告诉男主毕竟63岁的人了,要多注意身体的时候,男主非常惊讶的一句:“什么?
她63岁了?
”全场都被逗乐了。
说到底,这也许只是一段中年男人和还算年轻的姑娘之间的轻喜剧罗曼史,但是剧情处理得非常不错,既是写实,又没有写实到让人无聊;既有点不出意料的俗套,又俗套得很不俗套;既有点淡淡的无奈,又穿插很多笑料来冲淡那些无奈。
所有的都是小人物,都有着很明显的缺点,却又分明告诉我们,没关系,爱总会来的。
而过去,就让它过去吧。
时间没有等我,但也许迟点,会有个惊喜在等待。
情节最后处理不够,虎头蛇尾了,但是,汤唯很不错,学友也还好!非常支持粤语版的,忽略情节的话还是很有味道的,国语配音感觉出不来。
看的是汤唯 但是剧情一般
我对女神的恶心的脸和演技以及粉丝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烂成这样的电影都能捧到世界之巅 女神粉果然无敌 五星给女神累不累?
其实我觉得挺好的,因这一份平静吧,情绪转换没有大起大落。只是这个故事,太过于童话性质了,我不喜欢对男主角的角色设定——超现实主义?o(╯□╰)o。总之太奇怪了。不过汤唯的扮相实在太美了!啊啊啊啊啊~~女神~~
小唯是个好青年,不简单那不简单
配音毁了电影
汤唯真好看
大陆新移民在香港人眼中实在太外星了。。。张学友的宅男算突破性演出么?
第一次在飞机上看的电影,而且刚好从香港起飞,很有感觉 很喜欢汤唯
我跟你讲,两颗星都是给汤唯的,太美了
好温情,我喜欢
岸西(《甜蜜蜜 》《男人四十》等片编剧)从《刺陵》开始堕落,《月满轩尼诗》简直面目全非。粤语版也救不了它的平庸。
看之前我一直不甘心相信此片只值两星,看完之后信了,并且有一颗是给汤唯的,她好看得很惊人。
合格的爱情小品
烂片!!!!
汤唯唯一在状况外啊
果然不能相信张学友
在影院中没听到原声,是最大的遗憾!
流水账
汤唯真漂亮